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靈樞·五禁

五禁原文

  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刺有五禁,何谓五禁?歧伯曰:禁其不可刺也。

  黄帝曰:余闻刺有五夺。歧伯曰:无泻其不可夺者也。

  黄帝曰余闻刺有五过。歧伯曰:补泻无过其度。

  黄帝曰:余闻刺有五逆。歧伯曰:病与脉相逆,命曰五逆。

  黄帝曰:余闻刺有九宜。歧伯曰:明知九针之论,是谓九宜。

  黄帝曰:何谓五禁,愿闻其不可刺之时。歧伯曰:甲乙日自乘,无刺头,无发曚于耳内。丙丁日自乘,无振埃于肩喉廉泉。戊已日自乘四季,无刺腹,去爪泻水。庚辛日自乘四季,无刺关节于股膝。壬癸日自乘,无刺足胫,是谓五禁。

  黄帝曰:何谓五夺?歧伯曰:形肉已夺,是一夺也;大夺血之后,是二夺也;大汗出之后,是三夺也;大泄之后,是四夺也;新产及大血之后,是五夺。此皆不可泻。

  黄帝曰:何谓五逆?歧伯曰: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脉洪大,是二逆也;着痹不移□肉破,身热,脉偏绝,是三逆也;淫而夺形、身热,色夭然白,乃后下衃,血衃笃重,是谓四逆也;寒热夺形,脉坚搏,是五逆也。

五禁譯文

  黃帝間:我聽說針刺有所謂五禁,什麼叫做五禁?

  岐伯說:五禁是指在五個禁日不可對某些部位施行針刺。

  黃帝說:我聽說針刺禁忌有所謂五奪。

  岐伯說:五奪是指在患者身體狀況不允許再虧損的時候,禁止使用瀉法。

  黃帝說:我聽說針刺禁忌有所謂五過。

  岐伯說:五過是指標補、針瀉都不可超過一定限度。

  黃帝說:我聽說針刺有所謂五逆。

  岐伯說:病狀與脈象相反的五種情況,叫做五逆。

  黃帝說:我聽說針刺有所謂九宜。

  岐伯說:清楚地瞭解九針的理論,這就叫九宜。

  黃帝問:什麼叫做五禁?我想聽聽都是什麼日子不可針刺什麼部位。

  岐伯說:甲日、乙日,不要針刺頭部,也不要用“發矇”的針法刺耳內。丙日、丁日,不要用“振埃”的針法刺肩部及喉部的廉泉穴。戊日、己日及辰、戌、醜、未之日,不要刺腹部,也不要用“去爪”的針法瀉水。庚日、辛日,不要針刺股膝部的關節。壬日、癸日,不要針刺足部,脛部。這就是所謂五禁。

  黃帝間:什麼叫做五奪?

  岐伯說:形肉已經消瘦,這是一奪;大出血之後,這是二奪;大汗之後,這是三奪;大洩瀉之後,這是四奪;剛剛分娩及大出血之後,這是五奪。在這五種情況下,都不可用瀉法。

  黃帝問:什麼叫做五逆?

  岐伯說:患熱病而脈反倒平靜,汗已發出而脈反倒見大而躁動,這是一逆;患洩病而脈反洪大,這是二逆;患痺病而長時不愈,肘膝高起處肌肉破損,身熱,脈出現偏絕,這是三逆;患腸滯、遺精等症而身體消瘦,身熱,面色蒼白而無光澤,以及大便中帶有赤黑色血塊,病勢甚重,這是四逆;患寒熱病,形體消瘦,而脈反堅實有力,這是五逆。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