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僖公·僖公十三年

僖公十三年原文

  【经】十有三年春,狄侵卫。夏四月,葬陈宣公。公会齐侯、宋公、陈侯、郑伯、许男、曹伯于咸。秋九月,大雩。冬,公子友如齐。

  【传】十三年春,齐侯使仲孙湫聘于周,且言王子带。事毕,不与王言。归,覆命曰:「未可。王怒未怠,其十年乎。不十年,王弗召也。」

  夏,会于咸,淮夷病杞故,且谋王室也。

  秋,为戎难故,诸侯戍周,齐仲孙湫致之。

  冬,晋荐饥,使乞籴于秦。秦伯谓子桑:「与诸乎?」对曰:「重施而报,君将何求?重施而不报,其民必携,携而讨焉,无众必败。」谓百里:「与诸乎?」对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

  ぶ郑之子豹在秦,请伐晋。秦伯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秦于是乎输粟于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曰泛舟之役。

僖公十三年譯文

  十三年春季,齊桓公派遣仲孫湫到成周聘問,同時要他說起王子帶的事情。聘問完了,仲孫湫不和周襄王談起王子帶。回國,向齊桓公彙報說:“還不行。周襄王的怒氣沒有消除,恐怕要等十年了。不到十年周王是不會召他回去的。”

  夏季,魯僖公和齊桓公、宋襄公、陳穆公、衛文公、鄭文公、許僖公、曹共公在鹹地會見,一則由於淮夷讓杞國感到擔心,同時也由於商量使周王朝安定。

  秋季,為了戎人造成的禍難,諸侯派兵防守成周。齊國的仲孫湫也帶領軍隊前去。

  冬季,晉國再次發生饑荒,派人到秦國請求購買糧食。秦穆公對子桑說:“給他們嗎?”子桑回答說:“再一次給他們恩惠而報答我們,君王還要求什麼?再一次給他們恩惠而不報答我們,他們的老百姓必然離心;離心以後再去討伐,他沒有群眾就必然失敗。”秦穆公對百里說:“給他們嗎?”百里回答說:“天災流行,總會在各國交替發生的。救援災荒,賙濟鄰國,這是正道。按正道辦事會有福祿。”邳鄭的兒子豹在秦國,請求進攻晉國。秦穆公說:“厭惡他們的國君,百姓有什麼罪?”秦國就這樣把粟米運送到晉國,船隊從雍城到絳城接連不斷,人們把這次運糧稱為“泛舟之役”。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