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列傳·卷二百

卷二百原文

  ◎四川土司二

  △播州宣慰司 永宁宣抚司 酉阳宣抚司 石砫宣抚司

  遵义府即播州。秦为夜郎且兰地。汉属牂牁。唐贞观中,改播州。乾符初,南诏陷播,太原杨端应募复其城,为播人所怀服,历五代,子孙世有其地。宋大观中,杨文贵纳土,置遵义军。元世祖授杨邦宪宣慰使,赐其子汉英名赛因不花,封播国公。

  洪武四年平蜀,遣使谕之。五年,播州宣慰使杨铿、同知罗琛、总管何婴、蛮夷总管郑瑚等,相率来归,贡方物,纳元所授金牌、银印、铜章。诏赐铿衣币,仍置播州宣慰使司,铿、琛皆仍旧职。领安抚司二,曰草塘,曰黄平;长官司六,曰真州,曰播州,曰余庆,曰白泥,曰容山,曰重安。以婴等为长官。七年,中书省奏:“播州土地既入版图,当收其贡赋,岁纳粮二千五百石为军储。”帝以其率先来归,田税随所入,不必以额。已,复置播州黄平宣抚。播州江渡蛮黄安作乱,贵州卫指挥张岱讨平之。八年,铿遣其弟锜来贡,赐衣币。自是,每三岁一入贡。十四年遣使赍谕铿:“比闻尔听浮言,生疑贰。今大军南征,多用战骑,宜率兵二万、马三千为先锋,庶表尔诚。”十五年城播州沙溪,以官兵一千人、土兵二千人戍之。改播州宣慰司隶贵州,改黄平卫为千户所。十七年,铿子震卒于京,命有司归其丧。二十年征铿入朝,贡马十匹。帝谕以守土保身之道,赐钞五百锭。二十一年,播州宣慰使司并所属宣抚司官,各遣其子来朝,请入太学,帝敕国子监官善训导之。

  永乐四年免播州荒田租,设重安长官司,隶播州宣慰司,以张佛保为长官,以佛保尝招辑重安蛮民响化故也。七年,宣慰使杨升招谕草塘、黄平、重安所辖当科、葛雍等十二寨蛮人来归。宣德三年,升贺万寿节后期,礼部议予半赏。帝以道远,勿夺其赐。七年,草塘所属谷亻散等四十一寨蛮作乱,总兵陈怀剿抚之,旋定。

  正统十四年,宣慰使杨纲老疾,以其子辉代。景泰三年,辉奏:“湖、贵所辖臻、剖、五坌等苗贼,纠合草塘、江渡诸苗黄龙、韦保等,杀掠人民,屡抚复叛,乞调兵征剿,以靖民患。”帝命总督王来、总兵梁珤等,会同四川巡抚剿之。七年,调辉兵征铜鼓、五开叛苗,赐敕颁赏。

  成化十年以播州贼赍果等屡岁为患,敕责川、贵镇巡官。正统末,苗蛮聚众寇边,土官同知罗宏奏,辉有疾,乞以其子爱代。帝命爱袭职,仍敕爱即率兵从总兵官剿贼。先是,辉奏所属夭坝干地五十三寨及重安所辖湾溪等寨,屡被苗蛮占据,乞令湖、贵会兵征之。命如辉言。部议以爱年幼,请仍起辉暂理军事。又以辉难独任,宜敕都御史张瓒亲至播州督理,励辉等振扬威武,以备征调,其机宜悉听瓒裁处。

  十二年,瓒督诸军及辉攻败湾溪、夭坝干地诸苗,凡破山寨十六,斩首四百九十六级,抚男妇九千八百余口。事下兵部,以苗就抚者多,宜量为处分。瓒议设安宁宣抚司,并怀远、宣化二长官司,建靖南、龙场二堡,命辉董其役。辉调兵民五千余,立治所,委所属黄平诸长官,分甓城垣。将竣,辉因奏:“各寨苗蛮,近颇知惧,但大军还后,难保无虞。播州向设操守土兵一千五百人,今拨守怀远、靖南、夭漂、龙场各二百人,宣化百人,安宁六百人,其家属宜徙之同居,为固守计。其工之未毕者,宜命臣子爱董之,而听臣致仕如故。”诏从之。时湾溪既立安宁宣抚,烂土诸蛮恶其逼,遂引赍果等攻陷夭漂、靖南城堡,围安宁。爱新袭,力弗能支,求援于川、贵二镇。兵部奏起辉再统兵剿之,又敕川、贵兵为助。十五年,贵州巡抚陈俨奏:“苗贼赍果转横,乞调川、湖等官军五万五千,剋期会贵州,听俨节制。”兵部言:“贼作于四川,而贵州守臣自欲节制诸军,恐有邀功之人主之。且兴师五万,以半年计,须军储十三万五千石,山路险峻,谕运之夫须二十七万众,况天将暑,瘴疠可虞。”帝然其奏。

  二十二年,爱兄宣抚杨友讦奏爱,帝命刑部侍郎何乔新往勘。二十三年,乔新奏:“辉在日,溺其庶子友,欲令承袭,长官张渊阿顺之。安抚宋韬谓杨氏家法,立嗣以嫡,爱宜立。辉不得已立爱,又欲割地以授友,谋于渊,因以夭坝干乃本州怀远故地,为生苗所据,请兵取之。容山长官韩瑄以土民安辑日久,不宜征。渊与辉计执瑄,杖杀之。前巡抚张瓒受辉赂,以其地设安宁宣抚司,冒以友任宣抚。辉立券,以所有金玉、服用、庄田召诸子均分之。辉没,渊乃与友潜谋刺爱,渊弟深亦与谋,不果,友遂奏爱居处器用僣拟朝廷,又通唐府,密书往来,私习兵法、天文,谋不轨,事皆诬。”帝命斩渊、深。以爱信谗薄兄,友因公擅杀,且谋嫡,盗官钱,皆有罪。爱赎复任,友迁保宁羁管,仍敕乔新从宜处治。

  弘治元年增设重安守御千户所,命播州岁调土兵一千助戍守。七年,以平苗功,赐敕劳爱。十四年,调播州兵五千征贵州贼妇米鲁等。

  正德二年升播州宣慰使杨斌为四川按察使,仍理宣慰事。旧制,土官有功,赐衣带,或旌赏部众,无列衔方面者。斌狡横,不受两司节制,讽安抚罗忠等上其平普安等战功,重赂刘瑾,得之。逾年,巡按御史俞缁言不宜授,乃裁之,仍原职。初,友既编置保宁,爱益恣,厚敛以贿中贵,征取友向所居凯里地者独苛。同知杨才居安宁,乘之,朘剥尤甚,诸苗愤怨。凯里民为友奏复官,弗得,乃潜入保宁,以友还,纠众作乱,攻播州,焚爱居第及公私廨宇略尽,遂杀才,多所残戮。爱屡奏于朝,帝命镇巡官调兵征之。会友死,遂缓师。已而镇巡官言:“友子弘能悔过自新,且善抚驭,蛮众愿听其约束。其前为友所焚杀者,俱已随土俗折偿,且还所侵夺于官。乞授弘冠带为土舍,协同播州经历司抚辑诸蛮。其家众置保宁者仍归之,隶播州管辖。并谕斌与弘协和,不得再造衅端。”报可。未几,播州安抚宋淮奏:“贵州凯口烂土苗婚于凯里草塘诸寨,阴相构结,诱出苗为乱。乞赐斌敕,令每年巡视边境,会湖广镇巡官抚处。”部议,土官向无领敕出巡者。谕斌宜抚绥土众,辑睦亲族,以副朝廷优待之意。因授致仕宣慰爱为昭毅将军,给诰命,赐麒麟服。时斌又为其父请进阶及服色,礼科驳之,以服色等威所系,不可假。兵部以爱旧有剿贼功,皆许之。斌复为其子相请入学,并得赐冠带。

  十二年,播州安抚罗忠、宋淮等奏:“斌有父丧,欲援文臣例守制,但边防为重,乞仍令掌印理事。”初,杨弘既归凯里,与重安土舍冯纶等有怨。弘卒,纶等诱苗蛮攻之,更相仇杀,侵轶贵州境。巡抚邹文盛言状,且请移文四川,会官抚处,逾岁不报。文盛乃遣参议蔡潮入播州,督致仕杨斌抚平之。因言:“宜复安宁宣抚,俾弘子弟袭之。斌未衰,宜仍起任事,以制诸蛮寨。潮有抚蛮劳,宜量擢。”兵部议:“安宁已革不可复,斌子既代,亦不可起。土官应袭与否,属四川,非黔所得专。盛所请难行,而功不可诬。”十六年赐斌蟒衣玉带。

  嘉靖元年赐播州儒学《四书集注》,从宣慰杨相奏也。弘既死,其弟张求袭职不得,时盗边,劫白泥司印信,复与相构兵。守臣乞改凯里属贵州,以张为土知州解释之。兵部议:“张习父兄之恶,幸免于辜;敢肆然执印信以要挟,当命川、贵守臣按其前后争产杀人诸罪,置于理。若张悔过输情,还所获印,尚可量授一官,听调杀贼以自效。倘或怙终,必诛以为玩法戒。”既,遂许张袭宣抚,而改安宁为凯里,隶贵川。初,杨相之祖父皆以嫡庶相争,梯祸数世。至是,相复宠庶子煦。嫡子烈母张,悍甚,与烈盗兵逐相,相走,客死水西。烈求父尸,宣慰安万铨因要挟水烟、天旺故地,而后予尸,烈阳许之。及相丧还,烈靳地不予,遂与水西构难,又杀其长官王黻。时嘉靖二十三年也。烈既代袭,遂与黻党李保治兵相攻,垂十年,总督冯岳调总兵石邦宪讨平之。真州苗卢阿项者亦久称乱,邦宪以兵七千击败之。有言贼求援于播者,邦宪曰:“吾方调水西兵,声扬烈助逆罪,烈暇救人乎。”已,擒阿项父子,斩获四百余人。初,嘉靖初,议分凯里属贵州,既,又以播地多在贵州境,并改属思石兵备。及真州盗平,地方安靖,播人以为非便。川、贵守臣异议不决,命总督会勘。总督奏,仍以播归四川,而贵州思石兵备仍兼制播、酉、平、邑诸土司事,报可。

  隆庆五年,烈死,子应龙请袭,命予职。万历元年给应龙宣慰使敕书。八年赐故宣慰杨烈祭葬,从应龙请也。十四年,应龙献大木七十,材美,赐飞鱼服,又复引其祖斌赐蟒例。部议,以斌有军功,且出特恩,未可为比。帝命以都指挥使衔授应龙。

  十八年,贵州巡抚叶梦熊疏论应龙凶恶诸事,巡按陈效历数应龙二十四大罪。时方防御松潘,调播州土兵协守,四川巡按李化龙疏请暂免勘问,俾应龙戴罪图功。由是,川、贵抚按疏辨,在蜀者谓应龙无可勘之罪,在黔者谓蜀有私暱应龙之心。于是给事中张希皋等,以事属重大,两省利害,岂漫不相关者,乞从公会勘,无执成心。十九年,梦熊主议,播州所辖五司改土为流,悉属重庆,与化龙意复相左。化龙遂引嫌求斥。盖应龙本雄猜,阻兵嗜杀,所辖五司七姓悉叛离。嬖妾田屠妻张氏,并及其母。妻叔张时照与所部何恩、宋世臣等上变,告应龙反。梦熊请发兵剿之,蜀中士大夫悉谓蜀三面邻播,属裔以什伯数,皆其弹压,且兵骁勇,数征调有功,剪除未为长策。以故,蜀抚按并主抚。朝议命勘,应龙愿赴蜀,不赴黔。

  二十年,应龙诣重庆对簿,坐法当斩,请以二万金赎。御史张鹤鸣方驳问,会倭大入朝鲜,征天下兵,应龙因奏辨,且愿将五千兵征倭自赎,诏释之。兵已启行,寻报罢。巡抚王继光至,严提勘结,应龙抗不出。张时照等复诣奏阙下,继光用兵之议遂决。二十一年,继光至重庆,与总兵刘承嗣等分兵三道进娄山关,屯白石口。应龙佯约降,而统苗兵据关冲击。承嗣兵败,杀伤大半。会继光论罢,即撤兵,委弃辎重略尽。黔师协剿,亦无功。时四川新抚谭希忠与贵州镇、抚再议剿,御史薛继茂主抚。应龙上书自白,遣其党携金入京行间,执原奏何恩诣綦江县。

  二十二年,以兵部侍郎刑玠总督贵州。二十三年,玠至蜀,察永宁、酉阳皆应龙姻媾,而黄平、白泥久为仇仇,宜剪其枝党。乃檄应龙,谓当待以不死。会水西宣慰安疆臣请父国亨恤典,兵部尚书石星手札示疆臣,趣应龙就吏得贳,疆臣奉札至播招应龙。时七姓恐应龙出得除罪,而四方亡命窜匿其间,又幸龙反,因以为利,驿传文移,辄从中阻。玠檄重庆知府王士琦诣綦江,趣应龙安稳听勘。应龙使弟兆龙至安稳,治邮舍,储糒叩头郊迎,致饩牵如礼,言:“应龙缚渠魁,待罪松坎。所不敢至安稳者,恐堕安稳仇民不测祸也,幸请至松坎受事。”士琦曰,“松坎亦曩奏勘地。”即单骑往。应龙果面缚道旁,泣请死罪,愿执罪人,献罚金,得自比安国亨。国亨者,曩亦被讦惧罪不出界,故应龙引之。士琦为请于玠,许之,应龙乃缚献黄元等十二人。案验,抵应龙斩,论赎,输四万金助采木,仍革职,以子朝栋代,次子可栋羁府追赎,黄元等斩重庆市,总督以闻。时倭气未靖,兵部欲缓应龙,事东方,朝廷亦以应龙向有积劳,可其奏,于松坎设同知治焉,以士琦为川东兵备副使弹治之。应龙获宽,益怙终不悛。寻可栋死于重庆,益痛恨。促丧归不得,复檄完赎,大言曰:“吾子活,银即至矣。”拥兵驱千余僧招魂去。分遣土目,署关据险。厚抚诸苗,名其健者为硬手;州人稍殷厚者,没入其赀以养苗。苗人咸愿为出死力。

  二十四年,应龙残余庆,掠大阡、都坝,焚劫草塘、余庆二司及兴隆、都匀各卫。又遣其党围黄平,戮重安长官家,势复大炽。二十五年流劫江津及南川,临合江,索其仇袁子升,缒城下,磔之。时兵备王士琦调征倭,应龙益统苗兵,大掠贵州洪头、高坪、新村诸屯。已,又侵湖广四十八屯,阻塞驿站。诇原奏仇民宋世臣、罗承恩等挈家匿偏桥卫,袭破之。大索城中,戮其父母,淫其妻女,备极惨酷。

  二十七年,贵州巡抚江东之令都司杨国柱部卒三千剿应龙,夺三百落。贼佯北,诱师歼焉,国柱等尽死。东之罢,以郭子章代,而起李化龙节制川、湖、贵州诸军事,调东征诸将刘綎、麻贵、陈璘、董一元南征。时应龙乘大兵未集,勒兵犯綦江。城中新募兵不满三千,贼兵八万奄至,游击张良贤巷战死,綦江陷。应龙尽杀城中人,投尸蔽江,水为赤。益结九股生苗及黑脚苗等为助,屯官坝,声窥蜀。已,遂焚东坡、烂桥,楚、黔路梗。

  二十八年,应龙五道并出,破龙泉司。时总督李化龙已移驻重庆,征兵大集,遂以二月十二月誓师,分八路进。每路约三万人,官兵三之,土司七之,旗鼓甲仗森列,苗大惊。总兵刘綎破其前锋,杨朝栋仅以身免,贼胆落。遂连克桑木、乌江、河渡三关,夺天都、三百落诸囤。贼连败,乃乘隙突犯乌江,诈称水西陇澄会哨,诱永顺兵,断桥,淹死将卒无算。寻綎破九盘,入娄山关。关为贼前门,万峰插天,中通一线。綎从间道攀藤毁栅入,陷焉。四月朔,师屯白石,应龙率诸苗决死战。綎亲勒骑冲中坚,分两翼夹击,败之。追奔至养马城,连破龙爪、海云险囤,压海龙囤,贼所倚天险,谓飞鸟腾猿不能逾者。时偏沅师已破青蛇囤,安疆臣亦夺落濛关,至大水田,焚桃溪庄。贼见势急,父子相抱哭,上囤死守,每路投降文缓师。总兵吴广入崖门关,营水牛塘,与贼力战三日,却之。贼诡令妇人于囤上拜表痛哭云:“田氏且降。”复许为应龙仰药死报广,广轻信按兵。已,觇贼诈,益厉兵攻,烧二关,夺贼樵汲路。八路师大集海龙囤,遂筑长围,更番迭攻。贼知必死。会化龙闻父丧,诏以縗墨视师。化龙念贼前囤险不能越,令马孔英率勍兵并力攻其后。天苦雨,将士驰泥淖中苦战。六月四日,天忽霁,綎先士卒,克土城。应龙益迫,散金募死土拒战,无应者。起,提刀巡垒,见四面火光烛天,大兵已登囤,破土城入。应龙仓皇同爱妾二阖室缢,且自焚。吴广获其子朝栋,急觅应龙尸,出焰中。贼平。计出师至灭贼,百十有四日,八路共斩级二万余,生获朝栋等百余人。化龙露布以闻,献俘阙下彩应龙尸,磔朝栋、兆龙等于市。播州自唐入杨氏,传二十九世,八百余年,至应龙而亡。三十一年,播州余逆吴洪、卢文秀等叛,总兵李应祥等讨平之。分播地为二,属蜀者曰遵义府,属黔者为平越府。

  永宁,唐兰州地。宋为沪州江安、合江二县境。元置永宁路,领筠连州及腾川县,后改为永宁宣抚司。

  洪武四年平蜀,永宁内附,置永宁卫。六年,筠连州滕大寨蛮编张等叛,诈称云南兵,据湖南长宁诸州县,命成都卫指挥袁洪讨之。洪引兵至叙州庆符县,攻破清平关,擒伪千户李文质等。编张遁走,复以兵犯江安诸县。洪追及之,又败其众,焚其九寨,获编张子伪镇抚张寿。编张遁匿溪洞,余党散入云南。帝闻之,敕谕洪曰:“南蛮叛服不常,不足罪。既获其俘,宜编为军。且驻境上,必以兵震之,使詟天威,无遗后患。”未几,张复聚众据滕大寨,洪移兵讨败之。追至小芒部,张遁去,遂取得花寨,擒阿普等。自是,张不敢复出,其寨悉平。遂降筠连州为县,属叙州,以九姓长官司隶永宁安抚司。

  七年升永宁等处军民安抚司为宣抚使司,秩正三品。八年以禄照为宣抚使。十七年,永宁宣抚使禄照贡马,诏赐钞币冠服,定三年一贡如例。十八年,禄照遣弟阿居来朝,言比年赋马皆已输,惟粮不能如数。缘大军南征,蛮民惊窜,耕种失时,加以兵后疾疫死亡者多,故输纳不及。命蠲之。二十三年,永宁宣抚言,所辖地水道有一百九十滩,其江门大滩有八十二处,皆石塞其流。诏景川侯曹震往疏凿之。二十四年,震至泸州按视,有枝河通永宁,乃凿石削崖,以通漕运。

  二十六年,以禄照子阿聂袭职。先是,禄照坐事逮至京,得直,还卒于途。其子阿聂与弟智皆在太学,遂以庶母奢尾署司事。至是,奢尾入朝,请以阿聂袭,从之。永乐四年,免永宁荒田租。

  宣德八年,故宣抚阿聂妻奢苏朝贡。九年,宣抚奢苏奏:“生儒皆土僚,朝廷所授官言语不通,难以训诲。永宁监生李源资厚学通,乞如云南鹤庆府例,授为儒学训导。”诏从之。景泰二年,减永宁宣抚司税课局钞,以苗贼窃发,客商路阻,从布政司请也。

  成化元年,山都掌大坝等寨蛮贼分劫江安等县,兵部以闻。二年,国子学录黄明善奏:“四川山都掌蛮屡岁出没,杀掠良民。景泰元年招之复叛,天顺六年抚之又反。近总兵李安令永宁宣抚奢贵赴大坝招抚,亦未效。恐开衅无已,宜及大兵之集,早为定计,毋酿边患。”三年,明善复言:“宋时多刚县蛮为寇,用白芀子兵破之。白芀子者,即今之民壮;多刚县者,即今之都掌多刚寨也。前代用乡兵有明效,宜急募民壮,以助官军。都掌水稻十月熟,宜督兵先时取其田禾,则三月之内蛮必馁矣。军宜分三路:南从金鹅池攻大坝,中从戎县攻箐前,北从高县攻都掌。小寨破,大寨自拔。又大坝南百余里为芒部,西南二百里为乌蒙,令二府土官截其险要。更用火器自下而上,顺凤延热,寨必可攻。且征调土兵,须处置得宜,招募民壮,须赏罚必信。”诏总兵官参用之。时总督尚书程信亦奏:“都掌地势险要,必得士兵响道。请敕东川、芒部、乌蒙、乌撒诸府兵,并速调湖广永顺、保靖兵,以备征遣。”又请南京战马一千应用。皆报可。四年,信奏:“永宁宣抚奢贵开通运道,擒获贼首,宜降玺书奖赍。”从之。

  十六年,白罗罗羿子与都掌大坝蛮相攻,礼部侍郎周洪谟言:“臣叙人也,知叙蛮情。戎、珙、筠、高诸县,在前代皆土官,国朝始代以流,言语性情不相习,用激变。洪、永、宣、正四朝,四命将徂征,随服随叛。景泰初,益滋蔓,至今为梗。臣向尝言仍立土官治之,为久远计。而都御史汪浩儌幸边功,诬杀所保土官及寨主二百余人,诸蛮怨入骨髓,转肆劫掠。及尚书程信统大兵,仅能克之。臣以谓及今顺蛮人之情,择其众所推服者,许为大寨主,俾世袭,庶可相安。”又言:“白罗罗者,相传为广西流蛮,有众数千,无统属。景泰中,纠戎、珙苗,攻破长宁九县,今又侵扰都掌。其所居,崖险箐深,既难剪灭,亦宜立长官司治之。地近芒部,宜即隶之。羿子者,永宁宣抚所辖。而永宁乃云、贵要冲,南跨赤水、毕节六七百里,以一柔妇人制数万强梁之众,故每肆劫掠。臣以为宣抚土僚,仍令宣抚奢贵治之。其南境寨蛮近赤水、毕节要路者,宜立二长官司,仍隶永宁宣抚。夫土官有职无俸,无损国储,有益边备。”从之。二十五年,永宁宣抚司女土官奢禄献大木,给诰如例。

  万历元年,四川巡抚曾省吾奏:“都蛮叛逆,发兵征讨,土官奢效忠首在调,但与贵州土官安国亨有仇。请并令总兵官刘显节制,使不得藉口复仇,妄有骚动。”从之。初,乌撒与永宁、乌蒙、水西、沾益诸土官境相连,复以世戚亲厚。既而安国亨杀安信,信兄智结永宁宣抚奢效忠报仇,彼此相攻。而安国亨部下吏目与智有亲,恐为国亨所杀,因投安路墨。墨诈称为土知府安承祖,赴京代奏。已而国亨亦令其子安民陈诉,与奢效忠俱奉命听勘于川贵巡抚。议照蛮俗罚牛赎罪,报可。效忠死,妻世统无子,妾世续有幼子崇周。世统以嫡欲夺印,相仇杀。方奏报间,总兵郭成、参将马呈文利其所有,遽发兵千余,深入落红。奢氏九世所积,搜掠一空。世续亦发兵尾其后。效忠弟沙卜出拒战,且邀水西兵报仇。成兵败绩,乃檄取沙卜于世统,统不应,复杀把总三人,聚苗兵万余,欲攻永宁泄怨。巡按劾成等邀利起衅,宜逮;而议予二土妇冠带,仍分地各管所属,其宣抚司印俟奢崇周成立,赴袭理事。报可。十四年,奢崇周代职,未几死。

  奢崇明者,效忠亲弟尽忠子也。幼孤,依世统抚养一十三年。至是,送之永宁,世续遗之毡马,许出印给之。事已定,而诸奸阎宗传等自以昔从世续逐世统,杀沙卜,惧崇明立,必复前恨,遂附水西,立阿利以自固。安疆臣阴阳其间,蛮兵四出,焚劫屯堡,官兵不能禁。总督以闻,朝议命奢崇明暂管宣抚事,冀崇明蠲夙恨,以收人心。而阎宗传等攻掠永宁、普市、麾尼如故。崇明承袭几一载,世续印竟不与,且以印私安疆臣妻弟阿利。巡抚遣都司张神武执世续索印,世续言印在镇雄陇澄处。陇澄者,水西安尧臣也。陇氏垂绝,尧臣入赘,遂冒陇姓,称陇澄。叙平播州、叙州功,澄与焉,中朝不知其为尧臣也。尧臣外怙播功,内仗水西,有据镇雄制永宁心。蜀抚按以尧臣非陇氏种,无授镇雄意。尧臣以是怀两端,阴助世续。意世续得授阿利,则己据镇雄益坚。又朝廷厌兵,宗传、阿利等方驿骚,己可卧取陇氏也。而阎宗传等每焚掠,必称镇雄兵,以怖诸部。川南道梅国楼所俘蛮丑者言,镇雄遣将鲁大功督兵五营屯大坝,水西兵已渡马铃堡,约攻永宁,普市遂溃,宗传等以空城弃去。奢崇明又言,尧臣所遣目把彭月政、鲁仲贤六大营助逆不退,声言将抵叙南,攻永宁、沪州。于是总兵侯国弼等,皆归恶于尧臣。都司张神武等所俘唤者、朗者,皆镇雄土目,尧臣亦不能解。

  黔中抚按以西南多事,兵食俱诎,无意取镇雄。尧臣因以普市、摩尼诸焚掠,皆归之蜀将。议者遂以贪功起衅,为蜀将罪。四川巡抚乔璧星言:“尧臣狡谋,欲篡镇雄,垂涎兰地有年矣。宗传之背逆恃镇雄,犹镇雄之恃水西也。水西疆臣不助兵,臣已得其状,宜乘逆孽未成,令贵州抚按调兵与臣会剿。倘尧臣稔恶如故,臣即移师击之,毋使弗摧之虺复为蛇,弗窒之罅复为河也。”疏上,廷议无敢决用师者。久之,阿利死,印亦出,蜀中欲逐尧臣之论,卒不可解。时播州清疆之议方沸腾,黔、蜀各纷纷。至是,永宁议兵又如聚讼矣。时朝廷已一意休兵。三十五年,命释奢世续,赦阎宗传等罪,访求陇氏子孙为镇雄后。并令安疆臣约束尧臣归本土司,听遥授职衔,不许冒袭陇职。于是宗传降,尧臣请避去,黔督遂请撤师。旧制,永宁卫隶黔,土司隶蜀。自水、兰交攻,军民激变,奢崇明虽立,而行勘未报。摩尼、普市千户张大策等复请将永宁宣抚改土为流。兵部言,无故改流,置崇明何地,命速完前勘诸案。于是蜀抚拟张大策以失守城池罪,应斩,黔抚拟张神武以擅兵劫掠,罪亦应斩。策斩策,黔人,武,蜀人也。由是两情皆不平,诸臣自相构讼,复纷结不解。会奢崇明子寅与水西已故土官妻奢社辉争地,安兵马十倍奢,而奢之兵精,两相持。蜀、黔抚按不能制,以状闻。四十八年,黔抚张鹤鸣以赤水卫白撒所屯地为永宁占据,宜清还,皆待勘未决。

  天启元年,崇明请调马步兵二万援辽,从之。崇明与子寅久蓄异志,借调兵援辽,遣其婿樊龙、部党张彤等,领兵至重庆,久驻不发。巡抚徐可求移镇重庆,趣永宁兵。樊龙等以增行粮为名乘机反,杀巡抚、道、府、总兵等官二十余员,遂据重庆。分兵攻合江、纳溪,破沪州,陷遵义,兴文知县张振德死之。兴文,故九丝蛮地也。进围成都,伪号大梁,布政使朱燮元、周著,按察使林宰分门固守。石砫土司女官秦良玉遣弟民屏、侄翼明等,发兵四千,倍道兼行,潜渡重庆,营南坪关。良玉自统精兵六千,沿江上趋成都。诸援兵亦渐集。时寅攻城急,阴纳刘勋等为内应,事觉伏诛。复造云梯及旱船,昼夜薄城,城中亦以炮石击毁之。相持百日,会贼将罗乾象遣人输款,愿杀贼自效。是夜,乾象纵火焚营,贼兵乱,崇明父子仓皇奔,钱帛谷米委弃山积,穷民赖以得活。乾象因率其党胡汝高等来降。时燮元已授巡抚,率川卒追崇明,江安、新都、遵义诸郡邑皆复。时二年三月也。樊龙收余众数万,据重庆险塞。燮元督良玉等夺二郎关,总兵杜文焕破佛图关,诸将迫重庆而军。奢寅遣贼党周鼎等分道来救,鼎败走,为合江民所缚。官军与平茶、酉阳、石砫三土司合围重庆,城中乏食。燮元遂以计擒樊龙,杀之,张彤亦为乱兵所杀,生擒龙子友邦及其党张国用、石永高等三十余人,遂复重庆。

  时安邦彦反于贵州,崇明遥倚为声援。三年,川师复遵义,进攻永宁,遇奢寅于土地坎,率兵搏战。大兵奋击,败之。寅被创遁,樊虎亦战死。进克其城,降贼二万。得进拔红崖、天台诸囤寨,降者日至。崇明势益蹙,求救于水西,邦彦遣十六营过河援之。罗乾象急破兰州,焚九凤楼,覆其巢。崇明踉跄走,投水西。邦彦与合兵,分犯遵义、永宁。川师败之于芝麻塘,贼遁入青山。诸将逼渭河,鏖入龙场阵,获崇明妻安氏及奢崇辉等,斩获万计。兰州平。总督朱燮元请以赤水河为界,河东龙场属黔,河西赤水、永宁属蜀。永宁设道、府,与遵义、建武声势联络。未几,贵州巡抚王三善为邦彦所袭死,崇明势复张,将以逾春大举寇永宁。会奢寅为其下所杀,而燮元亦以父丧去,崇明、邦彦得稽诛。崇明称大梁王,邦彦号四裔大长老,诸称元帅者不可胜计,合兵十余万,规先犯赤水。崇祯初,起燮元总督贵、湖、云、川、广诸军务,大会师。燮元定计诱贼深入向永宁,邀之于五峰山桃红坝,令总兵侯良柱大败之,崇明、邦彦皆授首。是役也,扫荡蜀、黔数十年巨憝,前后皆燮元功云。

  酉阳,汉武陵郡酉阳县地,宋为酉阳州。元属怀德府。洪武五年,酉阳军民宣慰司冉如彪遣弟如喜来朝贡。置酉阳州,以如彪为知州。八年改为宣抚司,仍以冉如彪为使。置平茶、邑梅、麻免、石耶四洞长官司,以杨底纲、杨金奉、冉德原、杨隆为之,每三年一入贡。石耶不能亲至京,命附于酉阳。二十七年,平茶洞署长官杨再胜,谋杀兄子正贤及洞长杨通保等。正贤等觉之,逃至京师,诉其事,且言再胜与景川侯谋反。帝命逮再胜鞫之,再胜辞服,当族诛,正贤亦应缘坐。帝诛再胜,释正贤,使袭长官。酉阳宣抚冉兴邦以袭职来朝,命改隶渝州。

  永乐三年,指挥丁能、杜福抚谕亚坚等十一寨生苗一百三十六户,各遣子入朝,命隶酉阳宣抚司。四年免酉阳荒田租。五年,兴邦遣部长龚俊等贡方物,并谢立儒学恩。

  景泰七年调宣抚佥事冉廷璋兵,征五开、铜鼓叛苗,赐敕谕赏赍。天顺十三年命进宣抚冉云散官一阶,以助讨叛苗及擒石全州之功也。

  弘治七年,宣抚冉舜臣以征贵州叛苗功,乞升职。兵部以非例,请进舜臣阶明威将军,赐敕褒之。十二年,舜臣秦宋农寨蛮贼纠胁诸寨洞蛮,杀掠焚劫,乞剿捕。保靖、永顺二宣慰亦奏,邑梅副长官杨胜刚父子谋据酉阳,结俊倍洞长杨广震等,号召宋农、后溪诸蛮,聚兵杀掠,请并讨。兵部议,酉阳溪洞连络,易煽动,宜即扑灭,请行镇巡官酌机宜。十四年调酉阳兵五千协剿贵州贼妇米鲁。

  正德三年,酉阳宣抚司护印舍人冉廷玺及邑梅长官司奏,湖广镇溪所洞苗聚众攻劫,请兵剿捕。八年,宣抚冉元献大木二十,乞免男维翰袭职赴京,从之。二十年,元再献大木二十,诏量加服色酬赏。

  万历十七年,宣抚再维屏献大木二十,价逾三千。工部议,应加从三品服,以为土官输诚之劝,从之。四十六年调酉阳兵四千,命宣抚冉跃龙将之援辽。四十七年,跃龙遣子天胤及文光等领兵赴辽阳,驻虎皮、黄山等处三载,解奉集之围。再援沈阳,以浑河失利,冉见龙战没,死者千余人。撤守辽阳,又以降敌纵火,冉文焕等战没,死者七百余人。兵部尚书张鹤鸣言:“跃龙遣子弟万里勤王,见龙既杀身殉国,跃龙又自捐金二千两,运军器至山海关,振困招魂,忠义可嘉。臣在贵州时,跃龙亦自捐饷征红苗,屡建奇功。今又著节于边,宜加优恤,以风诸边。”

  天启元年授跃龙宣慰使,并妻舒氏,皆给诰命,仍恤阵亡千七百余家。二年,奢崇明叛,跃龙率援师合围重庆。及崇明诛,其土舍冉绍文与有功。四年,跃龙以东西赴调效命,为弟见龙及诸阵亡者请赍恤。命下所司。崇祯九年,宣慰使冉天麟疏言:“庶孽天胤假旨谋夺臣爵土,不遂,擅兵戕杀。”下抚按察勘。时蜀方忧盗,大吏自顾不暇,土官事多寝阁云。

  石砫,以石潼关、砫薄关而名。后周置施州。唐改青江郡。宋末,置石砫安抚司。元改石砫军民府,寻仍为安抚司。

  洪武七年,石砫安抚使马克用遣其子付德与同知陈世显入朝,贡方物。八年,改石砫安抚司为宣抚司,隶重庆府。十六年,石砫溪蛮寇施州,黔江守御官军击破之。十八年,石砫宣抚同知陈世显遣子兴潮等奉表贡方物,贺明年正旦。二十四年赐石砫宣抚同知陈兴潮及其子文义白金百两,以从征散毛洞有功故也。

  宣德五年命宣抚马应仁子镇为宣抚。初,应仁有罪应死,贷谪戍。至是,帝念其祖克用尝效力先朝,命求其子孙之良者用之,故有是命。

  成化十八年,四川巡抚孙仁奏:“三月内盗三百人入石砫,杀宣抚马澄及隶卒二十余人,焚掠而去。以石砫地邻酆都,互争银场相讦,有司不为区治,致相仇杀。”命责有司捕贼。仁奏:“石砫岁办铅课五千一百三十斤,正统后停之。邻境军民假以征课,乘机窃取,酿成祸阶。请除其课,闭其洞,仍移忠州临江巡检于酆都南宾里之姜池,以便防守。”从之。是年,命马徽为宣抚。

  万历二十二年,石砫女土官覃氏行宣抚事。土吏马邦聘谋夺其印,与其党马斗斛、斗霖等,集众数千,围覃氏,纵火焚公私庐舍八十余所,杀掠一空。覃氏上书言:“臣自从征叠、茂,击贼大雪山,斩首捕寇,皆著有成劳,屡膺上官奖赏。今邦聘无故虔刘孤寡,臣岂不能出一旅与之角胜负,诚以非朝命,不敢也。今叛人斯在,请比先年楚金洞舍覃碧谋篡事,愿与邦聘同就吏。”二十三年命四川抚,按谳其狱,事未决。会杨应龙反播州,覃与应龙为姻,而斗斛亦结应龙,两家观望,狱遂解。覃氏有智计,性淫,故与应龙通。长子千乘失爱,暱次子千驷,谓应龙可恃,因聘其女为千驷妻。千驷入播,同应龙反。千乘袭马氏爵,应调,与酉阳冉御同征应龙。应龙败。千驷伏诛,而千乘为宣抚如故。千乘卒,妻秦良玉以功封夫人,自有传。

卷二百譯文

  遵義府,就是播州。秦朝時該地為夜郎的且蘭,漢朝時隸屬於....郡。唐朝貞觀中年,改為播州。唐朝乾符初年,南詔攻陷了播州。太原的楊端響應招募收復了播州城,為播州人所信服,經歷了五代十國時期,楊端的子孫都世代佔有該地。宋朝大觀中年,楊文貴向朝廷繳納其領地,朝廷便在該地設定遵義軍。元世祖授予楊邦憲宣慰使的官職,給楊邦憲的兒子楊漢英賜名賽因不花,將其封為播國公。

  洪武四年(1371)朝廷平四川,派使者帶皇帝的詔諭去見他們。五年,播州宣慰使楊鏗、同知羅琛、總管何嬰、蠻夷總管鄭瑚等,相互率領土軍歸順朝廷,向皇帝進獻土產,繳納元朝政府所授予他們的金牌、銀印和銅章。皇帝下詔賜予楊鏗衣服、錢幣等物,在播州仍設定宣慰使司,讓楊鏗、羅琛仍任舊職。播州宣慰使司下屬有二個安撫司:草塘、黃平;統領有六個長官司:真州、播州、餘慶、白泥、容山、重安。何嬰等人任長官司長官。七年,中書省向皇帝上奏說:“播州的土地既然已經歸入我中央王朝的版圖,就應當徵收他們的賦稅,每年應讓他們繳納糧食二千五百石作為軍用儲備糧。”皇帝認為他們率先來歸附朝廷有功,他們的田地賦稅隨他們自己貢獻算了,不必規定所交數額。之後,又設定播州黃平宣撫司。播州江渡的蠻族人黃安作亂,貴州衛的指揮張貸將其討伐平定。八年楊鏗派遣其弟弟楊釒奇來獻貢物,皇帝給他賞賜衣服錢幣。從此,他們每三年向朝廷獻貢物一次。十四年皇帝派使者帶詔諭給楊鏗說“:近來我聽說你聽信浮言,對朝廷產生疑心。現今大軍向南征伐,用的多是戰騎,你應率兵二萬、戰馬三千做先鋒,以表示你對朝廷的忠誠不二。”十五年明軍在播州的沙溪築城,派官軍一千人,當地土兵二千人守衛該城。不久,朝廷將播州宣慰司改為由貴州統領,將黃平衛改成千戶所。十七年,楊鏗的兒子楊震在京城逝世,朝廷命有關官府將其送回老家安葬。二十年,朝廷徵楊鏗進京朝覲,向皇帝獻貢馬十匹。皇帝將守土保身的方法告訴楊鏗,並賞賜給他錢鈔五百錠。二十一年,播州宣慰使司和其下屬的宣撫司的長官,各派遣他們的兒子來朝見皇帝,請求朝廷讓他們進入太學學習。皇帝命令國子監的官員應好好地訓導他們。

  永樂四年(1406),朝廷免除了播州荒田的田租,設定了重安長官司,隸屬於播州宣慰司。因張佛保在招撫和睦蠻族百姓,讓他們嚮往朝廷,接受漢化上有功勞,就任命張佛保為重安長官司長官。七年,宣慰使楊升招撫了草塘、黃平、重安所轄的當科、葛雍等十二個寨子的蠻族人,並讓他們歸附朝廷。

  宣德三年(1428),楊升沒有按規定日期前來祝賀萬壽節,禮部討論說給楊升一半賞賜就行。皇帝則認為他們路途遙遠,不要減少對他們原有的賞賜數額。七年,草塘所屬的谷亻散等四十一個寨子的蠻族人作亂,總兵陳懷前去進剿和招撫,不久即平定了。

  正統十四年(1449),宣慰使楊綱年老有病,以其兒子楊輝代理他的職務。景泰三年(1452),楊輝上奏說:“湖廣、貴州所轄的臻、剖、五坌等地的苗人,糾集草塘、江渡等地的苗人黃龍、韋保等,殺害掠奪人民,屢次招撫他們又屢次反叛,請求朝廷派軍隊征討剿滅他們,清除百姓的禍患。”皇帝命令總督王來、總兵梁瑤等人,會同四川巡撫前去進剿。七年,朝廷徵調楊輝的軍隊去征伐銅鼓、五開等地叛亂的苗人,皇帝下詔給他們頒佈獎賞。

  成化十年(1474),因播州的賊人齎果等每年為患,皇帝下詔責究四川、貴州的鎮巡官。正統末年,苗族人聚眾侵犯邊關,土官同知羅宏上奏朝廷,說楊輝有病在身,請求讓楊輝的兒子楊愛代理其父的職務。皇帝命令楊愛繼承其父的官職,讓他帶兵跟隨總兵官去剿滅賊人。此前,楊輝曾上奏,說他下屬的夭壩乾地區的五十三個寨子和重安所管轄的灣溪等寨子,屢次被苗人佔據,請求朝廷讓湖廣、貴州兩地會兵征剿。皇帝下令就按楊輝所說的去做。兵部討論認為楊愛年幼,無法承擔重任,請求皇帝仍然起用楊輝,讓其暫時處理軍務;又認為楊輝也難以獨自承擔如此大的重任,應當讓都御史張瓚親自趕赴播州監督處理軍務,激勵楊輝等人振奮軍威,準備出征,而具體的征討時機全聽從張瓚的裁決。

  十二年(1476),張瓚監督各路軍隊和楊輝一起進攻並打敗了灣溪、夭壩乾等地的苗人,攻破山寨共十六座,斬獲首級四百九十六個,招撫男女九千八百多人。皇帝將此事交兵部討論,兵部認為這次招撫的苗人數量多,應將他們分開安置為宜。張瓚建議設定一個安寧宣撫司和懷遠、宣化二個長官司,建立靖南、龍場二個城堡,命令楊輝監督管理這些機構事務。楊輝徵調土兵和百姓五千多人,建立治所,委託所屬的黃平各長官,分別用磚砌築城牆。這些工程將要完工時,楊輝上奏說:“各寨子的苗族人,近來已頗知畏懼,但是一旦大軍撤走後,難保不會出事。播州向來操練守衛的土兵一千五百人,現今已調撥去守衛懷遠、靖南、夭漂、龍場各二百人,調撥去守衛宣化一百人,守衛安寧六百人,他們的家屬應與他們一起遷徙,共同居住,以鞏固土兵的守衛之心。工程中還沒有完成的,可任命我的兒子楊愛去監督完工,讓我像以前一樣辭官在家。”皇帝同意。此時灣溪已經設立安寧宣撫,爛土等地蠻族人厭惡他的壓迫,就帶領齎果等人攻陷夭漂、靖南等城堡,包圍安寧。楊愛剛繼承其父的職位,還無力支撐這種局面,便向四川、貴州的鎮巡官求援。兵部上奏皇帝,起用楊輝再統兵進剿,又命令四川、貴州的軍隊協助楊輝。十五年,貴州巡撫陳儼上奏說“:苗族賊人齎果更加驕橫恣肆,請求調撥四川、湖廣等地的官軍五萬五千人限期到貴州會合,聽從我陳儼的節制。”兵部說:“賊人是在四川作亂,而貴州的守衛大臣卻想節制各軍,恐怕有邀功之人在替他做主張。而且調動五萬軍隊,以半年時間計算,須儲備軍糧十三萬五千石,該地區山路險峻,運送軍糧的勞力需要二十七萬人,何況天氣將轉向暑天,瘴氣瘟疫不可不做考慮。”皇帝認為兵部的奏章是對的,故不予調動軍隊。

  二十二年(1486),楊愛的兄長、宣撫楊友在上奏時攻訐楊愛,皇帝命令刑部侍郎何喬新前去稽核。二十三年,何喬新上奏說:“楊輝在位時,溺愛其妾生的兒子楊友,想讓楊友繼承他的官位,長官張淵阿諛奉承順從楊輝的意圖。安撫宋韜認為楊氏的家法是嫡子繼承父位,所以應該立楊愛。楊輝不得已立了楊愛,又想割地授予楊友,便去與張淵謀劃此事。他們想以夭壩幹是本州懷遠的故地,現被沒有漢化的苗族人所佔據,請求出兵去攻取該地。容山的長官韓蠧認為當地的土族百姓和睦安處的時間已經很久,不應該出兵征討。張淵便與楊輝用計謀將韓蠧捆起來,用杖打死。前任巡撫張瓚接受了楊輝的賄賂,設定了安寧宣撫司,讓楊友冒充出任宣撫。楊輝生前曾立下券證,他所有的金玉、衣服用具、莊稼田產都要招集各兒子前來均分。楊輝死後,張淵與楊友密謀刺殺楊愛,張淵的弟弟張深也參與了此一陰謀,沒有成功。楊友于是上奏朝廷,說楊愛的居處、器物用具都是僭越禮規、模擬朝廷的,楊愛勾通唐府,彼此之間有秘密書信來往,而且楊愛私自學習兵法和天文,圖謀不軌,等等。這些事都是誣告。”皇帝下令斬殺張淵和張深,認為楊愛聽信讒言薄待其兄,楊友假公擅殺,且謀害嫡親,偷盜官錢,都有罪。楊愛贖罪後可再任原職,楊友須遷到保寧接受管制,並讓何喬新從宜處治。

  弘治元年(1488),朝廷在該地區增設重安守禦千戶所,命令播州每年調撥土兵一千人前去該所協助守衛。七年,因平定苗族人有功,皇帝下詔犒勞楊愛。十四年,朝廷從播州調撥了五千人前去征討貴州的賊人女首領米魯等。

  正德二年(1507),播州宣慰使楊斌晉升為四川按察使,仍掌理宣慰事務。按照原先的制度,土官有功勞,朝廷給他賞賜衣帶,或用旗幟獎賞他的部眾,沒有升官銜的。楊斌狡猾專橫,不受兩司的節制,唆使安撫羅忠等人上報他平定普安的戰功,用重禮賄賂劉瑾,終於得以升職。過了一年,巡按御史俞緇說不應該授予楊斌四川按察使的官銜,便將他裁了,讓他仍任原職。

  早先,楊友既已被遷到保寧受管制,楊愛就更加恣意妄行,用從百姓中收刮來的財物賄賂中央的貴族,然後出兵奪取楊友以往的居住地凱里。同知楊才居住在安寧,乘此機會壓迫剝削百姓比以往更甚,苗人很怨憤。凱里的百姓替楊友上奏要求恢復楊友的官職,不得,便潛入保寧,將楊友搶了回來,然後糾集眾人作亂,攻打播州,焚燒了楊愛的居所和公私官邸,殺了楊才,還殘戮了許多其他人。楊愛為此屢次上奏朝廷,皇帝命令鎮巡官調撥軍隊前去征討。此時楊友死了,於是軍隊便緩出。不久鎮巡官說:“楊友的兒子楊弘能夠悔過自新,而且善於招撫駕馭百姓,蠻族群眾願意聽從他的號令約束。以前被楊友所焚燒殺害的,都已隨當地習俗折價賠償,同時還歸還以前侵奪的東西給官府。我們請求朝廷授予楊弘冠帶,封他為土舍,讓他協同播州經歷司招撫各族。他的家屬已遷移安置到保寧的,允許他們回凱里,仍隸屬於播州,受播州管轄。並諭告楊斌和楊弘通和,不得再製造爭端。”該提議上報朝廷後,朝廷同意了。不久,播州安撫宋淮上奏說“:貴州凱口爛土的苗族人與凱里草塘諸寨子裡的番族人結婚,暗地裡相互勾結,誘使山裡的苗人作亂。請求朝廷給楊斌頒敕諭,令他每年巡視邊境,會同湖廣鎮巡官一起安撫處置。”兵部討論認為土官中向來沒有帶著皇帝的敕諭出巡的,便諭告楊斌應安撫妥當當地的百姓,與親族和睦相處,不辜負朝廷對他的優待。接著給已辭官在家的宣慰楊愛授昭毅將軍的稱號,皇帝給他頒佈授官的詔令,賞賜繡有麒麟的衣服。這時楊斌又出面替他父親請求晉升官階和服裝的顏色,禮科駁回他的請求,認為服裝的顏色是等級威儀的象徵,不能摻假。兵部則認為楊愛以前剿賊有功,答應了楊斌為其父親所提的請求。楊斌又請求讓其兒子楊相進國子監學習,得到朝廷的同意並得到皇帝所賜的冠帶。

  十二年(1517),播州安撫羅忠、宋淮等人給朝廷上奏:“楊斌有父喪在身,想援引朝廷文官的例制替父親守孝,但邊關防務很重,請求朝廷讓他在父喪期間仍掌管官印處理事務。”原初,楊弘迴歸凱里,與重安的土舍馮綸等人有怨。楊弘死後,馮綸誘使苗族人進攻凱里,這樣雙方便構怨仇殺,其禍害超出了貴州邊境。巡撫鄒文盛向朝廷描述了相互仇殺的狀況,請求朝廷移文到四川,讓貴州、四川的官員會同一起去招撫處理此事。該請求過了一年沒有訊息。鄒文盛便派遣參議蔡潮進入播州,督促已辭官在家的楊斌出面安撫平定這場仇殺。因此鄒文盛又上奏說:“應該恢復安寧宣撫,讓楊弘的子弟承襲這個官位。楊斌還未衰老,應該再起用他,讓他節制各蠻族人居住的寨子。蔡潮有招撫蠻族的功勞,應根據其功勞提升他的官職。”兵部討論說“:安寧宣撫已經革除了就不能再恢復了,楊斌的兒子既然已經代理了其父的職務,楊斌自然也不能再起用了。土官是否應該繼承原有官職,屬於四川的事,不能由貴州說了算。鄒文盛的請求難以施行,但其功勞不能抹殺。”十六年,朝廷賞賜給楊斌繡有蟒紋的衣服和玉腰帶。

  嘉靖元年(1522),皇帝聽從宣慰楊相的奏章,給播州儒學賞賜了《四書集註》。楊弘已經死了,他的弟弟楊張請求繼承楊弘的職務,不得,便時常在邊疆地區搶劫,搶走了白泥司的印信,又與楊相構兵為仇。當地守衛大臣請求朝廷將凱里改為隸屬於貴州,以楊張為土知州。兵部討論說:“楊張學得了其父兄的惡習,倖免於被殺;現在竟敢公開搶奪印信來要挾朝廷,應當命令四川、貴州的守衛大臣按其以前和最近所犯的爭奪財產、殺人等罪狀,按理處置。要是楊張能夠向朝廷表示悔過,歸還其所獲的印信,尚可按情況授予他一個官職,讓他聽從朝廷的調遣去殺賊立功,贖自己的罪。要是他堅持作惡到底,必殺他以為那些玩弄法律者戒。”後來,答應讓楊張繼承宣撫官職,將安寧改為凱里,隸屬於貴州。

  當初,楊相的祖輩都是因為庶子與嫡子之間的爭端,遺禍幾世。到楊相時,他又寵愛庶子楊煦。楊相嫡子楊烈的母親張氏,為人剽悍,與楊烈一起帶兵趕走了楊相。楊相逃跑後,死在水西。楊烈到水西去索回父親的屍體時,宣慰安萬銓就要挾楊烈,要他將水煙、天旺兩個地方歸還給安萬銓,然後再還屍體給楊烈。楊烈表面上答應了。等楊相的屍體歸喪以後,楊烈吝惜土地堅決不給安萬銓,於是便與水西方面結仇,還殺死水西的長官王黻。這是嘉靖二十三年(1544)的事。

  楊烈繼承父親的官職之後,便與王黻的黨徒李保帶兵互相攻擊,時間延續近十年。總督馮嶽調撥總兵石邦憲將他們討伐平定。真州的苗族人盧阿項也長期作亂,石邦憲用七千軍隊將其擊敗。有傳言說賊人已向播州求援,石邦憲說:“我剛調遣水西的軍隊,說楊烈有幫助叛逆的罪行,楊烈還有功夫去救別人嗎?”不久,石邦憲生擒了盧阿項父子,斬殺和俘獲敵人四百多。原先,在嘉靖初年時,朝廷商議將凱里分出來,讓其隸屬於貴州。後來,又因為播州的土地大多都在貴州境內,就將凱里改成隸屬於思石兵備。真州的盜賊被掃平以後,地方安寧了,播州人認為將凱里劃歸思石兵備很不方便。四川、貴州的守衛大臣也因意見不同無法決定,朝廷便命令總督合同兩地的大臣前去稽核。總督便向朝廷上奏,說仍將播州歸四川管轄,而讓貴州的思石兵備仍兼管播州、酉陽、黃平、邑州等地的土司事務。皇帝同意這種安排。

  隆慶五年(1571),楊烈死,其兒子楊應龍請求繼承父親的官職,朝廷同意了。萬曆元年(1573),皇帝下詔書任命楊應龍為宣慰使。八年,皇帝同意楊應龍的請求,賜已故宣慰楊烈祭葬儀式。十四年,楊應龍向朝廷進獻大木七十根,木材非常好,皇帝給他賞賜繡有飛魚的衣服。楊應龍又援引其祖先楊斌的例子,希望朝廷賞賜他繡有蟒紋的衣服。禮部討論,認為楊斌以前立有軍功,又是出於邊遠地區,皇帝才特別恩賜,才賞蟒紋衣服,楊應龍不能比照楊斌的例子受賞。皇帝便命令給楊應龍授予都指揮使的官銜。

  萬曆十八年(1590),貴州巡撫葉夢熊上疏朝廷,談了楊應龍為兇作惡的事情;巡按陳效也上疏一一訴說了楊應龍二十四條大罪狀。此時正好是加強松潘的防衛,播州的土兵已調遣到松潘,協助當地的守衛,因此四川的巡按李化龍便上疏朝廷,請求暫時免於稽核楊應龍,讓楊應龍戴罪立功。從此事起,四川、貴州的撫按官上疏朝廷時就判然有別,四川的撫按官認為楊應龍沒有什麼可以稽核的罪狀,而貴州的撫按官則認為四川官員有徇私隱瞞楊應龍罪行的意圖。於是給事中張希皋等人認為此事非同小可,事關四川、貴州兩省的利害,請求朝廷會合兩省官員從公心出發,一同稽核此事,不要造成成見。十九年,葉夢熊主張播州所管轄的五個司全改由流官治理,隸屬重慶,與李化龍的意見又絕然不同。李化龍於是因有嫌疑而遭排斥。楊應龍原本就是一個猜忌狠毒之人,倚仗自己有兵好殺人,他所管轄之下五個司的七大姓都叛離了他。他的寵妾田氏不僅屠殺了他的妻子張氏,還累及到張氏的母親。他妻子的叔叔張時照與部下的何恩、宋世臣等人一起向朝廷報告緊急事變,密告楊應龍謀反。葉夢熊請求朝廷發兵征剿,而四川計程車大夫都認為四川三面與播州相鄰,楊氏家族的後代和屬下的人數在四川是以十以百計,全靠楊應龍來管束彈壓的,況且楊應龍的土兵驍勇善戰,朝廷數次徵調他們都立有功勞,將他們剪除掉不是長久之策。因此,四川的撫按官員一致主張招撫。朝廷討論後命令對楊應龍進行勘查,楊應龍表示願意到四川去接受審查,而不願到貴州。

  二十年(1592),楊應龍到重慶接受審訊,按法律他應當被斬首,他請求願出二萬金贖罪。御史張鶴鳴正辨別審問他的罪狀,碰到倭寇大舉入侵朝鮮,朝廷廣徵天下的軍隊,楊應龍便上奏朝廷,願帶五千軍隊前去征討倭寇以替自己贖罪。皇帝下詔釋放了他。他率軍隊已經啟動出發了,不久下面的官府上報說楊應龍已罷兵不出了。巡撫王繼光,嚴厲提審調查此事,楊應龍抗命不出。張時照等人又到朝廷上奏此事,王繼光對楊應龍用兵的提議便被透過。二十一年,王繼光到重慶,與總兵劉承嗣等人分兵三路向婁山關進發,屯駐在白石口。楊應龍假裝約定日期投降,而帶領苗族土兵佔據關隘衝擊官軍。劉承嗣兵敗,其部下被殺死殺傷一大半。碰到王繼光被定罪罷官,官軍即撤兵,丟棄的輜重幾乎都被搶光。貴州的軍隊前去協助進剿,也無功而返。這時,四川新上任的巡撫譚希忠與貴州的鎮巡官和巡撫再商量進剿事務,御史薛繼茂主張招撫他。楊應龍向朝廷上書自白,派遣其同黨攜帶金子進入京城行賄,將原奏者何恩綁到綦江縣。

  二十二年(1594),兵部侍郎邢..總督貴州事務。二十三年,邢..到達四川,察覺永寧、酉陽都有楊應龍的姻親,黃平、白泥等地則長期以來對楊應龍有深仇大恨,覺得應該剪除楊應龍的餘黨。於是他便發檄文給楊應龍,只要他前來認罪,可以不處死他。此時正好又碰上水西宣慰安疆臣替其父親安國亨請求舉行撫卹典禮,兵部尚書石星寫下手札出示給安疆臣,要他到楊應龍那裡催促楊應龍到官府認罪,便可赦免楊應龍的罪行。安疆臣便帶著手札前往播州招撫楊應龍。此時,七姓大族害怕楊應龍出去後得以赦免罪行,因為四方的亡命之徒都逃竄、藏匿在該地區,倚仗楊應龍的反叛從中取利,因此,對朝廷官府過往的驛卒和文書,總是設定障礙阻攔。邢..便傳文給重慶知府王士琦,讓他到綦江催促楊應龍到安穩聽候審訊。楊應龍派其弟弟楊兆龍到安穩,建好館舍,儲備好乾糧,到郊外叩頭迎接王士琦,按禮儀隆重地向他敬獻豬牛羊等禮物,並說:“楊應龍已將下面的罪魁禍首綁縛起來,在松坎等待判罪。楊應龍之所以不敢到安穩來,就是害怕墜入安穩的仇人所設下的無法預測的災禍之中。請求閣下到松坎去接受楊應龍的認罪。”王士琦說“:松坎以往也是上奏勘查之地。”便一個人騎馬前往。楊應龍果然雙手反綁著立於道旁,見到王士琦後哭著請求免己死罪,情願幫朝廷收執其他罪人,獻上罰金,讓自己享受安國亨的境遇。安國亨,也是以往遭到攻訐,因對自己的罪行感到害怕而不出自己的地界的人,所以楊應龍引用他的例子來比照自己。王士琦為此向邢..請示,邢..答應了楊應龍,楊應龍便將黃元等十二人綁縛起來獻給官府。官府驗明以後,將黃元等人抵楊應龍的死罪,判楊應龍輸送四萬金子幫助採伐樹木以贖自己的罪,革去楊應龍的官職,讓他的兒子楊朝棟代理他的職務,他的次子楊可棟留在官府追贖其父的罪行,黃元等人在重慶鬧市被斬首,總督將此事處理結果上報朝廷。此時倭寇還沒有消滅乾淨,兵部想對楊應龍緩一手以專事東方的倭寇;朝廷也因為楊應龍以往積有功勞,就同意了總督的處理結果,在松坎設定同知來治理該地,任命王士琦為川東兵備副使,負責彈壓、治理該地區的事務。

  楊應龍獲寬大處理後,對所犯的罪行更不思悔改。不久,楊可棟在重慶去世,楊應龍就更加痛恨官府。他敦促官府將其兒子的屍體送回來歸葬,沒有結果。官府傳文書給他,要他交完贖罪的金錢,他大言不慚地說:“我的兒子能活過來,銀子就送到。”他帶兵驅趕一千多僧人替他兒子招魂;分別派遣土目據守關隘。他還以優厚待遇招撫各地苗人,將苗人中的健壯者稱為硬手;播州百姓中家底稍殷厚些的,財產都被他沒收以供養苗族人。苗族人全都願意出死力為他效勞。

  二十四年(1596),楊應龍帶兵殘害了餘慶,搶劫了大阡、都壩地區,對草塘、餘慶二個司和興隆、都勻各衛所實行焚燒搶劫,還派其同黨包圍黃平,殺戮了重安長官全家,其勢又大為旺盛。二十五年,流動搶劫了江津和南川,兵臨合江索討他的仇人袁子升,將袁子升用繩縋到城牆下車裂而死。此時,兵備王士琦被調派去征討倭寇,楊應龍便統領苗兵大肆劫掠貴州洪頭、高坪、新村等屯。之後,又侵犯湖廣的四十八個屯,阻塞驛站交通。他還刺探原先上奏要求懲罰他的仇人宋世臣和羅承恩的下落,知道他們帶著家屬隱藏在偏橋衛,便攻破該地,在城中大肆搜尋,殺戮他們的父母,姦淫他們的妻子女兒,其行為非常悲慘殘酷。

  二十七年(1599),貴州巡撫江東之命令都司楊國柱帶領三千士兵進剿楊應龍,爭奪三百落。賊人假裝敗北,將官軍誘入三百落全部殲滅,楊國柱等人全部戰死。江東之為此被罷官,以郭子章代理江東之的職務,起用李化龍節制四川、湖廣、貴州等地的軍事,調撥東征的劉糹廷、麻貴、陳瞞、董一元等將領南征。此時楊應龍乘大軍還未集結,帶兵進犯綦江。綦江城內新招募計程車兵還不滿三千人,賊兵八萬人掩殺過來時,遊擊張良賢帶兵與楊應龍展開巷戰,結果戰死,綦江陷落。楊應龍盡殺城中百姓,把屍體投入江中後把江面都蓋滿了,江水也全被血水染紅。楊應龍還勾結九股地區沒有漢化的苗人和黑腳苗人協助自己,屯兵官壩,聲稱要伺機進攻四川。不久,他又帶人焚燒了東坡、爛橋、湖南、貴州等地的路標。

  二十八年(1600),楊應龍率兵五路齊發,攻破龍泉司。此時總督李化龍已移駐到重慶,所徵調的軍隊也已集結,便在二月十二日誓師,分八路進軍。這八路軍隊中,每一路約有三萬人,其中朝廷所調撥的官兵佔三成,土司地區徵調的土兵佔七成,旗鼓甲仗森嚴壁壘而列,苗人大為驚慌。總兵劉糹廷攻破其前鋒,楊朝棟隻身逃脫,賊人為此喪膽落魄。於是官軍便連續攻克桑木、烏江、河渡三個關隘,奪取了天都、三百落等地的糧囤。賊人遭受連續失敗後,乘間隙突然進犯烏江,詐稱官軍在水西的隴澄會師,誘騙永順的土兵進入該地後,突然斬斷橋樑,淹死將士無數。不久劉糹廷攻破九盤,進入婁山關。婁山關是賊人的前門,關上萬峰聳天,中間只有一條小路可通。劉糹廷從山間小道上攀藤而上,破除柵欄,攻陷了婁山關。四月初一,官軍屯駐在白石,楊應龍率領各地苗兵與官軍決一死戰。劉糹廷親自勒馬衝擊楊應龍的中堅苗兵,又派兵從兩翼夾擊,將楊應龍打敗,追擊到養馬城,又連續攻破龍爪、海雲等險要的村屯,直逼海龍囤。這些都是賊人所倚仗的天險,所謂飛鳥和猿猴都過不去的地方。此時,偏、沅兩地的官軍已攻破青蛇囤,安疆臣也奪取了落氵蒙關,到達大水田,焚燒了桃溪莊。賊人見形勢危急,父子相互抱頭痛哭,上囤死守並給每路官軍遞投降書,以緩官軍進兵的速度。總兵吳廣進入崖門關,紮營在水牛塘,與賊人力戰三天,打退了敵人。賊人施詭計,讓一個女人在囤上拜表痛哭,邊哭邊說“:田氏向官軍投降。”又詐稱楊應龍已仰頭喝藥而死,將此報告給吳廣。吳廣輕信此言,按兵不動。不久,吳廣發現了賊人的詐計,用兵猛攻,焚燒了二個關隘,奪取了賊人砍柴汲水的道路。八路大軍集結到海龍囤,築起了長長的包圍圈,輪番向賊人發動攻擊,賊人知道此次必死無疑。碰上李化龍的父親新近逝世,皇帝下詔讓他在軍中帶孝作戰。李化龍認為賊人所居的前囤地勢太險無法逾越,命令馬孔英率領勁兵猛攻後囤。天氣老是下雨,將士們在泥淖中苦戰。六月四日,天氣忽然晴朗,劉糹廷身先士卒,攻克土城。楊應龍感覺更加緊迫,散發金子招募死士為他抗拒官軍,沒人響應。楊應龍起身,提著刀到堡壘上巡視,看見四面火光沖天,大批官軍已登上囤,攻破土城殺了進來。楊應龍便倉皇地同二個愛妾一起在室內自縊,並引火自焚。吳廣抓獲了楊應龍的兒子楊朝棟,急忙尋找到楊應龍的屍體,衝出火焰。賊人的叛亂終於平息。

  從出師到消滅賊人歷時一百一十四天,八路大軍共斬敵人首級二萬多個,活捉楊朝棟等一百多人。李化龍將此大捷公開上報,將俘虜獻到朝廷,用銼磋磨楊應龍的屍體,將楊朝棟、楊兆龍等人在鬧市車裂。播州從唐朝歸入楊氏,傳了二十九代,達八百多年之久,到楊應龍手上終於滅亡。

  三十一年(1603),播州殘餘的逆賊吳洪、盧文秀等人又發生叛亂,總兵李應祥等人帶兵討伐平定了他們。朝廷於是便將播州一分為二:屬四川的部分稱為遵義府;屬貴州的這一部分稱為平越府。

  永寧,唐朝時稱為藺州。宋朝時,該地在瀘州的江安、合江二個縣的境內。元朝時,此地設定了永寧路,統領了筠連州和騰川縣,後來此地又改為永寧宣撫司。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平定了四川,永寧歸附朝廷,朝廷在此設定永寧衛。六年,筠連州滕大寨的蠻人編張等發動叛亂,偽稱自己是雲南的官軍,佔領了湖南長寧各州縣,朝廷命成都衛指揮袁洪前去討伐。袁洪帶兵到敘州的慶符縣,攻破了清平關,活捉了他們自封的千戶李文質等人。編張逃走後,又帶兵進犯江安各縣。袁洪帶兵追擊,又打敗了他們,焚燒了他們九個寨子,俘獲編張的兒子、自封的鎮撫張壽。編張逃跑後藏匿在溪洞裡,他的餘黨散入雲南。皇帝聽到報告以後,賜諭給袁洪說:“南方的蠻族人時而叛亂時而又歸順沒有一定的準則,對他們不足以加罪。既然已經抓獲了俘虜,就將這些俘虜編入軍隊之中,駐紮在邊境之上。對待他們就是要以軍隊震懾,使他們對我天朝的威風有所畏懼,這樣就不會留下後患。”不久,編張又聚眾佔領了滕大寨,袁洪帶兵討伐並打敗了他們,追到小芒部時,編張逃跑了,於是攻取了得花寨,活捉了阿普等人。從此以後,編張再也不敢出來了,他們的寨子也都被掃平。於是朝廷便把筠連州降為縣,讓其隸屬於敘州,將九姓長官司隸屬於永寧安撫司。

  七年(1374)朝廷將永寧等處軍民安撫司升為宣撫使司,官秩為正三品。八年,朝廷任命祿照為宣撫使。十七年,永寧宣撫使祿照向朝廷獻貢馬,皇帝下詔賞賜給他錢鈔、冠和衣服,規定他們每三年向朝廷入貢一次。十八年,祿照派他的弟弟阿居來朝覲皇帝,說近年來應該交納的賦馬都已交納了,只有糧食無法如數完成。原因是大軍向南征討,蠻族百姓驚慌逃竄,無法按時耕種,加上打仗以後疾病瘟疫流行,死亡的人很多,所以來不及收繳和運送糧食。皇帝下令蠲免。二十三年,永寧宣撫上奏說,他所管轄的地盤內有水道一百九十灘,其中的江門大灘有八十一處,石頭都將水流堵塞了。皇帝下詔書,命令景川侯曹震前去開鑿疏通。二十四年,曹震到瀘州巡察,看到有支流通往永寧,便鑿去石頭、削平崖壁、疏通河道以通漕運。

  二十六年(1393),祿照的兒子阿聶繼承其父的職務。此前,祿照因犯法被逮到京城,在他向朝廷申述清楚後回去時,死在途中。這時祿照的兒子阿聶和弟弟阿智都在太學裡學習,於是朝廷便讓阿聶的庶母奢尾掌管宣撫使司的事務。到二十六年時奢尾進京朝覲,請求朝廷讓阿聶繼承其父的職務,皇帝同意了。永樂四年(1406),朝廷免除了永寧荒田的租賦。

  宣德八年(1433),已故宣撫阿聶的妻子奢蘇進京朝覲獻貢物。九年,宣撫奢蘇上奏說“:我們這裡學習儒學的學生都是當地的僚族人,朝廷所教授的官話他們聽不通,因此難以訓誨他們。永寧的監生李源資質厚道學識貫通,請求朝廷比照雲南鶴慶府的例子,授予他儒學訓導。”皇帝下詔同意這個建議。景泰二年(1451),朝廷同意了布政司的請求,減免了永寧宣撫司的稅課和部分錢鈔,因該地苗族人悄悄作亂,客商不通,路途阻絕的緣故。

  成化元年(1465),山都掌、大壩等寨子的蠻族賊人分別搶劫了江安等縣,兵部將此事上報朝廷。二年,國子監學錄黃明善上奏“:四川山都掌的蠻族賊人每年都出沒無常,殺害掠奪良民。景泰元年(1450)招撫了他們,不久又叛亂。天順六年(1462)招撫他們後又造反。近來總兵李安命令永寧宣撫奢貴赴大壩招撫他們,也沒有效果。恐怕開戰已不可避免,所以應該及早集結大軍,早點決定計劃,不使邊關釀成禍患。”三年,黃明善又上奏“:宋朝時多剛縣的蠻族入侵,朝廷派白刀艹子兵就將他們平息了。白刀艹子,就是今天的民壯人;多剛縣,就是今天的都掌多剛寨。前朝使用鄉兵有明顯效果,所以我們也應緊急招募民壯人,讓他們協助官軍。都掌的水稻十月份就成熟,應帶兵在此之前將其水田裡的稻禾搶收過來,這樣蠻族人三個月之內必然沒有糧吃。這時官軍可以分成三路進剿:南路從金鵝池向大壩攻擊;中路從戎縣向箐前進攻;北路從高縣向都掌進攻。一旦小寨被攻破了,其大寨自然就被攻拔了。大壩往南一百多里遠的地方是芒部,往西南二百里遠的地方是烏蒙,命令這二個府的土官截住險要之地。再用火器自下而上順風放火焚燒,這樣蠻族人的寨子一定可以攻克。當然徵調土兵必須處置妥當,招募民壯人也必須賞罰分明講究信義。”皇帝下詔讓總兵官參用這條建議。此時總督尚書程信也上奏“:都掌的地勢險要,一定要有土兵當嚮導才行。請求皇上諭告東川、芒部、烏蒙、烏撒各府的土兵,並急速調撥湖廣的永順、保靖的軍隊,讓他們準備隨時出征。”之後,又請求從南京調戰馬一千匹應用。皇帝都同意了這些請求。四年,程信上奏說“:永寧宣撫奢貴開通了運道,擒住了賊人的首領,皇上應降印有皇帝璽印的詔書獎勵他。”皇帝同意。

  十六年(1480),白羅羅的羿子與都掌大壩的蠻族互相攻擊,禮部侍郎周洪謨說“:我是敘州人,瞭解敘州蠻族的情況。戎、珙、筠連、高各縣在前朝都是土官統治,只有在我明朝才開始以流官代替土官前來治理。流官與蠻族人之間言語不通、性情不一,造成激變。洪武、永樂、宣德、正統四代皇帝命令將士四出征討,蠻族人的叛亂更加滋蔓,至今還頑固不化。我以前曾經說過從長遠考慮,在這些地區應仍設立土官來治理。都御史汪浩僥倖獲得邊功,欺騙殺害了官府保護的土官和寨主二百多人,各地蠻族人對他怨入骨髓,轉而大肆劫掠。等尚書程信統領大軍才能克服他們。我認為現今不如順從蠻族人的情況,挑選出他們公推信服的人做大寨主,讓他世襲官職管理當地蠻族群眾,這樣才能相互平安。”他又說:“白羅羅,相傳是廣西的流動的蠻族人,有數千人之多,沒有人統屬他們。景泰中年,他們糾集了戎縣、珙縣的苗族人,攻破了長寧等九個縣,現今又侵擾都掌。他們居住的地方,崖險箐深,很難將他們剪除消滅。對他們也應該設立長官司來治理。他們的居住地,靠近芒部,應隸屬於芒部。羿子,歸永寧宣撫所管轄。永寧是雲南、貴州的要衝之地,南跨赤水、畢節六七百里,讓一個柔弱的女人來節制數萬強梁之徒,所以每每有大肆搶劫行為。我認為宣撫司中的土著僚人,仍然歸宣撫奢貴治理,而其南部各寨靠近赤水、畢節等要道的蠻族人,應設立二個長官司來管理,這二個長官司仍隸屬於永寧宣撫。土官有職務而無官俸,對國庫沒有損害,對邊防反而有益。”皇帝同意他的這些建議。嘉靖二十五年(1546),永寧宣撫司女土官奢祿向朝廷進獻大木,皇帝按慣例給予封贈。

  萬曆元年(1573),四川的巡撫曾省吾上奏朝廷:“都掌的蠻族叛逆,調撥軍隊前往征討時,土官奢效忠首先在調撥之列。但奢效忠與貴州的土官安國亨有仇,請求朝廷一併下令給總兵官劉顯節制他們,使他們不能找藉口復仇。”皇帝同意。當初之時,烏撒與永寧、烏蒙、水西、沾益各土官的轄地邊境相連,他們之間又世代有親戚,親情很厚。不久安國亨殺死安信,安信的兄長安智勾結永寧宣撫奢效忠報仇,彼此相互攻殺。安國亨手下的吏目與安智有親戚關係,怕被安國亨斬殺,就投奔安路墨。安路墨冒充土知府安承祖,趕赴京城代奢效忠向朝廷上奏。不久安國亨也派他兒子安民向朝廷陳述事情的經過,安國亨與奢效忠都奉命聽從四川、貴州巡撫的稽核。四川、貴州巡撫稽核後建議依照蠻族人的習俗罰牛贖罪,皇帝認為可行。奢效忠死後,他的妻子世統沒有兒子,他的妾世續有一個幼小的兒子名叫崇周。世統認為自己是嫡妻,想奪取官印,便與世續互相仇殺。此事正向朝廷奏報期間,總兵郭成、參將馬呈文利用他們的權力,突然發兵千餘人,深入到落紅。奢氏家族傳了九代的積蓄,被搜刮搶劫一空。世續也派兵尾隨郭成等人之後進入落紅。奢效忠的弟弟奢沙卜出來抗拒,並邀集水西的土兵前來報仇。郭成的軍隊打了敗仗,便向世統下檄文,要她去抓奢沙卜。世統不答應,郭成便又殺了三個把總,聚集苗兵一萬多人,想進攻永寧以洩怨氣。巡按官彈劾郭成為謀利挑起事端,應遭逮捕;並建議朝廷給奢效忠的妻妾二人授予冠帶,將奢效忠原有的領地分開,由她們各管自己所屬的部分,宣撫司的官印暫時封存,等奢崇周長大成人,赴京繼承官職處理事務時才交付給他。皇帝認為此議可行。十四年,奢崇周代理其父的官職,不久死亡。

  奢崇明,是奢效忠的親弟弟奢盡忠的兒子。他從小是個孤兒,世統撫養了他一十三年。至此,將他送到永寧,世續送給他氈和馬,並答應將宣撫司的官印交給他。本來事情已這樣安排定了,不料閻宗傳等諸位奸人認為以前自己跟隨世續驅逐世統,殺死了奢沙卜,害怕奢崇明即位後,報以前的仇恨,於是依附於水西,擁立阿利以保護自己。安疆臣對他們兩派陽奉陰違,縱容蠻族土兵四出焚燒搶劫屯堡,官兵都無法禁止他們。總督將此事上報朝廷,朝廷討論後任命奢崇明暫時管理宣撫司事務,希望奢崇明能減少夙恨,廣收人心。此時閻宗傳等人依然如故地攻掠永寧、普市、摩尼等地。奢崇明承襲宣撫使職務近一年了,世續竟然還不把官印交給他,卻私下交給安疆臣的妻弟阿利。巡撫派都司張神武將世續抓起來索討官印,世續說官印在鎮雄的隴澄那裡。

  隴澄,就是水西的安堯臣。隴氏家族快要絕種時,安堯臣入贅到隴家,於是冒稱自己姓隴,叫隴澄。前文所敘述的討平播州、敘州的功勞中,隴澄也參與在內,而中央官員根本就不知道他是安堯臣。安堯臣在外依仗自己在播州所立的功勞,在內依靠水西的勢力,有佔據鎮雄節制永寧的野心。四川的撫按官以安堯臣不是隴氏的血脈,不授予他鎮雄隴氏家族世襲的官職。安堯臣因此心懷兩端,暗地裡幫助世續。他的意圖是世續將永寧的官職授予阿利,則自己所佔據的鎮雄會更加牢固;況且朝廷現在厭兵不願動武,閻宗傳、阿利等人又剛開始騷亂,自己完全可以躺著取代隴氏。而閻宗傳等人每次焚燒掠奪,都稱自己是鎮雄的軍隊,以此嚇唬各部落。川南道梅園樓所俘獲的蠻族人醜者說,鎮雄府派遣將領魯大功率五個營的軍隊屯駐在大壩,水西的兵也渡過馬鈴堡,相互約定進攻永寧,普市的人於是全都潰散,閻宗傳等人因這是一座空城便棄之而去。奢崇明又說,安堯臣所派的目把彭月政、魯仲賢等人率六大營軍隊幫助叛逆之賊,聲稱將抵達敘南,進攻永寧和瀘州。於是,總兵侯國弼等人,都把罪惡歸咎於安堯臣。都司張神武等人所抓的俘虜喚者、朗者,都是鎮雄府的土目,安堯臣也無法辯解。

  貴州的撫按官以西南地區多兵事,軍糧都已用完為由,無意進取鎮雄府。安堯臣因此就把普市、摩尼等地的焚燒掠奪,都歸到四川將領的頭上。朝廷中也有議論,認為四川的將領有貪功而挑起事端的罪行。四川巡撫喬璧星上奏說“:安堯臣很狡猾,老謀深算,想篡奪鎮雄府的大權,垂涎藺州已有年頭了。閻宗傳之所以敢背叛朝廷就是倚仗鎮雄府的勢力,就好像鎮雄倚仗水西一樣。水西的安疆臣沒有出兵助逆,我已探明瞭他們的情況,所以應乘叛賊惡勢力還未形成,命令貴州撫按官與我一起會合,前去進剿。倘若安堯臣仍像以前一樣醞釀作惡,我即帶兵前去擊碎他,不讓小蟲變成蛇,不使堵塞了的裂縫變成河。”這疏章上奏皇帝后,朝廷大臣討論中竟然沒有人敢決定對安堯臣用兵。時間長了以後,阿利死了,官印也交出來了,四川官員中想驅逐安堯臣的想法,最終還是沒結果。此時播州清疆的議論正熱烈,貴州、四川各地也搞得紛紛揚揚。到此,永寧該不該用兵的討論就像聚在一起訴訟一樣。此時,朝廷已經一心一意想休兵。三十五年(1607),皇帝下令釋放奢世續,赦免閻宗傳等人的罪行,尋訪隴氏的子孫來繼承鎮雄府的官職。並命令安疆臣約束安堯臣,把安堯臣帶回本土司,聽令遙授職務官銜,不許他假冒姓氏繼承隴氏的職務。這樣,閻宗傳便投降朝廷,安堯臣也請求避到本土司去,貴州的總督於是便請求撤回軍隊。

  按舊制度,永寧衛隸屬於貴州,而其中的土司又隸屬於四川。自從水西與藺州相互攻擊後,軍民激變。奢崇明雖然繼承了永寧的官職,但官員的稽核並未上報朝廷。摩尼、普市的千戶張大策等人又請求朝廷將永寧宣撫改為流官。兵部認為,無緣無故地改由流官統治,將把奢崇明置於何地?便命令有關官員迅速完結以前稽核的諸案。於是四川巡撫擬定張大策犯有失守城池罪,應當斬首;貴州巡撫則擬定張神武犯有擅自動兵搶劫掠奪罪,也應當斬首。張大策,是貴州人,張神武,是四川人。因此兩省都替本省的人打抱不平,各位大臣自己互相訴訟,紛紛揚揚解決不下來。此時又碰上奢崇明的兒子奢寅與水西已故土官的妻子奢社輝爭奪領地,奢社輝所帶領的安家的兵馬數量十倍於奢寅的兵馬,但奢寅的兵馬很精銳,所以雙方互相爭持著。四川、貴州的撫按官無法節制他們,就將此狀況上報朝廷。四十八年(1620),貴州巡撫張鶴鳴認為赤水衛白撒所的屯地被永寧軍隊佔據,應清理出來歸還赤水衛。這些都有待於朝廷派官員稽核後才能決定。

  天啟元年(1621),奢崇明請求調撥騎兵和步兵二萬人前去支援遼陽,皇帝同意了。奢崇明與其兒子奢寅長久以來蓄有異志,借調撥軍隊支援遼陽的機會,派遣女婿樊龍和部下同黨張彤等人,帶兵到達重慶後長期駐紮著不出發。巡撫徐可求親自趕到重慶催促永寧軍隊趕快出發,樊龍等人以增加行糧為名乘機造反,殺死了巡撫、道官、府官、總兵等官員二十多人,佔領了重慶。他們還分兵攻打合江、納溪,攻破瀘州,攻陷遵義,興文的知縣張振德戰死。興文,是以前九絲蠻的地方。他們又進軍包圍成都,號稱自己的政權為大梁。布政使朱燮元、周著,按察使林宰等在成都城內分門固守。石石主土司的女土官秦良玉派其弟秦民屏、侄子秦翼明等發兵四千,日夜兼程,悄悄地渡過重慶,在南坪關紮營。秦良玉自己統率精兵六千沿江而上直奔成都。其他的援兵也漸漸集結起來。此時奢寅攻城很急,暗地裡接納劉勳等人做內應。事情被發覺後,劉勳等人被誅殺。奢寅等又造雲梯和旱船,晝夜攻城。城中也以炮石還擊他們。雙方相持一百天,碰到賊軍將領羅乾象派人向官軍投誠,表示願意殺死賊人為自己贖罪。這天晚上,羅乾象縱火焚燒軍營,賊兵大亂,奢崇明父子倉惶出逃,丟棄的錢帛穀米堆得像山一樣,窮苦的百姓靠此得以活命。羅乾象便率其同黨胡汝高等人前來投降。此時朝廷已授予朱燮元巡撫職務,他率四川計程車兵追擊奢崇明,江安、新都、遵義等郡邑都收復過來了。這時是天啟二年(1622)三月。樊龍將餘部數萬人收集起來,佔據了重慶的天險和要塞。朱燮元督促秦良玉等人奪取二郎關,總兵杜文煥攻破了佛圖關,諸將領將軍隊圍著重慶駐紮下來。奢寅派賊人同黨周鼎等分道來救援,周鼎被官軍打敗後逃走,結果被合江的百姓綁縛起來。官軍與平茶、酉陽、石石主三個土司的土兵合圍重慶,重慶城中缺糧。朱燮元便設計活捉了樊龍,將他殺了;張彤也被亂軍所殺;生擒了樊龍的兒子樊友邦及其同黨張國用、石永高等三十多人,收復了重慶。

  此時安邦彥在貴州造反,奢崇明與他遙相聲援。三年(1623),四川的官軍收復遵義,進攻永寧,在土地坎與奢寅相遇,雙方率兵進行搏戰。官軍奮勇出擊,叛軍被打敗,奢寅受傷後逃走,樊虎也戰死了。官軍進軍攻克永寧城,降服了二萬賊人。官軍又進軍攻拔了紅崖、天台各囤寨,投降的人每天都有。奢崇明的勢力越來越小,便向水西求救,安邦彥派十六個營的軍隊過河前來支援他。羅乾象攻破了藺州,焚燒了九鳳樓,他的老巢覆滅了。奢崇明踉踉蹌蹌地逃走了,投奔到水西。安邦彥與奢崇明合兵一處後,分別侵犯遵義和永寧。四川的官軍在芝麻塘將他們打敗,他們便逃進了青山。各位將領逼近渭河,在龍場與奢崇明激戰,俘獲了奢崇明的妻子安氏和奢崇輝等人,斬殺的人數以萬計。藺州平定了,總督朱燮元向朝廷請求以赤水河為界,河東的龍場隸屬於貴州,河西的赤水、永寧隸屬於四川。在永寧設定了道和府,與遵義、建武聲勢相聯。

  不久,貴州巡撫王三善遭安邦彥的襲擊而死,奢崇明的勢力又有擴張,過了春天將大舉進攻永寧。此時正好奢寅被其部下所殺,朱燮元亦因父親亡故離開軍隊去奔喪了,奢崇明、安邦彥得以苟延殘喘。奢崇明自稱為大梁王,安邦彥號稱自己為四裔大長老,其下稱元帥者不可勝數。他們合兵十多萬人,規劃先進犯赤水。崇禎初年,朝廷起用朱燮元來總督貴州、湖廣、雲南、四川、廣西等地的事務,會師討伐。朱燮元定下計謀誘使賊人向永寧深入,然後在五峰山的桃經壩邀擊他們,再命令總兵侯良柱率軍大敗他們,奢崇明、安邦彥都被俘斬首。這一仗,掃蕩了四川、貴州幾十年來都沒有去除的大惡賊,這是朱燮元的功勞。

  酉陽,漢朝時是武陵郡的酉陽縣。宋朝時,此地為酉陽州。元朝時隸屬於懷德府。

  明朝洪武五年(1372),酉陽軍宣慰司的冉如彪派其弟弟冉如喜前來進覲獻貢,朝廷便設定了酉陽州,任冉如彪為知州。八年,酉陽州改為宣撫司,仍讓冉如彪擔任宣撫使。其下設定平茶、邑梅、麻兔、石耶四個洞的長官司,任命楊底綱、楊金奉、冉德原、楊隆為長官司長官,讓他們每三年入京城獻貢物一次。石耶洞長官不能親自到京城來,朝廷便命令他將貢物附在酉陽宣慰司一起帶來。二十七年,平茶洞長官司長官楊再勝,陰謀殺害兄長的兒子楊正賢和洞長楊通保等人。楊正賢等人覺察後逃到京城,向朝廷訴說此事,並稱楊再勝與景川侯一起陰謀造反。皇帝命令將楊再勝逮捕審訊,楊再勝服罪,按法律此罪應誅殺九族,因此楊正賢也應治罪。皇帝誅殺了楊再勝,釋放了楊正賢,讓他繼承了長官司長官職務。酉陽宣撫冉興邦也因承襲了官職前來京城朝覲,皇帝便命令將酉陽宣撫司改為隸屬於諭州。

  永樂三年(1405),指揮丁能、杜福招撫了亞堅等十一個寨子裡的沒有漢化的苗族人共一百三十六戶,告訴他們各派遣兒子入京城朝覲皇帝,皇帝命令他們隸屬於酉陽宣撫司管轄。四年朝廷免除了酉陽荒田的租稅。五年,冉興邦派遣部落酋長龔俊等人向朝廷貢獻土產,並感謝皇上允許在當地設立儒學的恩典。

  景泰七年(1456),朝廷調拔宣撫僉事冉廷璋的軍隊,去征討五開、銅鼓等地叛亂的苗族人,皇帝賜諭給他們獎賞。天順十三年,皇帝命令給宣撫冉雲進散官一階,因為他幫助討伐叛亂的苗族人和擒捉石全州有功勞。

  弘治七年(1494),宣撫冉舜臣因在征討貴州叛亂的苗人中立有功勞,請求朝廷提升他的職務。兵部認為沒有提升土司職務的慣例,請求朝廷給冉舜臣的官階進到明威將軍,賜諭褒獎他。十二年,冉舜臣上奏說宋農寨的蠻族賊人糾集起來,脅迫各寨洞的蠻人去燒殺搶劫,請求朝廷派兵進剿搜捕。保靖、永順二個宣慰也上奏說邑梅的副長官楊勝剛父子陰謀佔領酉陽,勾結俊信洞的洞長楊廣震等人,號召宋農、後溪等地的蠻族人聚兵燒殺搶劫,請求朝廷派兵一併討伐。兵部商議後認為酉陽各溪洞之間相互聯絡,容易煽動作亂,應立即將其撲滅,請各地的鎮巡官相機行事。十四年朝廷調撥酉陽的軍隊五千人協助官軍進剿貴州的女賊人米魯。

  正德三年(1508),酉陽宣撫司的護印舍人冉廷璽和邑梅長官司上奏,說湖廣的鎮溪所洞的苗人聚眾攻掠搶劫,請求朝廷派兵進剿搜捕。八年,宣撫冉元向朝廷進大木二十根,請求朝廷免去其兒子冉維翰繼承官職時須赴京城朝覲的任務,皇帝同意了。二十年,冉元又向朝廷進獻大木二十根,皇帝下詔按情況賞賜給他一定顏色的衣服。

  萬曆十七年(1589),宣撫冉維屏向朝廷獻大木二十根,價值超過三千。工部討論,認為應給冉維屏加賞從三品的衣服,以勸勉土官向朝廷獻忠誠,皇帝同意了。四十六年,朝廷調撥酉陽兵四千人,命令宣撫冉躍龍帶領著去支援遼陽。四十七年,冉躍龍派遣兒子冉天胤及冉文光等帶兵趕赴遼陽,駐紮在虎皮、黃山等地達三年,解除了敵人對奉集的包圍。他們又援救瀋陽,因在渾河失利,冉見龍戰死,同時陣亡的還有一千多人。他們撤回軍隊守衛遼陽時,又被已投降的敵人放火焚燒,冉文煥等人戰死,同時死亡的還有七百多人。兵部尚書張鶴鳴說:“冉躍龍派遣子弟不遠萬里前來保衛朝廷,冉見龍已以身殉國,冉躍龍又自己捐獻二千金黃金,運送軍用器械到山海關,幫助軍隊擺脫困境,招回和振奮了軍魂軍威,其對朝廷確實忠義可嘉。我在貴州時,冉躍龍也自己捐獻糧餉主動征討叛亂的紅苗人,屢次建立奇功。現今他在邊關地區又以忠節於朝廷而著稱,朝廷應對他優加撫卹,以感化各邊關的土著人。”

  天啟元年(1621),朝廷授予冉躍龍宣慰使的職務,其妻舒氏也被授予誥命。還撫卹了陣亡將士家庭一千七百多家。二年,奢崇明叛亂,冉躍龍率軍前去支援官軍,與官軍一起包圍了重慶。在誅殺奢崇明的戰鬥中,他手下的土舍冉紹文也參加了並立有功勞。四年,冉躍龍因奉朝廷調遣前往別處效命,便向朝廷請求優撫他的弟弟冉見龍和各陣亡將士的家庭,皇帝命令將該請求交有關機構辦理。

  崇禎九年(1636),宣慰使冉天麟上疏朝廷“:作惡的冉天胤,假傳聖旨陰謀奪取我的官爵和土地,沒有成功,便擅自帶兵殘殺。”朝廷將該奏章交給撫按官去調查稽核。此時四川正為盜賊所困擾,各位大官自顧尚不暇,對土官的事便多束之高閣了。

補充糾錯
大家都在看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