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氏起源及歷史

藺姓圖騰_藺氏圖騰

藺姓圖騰(藺氏圖騰)

    藺姓是佔中國人口較多的第二百九十二位姓氏,主要散佈於渝、豫、冀、晉一帶。當今藺姓人群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13%,總人口大約有16萬。

藺的名義和圖騰:
藺,即燈心草。多年生草本,生長在沼澤中。莖簇生,內充滿乳白色髓。莖髓俗稱燈草,可作油燈的燈芯,或入藥。莖稈可作編織原料。藺人原居住在生長有燈心草的沼澤地區,以燈心草為氏族的原始圖騰,用藺命族名、地名,最後出現藺姓。

藺姓的起源與演變:
漢族藺姓出自姬姓。春秋時晉穆公之少子成師,封邑於韓。戰國時,裔孫韓厥之玄孫韓康,仕趙,食採於藺,也稱藺陽邑,故城在今山西離石西,以邑為氏。姬姓藺氏的歷史大約有2400多年。

外族基因的流入:
我國的藺姓同其他姓氏一樣,不斷與其他民族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動。歷史上外族改姓藺在漢朝已經開始。四川涪陵藺氏,出身賨族,後來全部同化為漢族。從此之後,幾乎沒有再發生過外族或外姓融入藺姓的事件。當今在土家族、滿族、蒙古族、彝族、裕固族等少數民族鍾均發現有藺姓。

歷史上藺姓的分佈和遷移:
宋朝時期,藺姓人口稀少,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浙江等地。
明朝時期,藺姓大約有1萬8千人,分佈主要集中於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四川。山東是藺姓第一大省,大約佔全國藺姓人口的一半。

當代藺姓的分佈和圖譜:
當代藺姓的人口大約有16萬,為第二百九十二位大姓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13%。自宋朝至今1000年來,藺姓人口增加率是呈∧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重慶、河南、河北、山西、甘肅、陝西、四川等地,重慶居住了藺姓總人口的15%,為藺姓第一大市。
藺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見圖292)表明:在渝川陝甘大部、寧夏、青海東部、新疆。雲南西部、貴州北部、湖南西北、廣東中部、山西西部、河北中西部、北京南部、黑吉東部,藺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最高,一般在0.06%以上,中心地區可達0.3%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29.3%,居住了大約49%的藺姓人群。

藺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 藺姓的郡望有中山、華陰。藺姓以“完璧”作為其堂號。“完璧”堂號出自戰國時藺相如。藺相如受命帶“和氏璧”赴秦,秦王接璧後只誇璧好,不提用十五個城換璧之事。相如對秦王說:此璧有瑕疵。秦王把璧交他指證,相如抱璧而言:奉趙王命沐浴三天,表示對秦王尊重。大王接璧後只叫人傳看,實欠鄭重。三天後,行禮交接,如果硬搶,我與璧同撞於柱上。秦王只好讓相如回賓館。三天後,相如對秦王說:因大王無誠意交城給趙國,我已經把璧送回,你就殺了我吧。秦王無奈,只好放相如回趙國。藺姓後人以“完璧”為其堂號。

楹聯 有關藺姓的重要楹聯有以下三副:
屯兵著勇,完璧全忠。
完璧功高,分符績茂。
名重斗山,傾動長卿思慕;翰居內外,侍以皇子講論。

宗族先賢和名人頻率: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藺姓歷代名人8名,佔總名人數的0.018%,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第四百零九位;藺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02%,排在並列第三百溺糞溢;藉漣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0.005%,排在並列第四百七十四位。
藺姓歷代重要人物有:戰國時趙國大臣藺相如;隋朝勇將藺亮;南宋紹興進士、朝奉郎藺敏修;明朝應天府尹藺以權,工部右侍郎藺芳,翰林院學士藺從善,崇禎進士、山西副使藺剛中;清朝順治進士、吏部左給事中藺挺達。

藺姓血型:
藺姓人群總的血型分佈是;O型佔33.2%,A型佔28.7%,B型佔29.1%,AB型佔9%。

補充糾錯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