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dì shàng hé | 注音 | ㄉㄧˋ ㄕㄤˋ ㄏㄜˊ |
首字母 | dsh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地下河 | ||
反義詞 | 天上河 | ||
基本解釋 | 指河底高於兩側地面的河流。在含沙量很大的河流中,當水流的挾沙能力小於來沙量,不能為水流帶走的那部分泥沙便在河底淤積起來,使河底高程逐漸增大。為防止河水漫溢,必須不斷加高堤防∮道逐漸成為高出兩岸平地的地上河”。如中國黃河下游河段。 |
地上河是一個概念,而不特指某條河流,當河床海拔高度高於該段河流流經地區的兩岸地面海拔高度,就被叫做地上河,又稱懸河。由於水往低處流、水流方向全靠兩岸人工修建的河堤約束。
世界最著名的地上河是黃河下游。由於攜帶了來自黃土高原的大量泥沙,黃河干流進入比降平緩的下游平原地區後,徑流動能不足以輸送攜帶的大量泥沙。河床不斷淤積抬高,平均高出兩岸地面4~5米以上,成為地上河的代表。
除了黃河下游以外,長江干流荊江段由於比降平緩彎道細數大,江床淤積海拔高於兩岸地面,成為地上河。此外,淮河尾閭、洪澤湖、廢黃河有水河段、裡運河與洪澤湖排水的淮沭新河、淮河入江水道上段,由於金代到清代歷時660年的黃河奪淮與明清年間的人工築壩高家堰等工程,也淤積為地上河。東北地區的遼河上游西遼河下段、松花江南源西流松花江一級支流沐石河中下游,亦是地上河。
國內外的地上河還有眾多,地上河每到汛期,都對防洪任務形成最嚴峻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