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襄公·襄公十一年

襄公十一年原文

  【经】十有一年春王正月,作三军。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不郊。郑公孙舍之帅师侵宋。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郑。秋七月己未,同盟于亳城北。公至自伐郑。楚子、郑伯伐宋。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郑,会于萧鱼。公至自会。楚执郑行人良霄。冬,秦人伐晋。

  【传】十一年春,季武子将作三军,告叔孙穆子曰:「请为三军,各征其军。」穆子曰:「政将及子,子必不能。」武子固请之,穆子曰:「然则盟诸?」乃盟诸僖闳,诅诸五父之衢。

  正月,作三军,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三子各毁其乘。季氏使其乘之人,以其役邑入者,无征;不入者,倍征。孟氏使半为臣,若子若弟。叔孙氏使尽为臣,不然,不舍。

  郑人患晋、楚之故,诸大夫曰:「不从晋,国几亡。楚弱于晋,晋不吾疾也。晋疾,楚将辟之。何为而使晋师致死于我,楚弗敢敌,而后可固与也。」子展曰:「与宋为恶,诸侯必至,吾从之盟。楚师至,吾又从之,则晋怒甚矣。晋能骤来,楚将不能,吾乃固与晋。」大夫说之,使疆埸之司恶于宋。宋向戌侵郑,大获。子展曰:「师而伐宋可矣。若我伐宋,诸侯之伐我必疾,吾乃听命焉,且告于楚。楚师至,吾又与之盟,而重赂晋师,乃免矣。」夏,郑子展侵宋。

  四月,诸侯伐郑。己亥,齐大子光、宋向戌先至于郑,门于东门。其莫,晋荀罃至于西郊,东侵旧许。卫孙林父侵其北鄙。六月,诸侯会于北林,师于向,右还,次于琐,围郑。观兵于南门,西济于济隧。郑人惧,乃行成。

  秋七月,同盟于亳。范宣子曰:「不慎,必失诸侯。诸侯道敝而无成,能无贰乎?」乃盟,载书曰:「凡我同盟,毋蕴年,毋壅利,毋保奸,毋留慝,救灾患,恤祸乱,同好恶,奖王室。或间兹命,司慎司盟,名山名川,群神群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国之祖,明神殛之,俾失其民,队命亡氏,踣其国家。」

  楚子囊乞旅于秦,秦右大夫詹帅师从楚子,将以伐郑。郑伯逆之。丙子,伐宋。

  九月,诸侯悉师以复伐郑。郑人使良霄、大宰石□如楚,告将服于晋,曰:「孤以社稷之故,不能怀君。君若能以玉帛绥晋,不然则武震以摄威之,孤之愿也。」楚人执之,书曰「行人」,言使人也。诸侯之师观兵于郑东门,郑人使王子伯骈行成。甲戌,晋赵武入盟郑伯。冬十月丁亥,郑子展出盟晋侯。十二月戊寅,会于萧鱼。庚辰,赦郑囚,皆礼而归之。纳斥候,禁侵掠。晋侯使叔肸告于诸侯。公使臧孙纥对曰:「凡我同盟,小国有罪,大国致讨,苟有以藉手,鲜不赦宥。寡君闻命矣。」郑人赂晋侯以师悝、师触、师蠲,广车、軘车淳十五乘,甲兵备,凡兵车百乘,歌钟二肆,及其鏄磐,女乐二八。

  晋侯以乐之半赐魏绛,曰:「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请与子乐之。」辞曰:「夫和戎狄,国之福也;八年之中,九合诸侯,诸侯无慝,君之灵也,二三子之劳也,臣何力之有焉?抑臣愿君安其乐而思其终也!《诗》曰:『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乐只君子,福禄攸同。便蕃左右,亦是帅从。』夫乐以安德,义以处之,礼以行之,信以守之,仁以厉之,而后可以殿邦国,同福禄,来远人,所谓乐也。《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公曰:「子之教,敢不承命。抑微子,寡人无以待戎,不能济河。夫赏,国之典也,藏在盟府,不可废也,子其受之!」魏绛于是乎始有金石之乐,礼也。

  秦庶长鲍、庶长武帅师伐晋以救郑。鲍先入晋地,士鲂御之,少秦师而弗设备。壬午,武济自辅氏,与鲍交伐晋师。己丑,秦、晋战于栎,晋师败绩,易秦故也。

襄公十一年譯文

  十一年春季,季武子準備編定三個軍,告訴叔孫穆子說:“請編三個軍,每家管一個軍。”叔孫穆子說:“政權將要輪到您執掌,您一定辦不好的。”季武子堅決請求,叔孫穆子說:“那麼結個盟吧。”於是就在僖公宗廟門口訂立盟約,在五父之衢發誓。

  正月,編定三個軍,把公室的軍隊一分為三,而各家掌握一軍。三家各自把原有私家車兵合併,季氏讓他私人武裝中的成員參加軍隊的免除徵稅,不參加的人加倍徵稅。孟氏讓他的私邑士兵中的一半,或子或弟做奴隸兵。叔孫氏仍然把他私邑士兵全編為奴隸兵,不這樣,就不併入所分的公室軍隊裡。

  鄭國人擔心晉國和楚國,大夫們說:“不順從晉國,國家幾乎滅亡。楚國比晉國弱,而晉國並不急於爭奪我國。如果晉國急於爭奪我國,楚國會避開他們的。怎麼才能讓晉軍出死力攻打我們,楚國就不敢抵擋,然後才能夠堅決依附晉國。”子展說:“向宋國挑釁,諸侯必然來到,我們跟從他們結盟。楚軍來到,我們又跟從楚國,這樣晉國就更要生氣了。晉國如果能不斷地前來,楚國將會不能抵擋,我們就堅決依附晉國。”大夫們對這計劃表示高興,派邊境的官吏向宋國挑釁。宋國的向戌入侵鄭國,俘獲甚多。子展說:“可以出兵攻打宋國了。如果我們進攻宋國,諸侯進攻我們必然努力攻擊。我們就聽從命令,同時報告楚國。楚軍來到,我們就和他們結盟而又重重地賄賂晉軍,就可以免於禍患了。”夏季,鄭國的子展率軍入侵宋國。

  四月,諸侯聯軍進攻鄭國。十九日,齊國太子光、宋國向戌先到達鄭國,駐軍在東門外。當天晚上,晉國荀罃到達西郊,往東進攻許國的舊地。衛國孫林父進攻鄭國的北部邊境。六月,諸侯在北林會見,軍隊駐紮在向地。又轉向西北,駐紮在瑣地。包圍鄭國,在南門外顯示軍力。又有軍隊從西邊渡過濟隧。鄭國人畏懼,就向諸侯求和。

  秋季,七月,各諸侯和鄭國在毫地結盟。範宣子說:“如果盟辭不謹慎,必然失去諸侯。諸侯來往疲乏而沒有得到成功,能夠沒有二心嗎?”於是就盟誓。盟書說:“凡是我們同盟國家,不要囤積糧食,不要壟斷利益,不要庇護罪人,不要收留壞人。救濟災荒,安定禍患,統一好惡,輔助王室。有人觸犯這些命令,司慎、司盟的神,名山、名川的神,各種天神,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國的祖宗,明察的神靈誅戮他,使他失去百姓,喪君滅族,滅國亡家。”

  楚國的子囊向秦國請求出兵,秦國的右大夫詹率領軍隊跟隨楚共王,由楚王率領進攻鄭國。鄭簡公前去迎接表示順服。七月二十七日,進攻宋國。

  九月,諸侯用全部兵力再次進攻鄭國,鄭國人派良霄、太宰石chuò[“免”字之“兒”換為“比”。一種似兔而大的青色小獸]去到楚國,告訴說準備對晉國順服,說:“孤由於國家的緣故,不能懷念君王了。君王如果能夠用玉帛安撫晉國,不這樣,那就用武力對他們加以威懾,這都是我的願望。”楚國人囚禁了他們。《春秋》記載說“行人”,這是說他們是使者“不應該有罪”的意思。

  諸侯聯軍在東門外示威,鄭國人派王子伯駢求和。九月二十六日,晉國的趙武進入鄭國和鄭簡公結盟。冬季十月初九日,鄭國的子展出城和晉悼公結盟。十二月初一日,在蕭魚會見。初三日,赦免鄭國的俘虜,都給以禮遇放回去。收回巡邏兵,禁止掠奪。晉悼公派叔肸通告諸侯。魯襄公派臧孫紇回答說:“凡是我們同盟國家,小國有了罪過,大國派兵討伐,如果稍有所得,很少對小國不加赦免的,寡君聽到命令了。”

  鄭國人贈給晉悼公師悝、師觸、師蠲;配對的廣車、軘車各十五輛,盔甲武器齊備,和其他戰車一共一百輛;歌鐘兩架以及和它相配的鎛和磬;女樂兩佾十六人。晉悼公把樂隊的一半賜給魏絳,說:“您教寡人同各部落戎狄講和以整頓中原諸國,八年中間九次會合諸侯,好像音樂的和諧,沒有地方不協調,請和您一起享用快樂。”魏絳辭謝說:“同戎狄講和,這是國家的福氣。八年中間九次會合諸侯,諸侯順從,這是由於君王的威靈,也是由於其他人員的功勞,下臣有什麼力量?然而下臣希望君王既安於這種快樂,而又想到它的終了。《》說:‘快樂啊君子,鎮撫天子的家邦。快樂啊君子,他的福祿和別人同享。治理好附近的小國,使他們相率服從。’音樂用來鞏固德行,用道義對待它,用禮儀推行它,用信用保守它,用仁愛勉勵它,然後能用來安定邦國、同亨福祿、召來遠方的人,這就是所說的快樂。《書》說:‘處於安定要想到危險。’想到了就有防備,有了防備就沒有禍患。謹以此向君王規勸。”晉悼公說:“您的教導,豈敢不承受命令!而且要是沒有您,寡人無法對待戎人,又不能渡過黃河。賞賜,是國家的典章,藏在盟府,不能廢除的。您還是接受吧!”魏絳從這時開始才有了金石的音樂,這是合於禮的。

  秦國庶長鮑、庶長武領兵進攻晉國來救援鄭國。鮑先進入晉國國境,士魴抵禦他,認為秦軍人少而不加防備。十二月初五日,武從輔氏渡河,和鮑夾攻晉軍。十二日,秦軍和晉軍在櫟地作戰,晉軍大敗,這是由於輕視秦軍的緣故。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