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靈樞·師傳

師傳原文

  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着于方,余愿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所络时,可得闻乎?歧伯曰:远乎哉问也,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

  黄帝曰:顺之奈何?歧伯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

  黄帝曰:便病人奈何?歧伯曰:夫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以皮寒,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飧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小腹痛胀。

  黄帝曰:胃欲寒饮,肠欲热饮,两者相逆,便之奈何,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从欲,轻人而无能禁之,禁之则逆其志,顺之则加其病,便之奈何,治之何先?歧伯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

  黄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春夏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黄帝曰:便其相逆者,奈何?歧伯曰:便虍者,食饮衣服亦欲适寒温,寒无凄凄,暑无汗出,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及不致邪僻也。

  黄帝曰:本脏以身形,支节,□肉候五脏六腑之小大焉,今夫王公大人临朝即位之君而问焉,谁可扪循之而后答乎?歧伯曰:本身形支节者,脏腑之盖也,非面部之阅也。

  黄帝曰:五脏之气阅于面者,余已知之矣,以肢节而知阅之,奈何?歧伯曰:五脏六腑者,肺为之盖,巨肩,陷咽候见其外。黄帝曰:善。

  歧伯曰:五脏六腑心为之主,缺盆为之道,骨有余,以候□□。黄帝曰:善。

  歧伯曰:肝者主为将,使之候外,欲知坚固,视目大小。黄帝曰:善。

  歧伯曰:脾者主为卫,使之迎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黄帝曰:善。

  歧伯曰:肾者主为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黄帝曰:善。愿闻六腑之候。

  歧伯曰:六腑者,胃为之海,广骸,大颈,张胸,五谷及容,鼻隧以长,以候大肠,唇厚,人中长,以候小肠。目下果大,其胆及横,鼻孔在外,膀胱漏泄,鼻柱中央起,三焦乃约,此所以候六腑也,上下三等,脏安且良矣。

師傳譯文

  黃帝說:我聽說前輩老師有很多心得,沒有記載在簡牘上,我想了解它們而將它們儲存下來,作為準則加以推廣實行,上可以統治百姓,下可以修養自身,使百姓沒有痛苦,統治者和百姓相互和睦友愛,美德流傳後代,使得子孫繼承優良傳統而無憂,這樣的狀態流傳百世,沒有終止之時。所有這些我可以瞭解嗎?

  岐伯說:你問的是很深遠的問題啊!統治百姓和修養自身,統治那裡和統治這裡,處理小事和處理大事,治理國家和治理家庭,從來沒有逆其情而能治理好的,只有順其情才能治理得好。順其情,不只是陰陽、經脈、營衛之氣的順逆,人民百姓也都希望能順從他們的意願。

  黃帝問:怎麼才能順其情呢?

  岐伯說:到一國應先問清人家的禮俗,到別人家去應先問清人家的忌諱,登廟堂應先問清見君主的禮節,給人看病應先問清病人的適與不適。

  黃帝問:怎樣才能用適當的方法治療病人呢?

  岐伯說:腸胃中熱患消癉病的人,適宜於用寒的療法,而內寒的病人則適宜於用熱的療法。胃中熱,食物消化得快,使人心懸,常有飢餓感,臍以上的面板髮熱。腸中熱,則排出的糞便象糜爛的粥,臍以下的面板髮寒。胃中寒,就會腹脹;腸中寒,就會腸鳴,大便清稀且有不消化之食物殘渣。胃中寒,腸中熱,則腹脹而且腹洩;胃中熱,腸中寒,就會總覺得飢餓且小腹疼痛。

  黃帝說:如果胃熱卻想吃寒冷的飲食,腸寒卻想吃熱的飲食,寒熱兩者是性質相反的,怎樣治療此症呢?特別是王公大人和一向肉食的君主,驕恣縱慾,看不起任何人,就無法使他們禁忌一些食物。讓他們禁忌不利食物就會拂逆其意願,順從他們的慾望則加重其病情,怎麼辦呢?治療應該先治哪一方面呢?

  岐伯說:人之常情,沒有不願意活著而願意死的。如果告訴病人哪些是對他身體有害的,哪些是對他有利的,引導病人做適宜的事情,用得病者的痛苦來勸誡病人,如此這般即使有不通情理的人,哪裡還會不聽從勸告呢?

  黃帝問:怎樣治療呢?

  岐伯說:春夏季先治在外的標病,後治在內的本病;秋冬季先治在內的本病,後治在外的標病。

  黃帝問:怎樣才能使兩病相逆的病人得到適宜的治療呢?

  岐伯說:適應這種病人的情況,在飲食衣服上要使他寒熱適宜,天冷時多穿不要凍著,天熱時少穿以免出汗。在飲食方面,熱天不吃滾燙的食物,冷天不吃寒涼的食物。飲食衣服要寒溫適中,這樣正氣才能內守,才能不使邪氣侵入體內。

  黃帝說:在《本藏》篇中,認為身體的外形、四肢、關節、肌肉可以觀察人的五臟六腑的大小。如果王公大人和臨朝即位的君主問到這個問題,誰能夠捏摸他們的身體然後回答呢?

  岐伯說:身體的外形肢節,是五臟六腑的表象,不是僅憑面部能觀察得了的。

  黃帝說:五臟之精氣,可以從面部去觀察,我已經知道了,但怎麼從肢節上去觀察呢?

  岐伯說:五臟六腑,肺的位置最高,如遮蓋一般,肩高和咽喉的凹陷情況,就是肺部情況在外的表現。

  黃帝說:講得好。

  岐伯說:五臟六腑,心是主宰,缺盆是氣血的通道。從肩端骨兩端相距大小,可以觀察缺盆骨的部位和形態,從而觀察心臟的高下堅脆偏正。

  黃帝說:講得好。

  岐伯說:肝就象將軍一樣,用它抵抗外邪,想要知道肝的健康情況,可以觀察眼睛的明暗。

  黃帝說:講得好。

  岐伯說:脾主捍衛身體健康,用它接受飲食,運送食物精華到身體各部分,觀察嘴唇和舌頭的色澤的正常與否,來了解脾的健康與否。

  黃帝說:講得好。

  岐伯說:腎主水在體內執行,腎氣通耳而影響聽力,觀察耳朵聽力的好壞,可以瞭解腎的功能。

  黃帝說:講得好。我還想了解六腑的表象。

  岐伯說:六腑中,胃是飲食之海,如果一個人臉頰豐滿,頸項粗大,胸部寬廣,表明他的胃容納五穀是好的。鼻道長短,可以觀測大腸情況。嘴唇厚,人中長,可以觀察小腸情況。眼睛下眼胞大,表明膽不正常。鼻孔向上顯露,表明膀胱不固而漏洩。鼻樑中央隆起,表明三焦強壯。以上是用來觀察六腑情況的方法。人身體上中下三部分相稱合諧,就表明內臟安定而且健康。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