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哀公·哀公二十七年

哀公二十七年原文

  【传】二十七年春,越子使后庸来聘,且言邾田,封于骀上。

  二月,盟于平阳,三子皆从。康子病之,言及子赣,曰:「若在此,吾不及此夫!」武伯曰:「然。何不召?」曰:「固将召之。」文子曰:「他日请念。」

  夏四月己亥,季康子卒。公吊焉,降礼。

  晋荀瑶帅师伐郑,次于桐丘。郑驷弘请救于齐。齐师将兴,陈成子属孤子三日朝。设乘车两马,系五色焉。召颜涿聚之子晋,曰:「隰之役,而父死焉。以国之多难,未女恤也。今君命女以是邑也,服车而朝,毋废前劳。」乃救郑。及留舒,违谷七里,谷人不知。乃濮,雨,不涉。子思曰:「大国在敝邑之宇下,是以告急。今师不行,恐无及也。」成子衣制,杖戈,立于阪上,马不出者,助之鞭之。知伯闻之,乃还,曰:「我卜伐郑,不卜敌齐。」使谓成子曰:「大夫陈子,陈之自出。陈之不祀,郑之罪也。故寡君使瑶察陈衷焉。谓大夫其恤陈乎?若利本之颠,瑶何有焉?」成子怒曰:「多陵人者皆不在,知伯其能久乎?」中行文子告成子曰:「有自晋师告寅者,将为轻车千乘,以厌齐师之门,则可尽也。」成子曰:「寡君命恒曰:『无及寡,无畏众。』虽过千乘,敢辟之乎?将以子之命告寡君。」文子曰:「吾乃今知所以亡。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公患三桓之侈也,欲以诸侯去之。三桓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间。公游于陵阪,遇孟武伯于孟氏之衢,曰:「请有问于子,余及死乎?」对曰:「臣无由知之。」三问,卒辞不对。公欲以越伐鲁,而去三桓。秋八月甲戌,公如公孙有陉氏,因孙于邾,乃遂如越。国人施公孙有山氏。

  悼之四年,晋荀瑶帅师围郑。未至,郑驷弘曰:「知伯愎而好胜,早下之,则可行也。」乃先保南里以待之。知伯入南里,门于桔柣之门。郑人俘酅魁垒,赂之以知政,闭其口而死。将门,知伯谓赵孟:「入之。」对曰:「主在此。」知伯曰:「恶而无勇,何以为子?」对曰:「以能忍耻,庶无害赵宗乎!」知怕不悛,赵襄子由是惎知伯,遂丧之。知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

哀公二十七年譯文

  二十七年春季,越王派後庸來魯國聘問,並且商談邾國土田的事,協議以駘上作為魯、邾兩國的邊界。

  二月,在平陽結盟,季康子等三位都跟隨前去。季康子對結盟感到憂慮,談到子贛,說:“如果他在這裡,我不會到這地步的!”孟武伯說:“對。為什麼不召他來?”季康子說:“本來是要召他的。”叔孫文子說:“過些時候請仍然記著他。”

  夏季,四月二十五日,季康子死。哀公去弔喪,禮節降等。

  晉國的知伯領兵進攻鄭國,駐紮在桐丘。鄭國的駟弘到齊國請求救援,齊軍準備出發。陳成子集合為國戰死者的兒子,通知他們三天內朝見國君。設定了一輛車兩匹馬,把冊書放在五個口袋裡。召見顏涿聚的兒子晉,說:“隰地那一役,你的父親死在那裡。由於國家多難,沒有能撫卹你。現在國君命令把這個城邑給你,穿著朝服駕著車子去朝見,不要廢棄你父親的功勞。”於是就出兵救援鄭國。到達留舒,離開穀地七里,縠地人竟沒有發覺。到達濮地,天下雨軍隊不肯渡河。子思說:“大國的軍隊就在敝邑的屋簷底下,因此告急。現在軍隊不走,恐怕要來不及了。”陳成子披著雨衣拄著戈,站在山坡上,馬不肯走出來的,就拉著它或者用鞭子抽打它。知伯聽說,就收兵回去,說:“我占卜過進攻鄭國,沒有占卜和齊國作戰。”派人對陳成子說:“大夫陳子,您這一族是從陳國分支出來的。陳國的斷絕祭祀,是鄭國的罪過,所以寡君派我來調查陳國被滅亡的實情,還要詢問您是否為陳國憂慮。如果您對樹幹的倒置認為有利,那和我有什麼關係?”陳成子發怒說:“經常欺壓別人的人,都沒有好結果,知伯難道能夠長久嗎?”

  中行文子告訴陳成子說:“有一個從晉軍中來告訴我的人說,晉軍準備出動輕車一千輛,迫擊齊軍的營門,就可以全部殲滅齊軍。”陳成子說:“寡君命令我說:‘不要追趕少數計程車卒,不要害怕大批的敵人。’敵軍即使超過一千輛戰車,豈敢避開他們呢?我將要把您的話報告寡君。”中行文了說:“我到今天才知道自己為什麼逃亡在外了。君子謀劃一件事,對開始、發展、結果都要考慮到,然後向上報告。現在我對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報告,不也是很難了嗎?”

  哀公擔憂三桓的威脅,想要利用諸侯除掉他們;三桓也擔憂哀公的狂妄,所以君臣之間嫌隙很多。哀公在陵坂遊玩,在孟氏之衢碰上孟武伯,說:“請問您:我能得到善終嗎?”孟武伯回答說:“我沒法知道。”問了三次,始終辭謝不回答。哀公想要利用越國攻打魯國而除掉三桓。秋季,八月初一日,哀公到了公孫有陘氏那裡,由此又避居於邾國,後來就乘機去了越國。國內的人們拘捕了公孫有山氏。

  悼公四年,晉國的知伯領兵包圍鄭國,還沒有到達,鄭國的駟弘說:“知伯剛愎而好勝,我們及早向他表示軟弱無能,他就可以退走了。”於是就先守在南里以等候晉軍。知伯攻進南里,又攻打桔秩之門。鄭國人俘虜了酅魁壘,用卿的地位來引誘他投降,不答應,就把他的嘴塞住而殺死了他。晉軍將要攻打城門,知伯對趙孟說:“攻進去!”趙孟說:“主人在這裡。”知伯說:“你貌醜而缺乏勇氣,為什麼成了太子?”趙孟回答說:“因為我能夠忍受恥辱,也許對趙氏宗族沒有害處吧!”知伯不肯改悔,趙孟因此而憎恨知伯,知伯就想要滅亡趙襄子。知伯貪婪而剛愎自用,所以韓、魏反過來與趙氏合謀滅亡了他。

補充糾錯
下一章: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