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ān xī | 注音 | ㄕㄢ ㄒㄧ |
首字母 | sx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晉、晉國、晉冀魯豫、晉西北、晉東北、晉南 | ||
反義詞 | 山東、陝西、河南 | ||
基本解釋 | 1.山的西坡。 2.戰國﹑秦﹑漢時稱崤山﹑華山以西地區。又稱關西。 3.稱太行山以西黃河以東地區。隋末置山西河東黜陟討捕大使,元置河東山西道宣慰使司,明置山西行中書省,清至今皆為山西省。 |
山西,簡稱“晉”,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介於北緯34°34′—40°44′,東經110°14′—114°33′之間,總面積15.67萬平方千米,山區面積約佔總面積的80%以上。
山西又稱“三晉”,古稱河東,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
山西是典型的為黃土廣泛覆蓋的山地高原,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境內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500米以上。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山西省下轄11個地級市,117個縣級行政單位。截至2017年,山西省地區生產總值14973.5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0557元,按2017年平均匯率計算為6007美元。常住總人口3702.35萬人。
山西省現存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52處,位居中國第一,其中,大同雲岡石窟、平遙古城、五臺山為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儲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築物70%以上在山西境內,享有“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博物館”的美譽,著名的有恆山懸空寺、太原晉祠、芮城永樂宮、解州關帝廟、祁縣喬家大院等。
山西是老革命根據地,革命活動遺址和革命文物遍佈全省。著名的有八路軍總部舊址、黎城黃崖洞八路軍兵工廠、文水劉胡蘭紀念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