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春季,周王朝曆法的正月,採用按田畝徵稅的制度。
夏季,五月,魯昭公夫人孟子死了。昭公在吳國娶妻,所以《春秋》不記載孟子的姓。死了沒有發訃告,所以不稱夫人。安葬以後沒有回到祖廟號哭,所以不說葬小君。孔子參加弔唁,到了季氏那裡。季氏不脫帽,孔子除掉喪服下拜。
哀公在橐皋會見吳國人,吳王派太宰嚭請求重溫過去的盟約。哀公不願意,派子貢回答說:“盟誓,是用來鞏固信用的,所以用誠心來約束它,用玉帛來奉獻它,用言語來完成它,用神明來保證它。寡君認為如果有了盟約,就不能更改了。如果還是可以更改,每天盟誓又有什麼好處?現在您說‘一定要重溫過去的盟約’,如果可以重溫,它同樣可以寒涼下去的。”於是就沒有重溫盟約。
吳國召集衛國參加諸侯會見。當初,衛國人殺了吳國的行人且姚因而害怕,就和行人子羽商量。子羽說:“吳國正在無道的時候,恐怕會羞辱我們國君。不如不做。”子木說:“吳國正在無道的時候,國家無道,必然加害於人。吳國即使無道,還足以禍害衛國。去吧!高大的樹倒下,遇到的東西沒有不受打擊的;最好的狗發瘋,沒有不咬人的,而何況是大國呢?”
秋季,衛出公在鄖地會見吳人。哀公和衛出公、宋國皇璦結盟,而終於辭謝了和吳國結盟。吳國人圍住了衛出公的館舍。子服景伯對子貢說:“諸侯的會見,事情完了,盟主禮賓,所在地的主人饋送食物,以此互相辭別。現在吳國對衛國不執行禮節,反而圍住他們國君的館舍使他為難,您何不去見太宰?”子貢請求給了他五匹錦,就去了。談到衛國的事情,太宰嚭說:“寡君願意事奉衛國國君,但是他來晚了,寡君害怕,所以要把他留下。”子貢說:“衛君前來,一定和他的臣下們商量,那些人有的同意他來,有的不同意他來,因此才來晚了。那些同意的人,是您的朋友。那些不同意的人,是您的仇人。如果拘禁了衛國國君,這是毀了朋友而抬高了仇人,那些想毀壞您的人就得意了,而且會合諸侯卻拘留了衛國國君,誰敢不怕?毀壞了朋友,抬高了仇人,而又讓諸侯害怕,也許難於稱霸吧!”太宰嚭高興了,就釋放了衛出公。衛出公回國,學著說夷人的話,子之當時還年幼,說:“國君必定不能免於禍難,恐怕會死在夷人那裡吧!被他們拘禁還喜歡學他們的話,跟他們走是必然的了。”
冬季,十二月,蝗蟲成災。季孫向孔子詢問這件事。孔子說:“丘聽說,大火星下沉以後昆蟲都蟄伏完畢。現在大火星還經過西方,這是司歷官的過錯。”
宋國和鄭國之間有些空地,名叫彌作、頃丘、玉暢、嵒、戈、鍚。子產和宋國人講和,說“不要這些地方了。”等到宋國平公、元公的族人從蕭地逃亡到鄭國,鄭國人為他們在嵒地、戈地、鍚地築了城。九月,宋國的向巢進攻鄭國,佔領了鍚地,殺死了元公的孫子,並進而包圍了嵒地十二月,鄭國的罕達救援嵒地。二十八日,包圍了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