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列傳·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八原文

  ◎土司

  西南诸蛮,有虞氏之苗,商之鬼方,西汉之夜郎、靡莫、邛、莋、僰、爨之属皆是也。自巴、夔以东及湖、湘、岭峤,盘踞数千里,种类殊别。历代以来,自相君长。原其为王朝役使,自周武王时孟津大会,而庸、蜀、羌、髳、微、卢、彭、濮诸蛮皆与焉。及楚庄蹻王滇,而秦开五尺道,置吏,沿及汉武,置都尉县属,仍令自保,此即土官、土吏之所始欤。

  迨有明踵元故事,大为恢拓,分别司郡州县,额以赋役,听我驱调,而法始备矣。然其道在于羁縻。彼大姓相擅,世积威约,而必假我爵禄,宠之名号,乃易为统摄,故奔走惟命。然调遣日繁,急而生变,恃功怙过,侵扰益深,故历朝征发,利害各半。其要在于抚绥得人,恩威兼济,则得其死力而不足为患。《实录》载成化十八年马平主簿孔性善言:“谿峒蛮僚,虽常梗化,乱岂无因。昔陈景文为令,瑶、僮皆应差徭,厥后抚字乖方,始仍反侧。诚使守令得人,示以恩信,谕以祸福,亦当革心。”帝嘉纳之,惜未能实究其用,此可为治蛮之宝鉴矣。

  尝考洪武初,西南夷来归者,即用原官授之。其土官衔号曰宣慰司,曰宣抚司,曰招讨司,曰安抚司,曰长官司。以劳绩之多寡,分尊卑之等差,而府州县之名亦往往有之。袭替必奉朝命,虽在万里外,皆赴阙受职。天顺末,许土官缴呈勘奏,则威柄渐弛。成化中,令纳粟备振,则规取日陋。孝宗虽发愤厘革,而因循未改。嘉靖九年始复旧制,以府州县等官隶验封,宣慰、招讨等官隶武选。隶验封者,布政司领之;隶武选者,都指挥领之。于是文武相维,比于中土矣。其间叛服不常,诛赏互见。兹据其事绩尤著者,列于篇。

  湖广土司

  湖南,古巫郡、黔中地也。其施州卫与永、保诸土司境,介于岳、辰、常德之西,与川东巴、夔相接壤,南通黔阳。谿峒深阻,易于寇盗,元末滋甚。陈友谅据湖、湘间,啖以利,资其兵为用。诸苗亦为尽力,有乞兵旁寨为之驱使者,友谅以此益肆。及太祖歼友谅于鄱阳,进克武昌,湖南诸郡望风归附,元时所置宣慰、安抚、长官司之属,皆先后迎降。太祖以原官授之,已而梗化。

  洪武三年,慈利安抚使覃垕连构诸蛮入寇,征南将军周德兴平之。五年,复命邓愈为征南将军,率师平散毛等三十六洞,而副将军吴良复平五开、古州诸蛮凡二百二十三洞,籍其民一万五千,收集溃散士卒四千五百余人,平其地。未几,五开、五谿诸蛮乱,讨平之。十八年,五开蛮吴面儿反,势獗甚。命楚王桢将征虏将军汤和,击斩九谿诸处蛮僚,俘获四万余人,诸苗始惧。而靖、沅、道、澧之间,十年内亦寻起寻灭。虽开国之初,师武臣力,实太祖控制之道恩威备焉。

  永乐初,苗告继绝,袭冠带,益就衔勒。垂百年,而五开、铜鼓间又纷纷多警。时英宗北狩,中原所在侵扰,苗势殊炽。景泰初,总兵官宫聚奏:“蛮贼西至贵州龙里,东至湖广沅州,北至武冈,南至播州之境,不下二十万,围困焚掠诸郡邑。臣所领官军不及二万,前后奔赴不能解平越之围。乞急调京边军及征麓川卒十万前来,以资调遣。”久而师征不至,更易他帅,浸淫六七载。至天顺元年,总督石璞调总兵官方瑛,始克期征剿。破天堂、小坪、墨溪二百二十七寨,擒伪王侯伯等百余人,斩贼首千四百余级,夺回军人男妇千三百余口,于是苗患渐平。盖萌发于贵州,而蔓衔于湖南,皆生苗为梗。诸土司初无动摇,而永、保诸宣慰,世席富强,每遇征伐,辄愿荷戈前驱,国家亦赖以挞伐,故永、保兵号为虓雄。嘉、隆以还,徵符四出,而湖南土司均备臂指矣。

  施州(施南宣抚司 散毛宣抚司 忠建宣抚司 容美宣抚司) 永顺军民宣慰使司 保靖州军民宣慰使司

  施州,隋为清江郡,改施州。明初仍之。洪武十四年改置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属湖广都司。领军民千户所一:曰大田。领宣抚司三:日施南,曰散毛,曰忠建。领安抚司八:曰东乡五路,曰忠路,曰忠孝,曰金峒,曰龙潭,曰大旺,曰忠峒,曰高罗。领长官司七:曰摇把峒,曰上爱茶峒,曰下爱茶峒,曰剑南,曰木册,曰镇南,曰唐崖。领蛮夷长官司五:曰镇远,曰隆奉,曰西泙,曰东流,曰腊壁峒。又有容美宣抚司者,亦在境内,领长官司四:曰椒山玛瑙,曰五峰石宝,曰石梁下峒,曰水尽源通塔平。

  初,太祖即吴王位,甲辰六月,湖广安定宣抚使向思明遣长官硬彻律等,以元所授宣抚敕印来上,请改授。乃命仍置安定等处宣抚司二,以思明及其弟思胜为之。又置怀德军民宣抚司一,以向大旺为之,统军元帅二,以南木、潘仲玉为之。抽拦、不用、黄石三洞,各置长官一,以没叶、大虫、硬彻律为之。簳坪洞设元帅府一,以向显祖为之。梅梓、麻寮二洞,各置长官一,以向思明、唐汉明为之。皆新降者。丙午二月,容美洞宣抚使田光宝遣弟光受等,以元所授宣抚敕印来上。命光宝为四川行省参政,行容美洞等处军民宣抚司事,仍置安抚元帅治之。并立太平、台宜、麻寮等十寨长官司。

  洪武四年,宣宁侯曹良臣帅兵取桑植,容美洞元施南道宣慰使覃大胜弟大旺、副宣慰覃大兴、光宝子答谷等皆来朝,纳元所授金虎符。命以施州宣慰司为从三品,东乡诸长官司为正六品,以流官参用。五年,忠建元帅墨池遣其子驴吾,率所部溪洞元帅阿巨等来归附,纳元所授金虎符并银印、铜章、诰敕。置忠建长官司及沿边溪洞长官司,以墨池等为长官。二月,容美宣抚田光宝复遣子答谷来朝。征南将军邓愈平散毛、柿谿、赤谿、安福等三十九峒,散毛宣慰司都元帅覃野旺上伪夏所授印。

  十四年,江夏侯周德兴移师讨水尽源、通塔平、散毛诸峒,置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十五年,置施南宣抚司,隶施州卫。十七年,散毛、沿边安抚司安抚覃野旺之子起刺来朝,命为本司佥事。景川侯曹震言:“散毛等洞蛮时寇掠为民患,已令施州卫及施南宣抚覃大胜招之,如负固,请发兵讨。”

  二十二年命忠建宣抚田思进之子忠孝代父职。时思进年八十余,乞致仕,故有是命。明年,凉国公蓝玉克散毛洞,擒刺惹长官覃大旺等万余人。置大田军民千户所,隶施州卫。以蓝玉奏散毛、镇南、大旺、施南等洞蛮叛服不常,黔江、施州卫兵相去远,难应援。今散毛地与大水田连,宜置千户所守御,乃改散毛为大田,命千户石山等领土兵一千五百人,置所镇之。时忠建、施南叛蛮结寨于龙孔,玉遣指挥徐玉将兵攻之,擒宣抚覃大胜,余蛮退走。玉复分兵搜之,杀获男女一千八百余人,械大胜及其党八百二十人送京师。磔大胜于市,余戍开元,给衣粮遣之。

  永乐二年复设散毛、施南二长官司。先是,洪武初,诸土司长官来降者,皆予原官。蛮苗吴面儿之难,诸土司地多荒废,长官亦罢承袭。至是,故土官之子覃友谅等以招复蛮民,请仍设治所。以其户少,降为长官司,隶大田军民千户所。以友谅为散毛,长官,覃添富为施南长官。四年,改施南、散毛仍为宣抚司,以友谅、添富来朝故也。以田应虎为龙潭安抚。时应虎来朝,言其祖父自宋、元来,俱为安抚,自蛮乱并其地入散毛隔远难治,乞仍旧,从之。时高罗安抚田大民言,招复蛮民四百余户,乞还原职治所。木册长官田谷佐、唐崖长官覃忠孝,并言父祖世为安抚,洪武时大军平蜀,民惊溃,治所废,今谷佐等招集三百余户,请袭,许之。五年,镇南长官覃兴等来朝,称系世职,洪武中废,今招来蛮民三百户,乞仍旧,既五峰石宝长官张再武亦以袭职请,从之。同时,设东乡五路安抚,以覃忠为之,隶施南。设石梁下峒、椒山玛瑙、水尽源通塔平三长官司,以向潮文、刘再贵、唐思文为之,隶容美。既复设忠路、忠孝、金峒三安抚司,隶施州卫,以覃英、田大英、覃添贵为之。皆因洪武间蛮乱民散,废其治,今忠等以故官子侄来朝,奏请复设,并从之,各赐印章冠带。

  宣德二年设剑南长官司,隶忠路安抚;摇把峒、上爱下爱二茶峒三长官司及镇边、隆奉二蛮夷官司,皆隶东乡五路安抚;东流、腊壁峒二蛮夷官司,隶散毛宣抚;石关峒长官司、西泙蛮夷官司,隶金峒安抚。皆以其酋长为之。先是,忠路安抚司等各奏,前元故土官子孙牟酋蛮等,各拥蛮民,久据谿洞,今就招抚,请设官司,授以职事。兵部以闻,帝以驭蛮当顺其情,所授诸司,宜有等杀。兵部议以四百户以上者设长官司,四百户以下者设蛮夷官司。元土官子孙量授以职,从所招官司管属。皆从之。令三年一朝贡如故事。九年,木册长官田谷佐奏:“高罗安抚常倚势凌轹,侵夺其土地人民,已蒙朝廷分理,然彼宿怨未平,恐复加害。乞径隶施州卫。”从之。正统三年命散毛宣抚覃友谅子瑄试职。初,友谅以罪械赴京,中路逃匿,后为官军所获,毙狱。至是,本司以其子为蛮民信服,乞袭职。帝以友谅罪重宜革,第以蛮故诎法信恩,命瑄试职图后效。景泰二年,礼部奏:“散毛宣抚司副使黄缙瑄谋杀亲兄,律应斩。其妻谭氏遣子忠等贡马赎罪,然缙瑄罪重,法不可宥。宜给钞以酬马直。”从之。天顺元年,容美宣抚田潮美老疾,请子保富代职,从之。五年,礼部奏:“施州木册长官司土舍谭文寿凶暴,并造不法诽谤之言,罪当刑。今其母向氏进马以赎,恐不可从。”帝命给钞百锭以慰其母,其子仍禁锢之。

  成化二年,摇把洞长官向麦答踵奏:“邻近洗罗峒长,窥知本洞土兵调征两广,村寨空虚,煽诱土蛮攻劫,乞调官军剿治。”五年,礼部奏:“容美宣抚司田保富等,遣人进贡方物不及数,恐使者侵盗,宜停其赏,仍移知所司。”施州等卫八安抚司各奏,成化五年朝觐进马,已付边卫骑操,而诸卫收马文移不至,恐有虚诈,宜勘实给赏,皆从之。弘治二年,木册长官田贤及容美致在田保富各进马,为土人谭敬保等赎罪。刑部言:“蛮民纳马赎罪,轻者可原,重者难宥,宜下按臣察核。”八年,容美宣抚贡马及香,礼部以香不及数,马多道毙,又无文验,命予半赏。九年,金峒安抚覃彦龙奏:“境内产杉木,尝鬻金三千贮库。今彦龙年老,子惟一人,恐身后土人争夺,乞解部。”工部议非贡典,却之。

  正德四年,容美宣抚并椒山玛瑙长官司所遣通事刘思朝等赴京进贡,沿途驿传多需索,为侦事所发,自鲁桥以北计千余金。部臣以闻,帝以远蛮宥之。散毛宣抚并五峰石宝、水尽源通塔平长官司入贡后期,部议半赏,从之。九年命大田千户所冉霖彡子舜卿为指挥佥事,以自陈讨川寇功也。十一年,容美宣抚田秀爱其幼子,将逐其兄白俚俾,而以幼子袭。白俚俾恨之,贼杀其父及其弟。事闻,下镇巡官验治,磔死。土官唐胜富、张世英等为白俚俾奏辨,罪亦当坐。诏以蛮僚异类,难尽绳以法,免其并坐,戒饬之。十五年,容美宣抚司同知田世瑛,奏获镇南军民府古印,为始祖田始进开熙二年颁给,乞改升宣抚司为军民府。礼部议,以开设宣抚,颁印已久,不当更,古印宜缴,从之。

  嘉靖七年,容美宣抚司、龙潭安抚司每朝贡率领千人,所过扰害,凤阳巡抚唐龙以闻。礼部按旧制,进贡不过百人,赴京不过二十人,命所司申饬。忠孝安抚司把事田春者数十人称入贡,伪造关文,骚扰驿传,应天巡抚以闻。兵部议,土司违例入贡,且所过横索,恐有他虞,宜严禁谕。二十六年,腊壁峒等长官司入贡,礼部验印文诈伪,诏革其赏,并下按臣勘问。

  三十三年诏湖广川贵总督并节制容美十四司。初,容美土官田世爵与土官向元楫累世相仇。元楫幼,世爵佯为讲好,以女嫁之,谋夺其产,因诬元楫以奸。有司恐激变,令自捕元楫,下狱论死。世爵遂发兵,尽俘向氏,并籍其土,皆没入之。久之,抚按知其谋,责与元楫对状,世爵不出,阴与罗峒土舍黄中等谋叛。于是湖广巡按御史周如斗请移荆南道分巡施州卫,以便控制,调广西清浪等戍军,以实行伍。疏下督臣冯岳等议,岳等言:“施州地势孤悬,不可久居,戍军亦非一时可集。当移荆瞿守备于施州,九永守备于九谿,上荆南道备巡历。至世爵骄横,有司不能摄治,独久系元楫何为。宜假督臣以节制容美之权,问世爵抗违之罪,如不悛,即绳以法。”从之。

  时龙潭安抚黄俊素贪暴,据支罗洞寨,以睚爔杀人,系狱。会白草番反,俊子中请立功为父贳罪,已又自求为副指挥,贿当事者许之。俊出益骄,乃与中及群盗李仲实等,恣行于四川之云阳、奉节间,副使熊逵等计擒俊与仲实。俊死于狱,中自缚出降,执余党谭景雷等自赎。帝命追戮俊,枭示,仲实等论斩,中谪戍,而赏有功者。三十五年,命容美宣抚田九霄袭职,赐红纻衣一袭,以浙江黄宗山击倭之功也。

  隆庆元年,吏科给事朱绘等言,湖广施州卫忠路安抚覃大宁一日奏五上,语多不实,请究治。都察院议,金峒安抚上舍覃璧争印相杀,及磁峒不当辖四川。俱下抚按官勘报。四年,覃璧作乱,伤官军,抚按请治失事诸臣罪。兵部言:“本卫孤悬境外,事起仓猝,宜从宽贳,以责后功。”帝然之,命所司相机剿抚。五年,巡抚刘悫以覃璧平,条议五事:“一,请以川东所辖巫山、建始、黔江、万县改属上荆道。一,以荆州去施州卫远,不便巡历。夷陵西有傅友德所辟取蜀故道,名百里荒者,抵卫仅五百余里。请以巴东之石砫司巡检、施州卫之州门驿、三会驿并移近地,俾闾井联络。而于百里荒及东卜垅仍创建哨堡,令千户一员,督班军百人戍守。一,施州卫延袤颇广,物产最饶,卫官朘削,致民逃夷地为乱。宜裁通判设同知,抚治民蛮,均平徭赋,勿额外横索。一,金峒世官不宜遽绝,贷覃胜罪,降安抚为峒长,听支罗所百户提调。一,施州所辖十四司应袭官舍,必先白道院,始许理事。其擅立名号者,请严治,并令兵巡道每岁经历施州,豫行调集各官舍奖谕,令赴学观化。”俱从之。

  万历十一年,湖广抚按奏:“施州卫施南等宣抚司各官,仍听镇筸参将节制,载入敕书,以一事权。”从之。

  崇祯十二年,容美宣抚田元疏言:“六月间,谷贼复叛,抚治两臣调用土兵。臣即捐行粮战马,立遣土兵七千,令副长官陈一圣等将之前行。悍军邓维昌等惮于征调,遂与谭正宾结七十二村,鸠银万七千两,赂巴东知县蔡文升以逼民从军之文上报,阻忠义而启边衅。”帝命抚按核其事。时中原寇盗充斥,时事日非,即土司征调不至,亦不能问矣。

  永顺,汉武陵、隋辰州、唐溪州地也。宋初为永顺州。嘉祐中,溪州刺史彭仕羲叛,临以大兵,仕羲降。熙宁中,筑下溪州城,赐名会溪。元时,彭万潜自改为永顺等处军民安抚司。洪武五年,永顺宣慰使顺德汪伦、堂厓安抚使月直遣人上其所受伪夏印,诏赐文绮袭衣。遂置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隶湖广都指挥使司。领州三,曰南渭,曰施溶,曰上谿;长官司六,曰腊惹洞,曰麦著黄洞,曰驴迟洞,曰施溶溪,曰白崖洞,曰田家洞。九年,永顺宣慰彭添保遣其弟义保等贡马及方物,赐衣币有差。自是,每三年一入贡。永乐十六年,宣慰彭源之仲率土官部长六百六十七人贡马。

  宣德元年,礼部以永顺宣慰彭仲子英朝正后期,请罪之。帝以远人不无风涛疾病之阻,仍赐予如例。总兵官萧绶奏:“西阳宋农里、石提洞军民被腊惹洞长谋古赏等连年攻劫,又及后溪,招之不从,乞调兵剿之。”谋古赏等惧,愿罚人马赎罪,乃罢兵。正统元年命彭仲子世雄袭职。天顺二年谕世雄调士兵会剿贵州东苗。

  成化三年,兵部尚书程信请调永顺兵征都掌蛮。十三年以征苗功,命宣慰彭显英进散官一阶,仍赐敕奖劳。十五年免永顺赋。弘治七年,贵州奏平苗功,以宣慰彭世麒等与有劳,世麒乞升职。兵部言非例,请进世麒阶昭勇将军,仍赐敕褒奖,从之。八年,世麒进马谢恩。十四年,世麒以北边有警,请帅土兵一万赴延绥助讨贼。兵部议不可,赐敕奖谕,并赐奏事人路费钞千贯,免其明年朝觐,以方听调征贼妇米鲁故也。

  正德元年以世麒从征有功,赐红织金麒麟服,世麒进马谢恩。二年进马贺立中宫,命给赏如例。五年,永顺与保靖争地相攻,累年不决,诉于朝,命各罚米三百石。六年,四川贼蓝廷瑞、鄢本恕等及其党二十八人倡乱两川,鸟合十余万人,僣王号,置四十八营,攻城杀吏,流毒黔、楚。总制尚书洪钟等讨之,不克。已而为官军所遏,乏食,乃佯听抚,劫掠自如。廷瑞以女结婚于永顺土舍彭世麟,冀缓兵。世麟伪许之,因与约期。廷瑞、本恕及王金珠等二十八人皆来会,世麟伏兵擒之,余贼溃渡河,官兵追围之,擒斩及溺死者七百余人。总制、巡抚以捷闻,奖赉有差,论者以是役世麟为首功云。七年,贼刘三等自遂平趋东皋,宣慰彭明辅及都指挥曹鹏等以土军追击之,贼仓卒渡河,溺死者二千人,斩首八十余级。巡抚李士实以闻。命永顺宣慰格外加赏,仍给明辅诰命。

  十年,致仕宣慰彭世麒献大木三十,次者二百,亲督运至京,子明辅所进如之。赐敕褒谕,赏进奏人钞千贯。十三年,世麒献大楠本四百七十,子明辅亦进大木备营建。诏世麒升都指挥使,赏蟒衣三袭,仍致仕;明辅授正三品散官,赏飞鱼服三袭,赐敕奖励,仍令镇巡官宴劳之。时政出权幸,恩泽皆由于干请。于是郴州民颂世麒征贼时号令严明,其土官彭芳等亦颂世麒功,乞蟒衣玉带。兵部格不可,乃已。世麒辞赏,请立坊,赐名曰表劳。会有保靖两宣慰争两江口之议,词连明辅,主者议逮治。明辅乃令蛮民奏其从征功,悉辞香炉山应得升赏,以赎逮治之辱。部议悉已之。

  嘉靖六年,论擒岑猛功,免应袭宣慰彭宗汉赴京,而加宗汉父明辅、祖世麒银币。二十一年,巡抚陆杰言:“酉阳与永顺以采木仇杀,保靖又煽惑其间,大为地方患。”乃命川、湖抚臣抚戢,勿酿兵端。是年,免永顺秋粮。

  三十三年冬,调永顺土兵协剿倭贼于苏、松。明年,永顺宣慰彭翼南统兵三千,致仕宣慰彭明辅统兵二千,俱会于松江。时保靖兵败贼于石塘湾。永顺兵邀击,贼奔王江泾,大溃。保靖兵最,永顺次之,帝降敕奖励,各赐银币,翼南赐三品服。

  先是,永顺兵剿新场倭,倭故不出,保靖兵为所诱遽先入,永顺土官田菑、田丰等亦争入,为贼所围,皆死之。议者皆言督抚经略失宜,致永顺兵再战再北。及王江泾之战,保靖掎之,永顺角之,斩获一千九百余级,倭为夺气,盖东南战功第一云。时邀功者方行赏,翼南遂授昭毅将军。已,升右参政管宣慰事,与明辅俱受银币之赐。时保、永二宣慰破倭后,兵骄,所过皆劫掠,缘江上下苦之。御史请究治,部议以土兵新有功,遽加罚,失远人心,宜谕责之。并令浙、直练乡勇,嗣后不得轻调土兵。

  四十二年以献大木功再论赏,加明辅都指挥使,赐蟒衣,其子掌宣慰司事,右参政彭翼南为右布政使,赐飞鱼服,仍赐敕奖励。四十四年,永顺复献大木,诏加明辅、翼南二品服。

  万历二十五年,东事棘,调永顺兵万人赴援。宣慰彭元锦请自备衣粮听调,既而支吾,有要挟之迹,命罢之。三十八年赐元锦都指挥衔,给蟒衣一袭,妻汪氏封夫人。四十七年,永顺贡马后期,减赏。兵部言:“前调宣慰元锦兵三千援辽,已半载,至关者仅七百余人。”命究主兵者。四十八年进元锦都督佥事。先是,元锦以调兵三千为不足立功,愿以万兵往。朝廷嘉其忠,加恩优渥。既而檄调八千,仅以三千,塞责,又上疏称病,为巡抚所劾,得旨切责。元锦不得已行,兵抵通州北,闻三路败恤,遂大溃。于是巡抚徐兆魁言:“调永顺兵八千,费逾十万,今奔溃,虚糜无益。”罢之。

  保靖,唐溪州地,宋置保静州,元为保靖州安抚司。明太祖之初起也,安抚使彭世雄率其属归附,命仍为保靖安抚使。洪武元年,保靖安抚使彭万里遣子德胜奉表贡马及方物,诏升安抚司为保靖宣慰司,以万里为之,隶湖广都指挥使司。自是,朝贡如制。

  永乐元年以保靖族属大虫可宜等互仇杀,遣御史刘从政赍敕抚谕之。三年,辰州卫指挥龚能等招谕筸子坪等三十五寨生苗廖彪等,各遣子入贡,因设筸子坪长官司,以彪为之,隶保靖。九年,宣慰彭勇烈遣人来贡。十二年,筸子坪贼吴者泥自称苗玉,与蛮民苗金龙等为乱,总兵梁福平之。未几,者泥子吴担竹复诱苗吴亚麻纠贵州答意诸蛮叛,都督萧授斩平之。二十一年,宣慰彭药哈俾遣人贡马。

  宣德元年,宣慰彭大虫可宜遣子顺来贡。四年,兵部奏:“保靖旧有二宣慰,一为人所杀,一以杀人当死,其同知以下官皆缺,请改流官治之。”帝以蛮性难驯,流官不谙土俗,令都督萧授择众所推服者以闻。正统十四年,保靖宣慰与族人彭南木答等相讦奏,既而讲和,愿输米赎诬奏罪,从之。

  景泰七年命调保靖土兵协剿铜鼓、五开、黎平诸蛮,先颁赏犒之。天顺二年敕宣慰彭舍怕俾即选兵进讨。三年,保靖奏夏灾。成化二年,以保靖宣慰彭显宗征蛮有功,命给诰命。三年复调保靖兵征都掌蛮。五年免保靖宣慰诸土司成化二年税粮八百五十三石,以屡调征广西及荆、襄、贵州有功也。七年,显宗老不任事,命其子仕珑代。十三年,以平苗功,显宗、仕珑皆进一阶。十五年以灾免保靖租赋。仁珑奏,两江口长官彭胜祖违例进贡,下部臣议,宜逮问,命镇巡官谕之。

  弘治十二年,永顺宣慰司奏,仕珑擅率兵攻长官彭世英,仇杀多年,构祸不已,乞发兵征剿。部覆以屡行按问不报,宜谕镇巡官速勘奏闻,从之。十四年,以保靖宣慰等方听调,免明年朝觐,时有征贵州贼妇米鲁之役故也。初,保靖安抚彭万里以洪武元年归附,即其地设保靖宣慰司,授万里宣慰使,领白崖、大别、大江、小江等二十八村寨。万里卒,子勇烈嗣。勇烈卒,子药哈俾嗣,年幼。万里弟麦谷踵之子大虫可宜,讽土人奏己为副宣慰,同理司事,因杀药哈俾而据其十四寨。事觉,逮问,死狱中,革副宣慰,而所据寨如故。其后,勇烈之弟勇杰嗣,传子南木杵,孙显宗,曾孙仕珑;与大虫可宜之子忠,忠子武,武子胜祖及其子世英,代为仇敌。而武以正统中随征有功,授两江口长官,胜祖成化中亦以功授前职,并随司理事,无印署。弘治初,胜祖以年老,世英无官,恐仕珑夺其地,援例求世袭,奏行核实,仕珑辄沮之,以是仇恨益甚,两家所辖土人亦各分党仇杀。永顺宣慰使彭世麒取胜祖女,复左右之,以是互相攻击,奏诉无宁岁。弘治十年,巡抚沈晖奏言,令世英入粟嗣父职,将以平之,而仕珑奏讦不止。是时,敕调世英从征贵州,而兵部移文有“两江口长官司”字,仕珑疑世英得设官署,将不听约束,复奏言之。于是巡抚阎仲宇、巡按王约等请以前后章奏下兵部、都察院,议:“令世英归所据小江七寨于仕珑,止领大江七寨,听仕珑约束。其原居两江口系襟喉要地,请调清水溪堡官兵守之。而徙世英于沱埠,以绝争端。以后土官应袭子弟,悉令入学,渐染风化,以格顽冥。如不入学者,不准承袭。世麒党于世英,法当治,但从征湖广颇效忠勤,已有旨许以功赎。仕珑、世英并逮问,胜祖照常例发遣。”奏上,从之。弘治十六年六月事也。

  正德十四年,保靖两江口土舍彭惠既以祖大虫可宜与彭药哈俾世仇,至是与宣慰彭九霄复构怨。永顺宣慰彭明辅与之连姻,助以兵力,遂与九霄往复仇杀,数年不息,死者五百余人,前后讦奏累八十余章。守巡官系惠于狱,明辅率众劫之去,寻复捕系。事闻,诏都御史吴廷举勘处。廷举乃令镇巡议,以为惠罪当诛,但土蛮难尽以法绳,宜徙惠置辰、常城中,令九霄出价以易两江口故地。仍用文官左迁者二人为首领官,以劝相之。俟数年后革心向化,请敕奖谕,仍擢用为首领。下兵部议,以惠徙内地,恐贻后患,令廷举再议。于是廷举等复请以大江之右五寨归保靖,大江之左二寨属辰州,设大刺巡检司,流官一人主之。惠免迁徙,仍居沱埠,以土舍名目协理巡检事。部覆如廷举言。

  嘉靖六年以擒岑猛功进九霄湖广参政,赐银币。长子虎臣战殁,赠指挥佥事,次子良臣袭职时,免赴京。二十六年免保靖秋粮。三十三年诏调宣慰彭荩臣帅所部三千人赴苏、松征倭。明年遇倭于石塘弯,大战,败之。贼北走平望,诸军尾之于王江泾,大破之。录功,以保靖为首,敕赐荩臣银币并三品服,令统兵益击贼。先是,都司李经率保靖兵追倭至新场,倭二千人伏不出,保靖土舍彭翅引军探之,中伏,与所部皆死,赠翅一官并赐棺殓具。及是,以王江泾捷,进荩臣为昭毅将军。既又调保靖土兵六千赴总督军前,从胡宗宪请也。时已叙赵文华、宗宪功,复加荩臣右参政,管宣慰司事,仍赏银币。

  万历四十七年调保靖兵五千,命宣慰彭象乾亲统援辽。四十八年加象乾指挥使。象乾至涿州病,中夜兵逃散者三千余人,部臣以闻。帝严旨责统兵者,并敕监军道沿途招抚。明年,象乾病不能行,遣其子侄率亲兵出关,战于浑河,全军皆殁。天启二年进象乾都督佥事,赠彭象周、彭绲、彭天祐各都司佥书,以浑河之役一门殉战,义烈为诸土司冠云。

卷一百九十八譯文

  施州,隋朝為清江郡,後改稱施州。明朝初年仍稱施州。洪武十四年(1381)改置施州衛軍民指揮使司,隸屬湖廣都司。施州衛軍民指揮使司統領一個軍民千戶所,即大田;統領三個宣撫司,分別是施南、散毛、忠建;統領八個安撫司,分別是東鄉五路、忠路、忠孝、金峒、龍潭、大旺、忠峒、高羅;統領七個長官司,分別稱為搖把峒、上愛茶峒、下愛茶峒、劍南、木冊、鎮南、唐崖;統領五個蠻夷長官司,分別是鎮遠、隆奉、西評、東流、臘壁峒。還有一個容美宣撫司,也在施州境內,統領有四個長官司,它們分別是椒山瑪瑙、五峰石寶、石樑下峒、水盡源的通塔平。

  當初,明太祖稱吳王時,是甲辰年(1364)六月,當時的湖廣安定宣撫使向思明派遣長官硬徹律等人,帶著元朝所授予的宣撫官印來見明太祖,請求太祖改授其他官銜。明太祖便命令在安定等地仍設定二個宣撫司,讓向思明和他的弟弟向思勝充任。又在懷德設定軍民宣撫司一名,讓向大旺充任;設統軍元帥二名,讓南木、潘仲玉充當。在抽攔、不用、黃石三個峒,各設定長官一名,讓沒葉、大蟲、硬徹律充當。在..坪峒設定元帥府一個,讓向顯祖掌管。在梅梓、麻寮二峒,各設定長官一名,讓向思明、唐漢明充任。這些人都是新投降太祖的。丙午年(1366)二月,容美峒宣撫使田光寶派遣其弟田光受等人,攜帶元朝皇帝所授予的宣撫官印來見太祖。明太祖任命田光寶為四川行省參政,行使容美峒等地軍民宣撫司的職責,並仍設定安撫元帥治理這些地方。同時,明太祖還在太平、臺宜、麻寮等十個寨中設立長官司。

  洪武四年(1371),宣寧侯曹良臣帶兵攻取桑植,容美峒元朝施南道的宣慰使覃大勝的弟弟覃大旺和副宣慰覃大興、田光寶的兒子田答谷等人都來朝見,繳納上元朝所授給的金虎符。明太祖命令施州宣慰司為從三品官,東鄉等長官司為正六品官,其職權待遇屬於流官。五年,忠建的元帥墨池派其兒子驢吾率其部下的溪峒元帥阿巨等人來歸降,繳納上元朝皇帝所授予的金虎符、銀印、銅章和文告。明太祖下令設定忠建長官司和沿邊溪峒長官司,任命墨池等人為長官。該年二月,容美峒宣撫田光寶又派其兒子田答谷來朝見皇帝。徵南將軍鄧愈平定了散毛、柿溪、赤溪、安福等三十九峒,散毛宣慰司都元帥覃野旺繳納了偽夏所授予的印信。

  洪武十四年(1381),江夏侯周德興帶兵征討水盡源、通塔平、散毛各峒,設定了施州衛軍民指揮使司。十五年,設定施南宣撫司,隸屬於施州衛。十七年,散毛、沿邊安撫司安撫覃野旺的兒子起剌來朝見皇帝,被任命為本司僉事。景川侯曹震向皇帝進言道“:散毛等峒的蠻族時常搶劫成為百姓的禍患,現已命令施州衛和施南宣撫覃大勝招撫他們。如果他們頑固不受招安,請求發兵討伐他們。”

  洪武二十二年(1389),明太祖任命忠建宣撫田思進的兒子田忠孝代替其父親的職務。此時的田思進年紀八十有餘,乞求辭官,所以才有這項任命。第二年,涼國公藍玉攻克散毛洞,活捉了剌惹長官覃大旺等一萬多人,朝廷便設定了大田軍民千戶所,隸屬於施州衛。因為藍玉上奏給皇帝說散毛、鎮南、大旺、施南等峒的蠻族人一會兒叛變一會兒又順服沒有常規,而黔江、施州衛的軍隊離這些地方又遠,很難應急救援,散毛洞又與大水田相連,應該在這些地方設定千戶所來守衛,於是便改散毛為大田,任命千戶石山等統領一千五百名土兵,在大田設定千戶所鎮守該地域。此時忠建、施南反叛的蠻族在龍孔結寨,藍玉派遣指揮徐玉帶兵攻打,活捉了宣撫覃大勝,其餘的蠻族都撤退逃走。藍玉又分兵搜捕他們,殺死俘獲男女達一千八百多人。他們把覃大勝及其黨徒八百二十人一起戴上桎梏解送到京城,在鬧市中車裂了覃大勝,其餘的人則發給他們一定的糧食衣服派他們去戍守開元。

  永樂二年(1404)又設定散毛、施南二個長官司。在此之前,洪武初年,各土司長官凡投降明朝的,都授予原來的官職官銜。蠻族中的苗人吳面兒發難以後,各土司地區多遭荒廢,土司長官也不再承襲了。至此,前土官的兒子覃友諒等人以招回蠻族百姓為由,請求仍然設定治所。因為其戶口少,只好降級為長官司,隸屬於大田軍民千戶所。任命覃友諒為散毛長官司長官,覃添富為施南長官司長官。

  永樂四年(1406),把施南、散毛仍改回宣撫司,這是因為覃友諒、覃添富來朝見皇帝的結果。任命田應虎為龍潭安撫。此時田應虎來朝見皇帝,說他的祖父從宋朝、元朝以來,都是安撫。自蠻族叛亂後,把他的地盤併入散毛,現在相隔太遠很難治理,乞求皇上允許他仍回原地當安撫。皇上答應了他。此時高羅的安撫田大民說,他已招回蠻族百姓四百多戶,乞求朝廷歸還原職位的治所。木冊長官田穀佐、唐崖長官覃忠孝,都說自己的祖先世代都是安撫,洪武年間明朝大軍平定蜀地時,百姓都受驚逃散了,因而治所也就廢了,現今田穀佐等人已招集了百姓三百多戶,請求繼承安撫的職位,皇帝答應了他們。五年,鎮南長官覃興等人來朝見皇帝,聲稱自己世代相傳的官職,在洪武中年廢止了,現今已招集到蠻族百姓三百戶,乞求皇帝給還他的原職;五峰石寶長官張再武也來請求繼承世代相襲的職位,皇上都答應了他們。與此同時,皇上又設定東鄉五路安撫司,任命覃忠為安撫,隸屬施南;設定石樑下峒、椒山瑪瑙、水盡源通塔平三個長官司,任命向潮文、劉再貴、唐思文為三司的長官,隸屬於容美。既而又設定忠路、忠孝、金峒三個安撫司,隸屬於施州衛,分別以覃英、田大英、覃添貴為三司的安撫。這些都是因為洪武年間蠻族作亂,百姓逃散,治所廢弛,現今覃忠等人以從前這些地方官員的兒子、侄子的身份來朝見皇上,上奏請求再設定原來的治所,皇上都同意了,並分別賞賜給他們印、章、冠和帶。宣德二年(1427)設定劍南長官司,隸屬於忠路安撫;搖把峒、上愛下愛二個茶峒的三個長官司和鎮邊、隆奉二個蠻夷官司,都隸屬於東鄉五路安撫;東流、臘壁峒二個蠻夷官司,隸屬於散毛宣撫;石關峒長官司、西評蠻夷官司,隸屬於金峒安撫。這些地方的長官都是由當地的酋長充任的。在此之前,忠路安撫司等分別上奏,說有元朝土官的子孫牟酋蠻等人,各率領蠻族百姓,長期佔據溪峒,現今已接受明朝廷的招撫,請求在該地區設定官司,給這些人授職位。兵部把這些意見呈給皇帝審閱,皇帝認為駕馭統治蠻族人應當順其性情,給他們授予官司,應有等級差別。兵部商議討論後認為可在四百戶以上的地方設定長官司,四百戶以下的地方設定蠻夷官司。元朝土官的子孫各按其具體情況授以職銜,讓他們聽從所招官司的管轄。皇帝都答應了這些請求,命令這些土官子孫像以前那樣三年來朝貢一次。九年,木冊長官田穀佐上奏說:“高羅安撫常仗勢欺人,侵奪我處的土地和人民。既然朝廷已將我們分開,讓我們分別治理轄區,但他對我的宿怨不減,我害怕再遭到他的加害,因此乞求讓我直接隸屬於施州衛。”皇上同意了他的請求。

  正統三年(1438)皇帝命今散毛宣撫覃友諒的兒子覃蠧試任散毛宣撫的職位。原先,覃友諒因犯罪被戴上桎梏押赴京城,途中逃跑後藏了起來,後來被官軍捕獲,死在監獄裡。到此,散毛宣撫司認為覃友諒的兒子深受當地蠻族百姓的信任和服從,乞求允許他繼承其父的職位。皇帝認為覃友諒罪孽深重,其職位應當革除,考慮到他是蠻族人的緣故就枉法布恩,命今覃蠧試任宣撫職位,觀以後的效果如何再定奪。景泰二年(1451),禮部給皇帝上奏說:“散毛宣撫司副使黃縉蠧謀殺親兄,按法律應該斬首。黃縉蠧的妻子譚氏派兒子黃忠等來獻貢馬匹替黃縉蠧贖罪。但黃縉蠧的罪行嚴重,法不可恕,所以應當按馬的價值給黃忠錢鈔。”皇帝批准這個建議。天順元年(1457),容美宣撫田潮美年老有病,請求讓其兒子田保富代理他的職務,皇帝同意了。五年,禮部給皇帝上奏說:“施州木冊長官司的土舍譚文壽行為兇暴,並且編造違法的誹謗之言,其罪行應當受刑。現今他的母親向氏進貢馬匹替兒子贖罪,恐怕不能依從她。”皇帝命令給錢鈔一百錠慰撫向氏,她的兒子則禁錮起來不準做官。

  成化二年(1466),搖把峒長官司的長官向麥答踵給皇帝上奏說“:鄰近的詵羅峒長官,窺探到我們峒土兵奉調出徵去了兩廣,村寨空虛,就煽動誘惑土蠻攻擊搶劫我們峒,乞求調遣官軍前來進剿治理。”五年,禮部上奏說:“容美宣撫司的田保富等人,派人向朝廷進貢的土產不夠數,恐怕是使者中途偷盜了,應該停止給他們的獎賞,把這些情況交給他們所隸屬的官司,讓其知曉這件事。”施州等衛的八個安撫司也各給皇帝上奏,說五年到京城朝覲皇上時進獻的馬匹,已經交付給邊防衛所的騎兵操練,而各衛所收到馬匹的文書卻一直不來,這裡恐怕有虛詐行為,應該勘察核實具體情況後再給獎賞。皇帝都批准了這些要求。弘治二年(1489),木冊長官田賢和容美峒已辭官的田保富分別進獻馬匹,替土人譚敬保等人贖罪。刑部說“:蠻族人繳納馬匹來贖罪,罪輕的可以原諒,罪重的就難以寬恕,應該交下面的大臣去察看核實再行定奪。”八年,容美宣撫向朝廷進貢馬匹和香,禮部認為他們的香不夠數,進貢的馬又多死在道路上,又沒有文書驗收,命令給他們一半的獎賞。弘治九年,金峒安撫覃彥龍上奏說:“我們金峒境內盛產杉木,曾賣得黃金三千貯存在庫房裡。現今我覃彥龍年紀老了,只有一個兒子,恐怕我死後土人要與他爭奪,現乞求將這黃金解送給工部。”工部認為這不是貢品,不能接受,謝絕了。

  正德四年(1509),容美宣撫和椒山瑪瑙長官司所派遣通事劉思朝等人赴京城向皇上進獻貢品,一路上的驛傳多有索取,被偵察探知後事發,自魯橋以北共計被驛傳索取一千多金。禮部大臣將此事報告給皇帝,皇帝認為他們是邊遠地區的蠻族人而寬恕了他們。散毛宣撫和五峰石寶、水盡源通塔平長官司向皇上獻貢品拖延了日期,禮部討論後認為可給他們一半的獎賞,皇帝同意了這個意見。九年皇帝任命大田千戶所千戶冉靈的兒子冉舜卿為指揮僉事,這是他向皇上自述討伐四川盜賊的功勞的結果。十一年,容美宣撫田秀寵愛他的幼子,想把他的長子白俚俾趕走,讓其幼子繼承自己的職位。白俚俾對此懷恨在心,偷偷地殺死了其父親和弟弟。事情傳開後,下面鎮守的巡察官驗明事實後,對白俚俾處以磔刑,車裂而死。土官唐勝富、張世英等人為白俚俾上奏辯護,亦應當一同辦罪。皇帝下詔書認為蠻族僚人與我們不是同類人,很難將他們全部繩之以法,因此可免除其連坐之罪,告誡他們以後再也不能這麼做就算了。十五年,容美宣撫司同知田世瑛,上奏說他已獲得一枚鎮南軍民府的古印,是南宋開禧皇帝在開禧二年(1206)頒發給他的始祖田始進的,因此請求將現在的宣撫司改升為軍民府。禮部大臣討論認為,設定宣撫司後,頒給的印章時間已很長,不應當變更了,而那枚古印應該上繳朝廷。皇上同意。

  嘉靖七年(1528),容美宣撫司、龍潭安撫司每次上朝進貢都率領千人隨行,他們所經過的地方都受到擾害,鳳陽巡撫唐龍把此事報告給了禮部。禮部認為按舊的制度,來進獻貢物時隨行的人不能超過一百,到京城來隨行的人不能超過二十,命令有關官府重新申明這個制度。忠孝安撫司的把事田春帶領幾十個人聲稱自己去朝廷獻貢物,一路上卻偽造關文,騷擾驛傳,應天巡撫將此事報告了兵部。兵部大臣討論認為土司違反慣例來進獻貢物,且對所經過的地方橫加勒索,恐怕有其他意圖,應該嚴禁他們這種行為。二十六年,臘壁峒等地的長官司來進獻貢物,禮部檢驗他們的印章文書時發現有偽造現象,就下詔革除給他們的獎賞,並讓下面的大臣調查核實此事。

  嘉靖三十三年(1554),皇帝下詔讓湖廣、四川、貴州的總督共同管理容美十四司的事務。原先,容美土官田世爵與土官向元楫世代有仇。向元楫年幼時,田世爵假裝要與向元楫家講和通好,便把女兒嫁給向元楫,實際上是陰謀侵奪向元楫的財產,因此便誣告向元楫是邪惡作偽之人。有關官府恐怕激起變亂,就讓田世爵自己去捕捉向元楫,以死罪名義把向元楫投入監獄。田世爵便率兵攻打向元楫,把向氏家族的人全部俘獲,把向氏家族的土地全部登記沒收,併入自己的名下。時間一長,宣撫瞭解了他的陰謀,責令他與向元楫一起對質。田世爵不但不出來對質,還暗地裡與羅峒的土舍黃中等人一起密謀反叛朝廷。這樣湖廣巡按御史周如鬥就請求到荊南道去巡察施州衛,以便控制該地區,又要求徵調守衛廣西清浪的軍隊來充實這裡的兵力。皇帝把這個上疏交給督臣馮嶽等人去討論。馮嶽等人給皇帝說“:施州地處偏僻孤懸,不能長期在那兒駐紮軍隊,況且守衛的軍隊也不是一時間就能集中的,因此應當把荊瞿守備移到施州,把九溪、永州兩地的守備移到九溪,在上荊南道配備巡察官。至於田世爵驕橫一世,官府已經無法駕馭約束他,單單把向元楫關在牢裡有什麼用?我們認為應該假借督臣的權威來控制容美宣撫司的權力,向田世爵問抗拒官府的罪行,如果他還不悔改,就把他繩之以法。”皇帝同意這個建議。

  此時,龍潭安撫黃俊素來貪婪兇暴,佔據支羅峒寨,常因小怨小忿就殺人,所以獲罪被投入監獄。這時正好碰上白草番造反,黃俊的兒子黃中請求去立功為父親赦免罪行,之後又請求自己當副指揮,賄賂主管此事的官員答應此事。黃俊出獄後更加驕橫,與黃中和群盜李仲實等人一起在四川的雲陽、奉節之間橫行霸道。副使熊逵等人用計擒獲了黃俊和李仲實。黃俊死在獄中,黃中自己把自己綁起來出來投降,並把自己的餘黨譚景雷等人也綁起來交給官軍,為自己贖罪。皇帝命令追戮黃俊的屍體,把他的腦袋割下來示眾;把李仲實等人處以斬刑;把黃中貶謫到邊關去搞守衛;獎賞有功人員。嘉靖三十五年(1556),因田九霄在浙江黃宗山抗擊倭寇有功,皇上任命他繼承容美宣撫的職位,賜給他紅..衣一襲。

  隆慶元年(1567),吏科給事中朱繪等人上奏說,湖廣施州衛的忠路安撫覃大寧一天上奏五次,言語多與事實不符,請求皇上追究他的責任;都察院也有意見,說金峒安撫土舍覃璧與人爭印而相互仇殺,以及磁峒不應當歸四川管轄等。皇帝全把這些情況交給撫按官去勘察後再上報。四年,覃璧叛亂,打傷了官軍,撫按官請皇帝追究失事的各位大臣的罪行。兵部上奏說“:本施州衛孤零零地處在境外,覃璧作亂的事發生得又很倉猝,所以應該從寬赦免他們,讓他們在以後建功。”皇帝同意,命令有關官府相機進剿或招撫叛亂的人。五年,巡撫劉愨在平定了覃璧的叛亂後,向皇上陳述了五條建議“:一、請求把川東所管轄的巫山、建始、黔江、萬縣改為隸屬於上荊道。二、荊州離施州衛太遠,不便於巡察。在夷陵西面有傅友德攻打蜀地時所開闢的舊路,名叫百里荒,離施州衛只有五百多里。請求讓巴東的石石主承擔巡檢的職責,把施州衛的州門驛、三會驛一起轉移到近的地方,以便百姓之可以相互聯絡。在百里荒和東卜壠仍然建立哨堡,命令一員千戶,監督一百班軍守衛該地方。三、施州衛地域廣闊,物產最為豐富,衛官大肆剝削,致使百姓逃跑,發生叛亂。應該裁減通判設定同知,讓他們招撫治理漢民和蠻族人,使當地的徭役、賦稅均平合理,不再額外橫加索取。四、金峒世代相傳的官位不應該讓其突然斷絕,寬免覃勝的罪行,把他從安撫降為峒長,讓他聽從支羅所百戶的調遷。五、施州所管轄的十四個司,應當繼承官舍的,一定要先向道院講明,才能處理事務。如有人擅自立名號,請求嚴厲治罪,同時請求皇上命令巡道的軍隊每年都從施州經過。在軍隊經過時,預先調集各官舍進行獎賞,再讓他們去看軍隊巡道,以便他們看後受感化。”皇上都同意了他的意見。

  萬曆十一年(1583),湖廣撫按給皇帝上奏:“施州衛的施南等宣撫司各官,仍然聽從鎮..參將的節制,希望皇上把這個寫進敕書裡,以便統一處理事務的許可權。”皇帝同意。

  崇禎十二年(1639),容美宣撫田元上疏說“:六月間,谷地的盜賊又發生叛亂,巡撫和長官兩位大臣要徵調土兵。我立即捐獻糧食和戰馬,派遣土兵七千人,讓副長官陳一聖等帶著去報到。鄧維昌等人害怕徵調,就與譚正賓勾結七十二村寨,聚集了白銀一萬七千兩,賄賂巴東知縣蔡文升,讓他以我們是被逼從軍的文書上報朝廷。這是阻塞忠義,開啟邊境事端的行為。”皇帝命令撫按官去核實其事。此時,中原地區也是寇盜充斥,時事一天不如一天,即使徵調他們,他們也不來,朝廷也沒有能力去追究他們的罪責了。

  永順,是漢朝的武陵、隋朝的辰州、唐朝的溪州之地。宋朝初年,此地稱為永順州,嘉..中年時,溪州刺史彭仕羲叛亂,朝廷派大軍壓境,彭仕羲投降。熙寧中年,該地修築了溪州城,皇帝給此城賜名為會溪。元朝時,彭石潛將該地私自改為永順等處軍民安撫司。

  洪武五年(1372),永順宣慰使汪倫和堂崖安撫使月直派人送繳了偽夏王朝給他們頒發的印章,皇帝下詔給他們賞賜有花紋的綺衣。於是,便在此設定永順等處軍民宣慰使司,隸屬於湖廣都指揮使司。永順等處軍民宣慰使司統領三個州:南謂、施溶、上溪;統領六個長官司:臘惹峒、麥著黃峒、驢遲峒、施溶溪、白崖峒、田家峒。九年,永順宣慰彭添保派其弟弟彭義保等向朝廷進獻馬匹和土產,皇上按他們的等級各賞賜給他們不同的衣服和錢幣。從此以後,他們每三年進貢一次。永樂十六年(1418),宣慰彭源的兒子彭仲率土官和部落酋長六百六十七人向朝廷貢獻馬匹。

  宣德元年(1426),禮部認為永順宣慰彭仲的兒子彭英將朝覲的日期延後了,請求皇上向他問罪。皇帝認為邊遠之人一定有風濤或疾病的阻礙才延期,因而不怪罪他們,給他們的賞賜仍跟以前一樣。總兵官蕭綬上奏說“:酉陽宋農裡和石提峒的軍民遭臘惹峒的長官謀古賞連年攻打搶劫,現今又波及到後溪。招撫他們時,謀古賞不願意,乞求徵調軍隊剿滅他們。”謀古賞聽說後感到害怕,願處罰人馬以贖罪,這樣朝廷才罷兵。正統元年(1436)皇帝任命彭仲的兒子彭世雄繼承其父的職位。天順二年(1458)皇帝向彭世雄徵調土兵去會剿貴州的東苗人。

  成化三年(1467),兵部尚書程信請求徵調永順的軍隊去討伐都掌蠻族人。十三年,因為討伐苗人有功,皇帝命令給宣尉彭顯英提散官一階,按功勞給以獎賞。十五年減免了永順的賦稅。弘治七年(1494),貴州給皇帝上奏言平定苗人的功勞時,認為宣慰彭世麒等參與平定苗人有功勞。彭世麒乞求皇上提升自己的職務。兵部認為這不符合常例,請求皇上給彭世麒進品階為昭勇將軍,讓皇上褒獎他,皇帝同意了。八年,彭世麒向朝廷進獻馬匹表示謝恩。十四年,彭世麒聽到北部邊疆常有外族入侵,請求朝廷同意他帶土兵一萬奔赴延綏去幫助討伐。兵部討論後認為不可這麼做,因為他剛聽從調遣去征討過女賊人米魯。不過,兵部對於彭世麒的忠心還是宣敕嘉獎,並賞賜給來奏事的人路費一千貫錢鈔,還免除了彭世麒第二年朝覲皇上的任務。

  正德元年(1506),皇上認為彭世麒從事征討有功勞,賞賜給他紅線織的金麒麟衣服,彭世麒進獻馬匹表示感謝皇恩。正德二年,彭世麒又進獻馬匹祝賀立皇后,皇帝命令按以前的慣例給予獎賞。五年,永順和保靖兩地的土司為爭奪地盤互相攻打,幾年也決定不下,於是上訴到朝廷。皇帝命令雙方各罰米三百石。六年,四川的賊人藍廷瑞、鄢本恕及其同黨二十八人倡議在兩川作亂,糾集了十多萬烏合之眾,自己稱王,設定四十八個營,攻打城市,殺害官吏,影響傳佈到黔、楚兩地。總制尚書洪鐘等帶兵征討,攻打不下。不久,藍廷瑞等人為官軍所阻遏,糧食缺乏,便佯裝聽從朝廷的招撫,暗地裡仍像以前一樣搶劫。藍廷瑞還將女兒嫁給永順的土舍彭世麟,希望以此做緩兵之計。彭世麒假裝答應,並與他們約定好婚期。藍廷瑞、鄢本恕和王金珠等二十八人都來參加婚禮,彭世麟埋下伏兵把他們抓獲,其餘的賊人全逃散渡河而去。官兵追擊圍剿他們,生擒、斬殺及落水溺死的達七百多人。總制、巡撫把捷報傳給朝廷,朝廷各按等差給予獎賞,論功者說這一戰彭世麒立了頭功。七年,有賊人劉三等從遂平奔向東皋,宣慰彭明輔和都指揮曹鵬等帶土軍追擊。賊人倉猝渡河,落水溺死了二千人,被斬首的有八十多人。巡撫李士實將捷報上報給朝廷。皇帝命令給永順宣慰格外加賞,並給彭明輔頒佈賜爵的詔令。

  正德十年(1515),辭官了的宣慰彭世麒向朝廷進獻大木三十根,次大木二百根,並親自監督運輸到京城,他的兒子彭明輔也像其父一樣進貢。朝廷賜詔令褒獎他們,並賞賜給進奏人一千貫錢鈔。十三年,彭世麒向朝廷進獻大楠木四百七十根,他的兒子彭明輔也進獻大木給朝廷,以備朝廷搞營建時用。皇帝下詔把彭世麒提升為都指揮使,賞給繡有蟒紋的衣服三襲,不過仍讓他辭官在家;給彭明輔授予正三品散官,賞給繡有飛魚的衣服三襲,頒發敕令獎勵他,仍然讓他鎮巡邊疆地區,並設官宴犒勞他。此時,政策出自於掌權的倖臣,皇帝的恩澤都要去求取才能得到。這樣一來,郴州的百姓都稱頌彭世麒征討賊人時的號令很嚴明,其土官彭芳等人也稱頌彭世麒的功績,乞求皇上賜給他蟒衣玉帶。兵部認為不符合格例,才停止。彭世麒辭去獎賞,請求允許他立個坊,皇帝給該坊賜名為表勞。碰上保靖的兩個宣慰爭奪兩江口,言詞之間牽連到彭明輔,主事都商量是否逮捕彭明輔,治他的罪。彭明輔知道後便讓蠻族百姓上奏他以前從徵的功勞,全部辭去香爐山應得的升遷和獎賞,以換取不逮捕他,不治他的罪。兵部大臣商量討論後就全停止了給他的升遷和獎賞。

  嘉靖六年(1527),皇上在談到擒獲岑猛的功勞時,免除應該繼承宣慰職位的彭宗漢赴京朝覲的任務,給彭宗漢的父親彭明輔、祖父彭世麒加賞銀幣。二十一年,巡撫陸傑說:“酉陽與永順兩地的人因為採木而互相仇殺,保靖人又在兩者之間煽惑,此成為地方上的禍患。”皇帝便命令四川、湖廣的巡撫大臣去安撫或止息他們的仇殺,不使釀成戰爭。該年,朝廷免徵永順的秋糧。

  嘉靖三十三年(1554)冬天,朝廷徵調永順土兵到蘇州、松江兩地協助剿滅倭寇。第二年,永順宣慰彭翼南帶兵三千人,辭官在家的宣慰彭明輔帶兵二千人,都到松江會合。此時,保靖的軍隊在石塘灣打敗倭寇,永順的軍隊則出來攔擊,倭冠逃奔到王江涇,全潰散了。此次戰鬥,保靖的軍隊功勞最大,永順的軍隊次之,皇帝降旨獎勵,各給他們賞賜銀幣,還給彭翼南賜三品官的服裝。

  在此之前,永順的土兵進剿新場的倭寇,倭寇故意不出戰,保靖的土兵被倭寇所誘急忙衝了進去,永順的土官田..、田豐等亦爭相進入,結果被倭寇包圍,都戰死了。有人說那是督撫大臣的戰略戰術不得當,致使永順的軍隊再戰再敗。等到王江涇之戰,保靖的土兵與永順的土兵形成犄角之勢進攻敵人,斬獲敵人首級一千九百多個,倭寇大傷元氣,便說這是東南地區的第一戰功。此時,求功的人正得獎賞,於是彭翼南被授以昭毅將軍,之後,又升任右參政管宣慰事,與彭明輔一起都得到皇帝賞賜的銀幣。保靖、永順二個宣慰帶兵打敗倭寇後,其土兵開始驕橫,對所經過的地方都施行搶劫,沿江上下地區的百姓都受其害。御史請求追究他們的罪,兵部討論認為這些土兵新近剛立有功勞,急急地對他們加以懲罰,會喪失邊遠地區百姓的人心,不妨以責令約束他們就行了。並命令浙江、直隸必須加緊訓練鄉勇,以後不得輕易徵調土兵。

  嘉靖四十二年(1563),因為向朝廷進獻大木再被論功行賞,彭明輔被加封為都指揮使,皇上賞賜給他繡有蟒紋的衣服,他的兒子執掌宣慰司事右參政;彭翼南被封為右布政使,皇上賞賜給他繡有飛魚的衣服,並敕令獎勵他。四十四年,永順又進獻大木,皇上下詔加賞給彭明輔、彭翼南二品官服。

  萬曆二十五年(1597),東邊戰事棘手,朝廷徵調永順土兵一萬人前去增援。永順宣慰彭元錦原先請求自備衣服糧食聽從調遣,不久又支支吾吾,有向朝廷要挾的跡象,朝廷就命令不再徵調了。三十八年,皇帝賜給彭元錦都指揮的官銜,繡有蟒紋的衣服一襲,其妻汪氏也被封為夫人。四十七年,永順進貢的馬匹拖後了日期才到,皇上便減少了賞賜。兵部給皇帝上奏說“:先前徵調宣慰彭元錦的土兵三千人去增援遼陽,時間已過去了半年,到邊關的土兵才七百多人。”皇上命令追究主持軍隊者的責任。四十八年(1620)彭元錦進升為都督僉事。在此之前,彭元錦認為僅徵調土兵三千不足以立功,願意帶一萬土兵前往遼陽。朝廷嘉許他的忠心,加給他優厚的恩典。不久,朝廷用文書向他徵調八千土兵,他僅撥三千土兵以敷衍了事,又給朝廷上疏說自己病了,被巡撫揭發罪狀後,皇上降聖旨責問了他。彭元錦在此不得已的情況下帶兵出發,抵達通州北部時,聽說三路軍隊都被敵人打敗了,他的土兵便大多潰逃了。這樣一來,巡撫徐兆魁給朝廷上奏說:“徵調永順的軍隊八千人,費用花去十萬多,現今全逃散了,這是毫無益處的浪費。”朝廷便停止從永順徵調軍隊了。

  保靖,唐朝時稱為溪州,宋朝時在此設定了保靖州,元朝稱為保靖州安撫司。明太祖剛起兵時,保靖的安撫使彭世雄率領屬下歸附明太祖,明太祖便任命他仍為保靖安撫使。洪武元年(1368),保靖安撫使彭萬里派兒子彭德勝奉表向朝廷進獻馬匹和土產,皇帝下詔把安撫司升為保靖宣慰司,任命彭萬里為宣慰司長官,隸屬於湖廣都指揮使司。從此,他們就按制度向朝廷進貢。

  永樂元年(1403)保靖彭氏家族的大蟲可宜等人互相仇殺,朝廷便派御史劉從政帶皇帝的敕諭去招撫他們。三年,辰州衛指揮龔能等人招撫了..子坪等地三十五個村寨的沒有馴服的苗人廖彪等,讓他們各派遣兒子到朝廷進獻貢物,這樣朝廷就設定..子坪長官司,任廖彪為長官司長官,隸屬於保靖宣慰司。九年,宣慰彭勇烈派人來朝廷獻貢物。十二年,..子坪的盜賊吳者泥自稱苗王,與蠻族百姓苗金龍等人作亂,總兵梁福將他們平定。不久,吳者泥的兒子吳擔竹又誘騙苗人吳亞麻糾集貴州答意等蠻族人叛亂,都督蕭授斬殺了他們,平定了叛亂。二十一年,宣慰彭藥哈俾派人向朝廷進貢馬匹。

  宣德元年(1426),宣慰彭大蟲可宜派遣兒子彭順來朝貢。四年,兵部向皇帝上奏說:“保靖以前有二個宣慰,一個被人所殺,另一個殺人應當處死罪,那裡同知以下的官員都空缺著,請求皇上改派流官去治理該地區。”皇帝認為蠻族人的性情難以馴服,流官不熟悉當地的風俗,不好治理,責令都督蕭授在當地選擇有威望,大家都服從的人推薦上來。正統十四年(1449),保靖宣慰與族人彭南木答等在給皇帝的奏文中互相攻訐誣衊,不久雙方又講和,願意給朝廷輸送米,以贖回誣奏對方的罪行,皇帝答應了他們。

  景泰七年(1456)朝廷下令徵調保靖的土兵去協助進剿銅鼓、五開、黎平等地的蠻族人,並預先頒發賞賜品犒勞他們。天順二年(1458)皇帝讓宣慰彭舍怕俾立即選出軍隊去進剿討伐。三年,保靖官員上奏說他們夏天遭受了災害。成化二年(1466),因為保靖宣慰彭顯宗征討蠻族有功勞,皇帝頒詔令給他授官。三年又徵調保靖的土兵征討都掌蠻。五年,因朝廷屢次徵調保靖的土兵去征討廣西、荊州、襄州和貴州等地的蠻族人,有功勞,皇帝免除了保靖宣慰各土司應交的成化二年的賦稅八百五十三石糧食。七年,彭顯宗年老不能勝任職事,朝廷便讓他的兒子彭仕瓏代理其父職位。十三年,因為平定苗人有功勞,彭顯宗、彭仕瓏都進升了一級官位。十五年皇帝因為保靖遭災而免除了他們的租稅和賦稅。彭仕瓏給朝廷上奏,說兩江口長官彭勝祖違反慣例向朝廷進貢物。皇帝把該奏文交下面的大臣討論,他們認為應該把彭勝祖逮捕起來問罪。皇帝便命令鎮巡官把該事告訴彭仕瓏。

  弘治十二年(1499),永順宣慰司給朝廷上奏,說彭仕瓏擅自帶兵攻打長官彭世英,兩人已經仇殺多年,造成禍害不斷,請求朝廷派兵征討剿滅他們。兵部討論後向皇上答覆說好幾次向他們詢問情況都沒有上報,應該讓鎮巡官快去核實情況後上報給皇上,皇帝同意。十四年,因為有徵討貴州的女賊人米魯的緣故,皇上認為保靖宣慰等人剛剛還聽從調遣出征,可免除明年到京城的朝覲。

  當初,保靖安撫彭萬里在洪武元年(1368)歸附明太祖後,朝廷就在其地設定保靖宣慰司,授予彭萬里宣慰使的職務,讓他統領白崖、大別、大江、小江等二十八個村寨。彭萬里死後,其兒子彭勇烈繼承職務。彭勇烈死後,其子彭藥哈俾繼承父位,但年紀幼小。彭萬里的弟弟彭麥谷踵的兒子彭大蟲可宜,讓當地土人給朝廷上奏封自己為副宣慰,同時處理宣慰司的事務。後來殺死了彭藥哈俾,佔據了他的十四個村寨。此事被朝廷發覺後,將彭大蟲可宜逮捕問罪。彭大蟲可宜死在獄中,其副宣慰的職位也被革除了,但他所佔據的十四個村寨卻沒有歸還。後來,彭勇烈的弟弟彭勇傑繼承了宣慰職位,先後傳給了兒子彭南木杵、孫子彭顯宗、曾孫彭仕瓏;他們與彭大蟲可宜的兒子彭忠、孫子彭武、曾孫彭勝祖及彭勝祖的兒子彭世英等世代為仇敵。彭武又因為正統中年隨朝廷的官軍出征,立有功勞,被授予兩江口長官;彭勝祖在成化中年亦因有功勞被授以前面的職務。朝廷並讓他隨宣慰司處理事務,但無官印和辦公機關。弘治初年,彭勝祖因為年老,而其兒子彭世英又沒有官職,彭勝祖怕彭仕瓏來侵奪他的地盤,便援例請求朝廷允許彭世英世襲兩江口長官職位,並上奏請朝廷派官員去核實。而彭仕瓏總是設障礙阻擋,這樣兩家的仇恨便更深,而雙方所管轄下的土人也各自分成兩派互相仇殺。永順宣慰使彭世麒娶彭勝祖的女兒為妻,彭世麒便輔佐彭勝祖,這樣一來雙方便互相攻擊,一年到頭都給朝廷上奏訴說對方。十年,巡撫沈暉上奏說,讓彭世英給朝廷輸糧食後繼承其父的職位,這樣兩家的爭鬥就會平息,但彭仕瓏給朝廷的奏書中並沒有停止對對方的攻擊。此時,朝廷徵調彭世英征討貴州,而兵部下來的文書裡有“兩江口長官司”的字樣,彭仕瓏懷疑彭世英已經開設了官署,將不再聽從自己的約束,便又向朝廷上奏。這樣,巡撫閻仲宇、巡按王約等人請求皇上把他的前後奏章全都交給兵部和都察院去討論。兵部和都察院討論後向皇帝上奏說“:讓彭世英把佔據的小江七寨歸還給彭仕瓏,只統領大江七寨,並聽從彭仕瓏的約束。彭世英原來所居的兩江口是襟喉要地,請求徵調清水溪堡的官軍來守衛,而把彭世英遷到沱埠去,以斷絕兩家的爭端。以後要繼承土官職位的土官子弟,都要讓他們進學堂,逐漸接受漢族風化,格除頑冥之性。如果不入學堂,就不準繼承職位。彭世麒與彭世英結黨,按法律應當追究,但他在從徵湖廣時效忠頗勤,並已有聖旨允許他可以功勞去贖罪過,這樣便免予追究。彭仕瓏、彭世英應一起逮捕來問罪,彭勝祖則按常例發遣到別的地方去。”皇帝批准這個提議。這是十六年六月的事。

  正德十四年(1519),保靖兩江口的土舍彭惠因為其祖先彭大蟲可宜與彭藥哈俾世代有仇,這樣他便與宣慰彭九霄重新結怨。永順宣慰彭明輔與彭惠家聯姻,以兵力幫助彭惠,彭惠便與彭九霄互相仇殺,幾年不息,前後死人五百多,給皇帝上攻擊對方的奏書達八十多章。守巡官把彭惠抓進監獄,彭明輔便帶人把彭惠搶走,守巡官便又尋機捕獲彭惠。此事讓朝廷知道後,皇帝下詔讓都御史吳廷舉去核查處理。吳廷舉便讓鎮巡官討論該事,他們認為彭惠的罪行按理該誅殺,但是對當地蠻族人是很難完全以法律來衡量他們的,所以應該把彭惠遷移安置到辰州、常州城中,讓彭九霄出價錢來買回兩江口他們的故地。同時任用兩名降職的文官作為首領官,來勸戒輔佐他們。等幾年以後他們不再怨鬥,徹底效忠於朝廷時,就請皇帝嘉獎他們,仍提拔他們噹噹地的首領。皇上把這個意見交給兵部討論,兵部認為把彭惠遷到內地來,恐怕以後會造成後患,讓吳廷舉再商議個決定出來。於是,吳廷舉等人便又請求把大江右邊的五個村寨劃歸保靖,大江左邊的二個村寨劃歸辰州,設定大剌巡檢司,派流官一人來主持這裡的事務。彭惠就免於遷徙了,仍然讓他居住在沱埠,讓他以土舍的名義協助處理巡檢事務。兵部答覆按吳廷舉的提議辦。

  嘉靖六年(1527),彭九霄因為擒獲岑猛有功,皇帝升他為湖廣參政,賞賜給他銀幣。彭九霄的長子彭虎臣戰死,皇帝贈送他指揮僉事的官職,次子彭良臣繼承其父的官職時,免於赴京朝覲進貢。二十六年朝廷免除了保靖秋糧的徵收任務。三十三年皇帝下詔徵調宣慰彭藎臣帶領部下土兵三千人奔赴蘇州、松江去討伐倭寇。第二年他們在石塘灣與倭寇遭遇,經過大戰,打敗了倭寇。倭寇往北跑到平望,各軍尾隨倭寇到達王江涇,又大敗倭寇。在記錄功績時,朝廷認為保靖的軍隊功勞最大,皇帝便給彭藎臣賞賜銀幣和三品官的服裝,讓他帶兵再打擊倭寇。在此之前,都司李經率領保靖的土兵追擊倭寇,到達新場時,倭寇二千人埋伏在裡面不出來,保靖的土舍彭翅帶兵去偵察,中了埋伏,彭翅和其部下全部戰死。皇帝便贈送給彭翅一個官銜和一副棺木殮屍。等到王江涇大捷時,朝廷便封彭藎臣為昭毅將軍。不久皇帝答應了胡宗憲的請求,又徵調保靖土兵六千人到總督的軍隊中聽令。後來在敘趙文華、胡宗憲的功勞時,又加封彭藎臣為右參政,管理宣慰司的事務,並給他賞賜銀幣。

  萬曆四十七年(1619),朝廷又徵調保靖的土兵五千人,命令宣慰彭象乾親自率領去援救遼陽。四十八年,加封彭象乾為指揮使。彭象乾至涿州時生病,到半夜時他的土兵逃散了三千多人。有關大臣將此事上報朝廷,皇帝降聖旨嚴厲責備帶兵的主將,並讓監軍道沿路招撫這些土兵。第二年,彭象乾病重不能行動,就派其兒子、侄子帶領親信兵馬出關,與敵人在渾河戰鬥,結果全軍覆沒。天啟二年(1622)皇上升彭象乾為都督僉事,給彭象周、彭緄、彭天佑各贈送都司僉書的官銜。因為渾河一戰,彭象乾家人全都戰死,其對朝廷的義節忠烈在各土司中是佔第一位的。

補充糾錯
大家都在看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