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zhōng shān jiàn shì jiàn | 注音 | ㄓㄨㄥ ㄕㄢ ㄐㄧㄢˋ ㄕˋ ㄐㄧㄢˋ |
首字母 | zsjsj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1926年3月18日,蔣介石指使親信傳達命令,調中山艦到黃埔待命。當中山艦抵黃埔後,國民黨右派分子即散佈謠言,說海軍局代理局長李之龍(共產黨員)擅調中山艦至黃埔陰謀暴動”。3月20日,蔣以此為藉口,實行戒嚴,扣留中山艦,逮捕李之龍等,並派兵包圍省港罷工委員會,拘捕黃埔軍型國民革命軍第一軍中的全體共產黨員。時稱三·二∈錄”。由於中共中央主要領導人陳獨秀、張國燾妥協退讓,使蔣的陰謀得以實現。 |
中山艦事件也叫“三二〇事件”。1926年3月20日,蔣介石調動軍隊宣佈戒嚴,斷絕廣州內外交通;逮捕李之龍,扣留中山艦及其他艦隻;包圍省港罷工委員會,收繳其衛隊槍械;包圍廣州東山的蘇聯顧問所;驅逐了黃埔軍校中及國民革命軍中以周恩來為首的共產黨員。
中山艦事件是蔣介石為破壞國共合作,奪取革命領導權,蓄意打擊和排斥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事件。對於這次事件有兩種猜測。有人認為是蔣中正故意將中山艦調動又矢口否認以製造藉口打擊中國共產黨。也有人認為這是和“西山會議”派關係密切的“孫文主義學會”成員歐陽格(歐陽鐘的叔父)等故意向李之龍假傳蔣中正的指令,兩邊離間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