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wú dì qǐ lóu tái xiāng gōng | 注音 | ㄨˊ ㄉㄧˋ ㄑㄧˇ ㄌㄡˊ ㄊㄞˊ ㄒㄧㄤˋ ㄍㄨㄥ |
首字母 | wdqltxg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無處不在、 無孔不入、 到處皆是、 到處都有 | ||
反義詞 | 有地不起樓臺、 有孔不入、 到處空無一人 | ||
基本解釋 | 1.宋寇準出入為相三十年,不營私第,魏野贈詩曰"有官居鼎鼐,無地起樓臺。"北人因稱"無地起樓臺相公"。 |
歷史上還有一位無地起樓臺丞相。南宋理宗朝範鍾。淳祐八年(1248年)十一月十一日,範鍾七十八歲時,死於金華驛館,第二年才由其子女將其靈柩安葬於蘭溪市白露山下惠安寺旁。因為他死時,家裡連房子都沒有,因而有“無地起樓臺丞相”之說,史上則稱他“為相清直守法,重惜名器,雖無赫赫可稱,而清德雅量與杜範、李宗勉(史上名相)齊名。” 理宗得知範鍾去世的訊息後,為之震慟,當即“輟朝”兩天,封範鍾為少師,諡文肅公。並贈御筆親書縷金詩屏一架,詩曰:“隔水聞香遠更幽,冰恣消瘦為誰愁?天教獨向春前發,不與凡花混一流。”以詠梅之高潔,來讚譽範鍾高尚的人品。範鍾當時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