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列傳·卷二百一十六

卷二百一十六原文

  ◎外国九瓦剌 朵颜(福余 泰宁)

  瓦剌,蒙古部落也,在鞑靼西。元亡,其强臣猛可帖木儿据之。死,众分为三,其渠曰马哈木,曰太平,曰把秃孛罗。

  成祖即位,遣使往告。永乐初,复数使镇抚答哈帖木儿等谕之,并赐马哈木等文绮有差。六年冬,马哈木等遣暖答失等随亦剌思来朝贡马,仍请封。明年夏,封马哈木为特进金紫光禄大夫、顺宁王;太平为特进金紫光禄大夫、贤义王;把秃孛罗为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安乐王;赐印诰。暖答失等宴赉如例。

  八年春,瓦剌复贡马谢恩。自是岁一入贡。

  时元主本雅失里偕其属阿鲁台居漠北,马哈木乃以兵袭破之。八年,帝既自将击破本雅失里及阿鲁台兵,马哈木上言请得早为灭寇计。十年,马哈木遂攻杀本雅失里。复上言欲献故元传国玺,虑阿鲁台来邀,请中国除之;脱脱不花子在中国,请遣还;部属多从战有劳,请加赏赉;又瓦剌士马强,请予军器。帝曰:“瓦剌骄矣,然不足较。”赉其使而遣之。明年,马哈木留敕使不遣,复请以甘肃、宁夏归附鞑靼者多其所亲,请给还。帝怒,命中官海童切责之。冬,马哈木等拥兵饮马河,将入犯,而扬言袭阿鲁台。开平守将以闻,帝诏亲征。明年夏,驻跸忽兰忽失温。三部埽境来战,帝麾安远侯柳升、武安侯郑亨等先尝之,而亲率铁骑驰击,大破之,斩王子十余人,部众数千级。追奔,度两高山,至土剌河。马哈木等脱身遁,乃班师。明年春,马哈木等贡马谢罪,且还前所留使,词卑。帝曰:“瓦剌故不足较。”受其献,馆其使者。明年,瓦剌与阿鲁台战,败走。未几,马哈木死,海童归言,瓦剌拒命由顺宁,顺宁死,贤义、安乐皆可抚。帝因复使海童往劳太平、把秃孛罗。

  十六年春,海童偕瓦剌贡使来。马哈木子脱懽请袭爵,帝封为顺宁王。而海童及都督苏火耳灰等以彩币往赐太平、把秃孛罗及弟昂克,别遣使祭故顺宁王。自是,瓦剌复奉贡。

  二十年,瓦剌侵掠哈密,朝廷责之,遣使谢罪。二十二年冬,瓦剌部属赛因打力来降,命为所镇抚,赐彩币、袭衣、鞍马,仍令有司给供具。自后来归者悉如例。

  宣德元年,太平死,子捏烈忽嗣。时脱懽与阿鲁台战,败之,遁母纳山、察罕脑剌间。宣德九年,脱懽袭杀阿鲁台,遣使来告,且请献玉玺。帝赐敕曰:“王杀阿鲁台,见王克复世仇,甚善。顾王言玉玺,传世久近,殊不在此。王得之,王用之可也。”仍赐纻丝五十表里。

  正统元年冬,成国公朱勇言:“近瓦剌脱懽以兵迫逐鞑靼朵儿只伯,恐吞并之,日益强大。乞敕各边广储积,以备不虞。”帝嘉纳之。未几,脱懽内杀其贤义、安乐两王,尽有其众,欲自称可汗,众不可,乃共立脱脱不花,以先所并阿鲁台众归之。自为丞相,居漠北,哈喇嗔等部俱属焉。已,袭破朵儿只伯,复胁诱朵颜诸卫窥伺塞下。

  四年,脱懽死,子也先嗣,称太师淮王。于是北部皆服属也先,脱脱不花具空名,不复相制。每入贡,主臣并使,朝廷亦两敕答之;赐赉甚厚,并及其妻子、部长。故事,瓦使不过五十人。利朝廷爵赏,岁增至二千余人。屡敕,不奉约。使往来多行杀掠,又挟他部与俱,邀索中国贵重难得之物。稍不餍,辄造衅端,所赐财物亦岁增。也先攻破哈密,执王及王母,既而归之。又结婚沙州、赤斤蒙古诸卫,破兀良哈,胁朝鲜。边将知必大为寇,屡疏闻,止敕戒防御而已。

  十一年冬,也先攻兀良哈,遣使抵大同乞粮,并请见守备太监郭敬。帝敕敬毋见,毋予粮。明年,复致书宣府守将杨洪。洪以闻,敕洪礼其使,报之。顷之,其部众有来归者,言也先谋入寇,脱脱不花止之,也先不听,寻约诸番共背中国。帝诏问,不报。时朝使至瓦剌,也先等有所请乞,无不许。瓦剌使来,更增至三千人,复虚其数以冒廪饩。礼部按实予之,所请又仅得五之一,也先大愧怒。

  十四年七月,遂诱胁诸番,分道大举入寇。脱脱不花以兀良哈寇辽东,阿剌知院寇宣府,围赤城,又遣别骑寇甘州,也先自寇大同。参将吴浩战死猫儿庄,羽书踵至。太监王振挟帝亲征,群臣伏阙争,不得。大同守将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都督石亨等与也先战阳和,太监郭敬监军,诸将悉为所制,失律,军尽覆。瑛、冕死,敬伏草中免,亨奔还。车驾次大同,连日风雨甚,又军中常夜惊,人恟惧,郭敬密言于振,始旋师。车驾还次宣府,敌众袭军后。恭顺侯吴克忠拒之,败殁。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以四万人继往,至鹞儿岭,伏发,尽陷。次日,至土木。诸臣议入保怀来,振顾辎重遽止,也先遂追及。土木地高,掘井二丈不得水,汲道已为敌据,众渴,敌骑益增。明日,敌见大军止不行,伪退,振遽令移营而南。军方动,也先集骑四面冲之,士卒争先走,行列大乱。敌跳阵而入,六军大溃,死伤数十万。英国公张辅,驸马都尉井源,尚书邝埜、王佐,侍郎曹鼐、丁铉等五十余人死之,振亦死。帝蒙尘,中官喜宁从。也先闻车驾至,错愕未之信,及见,致礼甚恭,奉帝居其弟伯颜帖木儿营,以先所掠校尉袁彬来侍。也先将谋逆,会大雷雨震死也先所乘马,复见帝寝幄有异瑞,乃止。也先拥帝至大同城,索金币,都督郭登与白金三万。登复谋夺驾入城,帝沮之不果,也先遂拥帝北行。

  九月,郕王自监国即皇帝位,尊帝为太上皇帝。也先诡称奉上皇还,由大同、阳和抵紫荆关,攻入之,直前犯京师。兵部尚书于谦督武清伯石亨、都督孙镗等御之。也先邀大臣出迎上皇,未果。亨等与战,数败之。也先夜走,自良乡至紫荆,大掠而出。都督杨洪复大破其余众于居庸,也先仍以上皇北行。也先夜常于御幄上,遥见赤光奕奕若龙蟠,大惊异。也先又欲以妹进上皇,上皇却之,益敬服,时时杀羊马置酒为寿,稽首行君臣礼。

  景泰元年,也先复奉上皇至大同,郭登不纳,仍谋欲夺上皇,也先觉之,引去。初,也先有轻中国心,及犯京师,见中国兵强,城池固,始大沮。会中国已诱诛贼奄喜宁,失其间谍,而脱脱不花、阿剌知院复遣使与朝廷和,皆撤所部归,也先亦决意息兵。秋,帝遣侍郎李实、少卿罗绮、指挥马政等赍玺书往谕脱脱不花及也先。而脱脱不花、也先所遣皮儿马黑麻等已至,帝因复使都御史杨善、侍郎赵荣率指挥、千户等往。也先语实,两国利速和,迎使夕至,大驾朝发,但当遣一二大臣来。实归,善等至,致奉迎上皇意。也先曰:“上皇归,当仍作天子邪?”善曰:“天位已定,不再更。”也先引善见上皇,遂设宴饯上皇行。也先席地弹琵琶,妻妾奉酒,顾善曰:“都御史坐。”善不敢坐,上皇曰:“太师著坐,便坐。”善承旨坐,即起,周旋其间。也先顾善曰:“有礼。”伯颜等亦各设饯毕,也先筑土台,坐上皇台上,率妻妾部长罗拜其下,各献器用、饮食物。上皇行,也先与部众皆送约半日程,也先、伯颜乃下马伏地恸哭曰:“皇帝行矣,何时复得相见!”良久乃去,仍遣其头目七十人送至京。

  上皇归后,瓦剌岁来贡,上皇所亦别有献。于是帝意欲绝瓦剌,不复遣使往。也先以为请,尚书王直、金濂、胡濙等相继言绝之且起衅。帝曰:“遣使,有前事,适以滋衅耳。曩瓦剌入寇时,岂无使邪?”因敕也先曰:“前者使往,小人言语短长,遂致失好。朕今不复遣,而太师请之,甚无益。”也先与脱脱不花内相猜。脱脱不花妻,也先姊也,也先欲立其姊子为太子,不从。也先亦疑其通中国,将谋己,遂治兵相攻。脱脱不花败走,也先追杀之,执其妻子,以其人畜给诸部属;遂乘胜迫胁诸蕃,东及建州、兀良哈,西及赤斤蒙古、哈密。

  三年冬,遣使来贺明年正旦,尚书王直等复请答使报之。下兵部议,兵部尚书于谦言:“臣职司马,知战而已,行人事非所敢闻。”诏仍毋遣使。明年冬,也先自立为可汗,以其次子为太师,来朝,书称大元田盛大可汗,末曰添元元年。田盛,犹言天圣也。报书称曰瓦剌可汗。未几,也先复逼徙朵颜所部于黄河母纳地。也先恃强,日益骄,荒于酒色。

  六年,阿剌知院攻也先,发之。鞑靼部孛来复杀阿剌,夺也先母妻并其玉玺。也先诸子火儿忽答等徙居干赶河,弟伯都王、侄兀忽纳等往依哈密。伯都王,哈密王母之弟也。英宗复辟三年,哈密为请封,诏授伯都王都督佥事,兀忽纳指挥佥事。自也先死,瓦剌衰,部属分散,其承袭代次不可考。

  天顺中,瓦剌阿失帖木儿屡遣使入贡,朝廷以其为也先孙,循例厚赉之。又撦力克者,常与孛来仇杀。又拜亦撒哈者,常偕哈密来朝。其长曰克舍,颇强,数纠鞑靼小王子入寇。克舍死,养罕王称雄,拥精兵数万,克舍弟阿沙为太师。成化二十三年,养罕王谋犯边,哈密罕慎来告。养罕不利去,憾哈密,兵还掠其大土剌。

  弘治初,瓦剌中称太师者,一曰火儿忽力,一曰火儿古倒温,皆遣使朝贡。土鲁番据哈密,都御史许进以金帛厚啖二部,令以兵击走之。其部长卜六王者,屯驻把思阔。正德十三年,土鲁番犯肃州。守臣陈九畴因遗卜六王彩币,使乘虚袭破土鲁番三城,杀掳以万计。土鲁番畏逼,与之和。嘉靖九年,复以议婚相仇隙。土鲁番益强,瓦剌数困败,又所部辄自残,多归中国,哈密复乘间侵掠。卜六王不支,亦求内附。朝廷不许,遣出关,不知所终。

  朵颜、福余、泰宁,高皇帝所置三卫也。其地为兀良哈,在黑龙江南,渔阳塞北。汉鲜卑、唐吐谷浑、宋契丹,皆其地也。元为大宁路北境。

  高皇帝有天下,东蕃辽王、惠宁王、朵颜元帅府相率乞内附。遂即古会州地,置大宁都司营州诸卫,封子权为宁王使镇焉。已,数为鞑靼所抄。洪武二十二年置泰宁、朵颜、福余三卫指挥使司,俾其头目各自领其众,以为声援。自大宁前抵喜峰口,近宣府,曰朵颜;自锦、义历广宁至辽河,曰泰宁;自黄泥洼逾沈阳、铁岭至开原,曰福余。独朵颜地险而强。久之皆叛去。

  成祖从燕起靖难,患宁王蹑其后,自永平攻大宁,入之。谋胁宁王,因厚赂三卫说之来。成祖行,宁王饯诸郊,三卫从,一呼皆起,遂拥宁王西入关。成祖复选其三千人为奇兵,从战。天下既定,徙宁王南昌,徙行都司于保定,遂尽割大宁地畀三卫,以偿前劳。

  帝践阼初,遣百户裴牙失里等往告。永乐元年复使指挥萧尚都赍敕谕之。明年夏,头目脱儿火察等二百九十四人随尚都来朝贡马。命脱儿火察为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哈儿兀歹为都指挥同知,掌朵颜卫事;安出及土不申俱为都指挥佥事,掌福余卫事;忽剌班胡为都指挥佥事,掌泰宁卫事;余三百五十七人,各授指挥、千百户等官。赐诰印、冠带及白金、钞币、袭衣。自是,三卫朝贡不绝。三年冬,命来朝头目阿散为泰宁卫掌卫事、都指挥佥事,其朵儿朵卧等各升赏有差。

  四年冬,三卫饥,请以马易米。帝命有司第其马之高下,各倍价给之。久之,阴附鞑靼掠边戍,复假市马来窥伺。帝下诏切责,令其以马赎罪。十二年春,纳马三千于辽东,帝敕守将王真,一马各予布四匹。已,复叛附阿鲁台。二十年,帝亲征阿鲁台还,击之,大败其众于屈烈河,斩馘无算,来降者释勿杀。

  仁宗嗣位,诏三卫许自新。洪熙元年,安出奏其印为寇所夺,请更给,许之。冬,三卫头目阿者秃来归,授千户,赐钞币、袭衣、鞍马,仍命有司给供具。自后来归者,悉如例。

  宣宗初,三卫掠永平、山海间,帝将亲讨之,三卫头目皆谢罪入贡,抚纳之如初。七年更给泰宁卫印。秋,以朵颜头目哈剌哈孙、福余头目安出、泰宁头目脱火赤等恭事朝廷久,加赐织金彩币表里有差。

  正统间,屡寇辽东、大同、延安境。独石守备杨洪击败之,擒其头目朵栾帖木儿。未几,复附瓦剌也先,泰宁拙赤妻也先以女,皆阴为之耳目。入贡辄易名,且互用其印,又东合建州兵入广宁前屯。帝恶其反覆,九年春,命成国公朱勇偕恭顺侯吴克忠出喜峰,兴安伯徐亨出界岭,都督马亮出刘家口,都督陈怀出古北,各将精兵万人,分剿之。勇等捕其扰边者致阙下,并夺回所掠人畜。

  拙赤等拘肥河卫使人杀之,肥河卫头目别里格与战于格鲁坤迭连,拙赤大败。瓦剌复分道截杀,建州亦出兵攻之,三卫大困。

  十二年春,总兵曹义、参将胡源、都督焦礼等分巡东边,值三卫入寇,击之,斩三十二级,擒七十余人。其年,瓦剌赛刊王复击杀朵颜乃儿不花,大掠以去。也先继至,朵颜、泰宁皆不支,乞降,福余独走避脑温江,三卫益衰。畏瓦剌强,不敢背,仍岁来致贡,止以利中国赐赉;又心衔边将剿杀,故常潜图报复。

  十四年夏,大同参将石亨等复击其盗边者于箭溪山,擒斩五十人,三卫益怨。秋,导瓦剌大入,英宗遂以是役北狩。

  景泰初,朝廷仍遣使抚谕。三卫受也先旨,数以非时入贡,多遣使往来伺察中国。既而也先虐使之,复逼徙朵颜所部于黄河母纳地,三卫皆不堪,遂阴输瓦剌情于中国,请得近边屯驻。旧制,三卫每岁三贡,其贡使俱从喜峰口验入,有急报则许进永平。时三卫使有自独石及万全右卫来者。边臣以为言,敕止之。天顺中,尝乘间掠诸边,复窃通鞑靼孛来,每为之乡导。所遣使与孛来使臣偕见。中国待鞑靼厚,请加赏不得,大忿,遂益与孛来相结。

  成化元年,头目朵罗干等以兵从孛来,大入辽河。已,复西附毛里孩,东合海西兵,数入塞。又时独出没广宁、义州间。九年,辽东总兵欧信以偏将韩斌等败之于兴中,追及麦州,斩六十二级,获马畜器械几数千。其年,喜峰守将吴广以贪贿失三卫心,三卫入犯,广下狱死。明年复掠开原,庆云参将周俊击退之。

  十四年诏复三卫马市。初,国家设辽东马市三,一城东,一广宁,皆以待三卫。正统间,以其部众屡叛,罢之。会鞑靼满都鲁暴强,侵掠三卫,三卫头目皆走避塞下。数饥困,请复马市再四,不许。至是巡抚陈钺为帝言,始许之。满都鲁死,亦思马因主兵柄,三卫复数为所窘。

  二十二年,鞑靼别部那孩拥三万众入大宁、金山,涉老河,攻杀三卫头目伯颜等,掠去人畜以万计。三卫乃相率携老弱,走匿边圉。边臣刘潺以闻,诏予刍粮优飖之。

  弘治初,常盗掠古北、开原境,守臣张玉、总兵李杲等以计诱斩其来市者三百人,遂北结脱罗干,请为复仇,数寇广宁、宁远诸处。时海西尚古者,以不得通贡叛中国,数以兵阻诸蕃入贡,诸蕃并衔之。朝廷旋许尚古纳款,抚宁猛克帖木儿等皆以尚古为辞,入寇辽阳,杀掠甚众。鞑靼小王子屡掠三卫,三卫因各叩关输罪,朝廷许之,然阳为恭顺而已。

  朵颜都督花当者,恃险而骄,数请增贡加赏,不许。正德十年,花当子把儿孙以千骑毁鲇鱼关,入马兰谷大掠,参将陈乾战死;复以五百骑入板场谷,千骑入神山岭,又千余骑入水开洞。事闻,命副总兵桂勇御之。花当退去,屯驻红罗山,匿把儿孙,使其子打哈等入朝请罪,诏释不问。十三年,帝巡幸至大喜峰口,将征三卫头目,使悉诣关下宴劳,不果。

  当把儿孙犯边时,朝廷诏削其职。把儿孙死,其子伯革入贡。嘉靖九年,诏予伯革父爵,而打哈自以花当子不得职,怒,遂先后掠冷口、擦崖、喜峰间。参将袁继勋等失于防御,皆逮治。十七年春,指挥徐颢诱杀泰宁部九人,其头目把当亥率众寇大清堡,总兵马永击斩之。其属把孙以朵颜部众复入,镇守少监王永与战,败绩。二十二年冬,攻围墓田谷,杀守备陈舜,副总兵王继祖等赴援,击斩三十余级。其年,诏罢旧设三卫马市,并新设木市亦罢之。秋,三卫复导鞑靼寇辽州,入沙河堡,守将张景福战死。

  三卫之迭犯也,实朵颜部哈舟儿、陈通事为之。二人者,俱中国人,被掳遂为三卫用。二十九年,鞑靼俺答谋犯畿东,舟儿为指潮河川路。俺答移兵白庙,近古北,舟儿诈言敌已退,边备缓,俺答遂由鸽子洞、曹榆沟入,直犯畿甸。已,俺答请开马市,舟儿复往来诱阻之。三十年,蓟辽总督何栋购捕至京,伏诛。

  朵颜通罕者,俺答子辛爱妻父也。四十二年,古北哨卒出关,为朵颜所扑杀。俄通罕叩关索赏,副总兵胡镇伏兵执之。总督杨选将为牵制辛爱计,乃拘絷通罕,令其诸子更迭为质。三卫恨甚,遂导俺答入掠顺义及三河,选得罪。

  万历初,朵颜长昂益强,挟赏不遂,数纠众入掠,截诸蕃贡道。十二年秋,复导士蛮以四千骑分掠三山、三道沟、锦川诸处。守臣李松请急剿长昂等,朝议不从,仅革其月赏。未几,复以千骑犯刘家口,官军御之,杀伤相当。于是长昂益跋扈自恣,东勾土蛮,西结婚白洪大,以扰诸边。十七年合鞑靼东西二部寇辽东,总兵李成梁逐之,官军大败,歼八百人。又二年大掠独石路。二十二年复拥众犯中后所,攻入小屯台,副总兵赵梦麟、秦得倚等力战却之。明年潜入喜峰口,官军擒其头目小郎儿。

  二十九年,长昂与董狐狸等皆纳款,请复宁前木市,许之。三十四年冬,复纠鞑靼班不什、白言台吉等,以万骑迫山海关,总兵姜显谟击走之。长昂复以三千骑窥义院界,边将有备,乃引去。旋诣喜峰,自言班、白入寇,己不预知。守臣具以闻,诏长昂复贡市,颁给抚赏如例。

  长昂死,诸子稍衰,三卫皆靖。崇祯初,与插汉战于早落兀素,胜之,杀获万计,以捷告。未几,皆服属于大清云。

卷二百一十六譯文

  瓦剌,是蒙古的一個部落,位於韃靼的西面。元朝滅亡時,元朝的大臣猛可帖木兒佔領了該地。猛可帖木兒死後,他部下的人馬分為三大支,其首領分別是: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

  明成祖繼承皇帝位後,派遣使者前往瓦剌諭告登基的訊息。永樂初年,朝廷又數次派遣鎮撫答哈帖木兒等人前去諭告瓦剌部落,並分別給馬哈木等人按等級賞賜文綺。六年(1408)冬天,馬哈木等人派遣暖答失等跟隨亦剌思前來京城向朝廷獻貢馬,請求朝廷給予冊封。第二年夏天,朝廷冊封馬哈木為特進金紫光祿大夫、順寧王;冊封太平為特進金紫光祿大夫、賢義王;冊封把禿孛羅為特進金紫光祿大夫、安樂王;朝廷給他們分別頒賜印信和誥命。暖答失等人則按慣例受到設宴招待和賞賜。

  八年(1410)春天,瓦剌又向朝廷獻貢馬錶示謝恩。從此,瓦剌每年向朝廷獻貢一次。

  這時元朝的君主本雅失裡與其部下的阿魯臺一起居住在漠北地區,馬哈木便率軍襲擊並攻破了漠北。八年(1410),皇帝自己率軍也打破了本雅失裡和阿魯臺的軍隊,馬哈木便上奏朝廷及早制定消滅敵寇的計劃。十年(1412),馬哈木便攻打併殺死了本雅失裡。他又上奏朝廷說本想向朝廷獻上元朝世代相傳的國璽,怕阿魯臺出兵邀擊,請求中國儘早除去阿魯臺;脫脫不花的兒子現在中國,請求朝廷將其遣送回去;自己的部屬從戰有功,請求朝廷給予賞賜;瓦剌部落兵強馬壯,請求朝廷供給武器。皇帝說:“瓦剌已經驕傲了,但是不值得跟他們計較。”在對他們的使者加以賞賜後便遣送了回去。第二年,馬哈木將朝廷所派遣去的使臣留住不予遣返,又請求說甘肅、寧夏等地歸附韃靼的大多是他們的親屬,要朝廷將這些人交還給他們。皇帝為此發怒,命令宦官海童去譴責他們。該年冬天,馬哈木等人帶兵到飲馬河,想侵犯邊境,名義上則聲稱是去襲擊阿魯臺。開平的守衛將領將此事上報給朝廷,皇帝下詔親自率軍前去征討。第二年夏天,皇帝率軍駐紮在忽蘭忽失溫。瓦剌三個部落傾巢而出前來迎戰,皇帝指揮安遠侯柳升、武安侯鄭亨等人先與他們接戰,自己則率領精銳騎兵加以衝擊,大破瓦剌軍,斬殺王子十餘人,殺死瓦剌的部眾數千人。皇帝率軍追擊敗軍,度過兩高山,到達土剌河。馬哈木等人脫身而逃,皇帝這才率軍凱旋而歸。第二年春天,馬哈木等人向朝廷獻貢馬錶示謝罪,並遣還以前所拘留的朝廷的使臣,其言詞甚為卑謙。皇帝說:“對瓦剌的事既往不咎。”接受了馬哈木等人的貢獻,安置了他們的使者。第二年,瓦剌與阿魯臺發生戰鬥,失敗後逃走。不久,馬哈木去世,海童回京城向朝廷說瓦剌部落拒絕接受朝廷的成命都是出自順寧王馬哈木的主張,現在順寧王馬哈木一死,賢義王太平和安樂王把禿孛羅都可加以招撫。皇帝便又派海童前往瓦剌去慰勞太平和把禿孛羅。

  十六年(1418)春天,海童偕同瓦剌部落的獻貢使者一起來到京城。馬哈木的兒子脫飀請求朝廷允許他繼承其父的爵位,皇帝便冊封他為順寧王。而海童和都督蘇火耳灰等人又帶著彩幣前往瓦剌去賞賜太平、把禿孛羅及其弟弟昂克,另外再派遣使者去祭弔前順寧王馬哈木。從此,瓦剌部落又向朝廷奉表進貢。

  二十年(1422),瓦剌部落入侵併劫掠哈密,朝廷對此予以譴責,瓦剌便派使者向朝廷謝罪。二十二年(1424)冬天,瓦剌部落的屬人賽因打力前來投降中國,朝廷任命他為所在地的鎮撫官,給他賞賜彩幣、官服和鞍馬,並命令有關官府供給他生活用品。此後凡來歸降朝廷的瓦剌人都按這個標準接待。

  宣德元年(1426),太平去世,他的兒子捏烈忽繼承了其父的王位。這時,脫飀與阿魯臺發生戰鬥,打敗了阿魯臺,阿魯臺逃到了母納山和察罕腦剌之間的地帶。宣德九年(1434),脫飀襲擊並殺死了阿魯臺,派使者前來報告朝廷,並請求向朝廷獻玉璽。皇帝為此頒賜敕文說:“順寧王殺了阿魯臺,我看到順寧王報了世仇,感到很不錯。順寧王所說的要向朝廷獻玉璽,考慮到該玉璽傳世時間較短較近,意義不大。順寧王既然得到了,自己拿去用就可以了。”並給脫飀賞賜..絲五十表裡。

  正統元年(1436)冬天,成國公朱勇上奏說“:近來瓦剌部落的脫飀帶兵趕走了韃靼部落的朵兒只伯,恐怕脫飀吞併朵兒只伯的地盤後會變得日益強大。請求朝廷敕令各邊境官府廣儲糧草,以便對付不測之事。”皇帝高興地接受了這個建議。不久,脫飀在瓦剌內部殺死賢義王和安樂王,全部佔有了他們手下的人馬,想自稱可汗,因眾人反對,便共同擁立脫脫不花,將先前吞併過來的阿魯臺的部屬交給脫脫不花率領。脫飀自己做丞相,居住在漠北地區,哈喇嗔等部落也都歸他統治。不久,脫飀襲擊並打敗了朵兒只伯,又威脅利誘朵顏諸衛所,窺視中國的北部邊境地區。

  四年(1439),脫飀去世,他的兒子也先繼嗣父職,自稱為太師淮王。從此北部各部屬都歸也先統治,脫脫不花只徒有空名,無法與也先互相制衡了。每次向朝廷獻貢時,脫脫不花的使者和也先的使者都一起來,朝廷也備兩份敕文應答他們;給他們的賞賜很豐厚,並對他們的妻子、兒子和部長也加以封賞。按以前的慣例,瓦剌所派遣向朝廷獻貢品的使者不超過五十人。他們貪圖朝廷所給的爵賞,將使者一年增到二千多人。為此朝廷屢次降敕令要他們自己裁減,他們並不遵奉朝廷的敕令。瓦剌的使者往來時多行殺戮劫掠之事,而且要挾其他部落與他們一起向朝廷索要貴重難得之物。稍為得不到滿足,動輒製造事端,而且朝廷給他們的賞賜每年都有增加。也先攻破哈密城的防守之後,綁架了忠順王和忠順王的母親,不久又將忠順王母子送回哈密。同時,也先又和沙州、赤斤蒙古等衛所的首領聯姻結親,攻破兀良哈,威脅朝鮮。邊境地區的守將知道也先必將大舉入侵,屢次上疏朝廷,朝廷只是敕令警戒防禦而已。

  十一年(1446)冬天,也先攻打兀良哈,派遣使者到大同請求支援糧食給他,並請求會見大同的守備太監郭敬。皇帝敕令郭敬不會見也先的使者,也不供糧食給他們。第二年,也先又致文書給宣府的守將楊洪,向楊洪提出同樣要求。楊洪將此上報給朝廷,朝廷敕令楊洪對其使者以禮相待,其使者回去後報告了也先。不久,也先手下的部眾有個別投降到中國,說也先正圖謀入侵中國邊境,脫脫不花制止他,也先不聽,不久便約諸番族人共同背叛中國。皇帝下詔書責問此事,也先並不回答。這時朝廷的使者到達瓦剌,也先等人提出什麼要求,朝廷使者無不答應。瓦剌的使者來獻貢時,人數增到三千人,還虛報人數冒領糧食。禮部按其實際人數供糧,他們所提的要求也只兌現五分之一,也先感到受恥辱於是大為憤怒。

  十四年(1449)七月,也先便威脅引誘諸番族人分路大舉進犯中國邊境。脫脫不花率領兀良哈部進犯遼東,阿剌知院率人入侵宣府,幷包圍了赤城,同時又派另一支騎兵進犯甘州,也先則自己率軍入侵大同。參將吳浩在貓兒莊戰死,插有羽毛的告急文書接踵而至。太監王振挾持皇帝親自出徵,各位大臣全跪在宮殿內勸阻,沒有成功。守衛大同的將領西寧侯宋瑛、武進伯朱冕、都督石亨等人率軍在陽和迎戰也先,由太監郭敬做監軍。由於各路將領全被郭敬所節制,行軍佈陣混亂不堪,結果全軍覆沒。宋瑛、朱冕戰死,郭敬因埋伏在草叢中才逃得一命,而石亨則奔逃而回。皇帝的車駕駐紮於大同,因大同連日颳大風下暴雨,軍中又常有夜驚的事件發生,人人都感到驚駭恐懼,郭敬將此情況秘密地報告給王振,這才開始撤軍。皇帝的車駕回軍時駐在宣府,敵軍在背後襲擊官軍的尾部。恭順侯吳克忠率兵拒敵,戰敗而亡。成國公朱勇、永順伯薛綬率四萬軍隊繼續接戰,到鷂兒嶺時中了也先設下的埋伏,四萬人全陷在埋伏圈內。次日,皇帝的車駕到達土木。各位大臣建議軍隊進入懷來以求自保,王振認為輜重太多急忙加以制止,也先的軍隊便追擊到軍前。土木的地勢較高,挖井挖了二丈深還不見水,而取水的道路已被敵軍所佔,眾人甚為飢渴,而敵軍益發增多。第二天,敵軍見官軍停止不動,便假裝撤退,王振便急忙下令拆營往南出發。官軍剛剛行動,也先便集合騎兵從四面衝擊官軍,官軍士卒爭相逃跑,隊伍大亂。敵軍跳過陣勢衝了進來,朝廷大軍被衝得大潰散,死傷人數達數十萬。英國公張輔,駙馬都尉井源,尚書鄺林土、王佐,侍郎曹鼐、丁鉉等五十多人都在軍中戰死,王振亦死於亂軍之中。皇帝被俘,身邊只有宦官喜寧跟隨。也先聽說皇帝的車駕到此,驚訝錯愕之下並不相信。等到發現這是真的事實時,便向皇帝致禮甚為恭敬,把皇帝帶到他的弟弟伯顏貼木兒的營帳中居住,把先前所擄掠去的校尉袁彬叫來服侍皇帝。也先本想對皇帝行不軌行為,正好碰上天降大雷雨震死了也先的坐騎,他又發現皇帝的寢幄帳篷上有神異的瑞兆,便打消了自己的念頭。也先帶著皇帝到達大同城,向城裡守將索討金幣,都督郭登給了他白金三萬兩。郭登又計劃準備把皇帝搶進城去,皇帝阻止了他,於是也先便帶著皇帝回到北方。

  九月,成阝王從監國的位置登上皇帝位,尊奉被俘的正統皇帝為太上皇帝。也先詭稱護送太上皇回京城,從大同、陽和抵達紫荊關,敵軍進入紫荊關後,徑直向前進犯京城。兵部尚書于謙監督武清伯石亨、都督孫鏜等人禦敵。也先邀請京城裡的大臣出去迎接太上皇,沒有成功。石亨等人與也先發生戰鬥,幾次打敗了也先。也先連夜逃跑,從良鄉到紫荊的路上大肆掠奪後才出關而去。都督楊洪又在居庸關大破也先的殘餘軍隊,這樣也先又把太上皇帶回北方去了。也先夜裡常看見太上皇住的幄帳頂上有像龍蟠一樣的赤光奕奕而出,大為驚異。他想把自己的妹妹進獻給太上皇,太上皇拒絕了,於是也先對太上皇更加敬服,常常殺羊宰馬置酒向太上皇祝壽,並向太上皇稽首行君臣之禮。

  景泰元年(1450),也先又帶著太上皇到大同,郭登不予接納,仍想把太上皇從也先手中奪過來,也先發覺後,引兵退去。起初,也先有輕視中國之心,等他進犯京城時,發現中國軍力很強,城池也很堅固,這才大為沮喪。此時中國又設計誅殺了通敵的太監喜寧,也先失去了這個間諜,再加上脫脫不花和阿剌知院又派使者與朝廷講和,把自己的軍隊全撤回去了,於是也先也決定息兵停戰。該年秋天,皇帝派遣侍郎李實、少卿羅綺、指揮馬政等人帶著蓋有璽印的文書去見脫脫不花和也先。而脫脫不花和也先所派遣的使者皮兒馬黑麻等人已經到達京城了,於是皇帝便又派都御史楊善、侍郎趙榮率領指揮、千戶等官員前去會見脫脫不花和也先。也先對李實等人說兩國之間迅速講和對大家都有利,朝廷派來迎接太上皇的使者晚上到,太上皇的車駕第二天一大早就可出發回京,不過朝廷應該派一二位大臣來才對。李實回去後,楊善等人又到,也先也向楊善等人講了朝廷可將太上皇迎接回去的意思。也先問楊善道:“太上皇回去後,應該仍做天子吧?”楊善說“:天子的位置已經確定了,不會再變更了。”也先便帶楊善去見太上皇,設宴替太上皇餞行。也先坐在地上彈琵琶,他的妻妾在旁邊給大家勸酒。也先對楊善說“:都御史請坐。”楊善不敢坐,太上皇便說:“太師讓你坐,你就坐吧。”楊善接受太上皇的旨意坐了一下,便馬上起身在宴席中周旋。也先對楊善說“:你還是很有禮節的呀。”伯顏等人也各自為太上皇設宴餞行。餞完行後,也先修築了一個土臺,讓太上皇坐在土臺上面,他自己率領妻妾和部下的長官在土臺下面四面圍著向太上皇下拜,各向太上皇獻上沿途用的器物和飲食。太上皇出發時,也先和他的屬下護送了半天之後,也先、伯顏等人便下馬伏在地上悲慟地哭喊著說:“皇帝回去了,不知何時才能重新相見呢!”言畢,等了許久才離去。也先還派他手下的頭目七十人將太上皇護送到京城。

  太上皇回去後,瓦剌部落每年都來向朝廷獻貢,太上皇也接受他們另獻的禮物。對此皇帝意欲斷絕與瓦剌的往來,不再派使者去瓦剌了。也先為此向朝廷提出請求,尚書王直、金濂、胡氵熒等人相繼上奏說斷絕與瓦剌的往來,會引起他們的挑釁。皇帝說:“派使者去,有前事可鑑,正好給他們提供滋事生非和挑釁的口實。以前瓦剌入侵時,難道是沒有使者派去嗎?”因此皇帝給也先頒敕書說“:以前派使者到你那兒,因小人說長道短,致使雙方失去和氣,發動了戰爭。現在我不再派使者來了,而太師你卻又提出這個要求,這是很沒有益處的。”
  也先與脫脫不花之間互相有猜忌。脫脫不花的妻子,是也先的姐姐,也先想扶立他姐姐的兒子為太子,脫脫不花不同意。也先也對脫脫不花與中國通好頗為疑忌,認為這是脫脫不花想消滅自己所策劃的戰略,於是雙方便率軍互相攻打。脫脫不花兵敗後逃走,也先率人追殺了脫脫不花,將脫脫不花的妻妾兒子全部俘虜,把脫脫不花手下的人和牲畜分給各部屬;於是乘勝利用軍力威脅逼迫諸番族人,東起建州、兀良哈,西到赤斤蒙古、哈密的番族人都聽從他的指揮。

  三年(1452)冬天,也先派遣使者到京都向朝廷祝賀第二年的元旦,尚書王直等人又請求皇帝派使臣去回報他們。皇帝把王直等人的奏章交給兵部討論,兵部尚書于謙上奏說:“我的官職是司馬,只知道戰爭打仗的事,對其他方面的用人處事不敢有什麼見解。”皇帝便下詔令仍不向瓦剌派遣使臣。第二年冬天,也先自己封自己為可汗,任命他的第二個兒子為太師,派使者前來朝覲皇帝,其所奉的表文中稱自己為大元田盛大可汗,末尾寫的紀元為:添元元年。田盛,是天聖的意思。邊關上報朝廷的文書中則稱為瓦剌可汗。不久,也先又在黃河的母納地區逼走了朵顏的部落。從此也先恃強凌弱,日益驕橫跋扈,整天沉湎於酒色之中。

  六年(1455),阿剌知院率兵攻打也先,將也先殺了。韃靼部落的孛來又殺死阿剌,奪取了也先的母親、妻子和玉璽。也先的各個兒子火兒忽答等人遷徙到幹趕河居住;也先的弟弟伯都王、侄子兀忽納等人則前去投靠哈密。伯都王,是哈密忠順王的舅舅。英宗皇帝復辟後三年(1459),哈密替伯都王向朝廷請求冊封,英宗皇帝下詔令給伯都王授予都督僉事的職位,給兀忽納授予指揮僉事的職務。自從也先死後,瓦剌的勢力衰微,各部屬分散難聚,他們的承襲代次情況也就無法考證了。

  天順年中,瓦剌的阿失帖木兒屢次派遣使者向朝廷獻貢,朝廷把他當作也先的孫子,按以往的慣例給他優厚的賞賜。瓦剌部落中有一支叫扌奢力克,經常與孛來互相仇殺。瓦剌部落中還有一支叫拜亦撒哈,常和哈密一起派使者前來朝貢。拜亦撒哈的首領名叫克舍,頗為強大,糾集韃靼的小王子數次入侵中國。克舍死後,養罕王稱雄,擁有精兵數萬,克舍的弟弟阿沙封為太師。成化二十三年(1487),養罕王圖謀入侵中國邊境地區,哈密的罕慎派人將此情況告訴給朝廷。養罕王出戰失敗後離去,因懷恨哈密向朝廷告密,回軍時便搶劫了哈密的大土剌。

  弘治初年(1488),瓦剌部落中稱為太師的有兩個人,一個名叫火兒忽力,另一個名叫火兒古倒溫,他們都派使者向朝廷進貢。土魯番佔領了哈密後,都御史許進用金帛厚禮買通火兒忽力和火兒古倒溫,讓他們出兵把土魯番人從哈密趕走。他們手下有個名叫卜六王的部長,屯兵駐紮在把思闊。正德十三年(1518),土魯番人入侵肅州。肅州的守衛大臣陳九疇便給卜六王送去彩幣,讓他乘虛襲擊土魯番。卜六王便攻破了土魯番的三個城市,殺死和俘虜了數以萬計的土魯番人。土魯番人害怕卜六王繼續進逼,便與他講和。嘉靖九年(1530),土魯番與瓦剌之間因議婚的事情有仇。這時的土魯番更加強大,瓦剌數次遭受土魯番人的困擾和打擊,同時瓦剌內部的各支系之間動輒互相殘殺,多數瓦剌人歸附中國,而哈密又乘機在瓦剌地區侵略搶劫。卜六王感到無法支撐下去了,也請求朝廷允許他到內地來歸附。朝廷沒答應他的請求,把他遣送到關外,最後不知他的去向。

補充糾錯
大家都在看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