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宣公·宣公八年

宣公八年原文

  【经】八年春,公至自会。夏六月,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辛巳,有事于大庙,仲遂卒于垂。壬午,犹绎。万入,去籥。戊子,夫人赢氏薨。晋师、白狄伐秦。楚人灭舒蓼。秋七月甲子,日有食之,既。冬十月己丑,葬我小君敬赢。雨,不克葬。庚寅,日中而克葬。城平阳。楚师伐陈。

  【传】八年春,白狄及晋平。夏,会晋伐秦。晋人获秦谍,杀诸绛市,六日而苏。

  有事于大庙,襄仲卒而绎,非礼也。

  楚为众舒叛,故伐舒蓼,灭之。楚子疆之,及滑汭。盟吴、越而还。

  晋胥克有蛊疾,郤缺为政。秋,废胥克。使赵朔佐下军。

  冬,葬敬赢。旱,无麻,始用葛茀。雨,不克葬,礼也。礼,卜葬,先远日,辟不怀也。

  城平阳,书,时也。

  陈及晋平。楚师伐陈,取成而还。

宣公八年譯文

  八年春季,白狄和晉國講和。夏季,會合晉國進攻秦國。晉國人抓住秦國的一個間諜,把他殺死在絳城的街市上,過了六天又復活了。

  在太廟舉行祭祀,襄仲死後接連兩天舉行祭祀,這是不合於禮的。

  楚國因為舒姓諸侯背叛,所以進攻舒、蓼,滅亡了舒、蓼兩國。楚莊王給它們劃定疆界,到達滑水的轉折處,同時和吳國、越國結盟而回去。

  晉國胥克得了食物中毒的病,郤缺主持國政。秋季,廢了胥克,任命趙朔做下軍的副帥。

  冬季,安葬敬嬴。由於旱災,沒有麻,開始用葛做牽引棺材的繩子。由於下雨,不能如期下葬,這是符合禮的。按禮的一般的規定,占卜安葬的日期,先佔卜較遠的日期,以避免別人認為對死者不加懷念。

  魯國在平陽築城,《春秋》記載這件事,是因為合於時令。

  陳國和晉國講和。楚國的軍隊進攻陳國,講和以後回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