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氏起源及歷史

卻姓圖騰_卻氏圖騰

卻姓圖騰(卻氏圖騰)

卻姓是最稀少罕見的中華姓氏之一,源流非常單一,被認為和郤姓屬於同一家族,主要源自姬姓,晉國大夫叔虎受封於卻邑,又被稱為郤邑,建立了卻國,子孫以封地為姓。而卻姓族人普遍認為郤宛是得姓始祖,他是伯宗的孫子。

卻姓溯源

“卻”同“卻”。讀音:què。“卻”的繁體寫法為“卻”。卻姓是中國人姓氏之一。

一、以封地為姓,源於春秋時期,出自姬姓。春秋時,晉獻公征伐翟人,公族子弟叔虎奮勇當先,帶領晉軍攻破翟人營壘,打敗了翟人。事後晉獻公把郤邑(山西泌水下游一帶)封給他,建立郤國,為子爵,稱郤子,其後遂以封地為姓,形成郤氏。見《尚友錄》|《古今姓氏書辨證》、《正字通》。

二、春秋時期郤宛的的代。郤氏在晉國世襲卿位,後來被晉厲公滅族,有子孫逃往楚國,楚昭王時郤宛任左尹。其子孫後代沿襲祖姓為郤氏。

分佈地區

濟陰郡,現在山東省定陶縣。

郡望

1、新蔡郡:晉惠帝時,將汝陽郡分出一部分置新蔡郡。相當於現在河南省新蔡縣一帶地區。

2、京兆郡:京兆,即首都直轄區,為漢代京畿的行政區劃名,為"三輔"之首。本來,秦朝設定內史官,掌治京師(在今陝西咸陽一帶)。漢景帝時分置左、右內史。漢武帝時改右內史為京兆尹,下轄十二縣。相當於現在陝西省西安市以東至華縣一帶地區。晉代改稱雍州京兆郡。

歷史名人

卻姓人物在歷史上表現突出,成績斐然。晉國公時的卻芮及其兒子卻缺、孫子卻克,都是晉國赫赫有名的人物,受晉國國君重用。卻姓名人,在明代也有幾個值得稱道的人物,如忠孝之士卻廣、卻祥等。除上述幾人外,東漢卻巡、三國時卻正、明代卻永都是卻氏值得一提的人物。

補充糾錯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