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

处暑

End of Heat(二十四節氣之一)
每年08月22~24日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四個節氣。鬥指戊(西南方);太陽黃經為150°;於每年公曆8月22-24日交節。“處”是終止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酷暑結束,這時三伏已過或近尾聲。由於受短期回熱天氣(俗稱“秋老虎”)影響,處暑過後仍有持續高溫,會感到悶熱,天氣由炎熱向悶熱轉變,真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前後。 

處暑節氣處在短期回熱天氣(秋老虎)期內,“秋老虎”一般發生在公曆8-9月之間,每年秋老虎的時間長短不一,總體來說持續半個月到二個月不等。處暑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意義,就是提醒人們秋季正悄悄到來,要注意預防“秋燥”。處暑這一節氣也意味著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處暑的民俗活動很多,如吃鴨子、放河燈、開漁節、煎藥茶、拜土地公等。 
補充糾錯
处暑” 三候 補充糾錯

鷹乃祭鳥: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

天地始肅: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

禾乃登:五穀成熟時。
处暑” 由來 補充糾錯

我國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

處暑以後,除華南和西南地區外;我國大部分地區雨季即將結束,降水逐漸減少。尤其是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必須抓緊蓄水、保墒;以防秋種期間出現乾旱而延誤冬作物的播種期。
处暑” 習俗 補充糾錯

出遊迎秋

祭祖、迎秋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佈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此外,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託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託著一盞河燈,就得託生。”

開漁節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穫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2006年第九屆中國開漁節,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縣舉行。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潑水習俗

在日本,從大暑到處暑的一個月時間內,日本各地有組織潑水降溫的習俗。
处暑” 詩詞 補充糾錯

《詠廿四氣詩·處暑七月中》

唐·元稹(zhěn)

向來鷹祭鳥,漸覺白藏深。

葉下空驚吹,天高不見心。

氣收禾黍熟,風靜草蟲吟。

緩酌樽中酒,容調膝上琴。


《早秋曲江感懷》

唐·白居易

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

池上秋又來,荷花半成子。

朱顏易銷歇,白日無窮已。

人壽不如山,年光急於水。

青蕪與紅蓼,歲歲秋相似。

去歲此悲秋,今秋復來此。


《襲美見題郊居十首,因次韻酬之以伸榮謝(其八)》

唐·陸龜蒙

強起披衣坐,徐行處暑天。

上階來鬥雀,移樹去驚蟬。

莫問鹽車駿,誰看醬瓿玄。

黃金如可化,相近買雲泉。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處暑》

宋·張嵲(niè)

塵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猶多壘,餘生久息機。

漂流空老大,萬事與心違。


《處暑》

宋·呂本中

平時遇處暑,庭戶有餘涼。

乙紀走南國,炎天非故鄉。

寥寥秋尚遠,杳杳夜光長。

尚可留連否,年豐粳稻香。


《秋日喜雨題周材老壁》

宋·王之道

大旱彌千里,群心迫望霓。

簷聲聞夜溜,山氣見朝隮。

處暑餘三日,高原滿一犁。

我來何所喜,焦槁免無泥。


《長江二首(其一)》

宋·蘇泂(jiǒng)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長江二首(其二)》

宋·蘇泂(jiǒng)

長江無六月,大地絕纖埃。

暑向風前退,秋從雨後來。

問桐知葉落,修桂待花開。

疇昔扁舟興,分明欲喚回。


《初秋雨晴》

宋·朱淑真

雨後風涼暑氣收,庭梧葉葉報初秋。

浮雲盡逐黃昏去,樓角新蟾掛玉鉤。


《廣陵雜詠(其四)》

宋·吳山

悵望遙天羨鳥歸,落雲深處暑光微。

荒階漸有蟲聲出,秋欲來時細雨飛。

处暑” 傳說 補充糾錯

祝融魂魄

祝融是炎帝的兒子,精衛的長兄,以“光照萬方”深得部族內外的愛戴。

最初,精衛因貪玩,東海溺亡,炎帝悲傷過度,無心政務,逐漸把部族權力交給了祝融。黃帝部族與炎帝部族合併後,祝融被封為火神,主理火正和夏季,成為炎黃部族最主要的大臣之一。

在黃帝其他大臣的配合贊襄下,祝融威信日隆。水神共工嫉恨祝融,心中不平--“水火都是人們離不了的,為什麼人們親近祝融,而無視我的存在?!”於是共工公開向祝融挑戰。兩人各使神通,殺得天昏地暗,共工戰敗逃奔,撞倒了擎天柱不周山,致使天塌地陷,屍橫遍野。

黃帝迫於部族長老的壓力,含淚下令處死祝融,祝融也深悔自己的魯莽給天下帶來的災禍,於是請求黃帝留存自己的魂魄,寄託於蓮花之上,沿河漂流,召領死難的亡靈,以贖罪孽,黃帝應允。

因祝融主理夏暑季節,所以處死祝融的這天就被稱為“處暑”。處暑當日,人們到河邊燃放“河燈”,恭請祝融魂魄於蓮花之上,寄託對故去親人的思念。


水火大戰

同一時期,東海水神共工卻因性情暴躁,喜怒無常,經常水淹人間,成為人們談之色變的“凶神”。祝融贈火幫助人類的事觸怒共工,二神因此大戰。

這一戰可謂打得昏天暗地,最後共工不敵祝融敗退而逃,祝融乘勝追擊,共工卻在逃跑中,撞倒了天柱不周山。不周山是天地的支撐,失去支撐,導致天塌地陷,無數生靈橫死。二神因此被下令處死。

因為祝融掌管夏暑季節,處死祝融的這天,就被稱為了“處(chǔ)暑”。


燃放河燈

另一方面,祝融為自己魯莽行為帶來的災難深感悔恨,於是死前,請求黃帝將他的魂魄寄託於蓮花之上,沿河漂流,為死去的亡靈指引往生的方向,以贖罪孽,黃帝答應了他的要求。

於是此後的處暑日,人們便製作河燈燃放,恭請祝融的魂魄來此,帶去對已逝親朋的思念。久而久之,處暑日燃放河燈便成了一種習俗,寄託著大家對亡故之人的哀思。

处暑” 養生 補充糾錯

秋天陰氣增、陽氣減,對應人體的陽氣也隨著內收,為了貯存體內陽氣。然而,隨著天氣轉涼,很多人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早上不愛起,白天不愛動,這就是“春困秋乏”中所指的“秋乏”。要保證充足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習慣,爭取晚上10點前入睡,以比夏天增加1小時睡眠為好,並保證早睡早起。另外,適當午睡也利於化解秋乏。

夏天結束了,就意味著秋季的開始。這個時期,氣侯逐漸乾燥,身體裡肺經當值。秋天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保持飲食清淡,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物,如辣椒、生薑、花椒、蔥、桂皮、酒等;少吃油膩的肉食。多吃含維生素的食物,如西紅柿、辣椒、茄子、馬鈴薯、梨等;多吃鹼性食物,如蘋果、海帶以及新鮮蔬菜等。適量增加優 質蛋白質的攝入,如雞蛋、瘦肉、魚、乳製品及豆製品等。此外,還應多喝水,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溼潤度。
处暑” 簡訊 補充糾錯

1、一陣秋風一陣涼,一句祝福一份心,處暑到來真心祝福你,事業輝煌步步高,愛情甜蜜恩愛到白頭,生活越過越有盼頭;祝處暑快樂!

2、處暑到,心情妙,祝福資訊來問好;處暑到,燥熱跑,事業豐收少不了;處暑到,好運繞,浪漫愛情來報道;處暑到,健康好,幸福吹起集結號。祝處暑常好!

3、處暑到了,願你與快樂多處,開心的笑聲不斷;願你與幸運多處,事業生活都美滿;願你與健康多處,身體棒棒幸福常駐。祝處暑安康快樂!

4、處暑到,酷暑消,煩惱瞬間跑;熱氣駐,防曬到,美容養顏要;勤開窗,多透氣,生活規律好;休息早,飲食好,鍛鍊身體壯。祝處暑快樂,笑容常綻放。

5、我是蒸騰的霧氣,愛上了水的凝結,穿梭浮游的雲海,感受處暑的時節。沉悶炎熱使整個身心陷入煩亂,處暑到了,簡訊捎去我對你無比的關懷和美好的祝願!

6、燕兒翩翩往南飛,碟兒也在為繭伏,處暑時節風呼呼,吹得楓葉飄飄下;一地秋黃,那色秋的背影;空空山野,那是秋的聲音,願處暑時節,記起您的朋友。處暑健康快樂!

7、炎熱暑期將過去,晝暖夜涼溫差大。防寒保暖需適當,增減衣物勿著涼。心要清明性要靜,維持生機護元氣。處暑高粱遍地紅,祝你膘肥體又壯。早安!

8、處暑到了,天氣漸涼,注意保暖,防止腹瀉,多喝些湯,少吃生冷,加強鍛鍊,保持健康,最後祝願,處暑快樂。早安!

9、處暑來了,祝你暑氣少一點,心情好一點,工作順一點,金錢多一點,愛情甜一點,家庭和一點,身體棒一點,快樂多一點。早安!

10、處暑到,涼爽鬧;炎熱的日子遠去了;人歡笑,精神好,朋友的祝福已收到;走一走,瞧一瞧,美麗的景色風華茂;心寬闊,天地遙,幸福的生活樂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