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靈樞·四時氣

四時氣原文

  黄帝问于歧伯曰:夫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定?歧伯曰: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故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甚者,深刺之,间者,浅刺之;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秋取经腧。邪在腑,取之合;冬取井荣,必深以留之。

  温虐汗不出,为五十九痏,风□肤胀,为五十痏。取皮肤之血者,尽取之。飧泄补三阴之上,补阴陵泉,皆久留之,热行乃止。

  转筋于阳,治其阳;转筋于阴,治其阴。皆卒刺之。徒□先取环谷下三寸,以铍针针之,已刺而筒之而内之,入而复之,以尽其□,必坚。来缓则烦悗,来急则安静,间日一刺之,□尽乃止。饮闭药,方刺之时徒饮之,方饮无食,方食无饮,无食他食,百三十五日。

  着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骨为干。肠中不便,取三里,盛泻之,虚补之。疠风者,素刺其肿上。已刺,以锐针针其处,按出其恶气,肿尽乃止,常食方食,无食他食。

  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肓之原,巨虚上廉、三里。小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邪在小肠者,连睾系,属于脊,贯肝肺,络心系。气盛则厥逆,上冲肠胃,煄肝,散于肓,结于脐,故取之肓原以散之,刺太阴以予之,取厥阴以下之,取巨虚下廉去之,按其所过之经以调之。

  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憺憺,恐人将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则刺少阳血络,以闭胆逆,却调其虚实,以去其邪。

  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小腹痛肿,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取之太阳大络,视其络脉与厥阴小络,结而血者,肿上及胃脘,取三里。

  睹其色,察其以,知其散复者,视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一其形,听其动静者,持气口人迎气口人迎以视其脉,坚且盛且滑者,病日进,脉软者,病将下,诸经实者,病三日已。气口候阴,人迎候阳也。

四時氣譯文

  黃帝問岐伯說:四季的氣候,各不相同,百病的生成,各有不同的原因,針灸治療的方法根據什麼來決定呢?

  岐伯回答說:四季之氣對人的影響,反映在身體上為各有一定的發病部位,針灸治療的方法,要根據四季之氣和經穴的特點來決定。因此,春季針灸治病,可取用絡脈、分肉之間的穴位,病重的深刺,病輕的淺刺;夏季可取用陽經、孫絡上的穴位,或取分肉之間的經脈,用穿過面板的淺刺法;秋季可取用各經的腧穴,如果病邪在六腑,可取用手足陽明經的合穴;冬季可取用各經的井穴和滎穴,一定要深刺並且留針。

  患溫瘧病不出汗的,治療可取用治療熱病的五十九個腧穴。患風水病面板浮腫的,治療可取用治療水病的五十七個腧穴,若皮下有淤血,都應針刺放血。

  患饗洩病,治療可取用三陰交穴,用補法,上刺陰陵泉,都長時間留針,等到患者感覺針下發熱才可以止針。

  手足外側轉筋,取手足外廉的陽經刺治,手足內側轉筋,取手足內廉的陰經刺治,都用焠針。

  患水腫病,針治先取臍下三寸關元穴,用鈹針針刺它,針刺後用竹管插入針孔放水,反覆進行,使水排盡。針刺時,一定要急刺,刺得緩慢,病人就會覺得煩悶不安,刺得快,病人就會很平靜。每隔一天針刺放水一次,直到水盡為止。同時配合服補藥,在針灸開始時服用,剛吃完補藥不要進食,剛進完食也不要服補藥,還要不吃水腫病禁忌的食物一百三十五天。

  患溼邪的著痺病,經久不愈,常感寒冷不已,治療用焠針刺裡骨。如患肝痺,腹中不舒服,就要取三里穴針治,邪氣盛就用瀉法,正氣虛就用補法。

  患麻風病,應多次用針刺其腫脹部位。刺後,用手擠壓針刺處,擠出其中的邪毒之氣,直到腫消盡為止。平時應吃適宜的食物,不吃禁忌的食物。

  腹中經常鳴響,氣向上衝頂胸部,氣喘而不能長久站立,這些症狀表明病邪在腸,應針刺氣海穴、上巨虛穴和足三里穴。小腹牽控睪丸,連及腰脊疼痛,上衝心胸,這些症狀是邪在小腸的表現。小腸連及睪丸神經,附著於脊椎,貫通肝肺,聯絡心繫,邪氣盛則厥氣上逆,衝及腸胃,影響肝臟,擴散於肓膜,聚結在臍部。因此,治療應取氣海穴來散邪氣,針刺手太陽經的穴位來上散邪氣,取足厥陰經的穴位來下洩邪氣,取巨虛下廉穴來除去病邪,根據邪氣所經的經絡來調治。

  病人往常嘔吐,常常吐出苦水,常嘆氣,心中感覺空蕩不安,就象害怕有人將要抓捕他似的感覺,這是病邪在膽,氣逆於胃的症狀。吐出膽汁就會感覺口苦,胃氣上逆就會導致吐出苦水,所以稱這種症狀為嘔膽。治療應取足三里穴,使上逆的胃氣下降,刺足少陽的血絡來抑制膽氣上逆,根據病症的虛實情況來祛除病邪。如果病人飲食不入,隔膜阻塞不通,這是病邪在胃脘的症狀。病邪在上脘則刺上脘之穴,抑制病邪而使上逆之氣下降;若病邪在下脘,則刺下脘之穴來消散祛除病邪。

  小腹腫痛,不能小便,這是病邪在膀胱的症狀,治療應取足太陽經的大絡委陽穴。如果觀察到足太陽經大絡與足厥陰經小絡有聚結淤血現象,而且腫勢向上延及胃脘,應取三里穴針治。

  檢視病人的氣色,觀察病人們的眼睛,就可以瞭解疾病存留情況,這是因為觀察人的眼睛和氣色就能知道是否有病。而根據病症,聽候脈象動靜的目的是瞭解病情的輕重,診氣口、人迎之脈,脈堅而盛且滑的,表明病情日益加重;脈軟的,表明病情將好轉;各經脈強實的,過三天病就會好。氣口之脈候陰,人迎之脈候陽。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