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列傳·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五原文

  刘綎(乔一琦) 李应祥(童元镇) 陈璘(吴广) 邓子龙 马孔英

  刘綎,字省吾,都督显子。勇敢有父风,用荫为指挥使。

  万历初,从显讨九丝蛮。先登,擒其酋阿大。以功迁云南迤东守备,改南京小教场坐营。

  十年冬,缅甸犯永昌、腾越,巡抚刘世曾请济师。明年春,擢綎游击将军,署腾冲守备事。缅甸去云南远,自其酋莽瑞体以兵服诸番,势遂强,数扰边境。江西人岳凤者,商陇川,骁桀多智,为宣抚多士宁记室,士宁妻以妹。凤诱士宁往见瑞体,潜与子曩乌鸩杀之,并杀其妻子,夺金牌印符,受瑞体伪命,代士宁为宣抚。瑞体死,子应里嗣。凤结耿马贼罕虔、南甸土舍刀落参、芒市土舍放正堂,与应里从父猛别、弟阿瓦等,各率象兵数十万攻雷弄、盏达、干崖、南甸、木邦、老姚、思甸诸处,杀掠无算。窥腾越、永昌、大理、蒙化、景东、镇沅、元江。已,陷顺宁,破盏达,又令曩乌引缅兵突猛淋。指挥吴继勋等战死。邓川土官知州何钰,凤僚婿也,使使招之,凤絷献应里。

  当是时,车里、八百、孟养、木邦、孟艮、孟密、蛮莫皆以兵助贼,贼势益盛。黔国公沐昌祚闻警,移驻洱海,巡抚刘世曾亦移楚雄。大征汉土军数万,令参政赵睿壁蒙化,副使胡心得壁腾冲,陆通霄壁赵州,佥事杨际熙壁永昌,与监军副使傅宠、江忻督参将胡大宾等分道进击。大小十余战,积级千六百有奇,猛别、落参皆殪。参将邓子龙击斩罕虔于姚关。应里趣凤东寇姚关,北据湾甸、芒市。会綎至军,军大振。凤惧,乃令妻子及部曲来降,綎责令献金牌印符及蛮莫、孟密地。乃以送凤妻子还陇川为名,分兵趋沙木笼山,据其险,而己驰入陇川境。凤度四面皆兵,遂诣军门降。綎复率兵进缅,缅将先遁,留少兵陇川。綎攻之,凤子曩乌亦降。綎乃携凤父子往攻蛮莫,乘胜掩击。贼窘,缚缅人及象马来献,蛮莫平。遂招抚孟养贼,贼将乘象走,追获之。复移师围孟琏,生擒其魁。

  云南平,献俘于朝。帝为告谢郊庙,受百官贺。大学士申时行以下,悉进官荫子。綎亦进副总兵,予世荫。乃改孟密安抚司为宣抚,增设安抚二,曰蛮莫,曰耿马,长官司二,曰孟琏,曰孟养;千户所二,一居姚关,一居猛淋。皆名之曰“镇安”。命綎以副总兵署临元参将,移镇蛮莫。初,凤降本以计诱,而巡抚世曾称阵擒,遂行献俘礼,叙功及阁部。

  未几,缅人复大举寇孟密。孟密兵战败,贼遂围五章。把总高国春率五百人援,破贼数万,连摧六营,为西南战功第一,进官,世荫副千户。綎亦优叙。蛮莫设安抚,以土官思顺有功,特授之。綎纳其重贿,又纵部将谢世禄等淫虐,思顺大怨。

  綎,将家子。父显部曲多健儿,綎拥以自雄。征缅之役,勒兵金沙江,筑将台于王骥故址,威名甚盛。然性贪,御下无法。兵还至腾冲,甲而噪,焚民居。綎在蛮莫,闻之驰至,犒以金钱,始定。思顺恐祸及,叛归莽酋。诏革綎任,以游击候调。

  无何,罗雄变起。罗雄者,曲靖属州也,者氏世为知州。嘉靖时,者浚嗣职,杀营长而夺其妻,生子继荣。浚年老无他子,继荣得袭职,遂弑浚。妖僧王道、张道以继荣有异相,奉为主。用符术练丁甲,煽聚徒党,独外弟隆有义不从。十三年冬,继荣分党四剽,广西师宗、陆凉诸府州咸被患。巡抚刘世曾檄调汉土军,属监司程正谊、郑璧等分御之。会綎解官至沾益,世曾喜,令与裨将刘绍桂、万鏊分道讨。綎直捣继荣寨,拔之,获其妻妾数人,继荣逸去。綎连克三砦,斩王道、张道,追亡至阿拜江。隆有义部卒斩继荣首以献,贼尽平。时首功止五十余级,而抚降者万余人,论者称其不妄杀。初,綎破继荣,有论其私财物者,功不录。世曾为辨诬,乃赐白金。寻用为广西参将,移四川。

  二十年召授五军三营参将。会朝鲜用师,綎请率川兵五千赴援,诏以副总兵从征。至则倭已弃王京遁,綎趋尚州乌岭。岭亘七十里,峭壁通一线,倭拒险。别将查大受、祖承训等间道逾槐山,出乌岭后。倭大惊,遂移驻釜山浦。綎及承训等进屯大邱、忠州,以金罗水兵布釜山海口,朝鲜略定。未几,倭遣小西飞纳款,遂犯咸安、晋州,逼全罗。提督李如松急遣李平胡、查大受屯南原,祖承训、李宁屯咸阳,綎屯陕川,扼之。倭果分犯,请将并有斩获。倭乃从釜山移西生浦,送王子归朝鲜。帝命撤如松大军还,止留綎及游击吴惟忠合七千六百人,分扼要口。总督顾养谦力主尽撤,綎、惟忠亦先后还。

  属播酋杨应龙作乱,擢綎四川总兵官。綎戍朝鲜二年,劳甚,觊勘功优叙,乃贿御史宋兴祖。兴祖以闻,法当褫。部议綎功多,请尽革云南所加功级,以副总兵镇四川。寻以应龙输款,而青海寇数扰边,特设临兆总兵官,移綎任之。

  二十四年三月,火落赤、真相、昆都鲁、歹成、他卜囊等掠番窥内地。綎部将周国柱等击之莽剌川脑,斩首百三十有奇,获马牛杂畜二万计。帝为告郊庙宣捷。綎等进秩予荫有差。

  明年五月,朝鲜再用师。诏綎充御倭总兵官,提督汉土兵赴讨。又明年二月抵朝鲜,则杨镐、李如梅已败。经略邢玠乃分军为三,中董一元,东麻贵,西则綎,而陈璘专将水兵。綎营水源。倭亦分三路,西行长据顺天,壕砦深固。綎欲诱执之,遣使请与期会。使者三反,綎皆单骑俟道中。行长觇知之,乃信,期以八月朔定约。至期,綎部卒泄其谋,行长大惊,逸去。綎进攻失利。监军参政王士琦怒,缚其中军。綎惧,力战破之,贼退不敢出。诸将三道进,綎挑战破之,驱贼入大城。已,贼闻平秀吉死,将遁。綎夜半攻夺栗林、曳桥,斩获多。石曼子引舟师救,陈璘邀击之海中。行长遂弃顺天,乘小艘遁。

  班师,进綎都督同知,世荫千户。遂移师征杨应龙。会四川总兵官万鏊罢,即以綎代之。时兵分八道,川居其四。川东又分为二,以綦江道最要,令綎当之。应龙熟綎才,颇惧,益兵守要害。二十八年正月,诸将克丁山、铜鼓、严村,遂直捣楠木、山羊、简台三峒。峒绝险,贼将穆照等众数万连营,诸将惮之。綎分兵攻其三面,大战于李汉坝,生擒其魁,余贼奔入峒。乘势克三关,直捣峒前,焚之,贼多死。尽克三峒,擒穆照及贼魁吴尚华。是日,綎督战,左持金,右挺剑,大呼曰:“用命者赏,不用命者齿剑!”斗死者四十人,遂大捷。应龙乃遣子朝栋、惟栋及其党杨珠统锐卒数万,由松坎、鱼渡、罗古池三道并进。綎伏万人罗古,待松坎贼;以万人伏营外,待鱼渡贼;而别以一军策应。贼果至,伏尽起。綎率部下转战,斩首数百,追奔五十里。贼聚守石虎关,綎亦掘堑守。

  初,綎闻征播命,逗遛,多设难以要朝廷。言官交劾,议调南京右府佥书。綎至是闻之,即辞任。总督李化龙以平播非綎不可,固留之,力荐于朝。綎乃复受事,逾夜郎旧城,攻克贼滴泪、三坡、瓦窑坪、石虎诸隘,直抵娄山关。娄山万峰插天,丛箐中一径才数尺,贼设木关十三座,排栅置深坑,百险俱备。綎分奇兵为左右路,间道趋关后,而自督大军仰攻,夺其关,追至永安庄,两路军亦会。綎老将持重,虑贼冲突,联诸营:一据娄山关为老营,一据白石口为腰营,一据永安庄为前营。都指挥王芬者,勇而寡谋,每战辄请为前锋,连胜有轻敌心,独营松门垭之冲,距大营数里。贼方有乌江之胜,谋再夺娄山。适穆照遣使泄芬孤军状,贼乃袭杀芬,守备陈大刚、天全招讨杨愈亦死,失亡士卒二千人。綎闻,亲率骑卒往救,部将周以德、周敦吉分两翼夹攻,贼始大奔,追至养马城而还。是日,应龙几被获,乃不敢窥娄山。綎惩前失,劄近关坚壁,且请济师。逾十余日,克后水囤,营于冠子山。寻会马孔英、吴广诸军,逼海龙囤下,与诸将共平贼,綎功为多。

  初,李化龙荐綎,言官谓綎尝纳应龙贿,宜夺官从军。部议谪为事官,戴罪办贼。綎德化龙,使使赍玉带一、黄金百、白金千投化龙家,为化龙父所叱。投巡按御史崔景荣家,亦如之。化龙、景荣并奏其事,诏革綎任,永不收录,没其物于官。已,录平播功,进左都督,世荫指挥使。

  三十六年,云南阿克反,起綎讨贼总兵官。未至,贼已平,寝前命。四十年,四川建昌倮乱,命綎为总兵官讨之。偕参政王之机分八道督诸将攻,而己居中节制,克桐槽、沈渣、阿都、厦卜、越北诸砦,大小五十六战,斩馘三千三百有奇,诸倮巢穴一空。

  綎为将,数被黜抑,性骄恣如故。尝拳殴马湖知府詹淑,淑改调,綎夺禄半年。久之,以军政拾遗罢归。

  四十六年,帝念辽警,召为左府佥书。明年二月,经略杨镐令綎及杜松、李如柏、马林四路出师。綎兵四万,由宽佃,副使康应乾监之,游击乔一琦别监朝鲜军并进。綎镇蜀久,好用蜀兵。久待未至,遂行。而所分道独险远,重冈叠岭,马不成列。次深河,连克牛毛、马家二砦。大清兵五百守董鄂路,闻綎军至,逆战。綎纵兵围数重,大清兵众寡不敌,失二裨将,伤五十人,余溃围出。綎已深入三百里,杜松军覆犹不知。复整众进,遇大清兵,綎引军登阿布达里冈,将布阵,大清兵亦登冈,出其上,而别以一军趋綎西。冈上军自高驰下,奋击綎军,綎殊死战。趋綎西者复从旁夹击,綎军不能支。大清兵乘势追击,遇綎后二营军。未及陈,复为大清兵所乘,大溃,綎战死。养子刘招孙者,最骁勇,突围,手格杀数人,亦死。士卒脱者无几。

  时应乾及朝鲜军营富察之野,大清遂移师邀之。应乾兵及朝鲜兵列械将战,狂风骤起,扬沙石。应乾发火器,反击己营,大乱。大清兵趋击,大破之,掩杀几尽,应乾以数百骑免。一琦亦为大清兵所破,走入朝鲜营。朝鲜都元帅姜弘立、副元帅金景瑞惧,率众降,一琦投崖死。杨镐闻杜松、马林师败,驰召綎及李如柏还。骑未至,綎已覆,独如柏全。事闻,帝遣中使祭阵亡将士,恤綎家。

  綎于诸将中最骁勇。平缅寇,平罗雄,平朝鲜倭,平播酋,平倮,大小数百战,威名震海内。綎死,举朝大悚,边事日难为矣。綎所用镔铁刀百二十斤,马上轮转如飞,天下称“刘大刀”。天启初,赠少保,世荫指挥佥事,立祠曰“表忠”。一琦,字伯珪,上海人。

  李应祥,湖广九溪卫人。以武生从军,积功至广西思恩参将。

  万历七年,巡抚张任大征十寨,应祥与有功。即其地设三镇,筑城列戍。应祥方职营建,会擢松潘副总兵,当事者奏留之,以新秩莅旧任。从总兵王尚文大破马平贼韦王明,寻以署都督佥事,入为五军营副将。

  十三年,改南京左府佥事,出为四川总兵官。松、茂诸番列砦四十八,岁为吏民患。王廷瞻抚蜀时,尝遣副将吴子忠击破丢骨、人荒、没舌三砦,诸酋乃降。故事,诸番岁有赏赉,番恃强要索无已。其来堡也,有下马、上马、解渴、过堡酒及热衣气力偏手钱;戍军更番,亦奉以钱,曰新班、架梁、放狗、屣草、挂彩。廷瞻一切除之,西陲稍靖。仅六七年,势复猖獗。是年夏,杨柳番出攻普安堡,犯归水崖、石门坎,遂入金瓶堡,杀守将。巡抚雒遵属应祥讨之。提卒三千入茂州,克一岩。番恃险,剽如故。

  无何,遵罢,徐元泰代。檄谕之,使三反,番不应。窥蒲江关,断归水崖、黄土坎道,筑墙五哨沟,绝东南声援。见官军少,相顾笑曰:“如此磨子兵,奈我何?”磨子者,谓屡旋转而数不增也。其冬突平夷堡,掠良民,刳其肠,绕二牛角,牛奔,肠寸裂。明年正月,遂围蒲江关,炮毁雉堞。守将朱文达出,斩数十人。贼稍解,东南路始通。

  元泰决计大征。诸路兵悉集,乃命游击周于德将播州兵为前锋,游击边之垣将酉阳兵为后拒,故总兵郭成将叙、马兵扼其吭,参将朱文达将平茶兵击其胁,而应祥居中节制,参议王凤监之。应祥令军中各树赤、白帜一,良民陷贼者徒手立赤帜下,熟番不附贼者徒手立白帜下,即免罪。番虽多,遇急不相救。国师喇嘛者,狡猾,联姻青海酋丙兔与湾仲、占柯等,刻木连大小诸姓,歃血诅盟。至是,邀湾仲、占柯先犯归化以尝官军。于德诱擒喇嘛、湾仲,守备曹希彬复击斩占柯。丢骨、人荒、没舌三砦最强,于德皆攻克,复连破卜洞王诸砦。文达、成、之垣亦各拔数砦,与于德军合,遂攻破蜈蚣、茹儿诸巢。嘉靖初,之垣祖轮以指挥讨茹儿贼,被杀,漆其头为饮器。及是六十年,之垣乃得之,以还葬焉。

  贼屡北,窘,悉弃辎重饵官军。官军不顾,斩关入,贼多死,河东平。寻渡河而西,连破西坡、西革、歪地、乾沟、树底诸巢。有小粟谷者,首乱,觇大军西,不设备。郭成夜袭之,大获。牛尾砦尤险恶,将士三路夹攻,火其栅,斩酋合儿结父子。河西亦平。诸军得所积稞粟,留十日,尽焚其砦,以六月班师。其逃穷谷者,求偏头结赛乞降,应祥令埋奴设誓,然后许之。埋奴者,番人反接其奴,献军前,呼天而誓,即牵至要路,掘坎埋之,露其首,凡埋二十三人。偏头结赛雅善天竺僧,僧言岁在鸡犬,番有厄。偏头信之,预匿山谷中,逸贼以为神,迹而拜求之,故偏头为之请。是役也,焚碉房千六百有奇,生擒贼魁三十余人,俘馘以千余计。自是群番震惊,不敢为患,边人树碑记绩焉。

  建昌、越巂诸卫,番倮杂居。建昌逆酋曰安守,曰五咱,曰王大咱,与越巂邛部黑骨夷并起为乱。巡抚徐元泰议讨,征兵万八千。仍以文达、之垣分将,应祥统之,副使周光镐监其军。十一月,光镐先渡泸,黑骨与大咱已据相岭,焚三峡桥;五咱等亦寇礼州、德昌二所。时征兵未集,光镐先设疑,以尝相岭贼,贼果退据桐槽。桐槽者,大咱巢穴也。已而诸道兵尽抵越巂,应祥令文达攻五咱,之垣攻大咱,姑置黑骨夷弗问。夜半走三百里抵礼州,贼半渡,文达击败之,遂渡河捣其巢。之垣亦屡破桐槽,大咱亡入山峪中。

  无何,五咱据磨旗山挑战。官军夹击,贼退保毛牛山。山延袤六七百里,连大小西番界,文达兵大破之。五咱西遁,与安守合,结砦西溪。会所征盐井剌马兵三千至,狰狞跳跃,类非人形,诸番所深畏。应祥侦贼将劫营,乃潜移己营,而令剌马兵屯其处。夜分贼来袭,剌马起击之,伏尸狼籍。诸将遂进攻西溪,逐北至磨砦七板番,连兵图五咱,而令裨将田中科营麦达,逼安守。会谍者报守谋袭中科,应祥夜饮材官高逢胜三巨觥,令率敢死士三百疾趋七十里,抵麦达而伏。守夜至,遇伏被擒。守为群寇魁,守殪,西南邛笮、苴兰、靡莫诸酋皆震怖。商山四堡番乞降于之垣,大小七板番乞降于文达,各埋奴道左,呼号顿首,誓世世不敢叛。五咱势穷,走昌州,亦为裨将王言所获。

  土木安四儿者,居连昌城中,潜剽掠于外。至是知祸及,率党数百人走据虚郎沟。诸军既灭五咱,应祥遣之北,示将讨黑骨者,四儿遂弛备。将士忽还军袭之,获四儿。

  复讨大咱。初,大咱败,匿所亲普雄酋姑咱所。大军至,姑咱惧,密告裨将王之翰,之翰搜得大咱;而黑夷酋阿弓等七人在大孤山,亦先为之翰所擒。于是建昌、越巂诸番尽平。上首功二千有奇,抚降者三千余人。时万历十五年七月也。

  邛部属夷腻乃者,地近马湖。其酋撒假与外兄安兴、木瓜夷白禄、雷坡贼杨九乍等,数侵掠内地。巡抚曾省吾议讨之。会有都蛮之役,不果。乃建六堡,益戍兵千二百人,而诸蛮鸱张如故。及建、越兴师,又藏纳叛人。元泰乃令都指挥李献忠等分剿。贼诈降,诱执献忠等三将,杀士卒数千人,势益猖獗。应祥等师旋,元泰益征播州、酉阳诸土兵,合五万人,令应祥督文达、之垣及周于德诸将三道入,故总兵郭成亦从征。十一月,于德首败白禄兵,追至马蝗山,悬索以登,贼溃。乘势攻木瓜夷,射杀白禄。追至利济山,雪深数尺,于德先登,复大败贼,毁其巢。初,撒假与九乍率万人据山,播州兵击走之。至是,文达复破之大田坝,合于德兵追逐,所向皆捷。游击万鏊蹑击撒假于鼠囤,获其妻子。郭成复至三宝山大战,生擒撒假。安兴据巢守,文达、鏊分道入,获其母妻。安兴掷金于途,以缓追者,遂得脱。已,诸军深入,竟获之。他夷倮畏威降者二千余人,悉献还土田,愿修职贡,兵乃罢。凡斩首一千六百九十余,俘获七百三十有奇,以其地置屏山县。论功,应祥屡加都督同知,元泰亦至兵部尚书。

  当是时,蜀中剧寇尽平,应祥威名甚著。御史傅霈按部,诘应祥冒饟。应祥贿以千金,为所奏,罢职。兵部举应祥佥书南京右府,给事中薛三才持不可。

  二十八年大征播州。贵州总兵官童元镇逗遛,总督李化龙劾之,荐应祥代。时分兵八道,贵州分乌江、兴隆二道。诏元镇充为事官,由乌江入,应祥由兴隆入,诸道克二月望进兵。应祥未受事,副将陈寅等已连克数囤,拒贼四牌高囤下,别遣兵从间道直捣龙水囤。他将蔡兆吉又自乾坪抵箐冈,过四牌。贼首谢朝俸营其地,四面峭壁深箐,前二关。贼从高鼓噪,官军殊死战,俘朝俸妻子,乘势抵河畔。会乌江败书闻,敛兵不进者旬日。及应祥受任,益趣诸将急渡。寅等乃取他道渡河,而潜为浮桥以济师。诸军渡,贼失险,乞降者相继,应祥悉受之。贼所恃止黄滩一关,壁立,众死守。会贼徒石胜俸等率万余人降,告曰:“去黄滩三十里有三关,入播门户也,先袭破之,则黄滩孤难守。”应祥然其计,令偕陈寅率精卒四千夜抵关下。胜俸以数十骑诱开门,歼其戍卒。黄滩贼惧。寅督诸将渡河攻关前,胜俸由坟林暗渡袭关后,贼乃大败。应祥直抵海龙囤,合诸道兵共灭杨应龙。

  播既平,还镇铜仁。明年,改镇四川。播遗贼吴洪、卢文秀等恶有司法严,而遵义知县萧鸣世失众心。洪等遂称应龙有子,聚众为乱。应祥偕副使傅光宅捕之,尽获。应祥寻卒于官。以平播功,赠左都督,世荫千户。

  应祥为将,谋勇兼资,所至奏绩。平蜀三大寇,功最多。

  童元镇,桂林右卫人。万历中为指挥,从讨平乐贼莫天龙有功,屡迁游击将军。高江瑶反,从呼良朋破平之。历永宁、浔、梧参将,进副总兵。擢署都督佥事,为广西总兵官。未几,改广东。

  二十三年,总督陈大科以元镇熟蛮事,仍移广西。岑溪西北为上、下七山,介苍藤间,有平田、黎峒、白板、九密等三十七巢。东南为六十三山,有孔亮、陀田、桑园、古榄、鱼修等百余巢,与广东罗旁接。山险箐深,环数百里无日色,贼首潘积善等据之,久为民患。及罗旁平,积善惧,乞降。为设参将于大峒,兵千余戍之。其后,将领多掊克,士卒又疲弱,贼复生心,时出剽。会岁饥,粤东亡命浪贼数百人潜入七山,诱诸瑶为乱。元镇先以参将戍岑溪,得诸瑶心。至是,积善及其党韦月咸愿招抚自效,六十三山诸瑶多受约束。有讹言将剿北科瑶者,诸瑶谓绐己,大恨,遂与孔亮山贼攻月,杀之,火大峒参将署。督抚陈大科、戴耀属元镇讨之。时副将陈璘、参将吴广罢官里居,大科起令将兵,与元镇并进。贼伐大木塞道,环布箛签,元镇佯督军开道,而潜从小径上。孔亮山贼凭高,弩矢雨下。诸军用火器攻,大破之。俘馘千五百有奇,余招抚复业。时府江韦扶仲等亦据险乱,元镇与参政陆长庚谋,募瑶为间,乘夜获其妻子,诱出劫,伏兵擒之。余党悉平。元镇以功增秩赐金。

  会日本破朝鲜。廷议由浙、闽泛海捣其巢,牵制之,乃改元镇浙江。既而事寝,移镇贵州。

  二十八年,李化龙大征杨应龙,令元镇督永顺、镇雄、泗城诸土军,由乌江进。元镇惮应龙,久驻铜仁不进,屡趣乃行。时刘綎、吴广诸军已进,群贼议分兵守,其党孙时泰曰:“兵分则力薄。乘官军未集,先破其弱者,余自退矣。”应龙善之。闻元镇发乌江,应龙喜曰:“此易与耳。”谋纵之渡江,密以计取。监军按察使杨寅秋言乌江去播不远,宜俟诸道深入,与俱进,元镇不从。于是永顺兵先夺乌江,贼遣千余人沿江叫骂以诱之。诸军既济,复夺老君关。前哨参将谢崇爵乘势督泗城及水西兵再拔河渡关。三月望,贼以步骑数千先冲水西军,军中驱象出战,贼多伤。俄驾象者毙,象反走,掷火器者又误击己营,阵乱。泗城兵先走,崇爵亦走,争浮桥,桥断,杀溺死者数千人。

  河渡既败,乌江相去六十里,犹未知。明日,参将杨显发永顺兵三百出哨,道遇贼数万,咸为水西装。永顺兵不之疑,贼掩杀三百人,亦袭其装,直趋乌江。乌江军信为水西、永顺军,不设备,遂为贼所破,争先渡江。贼先断浮桥,士卒多溺死,显及二子与焉。元镇所部三万人,不存什一,将校止崇爵等三人,江水为不流。

  贵阳闻警,居民尽避入城,远近震动。化龙用上方剑斩崇爵,益征兵,檄镇雄土官陇澄邀贼归路。陇澄者,即安尧臣,水西安疆臣弟也。军不与元镇合,独全,当事颇疑其通贼。寅秋以镇雄去播止二日,令捣巢立效,澄许之。河渡未败时,澄已遣部将刘岳、王嘉猷攻拔苦竹关及半坝岭。暨败,二将移新站。贼伏兵大水田,别以五千人来袭,败还。嘉猷乃扬声捣大水田,而潜以一军拔大夫关,直抵马坎,断贼归路,与疆臣合,贼遂遁。会都指挥徐成将兵至,合泗城土官岑绍勋兵,再克河渡关。贼将张守钦、袁五受据长箐、万丈林,永顺兵击破之,生擒守钦。攻清潭洞,复擒五受。会朝议责元镇败状,令李应祥并将其军,遂合水西、镇雄诸部,直抵海龙囤,竟灭贼。

  兵初兴,元镇坐逗遛,谪为事官。及是,逮至京,下吏,罪当死。法司援前岑溪功,谪戍烟瘴。遇赦,广西巡抚戴耀为请,部议不许,竟卒于戍所。

  陈璘,字朝爵,广东翁源人。嘉靖末,为指挥佥事。从讨英德贼有功,进广东守备。与平大盗赖元爵及岭东残寇。万历初,讨平高要贼邓胜龙,又平揭阳贼及山贼钟月泉,屡进署都指挥佥事,佥书广东都司。

  官军攻诸良宝,副将李成立战败。总督殷正茂请假璘参将,自将一军。贼平,授肇庆游击将军,徙高州参将。总督凌云翼将大征罗旁,先下令雕剿。璘所破凡九十巢。已,分十道大征。璘从信宜入,会诸军,覆灭之,以其地置罗定州及东安、西宁二县。即迁璘副总兵,署东安参将事。未几,余孽杀吏民,责璘戴罪办贼。璘会他将朱文达攻破石牛、青水诸巢,斩捕三百六十余人,授俸如故。

  时东安初定,璘大兴土木,营寺庙,役部卒,且勒其出赀。卒咸怒,因事倡乱,掠州县,为巡按御史罗应鹤所劾,诏夺璘官。既而获贼,乃除罪,改狼山副总兵。

  璘有谋略,善将兵,然所至贪黩,复被劾褫官。废久之,朝士多惜其才,不敢荐。二十年,朝鲜用兵,以璘熟倭情,命添注神机七营参将,至则改神枢右副将。无何,擢署都督佥事,充副总兵官,协守蓟镇。明年正月诏以本官统蓟、辽、保定、山东军,御倭防海。会有封贡之议,暂休兵,改璘协守漳、潮。坐贿石星,为所奏,复罢归。

  二十五年,封事败,起璘故官,统广东兵五千援朝鲜。明年二月,擢御倭总兵官,与麻贵、刘綎并将。部卒次山海关鼓噪,璘被责。寻令提督水军,与贵、綎及董一元分道进,副将陈蚕、邓子龙,游击马文焕、季金、张良相等皆属焉,兵万三千余人,战舰数百,分布忠清、全罗、庆尚诸海口。初,贼泛海出没,官军乏舟,故得志。及见璘舟师,惧不敢往来海中。会平秀吉死,贼将遁,璘急遣子龙偕朝鲜将李舜臣邀之。子龙战没,蚕、金等军至,邀击之,倭无斗志,官军焚其舟。贼大败,脱登岸者又为陆兵所歼,焚溺死者万计。时綎方攻行长,驱入顺天大城。璘以舟师夹击,复焚其舟百余。石曼子西援行长,璘邀之半洋,击杀之,歼其徒三百余。贼退保锦山,官军挑之不出。已,渡匿乙山。崖深道险,将士不敢进。璘夜潜入,围其岩洞。比明,炮发,倭大惊,奔后山,凭高以拒。将士殊死攻,贼遁走。璘分道追击,贼无脱者。论功,璘为首,綎次之,贵又次之。进璘都督同知,世荫指挥佥事。

  师甫旋,会有征播之役。命璘为湖广总兵官,由偏桥进,副将陈良玭由龙泉,受璘节制。二十八年二月,军次白泥,杨应龙子朝栋率众二万渡乌江迎战。璘前御之,而分两翼蹑其后。贼少挫,追奔至龙溪山,贼合四牌贼共拒。四牌在江外,与江内七牌皆五司遗种、九股恶苗,素助贼。璘广招抚,乃进军龙溪。侦知贼有伏,令游击陈策用火器击之,贼据险,矢石雨下。璘先登,斩小校退者以徇,把总吴应龙等陷阵,贼大溃,退四牌保儿囤。璘二裨将逼之,中伏。璘募死士从应龙等奋击,贼复溃,奔据囤巅,夜由山后遁。黎明追及于袁家渡,复败之。四牌之贼遂尽。

  三月望,诸军为浮桥渡江。知贼将张佑、谢朝俸、石胜俸等营七牌野猪山,璘即夜发抵苦练坪。前锋与战,后军至,夹击之,贼败逃深箐,官军遂入苦菜关。会童元镇乌江师败,璘惧,请退师,总督李化龙不可。璘乃进营楠木桥,次湄潭。贼悉聚青蛇、长坎、玛瑙、保子四囤,地皆绝险,而青蛇尤甚。璘议,同日攻则兵力弱,止攻一囤,则三囤必相助,乃先攻三囤,次及青蛇。良玭师亦来会,令伏囤后,别以一军守板角关,防贼逸。璘督诸将力攻三日,贼死伤无算,三囤遂下。青蛇四面陡绝,璘围其三面,购死士从玛瑙后附葛至山背举炮,贼惶骇,诸军进攻,焚其茅屋。贼退入囤内,木石交下。将士冒死上,毁大栅二重,前后击之,贼大败,斩首一千九百有奇,七牌之贼亦尽。

  乃分兵六道,攻克大小三渡关,乘胜抵海龙囤下。诸将俱攻囤前,独水西安疆臣攻其后,相持四十余日。其下受贼重贿,多与通,且潜以火药遗贼,故贼不备。其后璘知之,与监军者谋,令疆臣退一舍,璘移其处,置铁牌百余,距囤丈许,贼强弩无所施,又为箛板于栅前,贼每夜出劫,为钉伤,不敢复出。应龙势穷,相聚哭。化龙初有令,诸将分日攻。六月六日,璘与吴广当进兵。璘夜四更衔枚上,贼鼾睡,斩其守关者,树白帜,鸣炮,贼大惊溃散,应龙自焚。广军亦至,贼尽平。

  遂移师讨皮林。皮林在湖、贵交,与九股苗相接。有吴国佐者,洪州司特峒寨苗也,桀黠无赖,其从父大荣以叛诛,国佐收其妾。黎平府持之急,遂反,自称“天皇上将”,其党石纂太称“太保”,合攻上黄堡,诱败参将黄冲霄,追至永从县,杀守备张世忠,炙而啖之,掠屯堡七十余,焚五开南城,陷永从,围中潮所。时方征播州,未暇讨。既平播,偏沅巡抚江铎命璘与良玭合兵讨之,良玭失利。明年,铎移驻靖州,命璘率副将李遇文等七道进,璘擒苗酋银贡等。游击宋大斌攻破特峒,焚之。国佐逃天浦四十八寨,复入古州毛洞,追获之。石纂太逃广西上岩山,指挥徐时达诱缚之。贼党杨永禄率众万余屯白冲。游击沈弘猷等夹攻,生擒永禄。诸苗悉平。

  征播时,璘投贿李化龙家。会刘綎使为化龙父所麾,璘使走。化龙疏于朝,綎获罪,璘独免。后兵部尚书田乐推璘镇贵州,给事中洪瞻祖遂劾璘营求。帝以璘东西积战功,卒如乐议。贵东西二路苗:曰仲家苗,盘踞贵龙、平新间,为诸苗巨魁;在水硍山介铜仁、思石者曰山苗,红苗之羽翼也。自平播后,贵州物力大屈,苗益生心,剽掠无虚日。三十三年冬,巡抚郭子章请于朝。明年四月,令璘军万人攻水硍,游击刘岳督宣慰安疆臣兵万人攻西路,并克之。乃令璘移新添,独攻东路,复克之。生获酋十二人,斩首三千余级,招降者万三千余人,部内遂靖。改镇广东,卒官。先叙平播功,加左都督,世荫指挥使。既卒,以平苗功,赠太子太保,再荫百户。

  吴广,广东人。以武生从军,累著战功,历福建南路参将,坐事罢归。会岑溪瑶反,总督陈大科檄广从总兵童元镇讨之。将士少却,广手斩一卒以徇,遂大破之。论功,复故官。

  万历二十五年,以副总兵从刘綎御倭朝鲜,领水军与陈璘相犄角,俘斩甚众。甫班师,大征播州,擢广总兵官,以一军出合江。副将曹希彬以一军出永宁,受广节制。广屯二郎坝,大行招徕。贼骁将郭通绪迎战,将士袭走之。陶洪、安村、罗村三砦土官各出降,他部来归者数万,广择其壮者从军。通绪扼穿崖囤,广督土汉军击破之。刘綎、马孔英已入播,广犹顿二郎,总督李化龙趣之。乃议分四哨进攻崖门,别遣永宁女土官奢世续等督夷兵二千,扼桑木垭诸要害,以防饟道。诸将连破数囤,进营母猪塘。杨应龙惧,令通绪尽发关外兵拒敌。广伏炮手五百于磨抢垭外南冈下,而遣裨将赵应科挑战。垭夹两山中,甚隘,通绪横槊冲应科,应科佯北。通绪追出垭,遇伏,急旋马,中炮坠,方跃上他马,伏兵攒刺之殪,余贼大奔。官军逐北,贼尽降,遂薄崖门。径小止容一骑,贼众万余出关拒战。希彬悬赏千金,士攀崖竞进,追至第四关,关上男妇尽哭。贼党自杀其魁罗进恩,率万余人出降。其第一关犹拒不下,广乘夜疾进,夺其关,关内民争献牛酒。刘綎、马孔英已入关,李应祥、陈璘犹在关外。广合希彬军连战红碗、水土崖、分水关皆捷,遂进营水牛塘,应龙大惧。知广军孤深入,谋欲袭之,乃遣人诈降。广测其诈,坚壁以待,应龙拥众三万直冲大营,诸将殊死战。会他将来援,贼乃退。广遂与诸道军逼海龙囤。贼诈令妇人乞降,哭囤上,又诈报应龙仰药死,广信之。已,知其诈,急烧第二关,夺三山,绝贼樵汲,贼益窘。旋与陈璘从囤后登,应龙急自焚死。获其子朝栋,出应龙尸烈焰中。广中毒矢,失声,绝而复苏,遂以本官镇四川。逾年卒。

  初,广之顿二郎也,有言其受贿养寇者,诏谪充为事官。后论功赠都督同知,世荫千户。

  邓子龙,丰城人。貌魁梧,骁捷绝伦。嘉靖中,江西贼起,掠樟树镇。子龙应有司募,破平之。累功授广东把总。

  万历初,从大帅张元勋讨平巨盗赖元爵。已,从平陈金莺、罗绍清。贼魁黄高晖逸,子龙入山生获之。迁铜鼓石守备。寻擢署都指挥佥事,掌浙江都司。被论当夺职,帝以子龙犯轻,会麻阳苗金道侣等作乱,擢参将讨之。大破贼,解散其党。五开卫卒胡若卢等火监司行署,挞逐守备及黎平守。靖州、铜鼓、龙里诸苗咸响应为乱。子龙火其东门以致贼,而潜兵入北门,贼遂灭。

  十一年闰二月,缅甸犯云南。诏移子龙永昌。木邦部耿马奸人罕虔与岳凤同为逆,说缅酋莽应里内侵,虔从掠千崖、南甸。已,引渡查理江,直犯姚关,湾甸土知州景宗真及弟宗材助之。子龙急战攀枝树下,阵斩宗真、虔,生获宗材。虔子招罕、招色奔三尖山,令叔罕老率蒲人药弩手五百阻要害,子龙饵蒲人以金,尽知贼间道。乃命裨将邓勇等提北胜、蒗渠诸番兵,直捣贼巢,而预伏兵山后夹击。夜半上,生擒招罕、招色、罕老及其党百三十余人,斩首五百余级,尖山巢空,乃抚流移数千人。会刘綎亦俘岳凤以献。帝悦,进子龙副总兵,予世荫。无何,缅人复寇猛密,把总高国春大破之。子龙以犄角功,亦优叙。自是,蛮人先附缅者,多来附。

  永昌、腾冲夙号乐土,自岳、罕猖乱,始议募兵,所募多亡命,乃立腾冲、姚安两营。刘綎将腾军,子龙将姚军,不相能,两军斗。帝以两将皆有功,置不问。既而綎罢,刘天俸代;天俸逮,遂以子龙兼统之。子龙抑腾兵,每工作,辄虐用之,而右姚兵。及用师陇川,子龙故为低昂,椎牛飨士,姚兵倍腾兵,腾兵大不堪,欲散去。副使姜忻令他将辖之,乃定。而姚兵久骄,因索饷作乱,由永昌、大理抵会城,所过剽掠。诸兵夹击之,斩八十四级,俘四百余人,乱始靖。子龙坐褫官下吏。

  十八年,孟养贼思箇叛。子龙方对簿,巡抚吴定请令立功自赎,帝许之。命未至,定已与黔国公沐昌祚遣将却之。无何,丁改十寨贼普应春、霸生等作乱,势张甚。定大征汉土军,令子龙军其右,游击杨威军其左,大破之,斩首一千二百级,招降六千六百人。帝为告谢郊庙,宣捷受贺,复子龙副总兵,署金山参将事。先是,猛广土官思仁烝其嫂甘线姑,欲妻之,弗克。偕其党丙测叛归缅,数导入寇。二十年攻孟养,犯蛮莫,土同知思纪奔等练山。子龙击败之,乃去。子龙寻被劾罢归。

  二十六年,朝鲜用师。诏以故官领水军,从陈璘东征。倭将渡海遁,璘遣子龙偕朝鲜统制使李舜臣督水军千人,驾三巨舰为前锋,邀之釜山南海。子龙素慷慨,年逾七十,意气弥厉,欲得首功,急携壮士二百人跃上朝鲜舟,直前奋击,贼死伤无算。他舟误掷火器入子龙舟,舟中火,贼乘之,子龙战死。舜臣赴救,亦死。事闻,赠都督佥事,世荫一子,庙祀朝鲜。

  马孔英者,宣府塞外降丁也,积战功为宁夏参将。

  万历二十年,哱拜反,引套寇入掠,孔英屡击败之。卜失兔入下马关,从麻贵邀击,大获。进本镇副总兵。二十四年九月,着力兔、宰僧犯平虏、横城。孔英偕参将邓凤力战,斩首二百七十有奇,赐金币。令推大将缺,乃擢署都督佥事,以总兵官莅旧任,寻进秩为真。二十七年,着力兔、宰僧复犯平虏、兴武,孔英与杜桐等分道袭败之。再入,又败之。

  会大征播州杨应龙。诏发陕西四镇兵,令孔英将以往。兵分八道,孔英道南川,独险远,去应龙海龙囤六七百里。未至,重庆推官高折枝监纪军事,请独当一面。乃与参将周国柱先以石砫宣抚马千乘兵破贼金筑,复督酉阳宣抚冉御龙败贼于官坝。孔英至军,平茶、邑梅兵亦集,军容甚壮。先师期一日入真州,用土官郑葵、路麟为乡道,别遣边兵千扼明月关。诸军鼓行前,连破四寨,次赤崖,抵清水坪、封宁关,破贼营十数,逼桑木关,关内民降者日千计。折枝结三大砦处之,禁杀掠,降者日众,贼益孤。关为贼要害,山险箐深,贼凭高拒。乃令千乘、御龙出关左右,国柱捣其中。贼用标枪药矢,锐甚。官军殊死战,夺其关,逐北至风坎关,贼复大败。连破九杵、黑水诸关,苦竹、羊崖、铜鼓诸寨。国柱攻金子坝,无一人,疑有伏,焚空砦十九,严兵以待,贼果突出,击败之。孔英乃留王之翰兵守白玉台,卫饟道,平茶、邑梅兵守桑木关,而亲帅大军进营金子坝。

  应龙闻桑木关破,大惧,遣弟世龙及杨珠以锐卒劫之翰营。之翰走,杀饟卒无算。平茶兵来援,贼始退,孔英还击世龙,复却。裨将刘胜奋击,贼乃奔。官军进朗山口,由郎山进蒙子桥,深箐蓊翳,贼处处设伏,悉剿平之。应龙益惧,遣其党诈降,谋为内应,折枝尽斩之,伏以待。珠果夜劫营,伏发,贼惊溃,追奔至高坪。已,夺贼养马城,直抵海龙第二关下,贼守兵益多。孔英军已深入,而诸道未有至者。酉阳、延绥兵皆退,贼蹑杀官军六十人。居数日,刘綎兵至,乃合兵连克海崖、海门诸关。贼走保囤上,竟覆灭。

  初,总督李化龙克师期,诸将莫利先入。孔英所将边卒及诸土兵,皆犷悍,监纪折枝勇而有谋,故师独先。八道围海龙,诸将以囤后易攻,争走其后,孔英独壁关前。录功,进都督同知,世荫千户。

  久之,以总兵官镇贵州。平金筑、定番叛苗,生擒首恶阿包、阿牙等。已而欲袭黄柏山苗。苗知之,先发,败官兵,匿不报。又诱执苗酋石阿四,称阵擒冒功。为巡抚胡桂芳所劾,罢归卒。

  赞曰:播州之役,诸将用命,合八道师,历时五月,仅乃克之,可谓劳矣。刘綎勇略冠诸将,劳最多,其后死事亦最烈。邓子龙始事姚安,名与綎幹,垂老致命,庙祀海隅。昔人谓“武官不惜死”,两人者盖无愧于斯言也夫。

卷一百三十五譯文

  江秉謙,字兆豫,安徽歙縣人。萬曆三十八年(1610)進士,授職鄞縣知縣。因為廉潔能幹被徵用,打算任命他為御史,長時間任命沒有下達,因為父母的葬禮回家。光宗即位,任命才下達。進入官府,從容不迫地討論事情。

  天啟元年(1621)首先陳奏君臣無私為國奉獻的道理,規勸極為懇切。戶部尚書李汝華建議興修屯田,請求專門派遣御史,三年一考核,如果開墾屯田的收入能夠達到每年銀餉的數額,就提拔為京卿。江秉謙極力駁斥他的荒謬,進而說李汝華空佔著職位,不幹事情,應該儘快罷免他。李汝華上疏辯解,江秉謙再次彈劾他。

  瀋陽失陷後,很多人都懷念熊廷弼,唯有給事中郭鞏追究熊廷弼喪師誤國的罪行,請求皇帝一起處罰閣臣劉一火景。江秉謙憤怒,極力稱讚熊廷弼保衛邊疆的功勞,並且說:“現在對熊廷弼已經調查清楚了,議論他的人還拿私人的感情來掩蓋天下的公論,寧願毀壞國家的邊疆,而不忘發洩胸中的私憤。”疏章交給朝廷討論。正好遼陽又失陷了。熊廷弼不久被起用為經略。判處郭鞏妄議罪剝奪他的官職,由此跟江秉謙結下仇怨。熊廷弼坐鎮山海關後,主張派使者宣諭朝鮮出兵作為牽制敵人的力量。副使梁之垣請求出使,熊廷弼很高興,請求朝廷付二十萬兩銀子作為軍費。兵部尚書張鶴鳴不給,江秉謙上疏爭論。張鶴鳴憤怒了,極力詆譭江秉謙與熊廷弼朋比為黨。江秉謙上疏辯解,皇帝不怪罪他。

  張鶴鳴既已壓制熊廷弼,專門庇護巡撫王化貞,很多朝臣依附他。皇帝因為經略跟巡撫關係不融洽,下詔讓廷臣討論。江秉謙說:“陛下再次起用熊廷弼,委以重任,說:‘戰場上的事不受宮廷限制。’數月以來,熊廷弼不能夠有所舉動。求救的呼喊每天都聽到,辯解駁斥的信函一件接著一件。於是有人就說:‘經略、巡撫意見不合,王化貞主張進攻,熊廷弼主張防守。’熊廷弼並非一味防守,只是認為防守穩定了然後才能進攻。王化貞銳意進攻,即使取得了勝利,能夠不做好防守的準備嗎?萬一不能獲勝,又將如何防守呢?這其中的利害關係,是人所共知的。於是或者沒有什麼話不聽從的,或者是沒有計策不放棄的。難道真的不懂攻守的道理,只不過是想加深熊廷弼、王化貞的矛盾罷了。陛下既然命令熊廷弼指揮管轄三方面的軍隊,那麼三方面軍隊的前進進攻退卻防守應當一切聽從熊廷弼的指揮。王化貞想前進,就讓熊廷弼跟著他前進;想後退,就讓熊廷弼跟隨他後退。王化貞一會兒前進一會兒後退,就使得熊廷弼前進了不知道怎樣進攻,後退了不知道拿什麼來防守。這是王化貞有指揮管轄熊廷弼的權力,而熊廷弼不曾有指揮管轄三方面軍隊的權力。所以今天的事情,不是經略、巡撫之間不和,而是喜歡或討厭經略、巡撫的人們不合;不是進攻或防守的議論不合,而是左右支配經略、巡撫的議論不合。請求皇上專門詢問熊廷弼,做一些實際的戰爭準備工作。”最後嘲笑首輔葉向高模稜兩可,勢必對兩方面都有所牽制,怎麼能夠要求取得成功。辭語極為懇切。

  後來朝廷議論將要撤換熊廷弼,而王化貞已放棄廣寧逃跑了。江秉謙更加憤怒,認為職方郎耿如杞附和張鶴鳴,極力幫助王化貞排擠熊廷弼,導致國土失陷,接連上疏攻擊他。並且援引世宗斬殺丁汝夔的事例,乞求趕快將張鶴鳴依法懲處。皇帝以為張鶴鳴剛巡視邊防,不能隨便詆譭他,剝奪江秉謙半年的俸祿,對耿如杞不過問。江秉謙又上疏說:“張鶴鳴一旦進入政府要害部門,剛開始只不過是魯莽而沒有遠見卓識,到後來就兇狠而隱含殺機。明知西部軍事情報不準確,作戰計劃與實際狀況難以符合,卻在那裡自我欺騙又欺騙朝廷。哪裡有機會?卻說機會可以利用。什麼時候渡河?卻說渡河一定能取得勝利。既想趕經略出關,又不肯把指揮管轄的權力交給經略,既想把熊廷弼安排在廣寧,又不曾將王化貞派往別處。破壞國家領土的罪行,可以置之不理嗎?況且王化貞先拋棄防地又先逃跑,還說他功過各佔一半。僅憑這一句話,縱使將張鶴鳴一寸寸地斬殺,也不足以抵消他欺君誤國的罪責,卻還敢張口定別人的罪案嗎!”

  正在這個時候,大學士沈翭暗中勾結宦官劉朝、奶母客氏,召募士兵進入禁中,在宮內操練士兵。給事中惠世揚、周朝瑞等十二人一連兩次上疏極力攻擊。江秉謙參與其中,並詆譭劉朝和客氏。朝廷內外都很怨恨。於是假借彈劾張鶴鳴的奏疏,把江秉謙調往外地。不久,郭鞏被召回,巴結魏忠賢,極力敗壞江秉謙。

  這年冬天,皇子降生,被貶謫的言官除了江秉謙外全部被召回。在家居住四年,聽說魏忠賢更加擾亂朝政,憂憤而死。過了幾個月,魏忠賢的黨徒御史卓邁追究江秉謙保護熊廷弼,於是剝奪了他的官籍。崇禎初年,恢復了他的官籍。

  侯震暘,字得一,嘉定人。祖父侯堯封是一位監察御史。冒犯了大學士張居正,被調往外地。做官一直做到福建右參政,有廉潔正直的名聲。侯震暘考中萬曆三十八年(1610)進士,授職行人。

  天啟初年,提拔吏科給事。這時,乳母奉聖夫人客氏正被皇帝寵幸。跟魏忠賢及大學士沈翭內外勾結,氣焰極為囂張。被送出宮後,熹宗皇帝流淚思念她,從早到晚不吃飯,於是下詔重新讓客氏進宮。侯震 暘上疏說:“宮闈禁地,一群奸邪小人在裡面耀武揚威,內外勾結,藉機作亂,有些實在不忍心說。王聖被寵幸就煽動江京、李閏擾亂朝政,趙嬈被寵幸就造成曹節、王甫的事變。小小的村婦,值得皇上如此親暱嗎?”皇帝還不覺醒。

  正好遼東戰事危急,經略熊廷弼、巡撫王化貞有矛盾。兵部尚書張鶴鳴袒護王化貞,議論這事的人於是想把熊廷弼調往別處,跟王化貞分守不同的地區。侯震 暘預料他們一定會失敗,上疏說:“事情到了這種地步,陛下應該派使者問經略,如果還能認真訓練,那麼進退的快慢不受宮廷管制,即使撤銷巡撫,一切權力交給經略,也不是不可以的。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麼就督促逐條陳奏,聽憑朝臣討論安排,把收拾殘局的職責專門交給王化貞。這是一種說法。不然就把熊廷弼調到密雲,另外委任經略。張鶴鳴一向慷慨激昂,與其等戰爭失敗一同受罰,不如讓他挺身報國。這又是一種說法。不然就把經略的職位授給王化貞,選擇一位深沉有謀略的人代替他出任巡撫,來幫助他。這又是一種說法,不然就把熊廷弼調往登州、萊州,完成他的三方佈置防禦的策略,跟王化貞互成掎角之勢。這又是一種說法。假若還拖延猶豫不決,一定會耽誤國家大事的。”奏疏上報,正好有聖旨集體討論,而大清兵已經攻破廣寧了。王化貞、熊廷弼相繼進入山海關以內,還多次得到皇帝降旨安慰,要求他們戴罪立功。

  侯震 暘極感憤悶,再次上疏說:“微臣的預言不幸應驗了,為今天打算,應依法從事而不能感情從事。河西沒有失敗之前,整個朝廷十分之七的人都愛惜王化貞,現在不能愛惜王化貞了。河西失敗之後,整個朝廷十分之九都在寬免熊廷弼,現在也不能寬免熊廷弼了。鞭策巡撫的,說應該責令他回到廣寧,將西部防線聯成一體。然而軍營糧草已經用完,他能夠赤手空拳效法包胥嗎?鞭策經略的,說應該仍舊要求他防守山海關。然而所謂防守,將如同熊廷弼前面建議的三十萬兵數十萬餉,來為以後打算嗎?抑或只是命令他率領殘兵開到關外,姑且表示還沒有殺死吧!凡此種種,沒有一個是可行的。到現在還不判決逃臣的罪行,國家殘破的疆土將怎樣保護啊。”到後來懲辦失敗的罪犯,大約和侯震 暘的奏疏所說的一致。

  不久,彈劾大學士沈翭勾結奉聖夫人及各太監為朋黨,一一揭發他陷害王安的情形。魏忠賢當天傳旨將侯震 暘流放。侯震暘向皇帝辭行,又呈上田賦、河渠二道建議。因被流放的臣子不應當建議,又降二級官回家。

  侯震 暘在官八個月,上奏一共數十次。崇禎初年,徵召恢復他官職,侯震暘已經死了。憑藉他兒子主事官侯峒曾的請求,特地追贈他為太常少卿。

  劉綎,字省吾,都督劉顯的兒子。勇敢有家父的遺風,受蔭封為指揮使。

  萬曆初年,跟著父親劉顯討伐九絲蠻。劉綎第一個登上城樓,抓獲蠻人首領阿大。因為軍功,提升為雲南以東守備,改任南京小教場坐營。

  萬曆十年(1582)冬天,緬甸侵犯永昌、騰越,巡撫劉世曾請求增加兵力。第二年春天,提拔劉綎為遊擊將軍,負責騰衝一帶的防務。緬甸距離雲南遙遠。自從他們的首領莽瑞體用武力征服周邊各少數民族後,勢力日益強大,多次騷擾邊境。江西人嶽鳳,在隴川一帶經商,為人兇猛殘暴,足智多謀,做了宣撫多士寧的書記官。多士寧把妹妹許配給他做妻子。嶽鳳哄騙多士寧前去會見莽瑞體,偷偷地跟兒子嶽曩烏一起用毒酒把多士寧毒死了,然後殺了他的妻子和兒子,奪走了金牌印符,接受莽瑞體的命令,代替多士寧當上了宣撫。莽瑞體死後,他的兒子莽應裡繼位。嶽鳳聯合耿馬的強盜罕虔、南甸土舍刀落參、芒市土舍放正堂,跟莽應裡的伯父莽猛別、弟弟阿瓦等人一起,各率象兵數十萬人攻打雷弄、盞達、幹崖、南甸、木邦、老姚、思旬等地,燒殺搶掠,不計其數。窺視騰越、永昌、大理、蒙化、景東、鎮沅、元江。不久,攻陷順寧,擊破盞達,又命令曩烏帶領緬甸兵突擊猛淋,指揮吳繼勳等人戰死。鄧川土官知州何鈺是嶽鳳的連襟,派出使者招撫,嶽鳳將他抓住獻給應裡。

  這時,車裡、八百、孟養、木邦、孟艮、孟密、蠻莫都派兵幫助敵軍,敵人的勢力更加強盛。黔國公沐昌祚聽到這一緊急情況,遷移到洱海駐紮,巡撫劉世曾也移居楚雄。大規模召募漢人和當地土著幾萬人當兵,命令參政趙睿駐兵蒙化,副使胡心得駐兵騰衝,陸通霄駐兵趙州,僉事楊際熙駐兵永昌,跟監軍副使傅寵、姜忻監督參將胡大賓等人分路出擊。大小十多次戰鬥,斬首一千六百多,莽猛別、刀落參都被射死了。參將鄧子龍在姚關殺死罕虔。莽應裡催促嶽鳳向東侵略姚關,北邊佔領灣甸、芒市。正好劉綎趕到部隊,軍威大振。嶽鳳害怕了,於是命令妻子、兒子和部屬來投降。劉綎要求他獻出金牌印符以及蠻莫、孟密的地盤。於是以護送嶽鳳的妻兒回隴川為藉口,派兵直奔沙木籠山,佔據險要地形,而自己快馬進入隴川境內。嶽鳳考慮到四面都是劉綎的部隊,於是親赴軍營投降。劉綎又率部隊進軍緬甸,緬甸將領先逃走了,只留有少量部隊駐守隴川。劉綎攻擊他們,嶽鳳的兒子曩烏也投降了。劉綎於是帶著嶽鳳父子前往攻打蠻莫,乘勝追擊。敵人處境困難,綁著緬甸人和大象、馬來獻俘,蠻莫平定。於是招撫孟養的強盜,強盜將要騎著大象逃跑,追擊俘虜了他們。又轉移部隊圍攻孟璉,活捉了敵人的頭目。

  雲南平定,到朝廷進獻俘虜。皇帝到郊廟報告祖宗,感謝保佑這次戰役的勝利,並接受百官的朝賀。從大學士申時行以下,都被加封官職,蔭庇後代。劉綎也提升為副總兵,給予世世代代做官的權利。於是將孟密的安撫司改為宣撫,增設蠻莫、耿馬二個安撫;長官司有二,即孟璉和孟養;千戶所也有二個,一個駐守在姚關,一個駐守在猛淋。都稱為“鎮安”。命令劉綎以副總兵的身份代理臨元參將,遷到蠻莫駐紮。當初,嶽鳳投降本來是想用計謀誘惑敵人,而巡撫劉世曾佈置軍隊抓獲了他,於是舉行進獻俘虜的禮儀,敘述功勞徵召到內閣。

  沒過多久,緬甸人又大舉進犯孟密。孟密的部隊戰敗,敵人進而包圍了五章。把總高國春率領五百人增援,打敗敵人數萬人,接連摧毀六座敵營,為西南第一戰功。提升官階,世世代代做副千戶。劉綎也被破格提拔。蠻莫設定安撫使,因為工官思順有功,特地把這個官職授予他。劉綎接受他的一大筆賄賂,又放縱部將謝世祿等人姦淫暴虐,思順非常怨恨他。

  劉綎出自將門,他父親劉顯的部下很多強健賢能之人,劉綎繼承這份遺產,自以為很有力量。出征緬甸戰役,統兵金沙江畔,把將臺修築在王驥的舊址上,的確很有威名。然而他為人貪財,駕御部下又不得法。部隊回到騰衝時,穿著鎧甲大聲喧譁,焚燒老百姓的房屋。劉綎在蠻莫聽到這訊息立即飛馬趕到,用金錢犒賞士兵,這才安定下來。思順害怕禍及自己,叛變投靠了莽姓土匪頭子。下詔解除劉綎職務,以遊擊的身份聽候調遣。

  不久,羅雄發生事變,羅雄是曲靖的下屬州,者氏世世代代為羅雄知州。嘉靖年間,者浚繼承職位,殺了營長,把他的妻子據為己有,生有一個兒子名叫繼榮。者浚年紀大了沒有其他兒子,繼榮得以繼承他的職位,於是殺死者浚。妖邪的和尚王道、張道認為繼榮相貌不同於一般人,把他奉為主子。用符術訓練士兵。

  煽動糾集了一幫黨徒,唯獨表弟隆有義沒有聽從他。萬曆十三年(1585)冬天,繼榮派他的黨徒四出搶劫,廣西師宗、陸涼各府州都受到侵擾。巡撫劉世曾釋出檄文調集漢人和當地土著軍隊,交給監司程正誼、鄭璧等人分道防禦。正好劉綎解除官職到沾益,劉世曾很高興,命令他跟裨將劉紹桂、萬鏊分路討伐敵人。劉綎直搗繼榮的軍營,攻取它,抓獲他的妻妾多人,繼榮逃走。劉綎接連攻克三座敵營,斬殺王道、張道,追擊逃亡的敵人直到阿拜江。隆有義的部下斬殺繼榮,獻上他的首級,叛亂完全被平定。這時斬首的僅僅五十多人,而投降的卻有一萬多人,有人稱讚他沒有隨便濫殺無辜。當初,劉綎消滅繼榮時,有人說他私藏財寶,不記他的功勞。劉世曾為他辯白,於是賞賜給他白金。不久起用擔任廣西參將,移居四川。

  萬曆二十年(1592)徵召授職五軍三營參將。碰上朝鮮打仗,劉綎請求讓他率領五千名四川兵前去支援,下詔以副總兵身份出征。到達朝鮮時,倭寇已經放棄王京逃走了,劉綎直奔尚州烏嶺。烏嶺綿延七十里,懸崖峭壁只有一條路可通,倭寇憑藉天險,負隅頑抗。別將查大受、祖承訓等人插小路翻過槐山,出其不意地出現在烏嶺背後,倭寇非常驚恐,於是移兵駐紮釜山浦。劉綎和祖承訓等人進兵屯駐大丘、忠州,用全羅水軍在釜山海口布防,朝鮮局勢基本平定。不久,日本派小西飛進貢,於是侵犯鹹安、晉州,逼近全羅。提督李如松急忙派遣李平胡、查大受屯兵南原,祖承訓、李寧屯兵咸陽,劉綎屯兵陝川,防範敵人進攻。倭寇果然分兵侵犯,各將領都取得一定勝利,倭寇於是從釜山移到西生浦,把朝鮮王子送回。皇帝命令李如松大部隊撤回,只留劉綎和遊擊吳惟忠一共七千六百人,分別扼守各軍事要地。總督顧養謙極力主張全部撤兵,劉綎、吳惟忠也先後回國。

  播州土著首領楊應龍叛亂,提拔劉綎為四川總兵官。劉綎駐兵朝鮮二年,頗為辛苦,企圖讓朝廷勘驗功績破格提拔,於是賄賂御史宋興祖。宋興祖把這事報告了上面,按法律應該革職。吏部討論以為劉綎功勞較多,請求全部革除在雲南時加封的官階,以副總兵的職位鎮守四川,不久因為楊應龍請和,而青海盜匪多次騷擾邊防,特地設定臨洮總兵官,調劉綎擔任。

  萬曆二十四年(1596)三月,火落赤、真相、昆都魯、歹成、他卜囊等部族搶劫少數民族地區,窺視內地。劉綎的部將周國柱等人在莽剌川打敗他們,斬首一百三十多人,繳獲牛馬及各種家畜二萬多。皇帝為此告祭郊廟,宣傳捷報。劉綎等人不同程度地得到提升官級,蔭封后人。

  第二年五月,朝鮮第二次用兵。下詔劉綎擔任防禦倭寇的總兵官,提督漢人土著士兵前往討伐。直到次年二月才抵達朝鮮,楊鎬、李如梅已經失敗了。經略邢階於是將部隊分為三部,中軍董一元,東路麻貴,西路劉綎,而讓陳璘專門負責水軍。劉綎在水源紮營,倭寇也分兵三路,西路行長據守順天,挖很深的溝壕,加固防守的柵欄。劉綎想引誘並捉住他,派使節請求跟他約定日期會見。使者三次返營,劉綎每次都一個人騎著馬在路途中等候,行長偵察得知,於是信以為真。約定在八月初一日會見。到了約定日期,劉綎的部下洩露了這一計謀,行長大驚,逃走了。劉綎進攻失敗,監軍參政王士琦不高興,想把他捆綁到中軍。劉綎害怕,極力督戰攻破敵營,敵人退走不敢迎戰。各將分三路出擊,劉綎挑戰獲勝,將匪徒趕入大城中。不久,匪徒聽說平秀吉死亡的訊息,準備逃跑。劉綎在半夜攻取粟林、曳橋,取得很大的戰果。石曼子帶領水軍營救,半道上被陳璘的水軍在海上擊敗。行長於是放棄順天,乘小船逃走了。

  凱旋迴師,提升劉綎為都督同知,世世代代蔭封千戶職。於是調集軍隊征伐楊應龍。正好四川總兵官萬鏊罷官,立即讓劉綎代替他。這時軍隊分為八路,四川佔了四路。川東又分為二路,其中以綦江道最重要,命令劉綎把守。楊應龍熟悉劉綎的才幹,很害怕,更加加強兵力防守要害之地。萬曆二十八年(1600)正月,各將攻克丁山、銅鼓、嚴村,於是進軍直搗楠木、山羊、簡臺三個山洞。山洞非常險要,敵將穆照等數萬人連營紮寨,各將領都很害怕。劉綎調遣兵力從三面攻敵,在李漢壩打了一場大仗,活捉敵軍頭目,其餘敵人逃入山洞。劉綎乘勝利餘威連克三關,直搗洞前,放火燒洞,匪徒傷亡慘重。三個山洞全部攻克,活捉穆照和匪徒頭目吳尚華。這一天,劉綎督戰,左手拿賞錢,右手執寶劍,大聲喊道:“賣命的有賞,不賣命的斬首!”戰死四十人,才獲得全面勝利。楊應龍於是派他的兒子楊朝棟、楊惟棟和他的黨羽楊珠統帥精銳部隊幾萬人,由松坎、魚渡、羅古池分三路進攻。劉綎在羅古埋伏一萬人,迎擊松坎的來敵;在軍營外埋伏一萬人,迎擊魚渡的來敵;另外準備一路軍作為策應。敵人果然到來,伏兵四起。劉綎率部轉戰出擊,斬首數百人,追擊逃敵五十里。匪徒聚集石虎關防守,劉綎也挖戰壕守備。

  當初,劉綎聽到任命他征伐播州,停留不肯上任。找了很多借口要挾朝廷。言官一起彈劾他,商議調他當南京右府僉書。劉綎聽到這訊息,立即辭職不幹。總督李化龍以為平定播州非劉綎不可,堅持挽留他,極力向朝廷推薦,劉綎這才上任。翻過夜郎舊城,攻克匪徒把守的滴淚、三坡、瓦窯坪、石虎各關隘,直抵婁山關。婁山萬峰競立,直插雲天,莽莽林草叢中,只有一條寬僅數尺的小道可通。匪徒設定木柵欄十四座,柵欄兩旁都挖有深溝,異常險要。劉綎分左右兩路奇兵,從小路直插關隘背後,自己統領大軍從關前仰攻,奪取婁山關,追擊敵人到永安莊,兩路軍也會合了。劉綎老成持重,擔心敵軍衝擊突圍,將各軍營連在一起:一部據守婁山關作為大本營,一部據守白石口作為中間營,一部據守永安莊為前鋒營。都指揮王芬,勇敢但缺少計謀。每次出戰都請求充當前鋒,打了幾次勝仗就有了輕敵之心,獨自在松門埡衝要之地紮營,距離大軍營防有幾里路遠。匪徒剛在烏江打了勝仗,計劃再奪回婁山關。正好穆照派使者報告了王芬孤軍駐防的情形,匪徒於是襲擊殺死了王芬,守備陳大剛、天全招討楊愈也戰死了,死亡逃跑計程車兵有二千多人。劉綎得報,親自率領步騎兵前去營救,部將馬孔英、吳敦吉分兵兩路夾攻,匪徒潰逃,追到養馬城然後回師。這一天,楊應龍幾乎做了俘虜,於是不敢窺探婁山關。劉綎總結前面失敗的教訓,在靠近關前設定柵欄,堅壁清野,並且請求增派部隊支援。過了十多天,攻克後水囤,在冠軍山安營紮寨。不久與馬孔英、吳廣各路軍會合,進軍直逼海龍囤下,跟各位將領共同平定叛亂,劉綎戰功最多。

  當初,李化龍推薦劉綎,言官以為劉綎曾接受楊應龍賄賂,應當剝奪他的官職讓他隨軍出征。部議貶職為事官,帶罪殺賊立功。劉綎感激李化龍,派使者攜帶玉帶一條、黃金百兩、白金百兩到李化龍家,被李化龍的父親呵斥趕跑了。到巡撫御史崔景榮家,也遭到同樣對待。李化龍、崔景榮一起上報了這件事,下詔革除劉綎的職務,永不錄用,沒收他的財產充入官府。不久,記載他平定播州的軍功,提升左都督,世代蔭封指揮使。

  萬曆三十六年(1608),雲南阿克叛亂,起用劉綎為討賊總兵官。未到任,叛亂已經平定了,取消了原來的任命。萬曆四十年四川建昌保人叛亂,命令劉綎為總兵官討伐。同參政王之機一起分兵八路監督各將攻打,而自己在中路指揮協調作戰。攻克桐槽、沈渣、阿都、廈卜、越北各據點,經過大小五十六次戰鬥,斬首三千三百多人,各倮人根據地全被掃蕩一空。

  劉綎作為軍事將領,多次被廢黜壓制,性情還是像原來一樣驕橫放縱。曾經拳打馬湖知府詹淑。詹淑改任調走,劉綎也被剝奪了半年的俸祿。很久之後,以軍政糾察被罷免回家。

  萬曆四十六年(1618),皇帝惦念遼陽情況緊急,徵召劉綎為左府僉書,第二年二月,經略楊鎬命令劉綎和杜松、李如柏、馬林兵分四路出擊。劉綎統兵四萬,由寬佃副使康應乾監軍,遊擊喬一琦另外監督朝鮮士兵一同前進。劉綎鎮守四川時間較長,喜歡用四川兵。等了很長時間沒有來後,於是出發了。劉綎這一路行軍路線危險而遙遠,重巒疊嶂,騎兵不能布成陣勢。駐紮深河,連克牛毛、馬家二座敵營。大清五百士兵防守董鄂路。聽說劉綎部隊到來,迎戰。劉綎派兵重重包圍大清兵,大清兵寡不敵眾,損失二名副將,五十人受傷,其餘的人突圍潰逃。劉綎已孤軍深入三百里,杜松全軍覆沒劉綎還不知道。又整頓軍隊向前進發,遭遇大清兵。劉綎率領軍隊登上阿布達裡岡,準備佈置戰陣,大清兵也登上山岡,位置還在劉綎軍之上,而另外派一支軍隊直奔劉綎軍的西邊。山岡上的大清兵自上而下衝擊,奮勇攻擊劉綎的軍隊,劉綎殊死苦戰。劉綎西邊的大清兵又從旁邊夾擊,劉綎軍隊支援不住,大清兵乘勢追擊,同劉綎後續部隊二營軍隊遭遇。來不及佈陣,就被大清兵追殺,大敗,劉綎也戰死了。劉綎的養子劉招孫,最是驍勇。衝出敵圍,徒手殺死幾個敵人,也死了。士兵突圍活命的沒有多少人。

  當時康應乾和朝鮮軍隊在富察郊外安營紮寨,大清於是調遣軍隊在半路攔截。康應乾軍和朝鮮軍隊排列好武器準備戰鬥,突然颳起了狂風,飛沙走石。康應乾點燃火炮,反而擊中了自己的兵營,軍隊大亂。大清兵乘機追擊,大敗康應乾及朝鮮兵,將他們趕殺殆盡。康應乾帶著幾百名騎兵逃脫。喬一琦部也被大清兵打敗,逃往朝鮮兵營。朝鮮都元帥姜弘立、副元帥金景瑞害怕,帶著部隊投降了,喬一琦跳崖自殺。楊鎬聽說杜松、馬林的部隊失敗,快馬召劉綎和李如柏撤軍。騎使還沒有趕到,劉綎已經覆滅了。唯獨李如柏的部隊得以全部生還。事情上報,皇帝派中使祭奠陣亡將士,撫卹劉綎的家屬。

  劉綎在眾多將領中最為驍勇。平定緬甸,平定羅雄,平定朝鮮倭寇,平定播州土著叛亂,平定倮人,大大小小數百次戰鬥,威名響震海內。劉綎死後,滿朝廷的人都很恐懼,邊防事務一天比一天難辦了。劉綎使用的鑌鐵刀重達一百二十斤,他騎在馬上舞動如飛,天下人稱“劉大刀”。天啟初年,贈少保,世世代代蔭封為指揮僉事,建立“表忠”祠堂。

  李應祥,湖廣九溪衛人。憑藉武生身份隨軍作戰,累積戰功做到廣西思恩參將。

  萬曆七年(1579),巡撫張任征伐十座敵營,其中有李應祥的一份功勞。就在原地設定三個鎮,修築城池駐兵防守,李應祥正負責營建事務,正好提拔為松潘副總兵,主持修城的官員上疏挽留他,以新官階上舊任。跟著總兵王尚文大敗馬平匪徒韋王明。不久代理都督僉事,進入朝廷擔任五軍營副將。

  萬曆十三年(1585)改任南京左府僉事,出任四川總兵官。松潘、茂州各少數民族建立四十八座山寨,每年都是當地官民的一大禍害。王廷瞻巡撫四川時,曾派副將吳子忠擊破丟骨、人荒、沒舌三座山寨,各土著首領於是投降。按過去慣例,各土著每年都有賞賜,土著依靠武力要挾勒索沒有止境。進入寨堡的,要交納下馬錢、上馬錢、解渴錢、過堡酒錢和熱衣氣力偏手錢;駐軍輪換駐防,也要交錢,叫作新班錢、架樑錢、放狗錢、踩草錢、掛彩錢。王廷瞻將它們全部廢除,西部邊疆才稍稍平定。僅僅過了六七年,土著勢力又重新猖獗起來。這一年夏天,楊柳土著出擊普安堡,侵犯歸水崖、石門坎,於是進入金瓶堡,殺死守堡將領。巡撫雒遵交給李應祥征討他們。李應祥帶領三千士兵進入茂州,攻克一座山岩。土著依靠險要地形,照樣搶劫。

  不久,雒遵罷官,徐元泰代替他。傳佈檄文告知,使者來回有三次,土著不答理。土著窺探蒲江關,阻斷歸水崖、黃土坎的道路,在五哨構築城牆,斷絕東南方的聲援。看到政府兵力薄弱,互相笑著說:“這般磨子兵,能把我們怎樣!”所謂磨子,意思是說多次旋轉運動但數量不增加。這年冬天,土著突襲平夷堡,搶劫平民百姓,剖開他們的肚子,將腸子繞在二個牛角上,牛一跪,腸子就一寸一寸地斷裂。第二年正月,包圍蒲江關,用土炮摧毀城牆。守將朱文達出城迎戰,殺死幾十人。匪徒慢慢離去,通往東南方的道路才開始打通。

  徐文泰決定大規模征討。各路兵力全部匯合後,命令遊擊周於德統帥播州兵充當前鋒,遊擊邊之垣統帥酉陽兵作為後衛,原總兵郭成統帥敘、馬兵扼守要害地帶,參將朱文達統帥平茶兵攻擊兩側,而讓李應祥在中間協調作戰,參將王鳳監軍。李應祥下令在宮中樹立紅旗、白旗各一面。陷入匪徒陣中的平民百姓只要空手站在紅旗下面,不依附於匪徒的土著只要空手站在白旗下面,就可以免除罪責。土著人雖多,到了危急的時候卻不能互相營救。有位國師喇嘛,很狡猾,跟青海土著首領丙兔、灣仲、佔柯等人結成親家,將大小各姓連在一起刻在木板上,歃血為盟。到這時,邀請灣仲、佔柯先侵犯歸化攻打政府軍。周於德用計謀抓獲喇嘛、灣仲,守備曹希彬又殺死佔柯。丟骨、人荒、沒舌三座寨堡最頑強,周於德將它們都攻克了,又接連擊破卜洞王等寨堡,朱文達、郭成、邊之垣也各自攻破幾座寨堡,跟周於德的部隊匯合,於是佔領蜈蚣、茹兒等敵軍巢穴。嘉靖初年,邊之垣的祖父邊輪當指揮時討伐茹兒的強盜,被強盜殺害,強盜把邊輪的頭骨上漆當作喝水飲酒的工具。到這時已有六十年,邊之垣才得到它,把它拿回去埋葬了。

  匪徒屢次失敗,處境困難,全都拋棄輜重引誘政府軍。政府軍不上當,殺敵入關,匪徒多戰死。河東平定,不久渡河向西進軍,接連攻克西坡、西革、歪地、乾溝、樹底各敵據點。有一個名叫小粟谷的,首先叛亂。偵察大部隊西行,不做防備。郭成在晚上偷襲它,大獲全勝。牛尾砦形勢尤其險惡,官兵分三路夾攻,放火燒燬柵欄,殺死敵匪頭子閤兒結父子,河西也平定了。各部軍隊繳獲匪徒蒐集的糧食,停留了十天,將所有的寨堡都放火燒了,在六月份凱旋迴師。那些逃入深山老林的,請求偏頭結賽投降,李應祥命令他們埋奴發誓,然後同意了。所謂“埋奴”,是指當地土著返回接來奴隸,把他們送到軍隊前面,指天發誓,立即把他們牽到大路上,挖坑埋葬,將頭留在外面,一共埋了二十三個人。偏頭結賽一向跟天竺僧人很好。僧人說雞狗之年,土著有災難,偏頭結賽相信他的話,預先躲到深山裡去。逃亡的匪徒把他當作神一樣,跟著他,請求他收容,所以偏頭結賽請求投降。這一仗,焚燬碉堡一千六百多座,活捉匪徒頭目三十多人,俘虜數以千計。從此之後,各土著少數民族受到極大的震動,不敢再為非作歹,邊疆人民樹立石碑記載了這次功績。

  建昌、越..各衛所,各少數民族與漢人雜居。建昌叛匪頭目有安寧、五咱、王大咱等人,跟越..邛部黑骨夷一起發作叛亂。巡撫徐元泰準備討伐,徵兵一萬八千人。仍然讓朱文達、邊之垣分別帶領,由李應祥統帥,副使周光鎬監督。十一月,周光鎬先渡過瀘江,黑骨夷和王大咱已經佔據相嶺,焚燒了三峽橋,五咱等人也侵犯禮州、德昌二所。這時徵兵還沒有集中,周光鎬先佈置疑陣,來試探相嶺的匪徒,匪徒果然退到桐槽據守。桐槽是王大咱的大本營。不久各路兵都抵達越..。李應祥命令朱文達攻擊五咱,邊之垣攻擊王大咱,暫且將黑骨夷放到一邊不做處理。半夜疾行軍三百里直達禮州。匪徒渡河渡到一半,朱文達打敗了他們,於是渡過河直搗敵人的老巢。邊之垣也多次攻陷桐槽,王大咱逃入山谷中。

  不久,五咱佔領磨旗山向政府軍挑戰。政府軍從兩邊夾擊,匪徒撤退到毛牛山設防。毛牛山延綿廣大六七百里,連線很多土著部落,朱文達部大敗毛牛山匪徒,五咱向西逃跑,跟安守匯合,在西溪構築防禦工事。正好徵集的三千鹽井馬剌兵趕到,面目猙獰,跳躍前進,形象不同於一般人,各土著非常害怕他們。李應祥偵探到匪徒將要來劫營,於是悄悄地將自己的軍營遷走,而讓馬剌兵駐紮在自己兵營的原處。到了晚上匪徒來偷襲。馬剌兵奮起還擊,匪徒死傷遍地。各將領於是進攻西溪,北面到達磨砦七板番。各路兵匯合在一起準備攻打五咱,而命令副將田中科在麥達紮營,威脅安守。正好有間諜報告安守計劃襲擊田中科,李應祥跟材官高逢勝喝了三大杯酒,命令他率領三百人的敢死隊疾行軍七十里,抵達麥達設下埋伏,安守晚上到來,遇埋伏被活捉了。安守是眾匪徒的首領,安守死,西南邛笮、苴蘭、靡莫各土著首領都感到震動害怕。商山四堡的土著向邊之垣乞求投降,大小七板番向朱文達乞求投降。各自在路旁埋奴,呼號叩頭,發誓世世代代不敢叛亂。五咱勢單力薄,逃往昌州,也被副將王言抓獲了。

  土木安四兒,居住在連昌城中,偷偷地到城外搶劫騷擾,到這時得知災禍要降臨了。率領黨徒幾百人逃到虛郎溝,把那裡作為據點。各軍消滅五咱後,李應祥把軍隊派往北邊,裝出將要討伐黑骨夷的樣子,安四兒於是放鬆了警惕。李應祥忽然揮軍回頭襲擊他,抓獲了安四兒。

  又討伐王大咱。當初,王大咱失敗,躲藏到他的朋友普雄土著首領姑咱的住處,李應祥大軍到來,姑咱害怕了,秘密告訴了副將王之翰,王之翰搜查到了王大咱,而黑夷的土著首領阿弓等七個人住在大孤山,在此之前也被王之翰抓獲了。到這時建昌、越..各土著都平定了。獻首級二千多兵,招降三千多人。這時是萬曆十五年(1587)七月。

  土著部落膩乃屬於邛部,鄰近馬湖。它的首領撒假跟他的表兄安興、木瓜部落的白祿、雷坡的強盜楊九乍等人,多次侵犯搶劫內地。巡撫曾省吾準備討伐他們。正好都蠻戰役,沒有實行。於是修建六座碉堡,增加防守兵力一千二百人,而各土著仍像過去一樣猖狂。等到建昌、越..打仗時,各土著又窩藏叛匪。徐元泰於是命令都指揮李獻忠等人分兵圍剿。匪徒假裝投降,誘惑抓住李獻忠等三位將領,殺死士兵數千人,勢力更加猖獗。李應祥等人回師凱旋,徐元泰更加徵發播州、酉陽等地的土著兵,一共五萬人,命令李應祥統帥朱文達、邊之垣和周於德各將領分三路進入,原總兵郭成也隨軍出征。十月,周於德首先打敗白祿兵,追到馬蝗山,攀登索梯上山,匪徒潰敗。乘勝攻擊木瓜部,射死白祿。追趕到利濟山,雪有幾尺深。周於德首先登山,再次大敗匪徒,放火焚燒了敵據點。當初,撒假跟陳九乍率領一萬人佔據山頭,播州兵把他們打跑了。到這時,朱文達又一次在大田壩打敗他們,匯合周於德部追擊,所到之處都取得勝利。遊擊萬鏊在鼠囤偷襲撒假,抓獲了他的妻子、兒子。郭成又在三寶山跟撒假大戰,活捉了他。安興據守大本營,朱文達、萬鏊分兵進擊,抓獲了他的母親、妻子。安興在逃跑途中丟一些金子,減緩追趕他的人的速度,於是才得以逃脫。不久,各路大軍深入進剿,最終抓獲了他。其他土著部落害怕而投降的有二千多人。全部都交出了田地,願意向朝廷進貢,於是罷兵。一共斬首一千六百九十,俘虜七百三十多人,在這個地方設定屏山縣。按軍功,李應祥累積加官到都督同知,徐元泰也做到兵部尚書。

  這時,四川一帶厲害的盜匪都已平定,李應祥威名遠揚。御史傅霈巡檢部屬,責備李應祥冒領軍餉。李應祥賄賂他八千兩銀子,被他上報了,罷了李應祥的官。兵部推薦李應祥做南京右府僉書,給事中薛三才堅持不同意。

  萬曆二十八年(1600)大規模征伐播州。貴州總兵官董元鎮停留不前,總督李化龍彈劾他,推薦李應祥代替他。這時軍隊分為八道,貴州分為烏江、興隆二道。下詔董元鎮充當事官由烏江道進入,李應祥由興隆道進入,各道限定在二月十五日進兵。李應祥還沒有上任,副將陳寅等人已連克數座敵營,將匪徒趕到四牌高囤下面,另外派小分隊從小路直搗龍水囤。其他將領蔡兆吉又從乾坪抵達箐岡,經過四牌。強盜頭子謝朝俸經營他的根據地,四面都是叢林峭壁,前面有二道關隘。強盜們從高處往下吶喊衝擊,政府軍拼死作戰,俘虜了謝朝俸的老婆孩子,乘勝利之勢進抵河畔,正好碰到烏江失敗的書信到達,收拾部隊原地待命有十來天。等到李應祥上任,便催促各將領快速渡河,陳寅等人於是一邊從其他途徑渡河,一邊卻偷偷地架設浮橋渡過大部隊。各軍渡河後,匪徒失去可以憑藉的天險,紛紛乞求投降,李應祥全都接受了。匪徒所憑藉的只有黃灘關,它像牆壁一樣陡直,眾匪徒在那裡死守。正好匪徒石勝俸等率領一萬多人投降,告訴說:“離黃灘三十里有三個關隘,是進入播州的門戶,先攻取這三關,那麼黃灘就孤立難守了。”李應祥同意了這個計劃,命令陳寅率領精兵四千人在夜晚抵達關下。石勝俸帶著幾十個騎兵引誘匪徒開門,然後殲滅了守門匪徒。黃灘的匪徒們害怕了。陳寅統領各位將領渡河猛攻關前,石勝俸從墳林暗渡偷襲關後,匪徒於是大敗。李應祥直達海龍囤,聯合各路部隊一起消滅了楊應龍。

  播州平定後,回師鎮守銅仁。第二年改派鎮守四川,播州匪徒的餘黨吳洪、盧文秀等人討厭有關部門法令太嚴,而遵義知縣蕭鳴世又不得人心。吳洪等人於是宣稱楊應龍還有兒子在世,聚集眾人叛亂。李應祥隨同副使傅光宅一起搜捕他們,將他們全部抓獲。李應祥不久死於任上。因為平定播州有功,贈左都督,世代蔭封為千戶。

  李應祥作為將領,有勇有謀,所到之處都捷報頻傳。平定四川三大盜匪,李應祥居功最多。

  陳璘,字朝爵,廣東翁源人。嘉靖末年,擔任指揮僉事。隨軍討伐英德強盜立下戰功,提升為廣東守備。參加平定大強盜賴元爵和嶺東的殘匪。萬曆初年,征討平定高要土匪鄧勝龍,又平定揭陽土匪和山匪鍾月泉,多次提升到代理都指揮僉事,僉書廣東都司。

  政府軍攻打諸良寶,副將李成立戰敗,總督殷正茂請求臨時授予陳璘參將職,讓他自己統帥一支部隊。土匪平定後,授予肇慶遊擊將軍,調任高州參將。總督凌雲翼將要大規模地征伐羅旁,先下令實行圍剿。陳璘一共掃蕩九十個敵據點。不久,兵分十路大規模征討。陳璘從信宜進入,會合各路軍,消滅了敵人,在當地設定羅定州和東安、西寧二個縣。隨即提升陳璘為副總兵,代理東安參將事宜。不久,殘匪殺死官民。責令陳璘帶罪殺賊。陳璘會合其他將領朱文達等攻佔石牛、青水各據點,捕獲斬首三百六十多人,照原樣給予他俸祿。

  這時東安剛剛安定,陳璘大興土木,營建寺廟,役使他的部下,並且勒索他們出錢。士兵們都被激怒了,於是發生暴亂,搶劫州縣,被巡撫御史羅應鶴揭發了,下詔剝奪了陳璘的官職。不久抓住了匪徒,於是解除了對他的處罰,改任狼山副總兵。

  陳璘很有謀略,善於用兵打仗,然而所到之處都很貪財,又一次被彈劾剝奪了官職。廢除很久了,朝廷中很多人愛惜他的才幹,卻不敢舉薦他。萬曆二十年(1502),朝鮮打仗,因為陳璘熟悉倭寇的情況,命令提為神機七營參將。沒多久,提拔代理都督僉事,充任副總兵官,協同防守薊鎮。第二年正月下詔以本官統領薊鎮、遼陽、保定、山東各軍。抵抗倭寇保衛海防。正好朝廷議論封日本為王接受朝貢的事情,暫且休兵,改派陳璘協助防守漳州、潮州。賄賂石星,被他揭發了,又被罷官回家。

  萬曆二十五年(1597),封日本為王的事情失敗,起用陳璘,恢復他的官職,統帥五千廣東兵支援朝鮮。第二年二月提拔為御倭總兵官,跟麻貴、劉糹廷一起統帥部隊。他的部下駐紮在山海關時大聲喧譁,陳璘受到譴責。不久命令他提督水軍,跟麻貴、劉糹廷以及董一元分路前進,副將陳蠶、鄧子龍,遊擊馬文煥、季金、張良相等人跟著他們。士兵一萬三千多人,戰艦數百艘,分佈在忠清、全羅、慶尚各海口。當初,敵人泛海出沒,政府軍缺乏戰船,所以讓敵人得志猖狂。等到看見陳璘的水軍,倭寇害怕不敢到海上行走。正好平秀吉死了,敵人將要逃跑,陳璘急忙派遣鄧子龍會同朝鮮將領李舜臣在豐道上截擊敵人。鄧子龍戰死,陳蠶、季金等率軍趕到,攔腰打擊敵人,倭寇喪失鬥志,政府軍放火燒了敵戰船。倭寇大敗,逃脫登上岸的又被陸軍殲滅,燒死溺死的數以萬計。這時劉糹廷正攻打行長,把他趕進順天城中。陳璘派水軍夾攻,又焚燒了敵人一百多條船,石曼子從西邊支援行長,陳璘在中途海面上將他截住,消滅了他,殲滅敵人三百多人。敵人退到錦山防守,政府軍挑戰,敵不出戰。不久,渡海躲藏到乙山。這裡懸崖深邃,道路險惡,官兵不敢前進。陳璘率部隊在晚上偷偷地摸進去,包圍了巖洞。等到天亮,發炮,倭寇大驚失色,逃往後山,居高臨下,負隅頑抗。眾將士奮勇作戰,敵人逃跑了。陳璘分兵追擊,將敵人一網打盡。論功勞,陳璘第一,劉糹廷第二,麻貴第三。提升陳璘為都督同知,世代蔭封指揮僉事。

  軍隊回來,碰上征伐播州的戰役。任命陳璘為湖廣總兵官,由偏橋進軍,副將陳良笿由龍泉進軍,歸陳璘指揮。萬曆二十八年(1600)二月,軍隊駐紮在白泥,楊應龍的兒子楊朝棟率領二萬士兵渡過烏江迎戰。陳璘在前面迎戰敵人,而另分兩支部隊從兩邊包抄到敵軍後面。匪徒受到小挫折,逃跑到龍溪山,與四牌的匪徒會合共同抵抗。四牌在烏江之外,與烏江之內的七牌都是五司的後裔,九股兇惡的苗民一向幫助匪徒。陳璘廣泛地招降安撫,於是進軍龍溪。偵察得知敵人有埋伏,命令遊擊陳策用火器攻打。匪徒們佔據天險,箭頭火石像下雨一般。陳璘首先登山,殺死後退的小校示眾。把總吳應龍等人衝入敵陣,匪徒大敗而逃,撤退到四牌保兒囤。陳璘的二個副將迫近,中了埋伏。陳璘招募敢死隊跟隨吳應龍等人猛攻,匪徒又一次失敗逃跑,龜縮在山頂,晚上由山後逃走。天亮後追趕到袁家渡,再次打敗敵人,四牌的匪徒於是全部被消滅了。

  三月十五日,各軍架浮橋渡江,得知強盜頭子張佑、謝朝俸、石勝俸等人在七牌野豬山安營,陳璘立即連夜進軍抵達苦練坪。前鋒跟敵人交戰,後續部隊到達,前後夾擊。強盜逃進老林中,政府軍於是進入苦菜關。碰上童元鎮在烏江戰敗,陳璘害怕了,請求撤退,總督李化龍不同意。陳璘於是進軍楠木橋,駐紮湄潭。匪徒全都聚集在青蛇、長坎、瑪瑙、保子四座囤子裡,地勢都很險要,而青蛇囤為最。陳璘商議,同一天進攻四囤則兵力不夠,只攻擊一囤,那麼其餘三囤一定來增援。於是先攻擊三囤,然後進攻青蛇囤。陳良笿部也來會師,讓他到囤後埋伏,另外派一支部隊把守板角關,防止敵人逃跑。陳璘統領各將大力攻擊了三天,敵人死傷無數,三囤於是被攻佔,青蛇囤四面都是懸崖絕壁,陳璘包圍了三面,用重金收買不怕死的人從瑪瑙後面爬著樹藤到山後放炮。匪徒驚慌失措,各路大軍進攻,放火焚燒茅屋。匪徒退進囤內,木頭石塊紛紛落下。將士冒死衝鋒,摧毀了兩重大柵欄,前後夾擊。匪徒大敗,斬首一千九百多人,七牌的匪徒也被消滅了。

  於是分兵六路,攻克大小三渡關,乘勝直達海龍囤下。各將都攻擊海龍囤前面,唯獨水西安疆臣在後面攻擊。戰局四十多天相持不下。部下接受匪徒的重禮賄賂,很多人與他們勾結,還偷偷地把火藥送給匪徒,所以匪徒事前不做防備。後來陳璘知道了,跟監軍商量,讓安疆臣後撤三十里。陳璘也把部隊轉移到別處,在距離囤子一丈多遠的地方安置一百多個鐵牌,匪徒強勁的弓箭也就失去了作用。又用竹子削成箭板安放在柵欄前面,匪徒每天晚上出來搶劫,被竹箭板釘傷,不敢再出來了。楊應龍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聚集在一起哭泣。李化龍當初下令,讓各將分開時間輪番進攻。六月六日,輪到陳璘和吳廣進攻,陳璘在晚上四更時分讓士兵含竹木片上山。匪徒正在熟睡,殺死守關的匪徒,樹起白旗,鳴放大炮。匪徒十分驚慌,四處逃散,楊應龍放火自焚。吳廣的軍隊也到了,匪徒全部被消滅。

  於是轉移軍隊征討皮林。皮林在湖廣、貴州交界,跟九股苗接壤。有一個叫吳國佐的,是洪州司特峒寨的苗民,兇暴狡猾,是個無賴。他的叔父大榮因叛亂被殺,吳國佐收容了他的小老婆。黎平府把他逼得緊了,於是造反,自稱“天皇上將”。他的黨徒石纂太稱為“太保”。聯合攻擊上黃堡,引誘參將黃沖霄並打敗了他,把他追趕到永從縣,殺死守備張世忠,把他烤著吃了。搶劫了七十多個屯堡,焚燒了五開南城,攻陷永從縣城,包圍了中潮所。這時正在征伐播州,抽不出時間來討伐他們。播州平定後,偏沅巡撫江鐸命令陳璘和陳良笿聯合兵力征討他們,陳良王比失敗。第二年,江鐸移駐靖州,命令陳璘率領副將李遇文等人分七路進軍。陳璘抓獲苗民首領銀貢等人。遊擊宋大斌攻破特峒,放火燒了它。吳國佐逃到天浦四十八寨,又進入古州毛洞,追擊並抓獲了他。石纂太逃到廣西上巖山,指揮徐時達誘惑並抓獲了他。叛黨楊永祿率領一萬多黨羽屯兵白衝,遊擊沈弘猷等人夾攻,活捉楊永祿,各苗民都平定了。

  征伐播州時,陳璘派使者到李化龍家行賄。正好碰到劉糹廷的使者被李化龍的父親趕出來了。陳璘的使者趕快跑掉了。李化龍向朝廷上疏,劉糹廷獲罪,陳璘無罪。後來兵部尚書田樂推舉陳璘鎮守貴州,給事中洪贍祖於是揭發陳璘投機鑽營。皇帝因為陳璘東征西討屢立戰功,最終同意了田樂的建議。貴州東西二路的苗民叫仲家苗,盤距在貴龍、平新之間,是各苗民最大的團伙;在銅仁、思石之交的水臺山居住的叫山苗,是紅苗的有力幫手。自從平定播州後,貴州的人力物力都非常貧乏,苗民逐漸有了反叛的企圖,搶劫掠奪沒有一天停止過。萬曆三十二年(1604)冬天,巡撫郭子章向朝廷請求出兵。第二年四月命令陳璘率部一萬人攻打水臺,遊擊劉嶽率領宣慰使安疆臣部一萬人進攻西路,全都攻克了,於是命令陳璘移師到新添,單獨進攻東路,又攻克了。活捉苗民頭目十二人,斬首三千多,投降的一萬三千多人,轄區內從此安寧了。改派鎮守廣東,死在官任上。先因為平定播州有功,加封左都督,世代蔭封指揮使。死後,又因為平定苗民有功,追贈太子太保,再次蔭封為百戶。

  鄧子龍,江西豐城人。身材魁梧,勇猛敏捷,無與倫比。嘉靖年間,江西強盜造反,搶劫樟樹鎮。鄧子龍應有關官署的招募,討平了他們。立下戰功,授職廣東把總。

  萬曆年間,跟著大帥張元勳討平巨盜賴元爵。此後,跟著討平了陳金鶯、羅紹清。土匪頭子黃高暉逃跑,鄧子龍追到山中活捉了他。提升為銅鼓石守備。不久提拔代理都指揮僉事,掌管浙江都司。被人議論應當剝奪官職,皇帝以鄧子龍的罪行較輕,正好麻陽苗民金道侶等人造反,於是提拔他為參將去征討。鄧子龍大敗敵人,解散苗民團夥。五開衛計程車兵胡若盧等人放火燒了監司行署,鞭打趕走了守備以及黎平守備。靖州、銅鼓、龍里各苗民都響應他叛亂了。鄧子龍放火燒東門引誘敵人,而悄悄派兵進入北門,強盜於是被消滅。

  萬曆十一年(1583)閏二月,緬甸進犯雲南。下詔將鄧子龍調往永昌。木邦部落耿馬奸邪的罕虔和嶽鳳都是叛黨,說服緬甸首領莽應裡侵犯內地,罕虔參與搶劫幹崖、南甸。此後,引渡查理江,直接攻打姚關。灣甸土知州景宗真和他的弟弟景宗材協助他。鄧子龍在攀枝樹和敵人急戰。戰鬥中殺死景宗真、罕虔,活捉景宗材,罕虔的兒子招罕、招色逃到三尖山,叫他的叔叔罕老率領一千五百名蒲人藥弓手到關隘險要處阻擊。鄧子龍拿銀子引誘蒲人,詳細地得知通往敵人的小路。於是命令偏將鄧勇等人率領北勝、蒗渠各番兵,直搗敵人的老巢,而預先在山後設下伏兵夾擊。上半夜,活捉招罕、招色、罕老以及同黨一百三十多人,斬首五百多級,尖山空虛,於是招撫流民數千人遷入。正好劉糹廷也進獻俘虜嶽鳳。皇帝很高興,晉升鄧子龍為副總兵,給予世代蔭封。不久,緬甸人又進犯猛密,把總高國春大敗他們。鄧子龍因助防有功,也被從優升級。從此以後,先前依附緬甸的蠻人,很多都來歸附。

  永昌、騰衝過去號稱樂土。自從嶽鳳、罕虔叛亂以後,才開始召募士兵,召募的多是一些亡命之徒,於是建立騰衝、姚安二個兵營。劉糹廷負責騰衝營,鄧子龍負責姚安營,互不買賬,兩軍發生衝突。皇帝因為兩位將領都有戰功,放在一邊不去管它。不久劉糹廷被罷免,劉天俸代替他。劉天俸被逮捕,於是讓鄧子龍兼管。鄧子龍壓制騰衝兵,每逢做工勞動,就虐待他們,而袒護姚安兵。等到隴川打仗,鄧子龍故意製造人為的不平等,殺牛犒勞士兵,姚安兵是騰衝兵的二倍。騰衝兵不堪忍受,都想開小差當逃兵。副使姜忻讓其他將領管理他們,才安定下來。而姚安長期驕橫,因索要軍餉不成而造反,由永昌、大理直達省城,所到之處燒殺搶劫,各路兵夾擊他們,斬首八十四級,俘虜四百多人,才把叛亂鎮壓下去。鄧子龍因此被剝奪官職入獄。

  萬曆十八年(1590),孟養強盜思個叛亂。鄧子龍正被審問,巡撫吳定請求讓他立功贖罪,皇帝同意了。任命還未下達,吳定已經和黔國公沐昌祚派將領打退了敵人。不久,丁改十寨的強盜普應春、霸生等人叛亂,勢力很強盛。吳定大量徵召漢族和土著人當兵,命令鄧子龍統帥右路,遊擊楊威統帥左路軍,大敗強盜,斬首一千二百級,招降六千六百人。皇帝為此到郊廟告謝。論功行賞,恢復鄧子龍副總兵的官職,代理金山參將事宜。在這之前,猛廣土官思仁跟他的嫂子甘線姑通姦,想娶她做妻子,沒有成功。跟他的同夥丙測一起叛逃緬甸,多次引導緬甸進犯內地。二十年進攻孟養,進犯蠻莫。土同知思紀逃往等練山。鄧子龍打敗了他們才離開。鄧子龍不久被人彈劾罷官回家。

  萬曆二十六年(1598),朝鮮戰爭爆發。下詔鄧子龍以原官職率領水軍,跟著陳瞞東征。倭寇準備渡海逃跑,陳瞞派遣鄧子龍隨同朝鮮統制使李舜臣率領水軍千人,駕駛三艘鉅艦為前鋒,在釜山以南海面上迎擊敵人。鄧子龍向來激昂慷慨,年齡雖已七十,更為意氣風發,想立頭功,迅速率領二百名壯士跳上朝鮮船,勇往直前打擊敵人,敵人死傷無數。別的船將火器誤投到了鄧子龍的船中。船起火,敵人乘機反撲,鄧子龍戰死。李舜臣趕來救援,也戰死了。訊息傳來,追贈都督僉事,蔭封一個兒子做官,朝鮮修廟紀念他。

補充糾錯
大家都在看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