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靈樞·水脹

水脹原文

  黄帝问于歧伯曰:水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何以别之?歧伯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里水之状,此其候也。

  黄帝曰;肤胀何以候之?歧伯曰: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

  鼓胀何如?歧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肠覃何如?歧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瘜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

  石瘕何如?歧伯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衄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

  黄帝曰:肤胀鼓胀,可刺邪?歧伯曰:先泻其胀之血络,后调其经,刺去其血络也。

水脹譯文

  黃帝問岐伯說:水脹與膚脹、鼓脹、腸覃、石瘕、石水等症,怎樣辨別?

  岐伯回答說:水脹初起,眼瞼略微浮腫,就象剛睡醒從床上起來時的樣子,頸部人迎脈搏動迅疾,時常咳嗽,大腿內側感覺寒冷,足、小腿浮腫,接著腹部也脹大,這時水脹病就已形成了。用手按壓患者腹部,手離開後,按壓處隨著就又脹起,好象裡面包著水似的。這就是水脹病的症候。

  黃帝問:膚脹病怎樣診斷呢?

  岐伯說:膚脹是寒氣滯留於面板裡邊,叩擊病部,響如鼓聲,內裡不堅實,腹部張大,全身盡腫,皮厚,按壓腹部,深陷不起,腹部皮色沒有變化。這就是膚脹病的症候。

  鼓脹病是怎樣的?

  岐伯說:腹部鼓脹,全身腫大,與膚脹相同,面板呈青黃色,腹部青筋暴起。這就是鼓脹病的症候。

  腸覃病是怎樣的呢?

  岐伯說:腸覃病是寒氣滯留於腸外,與衛氣相搏擊,正氣不能榮旺,因而有所繫結,積聚成癖而附著於內,於是惡氣乘機而起,息肉隨之而生。開始的時候,息肉大如雞卵,而後漸漸增大,等到病已形成,就象懷有胎兒一樣。病期長久的,歷時一年以上。用手按壓患部,感覺內裡堅硬;用手推它,可以移動。月經仍然按時來潮。這就是腸覃病的症候。

  石瘕病是怎樣的呢?

  岐伯說:石瘕病起於子宮,寒氣滯留於子宮口,子宮閉塞,氣不能暢通,應排瀉的惡血無法排瀉,因而凝結滯留於內,而且一天比一天增大,樣子象是懷了胎兒,月經也不能按時來潮。得這種病的都是婦女,可用通利的方法將凝聚的惡血去除。

  黃帝問:膚脹、鼓脹可以用針刺治療嗎?

  岐伯說:先用瀉法針刺腫脹部位的血絡,然後調理其經脈,但應以針刺血絡為主。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