《左傳》文公·文公二年

文公二年原文

  【经】二年春王二月甲子,晋侯及秦师战于彭衙,秦师败绩。丁丑,作僖公主。三月乙巳,及晋处父盟。夏六月,公孙敖会宋公、陈侯、郑伯、晋士縠盟于垂陇。自十有二月不雨,至于秋七月。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公。冬,晋人、宋人、陈人、郑人伐秦。公子遂如齐纳币。

  【传】二年春,秦孟明视帅师伐晋,以报殽之役。二月晋侯御之。先且居将中军,赵衰佐之。王官无地御戎,狐鞫居为右。甲子,及秦师战于彭衙。秦师败绩。晋人谓秦「拜赐之师」。

  战于殽也,晋梁弘御戎,莱驹为右。战之明日,晋襄公缚秦囚,使莱驹以戈斩之。囚呼,莱驹失戈,狼瞫取戈以斩囚,禽之以从公乘,遂以为右。箕之役,先轸黜之而立续简伯。狼瞫怒。其友曰:「盍死之?」瞫曰:「吾未获死所。」其友曰:「吾与女为难。」瞫曰;「《周志》有之,『勇则害上,不登于明堂。』死而不义,非勇也。共用之谓勇。吾以勇求右,无勇而黜,亦其所也。谓上不我知,黜而宜,乃知我矣。子姑待之。」及彭衙,既陈,以其属驰秦师,死焉。晋师从之,大败秦师。君子谓:「狼瞫于是乎君子。诗曰:『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又曰:『王赫斯怒,爰整其旅。』怒不作乱而以从师,可谓君子矣。」

  秦伯犹用孟明。孟明增修国政,重施于民。赵成子言于诸大夫曰:「秦师又至,将必辟之,惧而增德,不可当也。诗曰:『毋念尔祖,聿修厥德。』孟明念之矣,念德不怠,其可敌乎?」

  丁丑,作僖公主,书,不时也。

  晋人以公不朝来讨,公如晋。夏四月己巳,晋人使阳处父盟公以耻之。书曰:「及晋处父盟。」以厌之也。适晋不书,讳之也。公未至,六月,穆伯会诸侯及晋司空士縠盟于垂陇,晋讨卫故也。书士縠,堪其事也。

  陈侯为卫请成于晋,执孔达以说。

  秋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公,逆祀也。于是夏父弗忌为宗伯,尊僖公,且明见曰:「吾见新鬼大,故鬼小。先大后小,顺也。跻圣贤,明也。明、顺,礼也。」

  君子以为失礼。礼无不顺。祀,国之大事也,而逆之,可谓礼乎?子虽齐圣,不先父食久矣。故禹不先鲧,汤不先契,文、武不先不窋。宋祖帝乙,郑祖厉王,犹上祖也。是以《鲁颂》曰:「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君子曰礼,谓其后稷亲而先帝也。《诗》曰:「问我诸姑,遂及伯姊。」君子曰礼,谓其姊亲而先姑也。仲尼曰:「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下展禽,废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作虚器,纵逆祀,祀爰居,三不知也。」

  冬,晋先且居、宋公子成、陈辕选、郑公子归生伐秦,取汪,及彭衙而还,以报彭衙之役。卿不书,为穆公故,尊秦也,谓之崇德。

  襄仲如齐纳币,礼也。凡君即位,好舅甥,修昏姻,娶元妃以奉粢盛,孝也。孝,礼之始也。

文公二年譯文

  二年春季,秦國的孟明視領兵攻打晉國,以報復殽地這次戰役。二月,晉襄公抵抗秦軍,先且居率領中軍,趙衰輔助他。王官無地為先且居駕御戰車,狐鞫居作為車右。二月七日,和秦軍在彭衙作戰,秦軍大敗。晉國人說這是秦國“拜謝恩賜的戰役”。

  在殽地作戰的時候,晉國的梁弘為晉襄公駕御戰車,萊駒作為車右。作戰的第二天,晉襄公捆綁了秦國的俘虜,派萊駒用戈去殺他們,俘虜大聲喊叫,萊駒把戈掉在地上,狼瞫拿起戈砍了俘虜的頭,抓起萊駒追上了晉襄公的戰車,晉襄公就讓他作為車右。箕地這一戰役,先軫廢掉了狼瞫,而以續簡伯作為車右。狼瞫發怒。他的朋友說:“為什麼不去死?”狼瞫說:“我沒有找到死的地方。”他的朋友說:“我跟你一起發難殺死先軫。”狼瞫說:“《周志》有這樣的話:‘勇敢如果殺害在上的人,死後不能進入明堂。’死而不合於道義,這不是勇敢。為國家所用叫做勇敢,我用勇敢得到了車右,沒有勇敢而被廢黜,也是合適的。如果說上面的人不瞭解我,廢黜得得當,就是了解我了。您姑且等著吧!”到達彭衙,擺開陣勢以後,狼瞫率領部下衝進秦軍的隊伍,死在陣地上。晉軍跟著上去,把秦軍打得大敗。君子認為:“狼瞫由於這樣可以算得君子了。《》說:‘君子如果發怒,動亂就可以很快阻止。’又說:‘文王勃然大怒,於是就整頓軍隊。’發怒不去作亂,反而上去打仗,可以說是君子了。”

  秦穆公還是任用孟明。孟明進一步修明政事,給百姓以優厚的待遇。趙成子對大夫們說:“秦軍如果再一次前來,必定要避開它。由於畏懼而進一步修明了德行,那是不能抵擋的。《詩》說:‘懷念著你的祖先,修明你的德行。’孟明想到這兩句詩了。想到德行而努力不懈,難道可以抵擋嗎?”

  二十日,製作僖公的神主牌位。《春秋》之所以記載,是由於製作不及時。

  晉國人由於魯文公不去朝見而前來討伐。文公去了晉國。夏季,四月十三日,晉國派陽處父和文公結盟來羞辱他。《春秋》記載說“及晉處父盟”,這是表示厭惡的意思。到晉國去而不加記載,這是出於隱諱。

  魯文公沒有到達魯國,六月,穆伯在垂隴和諸侯以及晉國司空士縠結盟,這是由於晉國攻打衛國的緣故。《春秋》記載稱為“士縠”,是由於認為他能夠勝任。陳共公為衛國向晉國求和,拘捕了孔達以向晉國解說。

  秋季,八月十三日,在太廟祭祀,升僖公的神位在閔公之上,這是不按順序的祭祀。當時夏父弗忌擔任宗伯,尊崇僖公,而且宣佈他所見到的說:“我見到新鬼大,舊鬼小,先大後小,這是順序。使聖上升位,這是明智。明智、順序,這是合於禮的。”君子認為,這樣做是失禮。禮沒有不合順序的。祭祀是國家的大事,不按順序,難道能說合於禮嗎?兒子雖然聰明聖哲,不能在父親之前享受祭品,由來己久。所以禹不能在鯀之前,湯不能在契之前,文王、武王不能在窋之前。宋國以帝乙為祖宗,鄭國以厲王為祖宗,這還是對祖宗的尊崇。所以《魯頌》說:“一年四季的祭祀不懈怠,沒有差錯,致祭於上帝,又致祭於偉大的祖先後稷。”君子說這合於禮,說的是后稷雖然親近,然而卻先稱上帝。《詩》說:“問候我的姑母們,再問候到各位姐姐。”君子說這合於禮,說的是姐姐雖然親近,然而卻先稱姑姑。孔子說:“臧文仲,他不仁愛的事情有三件,不聰明的事情有三件。使展禽居於下位,設立六個關口,小老婆織蓆販賣,這是三件不仁愛的事情。養一個大烏龜、迷信卜卦,縱容不合順序的祭祀,祭祀海鳥爰居,這是三件不聰明的事情。”

  冬季,晉國先且居、宋國公子成、陳國轅選、鄭國公子歸生攻打秦國,佔取了汪地和彭衙,然後回國,以報復上次彭衙的戰役。卿的名字不加記載,這是為了穆公的緣故。尊重秦國,叫做尊重德行。襄仲到齊國致送玉帛財禮,這是合於禮的。凡是國君即位,加強舅甥國家間的友好,辦理婚姻的事,娶元配夫人來主持祭祀,這是孝道。孝道,是禮的開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