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列傳·卷四

卷四原文

  ◎诸王

  明制,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隶籍兵部。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则授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视一品。诸子年十岁,则授涂金银册银宝,封为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冠服视二品。诸子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其生也请名,其长也请婚,禄之终身,丧葬予费,亲亲之谊笃矣。考二百余年之间,宗姓实繁,贤愚杂出。今据所纪载,自太祖时追封祔庙十五王以及列朝所封者,著于篇。而郡王以下有行义事实可采者,世系亦得附见焉。

  ◎诸王一

  ○宗室十五王·太祖诸子一

  秦王樉(汧阳王诚洌) 晋王(庆成王济炫 西河王奇溯新堞) 周王橚(镇平王有爌 博平王安氵戍 南陵王睦楧 镇国中尉睦〈木挈〉 镇国将军安氵侃 镇国中尉勤熨)楚王桢(武冈王显槐) 齐王榑 潭王梓 赵王杞 鲁王檀(归善王当沍 辅国将军当燌 奉国将军健根 安丘王当澻 寿钅林)

  熙祖,二子。长仁祖,次寿春王,俱王太后生。寿春王四子,长霍丘王,次下蔡王,次安丰王,次蒙城王。霍丘王一子,宝应王。安丰王四子,六安王、来安王、都梁王、英山王。下蔡、蒙城及宝应、六安诸王先卒,皆无后。洪武元年追封,二年定从祀礼,祔享祖庙东西庑。寿春、霍丘、安丰、蒙城四王,皆以王妃配食。蒙城王妃田氏早寡,有节行,太祖甚重之。十王、四妃墓在凤阳白塔祠,官岁祀焉。仁祖,四子。长南昌王,次盱眙王,次临淮王,次太祖,俱陈太后生。南昌王二子,长山阳王,无后,次文正。盱眙王一子,昭信王,无后。临淮王无子。太祖起兵时,诸王皆前卒,独文正在。洪武初,诸王皆追封从祀。文正以罪谪死。子守谦,封靖江王,自有传。正德十一年,御史徐文华言:“宋儒程颐曰:‘成人而无后者,祭终兄弟之孙之身。’盖从祖而祔,亦从祖而毁,未有祖祧而祔食之孙独存者。今懿、僖二祖既祧,太庙祔享诸王亦宜罢祀。”廷议不可,文华竟以妄言下狱。嘉靖中建九庙,东西庑如故。九庙灾,复同堂异室之制,祔十五王于两序。盱眙、临淮王二妃配食。南昌王妃王氏,后薨,祔葬皇陵,不配食。

  太祖,二十六子。高皇后生太子标、秦王樉、晋王、成祖、周王橚。胡充妃生楚王桢。达定妃生齐王榑、潭王梓。郭宁妃生鲁王檀。郭惠妃生蜀王椿、代王桂、谷王橞。胡顺妃生湘王柏。韩妃生辽王植。余妃生庆王〈木旃〉。杨妃生宁王权。周妃生岷王楩、韩王松。赵贵妃生沈王模。李贤妃生唐王柽。刘惠妃生郢王楝。葛丽妃生伊王〈木彝〉。而肃王楧母郜无名号。赵王杞、安王楹、皇子楠皆未详所生母。

  秦愍王樉,太祖第二子。洪武三年封。十一年就藩西安。其年五月赐玺书曰:“关内之民,自元氏失政,不胜其敝。今吾定天下,又有转输之劳,民未休息。尔之国,若宫室已完,其不急之务悉已之。”十五年八月,高皇后崩,与晋、燕诸王奔丧京师,十月还国。十七年,皇后大祥,复来朝,寻遣还。二十二年改大宗正院为宗人府,以樉为宗人令。二十四年,以樉多过失,召还京师,令皇太子巡视关陕。太子还,为之解。明年命归藩。

  二十八年正月,命帅平羌将军甯正征叛番于洮州,番惧而降。帝悦,赉予甚厚。其年三月薨,赐谥册曰:“哀痛者,父子之情;追谥者,天下之公。朕封建诸子,以尔年长,首封于秦,期永绥禄位,以藩屏帝室。夫何不良于德,竟殒厥身,其谥曰愍。”樉妃,元河南王王保保女弟。次妃,宁河王邓愈女。樉薨,王妃殉。

  子隐王尚炳嗣。沔人高福兴等为乱,尚炳巡边境上捕盗。永乐九年,使者至西安,尚炳称疾不出迎,见使者又傲慢。帝逮治王府官吏,赐尚炳书曰:“齐王拜胙,遂以国霸;晋候惰玉,见讥无后。王勉之。”尚炳惧,来朝谢罪。明年三月薨。子僖王志堩嗣,二十二年薨。无子,庶兄怀王志均由渭南王嗣,宣德元年薨。妃张氏,未婚,入宫守服。

  弟康王志邅嗣。好古嗜学。四年,护卫军张嵩等讦其府中事。志邅不安,辞三护卫。宣宗答书奖谕,予一护卫。志邅顾数听细人,正统十年诬奏镇守都御史陈镒,按问皆虚,而审理正秦弘等又交章奏王凌辱府僚,棰死军役。帝再以书戒饬之。景泰六年薨。子惠王公锡嗣,以贤闻。成化二十二年薨。

  子简王诚泳嗣。性孝友恭谨,晋铭冠服以自警。秦川多赐地,军民佃以为业,供租税,岁歉辄蠲之。长安有鲁斋书院,久废,故址半为民居,诚泳别易地建正学书院。又旁建小学,择军校子弟秀慧者,延儒生教之,亲临课试。王府护卫得入学,自诚泳始。所著有《经进小鸣集》。弘治十一年薨,无子。

  从弟临潼王诚澯子昭王秉欆嗣。十四年薨。子定王惟焯嗣,有贤行,有司以闻。嘉靖十九年,敕表以绰楔。献金助太庙工,益岁禄二百石,赐玉带袭衣。惟焯尝奏请潼关以西、凤翔以东河堧地,曰:“皇祖所赐先臣樉也。”户部尚书梁材执奏:“陕西外供三镇,内给四王,民困已极。岂得复夺堧地,滥给宗藩。”诏如材言。二十三年薨,无子。

  再从子宣王怀埢由中尉嗣。奏以本禄千石赡诸宗,赐敕奖谕。四十五年薨。子靖王敬镕嗣,万历四年薨。子敬王谊旐嗣,十四年薨。无子,弟谊漶由紫阳王嗣。薨,子存枢嗣。李自成破西安,存枢降于贼,伪授权将军,妃刘氏死之。

  汧阳王诚洌,康王诸孙也,事父及继母以孝闻。父疾,经月不解带。及薨,醯酱盐酪不入口。明年,墓生嘉禾,一本双穗,嘉瓜二实并蒂,慈乌异鸟环集。以母马妃早卒,不逮养,追服衰食蔬者三年。雪中萱草生华,咸谓孝感所致。弘治十五年赐敕嘉奖。

  时有辅国将军秉桦,亦好学笃行。父病,祷于神,乞以身代,疾竟愈。母丧庐墓,有双鹤集庭中。定王以闻。世宗表其门。晋恭王,太祖第三子也。学文于宋濂,学书于杜环,洪武三年封。十一年就藩太原,中道笞膳夫。帝驰谕曰:“吾帅群英平祸乱,不为姑息。独膳夫徐兴祖,事吾二十三年未尝折辱。怨不在大,小子识之。”修目美髯,顾盼有威,多智数。然性骄,在国多不法。或告有异谋。帝大怒,欲罪之,太子力救得免。二十四年,太子巡陕西归,随来朝,敕归藩。自是折节,待官属皆有礼,更以恭慎闻。是时,帝念边防甚,且欲诸子习兵事,诸王封并塞居者皆预军务。而晋、燕二王,尤被重寄,数命将兵出塞及筑城屯田。大将如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皆受节制。又诏二王,军中事大者方以闻。三十一年三月薨,子定王济熺嗣。

  永乐初,帝以济熺纵下,黜其长史龙潭。济熺惧,欲上护卫。不许。弟平阳王济熿,幼狠戾,失爱于父。及长,太祖召秦、晋、燕、周四世子及庶子之长者,教于京师。济熿与燕王子高煦、周王子有动邪诡相比,不为太祖所爱。济熺既嗣王,成祖封济熿平阳王。济熿追憾父,并憾济熺不为解,嗾其弟庆成王济炫等日诉济熺过于朝,又诱府中官校,文致其罪,历年不已。十二年,帝夺济熺爵,及世子美圭皆为庶人,俾守恭王园,而立济熿为晋王。

  济熿既立,益横暴,至进毒弑嫡母谢氏,逼烝恭王侍儿吉祥,幽济熺父子,蔬食不给。父兄故侍从宫人多为所害,莫敢言。恭王宫中老媪走诉成祖,乃即狱中召晋府故承奉左微问之,尽得济熿构济熺状。立命微驰召济熺父子,济熺幽空室已十年矣。左微者,故因济熺牵连系狱,或传微死已久。及至,一府大惊。微入空室,释济熺父子,相抱持大恸。时帝北征,驻驿沙城,济喜父子谒行在所。帝见济熺病,恻然,封美圭平阳王,使奉父居平阳,予以恭王故连伯滩田。会帝崩,济熿遂不与美圭田。仁宗连以书谕,卒不听。又闻朝廷赐济熺王者冠服及他赉予,益怨望。成祖、仁宗之崩,不为服,使寺人代临,幕中广致妖巫为诅咒不辍。

  宣宗即位,济熿密遣人结高煦谋不轨,宁化王济焕告变。比擒高煦,又得济熿交通书,帝未之问也,而济熿所遣使高煦人惧罪及,走京师首实。内使刘信等数十人告济熿擅取屯粮十万余石,欲应高煦,并发其宫中诅咒事。济焕亦至是始知嫡母被弑,驰奏。遣人察实,召至京,示以诸所发奸逆状,废为庶人,幽凤阳。同谋官属及诸巫悉论死。时宣德二年四月也。

  晋国绝封凡八年,至英宗即位之二月,乃进封美圭为晋王,还居太原。正统六年薨。子庄王钟铉嗣,弘治十五年薨。世子奇源及其子表荣皆前卒,表荣子端王知烊嗣。知烊七岁而孤,能尽哀,居母丧呕血,芝生寝宫。嘉靖十二年薨。无子,再从子简王新〈土典〉嗣。新化王表槏、荥泽王表檈者,端王诸父也。表槏先卒,子知节嗣为新化王,亦前卒,二子新〈土典〉、新墧。端王请新〈土典〉嗣新化王,未封而端王薨,表檈谋摄府事。端王妃王氏曰:“王无后,次及新化王,新化父子卒,有孙新〈土典〉在。”即召入府,拜几筵为丧主。表檈忿曰:“我尊行,顾不得王。”上疏言:“新〈土典〉故新化王长子,不得为人后,新〈土典〉宜嗣新化王,新墧宜嗣晋王。”礼部议新〈土典〉宜嗣,是为简王。新〈土典〉母太妃尚氏严,教子以礼。太妃疾,新〈土典〉叩头露祷。长史有敷陈,辄拜受教。其老也,以弟镇国将军新墧子慎镜摄藩事。万历三年薨,慎镜亦卒。弟惠王慎鋷嗣,七年薨。子穆王敏淳嗣,三十八年薨,子求桂嗣。李自成陷山西,求桂与秦王存枢并为贼所执,入北京,不知所终。

  庆成王济炫,晋恭王子。其生也,太祖方御庆成宴,因以为封。永乐元年徙居潞州,坐擅发驿马,纵军人为盗,被责,召还太原。十年徙汾州,薨,谥庄惠。曾孙端顺王奇浈,正德中,以贤孝闻,赐敕褒奖。生子七十人,嘉靖初,尚书王琼闻于朝。嗣王表栾朴茂寡言,孝友好文学。嘉靖三十年寿八十,诏书嘉奖,赉以金币。辅国将军奇添,端顺王弟也,早卒。夫人王氏守节奉姑六十余年,世宗时以节孝旌。又温穆王曾孙中尉知恚病笃,淑人贺氏欲先死以殉,取澒一勺咽之,左右救夺,遂绝饮食,与知恚同时卒。表栾以闻。礼官言《会典》无旌命妇例,世宗特命旌之,谥曰贞烈。

  西河王奇溯,定王曾孙。三岁而孤。问父所在,即恸哭。长,刻栴檀为父顺简王像,祀之。母病渴,中夜稽颡祷天,俄有甘泉自地涌出。母饮泉,病良已。及卒,哀毁骨立。子表相嗣,亦以仁孝闻,与宁河王表楠、河东嗣王奇淮并为人所称。

  新堞,恭王七世孙,家汾州。崇祯十四年由宗贡生为中部知县。有事他邑,土寇乘间陷其城,坐免官。已而复任。署事者闻贼且至,亟欲解印去,新堞毅然曰:“此我致命之秋也。”即受之。得贼所传伪檄,怒而碎之,议拒守。邑新遭寇,无应者,乃属父老速去,而己誓必死。妻卢氏,妾薛氏、冯氏,请先死。许之。有女数岁,拊其背而勉之缢。左右皆泣下。乃书表封印,使人驰送京师,冠带望阙拜,又望拜其母,遂自经。士民葬之社坛侧,以妻女祔。先是,土寇薄城,县丞光先与战不胜,自焚死。新堞哭之恸,为之诔曰:“杀身成仁,虽死犹生。”至是,新堞亦死难。

  周定王橚,太祖第五子。洪武三年封吴王。七年,有司请置护卫于杭州。帝曰:“钱塘财赋地,不可。”十一年改封周王,命与燕、楚、齐三王驻凤阳。十四年就藩开封,即宋故宫地为府。二十二年,橚弃其国来凤阳。帝怒,将徙之云南,寻止,使居京师,世子有炖理藩事。二十四年十二月敕归藩。建文初,以橚燕王母弟,颇疑惮之。橚亦时有异谋,长史王翰数谏不纳,佯狂去。橚次子汝南王有动告变。帝使李景隆备边,道出汴,猝围王宫,执橚,窜蒙化,诸子并别徙。已,复召还京,锢之。成祖入南京,复爵,加禄五千石。永乐元年正月诏归其旧封,献颂九章及佾舞。明年来朝,献驺虞。帝悦,宴赐甚厚。以汴梁有河患,将改封洛阳。橚言汴堤固,无重劳民力。乃止。十四年疏辞所赐在城税课。十八年十月有告橚反者。帝察之有验。明年二月召至京,示以所告词。橚顿首谢死罪。帝怜之,不复问。橚归国,献还三护卫。仁宗即位,加岁禄至二万石。橚好学,能词赋,尝作《元宫词》百章。以国土夷旷,庶草蕃庑,考核其可佐饥馑者四百余种,绘图疏之,名《救荒本草》。辟东书堂以教世子,长史刘淳为之师。洪熙元年薨。

  子宪王有炖嗣,博学善书。弟有动数讦有炖,宣宗书谕之。有动与弟有熺诈为祥符王有爝与赵王书,系箭上,置彰德城外,词甚悖。都指挥王友得书以闻。宣宗逮友,讯无迹。召有爝至,曰:“必有动所为。”讯之具服,并得有熺掠食生人肝脑诸不法事,于是并免为庶人。有炖,正统四年薨,无子。帝赐书有爝曰:“周王在日,尝奏身后务从俭约,以省民力。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年少有父母者遣归。”既而妃巩氏、夫人施氏、欧氏、陈氏、张氏、韩氏、李氏皆殉死,诏谥妃贞烈,六夫人贞顺。

  弟简王有爝嗣,景泰三年薨。子靖王子垕嗣,七年薨。弟懿王子驩嗣,成化二十一年薨。子惠王同镳嗣,弘治十一年薨。世子安氵横未袭封而卒,孙恭王睦〈木审〉嗣,谥安氵横悼王。

  初,安氵横为世子,与弟平乐王安泛、义宁王安涘争渔利,置囹圄刑具,集亡赖为私人。惠王戒安氵横,不从,王怒。安泛因而倾之,安氵横亦持安泛不法事。惠王薨,群小交构,安氵横奏安泛私坏社稷坛,营私第,安泛亦诬奏安氵横诸阴事。下镇、巡官按验。顷之,安氵横死,其子睦〈木审〉立而幼。安泛侵陵世子妃,安涘亦讦妃出不正,其子不可嗣。十三年,帝命太监魏忠、刑部侍郎何鉴按治。安泛惧,益诬世子毒杀惠王并世子妃淫乱,所连逮千人。鉴等奏其妄,废安泛为庶人,幽凤阳,安涘亦革爵。

  嘉靖十七年,睦〈木审〉薨。子勤熄先卒,孙庄王朝堈嗣,三十年薨。子敬王在铤嗣,万历十年薨。子端王肃溱嗣,薨。子恭枵嗣。崇祯十四年冬,李自成攻开封,恭枵出库金五十万,饷守陴者,悬赏格,殪一贼予五十金。贼穴城,守者投以火,贼被爇死,不可胜计,乃解围去。明年正月,帝下诏褒奖,且加劳曰:“此高皇帝神灵悯宗室子孙维城莫固,启王心而降之福也。”其年四月,自成再围汴,筑长围,城中樵采路绝。九月,贼决河灌城,城圮,恭枵从后山登城楼,率宫妃及宁乡、安乡、永寿、仁和诸王露栖雨中数日。援军驻河北,以舟来迎,始获免。事闻,赐书慰劳,并赐帑金文绮,命寄居彰德。汴城之陷也,死者数十万,诸宗皆没,府中分器宝藏书尽沦于巨浸。逾年,乃从水中得所奉高帝、高后金容,迎至彰德奉焉。久之,王薨,赠谥未行,国亡。其孙南走,死于广州。

  镇平王有爌,定王第八子。嗜学,工诗,作《道统论》数万言。又采历代公族贤者,自夏五子迄元太子真金百余人,作《贤王传》若干卷。

  博平王安氵戍,惠王第十三子。惠王有子二十五人,而安氵戍独贤,尝辑《贻后录》、《养正录》诸书。勤于治生,田园僮奴车马甚具。宾客造门,倾己纳之。其时称名德者,必曰博平。

  南陵王睦楧,悼王第九子,敏达有识。嘉靖四十一年,御史林润言:“天下财赋,岁供京师米四百万石,而各藩禄岁至八百五十三万石。山西、河南存留米二百三十六万三千石,而宗室禄米五百四万石。即无灾伤蠲免,岁输亦不足供禄米之半。年复一年,愈加蕃衍,势穷弊极,将何以支!”事下诸王议。明年,睦楧条上七议:请立宗学以崇德教,设科选以励人才,严保勘以杜冒滥,革冗职以除素餐,戒奔竞以息饕贪,制拜扫以广孝思,立忧制以省禄费。诏下廷臣参酌之。其后诸藩遂稍稍陈说利弊,尚书李春芳集而上焉。及颁《宗藩条例》,多采睦楧议云。

  镇国中尉睦〈木挈〉,字灌甫,镇平王诸孙。父奉国将军安河以孝行闻于朝,玺书旌赉。既没,周王及宗室数百人请建祠。诏赐祠额曰“崇孝”。睦〈木挈〉幼端颖,郡人李梦阳奇之。及长,被服儒素,覃精经学,从河、洛间宿儒游。年二十通《五经》,尤邃于《易》、《春秋》。谓本朝经学一禀宋儒,古人经解残阙放失,乃访求海内通儒,缮写藏弃,若李鼎诈《易解》、张洽《春秋传》,皆叙而传之。吕柟尝与论《易》,叹服而去。益访购古书图籍,得江都葛氏、章丘李氏书万卷,丹铅历然,论者以方汉之刘向。筑室东坡,延招学者,通怀好士,而内行修洁。事亲晨昏不离侧,丧三年居外舍。有弟五人,亲为教督,尽推遗产与之。万历五年举文行卓异,为周藩宗正,领宗学。约宗生以三、六、九日午前讲《易》、《诗》、《书》,午后讲《春秋》、《礼记》,虽盛寒暑不辍。所撰有《五经稽疑》六卷,《授经图传》四卷,《韵谱》五卷,又作《明帝世表》、《周国世系表》、《建文逊国褒忠录》、《河南通志》、《开封郡志》诸书。巡抚御史褚鈇议稍减郡王以下岁禄,均给贫宗,帝遣给事中万象春就周王议。新会王睦樒号于众曰:“裁禄之谋起于睦〈木挈〉。”聚宗室千余人击之,裂其衣冠,上书抗诏。帝怒,废睦樒为庶人。睦〈木挈〉屡疏引疾乞休,诏勉起之。又三年卒,年七十。宗人颂功德者五百人,诏赐辅国将军,礼葬之,异数也。学者称为西亭先生。

  时有将军安氵侃者,一岁丧母,事其父以孝闻。父病革,刲臂为汤饮父,父良已。年七十,追念母不逮养,服衰庐墓三年,诏旌其门。素精名理,声誉大著,人称睦〈木挈〉为“大山”,安氵侃为“小山”云。

  又勤熨者,镇国中尉也,嘉靖中,上书曰:“陛下躬上圣之资,不法古帝王兢业万岁,择政任人,乃溺意长生,屡修斋醮,兴作频仍。数年来朝仪久旷,委任非人,遂至贿赂公行,刑罚倒置,奔竞成风,公私殚竭,脱有意外变,臣不知所终。”帝览疏怒,坐诽谤,降庶人,幽凤阳。子朝已赐名,以罪人子无敢为请封者,上书请释父罪,且陈中兴四事,诏并禁锢。穆宗登极,释归,命有司存恤。楚昭王桢,太祖第六子。始生时,平武昌报适至,太祖喜曰:“子长,以楚封之。”洪武三年封楚王。十四年就藩武昌。尝录《御注洪范》及《大宝箴》置座右。十八年四月,铜鼓、思州诸蛮乱,命桢与信国公汤和、江夏侯周德兴帅师往讨。和等分屯诸洞,立栅与蛮人杂耕作。久之,擒其渠魁,余党悉溃。三十年,古州蛮叛,帝命桢帅师,湘王柏为副,往征。桢请饷三十万,又不亲莅军。帝诘责之,命城铜鼓卫而还。是年,荧惑入太微,诏谕桢戒慎,桢书十事以自警。未几,桢子巴陵王卒,帝复与敕曰:“旧岁荧惑入太微,太微天庭,居翼轸,楚分也。五星无故入,灾必甚焉。尔子疾逝,恐灾不止此,尚省慎以回天意。”至冬,王妃薨。时初设宗人府,以桢为右宗人。永乐初,进宗正。二十二年薨。

  子庄王孟烷嗣,敬慎好学。宣德中,平江伯陈瑄密奏:“湖广,东南大藩,襟带湖、湘,控引蛮越,人民蕃庶,商贾辐聚。楚设三护卫,自始封至今,生齿日繁,兵强国富,小人行险,或生邪心。请选其精锐,以转漕为名,俟至京师,因而留之,可无后患。”帝曰:“楚无过,不可。”孟烷闻之惧。五年上书请纳两护卫,自留其一。帝劳而听之。正统四年薨。

  子宪王季堄嗣。事母邓妃至孝。英宗赐书奖谕。著《东平河间图赞》,为士林所诵。八年薨。弟康王季埱嗣。天顺六年薨。再从子靖王均鈋嗣,正德五年薨。子端王荣氵戒嗣,以仁孝著称,武宗表曰“彰孝之坊”。嘉靖十三年薨。子愍王显榕嗣,居丧哀痛,遇庆礼却贺。端王婿仪宾沈宝与显榕有隙,使人诬奏显榕左右呼显榕万岁,且诱显榕设水戏以习水军。世宗下其章,抚臣具言显榕居丧能守礼。宝坐诬,削为民。

  显榕妃吴氏,生世子英耀,性淫恶,尝烝显榕宫人。显榕知之,杖杀其所使陶元儿。英耀又使卒刘金纳妓宋么儿于别馆。显榕欲罪金,金遂诱英耀谋为逆。嘉靖二十四年正月十八日,张灯置酒飨显榕,别宴显榕弟武冈王显槐于西室。酒半,金等从座后出,以铜瓜击显榕脑,立毙。显槐惊救,被伤,奔免。英耀徙显榕尸宫中,命长史孙立以中风报。王从者朱贵抉门出告变,抚、按官以闻。英耀惧,具疏奏辨,且逼崇阳王显休为保奏。通山王英炊不从,直奏英耀弑逆状。诏遣中官及驸马都尉邬景和、侍郎喻茂坚往讯。英耀辞服。诏逮入京。是年九月,告太庙,伏诛,焚尸扬灰。悉诛其党,革显休禄十之三。显槐、英炊皆赉金币,而以显榕次子恭王英佥嗣。隆庆五年薨。

  子华奎幼,万历八年,始嗣爵。卫官王守仁上告曰:“远祖定远侯弼,楚王桢妃父也,遗瑰宝数十万寄楚帑,为嗣王侵匿。”诏遣中官清核。华奎奏辨,且请避宫搜掘。皆不报。久之,系鞫王府承奉等,无所得。时诸珰方以搜括希上意,不欲暴守仁罪。帝颇悟,罢其事。华奎乃奏上二万金助三殿工。

  三十一年,楚宗人华甿等言:“华奎与弟宣化王华壁皆非恭王子。华奎乃恭王妃兄王如言子,抱养宫中。华壁则王如綍家人王玉子也。华甿妻,即如言女,知之悉。”礼部侍郎郭正域请行勘。大学士沈一贯右华奎,委抚按讯,皆言伪王事无左验。而华甿妻持其说甚坚,不能决,廷议令覆勘。中旨以楚王袭封已二十余年,宜治华甿等诬罔。御史钱梦皋为一贯劾正域,正域发华奎行贿一贯事。华奎遂讼言正域主使,正域罢去。东安王英燧、武冈王华增、江夏王华塇等皆言伪迹昭著,行贿有据。诸宗人赴都投揭。奉旨切责,罚禄、削爵有差。华甿坐诬告,降庶人,锢凤阳。未几,华奎输贿入都,宗人遮夺之。巡抚赵可怀属有司捕治。宗人蕴鉁等方恨可怀治楚狱不平,遂大哄,殴可怀死。巡按吴楷以楚叛告。一贯拟发兵会剿。命未下,诸宗人悉就缚。于是斩二人,勒四人自尽,锢高墙及禁闲宅者复四十五人。三十三年四月也。自是无敢言楚事者。久之,禁锢诸人以恩诏得释,而华奎之真伪竟不白。

  其后,张献忠掠湖广,华奎募卒自卫,以张其在为帅。献忠兵至武昌,其在为内应,执华奎沉之江,诸宗无得免者。

  武冈王显槐,端王第三子也。嘉靖四十三年上书条藩政,请“设宗学,择立宗正、宗表,督课亲郡王以下子弟。十岁入学,月饩米一石,三载督学使者考绩,陟其中程式者全禄之,五试不中课则黜之,给以本禄三之二。其庶人暨妻女,月饩六石,庶女勿加恩。”其后廷臣集议,多采其意。

  齐王榑,太祖第七子。洪武三年封。十五年就藩青州。二十三年命王帅护卫及山东徐、邳诸军从燕王北征。二十四年复帅护卫骑士出开平。时已令颍国公傅友德调发山东都司各卫军出塞,谕王遇敌当自为队,奏凯之时勿与诸将争功。榑数历塞上,以武略自喜,然性凶暴,多行不法。建文初,有告变者。召至京,废为庶人,与周王同禁锢。

  燕兵入金川门,急遣兵护二王。二王卒不知所以,大怖,伏地哭。已知之,乃大喜。成祖令王齐如故,榑益骄纵。帝与书召来朝,面谕王无忘患难时。榑不悛,阴畜刺客,招异人术士为咒诅,辄用护卫兵守青州城,并城筑苑墙断往来,守吏不得登城夜巡。李拱、曾名深等上急变,榑拘匿以灭口。永乐三年诏索拱,谕榑改过。是时,周王橚亦中浮言,上书谢罪,帝封其书示榑。明年五月来朝,廷臣劾榑罪。榑厉声曰:“奸臣喋喋,又欲效建文时耶!会尽斩此辈。”帝闻之不怿,留之京邸。削官属护卫,诛指挥柴直等,尽出榑系囚及所造不法器械。群臣请罪教授叶垣等,帝曰:“王性凶悖,朕温诏开谕至六七,犹不悟,教授辈如王何!垣等先自归发其事,可勿问。”榑既被留,益有怨言。是年八月,召其子至京师,并废为庶人。

  宣德三年,福建妄男子楼濂诡称七府小齐王,谋不轨。事觉,械至京,诛其党数百人。榑及三子皆暴卒,幼子贤爀安置庐州。景泰五年徙齐庶人、谷庶人置南京,敕守臣慎防。后谷庶人绝,齐庶人请得谷庶人第。嘉靖十三年释高墙庶人长毚,榑曾孙也。万历中有承彩者,亦榑裔。齐宗人多凶狡,独承彩颇好学云。

  潭王梓,太祖第八子。洪武三年封。十八年就藩长沙。梓英敏好学,善属文。尝召府中儒臣,设醴赋诗,亲品其高下,赉以金币。妃于氏,都督显女也。显子琥,初为宁夏指挥。二十三年坐胡惟庸党,显与琥俱坐诛。梓不自安。帝遣使慰谕,且召入见。梓大惧,与妃俱焚死。无子,除其封。

  赵王杞,太祖第九子。洪武二年生。次年受封,明年殇。

  鲁荒王檀,太祖第十子。洪武三年生,生两月而封。十八年就藩兖州。好文礼士,善诗歌。饵金石药,毒发伤目。帝恶之。二十二年薨,谥曰荒。子靖王肇军,甫弥月。母妃汤,信国公和女,抚育教诲有度。永乐元年三月始得嗣。成祖爱重之。车驾北巡过兖,锡以诗币。宣德初,上言:“国长史郑昭、纪善王贞,奉职三十年矣,宜以礼致其事。”帝谓蹇义曰:“皇祖称王礼贤敬士,不虚也。”许之。成化二年薨。

  子惠王泰堪嗣,九年薨。子庄王阳铸嗣,嘉靖二年薨。庄王在位久,世子当漎,当漎子健杙皆前卒,健杙子端王观定嗣。狎典膳秦信等,游戏无度,挟娼乐,裸男女杂坐。左右有忤者,锥斧立毙,或加以炮烙。信等乘势残杀人。馆陶王当淴亦淫暴,与观定交恶,相讦奏。帝念观定尚幼,革其禄三之二,逮诛信等,亦革当淴禄三之一。二十八年,观定薨。子恭王颐坦嗣,有孝行,捐邸中田湖,赡贫民,辞常禄,给贫宗。前后七赐玺书嘉劳。万历二十二年薨。世子寿钅爵先卒,弟敬王寿鏳嗣,二十八年薨。弟宪王寿鋐嗣,崇祯九年薨。弟肃王寿镛嗣,薨。子以派嗣,十五年,大清兵克兖州,被执死。弟以海转徙台州,张国维等迎居于绍兴,号鲁监国。顺治三年六月,大兵克绍兴,以海遁入海。久之,居金门,郑成功礼待颇恭。既而懈,以海不能平,将往南澳。成功使人沉之海中。

  归善王当沍,庄王幼子也。正德中,贼攻兖州,帅家众乘城,取护卫弓弩射却贼。降敕奖谕,遂以健武闻。时有卒袁质与舍人赵岩俱家东平,武断为乡人所恶。吏部主事梁谷,亦东平人,少不检,倚恶少为助,既贵,颇厌苦之,又与千户高乾有怨。正德九年,谷邑人西凤竹、屈昂诳谷云:“质、岩且为乱。”谷心动,因并指乾等,告变于尚书杨一清。兵部议以大兵驻济南伺变。先是,当沍数与质、岩校射。至是当沍父庄王听长史马魁谮言当沍结质、岩欲反,虞祸及,奏于朝。帝遣司礼太监温祥、大理少卿王纯、锦衣卫指挥韩端往按问。祥等至,围当沍第,执之。祥等谳谷所指皆平人。魁惧事败,乃讽所厚陈环及术士李秀佐证之,复以书及贿抵镇守太监毕真,使逮二人诘问。已而二人以实对,书贿事亦为真所发。于是御史李翰臣劾谷报怨邀功,长史魁惑王罔奏,宜即讯。诏下翰臣狱,谪广德州判官,免谷罪不问。御史程启充等疏言:“谷、魁鼓煽流言,死不蔽罪,纵首祸而谪言者,非国体。”不报。廷臣议当沍罪,卒无所坐。以藏护卫兵器违祖制,废为庶人。戍质等于肃州。所连逮多瘐死,魁坐诬奏斩。凤竹、昂流口外。中官送当沍之高墙,当沍大恸曰:“冤乎!”触墙死。闻者伤之。辅国将军当濆,钜野王泰墱诸孙也,慷慨有志节。嘉靖三年上书请停郡县主、郡县君恤典,以苏民困。七年奏辞辅国将军并子奉国将军禄,佐疏运河。赐敕褒谕。又上书言:“各藩郡县主、郡县君先仪宾没者,故事仪宾得支半禄。今四方灾伤,边陲多事,民穷财尽,而各仪宾暴横侈肆,多不法,请勿论品级,减其月给。”明年又请以父子应得禄米佐振。因劝帝法祖宗,重国本,裁不急之费,息土木之工。词甚恺切。帝嘉其意,特敕褒之,不听辞禄。时东瓯王健楸无子,上书言:“宗室所以蕃,由诈以媵子为嫡,糜费县官。今臣无嫡嗣,请以所受府第屯厂尽归鲁府,待给新封,省民财万一,乞著为例。”报可。

  奉国将军健根,钜野王阳蓥诸孙。博通经术,年七十,犹纵谈名理,亹亹不倦。嘉靖中,诏褒其贤孝。子镇国中尉观熰,字中立,居母丧,蔬食逾年,哀毁骨立。尝绘《太平图》上献。世宗嘉奖之,赐承训书院名额并《五经》诸书。弟观〈韦美〉以诗画著名。同时钜野中尉颐堟、安丘将军颐墉,声诗清拔。乐陵王颐〈土戋〉亦喜称诗。

  安丘王当澻,靖王曾孙,少孤,事祖父母以孝闻。曾孙颐堀好学秉礼,尤谙练典故。藩邸中有大疑,辄就决。一意韬晦,监司守令希见其面。年七十余,犹手不废书。

  鲁府宗室寿钅林,家兖州。崇祯中为云南通判,有声绩。永明王由榔在广西,以为右佥都御史,使募兵。值沙定州乱,兵不能集。孙可望兵至,寿钅林知不免,张麾盖往见之,行三揖礼曰:“谢将军不杀不掠之恩。”可望胁之降,不从。系他所,使人诱以官,终不从。从容题诗于壁,或以诗报可望,遂遇害。

卷四譯文

  秦愍王朱樉,太祖第二子。洪武三年(1370)受封。十一年前往藩地西安。這年五月,太祖賜其璽書說:“關內百姓,自元朝失政以來,不勝疲憊。今日我平定天下,又有運糧納稅之勞,百姓仍未休養生息。你到藩地之後,如果宮殿已完工,就暫且將其他不重要的事務全部停止吧。”十五年八月,高皇后去世,秦王與晉、燕諸王前往京城奔喪,十月返回藩地。十七年,因奉祭高皇后,秦王再次來朝,不久又受命歸藩。二十二年,太祖將大宗正院改為宗人府,命朱樉為宗人令。二十四年(1391),太祖以朱樉過失太多為由,將其召回京城,而命皇太子巡視關陝。太子返回之後,從中調解。第二年,太祖才命朱樉返回藩地。

  二十八年正月,朱樉受命率平羌將軍寧正前往洮州征伐叛番,叛番畏懼乃降。太祖十分高興,對其賞賜甚多。這年三月,朱樉去世,太祖賜其諡冊說:“我深感哀痛,此乃父子之常情,我追賜諡號,此乃天下之公理。朕所封諸子,以你年長,首封於秦,希望你能永保祿位,以作帝室之屏。為何你不修養德行,以致殞身,故賜諡號為愍。”朱樉之妃,是元代河南王王保保之妹。次妃是寧河王鄧愈之女。朱樉死後,王妃殉葬。

  朱樉之子隱王朱尚炳承襲王位。沔人高福興等作亂,朱尚炳巡察邊境捕捉盜賊。永樂九年(1411),朝廷使臣到西安時,朱尚炳稱病而不出迎,見到使臣後又態度傲慢。成祖在逮捕懲治王府官吏時,賜信朱尚炳說:“齊王敬上,便相安無事;晉侯傲慢,終無好結果。望你能好自為之。”朱尚炳害怕了,便來朝謝罪。第二年三月去世。其子僖王朱志..即嗣王位,二十二年去世。朱志..無子,其同父異母哥哥懷王朱志均以渭南王的身份繼嗣,宣德元年(1426)去世。其妃張氏,與朱志均還未成婚,仍入宮守喪。

  朱志均之弟康王朱志..繼嗣。他好古嗜學。宣德四年,護衛軍張嵩等告發其府中之事。朱志..心中不安,便辭去三護衛。宣宗回信嘉獎,賞給其一護衛。可朱志..反而多次聽信小人之言,正統十年(1445)誣奏鎮守都御史陳鎰,朝廷追查發現其所奏均不屬實,而審理正秦弘等紛紛上奏說朱志..凌辱府僚,並將軍役鞭打致死。英宗再次致信警告他。景泰六年(1455),朱志..去世。其子惠王朱公錫繼嗣,獲得賢能的名聲。成化二十二年(1486),朱公錫去世。

  晉恭王朱棡,太祖第三子。他向宋濂學習文辭,隨杜環學習書法。洪武三年(1370)受封。十一年,朱棡前往藩地太原,中途鞭打膳夫。太祖馬上告誡他說“:我率群英平定禍亂,從不姑息任何人。唯獨膳夫徐興祖,為我效力二十三年,從未受到挫折和汙辱。怨不在大,小子你要牢記這一點。”朱棡修目美須,威風凜凜,富有智謀。然而性情驕縱,在藩地經常違法。有人告發朱棡企圖謀反。太祖大怒,要將其治罪,經太子力救才得以倖免。二十四年,太子巡視陝西回京,朱棡隨同來朝,太祖命其返回藩地。從此之後,朱棡改變了平日的驕縱行為,對屬官均以禮相待,為人更加恭敬謹慎。這時,太祖十分擔心邊防,打算讓諸子熟習戰事,受封並且駐守邊疆的諸王都參與軍務。而晉、燕二王,尤其受到重託,太祖多次命二王率軍出塞及築城屯田。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等大將均受二王節制。太祖又詔令二王,只需上奏軍中大事。三十一年三月,朱棡去世,其子定王朱濟火喜繼嗣。

  永樂初年(1403),成祖以朱濟火喜放縱部下為由,罷黜其長史龍潭。朱濟火喜心中畏懼,要進獻護衛。成祖不許。其弟平陽王朱濟火黃,幼年便兇狠乖戾,以致失去父親的疼愛。長大之後,太祖將秦、晉、燕、週四位世子及年長的庶子招來,在京城教育。朱濟火黃與燕王之子朱高煦、周王之子朱有火動奸邪相當,都不被太祖疼愛。朱濟火喜即嗣王位之後,成祖封朱濟火黃為平陽王。朱濟火黃追溯以往,懷恨其父,並且也對朱濟火喜不從中調解懷恨在心,便唆使其弟慶成王朱濟火玄等經常在朝廷訴說朱濟火喜的過失,又誘使府中官吏,寫文章告發其罪,歷年不止。十二年,成祖褫奪朱濟火喜的爵位,將他與其世子朱美圭一起貶為庶人,守護恭王園林,而將朱濟火黃立為晉王。

  朱濟火黃立為晉王后,更加橫暴,乃至毒害親生母親謝氏,強姦恭王婢女吉祥,幽禁朱濟火喜父子,斷其飲食。其父兄以往侍從宮女大多為其所害,都不敢言。恭王宮中老婦向成祖投訴,成祖乃到獄中召見晉府舊承奉左微查問,盡知朱濟火黃陷害朱濟火喜的情況。馬上命左微速召朱濟火喜父子,此時朱濟火喜被幽禁空屋已達十年之久了。左微因受朱濟火喜牽連下獄,傳說左微已死很久。左微到後,全府上下大吃一驚。左微進入空屋,釋放了朱濟火喜父子,相互擁抱,大聲痛哭。當時成祖正在北征,駐紮沙城,朱濟火喜父子前往行在所謁見。成祖見朱濟火喜有病,不由惻然,封朱美圭為平陽王,命其奉父居於平陽,並將恭王在連伯灘的田賜給他。成祖死後,朱濟火黃便不再將田交給朱美圭。仁宗多次寫信諭示,朱濟火黃仍不聽從。又聽說朝廷賜給朱濟火喜王公冠服及其他賞賜,朱濟火黃更加怨恨。成祖、仁宗去世,朱濟火黃不穿喪服,而命宦官代替,且在府中廣佈妖巫詛咒不已。

  宣宗即位,朱濟火黃暗中派人勾結朱高煦圖謀不軌,寧化王朱濟煥告發此事。等到擒獲朱高煦,又得到朱濟火黃的交往書信,宣宗還未去追問,而朱濟火黃派往聯絡朱高煦的人害怕罪及自己,便前往京城自首。內使劉信等數十人告發朱濟火黃擅取屯糧十萬餘石,企圖響應朱高煦,並揭發其在宮中詛咒之事。朱濟煥至此也才知親生母親被殺之事,迅速上奏。宣宗命人查證屬實,便將朱濟火黃召回京城,宣佈其被人們所揭發的奸逆罪狀,將其廢為庶人,幽禁於鳳陽。其同謀屬官及諸妖巫均被處死刑。當時是宣德二年(1427)二月。

  晉國絕封共八年,至英宗即位的二月,才進封朱美圭為晉王,還居太原。正統六年(1441),朱美圭去世。其子莊王朱鍾鉉繼嗣,弘治十五年(1502)去世。朱鍾鉉的世子朱奇源及其子朱表榮都比朱鍾鉉先死,因此由朱表榮之子端王朱知烊繼嗣。朱知烊七歲成孤兒,經受了極度的悲哀,在為母守喪時曾吐血,芝蘭長於其寢宮。嘉靖十二年(1533),朱知烊去世。無子,其堂侄簡王朱新土典繼嗣。新化王朱表木兼、滎澤王朱表..都是端王。朱表木兼先死,其子朱知火節承襲新化王,也先端王而死,其有二子朱新土典、朱新土喬。端王讓朱新土典承襲新化王,還未受封,端王便去世了,朱表..企圖攝理王府事務。端王妃王氏說道:“端王無後,王位應由新化王繼承,新化王父子已死,但其孫朱新土典還在。”即召朱新土典入府,擺設酒宴,拜為端王。朱表..氣憤地說“:我輩份為大,反而不能承襲端王。”又上疏說:“朱新土典是已故新化王的長子,不得為人之後,朱新土典應繼嗣新化王,朱新土喬才應繼嗣端王。”禮部認為應由朱新土典繼嗣,即為簡王。朱新土典之母太妃尚氏嚴厲,以禮教子。太妃生病,朱新土典在露天叩首祈禱。長史有事敷陳,朱新土典總是恭敬接受教導。他年老之後,命其弟鎮國將軍朱新土喬之子朱慎鏡攝理藩事。萬曆三年(1575),朱新土典去世,朱慎鏡也死。其弟惠王朱慎釒取繼嗣。七年去世。其子穆王朱敏淳繼嗣,三十八年去世,其子朱求桂繼嗣。李自成攻陷山西時,朱求桂與秦王朱存樞同被賊寇所捉,進入北京,不知所終。

  楚昭王朱楨,太祖第六子。當他出生時,平定武昌的捷報正好傳到,太祖高興地說:“此兒長大後,以楚封之。”洪武三年(1370),朱楨封為楚王。十四年,朱楨前往藩地武昌。曾抄錄《御注洪範》及《大寶箴》放置座位之右。十八年四月,銅鼓、思州諸蠻作亂,太祖命朱楨與信國公湯和、江夏侯周德興率軍前往征討。湯和等分屯諸洞,豎立柵欄與蠻人一起耕作。時間一久,便擒獲其首領,餘黨全部潰散。三十年,古州蠻人發動叛亂,太祖命朱楨率軍,湘王朱柏為副帥,前往征討。朱楨請求發餉三十萬,又不親臨軍隊。太祖指責他,命他修築銅鼓衛後回京。這一年熒惑星進入太微,太祖下詔諭示朱楨要十分謹慎,朱楨乃列出十事以自警。不久,朱楨之子巴陵王去世,太祖再次下詔對他說道“:往年熒惑星進入太微,太微天廷,居於翼軫,在楚的上空。五星無故而入,必有大災。你的兒子突然死去,恐怕災害不止於此,還須自省其身,處事謹慎,以迴天意。”到了冬天,朱楨的王妃去世。當時剛設宗人府,太祖命朱楨為右宗人。永樂年初,朱楨晉升為宗正。二十二年,朱楨去世。

  其子莊王朱孟烷繼嗣,他為人恭敬、謹慎,又十分好學。宣德年中,平江伯陳王宣密奏道:“湖廣之地,是東南大藩,連線湖、湘,控制蠻越,人民富庶,商人群集。楚設有三護衛,從始封至今,人口日繁,兵強國富,小人鋌而走險,便會妄生邪念。請求選其精銳,以漕運為名,等到了京城,便將其留下,可絕後患。”宣宗說道“:楚無過失,不行。”朱孟烷聽說此事後十分害怕。五年(1430),上書請求交納兩護衛,自留其一。宣宗加以慰勞並聽從了他的建議。正統四年(1439),朱孟烷去世。

  其子憲王朱季..繼嗣,朱季..對母親鄧氏極為孝順。英宗賜信予以褒獎。朱季..所著《東平河間圖贊》,為當時學術界所傳誦。八年,朱季..去世。其弟康王朱季土叔繼嗣,天順六年(1462)去世。朱季土叔的堂侄靖王朱均釒化繼嗣,正德五年(1510)去世。朱均釒化之子端王朱榮氵戒繼嗣,他以仁孝著稱,武宗將其住所命名為“彰孝之坊”。嘉靖十三年(1534),朱榮氵戒去世。其子愍王朱顯榕繼嗣,居喪守孝,倍感哀痛,遇有慶禮卻又前往慶賀。端王女婿沈寶與朱顯榕之間有隔閡,沈寶派人誣奏朱顯榕的左右稱呼朱顯榕為萬歲,並且誘使朱顯榕設水戲來練習水軍。世宗將其奏章下議,撫臣都說朱顯榕居喪期間能守禮儀。沈寶因誣奏獲罪,被削為民。

  朱顯榕之妃吳氏,生世子朱英火翟,他性情淫蕩邪惡,曾私通其父朱顯榕的宮女。朱顯榕知道後,杖殺其使者陶元兒。朱英火翟又派士兵劉金在別館收納妓女宋麼兒。朱顯榕要加罪於劉金,劉金於是誘使朱英火翟圖謀叛亂。嘉靖二十四年(1545)正月十八日,朱英火翟大張筵席款待父親朱顯榕,又另在西室宴請朱顯榕之弟武岡王朱顯槐。酒宴當中,劉金等從座後衝出,揮動銅勺猛擊朱顯榕頭部,朱顯榕當場斃命。朱顯槐為之震驚,前往營救,受傷逃走,倖免一死。朱英火翟將朱顯榕的屍體移往宮中,命長史孫立以朱顯榕中風而死上報。跟隨朱顯榕的朱貴撬門而出,告發此事,撫臣、按官馬上上奏。朱英火翟心中畏懼,上疏辯解,而且逼迫崇陽王朱顯休為其保奏。通山王朱英炊不願聽從,直陳朱英火翟殺父叛逆的罪狀。世宗下詔命宦官及駙馬都尉鄔景和、侍郎喻茂堅前往審訊。朱英火翟理屈詞窮,只得服罪。世宗下詔將其逮捕至京。這年九月,祭告太廟,將朱英火翟處死,焚屍揚灰。並將其黨羽全部處死,削除朱顯休食祿的十分之三。朱顯槐、朱英炊賞賜給金幣,而且命朱顯榕次子恭王朱英火僉承襲楚王之位。隆慶五年(1571),朱英火僉去世。

  其子朱華奎年紀尚幼,萬曆八年(1580),才繼承爵位。衛官王守仁上告說“:遠祖定遠侯王弼,即楚王朱楨妃子之父,遺留瑰寶數十萬寄存於楚王府庫中,現在卻被嗣王侵奪藏匿起來。”神宗下詔命宦官前去清查核實。朱華奎上奏辯解,並且請求避宮搜掘,都未獲答覆。長時間內,宦官連續審問王府承奉等,卻毫無所得。當時宦官們正在蒐括財寶希望討好皇上,不想揭露王守仁的罪過。神宗才頗為醒悟,停止追查朱華奎。朱華奎於是獻上二萬黃金,幫助三殿工程。

  三十一年,楚王宗人朱華..等說:“朱華奎與其弟宣化王朱華壁都不是恭王之子。朱華奎乃恭王妃之兄王如言之子,抱養於宮中。朱華壁則是王如糹孛僕人王玉之子。朱華..之妻,即王如言之女,對此事瞭如指掌。”禮部侍郎郭正域請求勘查此事。大學士沈一貫維護朱華奎,經委撫、審訊,都說偽王之事毫無憑證。而朱華..之妻堅持她的說法,此事不能決斷,因此廷臣商議命重新勘查。中旨卻認為楚王襲封已二十餘年,應當以朱華..誣告治罪。御史錢夢皋為沈一貫彈劾郭正域,郭正域則揭發朱華奎行賄沈一貫。朱華奎於是訴說是郭正域主使的,郭正域被罷職離去。東安王朱英燧、武岡王朱華增、江夏王朱華土宣等都說朱華奎偽跡昭著,行賄有據。諸宗人紛紛赴京投訴揭發。朱華奎奉旨切責他們,分別給與他們罰祿、削爵的懲罰。朱華..則因誣告獲罪,被降為庶人,禁錮於鳳陽。不久,朱華奎輸賄入京,宗人將其截奪。巡捕趙可懷委託有關官員將朱華奎逮捕治罪。宗人朱蘊錮等正對趙可懷處理楚的官司不公平懷恨在心,於是趁機起鬨,將趙可懷毆打致死。巡按吳楷將楚發生叛亂上告。沈一貫建議發兵會剿。命令還未下達,諸宗人就全都自縛就範。於是斬首二人,勒令四人自盡,禁錮在高牆之內及空宅的四十五人。當時是三十三年四月。從此再也沒有人敢提起楚的事情。時間一久,被禁錮的人因遇皇恩得以獲釋,而朱華奎的真偽始終未弄清楚。

  後來,張獻忠搶劫湖廣,朱華奎募兵自衛,以張其在為帥。張獻忠兵至武昌,張其在為內應,將朱華奎捉拿並沉入江中,諸宗族中無人倖免。

  魯荒王朱檀,太祖第十子。洪武三年(1370)出生,出生兩個月時即受封。十八年前往藩地兗州。他愛好文學,禮賢下士,善寫歌。朱檀因吃了金石藥而毒發傷目。太祖厭惡他。二十二年,朱檀去世,諡號為荒。其子靖王朱肇火軍,當時剛剛滿月。母妃湯氏,是信國公湯和之女,對朱肇火軍的撫養教誨十分嚴格。永樂元年(1403)三月,朱肇火軍才得以繼嗣。成祖十分疼愛他。成祖車駕北巡經過兗州時,賜給他詩文錢幣。宣德年初,朱肇火軍上奏道:“我藩長史鄭昭、紀善王貞,供職已達三十年,應當對他們給以禮遇。”宣宗對蹇義說“:皇祖稱讚魯王禮賢下士,果然名不虛傳啊!”宣宗於是答應了朱肇火軍的請求。成化二年(1466),朱肇火軍去世。

  其子惠王朱泰堪繼嗣,九年去世。朱泰堪之子莊王朱陽鑄繼嗣,嘉靖二年(1523)去世。莊王在位時間長,其世子朱當氵從,朱當氵從之子朱健木弋均死於莊王之前,因此由朱健木弋之子端王朱觀火定繼嗣。朱觀火定狎暱典膳秦信等人,遊戲無度,招惹娼妓,裸男裸女混雜而坐,肆意玩樂。左右如有牴觸者,他便立刻讓其死在錐斧之下,或對其施以炮烙之刑。秦信等乘勢殺人。館陶王朱當氵忽也十分淫蕩殘暴,與朱觀火定交惡,兩人爭相上奏,攻擊對方。世宗且念朱觀火定年紀尚幼,只削減其食祿的三分之二,而將秦信等逮捕處死,也削減朱當氵忽食祿的三分之一。二十八年,朱觀火定去世。其子恭王朱頤坦繼嗣,有善行,他捐出邸中田湖,贍養貧民,又辭去常祿,分給貧窮宗人。世宗為此前後七次賜其璽書嘉獎慰勞。萬曆二十二年(1594),朱頤坦去世。世子朱壽釒爵死於父親之前,因此由其弟敬王朱壽釒曾繼嗣,二十八年去世。其弟憲王朱壽釒宏繼嗣,崇禎九年(1636)去世。其弟肅王朱壽鏞繼嗣,去世。朱壽鏞之子朱以派繼嗣。十五年,大清軍隊攻克兗州,朱以派被捕而死。其弟朱以海轉遷臺州,張國維等將其迎居紹興,號稱魯監國。順治三年(1646)六月,清兵攻克紹興,朱以海逃亡入海。很長一段時間內,朱以海住在金門,鄭成功待他相當恭敬。不久,鄭成功的態度鬆懈下來,朱以海心中不滿,要遷往南澳。鄭成功派人將他沉入海中。

補充糾錯
大家都在看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