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氏起源及歷史

滾姓圖騰_滾氏圖騰

滾姓圖騰(滾氏圖騰)

  滾姓是中華姓氏之一,《中國姓氏大全》稱:“為‘袞’氏所改。”不知其所本。貴州從江之岜沙村苗族多有此姓。滾姓現今人口約二千,排在第一千零五十八位。

【得姓始祖】

  (暫缺)

【起源源流】

  源流一

  蚩尤戰敗的後裔。“因為戰爭失利,岜沙部落的後裔大多姓‘滾’,其意義為戰爭失敗,滾到了山上。”這種說法帶有明顯的貶義。

  源流二

  滾姓鮮有,疑為漢文人記苗語音“鯀” 之近音而成。因“鯀”難寫,貶之,“滾”字易寫易記。

  源流三

  滾姓為“袞”氏所改。據《融水縣文史資料》所述,古時苗人沒有文化,歷代由別人代寫姓名時寫錯了而沿用下來,更改姓氏是常有的,尤以融水北支苗族為常,如現今滾貝村的“管”姓,歷史上就曾用過昆、滾為姓 。

【遷徙分佈】

  遷徙

  (暫缺)

  分佈

  滾姓現今人口約二千,排在第一千零五十八位。

  貴州省黎平縣的雙江、大、小溶、地坪等地,從江岜沙部落的後裔大多姓‘滾’。

  廣西“滾”姓主要分佈在融水縣的紅水、拱洞、洞頭等幾個鄉鎮,4000多人。其餘少數部分散居在三江、柳城、蒙山等地。

  甘肅省張掖市、敦煌市也有“滾”姓。

易姓由湖南遷來岜沙居住後,同滾姓結為兄弟。滾姓易姓雖姓氏不同,但被視為兄弟,屬同一個家族。同一個家族內雖無血緣關係也嚴格禁止通婚。滾姓易姓與其他姓氏互為通婚物件,其他姓氏之間禁止通婚。禁止通婚的原因是各姓人家在很早以前就已結拜成兄弟。貴州省錦屏縣彥洞鄉瑤白村共有十個姓氏:龍滾楊範龔,耿萬宋胡彭。後來,滾姓的勢力越來越大,為尋得庇護,其他小姓先後改從滾姓。但是,改從滾姓的各小姓對自己原有的姓氏卻不曾忘記,他們以各種方式保留自己的原有小姓,最常見的是將墓碑和神龕牌位做成兩層,外層寫滾姓,裡層則寫原姓氏。每逢年節,老人都要將姓氏變遷的歷史擺講給後輩聽,要他們記住自己的家族歷史、記住自己的根。再後來,這種形式得以傳承下來,每年農曆六月六被定為擺古節。

【郡望堂號】

  (暫缺)

【楹聯典故】

  (暫缺)

補充糾錯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