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春季,鄭國公子歸生接受楚國命令攻打宋國。宋國華元、樂呂帶兵抵禦。二月十日,在大棘地方開戰,宋軍大敗。鄭國囚禁了華元,得到樂呂的屍首,繳獲戰車四百六十輛,俘虜二百五十人,割了一百個被打死的敵人的耳朵。
狂狡迎戰鄭國人,那個鄭國人逃進井裡。狂狡把戟柄放下井去拉他上來。那個人出井以後反而俘虜了狂狡。君子說:“丟掉禮而違背命令,他活該被俘。戰爭,發揚果敢剛毅的精神以服從命令叫做禮。殺死敵人就是果敢,達到果敢就是剛毅。如果反過來,就要被殺戮。”
準備開戰的時候,華元殺羊犒賞士兵,他的車伕羊斟沒有吃到。等到打起仗來,羊斟說:“前天的羊,是你作主;今天的打仗,是我作主。”就驅車進入鄭軍,所以宋軍失敗。君子認為:“羊斟不像個人,由於私怨,使國家戰敗、百姓受害,還有比這應當受到更重的刑罰嗎?《詩》所謂‘存心不良’,羊斟就是這種人吧!他殘害百姓以使自己快意。”
宋國人用兵車一百輛、毛色漂亮的馬四百匹,從鄭國贖取華元。僅送去一半,華元就逃回來了。華元站在城門外,告訴守門人自己的身分,然後進城。見到羊斟說:“您的馬不受駕御才會這樣吧?”羊斟回答說:“不是馬,是人。”回答完就逃到魯國來。
宋國築城,華元作為主持者,巡視工作。築城的人唱歌說:“鼓著眼,挺著肚,丟了皮甲往回走。連鬢胡,長滿腮,丟盔卸甲逃回來。”華元使他的驂乘對他們說:“有牛就有皮,犀牛兕牛多的是,丟了皮甲又有什麼了不起?”做工的人說:“即使有牛皮,又去哪裡找紅漆?”華元說:“走吧!他們的嘴多,我們的嘴少。”
秦國軍隊攻打晉國,以報復晉軍侵入崇地的那次戰役,因此而包圍焦地。夏季,晉國趙盾救援焦地,於是從陰地會同諸侯的軍隊襲擊鄭國,以報復鄭國攻打大棘的那次戰役。楚國鬬椒救援鄭國,說:“難道想得到諸侯的擁護,而又害怕困難嗎?”楚軍就駐紮在鄭國,等待晉軍。趙盾說:“他那個宗族在楚國爭權奪利,差不多要完蛋了。暫且讓他加重弊病。”於是就離開鄭國。
晉靈公做事不合為君之道:重重地收稅用來彩畫牆壁,從高臺上用彈丸打人而看他們躲避彈丸的形狀。有一次,廚子燒煮熊掌不熟,靈公殺死他,放在畚箕裡,讓女人用頭頂著走過朝庭。趙盾和士會看到死人的手,問起殺人的緣故,感到擔心,準備進諫。士會對趙盾說:“你勸諫如果聽不進去,就沒有人繼續勸諫了。請讓士會先去,不聽,你再接著勸諫。”士會前去三次,到達屋簷下,晉靈公才轉眼看他,說:“我知道錯了,打算改正。”士會叩頭回答說:“一個人誰沒有錯,有了過錯能夠改正,就沒有比這再好的事情了。《詩》說:‘事情不難有個好開始,很少能有個好結果。’如果像這樣,能夠彌補過錯的人就很少了。君王能夠有好結果,那就是國家的保障了,豈只僅僅臣下們依靠它。《詩》又說:‘周宣王有了過失,只有仲山甫來彌補。’這說的是能夠彌補錯誤。君王能夠彌補錯誤,禮服就不會丟棄了。”晉靈公儘管口頭上說要改錯,行動上還是不改正。趙盾屢次進諫,晉靈公很討厭,派遣鉏麑去刺殺他。一天清早,趙盾的臥室門已經開啟了,穿得整整齊齊,準備入朝。時間還早,趙盾正坐著打瞌睡。鉏麑退出來,嘆氣說:“不忘記恭敬,真是百姓的主人。刺殺百姓的主人,就是不忠;放棄國君的使命,
就是不信。兩件事情有了一件,不如死了好。”撞在槐樹上死去了。
秋九月, 晉靈公請趙盾喝酒,預先埋伏下甲士準備攻殺趙盾。趙盾的車右提彌明發覺了,快步登上殿堂,說:“臣子陪侍國君飲酒,超過三杯就是違背禮節。”說完便扶著趙盾下了殿堂,晉靈公急忙喚出猛犬,提彌明徒手與猛犬搏鬥,並打死了它。趙盾說:“廢棄忠良 之人而用猛犬,犬雖猛又有何用!”一路且鬥且退,提彌明為掩護趙盾被殺。
當初,趙盾在首陽山打獵,住在翳桑,看見靈輒餓倒在地上,問他有什麼病。靈輒說:“已經三天沒吃東西了。”趙盾給他食物,他留下一半。問他為什麼,他說:“在外學習做官已經三年了,不知道母親還在不在,現在快到家了,請讓我把這個留給她。”趙盾讓他吃完,並且又給他準備了一筐飯和一些肉,放在袋子裡給了他。後來靈輒做了晉靈公的衛兵,在這次事件中,倒過戟來抵禦晉靈公的其他衛兵,使趙盾免於禍難。趙盾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回答說:“我就是翳桑那個餓倒的人。”問他的姓名住處,他不回答而退了出去,就自己逃亡了。
九月二十六日,趙穿在桃園殺死了晉靈公。趙盾沒有走出晉國國境就回來再度做卿。太史記載說:“趙盾弒其君”,在朝廷上公佈。趙盾說:“不是這樣。”太史回答說:“您是正卿,逃亡而沒有走出國境,回來不懲罰兇手,弒君的人不是您還是誰?”趙盾說:“哎呀!《詩》說:‘因為我的懷戀,給自己帶來了憂戚。’恐怕就是說的我了。”孔子說:“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據事直書而不加隱諱。趙宣子,是古代的好大夫,因為法度而蒙受惡名。太可惜了,要是走出了國境,就可以避免背上弒君的罪名了。”
趙盾派遣趙穿到成周迎接公子黑臀而立他為國君。十月初三日,公子黑臀到武官廟朝祭。
當初,麗姬作亂的時候,在神前詛咒,不許收容公子們,從此晉國沒有公族這個官職。等到晉成公即位,就把官職授給卿的嫡長子,並且給他們土田,讓他們做公族大夫。又把官職授給卿的其他兒子,也讓他們擔任餘子的官,讓他們的庶子擔任公行的官。晉國從此開始有了公族、餘子、公行三種官職。
趙盾請求讓趙括擔任公族大夫,說:“他是君姬氏的愛子。如果沒有君姬氏,那麼下臣就是狄人了。”晉成公同意了。冬季,趙盾掌管旄車之族,讓趙括統率他的舊族,做公族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