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就是古代的朱波。宋朝寧宗皇帝時期,緬甸、波斯等國向朝廷進獻白象,於是中國與緬甸的交通才從此開始。元朝至元年間,屢次派軍討伐他們,他們才向朝廷入貢。緬甸地處雲南的西南端,有城郭廬舍,那裡的人大多居住在樓上。
明太祖即皇帝位時,派使者帶著詔書去諭告他們,到達安南時因道路阻塞無法通達,在安南居留了兩年返回來。所派去的使者大多也死在路途之中。洪武二十六年(1393),八百國派使者向朝廷入貢,說緬甸就在他們附近,因為太遠無法徑自來京城。皇帝便命令西平侯沐春派使者到八百國國王的住所,讓他向緬甸轉達朝廷的諭意。在這種情況下緬甸開始派遣他們的大臣極南速剌到京城,向朝廷進獻土產,皇帝犒勞並賞賜了他。二十七年朝廷設定了緬中宣慰使司,任命當地酋長卜剌浪為宣慰使。二十八年,卜剌浪派遣使者向朝廷進獻貢品,訴說百夷的思倫發侵奪了他們的土地。二十九年又上訴此事。皇帝派行人李思聰、錢古訓勸諭緬甸和百夷都各自罷兵守衛自己的境土。思倫發聽從了朝廷的命令。後來百夷的部落酋長刀幹孟作亂,趕走了思倫發,這段故事前文中已經敘述過了。
永樂元年(1403),緬甸酋長那羅塔派使者向朝廷入貢,並說緬甸雖是邊遠之民,但願意做中國的臣民,取道木邦、孟養來京城時,多遭受這兩地的阻遏。現在請求朝廷封我們一個職位,頒賜給我們冠服、印章,這樣就可免除被木邦、孟養人欺凌。皇帝便下詔書,設定緬甸宣慰使司,任命那羅塔為宣慰使,派宦官張勤到緬甸給他頒賜冠帶、印章。於是緬甸便有兩個宣慰使,都向朝廷入貢不絕。五年,那羅塔派使者到朝廷貢獻土產,並向皇帝謝罪。原來,此前孟養的宣慰使刀木且與戛裡互相攻伐,那羅塔乘機襲擊孟養,殺死了刀木且和他的長子,佔領了孟養。此事傳到朝廷後,皇帝下詔派行人張洪等帶著皇帝的敕諭去責問那羅塔。那羅塔有所畏懼,歸還了侵佔的境土,派人到朝廷來謝罪。皇帝告訴禮部說“:蠻人既然已經服罪,就可不再追究了。”仍然給那羅塔頒給信符,讓他們三年朝覲入貢一次。
原先,卜剌浪將其地一分為二,讓他的長子那羅塔管理大甸,讓他的次子馬者速管理小甸。卜剌浪死後,那羅塔將他弟弟管理的土地和人民都收羅過來了。不久,那羅塔的弟弟又進入小甸,派人來朝貢,並向朝廷訴說他的遭遇。皇帝給那羅塔頒敕諭,勸那羅塔兄弟應像以前那樣和好,不要惹朝廷派人討伐。六年(1408),那羅塔又派人向朝廷進貢,向皇帝謝罪,並感謝皇帝給他頒賜金牌和信符。皇帝犒勞並賞賜使者後將他送了回去。七年皇帝又派遣宦官雲仙帶著皇帝的敕詔到緬甸,給緬甸的酋長賞賜織金文的絲綢。十二年,緬甸人來朝廷訴說他們遭到木邦的侵犯和掠奪。皇帝認為那羅塔素來強橫,便派人勸諭他,要他和鄰近的朝廷所封的官員搞好關係,各守各的疆界。
洪熙元年(1425),朝廷派遣宦官段忠、徐亮到緬甸,告訴他們新皇帝即位了。宣德元年(1426),朝廷又派遣使者諭告雲南的土官,給緬甸賞賜錦綺。二年任命莽得剌為宣慰使。當初,緬甸宣慰使新加斯與木邦宣慰使互相仇殺而死,他的子弟都潰散了。緬甸人便共同推舉莽得剌暫時代理宣慰使職務,朝廷同意了。從此來朝廷獻貢品的人只署緬甸的名,甸中的名稱再也不見了。八年,莽得剌派人來朝廷獻貢品,皇帝又派雲仙持敕到緬甸賞賜莽得剌,並諭告他不要去侵犯木邦。
正統六年(1441)朝廷給緬甸頒發了信符和金牌。此時麓川的思任發叛亂,朝廷將派兵討伐,於是命令緬甸調集軍隊等待詔令。七年,思任發被官軍打敗,渡過金沙江,逃到孟廣,緬甸人向他發起攻擊。皇帝敕諭說若有人抓住賊人首領並獻給朝廷,將把麓川的土地劃給他。八年,總督尚書王驥上奏,說緬甸的酋長馬哈省、以速剌等人已經抓獲了思任發,不將他解送過來,是要朝廷兌現以麓川的土地換取思任發。於是朝廷便有了一併征討緬甸的命令。此時,朝廷所派的官軍已經集結在騰衝,緬甸的使者來到騰衝向官軍獻上文書,說在這個冬天將思任發押送到貢章交付給官軍。王驥給緬甸使者限定日期讓他們交出思任發,同時派遣指揮李儀等人率領精銳騎兵打通南牙山的道路,抵達貢章,準備接受緬甸人押送來的思任發,結果緬甸人竟然不來。九年,王驥將軍隊駐紮在江上,緬甸人也派兵嚴陣以待,並派人在江中往來,窺探官軍的虛實。王驥因麓川沒有平定,不能與緬甸人太為難,便命令總兵官蔣貴等人偷偷地焚燒掉緬甸人的數百艘船。緬甸人潰散後,王驥也撤兵。總兵官沐昂上奏說“:緬甸人倚仗著地勢險要與賊人為黨,本來應對他們加兵,但云南正連年征戰,財力睏乏,旱澇災害又襲擊雲南,糧餉籌集不起來,所以未可輕易動兵。我已經派人去緬甸向他們曉以禍福,讓他們獻出賊首,緬甸人應該會聽的。”十二年,木邦的宣慰罕蓋法和緬甸已故宣慰的兒子馬哈省、以速剌,派遣使者與千戶王政等人將思任發的首級和其他俘虜獻到京城,並向朝廷貢獻土產。皇帝任命馬哈省、以速剌為並列宣慰使,頒敕獎勵犒勞他們,並給他們頒發冠帶和印信。不久,以速剌上奏請求將孟養、戛裡劃給他管轄,並請求朝廷派大軍剿滅思任發的兒子思機發兩兄弟,自己願意出兵幫助官軍。皇帝諭告他說對於思機發可以不用打仗就活捉他,你應該在當地先消滅賊人,以消滅賊人的功績來求分地,可不要讓別人得了這份功勞喲。景泰二年(1451)朝廷給緬甸頒發了陰文的金牌和信符。此時以速剌已抓獲了思機發很久,卻不獻給朝廷,還將思卜發放回孟養。朝廷知道他想以此要挾朝廷給他分地,所以給他們頒發牌符以緩和一下他們的情緒。五年,緬甸人向朝廷索討土地,參將胡志將銀戛等地方劃給他們,他們就把思機發及其妻子兒女一起送交給官府。皇帝認為思卜發既然已經逃得遠遠的了,不必窮追不捨,因而對緬甸人仍賞賜錦幣,並降敕褒獎他們。
成化七年(1471),鎮守太監錢能上奏,說緬甸宣慰聲稱貢章、孟養兩地以前是緬甸的轄地,現想收回來。皇帝命令調查此事,知道貢章是木邦、隴川兩地分治之所,而孟養又是思洪發所掌管,都不是緬甸的境土,於是命令雲南的守衛大臣將此情況通報給各部。而緬甸人則認為他們所索討的土地,是前朝英宗皇帝答應給的,而貢章又是他們到京城朝貢的必由之路,所以請求朝廷將這些地方還是劃歸他們。同時他們還請求朝廷任命金齒的軍餘李讓為冠帶把事。兵部尚書餘子俊等人認為沒有聽說思洪發有什麼過錯,怎麼能剝奪他的封地?李讓又是漢人,卻授給他一個土官把事頭銜,也不適宜,所以不應該答應緬甸人的請求。皇帝讓兵部諭告緬甸派來的使者,說孟養、貢章是你們朝貢的必經之路,我們會派邊防大臣去諭告思洪發,讓他給出通道以供你們往來,不能阻遏,其餘的想法你們就不要提了。
弘治元年(1488),緬甸人前來朝貢,並訴說安南侵略了他們的邊境。二年,朝廷派遣編修劉戩去安南,勸諭他們罷兵。但緬甸與孟養相鄰,孟養因緬甸抓走了思任發,所以對緬甸有怨恨。
嘉靖初年,孟養酋長思陸的兒子思倫糾集木邦和孟密,攻打緬甸,殺死了緬甸宣慰莽紀和他的妻子兒子,佔領了緬甸。緬甸人將此訴於朝廷,朝廷沒有審理此事。六年(1527)朝廷才讓永昌知府嚴時泰、衛指揮王訓前去稽核此事。思倫在夜裡縱兵敲鼓,大聲呼叫,焚燒了驛站的房舍,殺死了持有朝廷金牌的千戶曹義,嚴時泰倉惶而逃,另外任命土舍莽卜信鎮守該地就離開了。此時正值安鳳作亂,朝廷沒有時間來追究此事。
莽紀歲有個兒子叫莽瑞體,少小時逃奔藏匿在洞吾母親家裡,洞吾的酋長將他做自己的兒子撫養。等莽瑞體長大成人,便佔有了洞吾。洞吾的南面有一個叫古喇的地方,臨近海,與佛郎機相鄰。古喇國的酋長兄弟倆互相爭奪統治權,莽瑞體出面調解,使他們兄弟和解,因而他們都感激莽瑞體,爭相割地獻給他,願意接受他的約束,並稱他為噠喇。莽瑞體便帶領眾人切斷通往古喇的糧道,殺死了他們兄弟倆,將他們的土地全部兼併過去,各蠻族對他都很敬畏順服。當時滅緬甸的是木邦和孟養,而承擔責任的則是孟密。孟密的土舍兄弟倆為爭奪統治權,向莽瑞體投訴。莽瑞體便將其弟納為女婿,改名叫思忠,將他送回孟密,奪取其兄長的官印,想假道進攻孟養和孟養以西的各蠻族,以報復以前的仇恨。同時,莽瑞體還讓他的同黨卓吉去侵犯孟養。後來卓吉被思真的女婿猛乃的頭目別混所殺,莽瑞體很憤怒,自己帶兵攻打別混父子倆,將他們擒獲。於是他又招撫引誘隴川、幹崖、南甸等地的土官,想入侵邊境。當他探知邊境地區都有防備時,又怕其他蠻族人偷襲他的背後,於是便逃了回去。對此,鎮巡官沐朝弼等人將此事上奏朝廷,兵部答覆說,蠻荒以外的地方,不治就是最好的治理方式。噠喇既已害怕朝廷的天威遠遠地逃跑了,就傳諭告給當地的各蠻族,不許他們與莽瑞體交通來往。皇帝下詔同意兵部的意見。這時是嘉靖三十九年(1560)的事。
木邦的土舍罕拔向朝廷要求承襲官職,沒有批准,一怒之下便投奔到緬甸,潞江宣撫線貴聽說後,也投奔了緬甸。莽瑞體自認為自己起事時勢力孤單微小,而現有了眾多的軍隊,各部落都聽從自己的號令,中國還禁絕與自己往來,於是謀劃向邊境內入侵,便派線貴到隴川去召土官多士寧。多士寧說中國人口和地緣都非常廣大,告誡他不要輕舉妄動,莽瑞體才稍微有所收斂。不久,多士寧被他手下的嶽鳳所殺,幹崖的宣撫刀怕舉也已死亡。罕拔於是請求莽瑞體入侵幹崖,說只要幹崖攻下來了,隴川自然而然也就可敲定了。莽瑞體的兒子莽應裡桀驁不馴,又狡黠多智,對莽瑞體說“:隴川、幹崖雖然沒有首領,但是地方太遠很難一下子就將它們攻取下來。孟養的思..近在我們的肘邊腋下,又是我們的世仇,萬一他們順流而下乘虛攻打我們,則有不測之禍。”莽瑞體深以為然,就借調木邦的軍隊一萬人前去攻打幹崖,自己率兵侵犯孟養。到達孟養後,莽瑞體屢被思..率軍打敗,思..也退兵保衛孟倫,雙方相持很久。而此時隴川的書記嶽鳳欺負其主人年幼,私帶重金賄賂投奔緬甸,與莽瑞體結為父子關係。蠻莫的土目思哲也投奔了莽瑞體,調遣緬甸士兵一萬多人在西部邊界地區出入,以牽制思..。莽瑞體又徵調木邦罕拔的軍隊,到隴川與嶽鳳會合,襲擊孟密。
萬曆元年(1573),緬甸軍隊進入隴川,嶽鳳便將多士寧的妻子兒女和宗族的親屬全部殺死,接受緬甸莽瑞體的任命,佔據隴川為宣撫,並與罕拔、思哲一起盟誓,一定攻下孟密,尊奉莽瑞體與中國相抗衡。他們偽造錦囊象函,內裝貝葉緬文,聲稱是西南金樓白象主莽噠喇弄王書報天皇帝。書函中的言辭輕侮倨傲。罕拔又替緬甸人去招撫幹崖土舍刀怕文,答應讓他代理其兄的職務。刀怕文拒絕了罕拔,並與罕拔戰鬥。此時正好碰上莽應裡率領二十萬軍隊分別戍守隴川、幹崖之間,因他們突然來臨,刀怕文潰敗逃奔到永昌。莽應裡便奪取幹崖的官印,交付給罕拔的妹妹,以女官來攝理宣撫職務,讓盞達的副使刀思管和雷弄的經歷廖元相兩人輔佐她,共同守衛幹崖,以防中國。至此,木邦、蠻莫、隴川、幹崖等地的蠻族人,都依附於緬甸,只有孟養未被緬甸攻下。
金騰副使許天琦派遣指揮侯度帶著檄文去安撫孟養。思..接到檄文後,更堅定了抵抗緬甸的信心。緬甸發大軍攻打孟養,思..告急。此時許天琦剛死,掌管事務的羅汝芳犒勞了思..的使者,讓他先回去等待救援,自己調兵到騰越。思..聽到援兵來了,大喜,讓土目馬祿喇送等帶領一萬多人,切斷緬甸軍隊的糧道,並引導大軍埋伏在戛撒,誘使緬甸軍隊深入。思..率領蠻族軍隊衝鋒在前,約定前來援救的官軍從隴川尾隨襲擊敵人。緬甸軍隊既遭敗績,糧食又斷絕,只好屠殺大象和馬來吃,莽瑞體的處境非常狼狽。此時有人將這情形陳述給巡撫王凝,說把莽瑞體消滅了對官府也不利,王凝便急忙派使者飛馬去制止援軍。羅汝芳看到王凝的檄文後就退兵,思..等待的援軍沒有到。嶽鳳偵察了這個訊息後,集結了隴川的軍隊二千人,日夜兼程趕到戛撒把莽瑞體從一條小路救出逃走。思..帶兵追擊,大敗緬甸軍隊,這次幾乎將莽瑞體抓獲。
六年(1578),朝廷大臣商議後派使者到孟養,讓思..歸還所俘虜的緬甸士兵和戰象,並賞給他們金帛,用好言好語撫慰勸諭他們。莽瑞體不向朝廷謝恩。七年,永昌千戶辛鳳奉朝廷使命到孟密去買大象,思忠將辛鳳抓起來送到緬甸。緬甸將辛鳳遣送了回來。該年,緬甸又進攻孟養,以報戛撒之仇。思..因沒有援兵而失敗,將要逃往騰越時,中途被他手下的人抓獲,送給莽瑞體。莽瑞體殺死思..,全部兼併了孟養。八年,巡撫饒仁侃派人去招撫緬甸,緬甸人並不響應。
十年(1581),嶽鳳帶領緬甸軍隊攻破幹崖,從罕氏手中奪取了幹崖官印,並俘虜了罕氏。不久,莽瑞體死,他的兒子莽應裡接位。嶽鳳唆使莽應裡殺死罕拔,將罕拔手下的人全部俘虜;又說服莽應裡帶兵和戰象數十萬,分幾路向邊境侵犯。十一年他焚燒搶劫了施甸,進犯順寧。嶽鳳的兒子曩烏帶領六萬人,突然竄到孟淋寨,指揮吳繼勳、千戶祁維垣都戰死。他們又攻破盞達,副使刀思定向官軍求救而不得,城被攻破,他的妻子兒女和族人都被殺盡。緬甸軍隊還窺視騰衝、永昌、大理、蒙化、景東、鎮沅等郡。巡撫劉世曾請求以南京的坐營中軍劉糹廷為騰越遊擊,將武靖參將鄧子龍移為永昌參將,讓他們各帶兵五千前去進剿,同時調遣各地的土軍響應和支援他們。此時,緬甸也集合軍隊進犯姚關。劉糹廷、鄧子龍在攀枝花大破緬甸軍隊,又乘勝追擊,從十年十月至十一年四月,共斬敵人首級一萬多人。劉糹廷等又帶兵從隴川、孟密出發,直抵阿瓦,緬甸將領猛勺到劉糹廷處投降。猛勺是莽瑞體的弟弟。守衛隴川、孟養、蠻莫的緬甸軍隊將領都逃走了,嶽鳳和他的兒子也都伏法被誅殺。官軍平定隴川后,便回去了。莽應裡便派他的兒子莽思鬥守衛阿瓦,又向孟養、蠻莫進攻,聲稱要報仇。副使李材已在騰衝準備了軍隊,派兵支援兩地的守軍。官軍與緬甸軍隊在遮浪大戰,大破他們的象陣,活捉了五千多人。
此前,蠻莫的酋長思化投奔緬甸。李材派人前去招撫他,思化便向朝廷投降。十九年,莽應裡又率領緬甸軍隊包圍了蠻莫,思化向官軍告急。此時正碰上天氣大暑,軍隊前進很慢,副將萬國春星夜急馳趕到蠻莫,設定了許多火炬作為疑兵之計,緬甸人害怕官軍襲擊便退兵,萬國春乘機追擊打敗緬軍。二十二年,巡撫陳用賓在騰衝設定八個關,留兵戍守,並招募人到暹羅,約暹羅出兵夾攻緬甸。緬甸初始時是以猛卯的酋長多俺為嚮導,進犯東路。至此,緬甸派木邦的罕欽擒殺了多俺,在猛卯修築堡壘,大興屯田。同一年,緬甸的思仁帶兵進犯蠻莫,打敗了蠻莫的守軍,將蠻莫的酋長丙測斬殺了。
二十三年(1595),莽應裡屬下的孟璉、孟艮兩個土司請求向朝廷獻貢,鎮巡官將此上報朝廷,朝廷討論後讓該地原來的差官黎景桂帶上銀幣去賞賜他們。黎景桂到達他們那裡後,他們竟然不接受。皇帝下詔認為黎景桂初次辦事貪功,結果使朝廷蒙受侮辱,交給獄官處理。三十一年,阿瓦的雍罕、木邦罕拔的兒子罕衤盍都向朝廷獻貢通好,緬甸的勢力頓時衰落。暹羅的得楞又連年向緬甸發動進攻,殺死緬甸王的長子莽機撾,古喇也遭殘破。從此他們不敢向內地邊境進犯,但在緬甸附近的幾個部落依然像當初一樣依附於他們。
崇禎末年,蠻莫的思綿替緬甸守衛曩木河。等到黔國公沐天波等人隨永明王逃往蠻莫時,思綿派人告訴了緬甸。緬甸派人迎接沐天波等人,還傳話述及萬曆年間的一些時事,出示蓋有神宗皇帝印璽的詔書,向沐天波等人索討現今的璽印來合。結果不合,他們以為是假冒的。沐天波又出示自己的官印與原先頒發給緬甸的檄文諭書上的官印相比較,沒有差別,他們才相信。自從天啟皇帝即位以後,緬甸就與朝廷斷絕了朝貢和授職的往來關係,因而他們的情況也就無從查考驗證了。
木邦,另名孟邦。元朝至元二十六年(1289),朝廷在此設立木邦路軍民總管府,下領三個甸。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朝廷派兵平定雲南後,將該地改為木邦府。建文末年,土知府罕的法派人向朝廷貢獻馬和金銀器,皇帝則賞賜鈔幣給他們。
永樂元年(1403),皇帝派遣宦官楊蠧持敕將新皇帝即位之事諭告木邦的各位土官。第二年,木邦的土官便派人來京城向朝廷獻貢物。這時麓川向朝廷訴說木邦侵佔了他們的土地,皇帝讓西平侯去勸諭木邦退還侵佔的土地,將木邦改為軍民宣慰使司,任命知府罕的法為宣慰使,給他頒發誥印。此時,朝廷所派遣的官軍正征討八百,罕的法出兵為官軍助戰,攻打了江下等十多個寨子,斬敵人的首級五百多個。皇帝下詔派鎮撫張伯恭、經歷唐變到木邦,向罕的法和他的部下首領各按等級賞賜白金和錦幣。第二年罕的法等人派遣使者向皇帝進獻馬和土產,以感謝皇上的恩德。皇帝按慣例又給他們賞賜,並給罕的法的母親和妻子也加賜錦綺。罕的法死後,他的兒子罕賓發前來京城朝貢,向朝廷請求允許他承襲其父親的職務,皇帝命令賞賜冠服給他。七年罕賓發派使者到京城向皇上謝恩。同年,罕賓發又派人上奏,說緬甸宣慰使那羅塔屢次引誘我罕賓發叛亂,我罕賓發不敢跟隨他們叛逆朝廷,如果朝廷派天兵下臨我們地區,我罕賓發一定替朝廷捨命效力。皇帝嘉賞他的一片忠心,派遣宦官徐亮帶著皇帝的敕諭去慰勞他,給他賞賜白金三千兩、錦綺三百表裡,給他的祖母、母親和妻子賞賜織金文綺、紗羅各五十匹。從此,他們每三年都派使者向朝廷貢獻馬和大象。十一年,罕賓發派遣使者給朝廷獻上所俘虜的緬甸人。當時木邦攻破了緬甸二十多個城寨,斬殺和俘虜了不少緬甸叛軍,將他們都押送到京城獻給朝廷。
宣德三年(1428)皇帝派遣宦官徐亮帶著皇帝的敕諭去承襲其父職務的新宣慰罕門法,給他和他的祖母、母親和妻子賜予文綺。八年,木邦與麓川、緬甸相互爭奪土地,他們將此事上訴朝廷,皇帝命令沐晟和雲南三司的官員共同去調查稽核此事。
正統三年(1438),朝廷派兵征討麓川,皇帝敕諭木邦宣撫帶兵一起會剿。五年,總兵官沐昂派人從小路到達木邦,得知宣慰罕蓋法和他的祖母美罕板一起在孟定、孟璉地區與麓川叛軍激戰,殺死麓川的部落酋長二十人,斬殺叛軍三萬多人,繳獲馬和大象及軍用器械很多。皇帝嘉獎他們的功勞,給罕蓋法加封為懷遠將軍,封美罕板為太淑人,賞賜給他們金帶和彩帛。七年,總督王驥上奏說罕蓋法派兵攻下了麓川的板罕、貢章等村寨,追擊到孟蒙,抓獲麓川首領的兒女七人,繳獲大象十二隻,麓川酋長思任發父子倆逃往孟廣。皇帝命令指揮陳儀前去慰勞木邦宣慰,並傳達皇帝的話說:“木邦若能自動替朝廷效力,活捉賊人的首領獻給朝廷,則將把麓川的土地和人民劃歸木邦,作為報酬。”八年朝廷免除了木邦每年必須籌集上交黃金一萬四千兩的差役。木邦派人到朝廷謝恩,並獻上所俘獲的思任發的家屬。朝廷又賞賜彩帛獎勵和犒勞他們。十一年,緬甸向朝廷獻上思任發的首級,木邦也派使者一同前往,並且還向朝廷獻貢物。他們都要求皇帝兌現諾言,將麓川劃歸他們。兵部認為麓川地區已經設定了隴川宣撫司,不能隨意廢置,請求朝廷將孟止劃歸木邦,並派官員去諭祭罕蓋法的母親,以表彰他們對朝廷的忠心和勤勉,連續三年免去他們每年籌辦上交銀子八錠的任務。皇帝同意按兵部的意見辦理。
景泰元年(1450),罕蓋法上奏,請求將隴川邊界上的者闌景線劃歸木邦。朝廷還未做出決定,罕蓋法的兒子罕落髮便突然出兵佔領了者闌景線。隴川宣撫刀歪孟為此上訴到總兵官沐瞞那裡。沐瞞派使者到木邦,勸諭罕蓋法退還者闌景線,將底麻劃歸了木邦。四年,罕落法承襲了父親的職務。他的族人起來發難,罕落法躲避到孟更,派人向總兵官求救。沐瞞將此事上奏朝廷,皇帝下詔讓左參將胡志調兵去招撫勸諭他們。胡志招撫了罕落法的族人,並與他們設盟定誓後就回來了。而罕落法還是不敢回木邦,避居在孟都。孟都靠近隴川,每年都調派二百蠻族士兵去保護罕落髮。
天順元年(1457),鎮守當地的宦官羅王圭上奏說:“罕落法與他的部下相互攻擊,現派人來求援。我們商量是否委託南寧伯毛勝和都督胡志適量調遣官軍,相機進剿。”皇帝認為罕落法與他部下的攻擊不是侵犯邊境的疆界,不答應派官軍前去剿捕。二年,罕落法上奏,說他遭受思坑、曩罕弄的攻擊,請求朝廷派兵進剿。皇帝命令總兵官分別處理此事。六年,總兵官沐瓚上奏說,罕落法屢次侵犯隴川,他想把戍守貴州的八千軍隊調撥回來守衛隴川。皇帝下詔讓沐瓚留四千軍隊在貴州。
成化十年(1474),木邦管轄下的孟密,有個蠻族婦女曩罕弄帶人侵入掠奪隴川,黔國公沐琮將此事上奏給朝廷。曩罕弄,是已故木邦宣慰罕揲法的女兒,長大後嫁給了孟密的部落長思外法。當地有寶井。罕揲法死後,由其孫子罕落法承襲官職。曩罕弄以自己是長輩自居,不喜歡受罕落法的節制,唆使族人與罕落法爭權奪位。景泰年間,曩罕弄背叛木邦,趕走了宣慰,佔領了宣慰官署,到鄰近的隴川、孟養等地燒殺搶劫,兵力一天比一天盛。她自稱是天娘子,她的兒子思柄則自稱宣慰。黔國公沐琮上奏,請求朝廷委派雲南的三司官員前去招撫她。曩罕弄竟然驕橫傲慢,不聽從招撫,還想從外面勾結交趾的軍隊,威逼脅迫木邦、八百等蠻族部落。沐琮又將此情況上奏給朝廷。兵部尚書張鵬主張對曩罕弄用兵。皇帝下詔讓朝廷大臣集體討論此事,朝廷大臣多認為孟密與木邦之間的仇殺,並沒有侵犯邊境,只應該安撫、勸諭。因而皇帝命令副都御史程宗騎馬傳遞文書,要他與充當翻譯的序班蘇銓一起前往木邦。這時是成化十八年。過了一年,孟密的思柄派人到京城向朝廷入貢,朝廷設宴款待思柄的使者,並按土官的慣例賞賜思柄。不久,孟密上奏說遭受木邦的侵擾,請求朝廷將孟密另設一個安撫司。張鵬認為太監覃平和御史程宗安撫駕馭該地的蠻族人已有成效和頭緒,於是命令程宗去雲南巡撫,派覃平和程宗一起到金齒去勸諭他們。對於孟密到底是仍讓其隸屬於木邦,還是在該地另外設定一個安撫司,由他們處理後將詳細情況上報朝廷。
原先,曩罕弄私自佔據孟密時,將孟密從木邦中分離出來。但她也擔心鄰近邊境地區不平靜,便派人從小路抵達雲南,又從雲南到達京城,向朝廷貢獻寶石和黃金,請求朝廷在孟密開設治所,讓孟密直接隸屬於布政司的管轄。內閣大臣萬安想答應他們。而劉王羽、劉吉都認為孟密原是木邦的屬下,現今曩罕弄背叛木邦,到朝廷來請命,如果答應他們的請求,那麼有哪一個土官不會解體呢?蘇銓將這個情況私下裡告訴了程宗。程宗又上奏給朝廷,說曩罕弄與木邦之間的仇殺歷時已很長久,雙方已很難再合了,這種情況各蠻族人都已瞭解。如果朝廷此時顯示自己的恩德,寬恕曩罕弄等人的罪行,在孟密開設官府衙門,讓他們歸還所侵佔的別人的土地,則他們都會踴躍地聽從朝廷的命令。況且,木邦也已答允服從朝廷的安排,因此請求朝廷在孟密另設官府。兵部答覆同意程宗的請求。二十年,朝廷在孟密設定了安撫司,任命思柄為安撫使。此時孟密佔了寶井之利,以寶井來結納四周的各部落。而木邦遭受孟密的侵略,軍力更弱,無法自做決斷,雖然屢次上奏朝廷,訴說自己的冤屈,最終也沒法獲得公正。
弘治二年(1489),雲南的守衛大臣上奏說,孟密的曩罕弄先後侵佔了木邦的二十七處土地,又引誘木邦的頭目放卓孟等人背叛主人,其勢是必全部吞併木邦而後已。請求朝廷下詔給八百宣慰司,讓他們與木邦和好,相互救援;請求朝廷下敕諭給木邦宣慰,讓他收復人心,與骨肉親人相親相愛,不要讓孟密乘機引誘使他們親人之間互相背叛,以致自己孤立自己,自己削弱自己。如果孟密聽從朝廷的勸諭,停止侵擾鄰境,才允許曩罕弄的孫子承襲官職。朝廷決定按該奏章的建議施行,並讓雲南的守衛大臣親自到金齒給當地的蠻族人講清楚這些道理。同時,朝廷還降敕追究前任雲南鎮巡官受賂招致侮辱而最終又挑起爭鬥的責任。三年,朝廷又追究已辭官在家的南京工部尚書程宗的罪行。先前,程宗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奉朝廷之命率領蘇銓前去撫諭木邦和孟密。蘇銓接受了思柄賄賂的黃金,欺騙程宗,讓他上奏朝廷設定了孟密安撫司。蘇銓又教思柄假裝歸還木邦的土地,而實際上佔領如故。這樣,思柄便益發驕橫。至此,木邦宣慰罕..法將此事揭發出來,而程宗此時已辭官在家,巡按官請求追治程宗的罪。具體的審判狀送上來後,皇帝認為程宗所犯的罪發生在大赦以前,可不再追究了。六年,雲南的守衛大臣上奏說孟密侵奪木邦的土地,連年用兵禍患不斷,這種狀況已有四十多年了。朝廷屢次招撫他們,他們屢次叛亂,其勢力越來越猖獗,請求朝廷調遣軍隊前去征討。兵部討論認為孟密安撫司,當初屬布政司管轄,現今將其改為隸屬於木邦,便造成相互爭鬥殺戮,若按當初那樣讓孟密安撫司隸屬於布政司,則可息兵。皇帝同意了這個提議。
當初,孟密之所以又一次背叛木邦,是因為木邦的宣慰罕..法親自到孟乃寨去迎接妻子,孟密的土舍思揲乘虛襲擊、佔領了木邦,誘降了罕..法手下的頭目高答落等人,聚兵阻斷罕..法的歸路。罕..法無法歸來,便在孟乃寨呆了三年。於是巡撫張誥等人聯合上奏朝廷,建議朝廷派遣文武大員到孟密去勸諭思揲退出木邦,思揲還是不服。張誥於是派遣官員督率隴川、南甸、幹崖三個宣撫司,積聚糧草開通道路,擺出一定出徵的架勢;又命令漢族官員和土舍都炫耀兵力以威懾他們。高答落等人有所畏懼,謀劃讓罕..法歸來。思揲於是想殺高答落,罕..法急忙向鄰近部落求救,調遣土兵與隴川等三個宣撫的軍隊會合,到達蠻遮,共同包圍了思揲。思揲畏懼,於是罷兵。張誥等人將此事上奏朝廷,請求朝廷獎賞有功者。兵部認為罕..法雖然回到了木邦,但是思揲還未悔過自己的罪行,必須讓他歃血為盟,歸還所侵佔別人的土地,獻出叛逆之徒,永遠停息爭端,才能論功行賞。這個意見上報給了皇帝。
九年(1496),罕..法和思揲各派使者到京城獻貢物,皇帝聞報以後按慣例給以賞賜。當初,思揲包圍蠻遮時,木邦宣慰的妻子向孟養的思陸發求救。孟密素來就怕思陸發的軍隊,聽說思陸發將到,馬上就解圍而去。木邦便與思陸發謀劃共同謀取孟密,於是蠻族人中的禍患又在孟養人身上了。自從萬安、程宗調查處理此地的蠻人情況有所失當之後,各蠻族酋長紛紛叫嚷退出中國,以致朝廷用兵達數十年。
嘉靖初年,思陸發的兒子思倫與木邦宣慰罕烈共同襲擊並殺死了緬甸的酋長莽紀歲,將緬甸瓜分了。後來莽瑞體強大後,想向木邦報仇。隆慶二年(1568),木邦土舍罕拔向官府報告自己想承襲宣慰職務,有關官員向罕拔索討賄賂,不得就不替他向上請求。罕拔一怒之下與其弟弟罕章一起聚兵切斷來往的道路,致使商旅不通,而他們自己的食鹽也很缺乏,於是便向緬甸求援。緬甸送給他們五千..食鹽,從此他們反而感激緬甸人,攜帶著金子、寶器、大象和馬匹前去感謝。莽瑞體也以厚禮還報他們。於是緬甸與木邦關係甚歡,互相約為父子關係。莽瑞體死後,莽瑞體的兒子莽應裡聽了嶽鳳的話將罕拔誘殺,這是萬曆十一年(1583)的事。
罕拔的兒子罕進忠鎮守木邦,莽應裡派遣弟弟莽應龍去襲擊木邦。罕進忠的孽子罕鳳和耿馬的舍人罕虔想活捉罕進忠,把他獻給莽應龍。罕進忠攜帶著妻子兒女逃向內地。罕虔等人追到姚關,焚燒了順寧才離去。十二年,官軍在姚關大破緬甸軍隊,立罕進忠的兒子罕欽為宣慰。罕欽死後,他的叔叔罕衤盍約暹羅一起攻打緬甸,緬甸人便恨罕衤盍。三十四年,緬甸派兵三十萬包圍了木邦。罕衤盍向內地官軍求救,官軍不來,結果木邦被緬軍攻陷,罕衤盍被俘。緬甸私自冊封孟密的思禮為宣慰,讓他管理木邦。此事傳到朝廷後,朝廷罷黜了總兵官陳賓的官職,木邦於是也滅亡了。
孟養,蠻族人稱為迤水,該地有香柏城。元朝至元年間,朝廷在孟養設定雲遠路軍民總管府。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朝廷將雲遠路軍民總管府改為雲遠府。雲遠府以前隸屬於平緬宣慰司,後來平緬的思倫發被其部屬所驅逐,逃到京城。皇帝命令西平侯沐春用兵把思倫傳送回去,歸還給他以前的領地。
明成祖即皇帝位後,將雲遠府改為孟養府,任命土官刀木旦為知府。永樂元年(1403),刀木旦派人向皇帝進獻土產和金銀器,皇帝給予他們賞賜並把刀木旦的使者送了回去。二年,朝廷又將孟養府改升為孟養軍民宣慰使司,任命刀木旦為宣慰使,給他頒賜誥印。四年,孟養戛裡互相仇殺,緬甸宣慰那羅塔乘亂搶劫,殺死了刀木旦和他的兒子思欒發,佔領了孟養。此事傳到朝廷,皇帝下詔讓行人張洪帶著皇帝的敕諭去責問緬甸。那羅塔害怕朝廷討伐,歸還了孟養的境土。此時正好木邦宣慰使罕賓法因那羅塔侵佔孟養,主動請求帶兵討伐,攻破了緬甸二十多個城寨,繳獲了大象和馬匹,獻到京城。十四年朝廷又設定孟養宣慰司,任命刀木旦的次子刀得孟為宣慰使,任命刀木旦的侄子刀玉賓為同知。自從刀木旦被害後,孟養有三千多人跟隨刀玉賓散居幹崖、金沙江等地。朝廷曾經讓刀玉賓執掌過宣慰使的職務以招撫屬下眾人,所以這次仍任命他為該司的同知,讓他帶領屬下眾人恢復舊業。十五年,刀得孟派使者向朝廷進獻馬匹和土產。
宣德五年(1430),刀玉賓上奏說:“我的伯父刀木旦被緬甸人所殺,承蒙朝廷派遣官員查訪我刀玉賓,授給我同知的職務。我被緬甸人所阻,無法返回孟養,只好在金齒寄居了二十多年。現今孟養又被麓川宣慰思任發所佔領,請求朝廷派兵將我送回本土。”皇帝命令黔國公沐晟派兵護送他回孟養,但是當時的孟養仍被思任發所佔領著。當時的孟養宣慰名叫刀孟賓,也寄居在雲南。等到思任發失敗後逃到緬甸時,他的兒子思機發偷偷地藏匿在孟養,請求朝廷招撫他。
正統十三年(1448)朝廷敕諭讓孟養的頭目和思機發一起來京城朝貢,並答應給思機發進升官位和賞賜。思機發對朝廷有疑忌畏懼,竟然不來。皇帝認為孟養宣慰司的頭目刀變蠻等人藏匿思機發,親自列數他們的罪狀:“孟養宣慰司是朝廷開設的,你刀變蠻等人竟敢違抗朝廷的命令,這是第一條可討伐的罪狀。思機發是叛賊的兒子,你們故意放縱他而不將其逮捕,這是第二條可討伐的罪狀。你們孟養的土地被思任發所侵奪,你們的宣慰也被他趕跑了,如今還寄居在雲南,你們竟然與仇敵結為同黨,這是第三條可討伐的罪狀。雲南的總兵官世世代代都管轄你們的土地,現奉朝廷之命追捕叛賊的兒子,你們竟然不聽從他的排程,這是第四條可討伐的罪狀。你們認為當地有山川險阻,官軍無法輕易到達,又以為你們那裡的氣候多瘴氣和麻瘋,官軍無法久居。自己勢力強盛時則與官軍抗拒為敵,自己勢力弱小時則逃奔而去。殊不知昔日馬援遠征,山川險阻也擋不住他;諸葛亮五月渡金沙江,炎炎蒸氣也無法傷害他。他們都能撲滅蠻人的叛亂,開拓國家的境土。何況今日朝廷所派的大軍有必勝的機會,麓川的叛軍就是前車之鑑。你們應急速悔過自新,讓思機發親自到京城來朝覲,這樣還可給他封一個官分一塊地,讓他享受人生。如果他不肯出來,你們就應當把他抓起來,這是上策;尋找到思機發的藏身之處,報告給官軍,讓官軍前去抓獲,這是你們的中策;如果你們代他搪塞支吾官軍,讓他逃跑躲藏起來,則連你們也一起剿滅,那時你們就悔之晚矣!”此時官軍已經是第三次征討麓川,皇帝降旨一定要活捉思機發,並將此意圖悄悄地諭告總督王驥,又敕諭讓在雲南安居的前孟養宣慰刀孟賓替官軍做嚮導。等到朝廷出兵連年征討,思機發最終還是逃跑了,沒抓住。於是把孟養的土地交給緬甸宣慰馬哈省管治,命令他去捕獲思機發。此時是正統十四年(1449)。
景泰二年(1451),思任發的兒子思卜發派使者向朝廷獻貢物,請求朝廷允許他管理孟養這塊故地。朝廷大臣討論認為孟養這個地方已劃歸緬甸,不能再變更了。此時朝廷雖然沒有答應他,而思卜發自己已偷偷地佔領了孟養,連緬甸人也奪不下來。思卜發死後,他的兒子思洪發繼嗣,從天順、成化年間起,每次到京城朝貢,都是署的孟養的地名,儼然就是他們的封地似的。
成化年間,孟養金沙江的思陸發派人向朝廷貢獻大象和馬,皇帝派人設宴款待並按慣例給予他們賞賜。思陸發,是思任發的後裔子孫。太監錢能鎮守雲南時,思陸發常送珍寶給錢能,因此得以向朝廷入貢,稱自己為孟養金沙江的思陸發,常表示要為朝廷立功以承襲祖先的官職。此時正好孟密安撫司的土舍思揲侵佔了木邦,與木邦人連年爭殺,當地守衛大臣討論出兵征討思揲,思陸發知道後主動請求為朝廷效力。當時蠻族人中都傳說孟密人最怕思陸發的軍隊,於是參政毛科向總兵鎮巡官請示是否動用思陸發,總兵鎮巡官答允了。思陸發的軍隊還沒到,思揲就解了對木邦的包圍離去了。巡撫張誥建議調遣思陸發的軍隊,讓他合力捕獲思揲,於是便派使者到思陸發處督促他出兵。思陸發便派遣大陶孟倫索率領蠻族軍隊、大象和馬一起渡過金沙江。倫索渡過金沙江後,指著天空中的鷹對張誥派來的使者說“:我們這些人就好像是這隻鷹,奪取了土地,就要佔據所奪的土地並在其中生活。”毛科聽說此事後甚為擔憂。這時思揲派陶孟思英帶兵守衛蠻莫,孟養的軍隊到達了,思英堅守不出,不久請求講和。孟養的軍隊聽說官軍已與思英相約,接受思英投降,頗有怨言。這時官軍的糧食已經絕乏了,於是便急忙引退。倫索也怕思英斷他的歸路,也取道幹崖回去了。毛科想起倫索前番所說的話,急忙下令讓孟養的軍隊回去守衛自己的疆界,孟養不聽從號令。當初,靖遠伯王驥與他們有誓約在先,沒有總兵官的信符和檄文,他們不能渡過金沙江。從這次違犯約定之後,他們數次興兵渡過金沙江與孟密戰鬥。
弘治十二年(1499),雲南巡按謝朝宣給朝廷上了這樣一份奏章:
孟養的思陸發原本是麓川叛賊的子孫,竄居在金沙江外。成化年間,他曾佔領緬甸的聽盞。弘治七年朝廷徵調他的軍隊渡過金沙江,於是他又佔領了騰衝的蠻莫。不久他又糾集木邦的軍隊,攻打和焚燒了孟密安撫司,屠殺擄掠了蠻族百姓二千多人,搶走了大象、馬和金寶,並有吞併孟密覬俞見故地的志向。等到有外國人恭們和騰衝人段和做他的主要謀士後,官府屢次招撫他也不聽了。雲南的會城離孟養很遠,其聲勢很難直接到達。以前是在金騰添設一名鎮守太監,專門招撫安頓蠻族百姓。而近段時間以來,太監吉慶貪婪兇暴,雖然表面上曾退還思陸發給他的賄賂?但蠻人已瞭解了他的貪性,又怎麼知道蠻人不會借他退回原先賄賂的機會向他進獻更多的賄賂!我聽說蠻莫等地,乃是水陸交通匯集之地,蠻族人所需的器用全是從這裡出來的,江西和雲南大理的逃亡罪人大多逃向該地。雲南的當差官員每每將違禁物品帶往該地送人,洩漏官府的情報,甘做他們的心腹之人。鎮夷關只有一個巡檢,怎麼能夠禁止節制得了他們。我考慮孟養的武備抵不上中原的一個大縣,以雲南的軍力兵臨該地,就像壓碎一個雞卵那樣容易。像現在這樣搞成一徵調他們就來,屢次安撫他們回去就是不退兵的狀況,全是鎮巡官在初始時措置失宜,中間又摻雜有逃亡的奸人在其中為他們謀劃,最後又有招撫蠻族人的宦官在此壞事的緣故。我希望皇上垂恩念及邊境地區百姓的困苦,把雲南的鎮守太監保留一名就夠了,另外再選用指揮一人負責鎮夷關的守備,將思陸發趕回到金沙江外,把騰衝的官司移到蠻莫,並命令木邦、孟密不得窺伺該地,這樣才是萬全之策。假如思陸發頑固不化,不聽從朝廷的撫諭,便當堅決用兵鎮壓,將其全部剿滅,不留活口,作為土官中不法之徒的警戒。
在此之前,吉慶已經替思陸發向朝廷請求允許他朝覲獻貢。至此,因謝朝宣的上疏,皇帝讓鎮巡官提出是剿還是撫的決策來,以致幾年都決定不下來。
十六年(1503),巡撫陳金派遣金騰的參將盧和去撫諭思陸發。盧和到騰衝時,思陸發派遣陶孟給盧和投遞文書,進獻土產。盧和一方面給思陸發曉諭以禍福,命令他將自己的軍隊帶回到金沙江外,歸還他們所佔領的蠻莫等地,另一方面調遣隴川、幹崖和南甸三個宣撫司的蠻族軍隊和戰象,跟隨官軍分路到達金沙江。思陸發至此才派遣大陶孟倫索和怕卓等人率領部下來拜見盧和。盧和再將上述意見向他們申述了一遍。思陸發聽從命令,退還了以前所佔領的蠻莫等地十三處,撤回了自己的軍隊、戰象和戰馬,渡過金沙江回去了。又派遣手下的陶孟和招剛等官員向官軍進獻戰象六頭、銀子六百兩和金銀器皿等,表示自己的誠意。鎮巡官將此上報朝廷,並上奏說“:蠻莫等地原來隸屬於木邦,成化年間開始被孟密佔有,近來又被思陸發所佔領,連年構成禍患,現今才開始平定。現在既不能將蠻莫等地又劃回木邦和孟密,也不能將其割給隴川、幹崖和南甸三個宣撫司,應暫時每年從騰衝派遣四百官軍輪番守衛該地。思陸發以前有幫助朝廷討平思揲的功勞,現今又對自己的禍過悔悟,向朝廷投誠。請求朝廷頒賜給他名目和冠帶,仍降聖旨敕諭獎勵他。”兵部認為蠻莫等地本是木邦的屬地,從大義上說應該將該地歸還木邦。
至於給思陸發頒賜名目和冠帶,他派來獻貢的使者已經說過思陸發不願接受,所以不要輕易給他。請求皇帝給他賞賜優厚的禮物,犒勞他的使者後將該使者遣送回去。皇帝認為兵部的意見可行。此時,思陸發覬俞見宣慰司的官印,兵部堅決不給他,於是他仍屢次出兵與木邦、孟密進行仇殺,搞得沒有一年可得安寧。
嘉靖七年(1528),總兵官沐紹勳、巡撫歐陽重派遣參政王汝舟等人遍訪各蠻族地區,給他們講解怎樣會得禍怎樣又會得福。孟養的思倫等人願意向朝廷貢獻象牙、土錦和金銀器,退回所佔的土地,替自己贖罪。王汝舟等人認為蠻莫等十三個地方,地域寬廣,是各蠻族歷年爭奪的焦點。將該地區隸屬於騰衝司,每年派官軍去輪番守衛,則要考慮到煙霧和瘴氣對官軍的傷害;將該地區隸屬於木邦,則又地勢太遼遠,蠻族人心裡不順服。因此不如把該地區仍交給孟密管理,讓他們每年在此地區徵收差發銀子一千兩上交朝廷;再將該地區的孟乃等七處地方割讓出來仍交歸木邦的罕烈統治。這樣土地已經均分,彼此間的忿爭也就會平息了。皇上認為這樣的措置可行。
萬曆五年(1577),雲南的巡按官陳文燧上奏說孟養的思..與緬甸人世代有仇,現今反而歸順於緬甸,因此不妨援引弘治皇帝當政時劉健曾經建議處理孟養事務的例子,認為思陸發有官職,還可聽從朝廷的節制,即使沒有官職他還是佔據和統治著那個地方,這還不如直接給他那個官職,讓他抵抗緬甸人的侵略為好。皇帝同意這個建議。十一年,緬甸軍隊被遊擊劉糹廷所打敗,孟養的思威也殺死緬甸的使者向劉糹廷投降。十三年,官軍平定了隴川,朝廷便在孟養設立了長官司。
不久,孟養長官司的長官思真又被緬甸人擄走了,孟養的部落酋長思遠奉著思真的妻子來歸附朝廷,朝廷給她頒發了冠帶,讓她回去守衛本土。後來思遠乘亂自己立為宣慰,向朝廷進貢大象和土產。但是思遠行為太暴虐,各部落都恨他,將緬甸軍隊引來,聲稱是歸還思真。思遠便逃奔到盞西。有一個叫思轟的人,歸附朝廷,與蠻莫的酋長思正共同據險抵抗緬甸的侵擾。三十年(1602),緬甸軍隊攻打思正,思轟率兵晝夜兼程趕去救援。等到達目的地時,思正已經被緬軍所殺。三十二年,緬甸軍隊往西攻打思轟,思轟逃走死在外面。緬甸就讓頭目思華守衛當地。思華死後,他的妻子代理他的職務。緬甸人輪番戍守此地,由於連年徵發,當地百姓苦不堪言,都說“:如果孟養不滅亡,我們蠻族人何以會到這個地步!”思轟的後代名叫思祖,手下有一千多人,但不敢回孟養,只好寄居在幹崖。
按原來的舊制,宣慰所派遣出使的人都稱作頭目,只有木邦和緬甸有陶孟、招剛等稱謂,孟養則又有招八的稱呼,這些都在奏章中可見,因為他們的習俗沒改。
車裡,就是古代的產裡,是倭泥、貂黨等蠻族人雜居之地,古代沒與中國有往來。元世祖命令手下的大將兀良吉耏討伐交趾,經過車裡,降服了他們,元朝廷便在此設定撒里路軍民總管府,統領六個甸。後來又設定了耿凍路耿當、孟弄兩個州。
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蠻族酋長刀坎前來歸降,朝廷便將當地改置為車裡軍民府,任命刀坎為知府。刀坎派遣他的侄子豐祿向朝廷貢獻土產,皇帝下詔給刀坎和他的使者優厚賞賜衣服和綺幣,因為他們是第一次來朝廷獻貢。十七年,刀坎又派遣他的兒子刀思拂前來獻貢,朝廷給刀坎賞賜冠帶和鈔幣,將車裡軍民府改置為車裡軍民宣慰使司,任命刀坎為宣慰使。二十四年,刀坎的兒子刀暹答繼嗣父親的職位,派人向朝廷進獻大象和土產。二十八年,因皇帝頒賜了誥命,刀暹答派人來朝廷謝恩,皇帝按前例給予賞賜。
永樂元年(1403),刀暹答派遣他的部下剽掠了威遠州,將威遠州的知州刀算黨和百姓擄到車裡。西平侯沐晟請求朝廷發兵討伐,皇帝命令沐晟先傳文書諭戒他,如果刀暹答不思悔改,再用軍隊討伐。又因車裡已經向官府交納出威遠的官印,這說明他們已有悔過之心,所以不必加兵。沐晟的使者到達車裡後,刀暹答果然有所畏懼,將刀算黨和所侵佔的土地全歸還給威遠州,派人向朝廷獻馬以表示謝罪。皇帝認為他能改正過錯,就寬恕了他。從此刀暹答頻頻派人向朝廷進貢物。朝廷派遣宦官到車裡,路經八百大甸時,被當地的宣慰刀招散所阻。三年,刀暹答派使者到朝廷,請求舉兵攻打八百,皇帝對他的忠心頗為嘉賞。八百伏罪後,皇帝敕諭讓車裡的軍隊撤去本境,並對他們又加獎賞和犒勞。四年刀暹答派遣他的兒子刀典進國子監學習,實際上是暗地裡自薦他的兒子為人質。皇帝知道他的用意,給他賞賜衣服和鈔幣,對他慰勞和撫諭了一番之後又把他的兒子遣送回去了,告訴他們道路遙遠,以後每三年朝貢一次就行了,並將此意圖寫成詔令。十一年,刀暹答死亡,他的長子刀更孟自立為宣慰使,但為人驕橫狠毒,失去民心,不久也死了。刀更孟的長子刀霸羨年紀又小,於是當地眾人便推舉刀賽掌管宣慰使司的事務。刀賽,是刀更孟的弟弟刀怕漢。刀怕漢死後,他的妻子將自己前夫所生的兒子刀弄冒充為刀暹答的孫子,請求承襲宣慰使的職務。十五年朝廷任命刀弄承襲宣慰使的職務,又任命刀更孟的堂弟刀雙孟為本司的同知。十九年,刀雙孟上奏說刀弄屢次派兵侵奪搶劫蠻族百姓,請求朝廷另外設立治所,以安撫眾人。皇帝下詔,將車裡一分為二,設定了靖安宣慰使司,升任刀雙孟為宣慰使,命令禮部鑄造官印頒給刀雙孟。
宣德三年(1428),雲南布政司上奏,說刀弄與刀雙孟之間互相仇殺,刀弄已棄地投奔寮國,請求朝廷派遣官員前去招撫。皇帝命令黔國公考慮此事。六年,黔國公上奏說,我們奉朝廷之命去招撫刀弄,刀弄的母親具體敘述說布政司所派的官員劉亨去徵收並取走了差發金,而宣慰使司又去徵收,結果激怒了蠻族百姓,將刀弄趕走。刀弄逃入寮國,不久前回到車裡後死了。刀弄不曾有棄地外投的動機,也沒有與刀雙孟仇殺的行為。皇帝下命令給司法官,讓他們將劉亨抓捕治罪。
七年(1432),車裡的土舍刀霸羨請求承襲宣慰使職務,朝廷同意,派行人陸壎去給他頒賜冠帶和官服。九年,靖安宣慰刀霸供說:“靖安原是車裡的地盤,現今一分為二,致使彼此間互有爭端,請求朝廷仍將兩地合為一處,每年的朝貢數額依舊。”皇帝同意了他的請求,革除了靖安宣慰的職位,讓靖安仍迴歸車裡,任命刀霸供、刀霸羨共為車裡的宣慰使,並讓他們上交以前所授予的靖安宣慰司的官印。
正統五年(1440),皇帝命令車裡的貢使帶著皇帝的敕諭和綺帛等物回去,賞賜給刀霸羨和他的妻子,嘉獎他們勤修職貢。六年,麓川宣慰思倫發叛亂,皇帝下詔給車裡頒發信符和金牌,讓他們帶兵與官軍一起剿滅叛賊。景泰三年,朝廷因刀霸羨奉調有功,免除車裡所積欠的差發金。天順元年(1457),總兵官沐瞞上奏說:“刀霸羨已經自殺,他的弟弟板雅忠等人已經推舉其兄三寶曆代承襲宣慰使的職務。現今板雅忠又作亂,糾合八百的兵力與三寶曆代相互仇殺。”皇帝命令沐瞞快速前去招撫,並稽核誰應當承襲官職後上報朝廷。二年,皇帝認為三寶曆代雖是刀更孟的兒子,但是庶子。以庶子奪取嫡子的權力,謀害了刀霸羨,致使板雅忠從外地借兵前來攻殺,按理不應當讓三寶曆代承襲官職。但既然是蠻族百姓共同推舉他,朝廷暫且順從百姓的意願,任命三寶曆代承襲宣慰使的職務。
成化十六年(1480),交..的黎灝發動叛亂,頒發偽敕給車裡,約車裡與他一起會兵共同進攻八百,車裡不置可否。雲南守衛大臣上報朝廷後,朝廷派使者敕諭車裡的各位土官,要他們互相保障,不要對朝廷懷有二心。二十年,朝廷又降敕諭給車裡的各部落,要他們小心地守衛自己的疆界,防止交..人入侵,並不能輕易地與交..人通文書,以免引起爭端招致侮辱。嘉靖十一年(1542),緬甸酋長莽應裡佔據了擺古,蠶食各蠻族部落。車裡宣慰刀糯猛遭受損失後投入緬甸,於是便有大、小車裡之稱,所謂大車裡向著緬甸,小車裡向著中國。萬曆十三年(1585)朝廷命令元江的土舍那恕前去招撫刀糯猛,刀糯猛又回到車裡,向朝廷進獻馴象、金屏、象牙等物,表示謝罪。皇帝下詔接受刀糯猛的謝罪,聽任他恢復職務。
天啟七年(1627),巡撫閔洪學上奏說緬甸人入侵孟艮,孟艮到車裡求救,宣慰刀韞猛派遣士兵和戰象一萬多奔赴孟艮。緬甸人以此恨車裡,興兵報復。刀韞猛年紀已高,以重禮賄賂緬甸人,請求講和。緬甸人聽說刀韞猛的兒子召訶璇有個女兒名叫召烏岡,姿色美麗,便責成刀韞猛獻出召烏岡。刀訶璇以別的女人代替召烏岡獻給緬甸人。緬甸人知道自己受騙後,大為憤怒,攻打車裡更急。刀韞猛父子支撐不住了,便逃到思毛。緬甸人追到思毛將他們父子抓獲。朝廷來不及過問,車裡於是就滅亡了。
寮國,俗稱為撾家,古代沒有與中國往來。明成祖即皇帝位後,寮國的土官刀線歹向朝廷進獻土產,朝廷才在此開始設定軍民宣慰使司。永樂二年(1404),任命刀線歹為宣慰使,頒給他印信。五年,刀線歹派人來京城獻貢。不久,皇帝因刀線歹暗通安南的季耑,派使者前去詰問,勸諭他悔過。六年,刀線歹派人向朝廷進獻大象、馬和土產。七年又向朝廷進獻金銀器、犀象和土產,以表示謝罪。從此連年向朝廷入貢,而朝廷也按例給予賞賜。皇帝還派宦官楊琳前去寮國,賞賜文綺給刀線歹。十年刀線歹又派人獻貢物,皇帝命令禮部給他多加賞賜。
宣德六年(1431),皇帝派使者帶著敕諭去獎賞宣慰刀線達。九年,寮國向朝廷獻貢的使者回去時,朝廷怕他在路途中被其他部落所阻攔,特地頒給他信符,敕諭孟艮、車裡各部落派人護送他。景泰元年(1450),寮國請求給土官賞賜衣服。沒有賜土服的土官,皇帝命令給他和他的妻子加賜錦帛。成化元年(1465),朝廷頒發金牌、信符給寮國。七年朝廷讓禮部給寮國軍民宣慰使司鑄印,因他們原有的印信全給叛賊焚燒了。十六年,寮國向朝廷獻貢的使者到達京城時,正好碰上安南在向寮國進攻,鎮守雲南的宦官錢能將此事上報給朝廷。皇帝便讓其使者日夜兼程趕回去,並賜予他適量的路費。第二年,安南的黎灝帶兵九萬,分三路進兵攻破哀牢,進入寮國境內,殺死宣慰刀板雅和他的兩個兒子。刀板雅的三兒子怕雅賽逃到八百,宣慰刀攬那派兵將他護送到景坎。黔國公沐琮將此情況上報朝廷,朝廷任命怕雅賽為寮國宣慰使,以承襲其父的職務,免除他們一年的貢物,頒賜給他冠帶、彩帛,以表示朝廷對他的體恤。怕雅賽既然想向安南報仇,就指望中國出兵幫助他。皇帝認為寮國和交..很久以前就已順服中國,中國只能替他們恤災解難,讓沐琮派人小心地勸諭他們。
弘治十一年(1498),宣慰舍人招攬章應承襲宣慰使職務,他派人前來朝貢,並請朝廷給他頒賜金牌、信符和冠帶。朝廷按前例給予賞賜,至於頒給他的金牌和信符要等鎮巡官稽核情況後上報朝廷時,朝廷才能頒發。該年十一月,招攬章派人向朝廷獻貢物,吏部上奏說:“招攬章是舍人,還未授予他宣慰使的職務,而他竟然就以宣慰使自居。雲南三司官員也冒錯上奏,應當治他們的罪。”皇帝寬恕了他們。
嘉靖九年(1530),招攬章上奏說:“交..的光紹,是該宣慰使司應當承襲職務的長子,被他叔叔所驅逐,出逃在寮國,我們想調遣戰象戰馬將其送回去。”當地的守衛大臣上奏說“:根據招攬章的言辭,他是怕擔當招納逃亡之人的罪名,而且想借助朝廷作為制服交..的資本。對於光紹,將他留下來,容易引起爭端;將他遣送回去,又要動用軍隊。兩者都不適宜,最好還是聽任他自己回去。朝廷還應責備招攬章私自收納逃亡之人的罪行。”皇帝同意這個建議。二十四年,雲南巡撫汪文盛上奏說“:寮國的土舍怕雅賽,聽說要征討安南,首先就會感到振奮。他那裡地廣兵多,可獨當一面。八百和車裡與寮國很相近,孟艮又在寮國的上流,這些地方都有許多土兵和大象,可讓他們準備征討工作。請求朝廷免除對怕雅賽的稽核調查,讓他承襲宣慰使職務,以準備聽從朝廷的調遣。”皇帝同意。四十四年,寮國的土舍怕雅蘭章派人向朝廷進獻兩隻舞牌牙象、三隻母象、十隻犀角。他們到達雲南,雲南的守衛大臣將此上報朝廷。禮部認為現在不是他們朝貢的日期,而且他們也沒有用漢文或緬文寫的文書,但他們來京城的路途很險遠,跋山涉水要一年多的時間,雲南應該接受他們的貢物,給予賞賜,讓他們不要赴京城了。皇帝認為這樣處理可行。此時緬甸的勢力正旺,他們剪除了各部落。寮國也因抵擋不住而投入緬甸,朝廷所頒發給他們的信符和官印都丟失了。
萬曆二十六年(1598),緬甸失敗後,寮國又來歸順朝廷,向朝廷獻貢,請求朝廷給他們頒發印信。朝廷又讓禮部給他們鑄造寮國軍民宣慰使司的官印頒發給他們。四十年他們給朝廷獻貢物時說朝廷給他們頒發的印信全被大火焚燬,請求朝廷再給他們頒發一次。撫鎮官將此上報朝廷。第二年朝廷又給他們頒發了軍民宣慰使司的印信。此時,寮國宣慰還給朝廷貢獻大象、銀器和緬甸席子,朝廷也按慣例給予賞賜。從此以後,寮國使者就再也沒有來過中國。
八百,世人傳說該地的部落酋長有八百個妻子,每個妻子都統領一個寨子,因此稱為八百媳婦。元朝初年曾派兵去征討八百,因道路不通而回,後來朝廷派使者前去招撫他們,他們就歸附了元朝。元朝元統初年朝廷設定了八百等處宣慰司。
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八百媳婦國派人向朝廷獻貢物,朝廷便設定八百宣慰司。二十四年,八百的土官刀板冕派使者向朝廷貢獻大象和土產。此前,西平侯沐英派雲南左衛的百戶楊完者到八百招撫他們,至此他們就來向朝廷獻貢物。皇帝對兵部尚書茹王韋說:“聽說八百與百夷之間構兵仇殺,民無寧日。我顧念到八百宣慰遠在萬里之外的地方,尚能謹修職守向朝廷進獻貢物,可見他對朝廷的誠心是很深的。現今他們與百夷動兵,或可這樣處理。你可將我們的意圖告訴八百宣慰,讓他們精練兵馬固守疆土,等待朝廷派兵前去討伐百夷。”此後至永樂初年,他們都頻頻派使者到朝廷獻貢物,皇帝都按例給予賞賜。
永樂二年(1404),朝廷在寮國設定了兩個軍民宣慰使司;任命土官刀招你為八百者乃軍民宣慰使司的宣慰使;任命他的弟弟刀招散為八百大甸軍民宣慰使司的宣慰使。朝廷派遣員外郎左洋前去給他們頒賜官印、封官的誥命、冠帶和官衣。刀招散派人向朝廷進獻貢馬和土產,以感謝皇帝的恩德。皇帝讓他們五年朝貢一次就行了。
在這一年中,朝廷派遣宦官楊蠧帶著皇帝的敕諭前往孟定、孟養等地,途經八百大甸時,被土官刀招散所阻攔,無法前去。三年(1405),皇帝派使者諭告刀招散說“:我特地頒發金字紅牌給你,敕諭你與各邊疆部落以此為信符,禁止有人屠殺邊疆地區的官吏、滋事生非和騷擾危害邊疆地區的安寧,給你和你的百姓降福。其他各宣慰都恭敬從命,沒有違越行為,唯有你年幼無知,聽從孟乃朋、孟允公等小人的蠱惑,惹事生禍,朝廷的使臣到達你的境內,竟然拒不接納。朝廷的大臣們都請求派兵向你問罪,我顧念到八百的人哪裡會都作惡呢?如果兵戈所至,必然會殃及無辜之人,因此不忍心動兵。現特地派遣司賓田茂、推官林楨持敕前來諭告你們。若你能悔過自新,就馬上將奸邪之徒抓起來送到京城,這樣你的境土尚可保全。如果你執迷不悟,不思悔改,則發兵征討你們,決不寬赦!”同時,又敕諭西平侯沐晟整肅軍隊待命。朝廷派六百騎兵、一千四百步兵護送宦官楊安、鬱斌前往八百。朝廷又考慮到寮國可能會乘車裡空虛,出兵襲擊車裡,或與八百相互為援,便命令寮國派遣其部落酋長率兵一萬五千前來報到,做出徵的準備。
三年(1405),刀招你等派遣使者奉金縷表文向朝廷貢獻金結絲帽和土產。皇帝命令接受他們的貢品,仍給他們加以賞賜。西平侯沐晟上奏說“:我奉命率領官軍與車裡等宣慰的土兵一起深入到八百境內,攻破了其猛利石崖和者答兩個寨子,又抵達整線寨。木邦的土兵攻破了其江下等十多個寨子。八百已感到恐懼,派人到軍門前伏罪。”沐晟還將他們伏罪的陳詞上報給朝廷聞知。皇帝便派遣使者敕諭車裡、木邦等地的宣慰,說“:以往八百不聽從朝廷的命令,你們主動請求出兵誅討他們。我嘉賞你們對朝廷的忠誠,順從了你們的請求。現今得到西平侯的上奏,說八百已經伏罪投誠。凡是人一旦有罪能夠悔悟,就應該赦免寬恕他。所以這個敕諭到達你們那裡時,你們就全部停止用兵,不要再進軍了。”於是皇帝也敕令沐晟撤軍返回。四年,皇帝降敕令告誡刀招散,刀招散派人向朝廷貢獻土產,以表示謝罪。皇帝認為他們的誠心不夠,拒絕接受他們的貢品。五年刀招散又派朝貢的使者前來謝罪,皇帝命令禮部收下他們的貢物。
洪熙元年(1425)朝廷派遣宦官洪仔生持皇帝的敕諭去見刀招散。宣德七年(1432)刀招散派人來京城獻貢,並上奏說波勒的酋長經常糾集土雅的軍隊進入八百地區屠殺搶劫,請求朝廷出兵征討他們。皇帝認為八百大甸離雲南有五千多里,而波勒、土雅都是沒有歸附朝廷的化外之地,勞動中國的軍隊為遠方的蠻族人去打仗,不合算,因而只降敕諭安撫他們一番而已。
正統五年(1440),八百地區前來朝貢的使者上奏說“:往年向朝廷進貢土產時,當地百姓不懂得朝廷的的禮法,也不通漢語。請求朝廷依照永樂年間的事例,仍讓通事官持捧著金牌和信符,催促監督當地向朝廷進獻貢物,沿途的驛站和道路上都派軍士護送,這樣才能保證不致疏忽失散。”朝廷同意這個建議。十年,朝廷因以前頒發給八百大甸的金牌和信符都被暹羅國入侵的軍隊所焚燬,便又給他們頒發金牌和信符各一面。
成化十七年(1481),安南的黎灝已攻破了寮國,給車裡頒偽敕令,約車裡合兵攻打八百。結果黎灝計程車兵有數千人暴死,傳說是被雷電擊死的。八百派軍隊扼制住安南軍隊的歸路,襲擊並殺死他們一萬多人,交..人失敗後回去了。土官刀攬那將此事上報給朝廷。黔國公沐琮上奏:“刀攬那能夠保障百姓的安全,擊敗交..的賊人,救護寮國。交..人曾以偽敕令脅迫和利誘八百的刀攬那,刀攬那撕毀那個偽敕令,讓大象去踐踩。請求朝廷給刀攬那頒發賞賜品,以表彰忠義之人。”皇帝命令雲南布政司獎勵他銀子一百兩,彩帛四個表裡。二十年,刀攬那派人向朝廷獻貢品。雲南守衛大臣上奏說:“交..的軍隊雖然退走了,但還是應該敕諭八百等部落整肅軍隊,做好防備。”弘治二年(1489),刀攬那的孫子刀整賴向朝廷貢獻土產,請求朝廷允許他承襲祖父的職務。兵部上奏說“:八百遠離雲南,是瘴氣瀰漫之地,對刀整賴可免於稽核,直接承襲職務。”皇帝同意,給刀整賴頒發了冠帶。
八百,其地域東至車裡,南達波勒,西接大古喇,與緬甸為鄰,北連孟艮。從姚關往東南方向行走五十程的路就到達八百。八百有平川數千裡,有南格剌山,山下有條河。該河的南面屬於八百,而北面則屬於車裡。八百人喜好佛教,惡殺生,寺廟寶塔數以萬計。一旦有人侵略他們,則舉兵抵抗,抓住仇人後就罷兵,因而俗名叫慈悲國。嘉靖年間,八百被緬甸兼併,其酋長避居到景線,名叫小八百。從此以後就沒來京城朝貢了。緬甸酋長莽應裡派他的弟弟莽應龍居住在景邁城,將其倚為左膀右臂。萬曆十五年(1587),八百大甸上書給朝廷,請求恢復朝貢,而官府沒有將此上報皇帝。原先,四譯館通事只譯外國的文書,緬甸和八百也按外國對待。這兩個軍民宣慰使司在六慰中已經加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