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列傳·卷八十八

卷八十八原文

  姚镆(子涞) 张嵿 伍文定(邢珣等) 蔡天祐(胡瓒) (张文锦) 詹荣(刘源清) 刘天和 杨守礼 张岳(李允简) 郭宗皋 赵时春

  姚镆,字英之,慈溪人。弘治六年进士。除礼部主事,进员外郎。擢广西提学佥事。立宣成书院,延《五经》师以教士子。桂人祀山魈卓旺。镆毁像,俗遂变。迁福建副使,未几改督学政。正德九年擢贵州按察使。十五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上边务六事,皆议行。嘉靖元年,吉囊入泾阳。镆遣游击彭楧出西路,释指挥卜云于狱,使副之。夜半邀击,斩其二将,乃遁。玺书褒谕。寻召为工部右侍郎,出督漕运,改兵部左侍郎。

  四年,迁右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兼巡抚。田州土官岑猛谋不轨。镆调永顺、保靖兵,使沈希仪与张经、李璋、张佑、程鉴各统兵八万,分道讨。而镆与总兵官朱麒等攻破定罗、丹梁。用希仪计,结猛妇翁岑璋使为内应,大破之,斩猛子邦彦。璋诱杀猛,献其首。诏进镆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任一子官,诸将进秩有差。镆请改设流官,陈善后七事,制可。乃命参议汪必东、佥事申惠与参将张经以兵万人镇其地。必东、惠移疾他驻。猛党卢苏、王受等诈言猛不死,借交阯兵二十万且至,夷民信之。苏等薄城,经突围走,城遂陷。王受亦攻入思恩府。巡按御史石金劾镆失策罔上,并论前总督盛应期。帝以镆有功,许便宜抚剿。苏、受数求赦,镆不许,将大讨之。会廷议起王守仁督两广军,令镆与同事。镆引疾乞罢,许驰驿归。

  初,广东提学道魏校毁诸寺观田数千亩,尽入霍韬、方献夫诸家。镆至广,追还之官。韬、献夫恨甚,与张璁、桂萼合排镆。谓大同当征而反抚,田州当抚而反征,皆费宏谋国不臧,酿成南北患。时宏虽去,犹借镆以排之也。镆既得请,方候代,千夫长韦贵、徐伍攻复思恩。镆上其状。诏先赏贵等,而以抚剿事宜俟守仁处置。既而镆奏辩石金前疏,诋金阻挠养寇。金亦再疏诋镆。帝先入璁等言,落镆职闲住。

  其后,苏、受复叛,帝渐思镆。十三年,三边阙总制。大学士费宏、李时同召对。宏荐镆,时亦助之。遂命以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未赴,宏卒。镆辞。帝不悦,仍落职闲住。镆既罢,荐者至二十疏,不用。家居数年卒。

  子涞,字维东。嘉靖二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争“大礼”,廷杖。又议郊祀合祀,不当轻易。召修《明伦大典》,恳辞不与。累官侍读学士。

  张嵿,字时俊,萧山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初,修《宪宗实录》,命往苏、松诸府采轶事。事竣,授上饶知县。迁南京兵部主事,就进刑部郎中。正德初,迁兴化知府。隆平侯张祐无子,弟禄与族人争袭,诉于南京法司,久不决,复诉京师。刘瑾方擅政,遂削尚书樊莹、都御史高铨籍。嵿以郎承勘,为民。瑾败,起知南雄。擢江西参政,进右布政使。举治行卓异,迁左。宁王宸濠欲拓地,广其居,嵿执不可。大恚,遣人馈之。嵿发视,则枣梨姜芥,盖隐语也。未几,召为光禄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忤中贵,移疾归。

  世宗即位,命以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广西上思州贼黄镠纠峒兵劫州县,嵿讨擒之。广东新宁、恩平贼蔡猛三等剽掠,众至数万。嵿合兵三万余人击新宁诸贼,破巢二百,擒斩一万四千余人,俘贼属五千九百余人,猛三等皆授首。自岭南用兵,以寡胜众未有若是役者。捷闻,奖赉。程乡贼梁八尺等与福建上杭流贼相应。遣都指挥李皋等会福建官兵夹击,俘斩五百余人。归善李文积聚奸宄拒捕,讨之,久弗克。嵿遣参政徐度等剿之,俘斩千余人。佛郎机国人别都卢剽劫满剌加诸国,复率其属灊世利等拥五舟破巴西国,遂入寇新会。嵿遣将出海擒之,获其二舟,贼乃遁。寻召掌南京都察院事,就改工部尚书。六年大计京官,拾遗被劾,致仕。后数年卒。

  伍文定,字时泰,松滋人。父琇,贵州参议。文定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有膂力,便弓马,议论慷慨。授常州推官,精敏善决狱,称强吏。魏国公徐俌与民争田,文定勘,归之民。刘瑾入俌重贿,兴大狱,巡抚艾朴以下十四人悉被逮。文定已迁成都同知,亦下诏狱,斥为民。瑾败,起补嘉兴。

  江西姚源贼王浩八等流劫浙江开化,都御史俞谏檄文定与参将李隆、都指挥江洪、佥事储珊讨之,军华埠。而都指挥白弘与湖州知府黄衷别营马金。贼党刘昌三破,执弘,官军大挫。浩八突华埠,洪、文定击败之,追及于孔埠。隆、珊亦追至池淮,破其巢,进攻淫田。洪以奇兵深入,中贼诱,与指挥张琳等皆被执。文定等殿后得还,贼亦遁归江西。谏等上文定忠勇状,诏所司奖劳。擢河南知府,计擒剧贼张勇、李文简。以才任治剧,调吉安。计平永丰及大茅山贼。已,佐巡抚王守仁平桶冈、横水。宸濠反,吉安士民争亡匿。文定斩亡者一人,众乃定。乃迎守仁入城。知府邢珣、徐琏、戴德孺等先后至,共讨贼。文定当大帅。丙辰之战,身犯矢石、火燎须不动。贼平,功最,擢江西按察使。张忠、许泰至南昌,欲冒其功,而守仁已俘宸濠赴浙江。忠等失望,大恨。文定出谒,遂缚之。文定骂曰:“吾不恤九族,为国家平大贼,何罪?汝天子腹心,屈辱忠义,为逆贼报仇,法当斩。”忠益怒,椎文定仆地。文定求解任,不报。

  寻迁广东右布政使。未赴,而世宗嗣位。上忠等罪状,且曰:“曩忠、泰与刘晖至江西,忠自称天子弟,晖称天子儿,泰称威武副将军,与天子同僚。折辱命吏,诬害良民。需求万端,渔猎盈百万。致饿殍遍野,盗贼纵横。虽寸斩三人,不足谢江西百姓。今大憝江彬、钱宁皆已伏法,三人实其党与。乞速正天诛,用章国典。”又请发宸濠资财,还之江西,以资经费;矜释忠、泰所陷无辜及宁府宗人不预谋者,以清冤狱。帝并嘉纳之。论功,进右副都御史,提督操江。嘉靖三年,讨获海贼董效等二百余人,赐敕奖劳。寻谢病归。

  六年召拜兵部右侍郎。其冬擢右都御史,代胡世宁掌院事。云南士酋安铨反,败参政黄昭道,攻陷寻甸、嵩明。明年,武定土酋凤朝文亦反,杀同知以下官,与铨合兵围云南。诏进文定兵部尚书兼前职,提督云南、四川、贵州、湖广军讨之,以侍郎梁材督饷。会芒部叛酋沙保子普奴为乱,并以属文定。文定未至云南,铨等已为巡抚欧阳重所破,遂移师征普奴。左都御史李承勋极言川、贵残破,不当用兵,遂召还,命提督京营。文定至湖广,疏乞省祭归。已,四川巡按御史戴金复上言:“叛酋称乱之初,势尚可抚。而文定决意进兵,一无顾惜。飞刍挽粮,糜数十万。及有诏罢师,尚不肯已。又极论土酋阿济等罪。军民讹言,几复生变。臣愚以为文定可罪也。”尚书方献夫、李承勋因诋文定好大喜功,伤财动众,乃令致仕。

  文定忠义自许,遇事敢为,不与时俯仰。芒部之役,愤小丑数乱,欲为国伸威,为议者旁挠。庙堂专务姑息,以故功不克就。九年七月卒于家。天启初,追谥忠襄。

  邢珣,当涂人,弘治六年进士。正德初,历官南京户部郎中。忤刘瑾,除名。瑾诛,起南京工部,迁赣州知府。招降剧盗满总等,授庐给田,抚之甚厚。后讨他盗,多藉其力。守仁征横水、桶冈,珣常为军锋。功最,增二秩。宸濠反,以重赏诱总。总执其使送珣,遂从珣共平宸濠。

  徐琏,朝邑人。文定同年进士。由户部郎中出为袁州知府。从讨宸濠,获首功千余。事定,珣、琏迁江西右参政。世宗录功,各增秩二等。嘉靖二年大计,给事御史劾监司不职者二十二人,珣、琏与焉。吏部以军功未酬,请进秩布政使致仕,从之。二人竟废。

  珣子埴尝学于张璁。嘉靖初登乡荐。璁贵显,屡欲援之,辞不应。授浦城知县。有徐浦者,役公府。埴一见异之,令与子同学,为娶妻。后登第为给事中。其家世世祀埴。弟址,进士,历御史,终山东盐运使。以清操闻。

  戴德孺,临海人。弘治十八年进士。历工部员外郎。监芜湖税,有清名。再迁临江知府。宸濠反,遣使收府印,德孺斩之。与家人誓曰:“吾死守孤城。脱有急,若辈沉池中,吾不负国也。”即日戒严。旋与守仁共灭宸濠。以忧去。世宗以德孺驭军最整,独增三秩,为云南右布政使。舟次徐州,覆水死。后赠光禄寺卿,予一子官。

  珣、琏等倡义讨贼,月余成大功。当事者以嫉守仁故,痛裁抑之。或赏或否,又往往借考功法逐之去。守仁之再疏辞爵也,为诸人讼曰:

  宸濠变初起,势焰猖炽,人心疑惧退阻。当时首从义师,自伍文定、邢珣、徐琏、戴德孺诸人外,又有知府陈槐、曾玙、胡尧元等,知县刘源清、马津、傅南乔、李美、李楫及杨材、王冕、顾佖、刘守绪、王轼等,乡官都御史王懋中,编修邹守益,御史张鳌山、伍希儒、谢源等。或摧锋陷阵,或遮邀伏击,或赞画谋议,监录经纪,所谓同功一体者也。帐下之士,若听选官雷济,已故义官萧禹,致仕县丞龙光,指挥高睿,千户王佐等,或诈为兵檄以挠其进止,坏其事机,或伪书反间以离其心腹,散其党与。今闻纪功文册,改造者多所删削。举人冀元亨为臣劝说宁王,反为奸人构陷,竟死狱中,尤伤心惨目,负之冥冥之中者。

  夫宸濠积威凌劫,虽在数千里外,无不震骇失措。而况江西诸郡县切近剥床,触目皆贼兵,随处有贼党,非真有捐躯赴难之义,戮力报主之忠,孰肯甘齑粉之祸,从赤族之诛,蹈必死之地,以希万一难冀之功乎!

  今臣独崇封爵,而此同事诸人者,或赏不行而并削其绩,或赏未及而罚已先行,或虚受升职之名而因使退闲,或冒蒙不忠之号而随以废斥。非独为已斥诸权奸所诬构挫辱而已也。群憎众嫉,惟事指摘搜罗以为快,曾未见有鸣其不平、伸其屈抑者,臣窃痛之。

  奏入,卒寝不行。

  蔡天祐,字成之,睢州人。父晟,济南知府,以廉惠闻。天祐登弘治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出为福建佥事。历山东副使,分巡辽阳。岁歉,活饥民万余。辟滨海圩田数万顷,民名之曰“蔡公田”。累迁山西按察使。

  嘉靖三年,大同兵乱,巡抚张文锦遇害。诏曲赦乱卒,改巡抚宣府都御史李铎抚之。铎以母忧不至,乃擢天祐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天祐从数骑驰入城,谕军士献首恶,众心稍定。会尚书金献民、总兵官杭雄出师甘肃,道大同,乱卒疑见讨,复鼓噪。天祐惧,急请再赦。兵部言“元恶不除无以警后”。请特遣大臣总督宣、大军务,以制其变。乃命户部侍郎胡瓒偕都督鲁纲统京军三千人以往。瓒等未发而进士李枝赍饷银至。乱卒曰:“此承密诏尽杀大同人,为军犒也。”夜中火起,围枝馆,出牒示之乃解。寻复杀知县王文昌,围代王府,胁王奏乞赦。王急携二郡王走宣府。巡按御史王官言:“乱卒方嚣,大兵压境,是趣之叛也。请亟止禁军,容臣密图。”乃命瓒驻兵宣府。顷之,天祐奏总兵官桂勇已捕五十四人,请止京军勿遣。帝责以阻挠,令必获首恶郭鉴等。既而瓒次阳和,勇、天祐令千户苗登擒斩鉴等十一人,函首送瓒,请班师。

  甫二日,鉴父郭疤子复纠徐毡儿等夜杀勇家人,又毁苗登家。瓒言非尽歼不可。帝乃切让天祐,召勇还京,以故总兵朱振代之,敕瓒仍驻宣府。居无何,天祐捕戮徐毡儿等,瓒等遂班师。明年正月,侍郎李昆、孟春,总兵官马永交章言疤子潜逃塞外,必为后患。帝将遣使勘,会瓒还京言逃卒无足患,帝乃罢勘官勿遣。疤子复潜入城,焚振第。明旦,天祐闭城大索。获疤子及其党三十四人,悉斩以徇。尽宥胁从,人心乃大定。事闻,赉银币。已,进副都御史,巡抚如故。

  寻就进兵部右侍郎。久之,召还部。天祐以藩禄久缺,又岁当缮边垣,用便宜增淮盐引价,每引万加银五千,被讦。帝宥之。至是,御史李宗枢复追论前事,天祐因引疾去。居二年,奉诏起用。未至京,得疾告归,卒。年九十五。

  天祐有才智。兵变时。左右皆贼耳目,幕府动静悉知之。天祐广招星卜艺士往来军中,因具得其情,卒赖以成功。在镇七年,威德大著,父老为立安辑祠。

  胡瓒,字伯珩,永平人。进士。官终南京工部尚书。

  张文锦,安丘人。弘治十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正德初,为刘瑾所陷,逮系诏狱,斥为民。瑾诛,起故官。再迁郎中。督税陕西,条上筹边裕民十事。迁安庆知府。度宁王宸濠必反,与都指挥杨锐为御备计。宸濠果反,浮江下。文锦等虑其攻南都,令军士登城诟之。宸濠乃留攻,卒不能克。事具《杨锐传》。玺书褒美,擢太仆少卿。嘉靖元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文锦性刚。以拒贼得重名,遂锐意振刷,操切颇无序。大同北四望平衍,寇至无可御。文锦曰:“寇犯宣府不能近镇城者,以葛谷、白阳诸堡为外蔽也。今城外即战场,何以示重?”议于城北九十里外,增设五堡,曰水口、宣宁、只河、柳沟、桦沟。参将贾鉴督役严,卒已怨。及堡成,欲徙镇卒二千五百家戍之。众惮行,请募新丁,僚吏咸以为言。文锦怒曰:“如此,则令不行矣。镇亲兵先往,孰敢后!”亲兵素游惰有室。闻当发,大恐。请孑身往,得分番。又不听,严趣之。鉴承风,杖其队长。诸边卒自甘州五卫杀巡抚许铭,朝廷处之轻,颇无忌。至是,卒郭鉴、柳忠等乘众愤,遂倡乱。杀贾鉴,裂其尸,走出塞,屯焦山墩。文锦恐与外寇连,令副将时陈等招之入城,即索治首乱者。郭鉴等大惧,复聚为乱,焚大同府门,入行都司纵狱囚,又焚都御史府门。文锦逾垣走,匿博野王府第。乱卒欲燔王宫。王惧,出文锦。郭鉴等杀之,亦裂其尸,遂焚镇守总兵公署。出故总兵朱振于狱,胁为帅。时嘉靖三年八月也。事闻,帝命侍郎李昆赦乱卒。昆为文锦请恤典,不报,久之,文锦父政讼其子守安庆功,礼部为之请,终不许。文锦妻李氏复上疏哀请。帝怒,命执赍疏者治之。副都御史陈洪谟言:“文锦偾事,朝廷戮之可也。假手士卒,传之四方,损国威不小。”复降旨诘责。自是,廷臣不敢言。万历中,始赠右都御史。天启初,追谥忠愍。

  詹荣,字仁甫,山海卫人。嘉靖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

  督饷大同,值兵变,杀总兵官李瑾。总督刘源清率师围城,久不下。荣素有智略,善应变。叛卒掠城中,无犯荣者。外围益急,荣密约都指挥纪振、游击戴濂、镇抚王宁同盟讨贼。察叛卒马升、杨麟无逆志,乃阳令宁持官民状诣源清所,为叛卒乞原,而阴以荣谋告,请宥升、麟死,畀三千金,俾募死士自效。会源清已罢,巡抚樊继祖许之。升、麟遂结心腹,擒首恶黄镇等九人戮之。荣乃开城门,延继祖入,复捕斩二十六人。录功,擢光禄寺少卿,再迁太常寺少卿。

  二十二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鲁迷贡使留甘州者九十余人,总兵官杨信驱以御寇,死者十之一。荣言:“彼以好来,而用之锋镝,失远人心,且示中国弱。”诏夺信官,槥死者送之归。番人感悦。逾年,以大同巡抚赵锦与总兵官周尚文不相能,诏荣与锦易任。俺答数万骑入掠,荣与尚文破之黑山阳,进右副都御史。寇复大举犯中路,参将张凤等阵殁。荣与尚文及总督翁万达严兵备阳和,而遣骑邀击,多所杀伤,寇乃引去。代府奉国将军充灼行剽,荣奏夺其禄。充灼等结小王子入寇,谋据大同。荣告尚文捕得,皆伏辜。荣以大同无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而近边弘赐诸堡三十一所,延亘五百余里,辟治之皆膏腴田,可数十万顷。乃奏请召军佃作,复其租徭,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之;秋冬则聚而遏寇。帝立从焉。寇入犯,与尚文破之弥陀山,斩一部长。

  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赉。召还理部事,进左。尚书赵廷瑞罢,荣署部务,奏行秋防十事。已而翁万达入为尚书,遭母丧,荣复当署部务,辞疾乞休。帝怒,夺职闲住。越二年卒。

  当荣之抚大同也,万达为总督,尚文为总兵。三人皆有才略,寇数入不能得志。自后代者不能任,寇无岁不入躏边,人益思荣等。明年,俺答薄京师,万达、荣皆已去。论者谓二人在,寇未必至此。万历中,荣孙延为顺天通判,上书讼荣功。赠工部尚书,予恤如制。

  刘源清,字汝澄,东平人。正德九年进士。授进贤知县。

  宸濠反,源清积薪环室,命家人曰:“事急,火吾家。”一仆逸,手刃以徇。县中诸恶少与贼通者,悉杖杀之。宸濠妃弟娄伯归上饶募兵,源清邀戮之。贼檄至,立斩其使。会余干知县马津、龙津驿丞孙天祐亦起兵拒贼。贼七殿下者,夺运舟于龙津,天祐与战,杀数人。贼党募兵过龙津,天祐追杀之,焚其舟。娄氏家众西下,亦为天祐所遏,擒七十余人。贼兵不敢经湖东以窥两浙者,三人力也。贼平,源清征为御史。嘉靖改元,津亦入为御史。津,滁州人。终福建副使。源清寻迁大理丞,谢病归。

  六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滴水崖贼郭春据城叛,称王。源清遣卒捕之,为所觉。副总兵刘渊令曰“止擒元恶”,以旗绕城而呼。其党皆散,春等自刭死。总兵官郤永虐下,源清劾罢之。进副都御史。十二年,以边警迁兵部左侍郎,总制宣、大、山西、保定诸镇军务。大同总兵官李瑾浚天城左孤店濠四十里,趣工急。卒王福胜等焚杀瑾,因焚巡抚潘倣署。倣奏瑾激变,帝命源清同总兵郤永讨之。源清榜令解散。而榜言五堡变,处之过宽,五堡遗孽大惧。师次阳和,倣等密捕乱卒杖死十余人,系贼首王保等七十余人以献,请旋师。源清惩昔胡瓒事,不欲已,以囚属御史苏祐。囚妄言前总兵朱振失职首乱,且多引无辜。源清遣参将赵纲入城大索。城中讹言城且屠,乱卒遂鼓噪,杀千户张钦。会佥事孙允中自源清所至,谕源清意,抚慰之始定。振前为乱卒所拥,实不反,诣源清自明。不能白,发愤自杀。

  永兵至城下大掠,五堡遗孽遂尽反。迎战,杀游击曹安。官军攻据四关,昼夜围击。乱卒出前参将黄镇等于狱,奉为帅,死守。倣与镇国将军俊〈木隐〉等登城,止毋攻。俊〈木隐〉出见永请缓兵,皆不听。允中缒城出,言将士妄杀状。源清叱曰:“汝为贼游说耶!”欲囚之。允中不敢归。源清因多设逻卒,遏王府及有司军民章疏,而请益师至五万。帝命侍郎钱如京、都督江桓统京军八千以往。已忽悟,罢弗遣,专责源清、永讨贼。倣驰疏言,将士妄杀激变,速旋师,乱中已。源清亦诋倣媚贼。张孚敬主源清,侍郎顾鼎臣、黄绾言用兵谬,帝不能决。城围久大困,毁王府及诸廨舍供爨。兵部复下安抚令,源清亦树帜招降,叛卒稍稍自投。首恶黄镇等亦分日出见,乞通樵采路,永许诺。翌日采薪者出,永悉执之。城中人益惧,乱卒复叛,勾外寇为助。永遇之,大败而遁。叛卒遂引寇十余骑入城,指代府曰:“以此为那颜居。”“那颜”者,华言大人也。城中人闻之,皆巷哭。明日,外寇攻东南二关,叛卒与犄角,官军殊死战,互有杀伤。寇知叛卒不足赖,倒戈击之,大诟而去。是时,寇游骑南掠至朔、应。源清请募九边兵,增总制官御之,己得一意攻城,帝不许。源清乃百道攻,穴城,为毒烟熏死者相籍。复请壅水灌之。帝大不怿,夺其职闲住,以兵部侍郎张瓒代之。瓒未至,郎中詹荣等已悉捕首恶。

  黄绾勘功罪,言源清、永实罪魁,具劾其婪贿不赀状。兵科曾忭等言,宸濠乱,源清有保障功,当蒙八议之贷。帝怒,下忭等诏狱,逮源清治之。狱久不决,绾忧去,乃减死,斥为民。俺答薄京师,即家起之,未赴而卒。隆庆初,赠兵部尚书。

  刘天和,字养和,麻城人。正德三年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刘瑾黜御史十八人,改他曹二十四人补之,天和与焉。出按陕西。镇守中官廖堂奉诏办食御物于兰州,天和谓非所部,辞不往。堂奏天和拒命,诏逮之。部民哭送者万人。锢诏狱久不释,吏部尚书杨一清疏救,法司奏当赎杖还职,中旨谪金坛丞。刑部主事孙继芳抗章救,不报。屡迁湖州知府,多惠政。

  嘉靖初,擢山西提学副使。累迁南京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督甘肃屯政。请以肃州丁壮及山、陕流民于近边耕牧,且推行于诸边。寻奏当兴革者十事,田利大兴。改抚陕西。请撤镇守中官及罢为民患者三十余事,帝皆从之。洮、岷番四十二族蠢动,天和诛不顺命者。又讨平湖店大盗及汉中妖贼,就进右副都御史。

  母忧,服阕以故官总理河道。黄河南徙,历济、徐皆旁溢。天和疏汴河,自朱仙镇至沛飞云桥,杀其下流。疏山东七十二泉,自凫、尼诸山达南旺河,浚其下流。役夫二万,不三月讫工。加工部右侍郎。故事,河南八府岁役民治河,不赴役者人出银三两。天和因岁饥,请尽蠲旁河受役者课,远河未役者半之。诏可。

  十五年改兵部左侍郎,总制三边军务。兵车皆双轮,用二十人,遇险即困,又行迟不适于用。天和请仿前总督秦纮只轮车,上置炮枪斧戟,厢前树狻猊牌,左右虎盾,连二车可蔽三四十人。一人挽之,推且翼者各二人。战则护骑士其中,敌远则施火器,稍近发弓弩,又近乃出短兵,敌走则骑兵追。复制随车小帐,令士不露宿。又毒弩矢,修边墙濠堑。皆从之。

  吉囊十万众屯贺兰山后,遣别部寇凉州,副将王辅逐夺其纛。寇庄浪,总兵官姜奭屡败之。进天和右都御史。寇复大集兵将入犯。天和策寇瞰西有备必东,密檄延绥副将白爵宵行,与参将吴瑛合。寇果东入黑河墩,遇爵伏兵,大创而去。既又入蒺藜川,爵尾击之,寇多死。寻入寇家涧、张家塔,为爵、瑛所败。犯宁夏者,总兵官王效复破之。帝大喜,进天和左都御史。吉囊犯河西,天和御却之,进兵部尚书。寇将入平虏城,天和伏兵花马池。寇战不胜,走河上。遇伏兵,多死于水。吉囊乘虚寇固原,剽掠且餍。会淫潦,弓矢尽胶,无斗志。而诸将多畏缩,天和斩指挥二人,召故总兵周尚文令立功。会陕西总兵官魏时角寇至黑水苑,尚文尽锐夹击,杀吉囊子小十王。寇退宁夏,巡抚杨守礼、总兵官任杰等复邀击,败之铁柱泉,斩获共四百四十余级。论功,加天和太子太保,荫一子锦衣千户,前后赍银币十数。迁南京户部尚书,召为兵部尚书督团营。言官论天和衰老,遂乞休归。家居三年卒。赠少保,谥庄襄。

  天和初举进士,刘瑾欲与叙宗姓,谢不往。晚年内召,陶仲文以刺迎,称戚属。天和返其刺曰:“误矣,吾中外姻连无是人。”仲文恚,其罢官有力焉。

  杨守礼,字秉节,蒲州人。正德六年进士。除户部主事。嘉靖初,屡迁湖广佥事。以计擒公安贼魁。坐事谪叙州通判。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与副将何卿平诸番乱,赍银币。初,守礼贬叙州,为佥事张文奎所辱。至是,文奎迁四川参议,恐守礼修隙,先以所摭事奏。诏二人俱解职归。

  守礼才器敏达,中外以为能。居家未久,工部尚书秦金等会荐,起河南参政。再迁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寇犯固原,为总督刘天和所败。欲自宁夏去,守礼与总兵任杰等邀败之。会天和召还,进守礼右都御史总督军务代之。录前功,进兵部尚书。总兵官李义、杨信连却吉囊,三赐玺书银币。寻上疏乞休,帝恶其避难,降俸二级。

  其秋,寇三万骑抵绥德。游击张鹏却之,总兵官吴英等追至塞外,东路参将周文兵亦至,夹击败之。巡按御史殷学言,寇入内地五百里,请治诸将罪。部议延绥游兵俱调宣、大,寇方避实击虚。而我能以寡胜众,宜录其功。乃加守礼太子少保,学谪外。守礼寻以忧去。俺答薄都城,廷臣首以守礼荐,诏趣上道。寇退,止不行。久之卒。

  张岳,字维乔,惠安人。自幼好学,以大儒自期。登正德十一年进士,授行人。武宗寝疾豹房。请令大臣侍从,台谏轮直起居,视药饵,防意外变。不报。与同官谏南巡,杖阙下,谪南京国子学正。世宗嗣位,复故官,迁右司副。母老乞便养,改南京武选员外郎,历主客郎中。方议大禘礼。张璁求始祖所自出者实之,礼官皆唯唯。岳言于尚书李时曰:“不如为皇初祖位,毋实以人。”时大喜,告璁。璁不谓然,以初议上。帝竟令题皇初祖主,如岳言。璁衔之,出为广西提学佥事。行部柳州,军缺饷大哗,城闭五日。岳令守城启门,召诘哗者予饷去。寻以计擒首恶,置之理。入贺,改提学江西。不谢璁,璁黜广西选贡七人,谪岳广东盐课提举。迁廉州知府。督民垦弃地,教以桔槔运水。廉民多盗珠池。岳居四年,未尝入一珠。

  帝使使往安南诘莫登庸杀主,岳言于总督张经曰:“莫氏篡黎,可无勘而知也,使往受谩词辱国,请留使者毋前。”经不可。知钦州林希元上书请决讨莫氏,岳贻书止之,复条上不可讨六事。为书贻执政曰:“据边民报,黎赒袭封无嗣,以兄子譓为子。陈暠作乱,赒遇害,暠篡。未几国人拥立譓,暠奔谅山。譓立七年,为莫登庸所逼,出居升华。登庸立譓幼弟騑而相之,卒弑騑自立,国分为三。黎在南,莫居中,陈在西北。后谅山亦为登庸有,陈遂绝。而黎所居即古日南地,与占城邻,限大海,登庸不能逾之南,故两存。近登庸又以交州付其孙福海,而自营海东府地都斋居之。盖安南诸府,惟海东地最大,即所谓王山郡也。此贼负篡逆名,常练兵备我,又时扬言求入贡。边人以非故王也,弗敢闻。愚以为彼内乱未尝有所侵犯,可且置之,待其乱定乃贡。若必用兵,胜负利纯非岳所敢知。”执政得书不能决。已,毛伯温来视师,张经一以军事委岳。又以翁万达才,进二人于伯温。岳与伯温语数日,伯温曰:“交事属君矣。”许登庸如岳议。会岳迁浙江提学副使,又迁参政,伯温驰奏留之,乃改广东参政,分守海北。登庸降,加岳俸一级,赐银币。寻以征琼州叛黎功,加俸及赐如之。

  塞上多事,言官荐岳边才。伯温言:“岳可南,翁万达可北也。”遂擢岳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旋移抚江西,进右副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兼巡抚。讨破广东封川僮苏公乐等,进兵部右侍郎。平广西马平诸县瑶贼,先后俘斩四千,招抚二万余人,诛贼魁韦金田等,增俸一级。召为刑部右侍郎,以御史徐南金言命留任。连山贼李金与贺县贼倪仲亮等,出没衡、永、郴、桂,积三十年不能平,岳大合兵讨擒之。莅镇四年,巨寇悉平,召拜兵部左侍郎。

  湖贵间有山曰蜡尔,诸苗居之。东属镇溪千户所筸子坪长官司,隶湖广;西属铜仁、平头二长官司,隶贵州;北接四川酉阳,广袤数百里。诸苗数反,官兵不能制。侍郎万镗征之,四年不克。乃授其魁龙许保冠带。湖苗暂息,而贵苗反如故。镗班师,龙许保及其党吴黑苗复乱。贵州巡抚李义壮告警,乃命岳总督湖广、贵州、四川军务,讨之。进右都御史。义壮持镗议欲抚,岳劾其阻兵,罢之。先义壮抚贵州者,佥都御史王学益与镗附严嵩,主抚议,数从中挠岳。岳持益坚。许保袭执印江知县徐文伯及石阡推官邓本忠以去,岳坐停俸。乃使总兵官沈希仪、参将石邦宪等分道进,躬入铜仁督之。先后斩贼魁五十三人,独许保、黑苗跳不获。岳以捷闻,言贵苗渐平,湖苗听抚,请遣土兵归农,朝议许之。未几,酉阳宣慰冉元嗾许保、黑苗突思州,劫执知府李允简。邦宪兵邀夺允简还,允简竟死。嵩父子故憾岳,欲逮治之,徐阶持不可。乃夺右都御史,以兵部侍郎督师。邦宪等旋破贼。岳搜山箐,余贼献思州印及许保。湖广兵亦破擒首恶李通海等。岳以黑苗未获,不敢报功。已而冉元谋露,岳发其奸。元贿严世蕃责岳绝苗党。邦宪竟得黑苗以献,苗患乃息。

  岳卒于沅州。丧归,沅人迎哭者不绝。已,叙功,复右都御史,赠太子少保,谥襄惠。

  岳博览,工文章,经术湛深,不喜王守仁学,以程、朱为宗。

  李允简,融县人。由举人起家。以郡境多寇,道孥归,独与孙炳文居。祖孙皆被执,许保挟以求厚赎。允简则传语邦宪令亟进兵。在贼中自投高崖下,贼拽出,弃之途。思人舁还,至清浪卫而卒。诏赠贵州副使,赐祭葬,官一子。

  郭宗皋,字君弼,福山人。嘉靖八年进士。选庶吉士。寻诏与选者皆改除,得刑部主事。擢御史。十二年十月,星陨如雨。未几,哀冲太子薨,大同兵乱。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帝大怒,下诏狱,杖四十释之。历按苏、松、顺天。行部乘马,不御肩舆。会廷推保定巡抚刘夔还理院事,宗皋论夔尝荐大学士李时子,谄媚无行,不任风纪,坐夺俸两月。寻出为雁门兵备副使,转陕西参政,迁大理少卿。

  二十三年十月,寇入万全右卫,抵广昌,列营四十里。顺天巡抚朱方下狱,擢宗皋右佥都御史代之,寇已去。宗皋言:“密云最要害,宜宿重兵。乞敕马兰、太平、燕河三屯岁发千人,以五月赴密云,有警则总兵官自将赴援。居庸、白杨,地要兵弱,遇警必待部奏,不能及事。请预拟借调之法,令建昌三屯军,平时则协助密云,遇警则移驻居庸。”俱报可。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故事,京营岁发五军诣蓟镇防秋。宗皋请罢三军,以其犒军银充本镇募兵费。又请发修边余银,增筑燕河营、古北口。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既而事得白。起故官,巡抚大同,与宣府巡抚李仁易镇。

  寻进兵部右侍郎,总督宣、大、山西军务。俺答三万骑犯万全左卫,总兵官陈凤、副总兵林椿与战鹞儿岭,杀伤相当,宗皋坐夺俸。明年再犯大同,总兵官张达及椿皆战死,宗皋与巡抚陈翟坐夺俸。给事中唐禹追论死事状,因言全军悉陷,乃数十年未有之大衄。帝乃逮宗皋及翟,各杖一百,翟遂死,宗皋戍陕西靖虏卫。

  隆庆改元,从戍所起刑部右侍郎,改兵部,协理戎政。旋进南京右都御史,就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给事中庄国祯劾宗皋衰庸,宗皋亦自以年老求去,诏许之。万历中,再存问,岁给廪隶。十六年,宗皋年九十,又遣行人存问。是年卒。赠太子太保,谥康介。

  赵时春,字景仁,平凉人。幼与群儿嬉,辄列旗帜,部勒如兵法。年十四举于乡。逾四年,为嘉靖五年,会试第一。选庶吉士。以张璁言改官,得户部主事。寻转兵部。九年七月,上疏曰:“陛下以灾变求言已旬月,大小臣工率浮词面谩。盖自灵宝知县言河清受赏,都御史汪鋐继进甘露,今副都御史徐赞、训导范仲斌进瑞麦,指挥张楫进嘉禾,鋐及御史杨东又进盐华,礼部尚书李时再请表贺。仲斌等不足道,鋐、赞司风纪,时典三礼,乃罔上欺君,坏风伤政。”帝责其妄言,且令献谠言善策。时春惶恐引咎未对。帝趣之,于是时春上言:

  当今之务最大者有四,最急者有三。最大者,曰崇治本。君之喜怒,赏罚所自出,勿以逆心事为可怒,则赏罚大公而天下治。曰信号令。无信一人之言,必参诸公论;毋狃一时之近,必稽之永远。苟利十而害一,则利不必兴;功百而费半,则功不必举。如是而天下享安静之福矣。曰广延访。宜仿古人轮对及我朝宣召之制,使大臣、台谏、侍从各得敷纳殿陛间,群吏则以其职事召问之。曰励廉耻。大臣宜待以礼,取大节略小过。台谏言是者用之,非者宽容之。庶臣工自爱,不敢不励。

  其最急者,曰惜人才。凡得罪诸臣,其才不当弃,其过或可原,宜霈然发命,召还故秩。且因南郊礼成,除谪戍之罪,与之更始。曰固边圉。败军之律宜严,临阵而退者,裨将得以戮士卒,大将得以戮裨将,总制官得以戮大将,则人心震悚,而所向用命。曰正治教。请复古冠婚、丧祭之礼,绝醮祭、祷祀之术。凡佛老之徒有假引符箓、依托经忏、幻化黄白、飞升遐景以冒宠禄者,即赐遣斥,则正道修明而民志定。

  帝览之,益怒,下诏狱掠治,黜为民。久之,选东宫官属,起翰林编修兼司经局校书。

  帝有疾,时春与罗洪先、唐顺之疏请东宫御殿,受百官正旦朝贺。帝大怒,复黜为民。京师被寇,朝议以时春知兵,起兵部主事,赞理京营务,统民兵训练。大将军仇鸾倡马市,时春愤曰:“此秦桧续耳。身为大将,而效市侩,可乎?”忤鸾,为所构,几重得罪。稍迁山东佥事,进副使。

  三十二年,擢佥都御史,巡抚山西。时春慷慨负奇气,善骑射。慨寇纵横,将帅不任职,数谓人:“使吾领选卒五千,俺答、邱福不足平也。”作《御寇论》,论战守甚悉。既秉节钺,益思以武功自奋。其年九月,寇入神池、利民诸堡,时春率马步兵往御之。至广武,诸将毕会。谋报寇骑二千余,去两舍。时春擐甲欲驰,大将李涞固止之。时春大言曰:“贼知吾来必遁,缓追即不及。”遂策马前。及于大虫岭,伏兵四起,败绩。仓皇投一墩,守卒缒之上乃得免,涞军竟覆。被论,解官听调。时春喜谈兵,至是一战而败。然当是时将帅率避寇不击。为督抚者安居坚城,遥领军事,无躬搏寇者。时春功虽不就,天下皆壮其气。

  时春读书善强记,文章豪肆,与唐顺之、王慎中齐名。诗,伉浪自喜类其为人。

  赞曰:姚镆等封疆宣其擘画,军务畅其机谋,勋绩咸有可纪。伍文定从王守仁平宸濠之难,厥功最懋。赵时春将略自命,一出辄踬。夫危事而易言之,固知兵者所弗取乎。

卷八十八譯文

  伍文定,字時泰,湖北松滋人。他的父親伍..當過貴州參議。文定自己考中弘治十二年(1499)進士。他臂力過人,擅長騎馬、射箭,議論事情慷慨激昂。當初做常州推官,辦事精明、勤快,很會斷案,被稱為強幹的小吏。魏國公徐亻甫與百姓爭搶田地,文定把田判給了百姓。劉瑾得到徐亻甫送的重禮後,就製造大案,巡撫艾樸以下十四個人都被逮捕了。文定已經升調為成都同知,也被抓進京城的大牢中,結果被罷官為民。劉瑾敗亡以後,他重新起用到嘉興做官。

  江西姚源的盜賊王浩八等流竄到浙江開化搶劫,都御史俞諫傳令讓文定與參將李隆、都指揮江洪、僉事儲珊一起討伐他,駐軍華埠。而都指揮白弘與湖州知府黃衷另外在馬金紮營。盜賊劉昌三攻破營寨,活捉了白弘,官軍受到了很大打擊。浩八攻打華埠,江洪、文定打敗了他,追到孔埠。李隆、儲珊也追到池淮,破壞了敵人的巢穴,接著又進攻淫田。江洪率奇兵深入敵區,中了盜賊的奸計,與指揮張琳等都被俘。文定等將因為殿後得以生還,盜賊也就此逃回江西去了。俞諫等把文定忠於職責、勇敢作戰的事蹟上報朝廷後,朝廷詔令主管部門對他加以獎勵。後來他升任河南知府,設計擒獲了大盜張勇、李文簡。因為才幹優裕,能幹大事,所以調往吉安。期間又定計平定了永豐和大茅山的盜賊。後來,又幫助巡撫王守仁平定了桶岡、橫水。

  宸濠叛亂髮生後,吉安的百姓、士紳們爭先恐後地逃跑或躲藏。文定把逃亡的斬了一個,群眾才安靜下來。然後他把守仁迎入城中。知府刑王旬、徐璉、戴德孺等先後到來,一起討伐宸濠,由文定當大將。在二十五日那天的戰鬥中,文定親身冒著箭頭和滾石的威脅向前,大火燒著鬍鬚也不退後一步。宸濠之亂被平定,他戰功最大,被提升為江西按察使。張忠、許泰到南昌,想頂他的戰功,而守仁已經拿獲宸濠帶到浙江去了。張忠等失望後非常惱恨。文定出來拜見,就把他給綁了。文定罵道“:我不顧誅殺九族為國家平定反賊,有什麼罪?你們是天子的心腹,侮辱國家的忠臣義士,為反賊報仇,依法該斬了你們。”張忠更加惱火了,就把文定棰倒在地上。文定後來上書皇帝請求解職,武宗沒有回答他。

  不久他升任廣東右布政使。尚未赴任,世宗皇帝即位。他上書檢舉張忠等人的罪狀,並且說:“過去張忠、許泰與劉暉到江西來,張忠自稱是天子的弟弟,劉暉自稱天子的兒子,許泰自稱威武副將軍,與天子是同僚。他們侮辱朝廷命官,誣害善良百姓,提出千萬般要求,侵奪了百萬餘資財,致使江西到處是餓死的屍首,盜賊洶洶而起。現在即使一刀刀割了他們三個,也不足以向江西百姓謝罪。現今首惡江彬、錢寧都已經法辦了,這三個人實際上是他們的黨羽。請趕快殺了他們,用以顯示法律的威嚴!”又請求把沒收宸濠的資產,發還給江西,作為建設江西的費用;慎重地清理冤案,釋放張忠、許泰所陷害的無罪者,及寧王家族中沒參加陰謀反叛的人員。世宗一併採納了他的建議。

  評定功績,文定升為右副都御史,負責督辦操江事務。嘉靖三年(1524)討伐海盜,拿獲了董效等二百多人,世宗頒發敕令獎勵了他。不久因病請回家療養去了。六年應召入京,做了兵部右侍郎,冬天升為右都御史,代胡世寧主持都察院的事務。

  雲南的少數族人首領安銓造反,打敗了參政黃昭道,攻佔了尋甸、嵩明。第二年,武定的民族首領鳳朝文也起來造反,殺害了同知以下的官吏,與安銓聯合起來包圍雲南。世宗詔令加封文定為兵部尚書兼前職,讓他統轄雲南、四川、貴州、湖廣的軍隊討伐叛亂者,讓侍郎梁材督理軍餉。正好芒部叛亂酋長沙保的兒子普奴也興兵作亂,朝廷一併交由文定來鎮壓。文定沒到雲南,安銓等已經被巡撫歐陽重打敗,於是文定調頭去征伐普奴。左都御史李承勳極力說四川、貴州破缺不堪,不應當再動兵,於是召文定回京提督京營。文定到湖廣,上書請假回家祭祖。過後,四川巡按御史戴金又上書說“:叛賊作亂開始的時候,大勢頭還可以招安。可是文定打定主意要進軍,完全不珍惜機會。大車大馬運輸糧草,白白浪費了幾十萬石。等朝廷詔書命令作罷時,他還不肯停下來。又盡力述說土酋阿濟等的罪過,使得當地軍民紛紛傳言,差一點又出個亂子。我認為文定應當治罪。”尚書方獻夫、李承勳藉此詆譭文定好大喜功,勞民傷財,於是命令他退休了。

  文定以忠臣義士自相期許,遇到事情,敢想敢幹,不與時俯仰,見風使舵。芒部叛亂一事,他恨那些小丑們幾次造反,反覆無定,所以想為國家弘揚威武,卻被議事的大臣們從旁給阻撓了。當時朝廷一心要姑息偷安,因此他沒能成就這樁功業。九年(1530)七月他死在家中。天啟初,才被追諡為“忠襄”。

  張嶽,字維喬,福建惠安人。從小好學,想成為一名大儒。考中正德十一年(1516)進士,初任行人。武宗在豹房養病時,他上書請讓大臣侍從,讓臺諫官輪流值班,服侍武宗起居休息,檢查藥餌,以提防意外的事變。武宗沒有作答。後來又和同事一起勸阻武宗南巡,在宮門外被打了一頓大棍,然後貶為南京國子監學正。

  世宗即位後,張嶽官復原任,又升為右司副。因為母親年老他請求就近贍養,改官南京武選司員外郎,又做過主客郎中。當時朝廷正在討論大禮,張璁主張考證遠古時代傳下譜系的始祖來填寫牌位,禮官都跟著唯唯稱是。張嶽對尚書李時說:“不如虛設一個皇初祖的牌位,不實寫某人為好。”李時很高興,告訴了張璁。張璁不以為然,仍按當初的主張奏上。世宗最後讓題寫了一個皇初祖神主的牌位,和張嶽的主張一樣。張璁因此記恨張嶽,把他外調去當廣西提學僉事。他到柳州巡視時,當地駐軍因為缺餉而譁變,城門緊閉了五天不敢開啟。張嶽命令守城的開啟城門,召來譁變計程車兵,問話以後給他們糧餉,讓他們走了。不久設計捉拿了發動譁變的人,把他們關進監獄。後來,他進京慶賀,改任江西提學。因為他不登門拜謝張璁,張璁罷黜了七名來自廣西的選貢,把張嶽貶為廣東鹽課提舉。以後他又升為廉州知府。期間他率領當地人民開墾荒地,教他們用桔木皋運水。廉州百姓有很多人從珠池中盜取珠寶。張嶽在這裡做了四年官,未曾拿一顆珠寶為己所有。

  世宗派遣使臣到安南去質問莫登庸弒君篡位的事,張嶽對總督張經說:“莫氏篡奪黎氏的政權,這是不用調查就可以知道的事了。使臣前往受人侮辱的話有損國家尊嚴,請留下使者不要去了吧。”張經不同意。欽州知州林希元上書請朝廷堅決討伐莫氏,張嶽送信過去加以制止,又列舉了不能討伐他的六條理由呈上。他又給執政大臣寫通道“:根據安南邊境上的百姓報告說,黎..繼承封國以後沒有兒子,把哥哥的兒子黎訁惠當成自己的兒子。陳皓作亂時,黎..遇害,陳皓就篡了位。不久,安南人民又擁立黎訁惠,陳皓逃到了諒山。黎訁惠坐了七年又被莫登庸逼迫,外逃住在昇華。登庸立黎訁惠的小弟弟黎..為王,自己當丞相,最後殺害黎..自立為王,這樣安南就一分為三了。黎氏在南部,莫氏在中間,陳氏在西北。後來諒山也被登庸佔領,陳氏就滅亡了。而黎氏所佔據的也就是古人稱為日南的地方,與占城接壤,有大海作為險阻,登庸不能越海南下,所以兩邊得以共存。近來登庸又把交州給了他的孫子福海,自己營建了海東府一塊地方,叫都齋,住在那裡。安南各府,只有海東府地方最大,也就是以前稱為王山郡的地區。這個老賊背了篡國的罪名,常常操練兵馬防備著我們,又時常要求向我國入貢。邊境上的百姓因為國王不再是過去的國王了,不敢報告給朝廷知道。我認為他們雖然內亂卻不曾侵犯過我們,可以暫時把他們放在一邊,等他們內亂平定後再要他們來入貢。如果一定要用兵,我們兩邊的勝負、強弱可不是我張嶽敢肯定的了。”執政大臣收到他的信以後也不能決定下來。過後,毛伯溫來指揮軍事,張經完全把自己負責的軍事委託給張嶽。張經又認為翁萬達很有才幹,就把他們倆一塊推薦給了伯溫。張嶽和伯溫談了幾天,伯溫就說:“交州的事就全交你辦了。”後來又照張嶽的意見答應了登庸的求降。當時正好張嶽將升任浙江提學副使,又改為升任參政,伯溫飛章上奏留下了他,於是張嶽改當廣東參政,負責分守海北。登庸投降以後,朝廷給張嶽加俸一級,並賞賜他銀幣。不久又因為他討伐瓊州的黎民叛亂,又照以前的樣子加了俸,賞賜了他銀幣。

  邊塞上當時經常有戰事,言官推薦張嶽有擔任邊帥的才幹。伯溫說“:張嶽可以在南方,翁萬達適合往北方去。”於是提拔張嶽做右僉都御史,巡撫鄖陽。不久調到江西做巡撫,又升為右副都御史,總督兩廣軍務兼任巡撫。期間,他征服了廣東封川僮民蘇公樂等人的造反,升到了兵部右侍郎。又平定了廣西馬平等縣的瑤族盜賊,先後俘獲、斬首四千多人,招安兩萬多人,誅殺了盜賊的首領韋金田等人,被增加了一級官俸。朝廷想召他還朝當刑部右侍郎,因為御史徐南金的話又讓他繼續留任。連山的盜賊李金和賀縣的盜賊倪仲亮等,出沒在衡陽、永州、郴州、桂林之間,積三十年之久沒能平定,張嶽聯合大軍加以討伐,擒住了他們。他在兩廣的兵鎮坐了四年,區域內的強盜巨寇全被蕩平了,朝廷於是召他回朝當了兵部左侍郎。

  兩湖、貴州之間有座山叫蠟爾山,各部苗民住在那裡。這個地區東部屬鎮溪千戶所..子坪長官司管轄,隸屬湖廣;西部屬銅仁、平頭兩個長官管轄,隸屬貴州;北邊接近四川酉陽,整個山區寬廣幾百裡。各部苗民幾度造反,官兵不能打敗它。侍郎萬鏜討伐它,四年之久沒能成功。朝廷於是只好授給他們的頭領龍許保一個官職。湖廣的苗民叛亂暫時停止了,可是貴州的苗民一如既往地在造反。萬鏜班師後,龍許保和他的黨徒吳黑苗又叛亂起來。貴州巡撫李義壯報上戰警以後,世宗就任命張嶽去總督湖廣、貴州、四川軍務,討伐苗賊,提升他為右都御史。義壯堅持萬鏜的主張想招安苗賊,張嶽彈劾他阻撓用兵,罷了他的官。過去在義壯之前擔任過貴州巡撫,現任僉都御史的王學益和萬鏜一道依附嚴嵩,主張收撫苗賊,他們幾度從宮廷中間作梗,阻撓張嶽。張嶽更加堅持自己的意見。許保透過襲擊把印江知縣徐文伯及石阡推官鄧本忠給抓去了,張嶽因此被扣發了俸祿。於是他派總兵官沈希儀、參將石邦憲等分路進兵,自己入銅仁坐鎮指揮,先後斬殺盜賊首領五十三個人,只有許保、黑苗跳出圈套,沒能逮住。張嶽向朝廷奏上捷報,說貴州的苗賊逐漸平息了,湖廣的苗民接受招安,請分遣士兵回家務農,朝廷的意見同意了他。沒多久,酉陽宣慰冉元教唆許保、黑苗突襲思州,劫持了知府李允簡。邦憲的部隊攔截作戰奪回了允簡,但他最後還是死了。嚴嵩父子本來就恨張嶽,這時就想把他給逮捕治罪,徐階堅決不同意。於是就剝奪了右都御史的官銜,讓他以兵部侍郎的名義指揮作戰。邦憲等將領不久就打敗了苗賊。張嶽派人在山林中搜捕,殘餘的盜賊交出了思州的大印和許保。湖廣的部隊也打敗敵人,捉拿了首惡李通海等人。張嶽因為沒拿到吳黑苗,不敢往上報功。不久冉元的底細暴露了,張嶽揭發了他乾的壞事。冉元就賄賂嚴世蕃指責張嶽對苗民斬盡殺絕。邦憲最後終於抓到吳黑苗,把他獻上來了,苗民的叛亂至此才算告息了。

  張嶽死在沅州。他的棺木回鄉時,沅州百姓一路迎接、哭送的人連續不斷。後來,朝廷給他論功,恢復了他右都御史的官銜,追贈他為太子少保,諡襄惠。

  張嶽博覽群書,文章也做得好,對經學造詣精深,不喜歡王守仁的學說,而是把程、朱看作正宗。

補充糾錯
大家都在看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