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宣公·宣公十六年

宣公十六年原文

  【经】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夏,成周宣榭火。秋,郯伯姬来归。冬,大有年。

  【传】十六年春,晋士会帅师灭赤狄甲氏及留吁、铎辰。

  三月,献狄俘。晋侯请于王。戊申,以黻冕命士会将中军,且为大傅。于是晋国之盗逃奔于秦。羊舌职曰:「吾闻之,『禹称善人,不善人远』,此之谓也夫。《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善人在上也。善人在上,则国无幸民。谚曰:『民之多幸,国之不幸也。』是无善人之谓也。」

  夏,成周宣榭火,人火之也。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秋,郯伯姬来归,出也。

  为毛、召之难故,王室复乱。王孙苏奔晋,晋人复之。

  冬,晋侯使士会平王室,定王享之,原襄公相礼,殽烝。武子私问其故。王闻之,召武子曰:「季氏,而弗闻乎?王享有体荐,宴有折俎。公当享,卿当宴,王室之礼也。」武子归而讲求典礼,以修晋国之法。

宣公十六年譯文

  十六年春季,晉國計程車會率領軍隊滅亡了赤狄的甲氏和留籲、鐸辰。

  三月,晉國向周定王進獻俘虜的狄人。晉景公向周定王請求,二十七日,把禮服賜給士會命令他率領中軍,並且擔任太傅。在這種情況下,晉國的盜賊逃奔到秦國。羊舌職說:“我聽說,‘禹提拔好人,不好的人因此遠離’,說的就是這樣的事情吧!《》說,‘戰戰兢兢,如同面臨深淵,如同踩著薄冰’,這是因為有好人在上面執政。有好人在上面,國家中就沒有心存僥倖的百姓。俗話說,‘百姓多存僥倖,就是國家不幸’,這就是沒有好人在位的說法。”

  夏季,成周的宣榭失火,這是由於人放火燒著的。凡是失火,人為的火叫做火。天降的火叫做災。

  秋季,郯伯姬回來,這是由於被遺棄送回孃家。

  由於毛氏、召氏禍難的緣故,周王室又發生動亂,王孫蘇逃亡到晉國。晉國人讓他重新恢復了卿士。

  冬季,晉景公派遣士會調解王室的糾紛,周定王設享禮招待他。周大夫原襄公主持典禮,把切開的帶骨的肉放在盛肉的器具裡。士會暗中問這是什麼緣故。周定王聽到,召見士會說:“季氏,你沒有聽說過嗎?天子設享禮有擺而不食的‘體薦’,設宴禮有把肉切成塊的‘折俎’。諸侯應當設享禮招待,卿、大夫應當設宴會招待。這是王室的禮節。”士會回國以後就講求典禮,以修明晉國的法度。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