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氏起源及歷史

冉姓圖騰_冉氏圖騰

冉姓圖騰(冉氏圖騰)

    冉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一百七十八位姓氏,在渝、川、黔地區有一定的影響。當代冉姓人群大約佔了全國人口的0.054%,總人口大約有67萬多。

冉的名義和圖騰:
    冉,古文冄,本義是細毛柔弱下垂的形狀。其義也同髯,即兩頰的鬍鬚。冉人的先祖可能是須多須長的美須公,冉人對美須的崇拜而形成氏族的原始圖騰,進而形成冉氏族和冉國,出現冉姓。

冉姓的起源和演變:
    冉姓源出姬姓。周文王之第十子季載,武王母弟也,封於冉,一作聃(故地先在今陝西西安附近,周武王滅商後,冉國東移到今河南修武西聃村。周成王平武耿與三監之叛後,冉國一支轉封於河南平輿北為沈氏,一支移至湖北荊門縣那口城,後為楚國所並),春秋時冉國滅於鄭,子孫以國為氏。

外族基因的流入:
    外族冉姓融入漢族主要發生在秦漢時期,冉駹為漢時西夷所建古國,其後以冉為姓。也稱冉家蠻,為今鄂川湘交界地域之土家族之先民。今土家族、布依族、仡佬族、水族仍有此姓。自漢至唐,西南土著多冉姓。

歷史上冉姓的分佈和遷移:
    先秦時期,冉姓主要活動於河南、湖北、四川一帶。
    宋朝時期,冉姓大約有近1萬9幹人,當時冉姓主要分佈在陝西、廣東、四川等。
    明朝時期,冉姓大約有3萬8千人,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4%,排在第二百二十位之後。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四川、貴州、湖南,這三省的冉姓大約佔冉姓總人口的87%。其次分佈在山東、湖北、河南、河北等。四川為冉姓第一大省,佔冉姓總人口的62%。在全國基本形成了以四川為中心的冉姓分佈區。

當代冉姓的分佈和圖譜:
    當代冉姓的人口大約有67萬多,約佔全國人口的0.054%,排在全國第一百七十八位。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冉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態勢。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重慶、四川、貴州,這三省市大約佔冉姓總人口的63%,其次分佈於河北、雲南、湖北、廣西、河南,這五省區大約又佔了冉姓的21%。重慶為當代冉姓第一大區,居住了冉姓總人口的41%。全國形成了以重慶為中心的冉姓分佈區。
    冉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見圖178)表明:在渝黔、四川大部、陝甘南部、青海東部、鄂湘西部、廣西大部、雲南東部,冉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14%以上,中心地區達到0.7%以上,以上覆蓋面積約佔了國土總面積的14.3%,居住了大約60%的冉姓人群。在廣西東部、鄂湘中部、河南西南、陝甘中部、寧夏、四川西部、雲南中部、新疆西北,冉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7%—0.14%之間,以上覆蓋面積約佔了國土總面積的12.9%,居住了大約12%的冉姓人群。

冉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      冉姓的郡望有東魯、武陵。冉姓以南面、迎聖為其堂號。“南面”和“迎聖”分別出自春秋時孔子的兩位弟子冉雍和冉求。冉雍,氣度寬弘,沉默忠厚,孔子誇他有人君風度,可使“南面”。冉求,性謙遜,多才多藝。知兵法,曾率魯國軍隊大敗齊國大軍,將流亡在外十四年的孔子迎回魯國。

楹聯  冉姓重要的楹聯有以下四副:
         多藝博聞;勤學好問。
         讜篪奏響;惡畫圖形。
         聖門五賢士;蜀郡兩郎官。
         爾公爾侯,濟濟聖門高弟;允文允武,彬彬賢館異才。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冉姓歷代名人14名,佔總名人數的0.03%,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第三百二十位;冉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02%,排在並列第三百二十六位;冉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0.01%,排在並列第三百六十三位。
    歷史上冉姓的重要人物有:春秋時孔子五賢弟子冉求、冉季、冉耕、冉雍、冉孺;東晉末十六國後趙左積射將軍、西華侯冉瞻,十六國冉魏國君冉閔;唐朝招慰使冉安昌;南宋內江令冉虛中;明朝洪武進士冉通;清朝學者冉覲祖;當代醫學家冉雪峰。

冉姓血型:
    冉姓人群的血型分佈總的是:O型佔34.5%,A型佔29.8%,B型佔27.2%,AB型佔8.5%。

補充糾錯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