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列傳·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八原文

  马世龙(杨肇基) 贺虎臣(子赞 诚) 沈有容 张可大(弟可仕)鲁钦(子宗文) 秦良玉 龙在田

  马世龙,字苍元,宁夏人。由世职举武会试,历宣府游击。

  天启二年抉永平副总兵。署兵部孙承宗奇其才,荐授署都督佥事,充三屯营总兵官。承宗出镇,荐为山海总兵,俾领中部,调总兵王世钦、尤世禄分领南北二部。明年正月赐尚方剑,实授府衔。承宗为筑坛拜大将,代行授钺礼,军马钱谷尽属之。寻定分地,世龙居中,驻卫城,世钦南海,世禄北山,并受世龙节制,兵各万五千人。世龙感承宗知已,颇尽力,与承宗定计出守关外诸城。四年,偕巡抚喻安性及袁崇焕东巡广宁,又与崇焕、世钦航海抵盖套,相度形势而还。叙劳,加右都督。

  当是时,承宗统士马十余万,用将校数百人,岁费军储数百万。诸有求于承宗者,率因世龙,不得则大恚。而世龙貌伟,中实怯,忌承宗者多击世龙以撼之。承宗抗辩于朝曰:“人谓其贪淫朘削,臣敢以百口保其必无。”帝以承宗故,不问。

  五年九月,世龙误信降人刘伯漒言、遣前锋副将鲁之甲、参将李承先率师袭取耀州,败没。言官交章劾奏,严旨切责,令戴罪图功。时魏忠贤方以清君侧疑承宗,其党攻世龙者并及承宗。承宗不安其位去,以兵部尚书高第来代。职方主事徐日久者,先佐第挠辽事,及从第赞画,力攻世龙。世龙阴结忠贤,反削日久籍。其冬,世龙亦谢病去。

  崇祯元年,王在晋为尚书。世龙上疏极论其罪,有诏逮世龙,久不至。在晋罢,始诣狱。二年冬,都城戒严。刑部尚书乔允升荐世龙才,诏图功自赎。会祖大寿师溃,京师大震。承宗再起督师,以便宜遣世龙驰谕大寿听命。及满桂战死,遂令世龙代为总理,赐尚方剑,尽统诸镇援师。

  三年三月进左都督。时遵化、永平,迁安、滦州四城失守已三月。承宗、大寿隔关门,与世龙诸军声息断绝。帝急诏四方兵勤王,昌平尤世威、蓟镇杨肇基、保定曹鸣雷、山海宋伟、山西王国樑、固原杨麒、延绥吴自勉、临洮王承恩、宁夏尤世禄、甘肃杨嘉谟,所将皆诸边锐卒;内地则山东、河南、南都、湖广、浙江、江西、福建、四川诸军,亦先后至。并壁蓟门,观望不进。给事中张第元上言:“世龙在关数载,绩效无闻,非若卫、霍之俦,功名足以服人也。诸帅宿将,非世龙偏裨,欲驱策节制,谁能甘之。师老财匮,锐气日消,延及夏秋,将有不可言者。”帝以世龙方规进取,不纳其言。时大寿于五月十日薄滦州。明日,世龙等以师会。又明日复其城。十三日,游击靳国臣复迁安。明日,副将何可纲复永平。又二日,别将复遵化。阅五月,四城始复。论功,大寿最,世禄次之。世龙加太子少保,荫本卫世千户。八月复谢病归。

  六年五月,插汉虎墩兔合套寇犯宁夏,总兵贺虎臣战殁,诏起世龙代之。世龙生长宁夏,习其形势,大修战备。明年正月,二部入犯,遣参将卜应第大破之,斩首二百有奇。逾月,套寇犯贺兰山。世龙遣降丁潜入其营,馘其长撒儿甲,斩级如前。未几,插部大举入寇。世龙遣副将娄光先等分五道伏要害,而己中道待之,夹击,斩首八百有奇。巡抚王振奇亦斩三百余级。寇复犯河西玉泉宫,世龙复邀斩五百余。其年七月犯枣园堡,世龙又大败之,俘斩一千有奇。世龙半岁中屡奏大捷,威名震西塞。无何,卒于官,年四十余。后论功,赠太子太傅,世锦衣佥事,赐恤如制。

  杨肇基,沂州卫人。起家世职,积官至大同总兵。天启二年,妖贼徐鸿儒反山东,连陷郓、钜野、邹、滕、峄,众至数万。巡抚赵彦任都司杨国栋、廖栋檄所部练民兵,增诸要地守卒。时肇基方家居,彦因即家荐起之,为山东总兵官讨贼。未至,栋及国栋等攻邹,兵溃,游击张榜战死。彦方视师兖州,遇贼。肇基至,急迎战,而令国栋及栋夹击,大败之横河。时贼精锐聚邹、滕中道,肇基令游兵缀贼邹城,而以大军击贼黄阴、纪王城,大败贼,蹙而殪之峄山,遂围邹。国栋等亦先后收复郓、钜野、峄、滕诸县,又大破之于沙河。乃筑长围攻邹。围三月,贼食尽,其党出降,遂擒鸿儒。献俘,磔于市,贼平。肇基由署都督佥事进右都督,荫本卫世千户。寻代沈有容镇登、莱。改延绥,以击套寇功,进左都督,荫锦衣千户,屡加太子太保。崇祯元年移蓟镇西协。二年冬,大清兵克三屯营。肇基乘间收复,困守数月,卒全孤城。荫锦衣世千户。已,录恢复四城功,加太子太师,改荫锦衣佥事。明年卒官。子御蕃,见《徐从治传》。

  贺虎臣,保定人。天启初,历天津海防游击,登莱参将,移兖州。六年迁延绥副总兵。河套寇大举入犯,从帅杨肇基协击,大破之。加署都督佥事。崇祯二年,捕诛阶州叛卒周大旺等。擢总兵官,镇守宁夏。关中贼大起,王嘉胤陷清水营,杀游击李显宗,遂陷府谷。其党李老柴应之,啸聚三千余人,攻合水。总督杨鹤檄虎臣往讨,击之盘谷,俘馘六百有奇。已,击斩庆阳贼渠刘六。四年,神一元陷保安。延安告急,延绥抚镇皆东援陕西。巡抚练国事檄虎臣及副将李卑援剿。虎臣等遂进围保安,贼引河套数千骑挫虎臣军。会张应昌击败之,贼众弃城去。虎臣等前后获首功一千九百。明年,可天飞、郝临庵、刘道江、李都司再围合水。虎臣偕临洮曹文诏、甘肃杨嘉谟、固原杨麒合击,大破贼甘泉之虎兕凹,斩首七百有奇,贼大困。

  六年五月,插汉虎墩兔合套寇五万骑自清水、横城分道入。守备姚之夔等不能御,沙井驿副将史开先、临河堡参将张问政、岳家楼守备赵访皆溃逃。寇遂进薄灵州,虎臣急领千骑入守。旋尽勒城中兵出击,次大沙井。寇从汉伯堡突至,虎臣军未及布陈,且众寡不敌,遂战死。子赞挟五十骑突重围出。事闻,赠虎臣都督佥事,赐祭葬,世荫指挥佥事。寻录先后剿寇功,再赠都督同知,世荫锦衣副千户。

  赞,勇敢有父风。既承荫,寻举武进士。积官至京营副将。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薄京师,京军六大营分列城外,皆不敢战,或弃甲降。赞独率部卒迎击,中矢死。

  弟诚,身长七尺,美须髯,为诸生,以忠义自许。兄诫袭副千户,早卒,无子,诚当袭,以让其弟诠。及贼陷保定,家人劝易衣遁。叱曰:“吾忠臣子,偷生而逃,何以见先将军地下!”遂偕妻女投井死。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入。佥事宠之孙也。幼走马击剑,好兵略。举万历七年武乡试。蓟辽总督梁梦龙见而异之,用为昌平千总。复受知总督张佳胤,调蓟镇东路,辖南兵后营。十二年秋,朵颜长昂以三千骑犯刘家口。有容夜半率健卒二十九人迎击,身中二矢,斩首六级,寇退乃还,由是知名。辽东巡抚顾养谦召隶麾下,俾练火器。十四年从李成梁出塞,抵可可毋林,斩馘多。明年再出,亦有功。成梁攻北关,有容陷阵,马再易再毙,卒拔其城。录功,世荫千户。迁都司佥书,守浮屠谷。

  从宋应昌援朝鲜,乞归。日本封事坏,福建巡抚金学曾欲用奇捣其穴,起有容守浯屿、铜山。二十九年,倭掠诸寨,有容击败之。逾月,与铜山把总张万纪败倭彭山洋。倭据东番。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过彭湖,与倭遇,格杀数人,纵火沈其六舟,斩首十五级,夺还男妇三百七十余人。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红毛番长韦麻郎驾三大艘至彭湖,求互市,税使高寀召之也。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改佥书浙江都司。由浙江游击调天津,迁温处参将,罢归。四十四年,倭犯福建。巡抚黄承元请特设水师,起有容统之,擒倭东沙。寻招降巨寇袁进、李忠,散遣其众。

  泰昌元年,辽事棘,始设山东副总兵,驻登州,以命有容。天启改元,辽、沈相继覆。熊廷弼建三方布置之议,以陶朗先巡抚登、莱,而擢有容都督佥事,充总兵官,登、莱遂为重镇。八月,毛文龙有镇江之捷。诏有容统水师万,偕天津水师直抵镇江策应。有容叹曰:“率一旅之师,当方张之敌,吾知其不克济也。”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朗先下令,敢渡一人者斩。有容争之,立命数十艘往,获济者数万人。时金、复、盖三卫俱空无人,有欲据守金州者。有容言金州孤悬海外,登州、皮岛俱远隔大洋,声援不及,不可守。迨文龙取金州,未几复失。四年,有容以年老乞骸骨,归,卒。赠都督同知,赐祭葬。

  张可大,字观甫,应天人。世袭南京羽林左卫千户,举万历二十九年武会试,授建昌守备。迁浙江都司佥书,分守瓜洲、仪真,江洋大盗敛迹。税监鲁保死,淮抚李三才令可大录其赀。保家馈重贿,却不受。叶向高赴召过仪,见而异之,曰:“此不特良将,且良吏也。”迁刘河游击,改广东高肇参将。调浙江舟山。奉命征黎,与总兵王鸣鹤用黑番为导,捣其巢,黎乃灭。

  舟山,宋昌国城也,居海中,有七十二墺,为浙东要害。可大条上八议,皆硕画。倭犯五罩湖、白沙港、茶山,潭头,连败之,加副总兵。城久圮,可大与副使蔡献臣筑之,两月工竣。城内外田数千亩,海潮害稼。可大筑碶蓄淡水,遂为膏腴。民称曰:“张公碶”。天启元年以都指挥使掌南京锦衣卫。六年擢都督佥事,佥书南京右府。崇祯元年出为登莱总兵官。会议裁登、莱抚镇,乃命以总兵官视登州副总兵事,而巡抚遂罢不设。可大尽心海防,亲历巡视,图沿海地形、兵力强弱,为《海防图说》上之。二年冬,白莲贼余党围莱阳,可大击破之,焚其六砦,斩伪国公二人,围遂解。京师被兵,可大入卫,守西直、广宁诸门。明年,以勤王功,升都督同知。

  刘兴治反东江,遂奉诏还镇。已而四城并复,朝议复设登莱巡抚,以孙元化为之。元化率关外八千人至,强半皆辽人。可大虑有变,屡言于元化,不听。

  四年七月,录前守城功,进右都督。十月,佥书南京左府,兼督池河、浦口二军,登人泣留之。未行而孔有德反吴桥,东陷六城。可大急往剿,元化檄止之,不听。次莱州,遇元化,复为所阻,乃还镇。岁将晏,有德暮薄城。可大请击之,元化持抚议,不许。可大陈利害甚切,元化期明岁元日发兵合击。至期,元化兵不发。明日,合兵战城东,可大兵屡胜。元化部卒皆辽人,亲党多,无斗志。其将张焘先走,可大兵亦败。中军管维城,游击陈良谟,守备盛洛、姚士良皆战死。焘兵半降有德,遣归为内应。元化开门纳之,可大谏,不听。夜半贼至,城遂陷。可大时守水城,抚膺大恸。解所佩印付旗鼓,间道走济南上之。还家辞母,令弟可度、子鹿征奉母航海趋天津。而以佩剑付部将,尽斩诸婢妾,遂投缳死。事闻,赠特进荣禄大夫、太子少傅,谥庄节,赐祭葬,予世荫,建祠曰:“旌忠”。

  可大好学能诗,敦节行,有儒将风。为南京锦衣时,欧阳晖由刑部主事谪本卫知事,尝赋诗有“阴霾国事非”句,扬州知府刘铎书之扇,赠一僧。恶铎者谮之魏忠贤,晖、铎俱被逮。可大约束旗尉,捐奉助之,卜室处其妻子。其尚义类如此。

  弟可仕,字文峙,以字行。隐居博学,尝辑明布衣诗一百卷。

  鲁钦,长清人。万历中,历山西副总兵。天启元年迁神机营左副将。寻擢署都督佥事,充保定总兵官。奢崇明、安邦彦并反,贵州总兵张彦方在围中,而总理杜文焕称病。明年十月用钦代文焕,命总川、忠、湖广汉土军刻期解围。未至,围已解,钦驰赴贵阳。三年正月,巡抚王三善大败于陆广,群苗宋万化、何中尉等蜂起。钦佐三善防剿,率诸将擒中尉、万化,遂进营红崖。红崖者,崇明败走处也。三善谋大举深入,钦及总兵官马炯、张彦方,诸道监司尹伸、岳具仰、向日升、杨世赏各以兵从,五战,斩首万八千,直抵大方。四年正月,三善败殁于内庄,钦等以残卒还。命戴罪办贼。

  都匀凯里土司者,运道咽喉也,邦彦结诸蛮困其城,长官杨世蔚不能守。总督蔡复一遣钦及总兵官刘超救之,拔贼岩头寨,遂移师克平茶。已而邦彦尽驱罗鬼,结四十营于斑鸠湾后寨,互二十余里,分犯普定。复一令钦与总兵官黄钺分道御之。钦率部将张云鹏、刘志敏、邓玘等大败贼汪家冲。钺及参政陆梦龙、副使杨世赏亦大败贼蒋义寨。合追至河,斩首千五百余级。搜山,复斩六百余级。尹伸守普定,亦败贼兵,与大军会,共剪水外逆苗。邦彦势窘,渡河西奔。钦、钺督诸将穷追,梦龙等分驻三岔河岸为后劲。前锋云鹏、玘等深入织金,先后斩首千余级。

  复一上其功,言:“钦廉勇。虽名总理,权力不当一偏裨。旧抚臣三善及诸监军,人人为大帅,内庄失律,钦不当独任大帅罪。臣至黔,以诸道监军兵尽属钦,每战身先士卒。钦败可原,胜足录。当免其戴罪,仍以功论。”从之。明年正月,钦等渡河还,中伏,败死者数千人。充为事官,立功自赎。

  自平越至兴隆、清平二卫,苗二百余寨盘踞其间,以长田之天保、阿秧为魁。邦彦初反,授二酋都督,使通下六卫声息。是年春,寇石阡、余庆。监军按察使来斯行啖阿秧,使图天保,阿秧反以情告。斯行乃诱斩阿秧,议讨天保,会以疾去。复一令贵阳同知周鸿图代为监军,阿秧弟阿买与天保请兵邦彦,复兄仇。复一以兵事属鸿图及钦,而遣参将胡从仪、杨明楷等佐之。钦等三道进,大战米墩山,生擒天保及阿买,先后斩贼魁五十四人,获首功二千三百五十,破焚百七十四寨。盛夏兴师,将士冒暑雨,冲岚瘴。剧寇尽除,土人谓二百年所未有。复一既奏功,未报而卒。监军御史傅宗龙复以为言,乃命钦总理如故,鸿图授平越知府。

  六年三月,邦彦复大举入寇。钦御之河上,连战数日,杀伤相当。夜半,贼直逼钦垒。将十逃窜,钦遂自刎。诸营尽溃,贼势复张。

  钦勇敢善战,为西南大将之冠。庄烈帝嗣位,赠少保、左都督,世荫指挥佥事,赐祭葬,建祠曰:“旌忠”。

  子宗文承荫。崇祯中,以蓟镇副总兵为总督吴阿衡中军。十一年冬,墙子岭失事,与阿衡并力战死。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与副将周国柱扼贼邓坎。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金筑等七寨。已,偕酉阳诸军直取桑木关,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泰昌时,征其兵援辽。良玉遣兄邦屏、弟民屏先以数千人往。朝命赐良玉三品服,授邦屏都司佥书,民屏守备。天启元年,邦屏渡浑河战死,民屏突围出。良玉自统精卒三千赴之,所过秋毫无犯。诏加二品服,即予封诰。子祥麟授指挥使。良玉陈邦屏死状,请优恤。因言:“臣自征播以来,所建之功,不满谗妒口,贝锦高张,忠诚孰表。”帝优诏报之。兵部尚书张鹤鸣言:“浑河血战,首功数千,实石砫、酉阳二土司功。邦屏既殁,良玉即遣使入都,制冬衣一千五百,分给残卒,而身督精兵三千抵榆关。上急公家难,下复私门仇,气甚壮。宜录邦屏子,进民屏官。”乃赠邦屏都督佥事,锡世荫,与陈策等合祠;民屏进都司佥书。

  部议再征兵二千。良玉与民屏驰还,抵家甫一日,而奢崇明党樊龙反重庆,赍金帛结援。良玉斩其使,即发兵率民屏及邦屏子翼明、拱明溯流西上,度渝城,奄至重庆南坪关,扼贼归路。伏兵袭两河,焚其舟。分兵守忠州,驰檄夔州,令急防翟塘上下。贼出战,即败归。良玉上其状,擢民屏参将,翼明、拱明守备。”

  已而奢崇明围成都急,巡抚朱燮元檄良玉讨。时诸土司皆贪贼赂,逗遛不进。独良玉鼓行而西,收新都,长驱抵成都,贼遂解围去。良玉乃还军攻二郎关,民屏先登,已,克佛图关,复重庆。良玉初举兵,即以疏闻。命封夫人,锡诰命,至是复授都督佥事,充总兵官。命祥麟为宜慰使,民屏进副总兵,翼明、拱明进参将。良玉益感奋,先后攻克红崖墩、观音寺、青山墩诸大巢,蜀贼底定。复以援贵州功,数赉金币。

  三年六月,良玉上言:“臣率翼明、拱明提兵裹粮,累奏红崖墩诸捷。乃行间诸将,未睹贼面,攘臂夸张,及乎对垒,闻风先遁。败于贼者,唯恐人之胜;怯于贼者,唯恐人之强。如总兵李维新,渡河一战,败衄归营,反闭门拒臣,不容一见。以六尺躯须眉男子,忌一巾帼妇人,静夜思之,亦当愧死。”帝优诏报之,命文武大吏皆以礼待,不得疑忌。

  是年,民屏从巡抚王三善抵陆广,兵败先遁。其冬,从战大方,屡捷。明年正月,退师。贼来袭,战死。二子佐明、祚明得脱,皆重伤。良玉请恤,赠都督同知,立祠赐祭,官二子。而是时翼明、拱明皆进官至副总兵。

  崇祯三年,永平四城失守。良玉与翼明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庄烈帝优诏褒美,召见平台,赐良玉彩币羊酒,赋四诗旌其功。会四城复,乃命良玉归,而翼明驻近畿。明年筑大凌河城。翼明以万人护筑,城成,命撤兵还镇。七年,流贼陷河南,加翼明总兵官,督军赴讨。明年,邓玘死,以所部皆蜀人,命翼明将之,连破贼于青崖河、吴家堰、袁家坪,扼贼走郧西路。翼明性恇怯,部将连败,不以实闻,革都督衔,贬二秩办贼。已,从卢象升逐贼谷城。贼走均州,翼明败之青石铺。贼入山自保,翼明攻破之。连破贼界山、三道河、花园沟,擒黑煞神、飞山虎。贼出没郧、襄间,抚治郧阳苗胙土遣使招降,翼明赞其事,为贼所绐,卒不绛。翼明、胙土皆被劾。已而贼犯襄阳,翼明连战得利,屯兵庙滩,以扼汉江之浅。而罗汝才、刘国能自深水以渡,遂大扰蕲、黄间。帝以郧、襄属邑尽残,罢胙土,切责翼明,寻亦被劾解官。而良玉自京师还,不复援剿,专办蜀贼。

  七年二月,贼陷夔州,围太平,良玉至乃走。十三年扼罗汝才于巫山。汝才犯夔州,良玉师至乃去。已,邀之马家寨,斩首六百,追败之留马垭,斩其魁东山虎。复合他将大败之谭家坪北山,又破之仙寺岭。良玉夺汝才大纛,擒其渠副塌天,贼势渐衰。

  当是时,督师杨嗣昌尽驱贼入川。川抚邵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所倚惟良玉及张令二军。绵州知州陆逊之罢官归,捷春使按营垒。见良玉军整,心异之。良玉为置酒。语逊之曰:“邵公不知兵。吾一妇人,受国恩,谊应死,独恨与邵公同死耳。”逊之问故,良玉曰:“邵公移我自近,去所驻重庆仅三四十里,而遣张令守黄泥洼,殊失地利。贼据归、巫万山巅,俯瞰吾营。铁骑建瓴下,张令必破。令破及我,我败尚能救重庆急乎?且督师以蜀为壑,无愚智知之。邵公不以此时争山夺险,令贼无敢即我,而坐以设防,此败道也。”逊之深然之。已而捷春移营大昌,监军万元吉亦进屯巫山,与相应援。其年十月,张献忠连破官军于观音岩、三黄岭,遂从上马渡过军。良玉偕张令急扼之竹{囷}坪,挫其锋。会令为贼所殪,良玉趋救不克,转斗复败,所部三万人略尽。乃单骑见捷春请曰:“事急矣,尽发吾溪峒卒,可得二万。我自廪其半,半饩之官,犹足办贼。”捷春见嗣昌与己左,而仓无见粮,谢其计不用。良玉乃叹息归。时摇、黄十三家贼横蜀中。有秦缵勋者,良玉族人也,为贼耳目,被擒,杀狱卒遁去。良玉捕执以献,无脱者。

  张献忠尽陷楚地,将复入蜀。良玉图全蜀形势上之巡抚陈士奇,请益兵守十三隘,士奇不能用。复上之巡按刘之勃,之勃许之,而无兵可发。十七年春,献忠遂长驱犯夔州。良玉驰援,众寡不敌,溃。及全蜀尽陷,良玉慷慨语其众曰:“吾兄弟二人皆死王事,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悉召所部约曰:“有从贼者,族无赦!”乃分兵守四境。贼遍招土司,独无敢至石砫者。后献忠死,良玉竟以寿终。

  翼明既罢,崇祯十六年冬,起四川总兵官。道梗,命不达。而拱明值普名声之乱,与贼斗死,赠恤如制。

  龙在田,石屏州土官舍人也。天启二年,云南贼安效良、张世臣等为乱。在田与阿迷普名声、武定吾必奎等征讨,数有功,得为土守备。新平贼剽石屏,安效良攻沾益,在田俱破走之。巡抚闵洪学上其功,擢坐营都司。

  崇祯二年与必奎收复乌撒。八年,流贼犯凤阳,诏征云南土兵。在田率所部应诏,击贼湖广、河南,频有功,擢副总兵。总理卢象升檄讨襄阳贼,至则象升已奉诏勤王,命属熊文灿。十年三月击擒大盗郭三海。十一年九月大破贺一龙、李万庆于双沟,进都督同知。明年三月大破贼固始,斩首三千五百有奇。张献忠之叛也,文灿命在田驻谷城,遏贼东突。诸将多忌在田,谗言日兴。及文灿被逮,在田亦罢归,还至贵州,击平叛贼安陇壁。

  十五年夏,中原盗益炽。在田上疏曰:“臣以石屏世弁,因流氛震陵,奋激国难,捐赀募精卒九千五百,战象四,战马二千,入楚、豫破贼。贼不敢窥江北陵寝,滇兵有力焉。五载捷二十有八,忌口中阻,逼臣病归。自臣罢,亲藩辱,名城屡陷。臣妄谓讨寇必须南兵。盖诸将所统多乌合,遇寇即逃,乏饷即噪。滇兵万里长驱,家人父子同志,非若他军易溃也。且一岁中,秋冬气凉,贼得驰骋。春夏即入山避暑,养锐而出,故其气益盛。夫平原战既不胜,山蹊又莫敢撄,师老财殚,荡平何日。滇兵轻走远跳,善搜山。臣愿整万众,力扫秦、楚、豫、皖诸寇,不灭不止。望速给行粮,沿途接济。臣誓捐躯报国,言而不效,甘伏斧钅质。”帝壮之,下兵部议,寝不行。

  逾二载,乙酉八月,吾必奎叛。黔国公沐天波檄在田及宁州土知州禄永命协讨,击擒之。未几,沙定洲作乱,据云南府,在田不敢击。明年,定州攻在田不下,移攻宁州,寻陷嶍峨,在田走大理。又明年,孙可望等至贵州,在田说令攻定洲,定洲迄破灭。在田归,卒于家。

  赞曰:马世龙等值边陲多事,奋其勇略,著绩戎行,或捐躯力战,身膏原野,可谓无忝爪牙之任矣。夫摧锋陷敌,宿将犹难,而秦良玉一土舍妇人,提兵裹粮,崎岖转斗,其急公赴义有足多者。彼仗钺临戎,缩朒观望者,视此能无愧乎!

卷一百五十八譯文

  馬世龍,字蒼元,寧夏人。早年由世襲的職務上考中武舉會試,做過宣府遊擊軍將。

  天啟二年(1622),他升任永平副總兵。代理兵部事務的孫承宗欣賞他的才幹,推薦他做了都督僉事,充任三屯營總兵官。承宗出任遼東鎮守後,推薦世龍做了山海總兵,讓他領管中部,調總兵王世欽、尤世祿分管南、北二部。第二年正月,朝廷賜給世龍尚方寶劍,正式授官都督僉事。承宗為他修建了任命大將的祭壇,為他舉行了授鉞儀式,把軍隊中的軍馬錢糧等事務全交給他管理。不久確定五路將領分守的地盤,世龍在中間,駐在衛城之中,世欽分防南海,世祿分防北山,都接受世龍的管制,每部各一萬五千人。世龍感激承宗對自己的賞識,做事很盡心盡力,和承宗一起商定計策,出兵駐守關外的城鎮。四年,他陪同巡撫喻安性及袁崇煥東巡廣寧,又和崇煥、世欽一起航海到達蓋套,考察了地理形勢,然後返回。評定功勞,朝廷給他加官為左都督。

  當時,承宗統率著十多萬兵馬,手下使喚的將校有幾百人,每年開支軍費幾百萬兩白銀。那些有求於承宗的人,大都透過世龍開口,達不到目的就異常惱火。可是世龍為人雖相貌雄壯,實際上心裡膽小,所以那些忌恨承宗的人也大都透過抨擊世龍來拆承宗的臺。承宗抗言上書向朝廷辯解說:“別人說世龍貪婪、荒淫、剝削他人,我敢用一百張嘴巴保證沒有這些事。”熹宗皇帝因為承宗的緣故,對這些沒加追究。

  五年九月,世龍誤信降人劉伯氵強的話,派遣先鋒副將魯之甲、參將李承先率兵襲取耀州,全軍覆沒了。言官紛紛上書彈劾,熹宗頒佈詔書對世龍做了嚴厲批評,讓他戴罪立功。當時魏忠賢正懷疑承宗想要清君側,他的黨羽攻擊世龍時就連帶攻擊承宗。承宗在自己的位置上感到不安,離職走了,朝廷派兵部尚書高第來接任。職方主事徐日久這個人,起初幫助高第干涉遼東的事務,現在跟高第來參謀軍事,就極力上書攻擊世龍。世龍暗中勾結魏忠賢,反而把日久給剝奪了官籍。這年冬天,世龍也告病還鄉去了。

  崇禎元年(1628),王在晉做尚書,世龍上書極力數說他的罪過,朝廷下詔逮捕世龍,很長時間沒抓到。在晉罷官後,世龍才來投案。二年冬天,京師戒嚴,刑部尚書喬允升上書推薦世龍的才幹,崇禎皇帝命令他立功贖罪。正好祖大壽的部隊逃跑了,京師受到很大震動。承宗這時又出來擔任督師,就讓世龍見機行事,飛馬到祖大壽那裡叫他歸順。等滿桂陣亡後,崇禎皇帝就讓世龍接任總理,賜給他尚方寶劍,讓他統率所有從各地來救援京師的部隊。

  三年三月,世龍被提升為左都督。當時遵化、永平、遷安、灤州四城失守已經三個月了。承宗、大壽隔了一道山海關大門,跟世龍的各軍音訊不通。崇禎皇帝趕忙下詔要各地的部隊來勤王,昌平的尤世威、薊鎮的楊肇基、保定的曹鳴雷、山海的宋偉、山西的王國樑、固原的楊麒、延綏的吳自勉、臨洮的王承恩、寧夏的尤世祿、甘肅的楊嘉謨等大將趕來,他們所帶來的都是邊疆各地的精兵。內地有山東、河南、南京、湖廣、浙江、江西、福建、四川的部隊也先後趕來了。這些部隊都駐紮在薊門,觀望不前。給事中張第元上書說:“世龍在山海關幹了幾年,沒聽說建立過什麼功勳,不像衛青、霍去病那樣的大將,所建立的功名足以服人。這些帶兵的老將,並不是世龍的偏裨小校,他即使想加以調遣、轄制,哪個人能甘心聽他的呢?這樣子下去,兵力衰減,浪費錢財,一天天磨掉了銳氣,誤到夏秋季節時,結果將不堪設想。”崇禎皇帝因為世龍正在部署作戰,沒聽他的意見。當時大壽於五月十日兵臨灤州,第二天,世龍等率兵同他會合,第三天收復了灤州城。十三日,遊擊靳國臣收復了遷安。第二天,副將何可剛收復了永平。又過兩天,另外一些將領收復了遵化。就這樣四城在失陷後經過五個月才得到恢復。評定戰功時,大壽排在第一,世祿第二。世龍被加官太子少保,蔭封后代為本衛世襲千戶。八月,他又稱病回去了。

  六年(1633)五月,插漢的虎墩兔聯合河套地方的狄人來侵犯寧夏,總兵賀虎臣陣亡,朝廷頒詔起用世龍去接替他。世龍在寧夏長大,熟悉當地的山川形勢,上任後大修戰備。第二年正月,這兩個部落進來騷擾,世龍派參將卜應第把他們打得大敗,斬獲二百多個首級。過了一個月,河套地區的狄寇進犯賀蘭山,世龍派遣投降過來的兵丁偷偷進入他們的營帳中,割下了他們首領撒兒甲的腦袋,斬獲的首級跟上次數目相當。不久,插部大舉來犯,世龍派副將婁光先等分五路埋伏在要害地帶,自己在中路等敵人過來,然後群起夾擊,斬獲了八百多首級。巡撫王振奇也斬了三百多首級。敵人來進犯河西的玉泉營,世龍又攔截作戰,斬敵五百多人。當年七月他們又來侵犯棗國堡,世龍又把他們打得大敗,俘獲、殺死了一千多敵兵。在半年中他屢奏大捷,名震西塞。不久,世龍死在任上,終年僅四十多歲。後來朝廷評定他的功績,追贈他為太子太傅,世襲錦衣僉事,並按照規定給予了撫卹。

  張可大,字觀甫,應天人。世襲南京羽林左衛千戶,又考中萬曆二十九年(1601)武舉會試,初任建昌守備。後來升任浙江都司僉書,負責守衛瓜洲、儀真,江洋大盜在他任職期間不敢逞兇。稅監魯保死後,淮州巡撫李三才讓可大登記他的財產,魯保家給他送來重禮,可大拒不受賄。葉向高應召赴京時經過儀真,見到可大後驚奇地說:“這個人不僅是個良將,也是一個良吏的料子呢。”後來他升任劉河遊擊,改任廣東高肇參將,然後調到浙江舟山。在此期間,他奉命征討黎都,與總兵王鶴鳴一起用黑番做嚮導,搗毀了賊寇的巢穴,黎部才算被消滅了。

  舟山,也就是宋朝稱為昌國城的地方,位於大海之中,有七十二個小島,是浙江的戰略要地。可大向朝廷列舉了八條主張,都是宏謀高議,對國家大有裨益。倭寇侵犯五罩湖、白沙港、茶山潭頭,可大接連打敗了他們,被加官副總兵。當地城牆坍塌已久,可大與副使蔡獻臣加以修建,只兩個月就完工了。城內外有水田幾千畝,海潮妨害耕種。可大修建蓄水閘儲蓄淡水,這些田土就改造成為沃土,百姓都叫這些蓄水閘稱為“張公石契”。天啟元年(1621),可大以都指揮使的身份掌管南京錦衣衛。六年升任都督僉事,在南京右府擔任僉書。

  崇禎元年(1628),可大出任登萊總兵官。當朝廷討論罷設登萊巡撫時,就命令可大以總兵官的身份辦理登州副總兵的差事,巡撫就停設了。可大全心全意地加強海防,親自到各處視察,繪圖記載沿海一帶的地形和兵力強弱,撰寫《海防圖說》報送給朝廷。二年冬天,白蓮賊的餘黨包圍了萊陽,可大把他們打敗,焚燒了他們的六個營寨,斬殺了他們的兩個偽國公,萊陽之圍才解除。京師受到侵犯時,可大進京防衛,把守西直、廣寧等城門。第二年,因為勤王的戰功,升任都督同知。

  劉興治在東江造起反來,可大於是奉命返回駐地。後來丟失的四座城池都得到收復,朝廷決定重新設定登萊巡撫,由孫元化出任。元化率領關外部隊八千人來了,其中一大半是遼東人。可大擔心發生意外,屢次給元化講,元化不聽。

  四年(1631)七月,朝廷評定他以前守城的功勞,提拔可大做了右都督。十月,調他到南京左府當僉書,兼管池河、浦江二處駐軍,登州人流著淚挽留他。可大尚未動身,孔有德在六橋造起反來,往東打下了六座城池。可大急忙前往征剿,元化傳令制止他,可大不聽,當可大行軍途中駐在萊州時,碰上了元化,又被他阻攔,才返回駐地。

  這一年就要結束時,有德在傍晚時候兵臨城下,可大請求出擊,元化主張招安,不讓他出兵。可大把利害講得很明白了,元化才約定明年元旦節出兵合擊。到了那一天,元化的部隊沒動。第二天,雙方在城東對敵作戰,可大的部隊屢屢得勝。元化的部下都是遼東人,反賊中有很多他們的親朋好友,所以沒有鬥志。元化的將領張燾率先逃走,可大的部隊也戰敗了。中軍管維城,遊擊陳良謨,守備盛洛、姚士良都戰死了。張燾計程車兵有一半投降了有德,有德派他們回來做內應,元化要開門讓他們進來,可大勸阻,元化不聽。半夜裡反賊打來,城就被打下了。可大當時正在防守水城,聽說後撫膺大哭,傷心透了,解下他所佩帶的官印交給旗手和鼓手,讓他們走小路把它交給濟南的上司。回到家裡拜別了自己的母親,讓弟弟可度、兒子鹿徵護送母親航海到天津去。然後把佩劍交給部將,把所有的丫環都殺死,可大方結繩自縊而死。事情報朝廷知道後,朝廷追贈可大為特進榮祿大夫、太子少傅,諡莊節,賜予他公祭、喪葬,並予以世襲封蔭,為他建立了一所祠堂,名叫“旌忠祠”。

  可大愛好學問,善於做,很注意品行修養,有儒將的風範。他總領南京錦衣衛時,歐陽暉由刑部主事貶來錦衣衛做知事,歐陽暉曾經做了一首詩,中間有一句話說“陰霾國事非”,揚州知府劉鐸把它寫在扇面上贈給了一個和尚。恨劉鐸的人就向魏忠賢做了誣告,歐陽暉、劉鐸都遭到逮捕。可大管教旗牌、差官,又捐出官俸幫助他們兩人,為他們的妻子、兒女選擇房屋居住。他為人崇尚道義的事例大都與此相類似。

  他的弟弟可仕,字文峙,用字不用名。文峙隱居博學,曾經編輯過明代平民百姓的詩集一百卷。

  秦良玉,忠州人,早年嫁石石主宣撫使馬千乘為妻。萬曆二十七年(1599),千乘率領三千人從徵播州,良玉率五百名精兵運糧相隨,同副將周國柱在鄧坎遏制賊寇。第二年正月二日,賊兵乘官軍設宴飲酒,夜間過來偷襲。良玉夫婦首先擊敗他們,追趕到賊兵境內,一連打下金築等人的七個營寨。後來他們跟酉陽的各路官軍直取桑木關,大敗賊兵,在南川路戰功第一。賊兵剿平後,良玉沒有自報戰功。後來,千乘被部落內的百姓起訴入獄,病死在雲陽監獄中,良玉代理了他的職務。

  良玉富有膽略,擅長騎馬射箭,兼通詩文,儀態嫻雅,但是對部下要求很嚴格,每次行軍傳令,將士都嚴肅執行。她的軍隊稱為白桿兵,是周圍地區都害怕的一支勁旅。

  泰昌年間,朝廷徵調她的兵力援助遼東。良玉派遣哥哥邦屏、弟弟民屏先率領幾千人前去。朝廷下令賜給良玉三品官服,任命邦屏為都司僉書,民屏為守備。

  天啟元年(1621),邦屏搶渡渾河時戰死,民屏突圍出去。良玉親率三千精兵前來,對沿途經過的地方沒有絲毫侵擾。朝廷下詔加她二品官服,並且給了她封誥印信。她的兒子馬祥麟也授官指揮使。良玉向朝廷陳述了邦屏的死狀,請求給予撫卹,藉此機會又說:“我從出征播州以來所立下的戰功塞不住別人忌賢妒能的嘴巴,他們故意編造謠言誣陷我,有誰表彰過我的忠誠呢?”熹宗皇帝頒佈了一道措辭婉轉的詔書回答了她。兵部尚書張鶴鳴說“:渾河這場血戰斬獲敵人首級數千,實際上是石柱、酉陽兩地土司的功勞。邦屏死後良玉派遣使者來京城,請求為她的軍隊縫製了一千五百套冬衣,分給了殘存計程車兵,然後就率領三千精兵抵達榆關。她這樣做往上說是憂念國家的危難,往下說是為了報復自家的仇恨,所以膽子更壯了。朝廷應該把邦屏的兒子收錄入官,提升民屏的官職。”於是朝廷追贈邦屏為都督僉事,准予子孫世襲,把他同陳策等人放在同一個廟堂裡祭祀,又提升民屏為都督僉書。

  兵部讓良玉再徵集二千名士兵。良玉與民屏騎兵返回石柱,到家才一天功夫,奢崇明的黨羽樊龍在重慶造反,讓人帶著金銀、絲綢過來拉良玉入夥。良玉殺了他派來的使者,立即帶領民屏、邦屏的兒子翼明、拱明一起出戰,逆流而上,渡過渝城,乘敵不備,到達重慶的南坪關,扼住賊兵的歸路。又埋下伏兵襲擊賊寇佔領的兩條河流,燒燬了他們的船隻。然後分派部隊守護忠州,派人騎馬傳佈檄文到夔州,要當地駐軍趕緊防守瞿塘峽上下游地段。賊兵出來作戰,即刻敗回。良玉向朝廷報告了這次戰況,朝廷提升民屏為參將,翼明、拱明為守備。

  不多久,奢崇明圍攻成都,情況緊急,巡撫朱燮元釋出檄文調良玉前往討賊。當時各地的土司都貪圖賊寇的賄賂,按兵不動,只有良玉擊鼓西征,收復新都後,長驅直入抵達成都,賊兵於是解圍離去。良玉接著回師攻打二郎關,民屏一馬當先登上了城牆。過後他們又打下了佛圖關,收復了重慶。良玉這次剛一出征就上書報告了朝廷,朝廷下令加封良玉為夫人,賜給她封誥印信。到這時給她封官為都督僉事,讓她擔任了總兵官,讓祥麟做了宣慰使,提升民屏為副總兵,翼明、拱明為參將。良玉從此更加感恩於朝廷,奮不顧身,先後打下了紅崖墩、觀音寺、青山墩等大賊窩,四川的賊寇徹底給平定了。再加上她援助貴州的戰功,熹宗皇帝幾次賜給她金幣作為獎賞。

  三年六月,良玉上書說:“我帶著翼明、拱明裹糧出戰,先後取得了像紅崖墩三戰那樣的勝利。可是那些離間我們君臣的大將們,他們沒見過賊兵的面,卻在那裡整天揮著胳膊吹噓,等到和賊兵對壘時,就聞風而逃。那些自己被賊兵打敗了的人就擔心別人戰勝賊兵;自己被賊兵嚇住了的人就怕別人膽子比賊兵大。像總兵李維新,他在渡河一戰中失敗回營,反而拒我於門外,不容我進城相見。以一個六尺身軀的大男子忌妒一個巾幗婦人,他如果夜靜時想一想就應當羞死。”熹宗皇帝又下達詔書好言撫慰她,並且下令文武官吏都要以禮待她,不得有任何猜忌。

  這一年民屏跟從巡撫王三善抵達陸廣,軍隊戰敗後搶先逃回。冬季他又從徵,在大方激戰,屢戰屢勝。第二年正月他班師回營,賊兵前來偷襲,民屏陣亡了。他的兩個兒子佐明、祚明得以逃脫,身上也負了重傷。良玉上書請求給以卹典,朝廷就賜官都督同知給他,並且為他修建廟堂,舉行了祭奠儀式,又給他的兩個兒子封了官。這個時候翼明、拱明都已做了副總兵。

  崇禎三年(1630),永平四城失守,良玉同翼明接受詔書的號召出兵勤王,並拿出家中的資產充作軍餉。崇禎皇帝特意下詔書讚揚她,並在平臺召見她,賜給她彩帛和羊酒,賦了四首詩讚揚她的功勞。恰好四城收復了,就命令良玉還鄉,而讓翼明駐兵京城近郊。第二年修築大淩河城。翼明率領一萬人看管築城。城修好以後,命令他撤兵回營。崇禎七年,流賊打下河南,朝廷任命翼明為總兵官,讓他率領軍隊前去討伐。第二年,鄧王己死了,因為他的部下都是四川人,朝廷就下令讓翼明率領他們,在青崖河、吳家堰、袁家坪連連打敗賊兵,扼住了賊兵通往鄖西的道路。只是翼明的性情慌張、膽子不大,部下的將領連連失敗,他卻不如實向上彙報,因此被免去了都督軍銜,貶官二級,繼續剿賊,後來他跟從盧象升在谷城追逐賊兵。賊兵逃往均州,翼明在清石鋪打敗了他們。賊兵進入了山地自衛,翼明又打敗了他們。接著又在界山、三道河、花園溝連連破賊,捉住黑煞神、飛山虎兩位賊軍將領。賊兵出沒在鄖陽、襄陽一帶,巡撫鄖陽的苗胙土派遣使者去招降賊寇時,翼明贊成此事,結果上當受騙了,賊兵最終沒有投降。翼明、胙土都受到彈劾。後來賊兵進犯襄陽,翼明連續作戰獲取戰果,屯兵廟灘,用來扼守漢江的淺水處。只是羅汝才、劉國能卻從深水處渡了過去,接著就在蘄春、黃岡一帶大肆騷擾。崇禎皇帝因為鄖陽、襄陽所屬的城市都被毀壞完了,於是罷了胙土的官,嚴厲批評了翼明,不久翼明又被彈劾,解除了官職。良玉從京師返回以後,不再走出四川援剿,專門致力於懲辦四川的賊寇。

  七年二月,賊兵打下夔州,圍攻太平,良玉到來才撤退。十三年在巫山扼住羅汝才。汝才進犯夔州,良玉的軍隊趕到,他才離開。後來,良玉在馬家塞阻擊賊兵,斬獲了六百首級,又在留馬埡追擊打敗了他們,殺了他的首領東山虎。又聯合其他將領在譚家坪的北山大敗他們,又在仙寺嶺打敗了他們。良玉奇取了汝才的軍旗,捉拿了賊兵首領副塌天,賊兵勢力這才逐漸衰弱了。

  這個時候,督師楊嗣昌把賊兵全部驅逐到四川來。四川巡撫邵捷春率領二萬弱兵戍守重慶,所能依靠的只有良玉和張令二人的軍隊。綿州知州陸遜之罷官回家,捷春讓他負責視察營壘。他見到良玉的部下軍容整齊,心裡感到奇怪。良玉安排酒席招待他時,對遜之說:“邵公不懂兵法,我作為一個婦道人家,蒙受國家的恩惠,論情理應當為國而死,所恨的只是要與邵公一起死罷了。”遜之問他什麼原因,良玉說:“邵公調我到他附近來,距他所駐的重慶只有三四十里,而派遣張令守黃泥窪,很大程度上喪失了地利。賊兵假如佔據歸山、巫山的頂峰,向下俯瞰我們的軍營,再用強勁的騎兵居高臨下,俯衝下來,張令一定會被打敗,張令敗後再來打我,我失敗後還能解救重慶的危急嗎?況且督師把四川當作溝壑,想把賊兵都趕到四川來,這一點無論聰明人還是愚蠢人都知道。邵公不在這個時候爭山奪險,迫使賊兵不敢來攻擊我們,卻一味在這裡進行消極防守,這是必敗之路啊。”遜之認為這話說得很對。不多久捷春把軍營遷移到大昌,監軍萬元吉也屯兵巫山,與良玉相互呼應。那年十月,張獻忠在觀音巖、三黃嶺連連打敗官軍,接著從上馬渡過江進兵,良玉偕同張令急忙在竹菌坪扼制他們,挫敗了他們的前鋒。當張令被賊兵殺死時,良玉前去援救沒有成功,輾轉作戰又失敗了,部下的三萬人幾乎全部死光。於是單槍匹馬去向捷春請求說:“情況緊急了,把我溪峒計程車兵全部調出,還可以有二萬人。我自拿出一半糧餉,其餘一半如果能向官府支取,就可以繼續剿賊。”捷春看到嗣昌與自己不和,而倉庫中沒有現成的糧食,謝絕她的計策,沒有采用。良玉就只好嘆息而歸。當時搖天動、黃龍等十三家賊兵在四川橫行。有一個叫秦纘勳的人,是良玉的族人,給賊兵當了耳目,被捉拿後殺死獄卒逃跑了。良玉抓獲了他,把他交給了官府,他的手下也沒有一個逃脫。

  張獻忠完全佔領湖北,打算再一次進入四川。良玉畫出全四川的形勢上呈給巡撫陳士奇,請增派兵力守住三個關隘,士奇沒能聽她的建議。良玉又上呈給巡按劉之勃,之勃贊同他的建議,但是沒有多餘的兵力可以撥出來。十七年春天,張獻忠就長驅直入進犯夔州。良玉騎馬前往援助,由於寡不敵眾,敗退回來。等到全四川都失陷以後,良玉對她的部下慷慨激昂地說“:我的兄弟兩個人都為國事而死,我作為一個孱弱的婦道人家,蒙受國恩達二十年之久,現在不幸到了這個地步,怎麼敢拿所剩不多的年月來投靠賊寇呢?”她召集部下的將士給他們訂立規約說:“有跟隨賊兵走的,堅決殺而不赦!”接著分兵把守四處邊界。賊兵在四川到處招納土司,卻沒有人敢到石石主來。後來張獻忠死了,良玉竟然享盡天年才去世。

  翼明罷官後,又在崇禎十六年(1643)冬天被朝廷起復為四川總兵官,因為道路阻塞,任命狀沒能傳到他手裡來。拱明碰上普名聲叛亂,在與賊寇作戰時死掉,朝廷按規定給他進行了追贈和撫卹。

補充糾錯
大家都在看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