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àng dū | 注音 | ㄕㄤˋ ㄉㄡ |
首字母 | sd | 詞性 | 動詞 |
近義詞 | 京都、京師、京城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1.古代對京都的通稱。 2.古對陪都(下都)而言,稱首都為上都。(1)北齊以晉陽為下都,故稱鄴(今河北臨漳西南)為上都。《太平御覽》卷一五五引《晉書》"北齊高洋以鄴為上都,晉陽為下都。"(2)唐肅宗寶應元年建東﹑南﹑西﹑北四陪都,因稱首都長安為上都。《新唐書.地理志一》"上都,初曰京城,天寶元年曰西京……肅宗元年曰上都。" 3.元初於灤河北岸建開平府,世祖中統五年(1264)加號上都,歲常巡幸,終元一代與大都並稱兩都。故址在今內蒙古多倫西北上都河北岸。 4.指天宮。 |
上都(Xanadu)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境內,多倫縣西北閃電河畔。內蒙古元上都申遺主題為文物遺址草原景觀環境為其背景襯托,突出元上都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特殊的歷史地位,進一步闡明元上都處於草原與農耕農牧交錯帶的歷史特點和環境特殊性,揭示元上都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真實性、完整性、唯一性及其不可否認的普遍價值。(內蒙古自治區元上都申遺辦邀請有關專家赴蒙古國考察)
上都,中醫名詞,經外穴名。八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