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zhōng huá mín guó | 注音 | ㄓㄨㄥ ㄏㄨㄚˊ ㄇㄧㄣˊ ㄍㄨㄛˊ |
首字母 | zhmg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簡稱民國”。1912-1949年中國國家的名稱。1911年武昌起義後,各省響應。1912年1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結束了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的政權,稱中華民國。此後,政權先後落入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新軍閥手中。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的領導下,於1949年推翻了代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國民黨政府,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中華民國(1912-1949),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是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簡稱民國。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革命黨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月民國正式建立。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勢力主政中國,北洋政府分崩離析後政局動盪不安,孫中山南下廣州,召開國民黨一大,建立黃埔軍校隨而建立國民政府,促成國共合作後的孫中山不久病逝。1926年蔣介石繼承孫中山遺志領導國民北伐,意欲統一中國,到1928年東北易幟,國民政府從形式上統一中國,蔣介石成為繼孫中山之後的國民黨領袖。統一之後,民國進進入所謂的“黃金十年”建設時期,此間社會穩定,教育穩步發展、趨於定型。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中國成為反法西斯同盟國,國際地位大大提高,一舉成為美英中蘇四大國。1949年後因國共內戰失利而遷臺。
按照《中華民國憲法》規定,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但其中並未列明何為固有之疆域。若包括蒙古地方,其面積為1141萬8174平方公里,是世界領土面積第二大國(僅次於俄羅斯)。
民國堅持共和制政體,主權屬於全體國民。初期頒佈臨時約法,後以三民主義和《建國方略》為背景,國民政府實施軍政期,訓政期,憲政期,抗戰後召開國民大會,確定了總統制。
民國時期外交呈現了一個國際化與現代民族國家的建立、遵循國際規則與維護國家利益、法理上的獨立與事實上的自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