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列傳·卷九十九

卷九十九原文

  马永 梁震(祝雄) 王效(刘文) 周尚文(赵国忠) 马芳(子林孙炯 爌 飚) 何卿 沈希仪 石邦宪

  马永,字天锡,迁安人。生而魁岸,骁果有谋。习兵法,好《左氏春秋》。嗣世职为金吾左卫指挥使。正德时,从陆完击贼有功,进都指挥同知。江彬练兵西内,永当隶彬,称疾避之。守备遵化,寇入马兰峪,参将陈乾被劾,擢永代。战柏崖、白羊峪,皆有功。

  十三年进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苏州。尽汰诸营老弱,听其农贾,取备直给健卒,由是永所将独雄于诸镇。武宗至喜峰口,欲出塞,永叩马谏。帝注视久之,笑而止。中路擦崖当敌冲,无城堡,耕牧者辄被掠。永令人持一月粮,营崖表,版筑其内。城廨如期立,乃迁军守之。录功,进署都督同知。

  嘉靖元年,金山矿盗作乱。遣指挥康雄讨平之,塞其矿。朵颜把儿孙结诸部邀赏不得,盗边。永迎击洪山口,而伏兵断其后,斩获过当,进右都督。已,复馘其骁将,把儿孙不敢复扰边。大同兵变,杀巡抚张文锦,命桂勇为总兵官往镇,而议将抚之。永言:“逆贼干纪,朝廷赦其胁从,恩至渥也,顾犹抗命。今不剿,春和北寇南牧,叛卒勾连,祸滋大。宜亟调邻镇兵,克期攻城,晓譬利害,悬破格之赏,令贼自相斩为功,元凶不难殄也。”乃命永督诸军与侍郎胡瓒往。会乱平,乃还镇。

  永上书为陆完请恤典,且乞宥议礼获罪诸臣。帝大怒,夺永官,寄禄南京后府。巡按御史丘养浩言:“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已,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夫陆完久死炎瘴,非有权势可托。永徒感国士知,欲救区区之报。不负知己,宁负国家?祈曲赐优容,俾还镇。”顺天巡抚刘泽及给事、御史交章救之,俱被谴。永竟废不用。永杜门读书,清约如寒士。久之,用荐佥书南京前府。大同军再乱,廷臣交荐。召至,已就抚,复还南京。

  十四年,辽东兵变。罢总兵官刘淮,以永代之。大清堡守将徐颢诱杀泰宁卫九人。部长把当孩怒,寇边,永击斩之。其族属把孙借朵颜兵报雠,复为永所却。已,复入犯。中官王永战败,永坐戴罪。

  辽东自军变后,首恶虽诛,漏纲者众。悍卒无所惮,结党叫呼,动怀不逞。广宁卒佟伏、张鉴等乘旱饥,倡众为乱,诸营军惮永无应者。伏等登谯楼,鸣鼓大噪,永率家众仰攻。千户张斌被杀,永战益力,尽歼之。事闻,进左都督。

  永畜士百余人,皆西北健儿,骁勇敢战。辽东变初定,帝问将于李时。时荐永,且曰:“其家众足用也。”帝曰:“将须文武兼,宁专恃勇乎?”时曰:“辽土新定,须有威力者镇之。”至是,竟得其力。都御史王廷相言:“永善用兵,且廉洁,宜仍用之苏镇,作京师藩屏。”未及调,卒。辽人为罢市。丧过苏州,州人亦洒泣。两镇并立祠。

  永为将,厚抚间谍,得敌人情伪,故战辄胜。雅知人,所拔卒校,后多至大帅。尚书郑晓称永与梁震有古良将风。

  梁震,新野人。袭榆林卫指挥使。嘉靖七年进署都指挥佥事,协守宁夏兴武营。寻充延绥游击将军。廉勇,好读兵书,善训士,力挽强命中,数先登。擢延绥副总兵。与总兵官王效却敌镇远关,进都督佥事。

  吉囊、俺答犯延绥,震败之黄甫川。寻犯响水、波罗,参将任杰大败之。吉囊复以十万骑入寇,震大破之干沟,获首功百余。先后被奖赉。已,增俸一等。干沟凡三十里,当敌冲。震浚使深广,筑土墙其上,寇不复轻犯。

  十四年进都督同知,充陕西总兵官。寻论黄甫川功,进右都督。明年移镇大同。大同乱兵连杀巡抚张文锦、总兵官李瑾。继瑾者鲁纲,威不振,兵益骄,文武大吏不敢要束。廷议以为忧,移震往。震素畜健儿五百人,至则下令军中,申约束。镇兵素惮震,由是帖服。寇入犯,震破之牛心山,斩级百余。寇慎,驻近边伺隙。时车驾祀山陵,震伏将士于诸路。寇果入,大破之宣宁湾,又破之红崖儿,斩获甚众。进左都督,荫一子百户。震父栋,前阵亡。震辞荫子,乞父祭葬,帝喜而许之。毛伯温督师,与震修镇边诸堡,不数月工成。卒,赠太子太保,赐其家银币,加赠太保,谥武壮。

  震有机略,号令明审。前后百十战,未尝少挫。时率健儿出塞劫敌营,或议其启衅。震曰:“凡启衅者,谓寇不扰边,我横挑邀功也。今数深入,乃不思一挫之耶?”震殁,健儿无所归。守臣以闻,编之伍,边将犹颇得其力。

  代震者辽东祝雄,起家世荫。历都督佥事。自山西副总兵迁镇大同。被劾解职,起镇蓟州。善抚士,治军肃。寇入塞,率子弟为士卒先。子少却,行法不贷。世宗书其名御屏。为将三十年,布袍毡笠,不异卒伍。既殁,遗赀仅供殓具。蓟人祠祀之。

  王效,延绥人。读书能文辞,娴韬略。骑射绝人,中武会试。嘉靖中,累官都指挥佥事,充延绥右参将。出神木塞,捣寇双乃山,斩获多。寻擢延绥副总兵。十一年冬,进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代周尚文镇宁夏。吉囊犯镇远关,效与梁震败之柳门。追北蜂窝山,蹙溺之河,斩首百四十有奇。玺书奖赉。

  吉囊十万骑复窥花马池,效、震拒之不得入,转犯干沟。震分兵击,遂趋固原。总兵官刘文力战,寇趋青山岘,大掠安定、会宁。效方败别部于鼠湖,追至沙湖,疾移师往援,破之安定,再破之灵州,先后斩首百五十余级。总制三边尚书唐龙以大捷闻,而巡按御史奏诸将失事罪。给事中戚贤往勘,奏:“安、会二县多杀掠,文当罪。然麾下卒仅八千,倍道蒙险,撄八九万方张之寇,殊死战,宜以功赎。震干沟,效鼠湖、沙湖、安定、灵州之战,以孤军八百,当寇万余,功俱足录。龙亦善调度。”诏文夺职,震、效赉银币,龙一子入监。是役也功多,执政尼之,故赏薄。御史周鈇以为言,龙、效、震各加一级,效进都督同知。寻以清水营功,进右都督。寇以轻骑犯宁夏,效伏兵打铠口,俟其半入横击,败之,而防河卒复以战艘邀斩其奔渡者。捷闻,进左都督。寇愤,设伏诱败之,贬右都督。十六年移镇宣府。逾年卒,谥武襄。

  效言行谨饬,用兵兼谋勇,威名著西陲。与马永、梁震、周尚文并为名将。

  刘文者,阳和卫人。袭指挥同知。屡迁署都督佥事,凉州右副总兵。嘉靖八年以总兵官镇陕西。大破洮、岷叛番若笼、板尔诸族,斩首三百六十有奇。十一年,寇西掠还,将犯宁夏河东,文击破之。积前功,进都督同知。后落职,起镇延绥,改甘肃。卒,亦谥武襄。

  周尚文,字彦章,西安后卫人。幼读书,粗晓大义。多谋略,精骑射。年十六,袭指挥同知。屡出塞有功,进指挥使。寘铄反,遏黄河渡口,获叛贼丁广等,推掌卫事。关内回贼四起,倚南山,尚文次第平之。御史刘天和劾中贵廖堂系诏狱,事连尚文。拷掠令引天和,终不承,久之始释。已,守备阶州。计擒叛番,进署都指挥佥事,充甘肃游击将军。嘉靖元年改宁夏参将。寻进都指挥同知,为凉州副总兵。御史按部庄浪,猝遇寇。尚文亟分军拥御史,而自引麾下射之,寇乃遁。尝追寇出塞,寇来益众。尚文军半至,麾下皆恐。乃从容下马,解鞍背崖力战,所杀伤相当。部将丁杲来援,寇始退。尚文被创甚,乃告归。寻起故官。吉囊数踏冰入。尚文筑墙百二十里,浇以水,冰滑不可上。冰泮则令力士持长竿铁钩,钩杀渡者。九年,擢署都督佥事,充宁夏总兵官。王琼筑边墙,尚文督其役。且浚渠开屯,军民利之。寇掠西海,过宁夏,巡抚杨志学议发兵邀。尚文不从,劾解职。久之,起山西副总兵。寇由偏头关趋岢岚,尚文转战三百里,破之,与子君佐俱伤,赉银币。寻以总兵官镇延绥。寇犯红山墩,力战败之,被赉。吉囊复大掠清平堡,坐夺俸。

  尚文优将才,负气桀傲,所至与文吏竞。文吏又往往挫折之,以故弥不相得。巡抚贾启劾尚文老誖,兵部请调之甘肃。帝不从,各夺其俸。巡按张光祖言两人必不可共处,乃革尚文任,亦贬启秩。吉囊大入,抵固原。天和时已为总督,激尚文立功。奋击之黑水苑,杀其子号小十王者,获首功百三十余。乃以为都督同知。

  二十一年,用荐为东官厅听征总兵官兼佥后府事。严嵩为礼部尚书,子世蕃官后府都事,骄蹇。尚文面叱,将劾奏之,嵩谢得免。调世蕃治中,以避尚文,衔次骨。其秋以总兵官镇大同,请增饷及马。兵部言尚文陈请过当,方被诏切责,而尚文与巡抚赵锦不协,乞休,弗允,日相构。御史王三聘乞移之他镇。廷议:大同敌冲,尚文假此避,不宜堕其奸谋。乃以锦为甘肃巡抚。吉囊数万骑犯前卫。尚文与战黑山,杀其子满罕歹,追至凉城。斩获多,进右都督。已,寇由宣府逼畿甸,出大同塞而北。尚文邀之,稍有俘获。后寇复大举,犯鹁鸽谷,将南下。尚文备阳和,遣骑四出邀寇。寇遁,赐敕奖劳之。

  总督翁万达议筑边墙,自宣府西阳和至大同开山口,延袤二百余里,以属尚文。乃益筑阳和以西至山西丫角山,凡四百余里,敌台千余。斥屯田四万余顷,益军万三千有奇。帝嘉其功,进左都督,加太子太保,永除屯税。叛人充灼召小王子寇边,尚文侦得其使者,加太保,荫子锦衣世千户。终明之世,总兵官加三公者,尚文一人而已。

  初,俺答及吉囊诸子盛强,诸边岁受其患,大同尤甚。自尚文莅镇,与总督万达、巡抚詹荣规画战守备边,民息肩者数年。尚文益招叛人,孤敌势,归者相属。二十七年八月,俺答伏兵五堡旁,诱指挥顾相等出,围之弥陀山。尚文急督副总兵林椿、参将吕勇、游击李梅及二子君佐、君仁出塞援,围始解。相及指挥周奉,千户吕恺、郝经等已阵殁。尚文转战,次野口,伏突起。殊死战,斩其长一人。相持月余乃引去。尚文设伏,杀其殿卒而还。尚文三子俱罪戍,至是以父功得释。俺答数万骑犯宣府,万达檄尚文大破之曹家床。录功兼太子太傅,赐赉有加。其年卒,年七十五。

  尚文清约爱士,得士死力。善用间,知敌中曲折,故战辄有功。自二十年后,俺答频扰边。宿将王效、马永、梁震皆前死,惟尚文存,威名最盛。严嵩父子谋倾陷。功高,帝方籍以抗强敌,谗不得入。暨卒,格恤典不予,给事中沈束以为言。嵩激帝怒,锢束诏狱。穆宗立,始赠太傅,谥武襄。

  赵国忠,字伯进,锦州卫人,嗣指挥职。嘉靖八年举武会试,进都指挥佥事,守备叆阳。擢锦义右参将。连破敌,增秩,赐金币,进署都督佥事,为辽东总兵官。御敌有功,斩级百七十有奇。进都督同知,赐赉逾等。敌以八百骑从鸦鹘关入。都指挥康云战殁,裨将三人亦死,诏国忠戴罪立功。已,坐事被劾,命白衣视事。守备张文瀚御敌死,国忠坐解任。寻起西官厅右参将,授都督佥事,提督东官厅。俺答大举犯宣府,总兵官赵卿不任战,命国忠代之。至岔道,寇已为周尚文所败,东走。国忠命参将孙勇率精卒逆击于大滹沱,败之。与尚文分道击,寇尽走,以功受赉。复坐寇入,降俸二等。俺答薄京师,国忠趋入卫,壁沙河北。已,移护诸陵。寇骑至天寿山,见国忠阵红门前,不敢入。三十一年,再镇辽东。小王子打来孙以数万骑寇锦州,国忠御却之。明年入狮子口,督参将李广等逐出塞,斩擒五十人。寇屡入榆林堡、高台、蛤利河。先后掩击,获首功百五十有奇,进秩一等。寻被论罢。

  国忠善战,射穿札,为将有威严。历两镇,缮亭障,练士马,边防赖之。

  马芳,字德馨,蔚州人。十岁为北寇所掠,使之牧。芳私以曲木为弓,剡矢射,俺答猎,虎虓其前,芳一发毙之。乃授以良弓矢、善马,侍左右。芳阳为之用,而潜自间道亡归。周尚文镇大同,奇之,署为队长。数御寇有功,当得官,以父贫,悉受赏以养。

  嘉靖二十九年秋,寇犯怀柔、顺义。芳驰斩其将,授阳和卫总旗。寇尝入威远,伏骁骑盐场,而以二十骑挑战。芳知其诈,用百骑薄伏所,三分其军锐,以次击之。奋勇跳荡,敌骑辟易十里,斩首凡九十级。已,复御之新平。寇营野马川,克日战。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麕至。芳战益力,寇乃去。亡何,战泥河,复大破之。累迁指挥佥事。以功,进都指挥佥事,充宣府游击将军。复以功,超迁都督佥事,隶总督为参将。战镇山墩不利,夺俸。已,袭寇有功,进二秩,为右都督。寻以功进左,赐蟒袍。偏裨加左都督,自芳始也。

  三十六年,迁蓟镇副总兵,分守建昌。土蛮十万骑薄界岭口,芳与总兵官欧阳安斩首数十,获骁骑猛克兔等六人。寇不知芳在,芳免胄示之,惊曰:“马太师也!”遂却。捷闻,荫世总旗。未几,辛爱、把都儿大入,躏遵化、玉田。芳追战金山寺有功,而州县破残多,总督王忬以下俱获罪,芳亦贬都督佥事。寻移守宣府。寇大入山西,芳一日夜驰五百里及之,七战皆捷。已,复为左都督,就擢总兵官,以功进二秩。寇薄通州,芳入卫,令专护京师。寇退,再进一秩。寻与故总兵刘汉出北沙滩,捣寇巢。已,坐寇入,令戴罪。

  四十五年七月,辛爱以十万骑入西路,芳迎之马莲堡。堡圮,众请塞之,不可。请登台,亦不可。开堡四门,偃旗鼓,寂若无人。比暮,野烧烛天,嚣呼达旦。芳卧,日中不起,敌骑窥者相属,莫测所为。明日,芳蹶然起,乘城,指示众曰:“彼军多反顾,且走。”勒兵追击,大破之。隆庆初,或为辛爱谋,以五万骑犯蔚州,诱芳出,而以五万骑袭宣府城,可得志。芳豫伐木环城,寇至不可上,遂解去。顷之,率参将刘潭等出独石塞外二百里,袭其帐于长水海。还至塞,追者及鞍子山。迎战,又大败之。子千户。

  芳有胆智,谙敌情,所至先士卒。一岁数出师捣巢,或躬督战,或遣裨将。家蓄健儿,得其死力。尝命三十人出塞四百里,多所斩获,寇大震。芳乃帅师至大松林,顿旧兴和卫,登高四望,耀兵而还。

  时大同被寇,视宣府尤甚。总督陈其学恐扰畿辅,令总兵官赵岢扼紫荆关。寇乃纵掠怀仁、山阴间,岢坐贬三秩,遂调芳与易镇。俺答转犯威远几破,会其学率胡镇等救,而芳军亦至,相拒十余日,乃走。芳谓诸将曰:“大同非宣府比,与我间一墙耳。寇不时至,非大创之不可。”乃将兵出右卫,战威宁海子,破之。其年,俺答就抚,塞上遂无事。

  万历元年,阅视侍郎吴百朋发芳行贿事,勒闲住。已,起佥书前军都督府。顺义王要赏,声言渝盟,复用芳镇宣府。七年以疾乞归。又二年卒。

  芳起行伍,十余年为大帅。战膳房堡、朔州、登鹰巢、鸽子堂、龙门、万全右卫、东岭、孤山、土木、乾庄、岔道、张家堡、得胜堡、大沙滩,大小百十接,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擒部长数十人,斩馘无算,威名震边陲,为一时将帅冠。石州城陷,副将田世威、参将刘宝论死,芳乞寝己荫子,赎二将罪,为御史所劾,敕戒谕。后世威复为将,遇芳薄,芳不与校,识者多之。

  二子,栋、林。栋官至都督,无所见。林,由父荫累官大同参将。万历二十年,顺义王撦力克絷献史、车二部长,林以制敌功,进副总兵。二十七年擢署都督佥事,为辽东总兵官。林雅好文学,能诗,工书,交游多名士,时誉籍甚,自许亦甚高。尝陈边务十策,语多触文吏,寝不行。税使高淮横恣,林力与抗。淮劾奏之,坐夺职。给事中侯先春论救,改林戍烟瘴,先春亦左迁二官。久之,遇赦免。

  辽左用兵,诏林以故官从征。杨镐之四路出师也,令林将一军由开原出三岔口,而以游击窦永澄监北关军并进。林军至尚间崖结营浚壕,严斥堠自卫。及闻杜松军败,方移营,而大清兵已逼。乃还兵,别立营,浚壕三周,列火器壕外,更布骑兵于火器外,他士卒皆下马,结方阵壕内。又一军西营飞芬山。杜松军既覆,大清兵乘锐薄林军。见林壕内军已与壕外合而陈,纵精骑直前冲之。林军不能支,遂大败。副将麻岩战死,林仅以数骑免。死者弥山谷,血流尚间崖下,水为之赤。大清遂移兵击飞芬山。佥事潘宗颜等一军亦覆。北关兵闻之,遂不敢进。林既丧师,谪充为事官,俾守开原。时蒙古宰赛、爰兔许助林兵,林与结约,恃此不设备。其年六月,大清兵忽临城。林列众城外,分少兵登陴。大清兵设盾梯进攻,而别以精骑击破林军之营东门外者。军士争门入,遂乘势夺门,攻城兵亦逾城入。林城外军望见尽奔。大清兵据城邀击,壕不得渡,悉歼之。林及副将于化龙、参将高贞、游击于守志、守备何懋官等,皆死焉。寻赠都督同知,进世荫二秩。林虽更历边镇,然未经强敌,无大将才。当事以虚名用之,故败。

  林五子,燃、熠、炯、爌,飚。燃、熠,战死尚间崖。炯,天启中湖广总兵官。协讨贵州叛贼,从王三善至大方,数战皆捷。已,大败,三善自杀。炯溃归。得疾而卒。

  爌幼习兵略,天启中为辽东游击。督师阁部孙承宗以其父死王事,奖用之,命代王楹守中右所。及巡抚袁崇焕更营制,以故官掌前锋左营。数有功,屡迁至副总兵,守徐州。崇祯八年正月,贼陷凤阳,大掠而去。爌及守备骆举率兵入,以恢复告,遂留戍其地。八月,贼扰河南。总督朱大典命移驻颖、毫。事定,还徐州。十年,贼犯桐城,爌赴救,破之罗唱河。寻以护陵功,增秩一级。归德、徐州间有地曰朱家厂,土寇据之,时出掠。爌剿灭之。贼犯固始,大典檄爌及游击张士仪等分戍霍兵西南,扼贼东下,贼遂走六安。大典又移爌等驻寿州东,兼护二陵。当是时,长、淮南北,专以陵寝为重。爌驰驱数年,幸无失事。

  十二年六月擢总兵官,镇守天津。久之,移镇甘肃。十五年督三协副将王世宠、王加春、鲁胤昌等讨破叛番,斩首七百余级,抚安三十八族而还。其冬,督师孙传庭檄召不至,疏劾之。帝令察爌堪办贼,许戴罪图功,否即以赐剑从事。及爌至军,传庭贷其罪。已,复以逗留淫掠被劾,帝仍令载罪自效。明年秋,传庭将出关。有传贼自内乡窥商、雒者,檄爌移商州扼其北犯。已而传庭师覆,爌遂还镇。未几,贼陷延绥、宁夏,遂陷兰州,渡河抵甘州还攻之。爌与巡抚林日瑞竭力固守。贼乘雪夜坎而登。士卒寒甚,不能战,城遂陷。爌、日瑞及中军哈维新、姚世儒皆死焉。弟飚为沔阳州同知,城陷,亦死之。爌父子兄弟并死国难。

  何卿,成都卫人。有志操,习武事。正德中,嗣世职为指挥佥事。以能,擢筠连守备。从巡抚盛应期击斩叛贼谢文礼、文义。世宗立,论功,进署都指挥佥事,充左参将,协守松潘。

  嘉靖初,芒部土舍陇政、土妇支禄等叛。卿讨之,斩首二百余级,降其众数百人。政奔乌撒,卿檄土官安宁擒以献。宁佯诺,而匿政不出。巡抚汤沐言状,帝夺卿冠带。川、贵兵合讨,贼始灭,还冠带如初。五年春擢卿副总兵,仍镇松潘。陇氏已绝,改芒部为镇雄府,设流官。未几,政遗党沙保复叛。卿偕参将魏武、参议姚汝皋等并进,斩保等贼首七人,余尽殄。录功,武最,卿次之,赐赉有差。黑虎五砦番反,围长安诸堡,乌都、鹁鸽诸番亦继叛。卿皆破平之,就进都督佥事。威茂番十余砦连兵劫军饟,且攻茂州及长宁诸堡,要抚赏。卿与副使朱纨筑茂州外城以困之。旋以计残其众,战屡捷,遂攻深沟,焚其碉砦。诸番窘,请赎罪。卿责献首恶,番不应。复分剿浅沟、浑水二砦歼之。诸番乃争献首恶,插血断指耳,誓不复叛。卿乃与刻木为约,分处其曹,画疆守,松潘路复通。巡抚潘鉴等上二人功,诏赉银币,进署都督同知,镇守如故。久之,以疾致仕。

  二十三年,塞上多警。召卿,以疾辞。帝怒,夺其都督,命以都指挥使诣部听调。未几,寇逼畿辅,命营卢沟桥。松潘副总兵李爵为巡抚丘养浩劾罢,诏以卿代。给事中许天伦言卿贿养浩劾爵,自为地。帝怒,褫卿及养浩官,令巡按冉崇礼核实。时兵事棘,翁万达复荐卿,还其都督佥事,都东官厅军马。已而崇礼具言爵贪污,“卿镇松潘十七年,为蜀保障,军民颂德,且贫,安所得贿?”帝意乃解。四川白草番为乱,副总兵高冈凤被劾。兵部尚书路迎奏卿代之。卿再莅松潘,将士咸喜。乃会巡抚张时彻讨擒渠恶数人,俘斩九百七十有奇,克营砦四十七,毁碉房四千八百,获马牛器械储积各万计。进署都督同知。卿素有威望,为番人所惮。自威茂迄松潘、龙安夹道筑墙数百里,行旌往来,无剽夺患。先后莅镇二十四年,军民戴之若慈母。再以疾归。

  三十三年,倭寇海上。诏卿与沈希仪各率家众赴苏、松军门。明年充副总兵,总理浙江及苏、松海防。卿,蜀中名将,不谙海道,年已老,兵与将不习,竟不能有所为。为巡按御史周如斗劾罢,卒。

  沈希仪,字唐佐,贵县人。嗣世职为奉议卫指挥使。机警有胆勇,智计过绝于人。正德十二年,调征永安。以数百人捣陈村砦,马陷淖中,腾而上,连馘三酋,破其余众。进署都指挥佥事。义宁贼寇临桂,还巢,希仪追之。巢有两隘,贼伏兵其一,使熟瑶绐官兵入。希仪策其诈,急从别隘直抵贼巢。贼仓卒还救,遂大破之。荔浦贼八千渡江东掠,希仪率五百人驻白面砦,待其归。砦去蛟龙、滑石两滩各数里。希仪以滑石滩狭,虽众可薄,蛟龙滩广,济则难图,欲诱致之滑石。乃树旗百蛟龙滩,守以羸卒,然柴以疑之。贼果趋滑石。希仪预以小舰载劲卒伏葭苇中。贼渡且半,乘泷急冲之,两岸军噪而前,贼众多坠水死,收所掠而还。从副总兵张祐连破临桂、灌阳、古田贼。进署都指挥同知,掌都司事。

  嘉靖五年,总督姚镆将讨田州岑猛。用希仪计,间猛妇翁归顺土酋岑璋,使图猛,而分兵五哨进。希仪将中哨,当工尧。工尧,贼要地,聚众守之。希仪夜遣军三百人,缘山上,绕出其背。比明合战,则所遣军已立帜山巅,贼大溃败。猛走归顺,为璋所执,田州平。希仪功最,镆抑之,止受赉。镆议设流官,希仪曰:“思恩以流官故,乱至今未已。田州复然,两贼且合从起。”镆不从。以希仪为右参将,分守思、田。希仪请还乡治装。以参将张经代守。甫一月,田州复叛,镆罢归。王守仁代,多用希仪计,思、田复定。

  改右江柳庆参将,驻柳州。象州、武宣、融县瑶反,讨破之。谢病归,顷之还故任。柳在万山中,城外五里即贼巢,军民至无地可田,而官军素罢不任战。又贼耳目遍官府,闺闼动静无不知。希仪谓欲大破贼,非狼兵不可,请于制府。调那地狼兵二千来,戍兵稍振。乃求得与瑶通贩易者数十人,持其罪而厚抚之,使诇贼。贼动静,希仪亦无不知。希仪每出兵,虽肘腋亲近不得闻。至期鸣号,则诸军咸集。令一人挟旗引诸军行,不测所往。及驻军设伏,贼必至,遇伏辄奔。官军击之,无不如志。已,贼寇他所,官军又先至。远村僻聚,贼度官军所不逮者,往寇之,官军又未尝不在,贼惊以为神。希仪得贼巢妇女畜产,果邻巢者悉还之,惟取阴助贼者。诸瑶尽詟伏,无敢向贼。

  希仪初至,令熟瑶得出入城中,无所禁。因厚赏其黠者,使为谍。后渐令瑶妇入见其妻,赉以酒食缯帛。其夫常以贼情告者,则阴厚之。诸瑶妇利赏,争劝其夫输贼情,或自入府言之。以故,贼益无所匿形。希仪每于风雨晦冥夜,侦贼所止宿,分遣人赍铳潜伏舍旁。中夜铳举,贼大骇曰:“老沈来矣!”咸挈妻子匍匐上山。儿啼女号,或寒冻触厓石死,争怨悔作贼非计。至晓下山,则寂无人声。他巢亦然,众愈益惊。潜遣人入城侦之,则希仪故居城中不出也。贼胆落,多易面为熟瑶。

  韦扶谏者,马平瑶魁也,累捕不得。有报扶谏逃邻贼三层巢者,希仪潜率兵剿之,则又与三层贼往劫他所。希仪尽俘三层巢妻子归,希仪俘贼妻子尽以畀狼兵,至是独闭之空舍,饮食之。使熟瑶往语其夫曰:“得韦扶谏,还矣。”诸瑶闻,悉来谒希仪。今入室视之,妻子固无恙。乃共诱扶谏出巢,缚以献,易妻子还。希仪剜扶谏目,支解之,悬诸城门。诸瑶服希仪威信,益不敢为盗。自是,柳城四旁数百里,无敢攘夺者。

  希仪尝上书于朝,言狼兵亦瑶、僮耳。瑶、僮所在为贼,而狼兵死不敢为非,非狼兵顺,而瑶、僮逆也。狼兵隶土官,瑶、僮隶流官。土官令严足以制狼兵,流官势轻不能制瑶、僮。若割瑶、僮分隶之旁近土官,土官世世富贵,不敢有他望。以国家之力制土官,以土官之力制瑶、僮,皆为狼兵,两广世世无患矣。时不能用。至十六年而有思恩岑金之变。

  初,思恩土官岑浚既诛,改设流官,以其酋二人韦贵、徐五为土巡检,分掌其兵各万余。夷民不乐汉法,凡数叛。镇安有男子名金,自言浚子。镇安土官乃潜召其旧部酋长,出金而与之盟曰:“若小主也。”诸酋罗拜,拥金归,聚兵五千,将攻城,复故地,远近汹汹。浚诛时,其酋杨留者无所归,率党千余人诣宾州,应募为打手。希仪在宾,留入言,欲往见小主人。希仪故患金,及闻留言,益大骇。因好谓留曰:“是岑浚第九子耶?我向征田州固闻之。”因自语:“岑氏其复乎?”欲以深动留,留果喜。已,召留密室,言:“予我重赂,即为金复官。”且出,复呼入曰:“韦贵、徐五今分将思恩兵,必雠金,善防之。”留益大信。金遂从五千人因留以见。门者奔告,请无纳。希仪骂曰:“金,土官子,非贼,奈何不纳?”引入,厚结之,又引以诣兵备副使,随以计渐散其五千人。卒缚金,留亦自恨死,思恩复宁。已,从总督张经大破断藤峡、弩滩贼,受赉归。

  希仪镇柳、庆久,渠魁宿猾捕诛殆尽。先后捣巢,斩馘积五千余级,未尝悉奏功,故多不叙。十九年复谢病,柳人祀之山云祠。旋起四川左参将,分守叙、沪及贵州迤西诸处。其冬,擢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贵州。复谢病归。塞上多警,召天下名将至京师,希仪在召中。希仪镇柳、庆,每战必先登,身数被创,阴雨辄痛剧,故数谢病。至京,亦以病辞。帝疑其规避,褫都督官,令赴部候用。翁万达荐其才。会江、淮多盗,议设督捕总兵官,乃复希仪署都督佥事以往。

  二十六年以为广东副总兵。命自今将领至自川、广、云、贵者,毋推京营及西北边,著为令。从总督张岳大破贺县贼倪仲亮等,予实授,仍赉银币。琼州五指山熟黎素畏法,供徭赋,知州邵浚虐取之。其酋那燕遂结崖州、感恩、昌化诸黎为乱。总督欧阳必进议并万州、陵水黎讨之,分兵五道。希仪适病,最后至,谓必进曰:“万州、陵水黎未有党恶之实,奈何并诛,益树敌?莫若止三道。”必进从之。希仪乃偕参将武鸾、俞大猷等直入五指山下,斩那燕及其党五千四百有奇,俘获者五之一,招降三千七百人。捷闻,进都督同知,改贵州总兵官。复从岳平铜仁叛苗龙许保、吴黑苗。又以病归。倭寇海上,命督川、广兵赴剿。无功,为周如斗劾罢。

  希仪为人坦率,居恒谑笑,洞见肺腑。及临敌,应变出奇,人莫测。尤善抚士卒。常染危病,卒多自戕以祷于神。最后一人,至以箭穿其喉。其得士心如此。

  石邦宪,字希尹,贵州清平卫人。嘉靖七年嗣世职为指挥使。累功,进署都指挥佥事,充铜仁参将。苗龙许保、吴黑苗叛,总督张岳议征之,而贼陷印江、石阡,邦宪坐逮问。岳以铜仁贼巢穴,而邦宪有谋勇,乃奏留之。邦宪遂与川、湖兵进贵州,破苗砦十有五。窜山箐者,搜戮殆尽。上功,邦宪第一。未及叙,而许保等突入思州,执知府李允简以去。邦宪急邀,夺之归。坐是停俸戴罪。贼既破思州,复纠余党,与湖广蜡尔山苗合,欲攻石阡。不克,还过省溪。千户安大朝等邀之,斩获大半,尽夺其辎重,贼不能军。邦宪乃使使购老穀、老犭革等执许保送军门,而黑苗窜如故。复以计购乌朗土官田兴邦等斩黑苗,贼尽平。遂进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代沈希仪镇贵州。

  台黎砦苗关保倡乱,四川容山、广西洪江诸苗应之。远近骚然,抚剿莫能定。邦宪与湖广兵分道讨破之,传檄十八砦,许执首恶赎罪。诸苗听抚,设盟受约而还。

  播州宣慰杨烈杀长官王黼,黼党李保等治兵相攻且十年,总督冯岳与邦宪讨平之。真州苗卢阿项为乱,邦宪以兵七千编筏渡江,直抵磨子崖。策贼必夜袭,先设备。贼至,击败之。贼求援于播州吴鲲。诸将惧,邦宪曰:“水西宣慰安万铨,播州所畏也。吾调水西兵攻乌江,声杨烈纵鲲助逆罪,烈奚暇救人乎?”已,水西兵至。邦宪进逼其巢,乘风纵火,斩关而登,贼大奔溃,擒贼首父子,斩获四百七十余人。进署都督同知。

  破地隆阡叛苗四砦,又破答千诸砦,擒其渠魁。地隆阡遗贼龙老三、龙得奎结龙停苗老夭、扳凳苗石章保等纵兵掠,执石耶洞土官妻冉氏以归,攻梅平砦。官军要擒老三。得奎走免,复与老夭等攻破平南营囤。邦宪侦冉氏在老夭所,阳议赎,而潜击杀老夭。官军遂入龙停砦,并执扳凳砦苗龙老内,令执献章保。于是诸苗悉降。白洗、养鹅诸苗叛,讨擒其魁,降百余砦。

  湖广溆浦瑶沈亚当等为乱,总督石勇檄邦宪讨之,生擒亚当,斩获二百有奇。溆浦甫平,铜仁、都匀苗相煽叛。邦宪亟驰还,率守备安大朝进剿。先破彪山砦贼,乘胜略定诸砦。获贼首龙老罗、王三等,余党尽平。又与总督黄光升,修湖北墩台、烽堠百十所,招降冷水溪诸洞苗二十八砦。

  播州容山副长官土舍韩甸与正长官土舍张问相攻,甸屡胜,遂纠生苗剽湖、贵境,垂二十年。问亦纠党自助。邦宪讨之,斩百余人。问潜出,被获。官军乘胜入甸巢。会暮,大雨,迷失道。守备叶勋、百户魏国相等陷伏中,死焉。邦宪夺围出,还军镇远。再征之,贼沿江守。邦宪佯与争,而别自上流三十里编竹以渡。水陆并进,大破之。斩甸,容山平。进右都督。

  寻与巡抚吴维岳招降平州叛酋杨珂,剿平龙里卫贼阿利等。当是时,水西宣慰安国亨恃众跋扈,谒上官,辞色不善,辄鼓众讙噪而出。邦宪召责之曰:“尔欲反耶?吾视尔釜中鱼尔。尔兵孰与云、贵、川、湖多?尔四十八酋长,吾铸四十八印畀之。朝下令,夕灭尔矣。”国亨叩头谢,为敛戢。隆庆元年剿平镇远苗。已,又破诛白泥土官杨赟及苗酋龙力水等。部内帖然。

  邦宪生长黔土,熟苗情。善用兵,大小数十百战,无不摧破。前后进秩者四,赉银币十有三。所得俸赐,悉以飨士,家无赢资。为总兵官十七年,威镇蛮中。与四川何卿、广西沈希仪并称一时名将。明年卒官。赠左都督。

  赞曰:呜呼,明至中叶,曷尝无边材哉!如马永、梁震、周尚文、沈希仪之徒,出奇制胜,得士卒死力,虽古名将何以加焉?然功高赏薄,起蹶靡常。此无异故,其抗怀奋激,无以结欢在朝柄政重人,宜其龃龉不相入也。马芳三代为将,父子兄弟先后殉国,伟矣哉!

卷九十九譯文

  馬永,字天錫,遷安人。人生得魁岸,驍勇有謀略。熟習兵法,愛好《左氏春秋》。繼承世職為金吾左衛指揮使。正德年代時,馬永隨從陸完攻擊敵賊有功,晉升為都指揮同知。江彬在西內練兵,馬永當隸屬於江彬,馬永稱自己有病來避開這件事。守備遵化,敵寇攻入馬蘭峪,參將陳乾遭彈劾,提升馬永代替他。馬永在柏崖、白羊峪作戰,都有功。

  十三年(1518)晉為都督僉事,充任總兵官,鎮守薊州。全部淘汰諸營中的老弱之兵,讓他們從事農業和商業,賺取錢財給養強壯之兵,由此馬永所鎮守的地方在諸鎮之中是一支獨一無二的雄兵。武宗到喜峰口,想出塞去,馬永叩馬勸諫。皇帝注視他良久,笑而停止出塞。邊塞中路擦崖正當敵人進入的要道,沒有城堡,耕牧的人總是被搶掠。馬永命令人們帶一月糧食,紮營高崖上,築城其內。城池官署按期建立,於是馬永遣調軍兵守衛這個地方。朝廷錄馬永的功勞,讓他署理都督同知。

  嘉靖元年(1522),金山的礦盜作亂。遣派指揮康雄討平他們,閉塞此礦。乃木顏把兒孫集結諸部邀賞沒有得逞,於是搶劫邊地。馬永迎擊於洪山口,並伏兵斷掉他們的後路,斬獲敵人較多,晉官右都督。此後,又擊斃敵寇驍將,乃木顏把兒孫不敢再侵擾邊關。大同發生兵變,殺害巡撫張文錦,任命桂勇為總兵前去大同鎮壓,而朝廷卻對他們進行安撫。馬永說“:逆賊冒犯軍紀,朝廷如果赦宥他們的脅從罪,皇恩太優厚了,他們反而還會抗命。現在如果不剿滅他們,春天天氣暖和後北寇到南邊放牧,叛卒與他們勾連,那麼禍害更大。應當亟調鄰鎮之兵,剋期攻城,對他們曉諭利害,破格懸賞,好讓敵賊為了爭功而自相殘殺,元兇就不難滅絕。”於是任命馬永督率諸軍和侍郎胡瓚前往。待變亂平定後,於是回任本鎮。

  馬永上書為陸完請求朝廷的卹典,並且乞求皇上原宥因議禮而犯罪的諸臣。皇帝大怒,奪去馬永官職,寄祿南京後府。巡按御史丘養浩說“:馬永以仁恤軍,以廉律己,鞏固邊防,退卻強敵,軍民安堵,認為他有長城之固。邊民聽說馬永離去,遮道乞留,並且攜帶子女想逃亡流移。陸完久死炎瘴,不是有權勢可以依靠的。馬永只是感國士知心,想效區區之報。不負知己,寧負國家?希望曲賜優容,讓他回到鎮上去。”順天巡撫劉澤與給事中、御史紛紛上奏章營救他,都被貶謫。馬永竟被廢不用。馬永杜門讀書,清約像寒士。很久之後,因人推薦用為南京前府僉書。大同軍再次發生叛亂,廷臣交相舉薦。馬永被召至,已而叛軍就撫,馬永再回南京。

  十四年(1535),遼東發生兵變。罷去總兵官劉淮,用馬永代替他。大清堡守將徐顥誘殺泰寧衛九人。部長把當孩大怒,侵犯邊關,馬永將他擊斃。他的族屬把孫借乃木顏的兵來報仇,又被馬永擊退。此後,他們又入犯我邊境。中官王永被敵寇打敗,馬永也被坐罪。

  遼東自從發生兵變之後,首惡雖然被誅,但漏網的人也很多。悍兵無所忌憚,結黨呼叫,動懷不逞。廣寧計程車兵佟伏、張鑑等人利用旱災饑荒,倡導士兵們作亂,諸營軍士憚怕馬永而沒有響應作亂的人。佟伏等人登上譙樓,鳴鼓大噪,馬永率領家眾仰攻。千戶張斌被殺,馬永更加盡力作戰,將作亂的人全部殲滅。事情奏聞朝廷,馬永晉官左都督。

  馬永畜養壯士一百多人,都是西北健兒,他們驍勇敢戰。遼東兵變剛剛平定,皇帝問李時當今將才為誰。李時推薦馬永,並且說:“他的家眾也足用。”皇帝說“:將必須兼有文武,怎能專門倚恃武勇呢?”李時說:“遼土新定,必須讓有威力的人鎮守。”至此,終得其力。都御史王廷相說“:馬永善於用兵,並且廉潔,應當仍然將他用在薊州鎮,做京師藩屏。”沒有等到調動,馬永就死去了。遼人為他罷市哀悼。死後靈柩經過薊州,薊州人也為他哭泣流淚。兩鎮都為他立祠紀念。

  馬永在做邊將期間,厚撫間諜,屢次獲得敵人的內部情形,所以作戰總是取勝。他素來知人,他所提拔計程車卒小校,後來大多官至大帥。尚書鄭曉稱馬永和梁震有古代良將的風範。

  周尚文,字彥草,西安後衛人。幼年讀書,就粗略通曉大義。多謀略,精通騎射之術。十六歲時,承襲指揮同知。屢次出塞作戰有功,晉升為指揮使。

  安化王蜫釒番造反,周尚文遏止黃河渡口,俘虜叛賊丁廣等人,被推舉掌管衛事。關內回賊四起,倚靠南山為根據地,周尚文依次平定他們。御史劉天和因彈劾中貴廖堂被下詔獄,事情牽連到周尚文。拷掠令其引罪,劉天和、周尚文始終不承認,很久才將他釋放。之後,守備階州。周尚文設計擒住叛番,晉職署理都指揮僉事,充任甘肅遊擊將軍。

  嘉靖元年(1522)周尚文改任寧夏參將。不久晉為都指揮同知,任涼州副總兵。御史巡視莊浪,猝然遇上敵寇。周尚文急分軍保護御史,而自己則帶領麾下射擊敵人,敵寇這才逃遁。他曾經追擊敵寇而到塞外,敵寇來的更多。周尚文軍只到一半,他們的部下都感到恐懼。周尚文於是從容下馬,解鞍背崖力戰,所殺敵人與自己部隊所受創傷相當。他的部將丁杲來支援他,敵寇才退去。周尚文受傷過重,於是告歸家鄉,不久又被起用為故官。吉囊多次踏冰侵入內地。周尚文築牆一百二十里,用水澆牆,結冰後滑溜不能上。冰化開則讓力士持長竿鐵鉤,鉤殺渡河的敵人。

  九年(1530)周尚文被提升為署部督僉事,充任寧夏總兵官。王瓊築邊牆,周尚文督其役。而且疏渠開屯,軍民得利。敵寇搶掠西海,經過寧夏,巡撫楊志學提議發兵半路攔擊敵人。周尚文不聽從,被參劾而解除職務。

  過了很久,周尚文被起用為山西副總兵。敵寇從偏頭關向岢嵐進發,周尚文轉戰三百里,攻破敵賊,但自己和兒子周君佐都受傷,朝廷賜他銀幣。不久他以總兵官的身份鎮守延綏。敵寇侵犯紅山墩,周尚文力戰擊敗敵人,又受到賞賜。吉囊又大舉搶掠清平堡,周尚文受到奪俸的處分。

  周尚文很有將才,負氣桀驁,所到的地方都與文官相爭逐。文官又往往挫折他,所以他們的關係總是處理不好。巡撫賈啟彈劾周尚文老而執拗,兵部請求將他調到甘肅。皇帝不允許,奪去他們各自的俸祿。巡按張光祖說他們兩人必定不能共處,於是革除周尚文的任職,也貶去賈啟的官俸級別。吉囊大舉侵入,抵達固原。劉天和這時已為總督,激勵周尚文立功。周尚文在黑水苑攻擊吉囊,殺他的兒子叫小十王的人,獲首級一百三十多。於是任周尚文為都督同知。

  二十一年(1542)周尚文因為有人推薦而被任用為東官廳聽徵總兵官兼僉後府事。嚴嵩任禮部尚書,他的兒子嚴世蕃任後府都事,很驕橫。周尚文當面叱責他,準備上奏彈劾他,嚴嵩道歉,嚴世蕃才得幸免。嚴嵩調嚴世蕃為治中,以迴避周尚文,而對周尚文恨之入骨。這年秋天周尚文以總兵官的身份鎮守大同,請求朝廷增加糧餉和馬匹。兵部說周尚文的陳請超過限度,正被詔書切責,而周尚文與巡撫趙錦不和洽,周尚文乞求退休,沒有得到許可,他們天天相互構陷。御史王三聘請求調移周尚文鎮守其他地方。朝廷討論說:大同地處敵人要衝,周尚文藉此逃避,不應當墮入他的計謀。於是讓趙錦任甘肅巡撫。吉囊數萬騎兵侵犯前衛。周尚文在黑山與他交戰,殺掉他的兒子滿罕歹,追到涼城。斬俘敵人甚多,周尚文晉升為右都督。不久,敵寇由宣府直逼畿甸,出大同關塞而向北去。周尚文半路攔擊他們,稍有俘獲。後敵寇又大舉侵犯鵓鴿谷,準備南下。周尚文在陽和防備,派遣騎兵四出攻擊敵寇。敵寇逃遁,朝廷賜敕獎賞慰勞他們。

  總督翁萬達建議修築邊牆,從宣府西的陽和到大同的開山口,延袤二百多里,由周尚文負責。於是加筑陽和以西到山西丫角山,共四百多里,敵臺一千多個。開拓屯田四萬多頃,增加軍士一萬三千多人。皇帝為嘉獎他的功勞,晉升他為左都督,加封太子太保,永免邊屯之稅。叛人充灼召小王子侵犯邊關,周尚文偵察獲得他的間諜,被加封太保,蔭子錦衣衛世職千戶。一直到明朝結束,總兵官加封三公的人,只有周尚文一人而已。

  起初,俺答和吉囊諸子強盛,諸邊關年年受到他們的禍患,大同尤為突出。自從周尚文到大同鎮守,和總督翁萬達、巡撫詹榮規劃邊防戰守,百姓有數年沒有受到敵寇的侵擾。周尚文以好處招來叛人,孤立敵勢,歸者不斷。二十七年(1548)八月,俺答在五堡旁埋伏軍隊,引誘指揮顧相等人出關,將他們圍在彌陀山。周尚文急督副總兵林椿、參將呂勇、遊擊李梅和自己的兩個兒子周君佐、周君仁出塞援助,才得解圍。顧相與指揮周奉,千戶呂愷、郝經等人已經陣亡。周尚文轉戰,到達野口,敵伏兵突起。周尚文殊死作戰,斬敵人的長官一人。相持一個多月敵人才退去。周尚文設立埋伏,殺敵人的殿後士卒而歸。周尚文三子都因罪戍邊,到這時因父功而獲得釋放。俺答數萬騎兵侵犯宣府,翁萬達檄令周尚文在曹家莊大破敵軍,錄功,周尚文兼為太子太傅,賜賞有加。這一年周尚文死去,享年七十五歲。

  周尚文清廉儉約愛護士卒,得戰士死力。善於用間,知道敵人內部詳情,所以作戰總是有功。自從嘉靖二十年(1541)後,俺答頻頻侵擾邊關。宿將王效、馬永、梁震都已先死,只有周尚文還活著,他的威名最盛。嚴嵩父子圖謀傾軋陷害周尚文。但周尚文功高,皇帝正憑藉他來抗禦強敵,讒言才不得起作用。等到周尚文死後,不按禮給予他撫卹,給事中沈束言說這件事。嚴嵩激怒皇帝,將沈束禁錮在詔獄。穆宗即位,才贈周尚文為太傅,諡號武襄。

  馬芳,字德馨,蔚州人。十歲時被北方少數民族擄掠去,讓他放牧。馬芳暗中用曲木做箭弓,削箭矢習射。俺答打獵,猛虎在他前面怒吼,馬芳一箭將老虎射死。於是俺答授予馬芳上等弓矢和好馬,讓他在左右侍候。馬芳明裡為他所用,而暗地從小路逃回。周尚文鎮守大同,對馬芳從敵方逃回感到驚奇,安排他任隊長。馬芳多次防禦敵寇有功,應該被封官,因他的父親貧窮,都改為受賞來供養他父親。

  嘉靖二十九年(1550)秋天,敵寇侵犯懷柔、順義。馬芳馳馬斬敵將,授職為陽和衛總旗官。敵寇曾經進入威遠,在鹽場埋伏驍勇騎兵,而用二十騎兵挑戰。馬芳知敵人有詐,用百騎迫近埋伏的地方,將作戰部隊分成三部分,依次輪番攻擊敵人。馬芳軍奮勇跳躍,敵人騎兵驚退十里,馬芳軍共斬敵人首級九十多。其後,又在新平抵禦敵人。敵寇紮營在野馬川,約定作戰日期。馬芳估計敵寇要逃遁,緊急追逐他們,斬敵更多。部隊正在慶賀,馬芳急忙策馬說:“賊寇來了。”命人趕快守住險要,而自己斷後。過了不一會兒,敵寇果然成群到達。馬芳戰鬥得更加盡力,敵寇才退去。不久,在泥河進行戰鬥,又大破敵寇。馬芳逐漸升遷為指揮僉事。因功,馬芳晉為都指揮僉事,充任宣府遊擊將軍。又因功,破格升遷為都督僉事,隸屬總督為參將。在鎮山墩作戰失利,馬芳被奪去俸祿。之後,襲擊敵寇有功,他又被加俸二級,任右都督。不久因功晉為左都督,賜給蟒袍。偏將被加封左都督,是從馬芳開始的。

  三十六年(1557)馬芳遷為薊鎮副總兵,分守建昌。土蠻十萬騎兵逼近界嶺口,馬芳和總兵官歐陽安殲敵數十人,俘獲驍騎猛克兔等六人。敵寇不知道馬芳在,馬芳去掉頭盔給敵寇知道,敵寇大驚說“:是馬太師!”於是敵寇退去。捷報傳到朝廷,朝廷賜蔭庇馬芳後代為總旗官。不久,辛愛把都兒大舉侵入,蹂躪遵化、玉田。馬芳追到金山寺作戰有功,但州縣破殘得不少,總督王忄予以下都獲罪,馬芳也被貶為都督僉事。

  不久移調馬芳鎮守宣府。敵寇大舉入侵山西,馬芳一晝夜急馳五百里追上敵人,七次戰鬥都取得了勝利。稍後,他又遷為左都督,就地被提升為總兵官,因功進二級俸祿。敵寇迫近通州、馬芳入衛,下令專護京師。敵寇退去,馬芳再晉俸一級。不久馬芳與故總兵劉漢出北沙灘,搗毀敵巢。不久,坐寇入侵之罪,令馬芳戴罪立功。

  四十五年(1566)七月,辛愛以十萬騎兵入侵西路,馬芳在馬蓮堡迎擊他們。堡坍塌,軍眾人請求將這個地方堵塞起來,馬芳不同意。眾人又請求登臺,馬芳也不同意。馬芳下令開堡四門,偃旗息鼓,寂靜得就像沒有人一樣。等到日暮,野燒燭天,囂呼達旦。馬芳臥睡,太陽當中還不起來,敵人騎兵窺探者不斷,不知馬芳要幹什麼。第二天,馬芳一跳而起,登城,指示軍眾說:“敵軍多回頭看,將要離去。”他勒兵追擊,大破敵人。隆慶初年,有人為辛愛出謀,用五萬騎兵侵犯蔚州,引誘馬芳出來,再用五萬騎兵襲擊宣府城,可以獲得成功。馬芳預先伐木護城,敵寇到達後不能登上城,於是解散退去。不大一會兒,馬芳率參將劉潭等人出獨石塞外二百里,襲擊敵人軍帳於長水海。馬芳回到塞,敵人追趕的人到達鞍子山。馬芳迎戰,又大敗敵軍。馬芳又被蔭子千戶。

  馬芳有膽有智,瞭解敵情,所到的地方都是身先士卒。一年之中多次出師搗毀敵巢。或者親自督戰,或者派遣裨將督戰。馬芳得家蓄健兒的死力。他曾經命令三十人出塞四百里,殲俘敵人甚多,敵寇大震。馬芳於是率師到大松林,駐紮在興和衛,登高四望,耀兵而還。

  當時大同遭敵寇侵略,較宣府更加厲害。總督陳其學恐敵寇侵擾畿輔,下令總兵官趙岢扼守紫荊關。敵寇於是縱掠懷仁、山陰等地,趙岢坐罪被貶俸三級,於是調馬芳與趙岢易換鎮守。俺答,轉而侵犯威遠,幾乎攻破,正巧陳其學率領胡鎮等來救援,而馬芳軍也到達了,相拒十多日,敵寇才退走。馬芳對諸將說:“大同不比宣府,大同敵我之間只有一牆之隔。敵寇不時到來,非大受創傷不可。”於是將兵出右衛,戰威寧海子,並攻破他們。這一年,明朝招撫了俺答,塞上於是相安無事。

  萬曆元年(1573),閱視侍郎吳百朋揭發馬芳行賄之事,馬芳被勒令閒住。之後,馬芳被起用為僉書前軍都督府。順義王要賞,聲言要背棄盟約,又用馬芳鎮守宣府。七年馬芳因病請求回到家鄉。又過了兩年馬芳死去。

  馬芳出身行伍,十多年後成為大帥。在膳房堡、朔州、登鷹巢、鴿子堂、龍門、萬金右衛、東嶺、孤山、土木、乾莊、岔道、張家堡、得勝堡、大沙灘等地作戰,身經大小戰鬥百十次,受傷數十次,他以少擊多,未嘗不獲大勝。他擒獲敵人部長數十人,斬敵首級無數,威名震邊陲,是一時將帥之冠。石州城被敵寇攻陷,副將田世威、參將劉宣被判論死罪,馬芳乞求放棄自己的蔭子之賞賜,來贖二將之罪,被御史所參劾,皇帝下敕誡諭他。後來田世威又作將,對待馬芳很刻薄,馬芳不與他計較,有識之士以此讚賞馬芳。

  馬芳有兩個兒子,馬棟、馬林。馬棟官到都督,沒有什麼突出事蹟。馬林,由父蔭累官大同參將。萬曆二十年(1592),順義王扌奢力克縶拘獻史、車二部長,馬林因制敵有功,晉為副總兵。二十七年馬林升為署都督僉事,任遼東總兵官。馬林素來好文學,能,工書,交遊的人多是名士,當時名聲很大,他自視也很高。他曾經上陳邊關事務十策,語詞之中對文官多有牴觸,被擱置而不能實行。稅使高淮驕橫恣肆,馬林極力與他抗爭。高淮參劾上奏馬林,馬林被奪職。給事中侯先春上書論救馬林,改判馬林守戍煙瘴,侯先春也被降官二級。過了很久,馬林遇赦免。

  遼東用兵,詔令馬林以原官的身份從徵。楊鎬兵分四路而出,令馬林帶領一軍從開原出三岔口,而以遊擊竇水澄監北關軍與馬林並進。馬林軍到尚間崖結營疏通溝壕,嚴防哨所敵臺自衛。等到聽說杜松軍被打敗,才移換軍營,但是大清的兵已經逼近。馬林於是還兵,別立營,挖戰壕三週,在戰壕外面佈列火器,再在火器外面佈置騎兵,其他計程車卒都下馬,在戰壕內結成方陣。另有一軍在飛芬山紮營。杜松軍覆沒之後,大清兵乘其銳氣逼近馬林軍。見馬林的軍隊在壕內和壕外已經結合成方陣,於是大清軍縱精銳騎兵直往前衝擊它。馬林軍不能支援,於是大敗。副將麻巖戰死,馬林只帶數騎逃脫。死的人遍滿山谷,血流到尚間崖下,水被血染紅了。大清於是調兵攻擊飛芬山。僉事潘宗顏等一軍也全軍覆沒。北關的兵聽說後,於是不敢前進。馬林喪失軍隊後,被謫貶充任軍官,讓他鎮守開原。當時蒙古宰賽、暖兔許諾援助馬林兵,馬林和他結成盟約,依靠這而沒有設立防備。這一年六月,大清兵突然來到城下。馬林列眾在城外,分出少部分兵登城上的矮牆。大清兵設..梯進攻,而另用精銳騎兵擊破馬林軍營的東門外設防。馬林軍的兵士爭門入城,大清兵於是乘勢奪門,攻城的大清兵也越牆入城。馬林軍城外的兵士望見後全都逃奔。大清兵據城攔截攻擊,馬林軍的這部分兵士被戰壕阻隔不能渡過,全部被殲滅。馬林和副將於化龍、參將高貞、遊擊於守志、守備何懋官等人,都戰死了。不久贈給馬林都督同知,進世蔭二級。馬林雖然更歷邊鎮,但是沒有經遇強敵,無大將才。當事以虛名用之,所以失敗。

  馬林有五個兒子:馬燃、馬熠、馬炯、馬火廣、馬飈。馬燃、馬熠戰死在尚間崖。馬炯在天啟年代中任湖廣總兵官。馬炯協助討伐貴州叛賊,跟從王三善到大方,幾次戰鬥都取得了勝利。之後,大敗,王三善自殺,馬炯軍潰敗而歸。馬炯患病而死。

  馬火廣幼習兵略,天啟年間任遼東遊擊。督師閣部大臣孫承宗因他的父親死於王事,獎勵性地任用他,讓馬火廣代替王木盈鎮守中右所。等到巡撫袁崇煥更改營制後,馬火廣以原官的身份掌管前鋒右營。他多次有功,以致遷升為副總兵,鎮守徐州。崇禎八年(1635)正月,敵賊攻陷鳳陽,大肆搶掠而去。馬火廣和守備駱舉率兵入城,以恢復報告,於是馬火廣留守這個地方。八月,敵賊侵擾河南。總督朱大典命令他移駐潁、亳。事情定下來之後,馬火廣返回徐州。十年,敵賊侵犯桐城,馬火廣奔赴救援,在羅唱河攻破敵人。不久馬火廣因護陵有功,增俸一級。歸德、徐州之間有個地方叫朱家廠,土寇佔據這個地方,不時出來搶掠。馬火廣剿滅他們。敵賊侵犯固始,朱大典檄令馬火廣和遊擊張士儀等人分別戍守霍丘西南,扼住賊寇東下之路,敵寇於是逃到六安。朱大典又調馬火廣等人駐紮壽州東,兼護二陵。就在這個時候,長江淮河南北,專以陵寢為重。馬火廣馳驅數年,幸而沒有失事。

  十二年(1639)六月,馬火廣被提升為總兵官,鎮守天津。過了很久,被調到甘肅鎮守。十五年他督三協副將王世寵、王加春、魯胤昌等人討伐攻破叛番,斬敵人七百多首級,撫慰安定三十八族才回來。這一年冬天,督師孫傳庭檄召他不去,遭彈劾。皇帝詔令因為馬火廣能夠剿賊,允許戴罪立功,否則即以軍法從事。等到馬火廣到達軍中,孫傳庭寬恕他的罪過。不久,馬火廣又因逗留淫掠而被彈劾,皇帝仍讓他戴罪效命。第二年秋天,孫傳庭準備出關。有傳聞說敵賊從內鄉窺探商、洛的,孫傳庭檄令馬火廣到商州扼住敵人的北犯。這以後孫傳庭的軍隊覆沒,馬火廣於是回到原地鎮守。不久,敵賊攻陷延綏、寧夏,終於攻陷蘭州,渡過黃河抵達甘州進行圍攻。馬火廣和巡撫林日瑞竭盡全力進行固守。敵賊乘雪夜因坎登城。馬、林軍士卒十分寒冷,不能作戰,城池終於被攻陷。馬火廣、林日瑞和中軍哈維新、姚世儒都戰死疆場。馬火廣的弟弟馬飈任沔陽州同知,沔陽城陷落,也死去。馬火廣父子兄弟一併死於國難。

  何卿,成都衛人。有志操,習武事。正德年間,承襲世職任指揮僉事。因他的能力,被提升為筠連守備。隨從巡撫盛應期攻擊殲斬叛賊謝文禮、謝文義。世宗即位,論功晉升為署都指揮僉事,充任左參將,協助鎮守松潘。

  嘉靖年代初期,芒部土舍隴政、土婦支祿等人反叛。何卿征討他們,斬敵人二百多首級,降俘叛眾有好幾百人。隴政逃奔到烏撒,何卿檄令土官安寧將隴政擒獲獻來。安寧假裝承諾,而實際上將隴政藏匿起來不交出來。巡撫湯沐說明了這種情況,皇帝剝奪了何卿的官職。川、貴之兵聯合征討,叛賊才被消滅,何卿恢復到原有官職。五年(1526)春天提升何卿為副總兵,仍然鎮守松潘。隴氏已經滅絕,改芒部為鎮雄府,設流官。不久,隴政的遺黨沙保又進行叛亂。何卿和參將魏武、姚汝皋等人並進,斬除沙保等叛賊首領七人,餘黨也全部被殲。記錄功勞,魏武最大,何卿第二,賜賞各有不同。黑虎五砦番謀反,圍住長安諸堡,烏都、鵓鴿諸番也相繼反叛。何卿都攻破平定了他們,升為都督僉事。威茂番十多砦連兵劫搶軍餉,而且攻打茂州和長寧諸堡,索要撫卹賞賜。何卿和副使朱紈築茂州外城來圍困他們。不久又用計殘害他們的部眾,屢戰屢勝,於是攻打深溝,焚燒他們的碉砦。諸番處境困迫,請求讓他們贖罪。何卿責令他們獻出首惡,番人不答應。何卿又分別剿攻淺溝、渾水二砦,並殲滅他們。諸番於是爭獻首惡,歃血斷指耳,誓不再反叛。何卿於是與他們刻木為約,分處其部眾,劃疆為守,松潘的道路又暢通起來。巡撫潘鑑等人奏上他們兩人的功勞,皇帝下詔賞賜何卿、朱紈銀幣,晉升何卿為署都督同知,鎮守如故。過了很久,何卿因疾病辭官。

  二十三年(1544),塞上戰事頻起。朝廷召何卿,何卿以疾病相辭。皇帝發怒,奪去何卿的都督官職,命他以都指揮使的官職到兵部聽候調遣。不久,敵寇逼近畿輔,命紮營在盧溝橋。松潘的副總兵李爵被巡撫丘養浩彈劾而罷去官職,皇帝下詔用何卿代替他。給事中許天倫說何卿賄賂丘養浩彈劾李爵,自為後路。皇帝發怒,革除何卿和丘養浩的官職,令巡按冉崇禮調查核實。當時兵事棘手,翁萬達又推薦何卿,恢復他的都督僉事官職,督東官廳軍馬。之後冉崇禮具言說李爵貪汙“,何卿鎮守松潘有十七年,為蜀保障,軍民頌德,但他還貧窮,哪有所得的錢財進行賄賂呢?”皇帝怒意才消解。四川白草番叛亂,副總兵高岡鳳被彈劾。兵部尚書路迎上奏讓何卿代替他。何卿再次蒞臨松潘,將士都很喜歡。何卿於是會聚巡撫張時徹征討擒獲首惡數人,俘斬九百七十多人,攻克四十七營砦,摧毀四千八百碉房,繳獲馬牛器械儲積各以萬計。何卿進署都督同知。何卿素有威望,為番人所忌憚。自從威茂到松潘、龍安夾道築牆數百里,行旅往來,沒有剽奪的禍患。他先後在鎮二十四年,軍民像愛戴慈母一樣愛戴他。他再次因病回到家鄉。

  三十三年(1554),倭寇侵略海上。皇帝詔令何卿和沈希儀各率家眾奔赴蘇、松軍門。第二年何卿充任副總兵,總理浙江和蘇、松海防。何卿是蜀中名將,不熟悉海道,年紀已老,兵與將不熟悉,竟不能有所作為。他被巡按御史周如鬥彈劾而罷除官職,死去。

  沈希儀,字唐佐,貴縣人。承襲世職任奉議衛指揮使。他機警有膽有勇,並且智計過人。

  正德十二年(1517)他被調出徵永安。沈希儀用數百人攻打陳村寨,馬陷在泥沼中,騰躍而上,連殺三個敵人頭領,破除其餘敵眾。沈希儀升為署都督僉事。義寧的敵賊侵犯監桂,又回到巢穴,沈希儀追擊他們。敵賊的巢穴有兩處險隘,敵賊在其中一處埋有伏兵,讓熟瑤欺騙官兵從這裡攻入。沈希儀估計到敵賊有詐,急從另一險隘直抵賊寇的巢穴。敵賊倉促回救,於是被沈希儀大舉攻破。荔浦敵賊八千人渡江到東方搶掠,沈希儀率領五百人駐紮在北面寨,等待敵賊歸來。北面寨距蛟龍、滑石兩灘各有數里。沈希儀因滑石灘狹窄,即使部隊眾多仍可進擊,蛟龍灘寬廣,渡過去也難於殲敵,想將敵賊引誘到滑石灘。於是在蛟龍灘樹起百旗,用弱兵守住,燃燒柴禾來惑亂敵人。敵賊果然趨向滑石灘。沈希儀預先用小艦載勁卒埋伏在葭葦之中。敵賊渡過一半,乘急流衝之,兩岸軍兵鼓譟上前,敵賊眾多人墜入水中淹死,沈希儀收穫他們所掠搶的東西回來。沈希儀隨從副總兵張..連破臨桂、灌陽、古田的敵賊。他被晉升為署都督指揮同知,掌管都司事。

  嘉靖五年(1526),總督姚鏌準備征討田州岑猛。他用沈希儀的計謀,離間岑猛的岳丈歸順和土酋岑璋的關係,而分兵五哨進擊。沈希儀帶領中哨。擋住工堯。工堯是敵賊的要地,他們聚眾守衛這個地方。沈希儀夜間派遣軍兵三百人,緣山而上,繞出其背。等到第二天會戰,所派遣計程車兵已在山巔樹立旗幟,敵賊被打得大敗。岑猛逃跑到歸順那裡,被岑璋捉住,田州於是平定。沈希儀的功最大,姚鏌壓抑他的功勞,只是受到賞賜。姚鏌建議設立流官,沈希儀說:“思恩因流官的緣故,禍亂到現在還沒有停止。田州又設立流官,兩處之敵賊將會合起來作亂。”姚鏌不聽從他的話。以沈希儀任右參將,分守思恩和田州。沈希儀請求回鄉整束行裝,用參將張經代守。剛剛一個月,田州又發生叛亂,姚鏌被罷去官職而回到家鄉。王守仁代替姚鏌的官位,王守仁多用沈希儀的計策,思恩和田州又被平定。

  沈希儀改任右江柳慶參將,駐紮在柳州。象州、武宣、融縣瑤民造反,沈希儀出兵征討攻破。他因病回到家鄉,不久又回到原任。柳州在萬山之中,城外五里之處就是敵賊的巢穴,軍民已到無地可耕的地步,而官軍向來不能勝任戰鬥。又加上敵賊耳目遍官府,對官府裡的事情動靜無所不知。沈希儀說要想大破敵賊,非用狼兵不可,向制府請求這件事。調那地的狼兵二千人來,守戍之兵才稍有振作。又尋找到與瑤通貿易商販的有幾十人,抓住他們犯罪根據而厚撫他們,讓他們刺探敵賊。這樣敵賊的動向,沈希儀也無所不知。沈希儀每次出兵,雖然是肘腋親近的人,也不告訴他們去向。到期鳴號,則諸軍都集合起來。令一人挾旗帶領諸軍行軍,不讓他們測知到哪裡去。等到駐軍設立埋伏,敵賊必定到達,敵賊遇到埋伏總是逃奔。官軍攻擊他們,總是能取得預期的勝利。之後,敵賊侵犯其他地方,官軍又比他們先到達。遠村僻地,敵賊估計是官軍不能到達的地方,前往侵犯,官軍又未嘗不在,敵賊驚服他是神人。沈希儀獲得的賊巢婦女牲畜財產,果真是鄰巢的都歸還他們,只取暗中幫助敵賊之人的東西。諸瑤全部恐懼降伏,不敢響應敵賊。

  沈希儀初到,令熟瑤能夠出入城中,無所禁忌。厚賞瑤人中的智黠之人,讓他們做間諜。後來逐漸讓瑤婦進入到官府和她們的丈夫見面,並賜給她們酒食布帛。這些瑤婦的丈夫經常告訴他敵情,則暗中厚賞。諸瑤婦貪愛賞賜,爭相勸說自己的丈夫偷告敵情,或者親自入沈希儀府中說明敵賊情況。正因為這個原因,敵賊更加沒有地方隱藏匿形。沈希儀每於風雨晦黑的夜晚,偵察敵賊住宿停頓的地方,分別派遣人攜帶火銃潛伏在舍旁。半夜發銃,敵賊大駭說:“老沈來了!”都攜帶妻氏兒女匍匐上山。兒啼女號,有的因寒凍觸岩石而死,有的後悔當賊寇不是好辦法。到天明後下山,又寂靜而沒有人聲。其他巢穴也遇到同樣的情況,賊眾更加驚恐。暗中派遣人進城偵察,發現沈希儀像原來一樣居住在城中沒有外出。敵賊喪魂落魄,他們大多易容為熟瑤。

  韋扶諫是馬平瑤的敵賊魁首,多次捕捉他而沒有成功。有人報告說韋扶諫逃到鄰賊三層巢去,沈希儀暗中率領兵馬剿他,他又與三層巢的敵賊到其他戍所去搶劫。沈希儀盡俘三層巢敵賊的妻子兒女,一併帶回來,過去沈希儀俘獲的敵賊妻子兒女全部用來給與予狼兵,到這時卻將他們獨閉在空舍中,給他們飲食。讓熟瑤去對他們的丈夫說“:你們捉到韋扶諫,就讓你們的妻子兒女回來。”諸瑤聽說後,都來謁見沈希儀。沈希儀讓他們到房室中去看,見他們的妻子兒女都安然無恙。於是他們共同引誘韋扶諫出巢,將他捆縛著獻給沈希儀,來換他們的妻子兒女回去。沈希儀剜去韋扶諫的眼睛,將他肢解後,懸掛在諸城門。諸瑤服沈希儀威信,更加不敢做強盜。從此,柳城四旁的數百里,沒有敢搶奪的人。

  沈希儀曾經向朝廷上書,說狼兵也是瑤、僮人。瑤、僮所在為賊,但狼兵至死不敢為非作歹,並不是狼兵順服,而瑤、僮叛逆。狼兵隸屬土官,而瑤、僮隸屬流官。土官令嚴足以控制狼兵,流官勢輕則不能控制瑤僮。如果將瑤、僮分割開來分別隸屬旁近的土官,土官世世代代富貴,不敢有他望。這樣以國家的力量控制土官,以土官之力來控制瑤、僮,將他們都變成狼兵,兩廣就世世代代沒有禍患了。當時沒有采用他的建議。到十六年(1537)就發生了思恩岑金的叛亂。

  起初,思恩土官岑氵睿被誅後,改設流官,以其酋二人韋貴、徐五任土巡檢,分別掌管兵馬各有一萬多人。夷民不喜歡漢法,共有多次叛亂。鎮安有個男人名叫岑金,他自稱是岑氵睿的兒子。鎮安土官於是暗中召集舊部酋長,叫出岑金而與舊部酋長結盟說:“這是你們的小主人。”諸酋羅拜,擁岑金而歸,聚兵五千人,準備攻城,恢復舊地,遠近洶洶。岑氵睿被誅時,他的酋長楊留沒有地方去,率同黨一千多人到賓州去,應募為打手。沈希儀在賓州,楊留到沈希儀府中說,他想去見他的小主人。沈希儀向來擔憂岑金,等聽到楊留的話後,更加大駭。因而問楊留說“:是岑氵睿的第九個兒子嗎?我從前征討田州所以聽說過這件事。”因而自語說“:岑氏又恢復了嗎?”想以此打動楊留,楊留果然大喜。之後,沈希儀召楊留到密室中說:“給我重賄,就為岑金復官。”出去後又呼他回來說:“韋貴、徐五現今分別管掌思恩兵馬,必定仇恨岑金,必須妥善防備他們。”楊留更加大信。岑金於是跟從五千人依靠楊留來見沈希儀。門人奔告,請求沈希儀不要收納岑金的賄賂。沈希儀罵著說“:岑金是土官的兒子,不是賊寇,為什麼不收納?”將岑金引入,與他厚結,又引他詣見兵備副使,隨後用計逐漸解散岑金的五千人。兵卒捆縛岑金,楊留也慚愧而死,思恩又恢復安寧。之後,隨從總督張經大破斷藤峽、弩灘的敵賊,受到賞賜而歸。

  沈希儀鎮守柳州、慶州很久,大盜宿猾被捕誅殆盡。先後搗毀敵巢,斬敵人積有五千多個,未嘗全部上奏報功,所以多不敘功。十九年(1540)又謝病,柳人在山雲洞為他祭祀。不久被起用為四川左參將,分守敘州、瀘州和貴州迤西等處。這一年冬天,被提升為署都督僉事,充任總兵官,鎮守貴州。又謝病回到家鄉。塞上多警,朝廷召令天下名將到京師,沈希儀在召之中。沈希儀鎮守柳、慶時,每戰必身先士卒,身體多次受傷,遇陰雨天氣總是劇痛,所以多次謝病。到京後,也因病辭謝。皇帝懷疑他是迴避,奪去他的都督官職,命令他赴兵部聽候呼叫。翁萬達推薦他的才能。正遇上江、淮多盜,議設督捕總兵官,於是恢復沈希儀署都督僉事官職前往剿匪。

  二十六年(1547)任沈希儀為廣東副總兵。命自今將領至四川、廣西、雲南、貴州者,毋推京營及西北邊,著為令。沈希儀隨從總督張嶽大破賀縣的敵賊倪仲亮等人,予實際授官,仍然賞他銀幣。瓊州五指山熟黎向來畏法,供徭賦,知州邵氵睿殘虐榨取他們的血汗。黎酋那燕於是勾結崖州、感恩、昌化諸黎作亂。總督歐陽必進提議一併討伐萬州、陵水之黎,兵分五路。沈希儀正在患病,最後到來,他對歐陽必進說:“萬州、陵水之黎人沒有從惡的事實,如果一併誅討,更加樹敵。不如只分兵三道。”歐陽必進聽從了他的話。沈希儀於是偕同參將武鸞、俞大猷等人直入五指山下,斬那燕及其黨徒五千四百多人,俘獲的有五分之一,招降三千七百人。捷報奏聞朝廷,沈希儀晉升為都督同知,改任貴州總兵官。又從張嶽軍定銅仁的叛苗龍許保、吳黑苗等人。又因病回到家鄉。倭寇侵犯海上,命令沈希儀督川、廣之兵赴剿。無功,沈希儀被周如鬥彈劾罷去官職。

  沈希儀為人坦率,常居喜歡說俏皮話,性格開朗,沒有城府。等到面臨敵人,則應變出奇,讓人莫測。特別善於安撫士卒。沈希儀經常染病垂危,士卒多自殘來向神禱告。甚至有一人,為沈希儀祈禱到達用箭穿自己咽喉的地步。沈希儀是如此深得士卒之心。

  石邦憲,字希尹,貴州清平衛人。嘉靖七年(1528)承襲世職為指揮使。累功,晉官署都指揮僉事,充任銅仁參將。苗人龍許保、吳黑苗反叛,總督張嶽提議征討他們,而敵賊攻陷印江、石阡,石邦憲被坐罪逮問。張嶽因為銅仁是敵賊的巢穴,而石邦憲有勇有謀,於是上奏留用石邦憲。石邦憲於是與川、湖之兵共進貴州,攻破苗砦十分之五。躲藏在山中竹林子裡的人,被搜殺殆盡。上功,石邦憲居第一。未及敘功,而龍許保等人突入到思州,捉住知府李允簡而去。石邦憲緊急半路攔擊,將李允簡奪回來了。石邦憲被停止俸祿,讓他戴罪立功。敵賊攻破思州後,又糾集餘黨,與湖廣蠟爾山苗人會合,想攻石阡。沒有攻克,經過省溪而回去。千戶安大朝等人半路攔擊他們,俘殲敵人大半,奪下敵賊的全部輜重,敵人潰不成軍。石邦憲於是讓使者重金收買老..、老亻革等人擒住龍許保送到軍門,而黑苗如過去一樣躲藏。又用計重金收買烏朗土官田興邦等人斬黑苗,敵賊於是被平定。石邦憲於是晉為署都督僉事,充任總兵官,代沈希儀鎮守貴州。

  臺黎砦苗人關保倡導作亂,四川容山、廣西洪江諸苗響應。遠近騷然,朝廷上是安撫還是剿殲不能定下來。石邦憲與湖廣分兵討破他們,傳檄十八砦,許他們捉拿首惡贖罪。諸苗聽從安撫,設盟受約而回去。

  播州宣慰楊烈殺長官王黼,王黼的同黨李保等人治兵相攻快有十年,總督馮嶽與石邦憲討平他們。真州苗人盧阿項作亂,石邦憲用兵七千人編筏渡江,直抵磨子崖。估計敵賊必定來進行夜襲,預先防備。敵賊到達後,被他們擊敗。敵賊向播州吳鯤求援。諸將感到恐懼,石邦憲說:“水西宣慰安萬銓,是播州所畏怕的。我調水西之兵攻烏江,聲討楊烈縱吳鯤助叛逆之罪,楊烈哪有空暇救人呢?”之後,水西之兵到達。石邦憲進逼敵人的巢穴,乘風放火,斬關而登,敵賊大崩潰,擒住敵賊首領父子,殲俘四百七十多人。石邦憲晉署都督同知。

  石邦憲攻破地隆阡叛苗四砦,又攻破答千諸砦,擒住他們的巨魁。地隆阡派遣敵賊龍老三、龍得奎勾結龍停苗人老夭、扳凳苗人石章保等人縱兵搶掠,捉拿石耶洞土官的妻子冉氏帶回去,攻擊梅平砦。官軍要擒拿龍老三。龍得奎走脫倖免,又與老夭等人攻破平南營囤。石邦憲偵察得知冉氏在老夭那裡,表面議說要贖她,而暗中擊殺老夭。官軍於是進入龍停砦,一併捉拿扳凳砦苗人龍老丙,命令他獻出石章保。由此諸苗全部被降服。白洗、養鵝的諸苗反叛,石邦憲征討並擒住敵魁,降服一百多砦。

  湖廣漵浦瑤人沈亞當等作亂,總督石勇檄令石邦憲討伐他們,石邦憲生擒沈亞當,俘殲二百多人。甫漵浦平,銅仁、都勻的苗人互相煽動進行反叛。石邦憲亟馳回來,率領守備安大朝進剿。先攻破彪山砦的敵賊,乘勝以謀略平定諸砦。俘虜敵賊的頭子龍老羅、王三等人,餘黨全部平定。石邦憲又與總督黃光升,修築湖北的墩臺、烽土侯一百多所,招降冷水溪諸洞苗二十八砦。

  播州容山的副長官土舍韓甸與正長宮土舍張問相互攻擊,韓甸多次取得勝利,於是他糾集生苗在湖、貴境內搶劫,將近二十年。張問也糾集黨徒自助。石邦憲討伐張問,斬敵一百多人,張問潛逃,被擒獲。官軍乘勝攻入韓甸的巢穴。遇上天黑,下大雨,官軍迷失路徑。守備葉勳、百戶魏國相等人陷入埋伏之中,戰死。石邦憲突圍而出,帶軍回到鎮遠。再次征討韓甸,敵賊沿江防守。石邦憲佯裝與他抗爭,而另外從上游三十里處縛竹渡江。水陸並進,大破敵賊。斬殺韓甸,容山被平定。石邦憲晉右都督。

  不久石邦憲與巡撫吳維嶽招降平州叛酋楊珂,剿平龍里衛敵賊阿利等人。在這個時候,水西宣慰安國亨恃眾跋扈,謁見上官時,辭色不善,往往煽動兵眾喧譁鼓譟而出。石邦憲召見他譴責說“:你想造反嗎?我看見你如釜中的游魚。你的兵與雲、貴、川、湖的兵相比誰的多?你有四十八個酋長,我鑄四十八個印給與他們。早上下令,傍晚就把你給滅了。”安國亨叩頭謝罪,頗為收斂。隆慶元年(1567)石邦憲剿平鎮遠的苗人。之後,他又攻破誅滅白泥土官楊斌貝和苗人酋長龍力水等人。部內之人對他服服帖帖。

  石邦憲生長在黔土,熟悉苗人風土人情。他善於用兵,經過的戰鬥大小有數十近百次,無不被他摧毀攻破。先後晉俸祿有四次,賞賜銀幣十三次。他所得的俸賜,全部用來招待士兵,家中沒有多餘的資財。做總兵官十七年,威鎮蠻中。他和四川的何卿、廣西的沈希儀並稱一時的名將。第二年(1568)死在官任上。贈官左都督。

補充糾錯
大家都在看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