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春季,杞桓公來魯國迎接叔姬的靈柩,這是由於魯國的請求。杞叔姬的死,是由於被杞國遺棄的緣故。迎接叔姬的靈柩,是為了我國的顏面。
由於晉國讓魯國把汶陽的土田歸還給齊國的緣故,諸侯對晉國有了二心。晉國人畏懼,在蒲地和諸侯會見,重溫馬陵的盟會。魯大夫季文子對晉大夫範文子說:“晉國德行已經不強,重溫舊盟做什麼?”範文子說:“用勤勉來安撫諸侯,用寬厚來對待諸侯,用堅強來駕御諸侯,用盟誓來約束諸侯,籠絡順服的而討伐有二心的,這也是次等的德行了。”晉國召集的這一次會議,是首次邀請吳國,吳國人沒有來。
二月,伯姬出嫁到宋國。
楚國人用很重的禮物求取鄭國,鄭成公和楚國公子成在鄧地相會。
夏季,季文子去到宋國慰問伯姬,回國覆命,魯成公設宴招待他。季文子賦《韓弈》的第五章。穆姜從房裡出來,兩次下拜,說:“大夫辛勤,不忘記先君以及於嗣君,延及於未亡人,先君也是這樣來期望您的。謹拜謝大夫加倍的辛勤。”穆姜又賦《綠衣》的最後一章然後才進去。
晉國人來魯國送女陪嫁,這是合於禮的。
秋季,鄭成公去到晉國,晉國人為了懲罰他傾向楚國,在銅鞮逮住了他。
晉將欒書率兵進攻鄭國,鄭國人派遣伯蠲求和,晉國人殺死了伯蠲,這是不合於禮的。兩國交兵,使者可以來往兩國之間。
楚國的子重入侵陳國以救鄭國。
晉景公視察軍用倉庫,見到鍾儀,問人說:“戴著南方的帽子而被囚禁的人是誰?”官吏回答說:“是鄭國人所獻的楚國俘虜。”晉景公讓人把他釋放出來,召見並且慰問他。鍾儀再拜,叩頭。晉景公問他在楚國的族人,他回答說:“是樂人。”晉景公說:“能夠奏樂嗎?”鍾儀回答說:“這是先人的職責,豈敢從事於其他工作呢?”晉景公命令把琴給鍾儀,他彈奏的是南方樂調。晉景公說:“你們的君王怎樣?”鍾儀回答說:“這不是小人能知道的。”晉景公再三問他,他回答說:“當他做太子的時候,師保奉事著他,每天早晨向嬰齊請教,晚上向側去請教。我不知道別的事。”晉景公把這些告訴了範文子。文子說:“這個楚囚,是君子啊。說話中舉出先人的職官,這是不忘記根本;奏樂奏家鄉的樂調,這是不忘記故舊;舉出楚君做太子時候的事,這是沒有私心;稱二卿的名字,這是尊崇君王。不背棄根本,這是仁;不忘記故舊,這是守信;沒有私心,這是忠誠;尊崇君王,這是敏達。用仁來辦理事情,用信來守護,用忠來成就,用敏來執行。事情雖然大,必然會成功。君王何不放他回去,讓他結成晉、楚的友好。”晉景公聽從了,對鍾儀重加禮遇,讓他回國去替晉國求和。
冬季,十一月,楚國子重從陳國進攻莒國,包圍了渠丘。渠丘城池破敗,大眾潰散而逃亡到莒城。初五日,楚國進入渠丘。莒國人抓住了楚國的公子平。楚國人說:“不要殺他,我們歸還你們俘虜。”莒國人殺了公子平,楚國的軍隊包圍了莒城。莒城的城牆也不好,十七日,莒國潰敗。楚軍就進入鄆城,這是由於莒國沒有防備的緣故。
君子說:“依仗簡陋而不設防備,這是罪中的大罪;防備意外,這是善中的大善。莒國依仗它的簡陋而不修城郭,十二天之間而楚軍攻克它的三個城市,這是由於沒有防備的緣故啊!《詩》說:‘雖然有了絲麻,不要丟掉雜草;雖然有了美人兒,不要丟掉不美的。凡是君子們,沒有不缺此少彼的時候。’說的就是防備不能停止。”
秦軍、白狄進攻晉國,由於諸侯對晉國有了二心的緣故。
鄭國人包圍許國,這是為了向晉國表示他們並不急於救出鄭成公。這是公孫申出的計謀,他說:“我們出兵包圍許國,假裝打算另立國君的樣子,而暫時不派使者去晉國,晉國必然放我們國君回來。”
魯國在內城築城,《春秋》記載這件事,因為合於時令。
十二月,楚共王派公子辰去晉國,以回報鍾儀的使命,請求重溫友好,締結和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