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的意思
中日甲午戰爭怎麼讀
“中日甲午戰爭”詞語拼音為:zhōng rì jiǎ wǔ zhàn zhēng,注音:,首字母:zrjwzz,“中日甲午戰爭”的詞性為:名詞,近義詞:中日戰爭、 甲午海戰,反義詞:無,基本解釋:1894-1895年日本侵略朝鮮和中國的戰爭。因戰爭爆發於舊曆甲午年而得名。1894年7月,日本在朝鮮豐島海面突襲清軍運兵船,並進攻駐守牙山的清軍。8月,雙方正式宣戰,清軍在平壤戰役和黃海戰中受挫,日軍分陸海兩路進攻中國東北。次年2月,日軍攻佔威海衛軍港,北洋艦隊覆滅。不久,遼東半島陷落。中國人民和愛國官兵對日本侵略軍進行了英勇的抗擊,但因清政府的腐敗而遭到失敗。最後清政府派李鴻章赴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使中國進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化。
拼音 |
zhōng rì jiǎ wǔ zhàn zhēng |
注音 |
- |
首字母 |
zrjwzz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中日戰爭、 甲午海戰 |
反義詞 |
無 |
基本解釋 |
1894-1895年日本侵略朝鮮和中國的戰爭。因戰爭爆發於舊曆甲午年而得名。1894年7月,日本在朝鮮豐島海面突襲清軍運兵船,並進攻駐守牙山的清軍。8月,雙方正式宣戰,清軍在平壤戰役和黃海戰中受挫,日軍分陸海兩路進攻中國東北。次年2月,日軍攻佔威海衛軍港,北洋艦隊覆滅。不久,遼東半島陷落。中國人民和愛國官兵對日本侵略軍進行了英勇的抗擊,但因清政府的腐敗而遭到失敗。最後清政府派李鴻章赴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使中國進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化。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