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dì xīn shuō | 注音 | ㄉㄧˋ ㄒㄧㄣ ㄕㄨㄛ |
首字母 | dxs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古代西方認識宇宙的一種學說。由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玫正式建立。認為地球靜止於宇宙中心,其他一切天體都繞地球轉動,並提出本輪”、均輪”系統和偏心圓模型來解釋行星的視運動中各種複雜現象。 |
地心說最初由米利都學派形成初步理念,後由古希臘學者歐多克斯提出,然後經亞里士多德、托勒密進一步發展而逐漸建立和完善起來。托勒密認為,地球處於宇宙中心靜止不動。從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陽、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軌道上繞地球運轉。其中,行星的運動要比太陽、月球複雜些:行星在本輪上運動,而本輪又沿均輪繞地執行。在太陽、月球、行星之外,是鑲嵌著所有恆星的天球恆星天。再外面,是推動天體運動的原動天。地心說是世界上第一個行星體系模型。儘管它把地球當作宇宙中心是錯誤的,然而它的歷史功績不應抹殺。另外在人類現有技術條件下只能判斷出地心說在太陽系是錯誤的,還無法判斷它是否適用於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