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àng gōng | 注音 | ㄕㄤˋ ㄍㄨㄥ |
首字母 | sg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1.周制,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八命,出封時,加一命,稱為上公。 2.漢制,僅以太傅為上公。 3.晉制,太宰﹑太傅﹑太保皆為上公。 4.公爵的尊稱,亦泛指高官顯爵。 5.傳說古有五行之官,封為上公,祀為貴神。其土正曰后土。見《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因以"上公"指社神。 6.即太白星。 |
上公指位在三公以上的公。西漢時,有太師、太傅、太保,稱為上公,而東漢上公則僅有太傅一人,但不常設,一般是皇帝初即位時,為總攬朝政才設。太傅即輔弼國君之官,作為重臣參與朝政,掌管全國的軍政大權。董卓也稱過太師,位在太傅之上。漢末別置大司馬,位在三公上,大將軍有時也位在三公上。三國時魏國大司馬、大將軍均為上公,第一品。曹睿即位後,任鍾繇為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