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宣公·宣公三年

宣公三年原文

  【经】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犹三望。葬匡王。楚子伐陆浑之戎。夏,楚人侵郑。秋,赤狄侵齐。宋师围曹。冬十月丙戌。郑伯兰卒。葬郑穆公。

  【传】三年春,不郊而望,皆非礼也。望,郊之属也。不郊亦无望,可也。

  晋侯伐郑,及郔。郑及晋平,士会入盟。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建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夏,楚人侵郑,郑即晋故也。

  宋文公即位三年,杀母弟须及昭公子。武氏之谋也,使戴、桓之族攻武氏于司马子伯之馆。尽逐武、穆之族。武、穆之族以曹师伐宋。秋,宋师围曹,报武氏之乱也。

  冬,郑穆公卒。

  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伯鯈。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文公见之,与之兰而御之。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征兰乎。」公曰:「诺。」生穆公,名之曰兰。

  文公报郑子之妃,曰陈妫,生子华、子臧。子臧得罪而出。诱子华而杀之南里,使盗杀子臧于陈、宋之间。又娶于江,生公子士。朝于楚,楚人鸩之,及叶而死。又娶于苏,生子瑕、子俞弥。俞弥早卒。泄驾恶瑕,文公亦恶之,故不立也。公逐群公子,公子兰奔晋,从晋文公伐郑。石癸曰:「吾闻姬、姞耦,其子孙必蕃。姞,吉人也,后稷之元妃也,今公子兰,姞甥也。天或启之,必将为君,其后必蕃,先纳之可以亢宠。」与孔将锄、侯宣多纳之,盟于大宫而立之。以与晋平。

  穆公有疾,曰:「兰死,吾其死乎,吾所以生也。」刈兰而卒。

宣公三年譯文

  三年春季,沒有舉行郊祭卻舉行望祭,這都不合於禮。望祭,是屬於郊祭的一種,不舉行郊祭,也不必舉行望祭了。晉成公發兵攻打鄭國,到達郔地。鄭國和晉國講和,士會到鄭國締結盟約。

  楚莊王發兵攻打陸渾的戎人,到達雒水,在周朝的直轄地域陳兵示威。周定王派遣王孫滿慰勞楚莊王。楚莊王問起九鼎的大小輕重如何。王孫滿回答說:“鼎的大小輕重在於德而不在於鼎本身。從前夏朝正是有德的時候,把遠方的東西畫成影象,讓九州的長官進貢銅器,鑄造九鼎並且把影象鑄在鼎上,所有物像都具備在上面了,讓百姓知道神物和怪物。所以百姓進入川澤山林,就不會碰上不利於自己的東西。螭魅魍魎這些鬼怪都不會遇上,因而能夠使上下和諧,以承受上天的福佑。夏桀昏亂,把鼎遷到了商朝,前後六百年。商紂暴虐,鼎又遷到了周朝,德行如果美善光明,鼎雖然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亂,鼎雖然大,也是輕的。上天賜福給明德的人,是有一定期限的。成王把九鼎固定在郟鄏,占卜的結果是傳世三十代,享國七百年,這是上天所命令的。周朝的德行雖然衰微,天命並沒有改變。鼎的輕重,是不能詢問的。”

  夏季,楚國人入侵鄭國,這是由於鄭國傾向晉國的緣故。

  宋文公即位的第三年,殺了同胞弟弟須和昭公的兒子,這是出於武氏的謀劃。於是就讓戴公、桓公的族人在司馬子伯的客館裡攻打武氏,把武公、穆公的族人全部驅趕出國。武公、穆公的族人用曹國的軍隊攻打宋國。秋季,宋國軍隊包圍曹國,以報復武氏的叛亂。

  冬季,鄭穆公去世。當初,鄭文公有一個賤妾名叫燕姞,夢見天使給她一支蘭花,說:“我是伯鯈。我,是你的祖先,把蘭作為你的兒子。因為蘭花的香味在全國數第一,佩帶著它,別人就會像愛它一樣地愛你。”不久以後,文公見到燕姞,給她一支蘭花而讓她侍寢。燕姞告訴文公說:“我的地位低賤,僥倖懷了孩子。如果別人不相信,敢請把蘭花用來作為信物。”文公說:“好。”生了穆公,取名叫蘭。

  鄭文公姦淫了鄭子的妃子叫做陳媯的,生了子華、子臧。子臧得了罪而離開了鄭國。鄭文公將子華誘騙到南里並殺死了他,又派壞人把子臧殺死在陳、宋兩國之間。又在江國娶妻,生了公子士。公子士到楚國朝見,楚國人給他喝了毒酒,到葉地就死了。又在蘇國娶妻,生了子瑕、子俞彌。俞彌早死。洩駕討厭子瑕,鄭文公也討厭他,所以沒有立為太子。鄭文公趕走公子們,公子蘭逃亡到晉國,跟隨晉文公攻打鄭國。石癸說:“我聽說姬、姞兩姓適合於成為配偶,他們的子孫必定蕃衍。姞,就是吉人的意思,是后稷的嫡妻。現在公子蘭是姞氏的外甥,上天或許要使他光大,必然會做國君,他的後代必然蕃盛。如果先接納他為國君,就可以保持他的寵信。”於是石癸就和孔將鉏、侯宣多收納了公子蘭,在大宮裡盟誓以後而立了公子蘭為國君,以此與晉國講和。

  鄭穆公有病,說:“蘭花死了,我也許要死了吧!我是靠著它出生的。”割掉了蘭花,鄭穆公就死了。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