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立秋

Beginning of Autumn(二十四節氣之一)
每年08月7~9日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氣,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南,太陽到達黃經135°,於每年公曆8月7-9日交節。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為秋季的起點。秋季從立秋起至立冬結束,其起始與結束,是天體執行的結果。進入秋季,意味著降雨、風暴、溼度等,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下降或減少;在自然界,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 

立秋並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束,初秋期間天氣仍然很熱。所謂“熱在三伏”,又有“秋後一伏”之說,立秋後還有至少“一伏”的酷熱天氣。“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這天往往還處在中伏期間,也就是說,酷暑並沒有過完,真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節氣之後。酷熱與涼爽的分水嶺並不是在立秋節氣。 

秋季是暑熱與涼寒交替的季節。《管子》曰:“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進入秋季後,由夏季的多雨溼熱過渡向秋季少雨乾燥氣候。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萬物隨陽氣下沉而逐漸蕭落。秋季最明顯的變化草木的葉子從繁茂的綠色到發黃,並開始落葉,莊稼則開始成熟。立秋是古時“四時八節”之一,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
補充糾錯
立秋” 三候 補充糾錯

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立秋” 由來 補充糾錯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立秋又稱交秋,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

立秋不僅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穫季節到了。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
立秋” 習俗 補充糾錯

立秋的主要習俗有:立秋節、摸秋、秋忙會、貼秋膘等。立秋節,也稱七月節。時間在公曆每年8月7日或8日開始。民國以來,在廣大農村中,在立秋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預卜天氣涼熱之俗。還有以西瓜、四季豆嘗新、奠祖的風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陳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飲等風俗。

摸秋,夏曆八月十五日,是為中秋節。這天夜裡婚後尚未生育的婦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

貼秋膘,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立秋” 詩詞 補充糾錯

《立秋》

[作者] 劉翰 [朝代] 宋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立秋》

[作者] 劉言史 [朝代] 唐

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立秋》

[作者] 夏雲英 [朝代] 明

秋風吹雨過南樓,一夜新涼是立秋。

寶鴨香消沉火冷,侍兒閒自理空侯。


《立秋》
[作者] 方岳 [朝代] 宋

秋日尋詩獨自行,藕花香冷水風情。

一涼轉覺詩難做,付與梧桐夜雨聲。


《立秋》
[作者] 方翥 [朝代] 宋

星光如月映長空,驚起愁眠夜向中。

殘暑不妨欺枕簟,隔窗鳴葉是西風。


《立秋》
[作者] 王鎡 [朝代] 宋

西風吹縐碧紗衣,金井梧桐昨夜飛。

自汲井花調藥罷,卻簪秋葉滿頭歸。


《立秋》
[作者] 方回 [朝代] 宋

暑赦如聞降德音,一涼歡喜萬人心。

雖然未便梧桐落,終是相將蟋蟀吟。

初夜銀河正牛女,詰朝紅日尾觜參。

朝廷欲覓玄真子,蟹舍漁蓑煙雨深。


《立秋》
[作者] 沈說 [朝代] 宋

昨日午時秋,西風夜轉頭。

吹來溪外雨,藏卻樹間樓,暝帶棲鴉色,涼催客燕愁。

一樽吟未了,衰鬢早颼颼。


《立秋》

[作者] 周玉如 [朝代] 明

白帝嚴金駕,乘風下紫微。

德惟宣湛露,令即屏炎輝。

乍驚青梧落,將催赤雁飛。

何須賦團扇,恩顧似君稀。


《立秋》
[作者] 釋道璨 [朝代] 宋

碧樹蕭蕭涼氣回,一年懷抱此時開。

槿花籬下佔秋事,早有牽牛上竹來。

立秋” 傳說 補充糾錯

關於立秋的傳說故事一

遠古傳說中的秋神名叫蓐收。蓐收左耳上盤著一條蛇,右肩上扛著一柄巨斧。《山海經》上說他住在能看到日落的泑山。蓐收耳朵上的蛇寓意著繁衍後代,生生不息。《詩經·斯干》裡說:“維虺維蛇,女子之祥。”如果夢到蛇,會生一個漂亮女兒。

蓐收肩上的巨斧,表明他還是一位刑罰之神。古時處決犯人,都是在立秋之後,叫秋後問斬。秋天有殺氣。“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所以蓐收到來的時候,總帶有一股涼意。

對這涼意最為敏感的是梧桐。立秋一到,它便開始落葉。“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花鏡》上說:此木能知歲。它每枝有十二片葉子,象徵一年十二個月。如果閏月,就會多長出一片。

梧桐在清明節開花,如果不開花,這年的冬天就會十分寒冷。在院子裡栽上一棵梧桐樹,不但能知歲,還可能引來鳳凰。“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鳳凰非梧桐不棲。所以,皇宮裡是一定要栽梧桐樹的。

立秋這天,太史官早早就守在了宮廷的中殿外面,眼睛緊緊盯著院子裡的梧桐樹。一陣風來,一片樹葉離開枝頭,太史官立即高聲喊道:“秋來了。”於是一人接著一人,大聲喊道:“秋來了”、“秋來了”,秋來之聲瞬時傳遍宮城內外。

不等回聲消失,盔甲整齊的將士們護衛著皇帝蜂擁而出。他們要去郊外的狩獵場射獵。射獵有兩重意思。一是表明自即日起,開始操練士兵;二是為秋神準備祭品。一聲號角,將士們撲進森林,由遠而近,把麋、狐、兔、鹿驅趕出來,讓皇帝用箭射。

在皇帝狩獵的同時,遙遠鄉村裡的人們也忙碌了起來。愛美的女孩,會摘幾片梧桐的葉子,剪成不同的花樣,插在髮髻上。頑皮的孩童正圍著她們起鬨,媽媽喊他們回家了。先洗手,然後伸出來,媽媽在他們的手心,每人放七粒赤豆,再遞給他們一碗井水,讓他們“咯崩咯崩”咬碎了豆子,和著井水吞下。據說吃了之後,不生痢疾。

爸爸呢,這天也要放下手裡的活兒,去街上趕集。最重要的事,是買雞頭菜。買好了,摻些麝香,拿一張大荷葉包上,用紅繩子系在腰間,哼著小曲回家。立秋要吃雞頭菜。雞頭菜的學名叫芡,爆炒了吃,脆而爽口。《神農本草經》上說吃芡能讓人耳目聰明。

奶奶前一天就開始忙了,又要采地裡的瓜,又要拿竹竿打樹上的果子,還要把茄子蒸熟了,放在院子裡晾乾。等到立秋的晚上,大家都吃過飯了,她笑眯眯地,一樣樣端出來,讓大人孩子,邊納涼邊吃。

吃剩了的桃核不能亂扔,要給奶奶。於是孩子們就一個一個,捧著滿把的桃核給她。奶奶用手掀起圍裙的兩隻角,讓孩子們放進去。桃核要一直留到除夕的晚上,把它們投到爐灶的火裡燒掉。這樣就會不得感冒,免瘟疫。

《五燈會元》裡記載說:“世尊於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佛祖於是將衣缽傳給了迦葉。小桃核牽連著的是大瘟疫,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摩訶迦葉能從佛祖拈起的一朵金婆羅花中悟到普遍宇宙、包含萬有的佛法。以小明大、見微知著是一種大智慧。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立秋節氣的故事 關於立秋的傳說故事二

哀牢山裡有三座高山,山峰象竹筍一樣,一座比一座高。 這就是有名的三尖山。早晨,三尖山捧出一輪火紅火紅的太陽;傍晚,太陽的餘輝最後和三尖山告別。三尖山下,彝家流傳著一個故事。

古時候,天上有七個太陽。陽光象乳汁一樣哺育著萬物。 那時,樹木常青,鮮花不敗,莊稼一年收七次,牛羊一年懷七胎。人們的日子過得比蜜汁還香甜。

這樣平平安安地度過了不知多少年後,出現了一隻夜貓精。夜貓精生性喜歡黑暗,怨恨太陽。有一天,它變成一個無比高大的鷹嘴鐵人,展開翅膀飛上了一座最高的山頭。等到太陽剛一露臉,便拔下身上的羽毛當箭射太陽。第一個太陽射落了,接著射第二個。第二個射落了,又射第三個。就這樣,一連射下了六個太陽,第七個太陽就不出來了。

天上沒有了太陽,莊稼不熟,牛羊不長,草木死了,花也敗了。人們向著天空哭訴,巴望太陽早些出來。可是,太陽始終沒有出來,夜貓精卻在一旁得意忘形地笑。

人們選出最有本領的人去找太陽。民家①選去的人沒有回來,傣家選去的人沒有回來,苗家選去的也沒有回來。漢家選去的小夥子倒是回來了,滿身都是傷痕,只說了“夜貓精”三個字就死去了。

正在人們焦急的時候,有三個彝家姑娘站了出來。這三個姑娘又漂亮、又聰明、又勇敢,象哀牢山上三朵最鮮最紅的馬櫻花。三個姑娘說:看樣子去找太陽的人都是被夜貓精害死的。只有先除掉夜貓精,才能找到太陽。

人們就用水去淹,沒有淹死夜貓精;用箭射,箭又被夜貓精擋了回來。彝家的三個姑娘帶頭紮起松明火把來,大家見了,也都來扎。紮好了火把,每人舉一支點了起來,山山箐箐都被照亮了。夜貓精怕光怕火,沒有地方藏身。最後,人們將火把堆起來,把夜貓精燒死了。

除掉了夜貓精,大家又商議派人去找太陽。這時,彝家的三個姑娘又站了出來,要求去找太陽。人們看著這三個聰明、 勇敢,美麗得象馬櫻花似的姑娘,心裡燃起了希望。人們為三個姑娘祝福,希望她們早日找到太陽,平安地回到哀牢山來。

三個姑娘告別了家鄉,辭別了親人,朝著太陽昇起的地方走去。翻過九十九座高山,越過九十九個深箐,渡過九十九條河流。三個姑娘走啊走啊,不停地走,也不知走了多少年月。只見三個姑娘的頭髮長得拖到了地上,黑油油的頭髮變得雪一樣白,可是太陽還是沒有找到。

一天,三個姑娘正走著,天空中一聲雷鳴,樹木震得發抖, 電光中躍出一隻斑斕猛虎擋住了去路。三個姑娘一步也不停, 直朝猛虎走去,猛虎倏地不見了。

接著,又是一聲雷鳴,樹葉震得直落。閃電中又滾出一條巨蟒,火紅的嘴裡吐出一條分岔的舌頭,象獵叉一樣在三個姑娘的面前閃動。三個姑娘眼睛都不眨一下,直朝巨蟒走去,巨蟒倏地又不見了。

第三聲雷又響了,閃電中出現了一位白髮白鬚白眉毛的老人。老人說:“好心的姑娘,莫朝前走了,你們找不到太陽, 快回家去吧!”

三個姑娘回答:“沒有太陽,莊稼不熟,牛羊不長,鮮花不開。就是死,我們也要把太陽找回來。”

老人搖著頭說:“你們就是死也找不到啊,何必白白去送死呢!”

三個姑娘說:‘我們就是死了,還有不怕死的人接著找,太陽總是會找到的。”

老人感動了,點著頭說:“勇敢的姑娘,你們的心比白雪還純淨,你們的志氣比岩石還堅硬。你們就在這裡等著吧,到了立秋那天,有一個年輕小夥子會騎馬來到這裡,他就是你們要找的第七個太陽,也是最年輕、最明亮的一個太陽。”

果然,到了立秋那天,有一個滿面紅光的小夥子騎著一匹紅馬來到這裡。可是三個姑娘那時已經很衰弱了,他們使出最後的力氣對小夥子說:“太陽啊!你不能離開我們。你離開了我們,莊稼就不會熟,牛羊就不會長,鮮花就不會開。太陽啊!快升起來吧。”

說完,三個姑娘就死去了。三個姑娘沒有倒下去,在她們立腳的地方,長出了三座高高的山峰,一輪紅彤彤的太陽被三座尖尖的山峰託了出來。金絲閃動的太陽更加明亮了,溫暖的光輝又象從前一樣灑到了大地上。

直到今天,每逢立秋節,三尖山下,成千上萬的人擁來趕街,街子上蘆笙嚶嚶,弦子錚錚,人們歡快地跳歌,紀念為人間找回太陽的三個姑娘。
立秋” 養生 補充糾錯

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

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切不可背離自然規律,循其古人之綱要“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立秋” 簡訊 補充糾錯

1、立秋悄悄到,氣溫晝夜差的多,添減衣服要知道,親朋好友要問好,資訊提醒不能忘,一條資訊到,謹防天氣別感冒。

2、酷暑到盡頭,立秋送問候,散步踏清風,薄霧晨曦蒙,菊花香盈袖,秋風雨露濃,白雲柔情送,神清氣爽收,祝你多如意,瀟灑秋雨中!

3、立秋到,心情妙,祝福資訊來問好;立秋到,燥熱跑,事業豐收少不了;立秋到,好運繞,浪漫愛情來報道;立秋到,健康好,幸福吹起集結號。祝立秋常好!

4、一片楓葉知秋深,層林盡染色繽紛,你在我的心紮根;一輪秋月知佳人,天涯海角若比鄰,情深義厚靈犀近。一條簡訊贈溫馨,祝你立秋天高氣爽更開心!

5、立秋資訊表心願,祝福綿綿要瞅見,一願秋風清涼送身邊,秋高氣爽心歡顏;二願秋收收穫美姻緣,秋波收穫不間斷;三願秋月高高照心田,煩惱憂愁皆不見;四願秋季好運隨身邊,財源滾滾每一天;如想願望都實現,請你馬上來連線,友情為你簽訂單!

6、秋風送爽,紅葉滿山。揮一揮手,告別夏日的炎熱與酷暑,願你的夢想與激情常在;扭一扭身,迎接初秋的清涼與溫馨,願你的微笑與幸福長留,立秋快樂

7、一片楓葉知秋深,層林盡染色繽紛,你在我的心紮根;一輪秋月知佳人,天涯海角若比鄰,情深義厚靈犀近。一條簡訊贈溫馨,祝你[20XX]立秋天高氣爽更開心!

8、攔不住的是雁兒傳出了信兒,看不盡的是秋風吹散了葉兒,望不到的是思念寫滿了心兒,[20XX]年立秋快樂,我的問候在今兒。

9、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10、立秋清晨氣溫低,外出鍛鍊需注意,根據氣溫增減衣,準備活動是必須,出汗立即擦乾淨,風中逗留感冒襲,補充水分小口飲,切莫豪飲傷身體。願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