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姓圖騰(糜氏圖騰)
糜姓起源:
源於姒姓,出自夏王朝時期古糜子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大夫的受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工尹,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源於蒙古族,屬於以職業稱謂漢化為氏。
分佈和遷移:
糜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糜姓最早始於夏代,是以穀物名稱命名的姓氏。黍的一個變種稱為“糜子”,當時專門種植豆黍之類農作物的人,有的以“糜”為姓。另有一說來源於封邑名,楚國有大夫封於南郡糜亭,他的後世子孫以糜為姓。此外,楚國工尹糜之後也稱糜氏。三國時,劉備手下有糜竺、糜芳二兄弟,曾為劉備所重用。糜竺的妹妹嫁與劉備,就是那個長坂坡將阿斗託付給趙雲後,投井自盡的糜夫人。在古代,糜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東海(漢置東海郡,轄境相當於今山東原兗州府東南,至今江蘇邳縣以東至海,及山東滋陽以東至海一帶)。
郡望和堂號:
東海郡:秦朝的時候置郡,治所在今天的山東省境內。西漢時相當於今天的山東省費縣、臨沂、江蘇省贛榆以南,山東省棗莊、江蘇省灌南以北的地區;東魏及隋唐相當於今江蘇省東海縣以東、淮水以北的地區。
汝南郡:漢高帝置,在今天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區。
姓氏名人:
糜信:三國吳國人,經學家,官樂平太守。著有《春秋穀梁傳注》十二卷、《春秋說要》十卷、《春秋漢議》等。
糜竺:字子仲,東海朐人,糜竺世代經商,因此家童賓客近萬人,資產以億計。後來徐州牧陶謙聘用他別駕從事。等到陶謙去世之後,糜竺奉陶謙的遺命,迎接劉備繼任徐州牧。糜竺的妹妹嫁與劉備,就是那個長坂坡將阿斗託付給趙雲後,投井自盡的糜夫人。
糜芳:字子方,東海朐人縣(今江蘇省連雲港市)人,糜竺之弟,在劉備入川時,為劉備所重用,曾任南郡太守,與關羽共守荊州。
糜文浩;字仲蘇(1901-1927),江蘇省無錫人。1923年到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工作。同年考入上海大學。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繼赴莫斯科東方大學。1925年秋回國,任中共上海區委滬西部委組織委員。1927年參加組織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任《平民日報》編輯部主任。1927年“四·一二”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後被捕遇害。
糜振玉(1931.10.7—),江蘇省無錫縣(今市)人。山東大學肄業。1951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3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防科技大學、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海軍指揮學院、後勤指揮學院等兼職教授;第二、三、四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軍事學科評議組召集人,軍隊學位領導小組成員,軍隊學位委員會軍事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軍委審查組組長;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常務理事、副會長,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名譽會長、顧問,中國未來研究會副理事長、顧問,中國軍事未來研究會理事長,中國軍事歷史研究會副會長。是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3年晉升為中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