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七十列傳·匈奴列傳

匈奴列傳原文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奇畜则橐扆、驴、□、□駃騠、□騊駼、驒騱。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兒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毌弓,尽为甲骑。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鋋。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馀。贵壮健,贱老弱。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其俗有名不讳,而无姓字。

  夏道衰,而公刘失其稷官,变于西戎,邑于豳。其後三百有馀岁,戎狄攻大王亶父,亶父亡走岐下,而豳人悉从亶父而邑焉,作周。其後百有馀岁,周西伯昌伐畎夷氏。後十有馀年,武王伐纣而营雒邑,复居于酆鄗,放逐戎夷泾、洛之北,以时入贡,命曰“荒服”。其後二百有馀年,周道衰,而穆王伐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之後,荒服不至。於是周遂作甫刑之辟。穆王之後二百有馀年,周幽王用宠姬襃姒之故,与申侯有卻。申侯怒而与犬戎共攻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遂取周之焦穫,而居于泾渭之间,侵暴中国。秦襄公救周,於是周平王去酆鄗而东徙雒邑。当是之时,秦襄公伐戎至岐,始列为诸侯。是後六十有五年,而山戎越燕而伐齐,齐釐公与战于齐郊。其後四十四年,而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齐桓公北伐山戎,山戎走。其後二十有馀年,而戎狄至洛邑,伐周襄王,襄王奔于郑之氾邑。初,周襄王欲伐郑,故娶戎狄女为后,与戎狄兵共伐郑。已而黜狄后,狄后怨,而襄王後母曰惠后,有子子带,欲立之,於是惠后与狄后、子带为内应,开戎狄,戎狄以故得入,破逐周襄王,而立子带为天子。於是戎狄或居于陆浑,东至於卫,侵盗暴虐中国。中国疾之,故诗人歌之曰“戎狄是应”,“薄伐獫狁,至於大原”,“出舆彭彭,城彼朔方”。周襄王既居外四年,乃使使告急于晋。晋文公初立,欲修霸业,乃兴师伐逐戎翟,诛子带,迎内周襄王,居于雒邑。

  当是之时,秦晋为彊国。晋文公攘戎翟,居于河西、洛之间,号曰赤翟、白翟。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於秦,故自陇以西有绵诸、绲戎、翟、镕之戎,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而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各分散居谿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馀戎,然莫能相一。

  自是之後百有馀年,晋悼公使魏绛和戎翟,戎翟朝晋。後百有馀年,赵襄子逾句注而破并代以临胡貉。其後既与韩魏共灭智伯,分晋地而有之,则赵有代、句注之北,魏有河西、上郡,以与戎界边。其後义渠之戎筑城郭以自守,而秦稍蚕食,至於惠王,遂拔义渠二十五城。惠王击魏,魏尽入西河及上郡于秦。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於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於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而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其後燕有贤将秦开,为质於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卻千馀里。与荆轲刺秦王秦舞阳者,开之孙也。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当是之时,冠带战国七,而三国边於匈奴。其後赵将李牧时,匈奴不敢入赵边。後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適戍以充之。而通直道,自九原至云阳,因边山险巉谿谷可缮者治之,起临洮至辽东万馀里。又度河据阳山北假中。

  当是之时,东胡彊而月氏盛。匈奴单于曰头曼,头曼不胜秦,北徙。十馀年而蒙恬死,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適戍边者皆复去,於是匈奴得宽,复稍度河南与中国界於故塞。

  单于有太子名冒顿。後有所爱阏氏,生少子,而单于欲废冒顿而立少子,乃使冒顿质於月氏。冒顿既质於月氏,而头曼急击月氏。月氏欲杀冒顿,冒顿盗其善马,骑之亡归。头曼以为壮,令将万骑。冒顿乃作为鸣镝,习勒其骑射,令曰:“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行猎鸟兽,有不射鸣镝所射者,辄斩之。已而冒顿以鸣镝自射其善马,左右或不敢射者,冒顿立斩不射善马者。居顷之,复以鸣镝自射其爱妻,左右或颇恐,不敢射,冒顿又复斩之。居顷之,冒顿出猎,以鸣镝射单于善马,左右皆射之。於是冒顿知其左右皆可用。从其父单于头曼猎,以鸣镝射头曼,其左右亦皆随鸣镝而射杀单于头曼,遂尽诛其後母与弟及大臣不听从者。冒顿自立为单于。

  冒顿既立,是时东胡彊盛,闻冒顿杀父自立,乃使使谓冒顿,欲得头曼时有千里马。冒顿问群臣,群臣皆曰:“千里马,匈奴宝马也,勿与。”冒顿曰:“柰何与人邻国而爱一马乎?”遂与之千里马。居顷之,东胡以为冒顿畏之,乃使使谓冒顿,欲得单于一阏氏。冒顿复问左右,左右皆怒曰:“东胡无道,乃求阏氏!请击之。”冒顿曰:“柰何与人邻国爱一女子乎?”遂取所爱阏氏予东胡。东胡王愈益骄,西侵。与匈奴间,中有弃地,莫居,千馀里,各居其边为瓯脱。东胡使使谓冒顿曰:“匈奴所与我界瓯脱外弃地,匈奴非能至也,吾欲有之。”冒顿问群臣,群臣或曰:“此弃地,予之亦可,勿予亦可。”於是冒顿大怒曰:“地者,国之本也,柰何予之!”诸言予之者,皆斩之。冒顿上马,令国中有後者斩,遂东袭击东胡。东胡初轻冒顿,不为备。及冒顿以兵至,击,大破灭东胡王,而虏其民人及畜产。既归,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肤施,遂侵燕、代。是时汉兵与项羽相距,中国罢於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彊,控弦之士三十馀万。

  自淳维以至头曼千有馀岁,时大时小,别散分离,尚矣,其世传不可得而次云。然至冒顿而匈奴最彊大,尽服从北夷,而南与中国为敌国,其世传国官号乃可得而记云。

  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匈奴谓贤曰“屠耆”,故常以太子为左屠耆王。自如左右贤王以下至当户,大者万骑,小者数千,凡二十四长,立号曰“万骑”。诸大臣皆世官。呼衍氏,兰氏,其後有须卜氏,此三姓其贵种也。诸左方王将居东方,直上谷以往者,东接秽貉、朝鲜;右方王将居西方,直上郡以西,接月氏、氐、羌;而单于之庭直代、云中: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而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最为大,左右骨都侯辅政。诸二十四长亦各自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封都尉、当户、且渠之属。

  岁正月,诸长小会单于庭,祠。五月,大会茏城,祭其先、天地、鬼神。秋,马肥,大会蹛林,课校人畜计。其法,拔刃尺者死,坐盗者没入其家;有罪小者轧,大者死。狱久者不过十日,一国之囚不过数人。而单于朝出营,拜日之始生,夕拜月。其坐,长左而北乡。日上戊己。其送死,有棺椁金银衣裘,而无封树丧服;近幸臣妾从死者,多至数千百人。举事而候星月,月盛壮则攻战,月亏则退兵。其攻战,斩首虏赐一卮酒,而所得卤获因以予之,得人以为奴婢。故其战,人人自为趣利,善为诱兵以冒敌。故其见敌则逐利,如鸟之集;其困败,则瓦解云散矣。战而扶舆死者,尽得死者家财。

  後北服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之国。於是匈奴贵人大臣皆服,以冒顿单于为贤。

  是时汉初定中国,徙韩王信於代,都马邑。匈奴大攻围马邑,韩王信降匈奴。匈奴得信,因引兵南逾句注,攻太原,至晋阳下。高帝自将兵往击之。会冬大寒雨雪,卒之堕指者十二三,於是冒顿详败走,诱汉兵。汉兵逐击冒顿,冒顿匿其精兵,见其羸弱,於是汉悉兵,多步兵,三十二万,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於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匈奴骑,其西方尽白马,东方尽青駹马,北方尽乌骊马,南方尽骍马。高帝乃使使间厚遗阏氏,阏氏乃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王亦有神,单于察之。”冒顿与韩王信之将王黄、赵利期,而黄、利兵又不来,疑其与汉有谋,亦取阏氏之言,乃解围之一角。於是高帝令士皆持满傅矢外乡,从解角直出,竟与大军合,而冒顿遂引兵而去。汉亦引兵而罢,使刘敬结和亲之约。

  是後韩王信为匈奴将,及赵利、王黄等数倍约,侵盗代、云中。居无几何,陈豨反,又与韩信合谋击代。汉使樊哙往击之,复拔代、雁门、云中郡县,不出塞。是时匈奴以汉将众往降,故冒顿常往来侵盗代地。於是汉患之,高帝乃使刘敬奉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约为昆弟以和亲,冒顿乃少止。後燕王卢绾反,率其党数千人降匈奴,往来苦上谷以东。

  高祖崩,孝惠、吕太后时,汉初定,故匈奴以骄。冒顿乃为书遗高后,妄言。高后欲击之,诸将曰:“以高帝贤武,然尚困於平城。”於是高后乃止,复与匈奴和亲。

  至孝文帝初立,复修和亲之事。其三年五月,匈奴右贤王入居河南地,侵盗上郡葆塞蛮夷,杀略人民。於是孝文帝诏丞相灌婴发车骑八万五千,诣高奴,击右贤王。右贤王走出塞。文帝幸太原。是时济北王反,文帝归,罢丞相击胡之兵。

  其明年,单于遗汉书曰:“天所立匈奴大单于敬问皇帝无恙。前时皇帝言和亲事,称书意,合欢。汉边吏侵侮右贤王,右贤王不请,听後义卢侯难氏等计,与汉吏相距,绝二主之约,离兄弟之亲。皇帝让书再至,发使以书报,不来,汉使不至,汉以其故不和,邻国不附。今以小吏之败约故,罚右贤王,使之西求月氏击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彊力,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之。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北州已定,原寝兵休士卒养马,除前事,复故约,以安边民,以应始古,使少者得成其长,老者安其处,世世平乐。未得皇帝之志也,故使郎中系雩浅奉书请,献橐他一匹,骑马二匹,驾二驷。皇帝即不欲匈奴近塞,则且诏吏民远舍。使者至,即遣之。”以六月中来至薪望之地。书至,汉议击与和亲孰便。公卿皆曰:“单于新破月氏,乘胜,不可击。且得匈奴地,泽卤,非可居也。和亲甚便。”汉许之。

  孝文皇帝前六年,汉遗匈奴书曰:“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使郎中系雩浅遗朕书曰:‘右贤王不请,听後义卢侯难氏等计,绝二主之约,离兄弟之亲,汉以故不和,邻国不附。今以小吏败约,故罚右贤王使西击月氏,尽定之。原寝兵休士卒养马,除前事,复故约,以安边民,使少者得成其长,老者安其处,世世平乐。’ 朕甚嘉之,此古圣主之意也。汉与匈奴约为兄弟,所以遗单于甚厚。倍约离兄弟之亲者,常在匈奴。然右贤王事已在赦前,单于勿深诛。单于若称书意,明告诸吏,使无负约,有信,敬如单于书。使者言单于自将伐国有功,甚苦兵事。服绣袷绮衣、绣袷长襦、锦袷袍各一,比余一,黄金饰具带一,黄金胥纰一,绣十匹,锦三十匹,赤綈、绿缯各四十匹,使中大夫意、谒者令肩遗单于。”

  後顷之,冒顿死,子稽粥立,号曰老上单于。

  老上稽粥单于初立,孝文皇帝复遣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使宦者燕人中行说傅公主。说不欲行,汉彊使之。说曰:“必我行也,为汉患者。”中行说既至,因降单于,单于甚亲幸之。

  初,匈奴好汉缯絮食物,中行说曰:“匈奴人众不能当汉之一郡,然所以彊者,以衣食异,无仰於汉也。今单于变俗好汉物,汉物不过什二,则匈奴尽归於汉矣。其得汉缯絮,以驰草棘中,衣袴皆裂敝,以示不如旃裘之完善也。得汉食物皆去之,以示不如湩酪之便美也。”於是说教单于左右疏记,以计课其人众畜物。

  汉遗单于书,牍以尺一寸,辞曰“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所遗物及言语云云。中行说令单于遗汉书以尺二寸牍,及印封皆令广大长,倨傲其辞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所以遗物言语亦云云。

  汉使或言曰:“匈奴俗贱老。”中行说穷汉使曰:“而汉俗屯戍从军当发者,其老亲岂有不自脱温厚肥美以赍送饮食行戍乎?”汉使曰:“然。”中行说曰:“匈奴明以战攻为事,其老弱不能斗,故以其肥美饮食壮健者,盖以自为守卫,如此父子各得久相保,何以言匈奴轻老也?”汉使曰:“匈奴父子乃同穹庐而卧。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尽取其妻妻之。无冠带之饰,阙庭之礼。”中行说曰:“匈奴之俗,人食畜肉,饮其汁,衣其皮;畜食草饮水,随时转移。故其急则人习骑射,宽则人乐无事,其约束轻,易行也。君臣简易,一国之政犹一身也。父子兄弟死,取其妻妻之,恶种姓之失也。故匈奴虽乱,必立宗种。今中国虽详不取其父兄之妻,亲属益疏则相杀,至乃易姓,皆从此类。且礼义之敝,上下交怨望,而室屋之极,生力必屈。夫力耕桑以求衣食,筑城郭以自备,故其民急则不习战功,缓则罢於作业。嗟土室之人,顾无多辞,令喋喋而佔々,冠固何当?”

  自是之後,汉使欲辩论者,中行说辄曰:“汉使无多言,顾汉所输匈奴缯絮米糵,令其量中,必善美而己矣,何以为言乎?且所给备善则已;不备,苦恶,则候秋孰,以骑驰蹂而稼穑耳。”日夜教单于候利害处。

  汉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萧关,杀北地都尉卬,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使奇兵入烧回中宫,候骑至雍甘泉。於是文帝以中尉周舍、郎中令张武为将军,发车千乘,骑十万,军长安旁以备胡寇。而拜昌侯卢卿为上郡将军,甯侯魏为北地将军,隆虑侯周灶为陇西将军,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成侯董赤为前将军,大发车骑往击胡。单于留塞内月馀乃去,汉逐出塞即还,不能有所杀。匈奴日已骄,岁入边,杀略人民畜产甚多,云中、辽东最甚,至代郡万馀人。汉患之,乃使使遗匈奴书。单于亦使当户报谢,复言和亲事。

  孝文帝後二年,使使遗匈奴书曰:“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使当户且居雕渠难、郎中韩辽遗朕马二匹,已至,敬受。先帝制: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命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使万民耕织射猎衣食,父子无离,臣主相安,俱无暴逆。今闻渫恶民贪降其进取之利,倍义绝约,忘万民之命,离两主之驩,然其事已在前矣。书曰:‘二国已和亲,两主驩说,寝兵休卒养马,世世昌乐,闟然更始。’ 朕甚嘉之。圣人者日新,改作更始,使老者得息,幼者得长,各保其首领而终其天年。朕与单于俱由此道,顺天恤民,世世相传,施之无穷,天下莫不咸便。汉与匈奴邻国之敌,匈奴处北地,寒,杀气早降,故诏吏遗单于秫糵金帛丝絮佗物岁有数。今天下大安,万民熙熙,朕与单于为之父母。朕追念前事,薄物细故,谋臣计失,皆不足以离兄弟之驩。朕闻天不颇覆,地不偏载。朕与单于皆捐往细故,俱蹈大道,堕坏前恶,以图长久,使两国之民若一家子。元元万民,下及鱼鳖,上及飞鸟,跂行喙息蠕动之类,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故来者不止,天之道也。俱去前事:朕释逃虏民,单于无言章尼等。朕闻古之帝王,约分明而无食言。单于留志,天下大安,和亲之後,汉过不先。单于其察之。”

  单于既约和亲,於是制诏御史曰:“匈奴大单于遗朕书,言和亲已定,亡人不足以益众广地,匈奴无入塞,汉无出塞,犯约者杀之,可以久亲,後无咎,俱便。朕已许之。其布告天下,使明知之。”

  後四岁,老上稽粥单于死,子军臣立为单于。既立,孝文皇帝复与匈奴和亲。而中行说复事之。

  军臣单于立四岁,匈奴复绝和亲,大入上郡、云中各三万骑,所杀略甚众而去。於是汉使三将军军屯北地,代屯句注,赵屯飞狐口,缘边亦各坚守以备胡寇。又置三将军,军长安西细柳、渭北棘门、霸上以备胡。胡骑入代句注边,烽火通於甘泉、长安。数月,汉兵至边,匈奴亦去远塞,汉兵亦罢。後岁馀,孝文帝崩,孝景帝立,而赵王遂乃阴使人於匈奴。吴楚反,欲与赵合谋入边。汉围破赵,匈奴亦止。自是之後,孝景帝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给遗匈奴,遣公主,如故约。终孝景时,时小入盗边,无大寇。

  今帝即位,明和亲约束,厚遇,通关市,饶给之。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

  汉使马邑下人聂翁壹奸兰出物与匈奴交,详为卖马邑城以诱单于。单于信之,而贪马邑财物,乃以十万骑入武州塞。汉伏兵三十馀万马邑旁,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护四将军以伏单于。单于既入汉塞,未至马邑百馀里,见畜布野而无人牧者,怪之,乃攻亭。是时雁门尉史行徼,见寇,葆此亭,知汉兵谋,单于得,欲杀之,尉史乃告单于汉兵所居。单于大惊曰:“吾固疑之。”乃引兵还。出曰:“吾得尉史,天也,天使若言。”以尉史为“天王”。汉兵约单于入马邑而纵,单于不至,以故汉兵无所得。汉将军王恢部出代击胡辎重,闻单于还,兵多,不敢出。汉以恢本造兵谋而不进,斩恢。自是之後,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往往入盗於汉边,不可胜数。然匈奴贪,尚乐关市,嗜汉财物,汉亦尚关市不绝以中之。

  自马邑军後五年之秋,汉使四将军各万骑击胡关市下。将军卫青出上谷,至茏城,得胡首虏七百人。公孙贺出云中,无所得。公孙敖出代郡,为胡所败七千馀人。李广出雁门,为胡所败,而匈奴生得广,广後得亡归。汉囚敖、广,敖、广赎为庶人。其冬,匈奴数入盗边,渔阳尤甚。汉使将军韩安国屯渔阳备胡。其明年秋,匈奴二万骑入汉,杀辽西太守,略二千馀人。胡又入败渔阳太守军千馀人,围汉将军安国,安国时千馀骑亦且尽,会燕救至,匈奴乃去。匈奴又入雁门,杀略千馀人。於是汉使将军卫青将三万骑出雁门,李息出代郡,击胡。得首虏数千人。其明年,卫青复出云中以西至陇西,击胡之楼烦、白羊王於河南,得胡首虏数千,牛羊百馀万。於是汉遂取河南地,筑朔方,复缮故秦时蒙恬所为塞,因河为固。汉亦弃上谷之什辟县造阳地以予胡。是岁,汉之元朔二年也。

  其後冬,匈奴军臣单于死。军臣单于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为单于,攻破军臣单于太子於单。於单亡降汉,汉封於单为涉安侯,数月而死。

  伊稚斜单于既立,其夏,匈奴数万骑入杀代郡太守恭友,略千馀人。其秋,匈奴又入雁门,杀略千馀人。其明年,匈奴又复复入代郡、定襄、上郡,各三万骑,杀略数千人。匈奴右贤王怨汉夺之河南地而筑朔方,数为寇,盗边,及入河南,侵扰朔方,杀略吏民其众。

  其明年春,汉以卫青为大将军,将六将军,十馀万人,出朔方、高阙击胡。右贤王以为汉兵不能至,饮酒醉,汉兵出塞六七百里,夜围右贤王。右贤王大惊,脱身逃走,诸精骑往往随後去。汉得右贤王众男女万五千人,裨小王十馀人。其秋,匈奴万骑入杀代郡都尉硃英,略千馀人。

  其明年春,汉复遣大将军卫青将六将军,兵十馀万骑,乃再出定襄数百里击匈奴,得首虏前後凡万九千馀级,而汉亦亡两将军,军三千馀骑。右将军建得以身脱,而前将军翕侯赵信兵不利,降匈奴。赵信者,故胡小王,降汉,汉封为翕侯,以前将军与右将军并军分行,独遇单于兵,故尽没。单于既得翕侯,以为自次王,用其姊妻之,与谋汉。信教单于益北绝幕,以诱罢汉兵,徼极而取之,无近塞。单于从其计。其明年,胡骑万人入上谷,杀数百人。

  其明年春,汉使骠骑将军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馀里,击匈奴,得胡首虏万八千馀级,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其夏,骠骑将军复与合骑侯数万骑出陇西、北地二千里,击匈奴。过居延,攻祁连山,得胡首虏三万馀人,裨小王以下七十馀人。是时匈奴亦来入代郡、雁门,杀略数百人。汉使博望侯及李将军广出右北平,击匈奴左贤王。左贤王围李将军,卒可四千人,且尽,杀虏亦过当。会博望侯军救至,李将军得脱。汉失亡数千人,合骑侯後骠骑将军期,及与博望侯皆当死,赎为庶人。

  其秋,单于怒浑邪王、休屠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与休屠王恐,谋降汉,汉使骠骑将军往迎之。浑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降汉。凡四万馀人,号十万。於是汉已得浑邪王,则陇西、北地、河西益少胡寇,徙关东贫民处所夺匈奴河南、新秦中以实之,而减北地以西戍卒半。其明年,匈奴入右北平、定襄各数万骑,杀略千馀人而去。

  其明年春,汉谋曰“翕侯信为单于计,居幕北,以为汉兵不能至”。乃粟马发十万骑,私从马凡十四万匹,粮重不与焉。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中分军,大将军出定襄,骠骑将军出代,咸约绝幕击匈奴。单于闻之,远其辎重,以精兵待於幕北。与汉大将军接战一日,会暮,大风起,汉兵纵左右翼围单于。单于自度战不能如汉兵,单于遂独身与壮骑数百溃汉围西北遁走。汉兵夜追不得。行斩捕匈奴首虏万九千级,北至阗颜山赵信城而还。

  单于之遁走,其兵往往与汉兵相乱而随单于。单于久不与其大众相得,其右谷蠡王以为单于死,乃自立为单于。真单于复得其众,而右谷蠡王乃去其单于号,复为右谷蠡王。

  汉骠骑将军之出代二千馀里,与左贤王接战,汉兵得胡首虏凡七万馀级,左贤王将皆遁走。骠骑封於狼居胥山,禅姑衍,临翰海而还。

  是後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稍蚕食,地接匈奴以北。

  初,汉两将军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万,而汉士卒物故亦数万,汉马死者十馀万。匈奴虽病,远去,而汉亦马少,无以复往。匈奴用赵信之计,遣使於汉,好辞请和亲。天子下其议,或言和亲,或言遂臣之。丞相长史任敞曰:“匈奴新破,困,宜可使为外臣,朝请於边。”汉使任敞於单于。单于闻敞计,大怒,留之不遣。先是汉亦有所降匈奴使者,单于亦辄留汉使相当。汉方复收士马,会骠骑将军去病死,於是汉久不北击胡。

  数岁,伊稚斜单于立十三年死,子乌维立为单于。是岁,汉元鼎三年也。乌维单于立,而汉天子始出巡郡县。其後汉方南诛两越,不击匈奴,匈奴亦不侵入边。

  乌维单于立三年,汉已灭南越,遣故太仆贺将万五千骑出九原二千馀里,至浮苴井而还,不见匈奴一人。汉又遣故从骠侯赵破奴万馀骑出令居数千里,至匈河水而还,亦不见匈奴一人。

  是时天子巡边,至朔方,勒兵十八万骑以见武节,而使郭吉风告单于。郭吉既至匈奴,匈奴主客问所使,郭吉礼卑言好,曰:“吾见单于而口言。”单于见吉,吉曰:“南越王头已悬於汉北阙。今单于即前与汉战,天子自将兵待边;单于即不能,即南面而臣於汉。何徒远走,亡匿於幕北寒苦无水草之地,毋为也。”语卒而单于大怒,立斩主客见者,而留郭吉不归,迁之北海上。而单于终不肯为寇於汉边,休养息士马,习射猎,数使使於汉,好辞甘言求请和亲。

  汉使王乌等窥匈奴。匈奴法,汉使非去节而以墨黥其面者不得入穹庐。王乌,北地人,习胡俗,去其节,黥面,得入穹庐。单于爱之,详许甘言,为遣其太子入汉为质,以求和亲。

  汉使杨信於匈奴。是时汉东拔秽貉、朝鲜以为郡,而西置酒泉郡以鬲绝胡与羌通之路。汉又西通月氏、大夏,又以公主妻乌孙王,以分匈奴西方之援国。又北益广田至胘雷为塞,而匈奴终不敢以为言。是岁,翕侯信死,汉用事者以匈奴为已弱,可臣从也。杨信为人刚直屈彊,素非贵臣,单于不亲。单于欲召入,不肯去节,单于乃坐穹庐外见杨信。杨信既见单于,说曰:“即欲和亲,以单于太子为质於汉。”单于曰:“非故约。故约,汉常遣翁主,给缯絮食物有品,以和亲,而匈奴亦不扰边。今乃欲反古,令吾太子为质,无几矣。”匈奴俗,见汉使非中贵人,其儒先,以为欲说,折其辩;其少年,以为欲刺,折其气。每汉使入匈奴,匈奴辄报偿。汉留匈奴使,匈奴亦留汉使,必得当乃肯止。

  杨信既归,汉使王乌,而单于复以甘言,欲多得汉财物,绐谓王乌曰:“吾欲入汉见天子,面相约为兄弟。”王乌归报汉,汉为单于筑邸于长安。匈奴曰:“非得汉贵人使,吾不与诚语。”匈奴使其贵人至汉,病,汉予药,欲愈之,不幸而死。而汉使路充国佩二千石印绶往使,因送其丧,厚葬直数千金,曰“此汉贵人也”。单于以为汉杀吾贵使者,乃留路充国不归。诸所言者,单于特空绐王乌,殊无意入汉及遣太子来质。於是匈奴数使奇兵侵犯边。汉乃拜郭昌为拔胡将军,及浞野侯屯朔方以东,备胡。路充国留匈奴三岁,单于死。

  乌维单于立十岁而死,子乌师庐立为单于。年少,号为兒单于。是岁元封六年也。自此之後,单于益西北,左方兵直云中,右方直酒泉、燉煌郡。

  兒单于立,汉使两使者,一吊单于,一吊右贤王,欲以乖其国。使者入匈奴,匈奴悉将致单于。单于怒而尽留汉使。汉使留匈奴者前後十馀辈,而匈奴使来,汉亦辄留相当。

  是岁,汉使贰师将军广利西伐大宛,而令因杅将军敖筑受降城。其冬,匈奴大雨雪,畜多饥寒死。兒单于年少,好杀伐,国人多不安。左大都尉欲杀单于,使人间告汉曰:“我欲杀单于降汉,汉远,即兵来迎我,我即发。”初,汉闻此言,故筑受降城,犹以为远。

  其明年春,汉使浞野侯破奴将二万馀骑出朔方西北二千馀里,期至浚稽山而还。浞野侯既至期而还,左大都尉欲发而觉,单于诛之,发左方兵击浞野。浞野侯行捕首虏得数千人。还,未至受降城四百里,匈奴兵八万骑围之。浞野侯夜自出求水,匈奴间捕,生得浞野侯,因急击其军。军中郭纵为护,维王为渠,相与谋曰:“及诸校尉畏亡将军而诛之,莫相劝归。”军遂没於匈奴。匈奴兒单于大喜,遂遣奇兵攻受降城。不能下,乃寇入边而去。其明年,单于欲自攻受降城,未至,病死。

  兒单于立三岁而死。子年少,匈奴乃立其季父乌维单于弟右贤王呴犁湖为单于。是岁太初三年也。

  呴犁湖单于立,汉使光禄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馀里,筑城鄣列亭至庐朐,而使游击将军韩说、长平侯卫伉屯其旁,使彊弩都尉路博德筑居延泽上。

  其秋,匈奴大入定襄、云中,杀略数千人,败数二千石而去,行破坏光禄所筑城列亭鄣。又使右贤王入酒泉、张掖,略数千人。会任文击救,尽复失所得而去。是岁,贰师将军破大宛,斩其王而还。匈奴欲遮之,不能至。其冬,欲攻受降城,会单于病死。

  呴犁湖单于立一岁死。匈奴乃立其弟左大都尉且鞮侯为单于。

  汉既诛大宛,威震外国。天子意欲遂困胡,乃下诏曰:“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昔齐襄公复九世之雠,春秋大之。”是岁太初四年也。

  且鞮侯单于既立,尽归汉使之不降者。路充国等得归。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自谓“我兒子,安敢望汉天子!汉天子,我丈人行也”。汉遣中郎将苏武厚币赂遗单于。单于益骄,礼甚倨,非汉所望也。其明年,浞野侯破奴得亡归汉。

  其明年,汉使贰师将军广利以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於天山,得胡首虏万馀级而还。匈奴大围贰师将军,几不脱。汉兵物故什六七。汉复使因杅将军敖出西河,与彊弩都尉会涿涂山,毋所得。又使骑都尉李陵将步骑五千人,出居延北千馀里,与单于会,合战,陵所杀伤万馀人,兵及食尽,欲解归,匈奴围陵,陵降匈奴,其兵遂没,得还者四百人。单于乃贵陵,以其女妻之。

  後二岁,复使贰师将军将六万骑,步兵十万,出朔方。彊弩都尉路博德将万馀人,与贰师会。游击将军说将步骑三万人,出五原。因杅将军敖将万骑步兵三万人,出雁门。匈奴闻,悉远其累重於余吾水北,而单于以十万骑待水南,与贰师将军接战。贰师乃解而引归,与单于连战十馀日。贰师闻其家以巫蛊族灭,因并众降匈奴,得来还千人一两人耳。游击说无所得。因杅敖与左贤王战,不利,引归。是岁汉兵之出击匈奴者不得言功多少,功不得御。有诏捕太医令随但,言贰师将军家室族灭,使广利得降匈奴。

  太史公曰:孔氏著春秋,隐桓之间则章,至定哀之际则微,为其切当世之文而罔襃,忌讳之辞也。世俗之言匈奴者,患其徼一时之权,而务纳其说,以便偏指,不参彼己;将率席中国广大,气奋,人主因以决策,是以建功不深。尧虽贤,兴事业不成,得禹而九州宁。且欲兴圣统,唯在择任将相哉!唯在择任将相哉!

  獫狁、薰粥,居于北边。既称夏裔,式憬周篇。颇随畜牧,屡扰尘烟。爰自冒顿,尤聚控弦。虽空帑藏,未尽中权。

匈奴列傳譯文

  匈奴的祖先是夏后氏的後代子孫,叫淳維。唐堯、虞舜以前就有山戎、獫狁、葷粥居住在北方蠻荒之地,隨著畜牧活動而遷移。他們的牲畜較多是馬、牛、羊,他們的奇特牲畜是駱駝、驢、騾、駃騠、騊駼、騨騱。他們追尋著水草而遷徙,沒有城郭和經常居住的地方,不搞農業生產,但是也有各自分佔的土地。沒有文字和書籍,用言語來約束人們的行動。兒童即能騎羊,拉弓射擊鳥和鼠,稍微長大就能射擊狐兔,用作食物。成年男子都能拉開弓,全都披掛鎧甲,騎著戰馬。匈奴的風俗,平常無戰事時,則隨意遊牧,以射獵飛禽走獸為職業;形勢緊急時,則人人練習攻戰本領,以便侵襲掠奪,這是他們的天性。他們的長兵器有弓和箭,短兵器有刀和鋌。形勢有利就進攻,不利就後退,不以逃跑為羞恥之事。只要有利可得,就不管禮義是否允許。自君王以下,都以牲畜之肉為主食,皆穿皮革衣服,披著帶毛的皮襖。強壯的人吃肥美食物,老年人則吃剩餘之物。他們看重壯健之人,輕視老弱者。父親死去,兒子則以後母為妻;兄弟死去,活著的兄弟就娶他的妻子為妻。匈奴人有名卻不避諱,但沒有姓和字。

  夏朝政治衰微時,公劉失去他的稷官之職,改變了西戎的風俗,在豳地建起都邑住了下來。這以後三百多年,戎狄族進攻周太王亶父,亶父逃跑到歧山腳下,而豳地民眾都跟隨亶父來到歧山下,在此營造城邑,建立周國。這以後又過了百餘年,周西伯姬昌討伐畎夷氏。其後十多年,周武王討伐商紂王,並營建洛邑,重又回到酆京、鎬京居住,把戎夷驅逐到涇水和洛水以北,讓他們按時向周進貢,叫做“荒服”。其後二百餘年,周朝政治衰微,周穆王討伐大戎,獲得四條白狼和四隻白鹿就回來了。從此以後,荒服的戎夷之人不再來鎬京進貢。於是周王朝就制定了《甫刑》的法規。穆王以後二百餘年,周幽王因為寵幸褒姒的緣故,與申侯有了仇怨。申侯動怒,就和犬戎一起在驪山之下攻擊並殺死了周幽王,犬戎就奪得了周朝的焦穫之地,居住到涇水和渭水之間,侵犯中原地區。這時秦襄公援救周王朝,於是周平王離開了酆京、鎬京,向東遷徙到洛邑。就在這時,秦襄公攻打戎人來到歧山,開始被封為諸侯。此後六十五年,山戎越過燕國進攻齊國,齊釐公同山戎在齊國城外交戰。其後四十四年,山戎進攻燕國。燕國向齊國告急,齊桓公北上討伐山戎,山戎逃跑。這以後二十多年,戎狄來到洛邑,攻打周襄王,襄王逃奔到鄭國的氾邑。最初,周襄王想討伐鄭國,所以娶了戎狄的姑娘作王后,同戎狄之兵一起討伐鄭國。不久,襄王廢黜了狄後,狄後怨恨;襄王的後母叫惠後,有個兒子叫子帶,想立他為王,於是惠後同狄後、子帶為內應,為戎狄開啟城門,因此戎狄才能進城,打敗周軍,趕走周襄王,而立子帶為天子。於是戎狄中的一些人就住到了陸渾,東部到達了衛國,侵犯虐害中原人民,中原人痛恨他們,所以《經》的作者們作說“打擊戎狄”,“討伐獫狁,到達大原”,“出動軍車,戰馬盛多”,“在北方築城”。周襄王在外住了四年,於是派使者向晉國告急。當時晉文公剛剛即位執政,想要建立霸業,就發兵討伐並驅逐了戎狄,殺了子帶,迎回周襄王,居住在洛邑。

  在那時候,秦、晉是強國。晉文公趕跑的戎狄,居住在河西的圁水、洛水之間,稱為赤狄、白狄。秦穆公得到由余的幫助,使西戎八個國家都服從秦國,所以從隴地往西有緜諸、緄戎、狄、等戎族,歧山、梁山、涇水,漆水以北,有義渠、大荔、烏氏、朐衍等戎族。而晉國北部有林胡、樓煩等戎族,燕國北部有東胡和山戎。各自分散居住在溪谷裡,都有自己的君長,常常相聚在一起的竟有百多個戎族部落,但都不能相互統一。

  從此以後一百多年,晉悼公派魏絳與戎狄人講和,戎狄都朝見晉國。以後百多年,趙襄子越過句注山,擊敗併合並了代地,逼近胡人和貉人居住區。這以後,趙襄子與韓康子、魏桓子共同消滅了智伯,瓜分了晉國並佔有了它的國土。這樣,趙國就佔有了代地與句注山以北的土地,魏國佔有了河西和上郡,因此就和戎人接界。這之後,義渠的戎人修建城郭守衛自己,而秦國逐漸蠶食他們,到了惠王時,就攻取了義渠的二十五城。惠王攻打魏國,魏國把西河和上郡都給了秦國。秦昭王時,義渠戎人之王與宣太后yín亂通*,生下兩個孩子。宣太后在甘泉宮謀殺了義渠戎王,於是發兵討伐並消滅了義渠。於是秦國佔有了隴西、北地、上郡,修築長城抵禦匈奴。而趙武靈王也改變風俗,穿起胡服,練習騎馬射箭的本領,打敗了北方的林胡、樓煩。修築長城,從代地沿著陰山修下去,直到高闕,建起關塞,設定雲中郡、雁門、代郡。這以後燕國有位賢能的將領叫秦開,到胡人那裡做人質,胡人特別信任他,他回國後襲擊並打跑了東胡,東胡後退千餘里。當年那位同荊軻一起去刺殺秦王的秦舞陽,就是秦開的孫子。燕國也修築長城,從造陽修到襄平;設定了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來抵禦胡人。這個時候,具有文明禮俗且又經常彼此攻伐的大國共有七個,而其中三個和匈奴臨界。後來李牧當趙國將軍時,匈奴不敢進入趙國的邊境。其後秦朝滅亡了六國,秦始皇便派蒙恬領十萬大軍向北攻打匈奴,把黃河以南的土地全都收復,憑藉黃河為邊塞,*近黃河修起四十四座縣城,遷徙因犯罪而被罰守邊的人到這裡,充實這些縣城。又修起直通大道,從九原直到雲陽,利用山邊、險要的溝塹、溪谷等可以修繕的地方築起城池,起自臨洮,終於遼東,長達萬餘里。又渡過黃河,佔據了陽山、北假一帶。

  這時,東胡強大而月氏興盛。匈奴的單于叫頭曼,頭曼打不過秦,就向北遷徙。過了十多年,蒙恬死去,諸侯背叛了秦國,中原混亂,那些被秦謫守邊疆的人也都離此而回。於是匈奴得到寬緩之機,又漸漸渡過黃河,在黃河以南與中原舊有的關塞接界。

  單于有位太子叫冒頓,後來單于所愛的瘀氏生了個小兒子。單于就想廢除冒頓而立小兒子為太子,於是便派冒頓到月氏去當人質。冒頓即已來到月氏當了人質,而頭曼卻急攻月氏,月氏欲殺冒頓,冒頓偷了月氏的良馬,騎著它逃回匈奴。頭曼認為他勇猛,就命令他統領一萬騎兵。冒頓就製造了一種響箭,訓練他的部下騎馬射箭的本領,下令說:“凡是我的響箭所射的目標,如果誰不跟著我全力去射擊它,就斬首。”首先射獵鳥獸,有人不射響箭所射的目標,冒頓就把他殺了。不久,冒頓以響箭射擊自己的良馬,左右之人有不敢射擊的,冒頓立即殺了他們。過了些日子,冒頓又用響箭射擊自己的心愛的妻子,左右之人有感到恐懼的,不敢射擊,冒頓又把他們殺了。過些日子,冒頓出去打獵,用響箭射擊單于的良馬,左右之人都跟著射。於是冒頓知道他左右的人都是可以用的人。他跟隨單于頭曼去打獵,用響箭射擊頭曼的頭,他左右的人也都跟隨響箭射死了單于頭曼,於是把他的後母及弟弟和不服從的大臣全部殺死。冒頓自己立自己為單于。

  冒頓當了單于後,這時東胡強大興盛,聽說冒頓殺父自立,就派使者對冒頓說,想得到頭曼時的千里馬。冒頓問群臣,群臣都說:“千里馬是匈奴的寶馬,不要給。”冒頓說:“怎可同人家是鄰國卻吝惜一匹馬呢?”於是就把千里馬給了東胡。過了一段時間,東胡以為冒頓怕他,就派使者對冒頓說,想要單于的一個閼氏。冒頓又詢問左右之臣,左右大臣皆發怒說:“東胡沒有道理,竟然想要閼氏,請出兵攻打他。”冒頓說:“怎可同人家為領國卻吝惜一個女人呢?”於是就把自己喜愛的閼氏送給了東胡。東胡王愈來愈驕傲,向西進犯侵擾。東胡與匈奴之間有一塊空地,沒人居住,這地方有一千多里,雙方都在這空地的兩邊修起哨所。東胡派使者對冒頓說:“匈奴同我們交界的哨所以外的空地,你們匈奴不能去,我們想佔有它。”冒頓徵求群臣意見,群臣中有人說:“這是被丟棄的空地,給他們也可以,不給他們也可以。”於是冒頓大怒,說:“土地,是國家的根本,怎可給他們!”那些說給東胡空地的人都被殺了。冒頓上馬,命令國內如有後退者就殺頭,於是向東襲擊東胡。東胡最初輕視匈奴,因此沒做防備。等到冒頓領兵到來,一開戰就大敗東胡,消滅了東胡王,而且俘虜了東胡百姓和掠奪了牲畜財產。匈奴冒頓歸來後,又打跑了西邊的月氏,吞併了南邊的樓煩和白羊河南王。並完全收復了秦派蒙恬從匈奴人那裡奪去的土地,與漢朝以原來的河南塞為界,直到朝和膚施兩地,於是侵犯燕國和代地。這時漢軍正與項羽的大兵相互抗爭,中原地區被戰爭搞得疲憊不堪,所以冒頓才能獨自強大,擁有能拉弓射箭的軍隊三十餘萬。

  從淳維到頭曼有一千多年,匈奴勢力時大時小,經常離散分化,因為時間久遠,所以他們的世系不能依次排列出來。但是到了冒頓當單于時,匈奴勢力最強大,使北方夷人完全服從自己的統治,而與南方的中國成為敵國,此後,他們的世系,國家的官位名號才能被記錄下來。

  匈奴設定了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等官位。匈奴人把“賢”稱為“屠耆”,所以常常讓太子做左屠耆王。從左、右賢王以下直到當戶,官職大的擁有萬名騎兵,小的也有數千騎兵,共有二十四位長官,確定名號稱“萬騎”。諸位大臣的官職是世襲的。呼衍氏、蘭氏,後來又有須卜氏,這三姓是他們的貴族。諸位左方的王和將居住在東方,直到上谷郡以東,東邊與穢貉和朝鮮接界。右方的王和將居住在西方,直到上郡以西,和月氏、氏、羌接壤。而單于的王庭所在地一直延伸到代、雲中兩郡。他們各有自己的分地,追尋水草而遷徙住地。左、右賢王和左、右谷蠡王是最大的,左、右骨都侯輔佐單于治國。二十四長官也各自設定千長、百長、什長、裨小王、相、封都尉、當戶、且渠等屬官。

  每年正月,各位官長在單于王庭有小的聚會,舉行祭祀。五月,在蘢城有大的聚會,祭祀祖先、天地神、鬼神。秋天,馬肥壯之時,在蹛林有大的集會,考核和計算人口和牲畜的數目。匈奴的法律規定,有意殺人並將刀劍拔出刀鞘一尺的就判死刑,犯盜竊罪的沒收他的家產;犯罪輕者判壓碎骨節的刑罰,重者處死。坐牢最久者不過十天,一國的犯人不過幾人而已。單于在早晨走出營地,去拜初升的太陽,傍晚拜月亮。就坐時,年長的在左邊,而且要面朝北方。對於日期,他們崇尚戊日和己日。他們安葬死者,有棺槨、金銀和衣裘,但卻沒有墳和樹以及喪服。單于死後,他所親近和寵幸的大臣妻妾跟隨陪葬的,多至數十人或上百人。準備打仗時,要先觀察星月,如果月亮圓滿就去進攻,月亮虧缺就退兵。匈奴人在攻伐征戰時,誰殺死敵人或俘虜敵人,都要賞賜一壺酒,所繳獲的戰利品也分給他們,抓到的人也給予他們充做奴婢。所以在打仗時,每個人都自動地去尋求自己的利益,善於埋伏軍隊以突然迎擊敵人。所以他們見到敵兵就去追逐利益,如同鳥兒飛集一處。如果遇到危難失敗,隊伍就會瓦解,如同雲霧消散。戰爭中誰能將戰死的同伴屍體運回來,就可得到死者的全部家財。

  後來,冒頓又征服了北方的渾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諸國。於是匈奴的貴族、大臣都心服冒頓,認為冒頓單于是賢能的。

  這時,漢朝剛剛平定了中國,把韓王信改派到代地,建都馬邑城。匈奴大規模進攻馬邑,韓王信投降了匈奴。匈奴得到了韓信,於是率兵向南越過了句注山,攻打太原,直到晉陽城下。高帝親自領兵前去迎擊匈奴,正遇上冬天嚴寒下雪的天氣,戰士凍掉手指的有十分之二三,於是冒頓假裝失敗逃跑,引誘漢軍。漢軍追趕冒頓,冒頓把他的精銳軍隊隱藏起來,只出現了一些老弱殘兵。於是漢朝出動全部軍隊,多半是步兵,共三十二萬人,向北追擊匈奴。高帝首先到達平城,步兵還未全到,冒頓指揮他的四十萬精銳騎兵,在白登山把高帝包圍起來。七天之內,漢軍內外不能相互救助軍糧。匈奴的騎兵,在西方的全是白馬,在東方的全是青馬,在北方的全是黑馬,在南方的全是赤色馬。高帝就派使者秘密地送給閼氏很多禮物,閼氏就對冒頓說:“兩方的君王不能相互圍困。如果得到漢朝的土地,單于終究是不能在那裡居住的。而且漢王也有神的幫助,希望單于認真考慮這件事。”冒頓與韓王信的將軍王黃和趙利約定了會師的日期,但王黃與趙利的軍隊沒按時到來,冒頓疑心他們同漢軍有預謀,就採納了閼氏的建議,解除了包圍圈的一角。於是高帝命令戰士都拉滿弓,箭上弦,面朝外,從冒頓解圍的那個通道一直衝出來,最後同漢朝大軍相會合。冒頓於是領兵而去,而高帝也率兵歸來,派劉敬到匈奴締結和親的盟約。

  此後,韓王信當上匈奴的將軍,他同趙利和王黃屢次違背漢與匈奴所訂的盟約,侵擾掠奪代郡和雲中郡。過了不久的時間,漢朝將軍陳豨謀反,又合韓信合謀進攻代地。漢朝派遣樊噲前去阻擊他們,重新攻佔了代郡、雁門和雲中等郡縣,但卻沒有越過邊塞。這時,匈奴因為一些漢朝的將軍前來投降,所以冒頓常常往來於代地,進行侵擾劫奪活動。於是漢朝對此感到憂慮,高帝就派劉敬送漢朝皇族的公主去給單于當閼氏,每年奉送給匈奴一定數量的棉絮、繒、酒、米和食物,相互結為兄弟,實行和親政策,冒頓才稍為停止侵擾活動。後來,燕王盧綰造反,率領他的黨徒數千人投降了匈奴,往來於上谷以東,給當地人造成苦難。

  高祖死去,孝惠帝、呂太后時期,漢王朝剛剛安定,所以匈奴顯得驕傲。冒頓就寫信給呂太后,胡說一番。呂太后想攻打他,諸位將軍說:“憑著高帝的賢明和武功,尚且在平城被圍困。”於是呂太后才放棄進攻的主張,又和匈奴和親。

  到孝文帝剛剛繼位時,又推行和親之事。孝文帝三年的五月,匈奴右賢王進入河南地居住,侵擾掠奪在邊塞小城的蠻夷,屠殺搶掠人民。於是孝文帝下令讓丞相灌嬰出動八萬五千戰車和騎兵,前往高奴,攻打右賢王。右賢王逃跑到塞外。漢文帝親到太原,這時濟北王劉興居造反,文帝就回到京城,解散了丞相派去打匈奴的軍隊。

  第二年,匈奴單于送給漢朝一封信說:“上天所立的匈奴大單于恭敬地問侯皇帝平安,前些時候,皇帝說過和親的事,和來信說的意思相合,雙方都高興。漢朝邊境的官吏侵擾和侮辱右賢王,右賢王沒有請示單于,卻聽信了後義盧侯難氏等人的計謀,同漢朝官吏相抗拒,斷絕了匈奴與漢朝皇帝締結的條約,離間了漢與匈奴的兄弟般的親密關係。皇帝責備匈奴的書信第二次送來,我們派出使者送信報告情況,結果使者被漢朝扣留未歸,而漢朝的使者也不到匈奴來,漢朝因為這個原因不同我們和解,我們鄰國也不能歸附。如今因為小官吏破壞了和約的緣故,我懲罰右賢王,派他到西邊去尋找月氏打擊他們。依*上天的福佑,官吏和士卒皆很精良,戰馬強壯有力,因此已平滅了月氏,把反抗不服的全部殺死,並降服了一般百姓。平定了樓蘭、烏孫、呼揭和他們旁邊的二十六個國家,都變成匈奴的臣民。那些善於彎弓射箭的人們,合併成一家。北方已經安定,我們願意停戰,修養兵士,餵養馬匹,消除從前令人不快的事情,恢復舊有的條約,以使邊疆百姓得到安寧,順應匈奴與漢人從古以來的好關係,使少年人能夠成長起來,老年人能夠平安地生活,世世代代和平安樂。我們尚不知皇帝的心意,所以派郎中系雩淺呈送書信請示皇上,並獻上駱駝一匹,戰馬二匹,駕車之馬八匹。皇帝如果不希望匈奴*近漢朝的邊塞,那麼我就詔告官吏百姓居住到遠離漢朝邊塞的地方。使者到達後,請即刻讓他回來。”在六月中旬,匈奴使者來到薪望這地方。書信送到後,漢朝就商議攻打和和親兩種政策那種更有利。公卿們都說:“單于剛打敗月氏,正處在勝利的有利時機,不能攻打他,況且得到匈奴的土地,都是低窪鹽鹼地,不能居住。還是和親特別有利。”漢朝答應了匈奴的請求。

  孝文皇帝前元六年(前174),漢朝送給匈奴的信中說:“皇帝敬問匈奴大單于平安,郎中系雩淺送給我的信中說:‘右賢王沒請示單于,聽信了後義盧侯難氏等的計謀,斷絕了匈奴和漢朝國君的和約,離間了兄弟般的親密關係,漢朝因此不肯與我們和解,鄰國也不能為附。如今因為小官吏破壞了和約,所以罰右賢王讓他到西邊去攻打月氏,完全平定了他們。願意停戰,修養士卒,餵養馬匹,消除從前令人不快的事情,恢復舊有的和約,以使邊民得到安寧,使少年人能夠成長起來,老年人能夠安定地生活,世世代代和平安樂。’我很讚賞這一想法,這是古代聖明君主的心意啊。漢朝和匈奴締結和約,結為兄弟,拿來送給匈奴的東西非常豐厚。違背和約、離間兄弟般的親密關係的卻常常是匈奴。但是右賢王的事已經出現在大赦之前,單于不要深責此事。單于的行動如果能同來信中所表示的相符合,明確告知各位官吏,讓他們不要違背和約,要守信用,我將謹慎地按照單于信中的請求對待此事。使者說單于親自率軍討伐別的國家而有功勞,卻甚為戰爭而苦惱。現在有皇帝穿戴的繡袷綺衣、繡袷長襦、錦袷袍各一件,比餘一個,黃金裝飾的衣帶一件,黃金帶鉤一件,繡花綢十匹,錦緞三十匹,赤綈和綠繒各四十匹,派中大夫意、謁者令肩贈送單于。”

  這以後不久,冒頓死去,他兒子稽粥當了君王,叫做老上單于。

  老上稽粥單于剛剛繼位,孝文皇帝又派遣皇族女公主去做單于的閼氏,讓宦官燕國人中行說去當公主的輔佐者。中行說不願去,漢朝強迫他。他說:“一定讓我去,我將成為漢朝的禍患。”中行說到達後,就投降了單于,單于特別寵信他。

  最初,匈奴喜歡漢朝的繒絮和食物,中行說說:“匈奴的人口總數,抵不上漢朝的一個郡,然而所以強大的原因,就在於衣食與漢人不同,不必依賴漢朝。如今單于若改變原有風俗而喜歡漢朝的衣物食品,漢朝給的東西不超過其總數的十分之二,那麼匈奴就會完全歸屬於漢朝了。希望把從漢朝得到的繒絮做成衣褲,穿上它在雜草棘叢中騎馬賓士,讓衣褲破裂損壞,以此顯示漢朝的繒絮不如匈奴的旃衣皮襖堅固完美。把從漢朝得來的食物都丟掉,以此顯示它們不如匈奴的乳汁和乳汁品方便味美。”於是中行說教單于身邊的人們分條記事的方法,以便核算記錄他們的人口和牲畜的數目。

  漢朝送給單于的書信,寫在一尺一寸的木札上,開頭文詞是“皇帝恭敬地問候匈奴大單于平安”,及寫上所送的東西和要說的話。中行說就讓單于用一尺二寸的木札寫信送給漢朝皇帝,並且把印章和封泥的尺寸都加長加寬加大,把開頭語說得很傲慢:“天地所生、日月所安置的匈奴大單于恭敬地問候漢朝皇帝平安。”再寫上所送東西和要說的話語。

  漢朝使者中有人說:“匈奴風俗輕視老年人。”中行說詰難漢朝使者說:“你們漢朝風俗,凡有當兵被派去戍守疆土將要出發的,他們的老年父母難道有不省下來暖和的衣物和肥美食品,把它們送給出行者吃穿的嗎?”漢朝使者說:“是這樣。”中行說說:“匈奴人都明確戰爭是重要的事,那些年老體弱的人不能打仗,所以把那些肥美的食品給壯健的人吃喝,大概這是為了保衛自己,這樣,父親兒子才能長久地相互保護,怎麼可以說匈奴人輕視老年人呢?”漢朝使者說:“匈奴人父子竟然同在一個氈房睡覺。父親死後,兒子竟以後母做妻子。兄弟死後,活著的兄弟把死者的妻子都娶做自己的妻子。沒有帽子和衣帶等服飾,缺少朝廷禮節。”中行說說:“匈奴的風俗,人人吃牲畜的肉,喝它們的乳汁,用它們的皮做衣服穿;牲畜吃草喝水,隨著時序的推移而轉換地點。所以他們在急迫之時,就人人練習騎馬射箭的本領,在時勢寬鬆的時候,人們都歡樂無事,他們受到的約束很少,容易做到。君臣關係簡單,一個國家的政治事務,就像一個人的身體一樣,父子和兄弟死了,活著的娶他們的妻子做自己的妻子,這是懼怕種族的消失。所以匈奴雖然倫常混亂,但卻一定要立本族的子孫。如今中國人雖然佯裝正派,不娶他的父兄的妻子做老婆,可是親屬關係卻越來越疏遠,而且相互殘殺,甚至竟改朝易姓,都是由於這類緣故造成的。況且禮義的弊端,使君王臣民之間產生怨恨,而且極力修造宮室房屋,必然使民力耗盡。努力耕田種桑而求得衣食滿足,修築城郭以保衛自己,所以百姓在急迫時不去練習攻戰本領,在寬鬆時卻又被勞作搞得很疲憊。唉!生活在土石房屋裡的漢人啊,姑且不要多說話,喋喋不休,切切私語,戴上帽子,難道還有什麼了不起嗎?”

  自此之後,漢朝使者有想辯論的,中行說就說:“漢朝使者不要多說話,只想著漢朝輸送給匈奴的繒絮米櫱,一定要使其數量足,質量好就行了,何必要說話呢!而且供給匈奴的東西一定要齊全美好,如果不齊全,粗劣,那麼等到莊稼成熟時,匈奴就要騎著馬賓士踐踏你們成熟待收的莊稼。”中行說日夜教導單于等待有利的進攻時機和地點。

  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單于率領十四萬騎兵攻入朝、蕭關,殺死了北地都尉孫卬,劫掠很多百姓和牲畜,就到達彭陽,並派突擊隊攻入回中宮,把它燒燬。匈奴偵察騎兵到達雍地的甘泉宮。於是漢文帝用中尉周舍、郎中令張武做將軍,派出千輛兵車,十萬騎兵,駐守在長安旁邊防禦匈奴的侵擾。同時又任命昌侯盧卿做上郡將軍,寧侯魏遬做北地將軍,隆慮侯周灶做隴西將軍,東陽侯張相如做大將軍,成侯董赤做前將軍,派出大量兵車和騎兵去攻打匈奴。匈奴單于呆在漢朝邊塞以內一個多月就離開了,漢朝兵馬追出塞外就返回塞內,沒能斬殺敵軍。匈奴一天比一天驕傲,每年都闖入邊境內,殺害和掠奪許多百姓和牲畜,雲中郡和遼東郡受害最嚴重,連同代郡共有萬餘人被殺掠。漢朝憂慮此事,就派使者給匈奴送去一封信,單于也派遣當戶來漢送信,以表答謝之意,雙方再次商量和親之事。

  孝文帝后元二年(前162),派使者給匈奴送信說:“皇帝敬問匈奴大單于平安。你派當戶且居雕渠難和郎中韓遼送給我兩匹馬,已經到達,我恭敬地接受。漢朝先帝規定:長城以北,是拉弓射箭者的國家,屬於單于統轄。長城以內,是戴冠束帶者的家室,我也要控制它。要讓萬民百姓種地、織布、射獵而獲得衣食,使父子不相分離,君主和臣民相互安心,都沒有暴虐和叛逆之事。如今我聽說邪惡之民貪圖掠取的利益,違背道義,斷絕和約,忘卻千萬百姓的生命,離間兩國君主的友誼,但這些都是以前的事情了。你的信中說:‘兩國已經和親,兩國君王都高興,停戰、休養士卒,餵養馬匹,世代昌盛和樂,安定和樂的局面重新開始。我特別讚賞這個想法。聖明的人天天都能有新的進步,改正不足,重新作起,使老年人得到安養,年幼的人能夠成長,各自保持生命,度過一生。我和單于都遵循這個道理,順應天意,安撫百姓,世世代代相傳,永遠延續下去,天下之人莫不獲得利益。漢朝同匈奴是勢力相當的鄰國;匈奴地處北方,天氣寒冷,肅殺之氣到來較早,所以我命令官吏每年都送給單于一定數量的秫櫱、金帛、絲絮和其它物品。如今天下特別安寧,萬民喜樂,我和單于是他們的父母。我回想從前的事情,都是些微末小事,是謀臣失策所致,都不足以離間兄弟間的友情。我聽說天不會只覆蓋一方,大地也不會只承載一處,我和單于都要拋棄從前的小誤會,都遵循正大的道理行事,消除從前的不快,考慮兩國的長遠利益,使兩國人民如同一家的兒女。善良的千千萬萬的百姓,以及水中的魚鱉,天上的飛鳥,地上爬行、喘息、蠕動的各種獸類和蟲類,沒有不追尋安全有利的生活環境而躲避危險的。所以前來歸順的都不阻止,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往事一概不究,我解除逃往匈奴的漢人的罪責,單于也不要再提起逃往漢朝的章尼等人的事情。我聽說古代帝王們訂立條約,條款分明,從不背棄。希望單于留心盟約,天下定會特別安寧。和親以後,漢朝不會首先負約。請單于明察此事。”

  單于已經簽署和親盟約,於是漢文帝就下令御史說:“匈奴大單于送給我的信中說,和親已確定,逃亡的人不足以增加民眾和擴大土地,今後匈奴人不再闖入邊塞,漢朝人也不要走出邊塞,違犯現今條約的就處死,這就可以長久保持親近友好關係,今後不再產生禍患,對雙方都有利,我已答應了他的要求。希望向全國釋出告示,讓百姓都知道此事。”

  漢文帝后元四年(前160),老上稽粥單于死去,他的兒子軍臣繼位當了單于。軍臣單于繼位後,孝文帝再次與匈奴和親。而中行說仍然侍奉軍臣單于。

  軍臣單于繼位四年時,匈奴又斷絕了和親關係,大舉進攻上郡、雲中郡,派出三萬騎兵,殺死許多漢人,搶掠大量財物而離去。於是漢朝派出張武等三位將軍,駐軍北地、代國駐句注,趙國駐飛口,沿著邊塞之地,也各派兵堅守,防備匈奴入侵。又安置周亞夫等三位將軍率兵駐守長安西邊的細柳,渭河北岸的棘門和霸上,以防禦匈奴。匈奴騎兵侵入代地句注邊界,報警的烽火便通向甘泉和長安。幾個月後,漢朝兵馬來到邊境,匈奴遠遠地離開邊塞,漢朝的軍隊也就作罷。此後一年多,孝文帝去世,孝景帝繼位,趙王劉遂就暗中派人與匈奴聯絡。吳、楚等七國叛亂時,匈奴想同趙國聯合,入侵邊塞。後來,漢王朝圍困並攻破趙國,匈奴也停止了入侵的舉動。從此以後,孝景帝又和匈奴和親,互通關市,送給匈奴禮物,派遣公主嫁給單于,按以前的盟約行事。直到孝景帝去世,匈奴雖然時有小的騷擾邊境的活動,卻沒有大的侵掠行動。

  當今皇帝漢武帝繼位,申明和親的規定,寬厚地對待匈權,互通關市,贈送大量財物。匈奴從單于到平民都親近漢朝,往來於長城之下。

  漢朝派馬邑城的聶翁壹故意違犯禁令,運出貨物同匈奴交易,佯稱出賣馬邑城以引誘單于。單于相信此事,又貪戀馬邑城的財物,就用十萬騎兵侵入武州邊塞。這時,漢朝在馬邑城附近埋伏下三十餘萬大軍,御史大夫韓安國擔任護軍將軍,護衛著四位將軍準備伏擊單于。單于已經進入漢朝邊塞,離馬邑城尚有一百餘里,看到牲畜遍野卻無放牧之人,感到奇怪,就去攻打漢朝的偵察哨所。這時,雁門郡的尉史正在巡察,看到敵軍,就保護偵察哨所,他知道漢朝的打算。單于捉到了尉史,想殺死他,尉史便向單于報告了漢朝軍隊埋伏的地點。單于大驚說:“我本來就對此事有疑心。”於是單于就率兵而回。走出邊境時說道:“我得到尉史,是天意,天讓你向我報告。”就封尉史做“天王”。漢朝軍隊曾約定,單于進入馬邑城後,再放縱兵士攻殺。如今單于未到馬邑,所以漢朝軍隊一無所獲。漢朝將軍王恢的軍隊走出代郡攻擊匈奴的輜重,聽說單于大軍已回,兵卒多,因而不敢出擊。漢朝認為王恢本是這次伏擊戰的出謀畫策的人,卻不敢進攻,因而殺了王恢。從此以後,匈奴斷絕和親關係,攻擊直通要道的邊塞,常常侵入漢朝邊境搶掠,次數多得無法計算。但匈奴貪婪,還是喜歡與漢朝互通關市,非常喜歡漢朝的財物,漢朝也仍然與匈奴保持著關市貿易關係,投合他們的心意。

  馬邑軍事行動之後的第五年秋天,漢朝派衛青等四位將軍各率一萬騎兵,在關市附近攻打匈奴。將軍衛青率兵走出上谷郡,到達蘢城,殺死和俘獲匈奴七百餘人。公孫賀率兵走出雲中郡,沒有收穫。公孫敖率兵走出代郡,被匈奴打敗,損失七千餘人。李廣率兵走出雁門郡,被匈奴打敗,匈奴人活捉了李廣,後來李廣得以逃歸漢朝。漢朝囚禁公孫敖和李廣,公孫敖和李廣交了贖金,成為平民百姓。這年冬天,匈奴屢次闖進邊境搶掠,漁陽受害尤其嚴重。漢朝派將軍韓安國駐軍漁陽防禦匈奴。第二年秋天,匈奴兩萬騎兵侵入漢朝,殺死了遼西太守,掠走兩千餘人。匈奴又侵入漁陽,打敗漁陽太守的一千多軍隊,把漢朝將軍韓安國圍困起來。這時韓安國的一千多騎兵也將要全部被殲,恰巧燕王的救兵趕到,匈奴才離去。匈奴又侵入雁門郡,殺死和搶走千餘人。於是漢朝派將軍衛青率三萬騎兵走出雁門,李息率兵逼出代郡,攻打匈奴,殺死和俘虜匈奴數千人。第二年,衛青又走出雲中郡西邊及西部的隴西一帶,在黃河河套南岸地帶攻打匈奴屬下的樓煩和白羊王,殺死和俘虜數千人,得到牛羊百餘萬頭。於是漢朝就奪取了黃河河套南岸地區,修築朔方城,又修繕從前秦朝蒙恬所修建的關塞,憑藉黃河做為堅固的防線。漢朝也放棄了上谷郡的曲折僻遠的縣如造陽一帶給匈奴。這年是漢武帝元朔二年。

  後一年的冬天,匈奴軍臣單于死去。軍臣單于的弟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為單于,打敗了軍臣單于的太子於單。於單逃走,投降漢朝,漢朝封於單為涉安侯,幾個月後,他就死了。

  伊稚斜單于繼位後的夏天,匈奴數萬騎兵攻入代郡,殺死太守恭友,搶掠一千餘人。當年秋天,匈奴又攻入雁門,殺死和搶走一千餘人。第二年,匈奴又分別派遣三萬騎兵攻入代郡、定襄、上郡,殺死和搶走數千人。匈奴右賢王怨恨漢朝奪走黃河河套南岸的土地,並修築朔方城,因而屢次侵擾,到邊境搶掠,以及攻入河套南岸,侵擾朔方城,殺死和搶劫很多官吏和平民。

  第二年春天,漢朝用衛青做大將軍,統領六位將軍,十餘萬大軍,走出朔方、高闕,去攻打匈奴。右賢王以為漢兵不能到來,喝醉了酒,漢兵走出塞外六七百里,夜間包圍了右賢王。右賢王大驚,脫身逃跑,許多精銳騎兵也都跟著離去。漢朝俘虜右賢王屬下的男女一萬五千人,裨小王十餘人。這年秋天,匈奴一萬騎兵攻入代郡,殺死代郡都尉朱英,搶掠一千餘人。

  下一年春天,漢朝又派遣大將軍衛青率領六將軍,和十餘萬騎兵,再次走出定襄數百里攻打匈奴,前後共殺死和俘獲一萬九千餘人,而漢朝也損失了兩位將軍和他們統領的三千多騎兵。右將軍蘇建得以隻身脫逃,而前將軍翕侯趙信出軍不利,因而投降匈奴。趙信本是匈奴的小王,投降漢朝,漢朝封他為翕侯,因為前將軍與右將軍兩軍合併,而又與大隊軍馬分開行進,獨自遇上了單于的軍隊,所以全軍覆沒。單于既已得到了翕侯,就封他為自次王,並將其姐姐嫁給他做妻子,同他商量對付漢朝。趙信教單于更加向北遷移,越過沙漠,以此引誘漢軍,使其疲務,待他們極度疲勞時再攻取他們,不要到漢朝邊塞那裡。單于聽信了他的計謀。第二年,匈奴一萬騎兵攻入上谷郡,殺死數百漢人。

  第二年春天,漢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領一萬騎兵走出隴西,越過焉支山一千餘裡,攻打匈奴,斬殺和俘虜匈奴一萬八千餘人,打敗休屠王,獲得了祭天金人。這年夏天,驃騎將軍又同合騎侯率領數萬騎兵走出隴西、北地二千餘里,攻打匈奴。經過居延,攻擊祁連山,殺死和俘虜匈奴三萬餘人,其中有裨小王以下七十餘人。這時匈奴也侵入代郡、雁門郡,殺死和搶走數百人。漢朝派博望侯張騫和李廣將軍走出右北平,進攻匈奴左賢王。左賢王圍困了李將軍,李將軍的兵卒約四千人,都將被消滅,但李將軍的軍隊所殺匈奴人的數目超過了自己軍隊的損失。正好博望侯的救兵趕到,李將軍得以逃脫。漢朝傷亡幾千人。合騎侯耽誤了驃騎將軍所規定的日期,所以他與博望侯張騫都被判為死刑,交付了贖金,變成了平民。

  這年秋天,單于對渾邪王、休屠王居住西方而被漢朝殺死和俘虜數萬人的事感到憤怒,想召見並誅殺他們。渾邪王與休屠王感到恐懼,密謀投降漢朝,漢朝派驃騎將軍前去迎接他們。渾邪王殺了休屠王,合併了他的軍隊,領著軍隊投降了漢朝。總共四萬餘人,號稱十萬。於是漢朝自從接受渾邪王投降之後,隴西、北地、河西遭受匈奴侵擾的事越來越少,就開始把關東的貧苦之民,遷移到從匈奴那裡奪回的河套南岸和新秦中地區,充實這裡的人口,並將北地以西的戍卒減少一半。第二年,匈奴向右北平和定襄各派數萬騎兵入侵,殺死和搶奪千餘人而去。

  第二年春天,漢朝君臣謀劃對付匈奴的事情,說:“翕侯趙信向單于獻計,居住到大沙漠以北去,認為漢朝軍隊不能到達。”就用粟米餵馬,開出十萬騎兵,再加上自願擔負糧食馬匹隨軍出征的總共有十四萬人,糧食和輜重不在此數目之內,命令大將軍衛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平分軍隊,大將軍率兵走出定襄,驃騎將軍率兵走出代郡,都約定越過沙漠攻打匈奴。單于聽到這一訊息,把輜重送往遠處,率精兵守侯在漠北。匈奴同大將軍衛青的軍隊交戰一天,正在日暮時分,颳起了大風,漢軍從左右兩翼急速圍攻單于。單于自己料定打下去不能戰勝漢軍,於是他獨自同數百名健壯的騎兵,衝破漢軍的包圍圈,向西北逃跑。漢軍夜晚追趕,沒有捉到他。但在行進中卻殺死和活捉匈奴一萬九千人,到達北邊闐顏山趙信城就退回來了。

  單于逃跑時,他的軍隊常常同漢軍混戰在一起,並設法追隨單于。單于很長時間沒有和他的大隊人馬相會了,他的右谷蠡王以為單于死了,就自立為單于。真單于又找到了他的大軍,於是右谷蠡王就自動去掉他的單于王號,又當起右谷蠡王來。

  漢朝驃騎將軍霍去病走出代郡兩千餘里,同左賢王交戰,漢軍殺死和俘虜匈奴共七萬多人,左賢王與其將軍都逃跑了。驃騎將軍便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舉行封禪之禮,直到翰海才回師。

  此後,匈奴向遠處逃走,大沙漠以南沒有匈奴的王庭。漢朝軍隊渡過黃河,從朔方向西直到令居,常常在那裡修通溝渠,開墾田地,有官吏士卒五六萬人,漸漸蠶食北方土地,地界接近匈奴舊地以北。

  當初,漢朝的兩位將軍大規模地出兵圍攻單于,殺死和俘虜八九萬人,而漢朝士卒也死了好幾萬,漢朝的馬匹死了十多萬。匈奴雖然搞得疲憊而遠去,但漢朝也因為馬匹少,無法再去追擊。匈奴採用趙信的計謀,向漢朝派遣使者,說好話請求和親。漢朝天子把這問題交給臣下商議,有人說和親,有人說趁機讓匈奴臣服於漢。丞相長史任敞說:“匈奴剛剛遭受失敗,處境困難,應當讓他們做外臣,每年春秋兩季到邊境上來朝拜皇上。”漢朝就派任敞出使匈奴,去見單于。單于聽了任敞的計劃,大怒,把他扣留在匈奴,不讓他回漢朝。在此之前,漢朝也招降過匈奴使者,單于也扣留漢朝使者相抵償。漢朝正在重新收集士卒兵馬,恰巧驃騎將軍霍去病病逝,於是漢朝很長時間沒有北上攻打匈奴。

  幾年後,伊稚斜單于繼位十三年去世了,他的兒子烏維繼位當了單于。這年,是漢武帝元鼎三年。烏維單于繼位,漢天子開始出京去巡視郡縣。這以後漢正在誅殺南方的南越和東越,沒有進攻匈奴,匈奴也沒有侵入漢朝邊境。

  烏維單于繼位三年,漢已滅亡南越,就派遣原來的太僕公孫賀率領一萬五千騎兵走出九原二千餘里,到達浮苴井才撤回,沒看到一個匈奴人。漢朝又派遣原來的從騎侯趙破奴率領一萬多騎兵走出令居幾千裡地,到達匈河水才撤回,也沒看到一個匈奴人。

  這時,皇帝巡視邊境,到達朔方郡,統率十八萬騎兵以顯示軍威,又派郭吉委婉地告訴單于。郭吉到了匈奴,匈奴主客詢問他出使的任務,郭吉謙卑施禮,說了些好話,說:“我見到單于再親口對他說。”單于接見了郭吉,郭吉說:“南越王的人頭已經懸掛在漢朝京城的北闕之上。如今單于若是能夠前去與漢軍交戰,天子將要親自領兵在邊境上等待你;單于要是不能前去,就應當面朝南方向漢朝稱臣。何必白白地向遠處逃跑,躲藏在沙漠以北的又冷又艱苦也缺少水草的地方,沒有什麼作為呢?”他說完了,單于就大怒起來,立刻殺了允許郭吉進見的那位主客,而且扣留郭吉,不讓他回漢朝,把他遷移到北海那裡去。單于也始終不肯到漢朝邊境去侵擾搶奪,只是休養士卒和馬匹,練習射箭打獵的技術,屢次派使者到漢朝,說了好話,請求和親。

  漢朝派遣王烏等去窺探匈奴的情況。匈奴的法律規定,漢朝使者若不放棄旄節和用墨黥面就不能進入氈帳。王烏是北地人,熟悉匈奴風俗,就放棄旄節,用墨黥面,所以進入氈帳。單于喜愛他,假裝用好話做出許諾,派遣太子到漢朝做人質,以此要求同漢朝和親。

  漢朝派楊信到匈奴去。這時,漢朝在東邊攻取了穢貉和朝鮮,並設定了郡,而西邊設定了酒泉郡,用以隔絕匈奴和羌人的通路。漢朝又向西溝通了月氏和大夏,又把公主嫁給烏孫王做妻子,以此離間匈奴和西方援國的關係。漢朝又向北擴大田地,直到胘雷,做為邊塞,匈奴始終不敢對此表示不滿。這一年,翕侯趙信死了,漢朝的官員們以為匈奴已經衰弱,可以把他們變為屬臣。楊信為人剛直倔強,一向不是漢朝尊貴的大臣,單于不親近他。單于想召他到氈帳裡,但他不肯放棄旄節,單于就坐在氈帳外面接見楊信。楊信見到單于後,說:“若想和親,就把單于太子當做人質送到漢朝去。”單于說:“這不是以前的盟約。從前的盟約規定,漢朝常常派遣公主來匈奴,還送來不同數量的綢布、絲棉和食物,以此同匈奴和親,而匈奴也不騷擾漢朝邊境。現在竟然違反古時的盟約,讓我的太子去當人質,這樣做,和親是沒有希望的。”匈奴風俗,看到漢朝使者不是皇宮中受寵的宦官,而是儒生,就認為他是來遊說的,便想法駁倒他的說辭;如果是少年,就認為他是來指責匈奴,便設法挫敗他的氣勢。每次漢朝使者來到匈奴,匈奴總要給予報償。如果漢朝扣留匈奴使者,匈奴也扣留漢朝使者,一定要使雙方扣留的人數相等才肯停止。

  楊信回到漢朝後,漢朝又派王烏出使匈奴,而單于又用好話諂媚他,想多得到些漢朝的財物,便欺騙王烏說:“我想到漢朝拜見天子,相互締約,結為兄弟。”王烏歸來向漢朝作了彙報,漢朝就為單于在長安修築了官邸。匈奴說:“不見到漢朝尊貴之人充當的使者,我不同他說實話。”匈奴派他的尊貴之人出使漢朝,得了病,漢朝給他藥吃,想治好他的病,可是他不幸死去。漢朝使者路充國佩帶二千石的印信出使匈奴,順便護送他的喪儀隊伍,豐厚葬禮的費用價值數千金,說:“這是漢朝的貴人。”單于認為漢朝殺死了我的尊貴使者,就扣留了路充國,不讓他返回漢朝。單于所說的那些話,只是白白地欺騙王烏,根本無意到漢朝拜見天子,也無意派太子到漢朝做人質。於是匈奴屢次派突擊隊侵犯漢朝邊境。漢朝就任命郭昌做拔胡將軍,同浞野侯駐防朔方以東,防禦匈奴。路充國被扣留在匈奴三年時,單于死去。

  烏維單于繼位十年就死去了,他兒子烏師廬繼位當了單于。因為烏師廬年齡小,稱為兒單于。這年是漢武帝元封六年。從此以後,單于越發向西北遷移,左邊的軍隊直到雲中郡,右方軍隊直達酒泉和敦煌郡。

  兒單于繼位後,漢朝派遣兩位使者,一位弔唁單于,一位弔唁右賢王,想以此離間他們的君臣關係,使國家混亂。使者進入匈奴,匈奴人把他們全部送到單于那兒。單于發了怒,把漢朝使者全部扣留。漢朝使者被扣留在匈奴的前後共有十多批,匈奴使者來到漢朝,漢朝也扣留相等數量的匈奴使者。

  這一年,漢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到西邊去討伐大宛,而命令因杅將軍公孫敖建造受降城。這年冬天,匈奴下了大雪,牲畜多半因飢餓寒冷而死去。兒單于年少,喜歡殺人和打仗,國人多半不安心。左大都尉想殺單于,派人私下報告漢朝說:“我想殺死單于投降漢朝,漢朝遙遠,如果漢朝派兵來迎我,我就立刻殺單于。”起初,漢朝聽到這話,所以修了受降城,天子還認為城離匈奴遙遠。

  第二年春天,漢派浞野侯趙破奴率領兩萬多騎兵走出朔方郡西北二千餘里,約定到達浚稽山才回師。浞野侯按時到達約定的地點才回來,左大都尉想殺單于而被發覺,單于殺了他,派出左方的軍隊攻擊浞野侯。浞野侯邊走邊捕殺匈奴數千人。浞野侯回到離受降城四百里的地方,匈奴八萬騎兵圍攻他。浞野侯在夜晚獨自出去找水,匈奴偷偷地搜捕,活捉了浞野侯,趁機急攻他的軍隊。漢軍中的郭縱擔任護軍,維王擔任匈奴降兵的頭領,兩人商量道:“趁諸位校尉害怕失掉將軍會遭漢君誅殺,不要相互勸說迴歸漢朝。”漢軍於是就陷沒在匈奴。匈奴兒單于大喜,就派遣突擊隊進攻受降城。受降城沒攻下來,就入侵邊塞而去。第二年,單于想親自攻打受降城,但未到受降城,就病死了。

  兒單于繼位三年就死了。他兒子年少,匈奴就立他叔父烏維單于的弟弟右賢王呴犁湖當單于。這一年是漢武帝太初三年。

  呴犁湖單于繼位後,漢朝派光祿徐自為走出五原塞數百里,遠的一千餘里,修築小的城堡和哨所,直到廬朐,而派遊擊將軍韓說、長平侯衛伉在這地方駐軍,又派強弩都尉路博德在居延澤修建城堡。

  這年秋天,匈奴大舉入侵定襄、雲中,殺死和搶掠數千人,打敗幾位俸祿二千石的高官才離開。行軍途中破壞了光祿徐自為所修的城堡。又派右賢王侵入九泉、張掖,搶掠數千人。正遇上漢朝將軍任文截擊相救,匈奴又全部失掉了搶來的漢人而離去。這一年,貳師將軍李廣利攻破大宛,殺了大宛王才歸來。匈奴想阻截李廣利,卻未能趕到。這年冬天,匈奴想攻打受降城,恰巧單于病死。

  呴犁湖單于繼位一年就死去,匈奴便立他的弟弟左大都尉且鞮侯當了單于。

  漢朝誅殺大宛國王后,威震國外。天子想乘機圍困匈奴,就頒佈詔命說:“高皇帝留給我平城的憂慮,高後時,單于來信所言極為背理叛逆。從前齊襄公報了九世之前的怨仇,《春秋》大加讚美。”這一年是漢武帝太初四年。

  且鞮侯單于繼位後,把漢朝被扣留的又不肯投降的使者送歸漢朝,路充國等人才回到漢朝。單于剛剛繼位,害怕漢朝襲擊他,就自己說:“我是兒子輩分,哪敢同漢天子相比!漢天子是我的長輩。”漢朝派遣中郎將蘇武給單于送去了豐厚的禮物。單于越發驕傲,禮節非常不恭敬,漢朝大失所望。第二年,浞野侯趙破奴逃離匈奴,回到漢朝。

  第二年,漢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率三萬騎兵走出酒泉,在天山攻擊右賢王,殺死和俘虜匈奴一萬多人,在回來的時候,匈奴人包圍了貳師將軍,幾乎沒有逃脫,漢朝軍隊死去十分之六七。漢朝又派因杅將軍公孫敖走出西河地區,同強弩都尉在涿塗山會合,什麼也沒有得到。又派騎都尉李陵率步兵五千人,走出居延以北一千餘里,同單于相遇,雙方交戰,李陵的軍隊殺死殺傷匈奴一萬餘人,最後武器和糧食用完了,李陵想擺脫困境而回,可是匈奴卻包圍了李陵,李陵投降了匈奴,他的軍隊就覆沒了,能回到漢朝的只有四百人。單于於是尊寵李陵,把他的女兒嫁給李陵做妻子。

  這之後第二年,漢朝又派貳師將軍率六萬騎兵、十萬步兵,走出朔方郡。強弩都尉路博德率領一萬餘人,同貳師將軍會合。遊擊將軍韓說率領步兵和騎兵三萬人,走出五原。因杅將軍公孫敖率領一萬騎兵、三萬步兵,走出雁門。匈奴聽到這訊息,就把他們的許多貴重的東西轉運到遠遠的餘吾水以北,而單于率領十萬騎兵在餘吾水以南等侯漢軍,同貳師將軍交戰。貳師將軍就離開原地,領兵往回來,同單于連戰十多天。貳師將軍聽說他的家屬因為巫蠱之罪而被滅族,因而就與他的軍隊一併投降了匈奴。他的軍隊能夠回到漢朝的在一千人中只有一兩人罷了。遊擊將軍韓說一無所得。因杅將軍公孫敖同左賢王交戰,形勢不利,就領兵回到漢朝。這年漢朝軍隊走出邊塞同匈奴交戰的,都不能談功勞的多少,因為他們的功勞都不能和損失相抵償。皇帝下令逮捕太醫令隨但,因為是他說出了貳師將軍家被滅族的訊息,致使李廣利投降了匈奴。

  太史公說:孔子著《春秋》,對於魯隱公、魯桓公時期的事情寫得顯著明白,到了魯定公和魯衰公時期,則記述得隱晦含蓄,因為這是切近當代政治而又沒有什麼可褒揚的文字,是忌諱的文辭。世俗人中那些談論匈奴問題的人,錯誤就在於他們想僥倖獲得一時的權勢,因而致力於進獻諂言,使其偏面的觀點有利,而不考慮匈奴和漢朝的實際情況。將帥們對付匈奴只是依仗著中國土地的廣大,士氣的雄壯,天子就根據這些來制定對策,所以建立的功業不深廣。堯雖然賢明,卻未能*自己的力量完成大業,在得到大禹以後,全中國才得以安寧。要想發揚光大聖王的傳統,只在於選擇任用將相啊!只在於選擇任用將相啊!

補充糾錯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