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成公·成公十二年

成公十二年原文

  【经】十有二年春,周公出奔晋。夏,公会晋侯、卫侯于琐泽。秋,晋人败狄于交刚。冬十月。

  【传】十二年春,王使以周公之难来告。书曰:「周公出奔晋。」凡自周无出,周公自出故也。

  宋华元克合晋、楚之成。夏五月,晋士燮会楚公子罢、许偃。癸亥,盟于宋西门之外,曰:「凡晋、楚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菑危,备救凶患。若有害楚,则晋伐之。在晋,楚亦如之。交贽往来,道路无壅,谋其不协,而讨不庭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队其师,无克胙国。」郑伯如晋听成,会于琐泽,成故也。

  狄人间宋之盟以侵晋,而不设备。秋,晋人败狄于交刚。

  晋郤至如楚聘,且莅盟。楚子享之,子反相,为地室而县焉。郤至将登,金奏作于下,惊而走出。子反曰:「日云莫矣,寡君须矣,吾子其入也!」宾曰:「君不忘先君之好,施及下臣,贶之以大礼,重之以备乐。如天之福,两君相见,何以代此。下臣不敢。」子反曰:「如天之福,两君相见,无亦唯是一矢以相加遗,焉用乐?寡君须矣,吾子其入也!」宾曰:「若让之以一矢,祸之大者,其何福之为?世之治也,诸侯间于天子之事,则相朝也,于是乎有享宴之礼。享以训共俭,宴以示慈惠。共俭以行礼,而慈惠以布政。政以礼成,民是以息。百官承事,朝而不夕,此公侯之所以扞城其民也。故《诗》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及其乱也,诸侯贪冒,侵欲不忌,争寻常以尽其民,略其武夫,以为己腹心股肱爪牙。故《诗》曰:『赳赳武夫,公侯腹心。』天下有道,则公侯能为民干城,而制其腹心。乱则反之。今吾子之言,乱之道也,不可以为法。然吾子,主也,至敢不从?」遂入,卒事。归,以语范文子。文子曰:「无礼必食言,吾死无日矣夫!」

  冬,楚公子罢如晋聘,且莅盟。十二月,晋侯及楚公子罢盟于赤棘。

成公十二年譯文

  十二年春季,周簡王的使者來魯國通告周公楚的禍難事件。《春秋》記載說“周公出奔晉”。凡是從周朝外逃的不能叫做“出”,周公楚自己出逃,所以才用“出”字。

  宋國華元完成了晉、楚兩國的和好。夏季,五月,晉國士燮會見楚國公子罷、許偃。初四日,在宋國西門之外結盟,說:“凡是晉、楚兩國,不要互相以兵戎相見,要好惡相同,一起救濟災難危亡,救援饑荒禍患。如果有危害楚國的,晉國就攻打它;對晉國,楚國也是這樣做。兩國使者往來,道路不要阻塞,協商不和,討伐背叛。誰要違背盟約,神靈就要誅殺,使他軍隊顛覆,不能保佑國家。”鄭成公去到晉國聽受和約,和諸侯在瑣澤會見,這是由於晉、楚和好的緣故。

  狄人乘宋國促成的結盟會這一空隙攻打晉國,但又不設防備。秋季,晉國人在交剛打敗了狄人。

  晉國郤至到楚國聘問,同時參加盟約。楚共王設享禮招待他,子反作為相禮者,在地下室懸掛樂器。郤至將要登堂,下面擊鐘又擊鼓,驚慌地退了出來。子反說:“時間不早了,寡君等著呢,您還是進去吧!”客人說:“貴國君王不忘記先君的友好,加之於下臣,賜給下臣以重大的禮儀,又加上鐘鼓音樂,如果上天降福,兩國國君相見,還能用什麼禮節來代替這個呢?下臣不敢當。”子反說:“如果上天降福,兩國國君相見,也只能用一支箭彼此相贈,哪裡還用奏樂?寡君等著呢,您還是進去吧!”客人說:“如果用一支箭來款待,這是禍中的大禍,還有什麼福可說?當天下大治的時候,諸侯在完成天子使命的閒暇之時,就互相朝見,在這時就有享、宴的禮儀。享禮用來教導恭敬節儉,宴禮用來表示慈愛恩惠。恭敬節儉用來推行禮儀,而慈愛恩惠則用來施行政教。政教用禮儀來完成,百姓因此得到休息。百官承受政事,白天朝見晚上就不再朝見,這就是公侯所用來捍衛他們百姓的措施,所以《》說:‘雄赳赳的武士,是公侯的捍衛。’等到它動亂的時候,諸侯貪婪,侵佔慾望已無所顧忌,為爭奪尺寸之地而驅使百姓致於死亡,收取他的武士,作為自己的心腹、股肱、爪牙。所以《詩》說:‘雄赳赳的武士,是公侯的心腹。’天下有道,那麼公侯就能做百姓的捍衛,而控制他的心腹。動亂時,就反過來。現在您的話,是動亂之道,不能用來作為法則。然而您,是主人,至豈敢不聽從?”於是就進去,把事情辦完。郤至回去把情況告訴範文子。文子說:“無禮,必然說話不算話,我們離開死日不遠了。”

  冬季,楚國公子罷去到晉國聘問,同時參加結盟,十二月,晉厲公和楚公子罷在赤棘結盟。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