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昭公·昭公六年

昭公六年原文

  【经】六年春王正月,杞伯益姑卒。葬秦景公。夏,季孙宿如晋。葬杞文公。宋华合比出奔卫。秋九月,大雩。楚薳罢帅师伐吴。冬,叔弓如楚。齐侯伐北燕。

  【传】六年春,王正月,杞文公卒,吊如同盟,礼也。大夫如秦,葬景公,礼也。

  三月,郑人铸刑书。叔向使诒子产书,曰:「始吾有虞于子,今则已矣。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犹不可禁御,是故闲之以义,纠之以政,行之以礼,守之以信,奉之以仁,制为禄位以劝其从,严断刑罚以威其淫。惧其未也,故诲之以忠,耸之以行,教之以务,使之以和,临之以敬,莅之以强,断之以刚。犹求圣哲之上,明察之官,忠信之长,慈惠之师,民于是乎可任使也,而不生祸乱。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兴,皆叔世也。今吾子相郑国,作封洫,立谤政,制参辟,铸刑书,将以靖民,不亦难乎?《诗》曰:『仪式刑文王之德,日靖四方。』又曰:『仪刑文王,万邦作孚。』如是,何辟之有?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肸闻之,国将亡,必多制,其此之谓乎!」复书曰:「若吾子之言,侨不才,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既不承命,敢忘大惠?」

  士文伯曰:「火见,郑其火乎?火未出而作火以铸刑器,藏争辟焉。火如象之,不火何为?」

  夏,季孙宿如晋,拜莒田也。晋侯享之,有加笾。武子退,使行人告曰:「小国之事大国也,苟免于讨,不敢求贶。得贶不过三献。今豆有加,下臣弗堪,无乃戾也。」韩宣子曰:「寡君以为欢也。」对曰:「寡君犹未敢,况下臣,君之隶也,敢闻加贶?」固请彻加而后卒事。晋人以为知礼,重其好货。

  宋寺人柳有宠,大子佐恶之。华合比曰:「我杀之。」柳闻之,乃坎、用牲、埋书,而告公曰:「合比将纳亡人之族,既盟于北郭矣。」公使视之,有焉,遂逐华合比,合比奔卫。于是华亥欲代右师,乃与寺人柳比,从为之征,曰「闻之久矣。」公使代之,见于左师,左师曰:「女夫也。必亡!女丧而宗室,于人何有?人亦于女何有?《诗》曰:『宗子维城,毋俾城坏,毋独斯畏。』女其畏哉!」

  六月丙戌,郑灾。

  楚公子弃疾如晋,报韩子也。过郑,郑罕虎、公孙侨、游吉从郑伯以劳诸柤。辞不敢见,固请见之,见,如见王,以其乘马八匹私面。见子皮如上卿,以马六匹。见子产,以马四匹。见子大叔,以马二匹。禁刍牧采樵,不入田,不樵树,不采刈,不抽屋,不强丐。誓曰:「有犯命者,君子废,小人降。」舍不为暴,主不慁宾。往来如是。郑三卿皆知其将为王也。

  韩宣子之适楚也,楚人弗逆。公子弃疾及晋竟,晋侯将亦弗逆。叔向曰:「楚辟我衷,若何效辟?《诗》曰:『尔之教矣,民胥效矣。』从我而已,焉用效人之辟?《书》曰:『圣作则。』无宁以善人为则,而则人之辟乎?匹夫为善,民犹则之,况国君乎?」晋侯说,乃逆之。

  秋九月,大雩,旱也。

  徐仪楚聘于楚。楚子执之,逃归。惧其叛也,使薳泄伐徐。吴人救之。令尹子荡帅师伐吴,师于豫章,而次于乾溪。吴人败其师于房钟,获宫厩尹弃疾。子荡归罪于薳泄而杀之。

  冬,叔弓如楚聘,且吊败也。

  十一月,齐侯如晋,请伐北燕也。士□相士鞅,逆诸河,礼也。晋侯许之。十二月,齐侯遂伐北燕,将纳简公。晏子曰:「不入。燕有君矣,民不贰。吾君贿,左右谄谀,作大事不以信,未尝可也。」

昭公六年譯文

  六年春季,周王朝曆法的正月,杞文公去世。魯國前去弔唁好像對同盟的國家一樣,這是合於禮的。魯國大夫去到秦國,參加秦景公的葬禮,這是合於禮的。

  三月,鄭國把刑法鑄在鼎上。叔向派人送給子產一封信,說:“開始我對您寄予希望,現在完了。從前先王衡量事情的輕重來斷定罪行,不制定刑法,這是害怕百姓有爭奪之心。還是不能防止犯罪,因此用道義來防範,用政令來約束,用禮儀來奉行,用信用來保持,用仁愛來奉養。制定祿位,以勉勵服從的人,嚴厲地判罪,以威脅放縱的人。還恐怕不能收效,所以用忠誠來教誨他們,根據行為來獎勵他們,用專業知識技藝教導他們,用和悅的態度使用他們,用嚴肅認真對待他們,用威嚴監臨他們,用堅決的態度判斷他們的罪行。還要訪求聰明賢能的卿相、明白事理的官員、忠誠守信的鄉長、慈祥和藹的老師,百姓在這種情況下才可以使用,而不致於發生禍亂。百姓知道有法律,就對上面不恭敬。大家都有爭奪之心,用刑法作為根據,而且僥倖得到成功,就不能治理了。夏朝有違犯政令的人,就制定禹刑。商朝有觸犯政令的人,就制定湯刑。周朝有觸犯政令的人,就制定九刑。三種法律的產生,都處於末世了。現在您輔佐鄭國,劃定田界水溝,設定毀謗政事的條例,制定三種法規,把刑法鑄在鼎上,準備用這樣的辦法安定百姓,不也是很難的嗎?《》說:‘效法文王的德行,每天撫定四方。’又說:‘效法文王,萬邦信賴。’像這樣,何必要有法律?百姓知道了爭奪的依據,將會丟棄禮儀而徵用刑書。刑書的一字一句,都要爭個明白。觸犯法律的案件更加繁多,賄賂到處使用。在您活著的時候,鄭國恐怕要衰敗吧!肸聽說,‘國家將要滅亡,必然多訂法律’,恐怕說的就是這個吧!”子產覆信說:“像您所說的這樣。僑沒有才能,不能考慮到子孫,我是用來挽救當前的世界。既然不能接受您的命令,又豈敢忘了您的恩惠?”

  士文伯說:“大火星出現,鄭國恐怕會發生大火災吧!大火星還沒有出現,而使用火來鑄造刑器,包藏著引起爭論的法律。大火星如果象徵這個,不引起火災還能表示什麼?”

  夏季,季孫宿到晉國去,這是為了拜謝不討伐佔取莒國土田的緣故。晉平公設享禮招待他,有外加的菜餚。季孫宿退出,派行人報告說:“小國事奉大國,如果免於被討伐。不敢再求賞賜。得到賞賜也不超過三獻。現在菜餚有所增加,下臣不敢當,恐怕這是罪過。”韓宣子說:“寡君用它來討取您的歡心。”季孫宿回答說:“寡君尚且不敢當,何況下臣是君王的奴隸,豈敢聽到有外加多賞賜?”堅決請求撤去加菜,然後結束享宴。晉國人認為他懂得禮儀,在宴禮中重重地送給他財物。

  宋國的寺人柳受到宋平公寵信,太子佐討厭他。華合比說:“我去殺了他。”寺人柳聽到了,就挖坑、殺牲口、把盟書放在牲口上埋起來。然後報告宋平公說:“合比準備將逃亡在外的人召回來,已經在北邊外城結盟了。”宋平公派人去看,果然有這回事,就驅逐了華合比。華合比逃亡到衛國。當時華亥想要取代華合比的右師這一官職,就和寺人柳勾結,為他作證明說:“這件事我也早已聽到。”宋平公讓他代替了華合比。華亥進見左師,左師說:“你這個人一定要逃亡。你毀壞你的宗族,對別人會怎麼樣?別人也會對你怎麼樣?《詩》說:‘嫡長子就是城垣,不要使城垣毀壞,不要使自己孤立而有所害怕。’你大概會害怕的吧!”

  六月初七日,鄭國發生火災。

  楚國的公子棄疾到晉國去,這是為了回報韓宣子的致送晉女。經過鄭國,鄭國的子皮、子產、子太叔跟從鄭簡公在柤地慰勞他。公子棄疾辭謝不敢見面。鄭簡公堅決請求,這才肯見面。進見鄭簡公好像進見楚王,用駕車的馬八匹作為私人進見的禮物。進見子皮好像進見楚國的上卿,用馬六匹。進見子產,用馬四匹。進見子太叔,用馬兩匹。禁止割草放牧採摘砍柴,不進入農田,不砍樹木,不摘菜果,不拆房屋,不強行討取。發誓說:“有觸犯命令的,君子撤職,小人降等。”寄住的時期不作暴行,主人不用擔心客人。一往一來都像這樣,鄭國的三個卿都知道他將要做楚王了。

  韓宣子到楚國去的時候,楚國人不出來迎接。公子棄疾到達晉國國境,晉平公也不想派人迎接。叔向說:“楚國不正派,我們正派。為什麼去學不正派?《詩》說,‘你的教導,百姓都要仿效。’根據我們自己的辦就是了,哪裡用得著學別人的不正派?《書》說,‘聖人做出準則。’寧可以善人做準則,難道還去學別人的不正派嗎?一個普通人做好事,百姓還以他為準則,何況國君?”晉平公高興了,就派人迎接公子棄疾。

  秋季,九月,舉行大的雩祭,這是由於發生了旱災。

  徐儀楚到楚國聘問,楚靈王囚禁了他,他逃回徐國。楚靈王害怕他背叛,派薳洩進攻徐國。吳國人救援徐國。令尹子蕩率領軍隊進攻吳國,在豫章出兵而住在乾谿。吳國人在房鍾擊敗了令尹子蕩的軍隊,俘虜了宮廄尹棄疾。子蕩把罪過推在薳洩身上而殺了他。

  冬季,叔弓到楚國聘問,並且慰問戰爭失敗。

  十一月,齊景公到晉國,請求同意進攻北燕。士匄輔佐士鞅在黃河邊上迎接,這是合於禮的。晉平公同意了。十二月,齊景公就發兵進攻北燕,打算把燕簡公送回去。晏子說:“簡公不要送回去。燕國有了國君,百姓對他沒有二心。我們的國君貪財,左右的人阿諛奉承,辦大事不講信用,所以還是不可以呢!”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