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列傳·卷五十三

卷五十三原文

  陶成(子鲁) 陈敏 丁瑄 王得仁(子一夔) 叶祯 伍骥 毛吉林锦 郭绪 姜昂(子龙)

  陶成,字孔思,郁林人。永乐中,举于乡,除交阯凤山典史。尚书黄福知其贤,命署谅江府教授,交人化之。秩满,迁山东按察司检校,用荐擢大理评事。

  正统中,以刘中敷荐,超擢浙江佥事。成有智略,遇事敢任。倭犯桃渚,成密布钉板海沙中。倭至,舣舟跃上,钉洞足背。倭畏之,远去。秩满,进副使。

  处州贼叶宗留、陈鉴胡、陶得二等寇兰溪,成击斩数百人。进屯武义,立木城以守。诱贼党为内应,前后斩首数百,生擒百余人。又自抵贼巢,谕降者三千余人。贼势渐衰,惟得二尚在。久之,势复炽,拥众来犯。先遣其党十余辈伪为乡民避贼者,以敝缊裹薪,阑入城。及成出战,贼持薪纵火,焚木城。官军惊溃,成与都指挥佥事崔源战死。时景泰元年五月也。事闻,赠成左参政,录其子鲁为八品官。

  鲁,字自强,荫授新会丞。当是时,广西瑶流劫高、廉、惠、肇诸府,破城杀吏无虚月。香山、顺德间,土寇蜂起,新会无赖子群聚应之。鲁召父老语曰:“贼气吞吾城,不早备且陷,若辈能率子弟捍御乎?”皆曰“诺”。乃筑堡寨,缮甲兵,练技勇,以孤城捍贼冲。建郭掘濠,布铁蒺藜刺竹于外,城守大固。贼来犯,辄击破之。天顺七年,秩满,巡抚叶盛上其绩,就迁知县。寻以破贼功,进广州同知,仍知县事。

  成化二年从总督韩雍征大藤峡。雍在军严重,独于鲁未尝不虚己。用其策,辄有功。雍请擢鲁为佥事,专治新会、阳江、阳春、泷水、新兴诸县兵。其冬会参将王瑛破剧贼廖婆保等于钦、化二州,大获,玺书嘉劳。明年,贼首黄公汉等猖獗,偕参将夏鉴等连破之思恩、浔州。未几,贼陷石康,执知县罗绅。复偕鉴追击至六菊山,败之。两广自韩雍去,罢总督不设,帅臣观望相推诿,寇盗滋蔓。鲁奏请重臣仍开府梧州,遂为永制。秩满,课最,进副使。兵部尚书余子俊奏其抚辑劳,赉银币。

  鲁治兵久。贼剽两粤,大者会剿,小者专征,所向奏捷。贼雠之次骨,劫其郁林故居,焚诰命,发先茔,戕其族党。鲁闻大恸。诏徙籍广东,补给封诰,慰劳有加,益奋志讨贼。

  二十年,以征荔浦瑶功,增俸一级。又九载,课最,进湖广按察使,治兵两广如故。郁林、陆川贼黄公定、胡公明等为乱,与参将欧磐分五路进讨,大破之,毁贼巢一百三十。

  弘治四年,总督秦纮遣平德庆瑶,进湖广右布政使。鲁言身居两广,而官以湖广为名,于事体非便,乃改湖广左布政使兼广东按察副使,领岭西道事。人称之为“三广公”。

  十一年,总督邓廷瓒请官其子,俾统鲁所募健卒备征讨。乃授其子荆民锦衣百户。是年,鲁卒。荆民复陈父功,遂进副千户,世袭。

  鲁善抚士,多智计,谋定后战。凿池公署后,为亭其中,不置桥。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毕,令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故常得胜算而机不泄。羽书狎至,戎装宿戒,声色不动。审贼可乘,潜师出城,中夜合围,晓辄奏凯。贼善侦,终不能得要领。历官四十五年,始终不离兵事。大小数十战,凡斩馘二万一千四百有奇,夺还被掠及抚安复业者十三万七千有奇,两广人倚之如长城。然鲁将兵不专尚武,尝言:“治寇贼,化之为先,不得已始杀之耳。”每平贼,率置县建学以兴教化。

  鲁初为丞,年才弱冠,知县王重勉之学。重故老儒,鲁遂请执弟子礼。每晨,授经史讲解而后视事。后重卒官,鲁执丧如父礼,且资其二子。又敬事名儒陈献章,献章亦重之。宋陆秀夫、张世杰尽节崖山,未有庙祀,特为建祠,请祠额,赐名大忠。嘉靖初,鲁殁三十载矣,新会人思其德,颂于朝,赐祠祀之。

  陈敏,陕西华亭人。宣德时,为四川茂州知州。遭丧去官,所部诸长官司及番民百八十人诣阙奏言:“州僻处边徼万山中,与松藩、叠溪诸番邻,岁被其患。自敏莅州,抚驭有方,民得安业。今以忧去职,军民失所依。乞矜念远方,还此良牧。”帝立报可。

  正统中,九载满,军民复请留。进成都府同知,视茂州事。都司徐甫言,敏及指挥孙敬在职公勤,群番信服。章下都御史王翱等核实,进敏右参议,仍视州事。以监司秩莅州,前此未有也。

  黑虎寨番掠近境,为官军所获。敏从其俗,与誓而遣之。既复出掠,为巡按御史陈员韬所劾。诏贳之。提督都御史寇深器其才,言敏往来抚恤番人,赞理军政,乞别除知州,俾敏专戎务。吏部以敏莅茂久,别除恐未悉番情,猝难驯服,宜增设同知一人佐之。报可。敏既以参议治州,其体俪监司。遂劾按察使陈泰无故杖死番人。泰亦讦敏,帝不问。而泰下狱论罪。

  景泰改元,参议满九载,进右参政,视州事如前。莅州二十余年,威信大行,番民胥悦。秩渐高,诸监司郡守反位其下,同事多忌之者。为按察使张淑所劾,罢去。

  丁瑄,不知何许人。正统间为御史。初,福建多矿盗,命御史柳华捕之。华令村聚皆置望楼,编民为甲,择其豪为长,得自置兵仗,督民巡徼。沙县佃人邓茂七素无赖,既为甲长,益以气役属乡民。其俗佃人输租外,例馈田主。茂七倡其党令毋馈,而田主自往受粟。田主诉于县,县逮茂七,不赴。下巡检追摄,茂七杀弓兵数人。上官闻,遣军三百捕之。被杀伤几尽,巡检及知县并遇害。茂七遂大剽略,伪称“铲平王”,设官属,党数万人,陷二十余县。都指挥范真、指挥彭玺等先后被杀。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十三年四月,茂七围延平。刷卷御史张海登城抚谕。贼诉乞贳死,免三年徭役,即解散为良民。海以闻。命瑄往招讨,以都督刘聚、佥都御史张楷大军继其后。瑄既至,先令人赍敕往抚。茂七不肯降,瑄驰赴沙县图之。贼首林宗政等万余人攻后坪,欲立寨。瑄令通判倪冕等率众先据要害,而身与都指挥雍埜等邀其归路,斩贼二百余级,获其渠陈阿岩。

  明年二月,瑄诱贼复攻延平,督众军分道冲击。贼大败,遁走,指挥刘福追之,遂斩茂七,招胁从复业。未几,复擒其党林子得等。尤溪贼首郑永祖率四千人攻延平。瑄偕埜等邀击,擒之,斩首五百有奇,余党溃散。

  楷之监大军讨贼也,至建宁顿不进,日置酒赋诗为乐。闻瑄破贼,则驰至延平攘其功。瑄被胁依违具奏。福不能平,诉之。诏责瑄具状。楷等皆获罪。瑄有功不问,功亦竟不录。茂七虽死,其从子伯孙等复炽。朝廷更遣陈懋等以大军讨,瑄乃还朝。景泰初,出为广东副使,卒。

  当是时,浙、闽盗所在剽掠为民患。将帅率玩寇,而文吏励民兵拒贼,往往多斩获。闽则有张瑛、王得仁之属。浙江则金华知府石瑁擒遂昌贼苏才于兰溪。处州知府张佑击败贼众,擒斩千余人。于是帝降敕,数诘让诸将帅。都指挥邓安等因归咎于前御史柳华。时王振方欲杀朝士威众,命逮华。华已出为山东副使,闻命,仰药死。诏籍其家,男戍边,妇女没入浣衣局。而御史汪澄、柴文显亦以是得罪。

  初,澄按福建,以茂七乱,檄浙江、江西会讨。寻以贼方议降,止兵毋进。既知贼无降意,复趣进兵,而贼已不可制。浙江巡按御史黄英恐得罪,具白澄止兵状,兵部因劾澄失机。福建三司亦言,贼初起,按臣柴文显匿不奏,酿成今患。遂俱下吏。狱成,诏磔文显,籍其家。澄弃市。而宋新及按察使方册等十人俱坐斩。遇赦,谪驿丞。天顺初,复官。

  论者谓华所建置未为过,澄、文显罪不至死。武将不能灭贼,反罪文吏。华、文显至与叛逆同科,失刑实由王振云。华,吴县人。文显,浙江建德人。澄仁和人。

  王得仁,名仁,以字行,新建人。本谢姓,父避仇外家,因冒王氏。得仁五岁丧母,哀号如成人。初为卫吏,以才荐授汀州府经历。廉能勤敏,上下爱之。秩满当迁,军民数千人乞留,诏增秩再任。居三年,推官缺,英宗从军民请,就令迁擢。数辩冤狱,却馈遗,抑镇守内臣苛索,政绩益著。

  沙县贼陈政景,故邓茂七党也。纠清流贼蓝得隆等攻城。得仁与守将及知府刘能击败之,擒政景等八十四人,余贼惊溃。诸将议穷搜,得仁恐滥及百姓,下令招抚,辨释难民三百人。都指挥马雄得通贼者姓名,将按籍行戮,得仁力请焚其籍。贼复寇宁化,率兵往援,斩首甚众。民多自拔归,贼势益衰。

  贼退屯将乐,得仁将追灭之,俄遘疾。众欲舆归就医,得仁不可,曰:“吾一动,贼必长驱。”乃起坐帐中,谕将吏戮力平贼,遂卒。时正统十四年夏也。军民哀恸。丧还,哭奠者道路相属,多绘像祀之。天顺末,吏民乞建祠。有司为请,诏如广东杨信民故事,春秋致祭。

  子一夔,天顺四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进左谕德。成化七年,彗星见。应诏陈五事:请正宫闱,亲大臣,开言路,慎刑狱,戒妄费。语极剀挚,被旨切责。累迁工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正德中,谥文庄。

  叶祯,字梦吉,高要人。举于乡,授浔州府同知。补凤翔,调庆远。

  两广瑶贼蜂起,列郡咸被害,将吏率缩朒观望。祯誓不与贼俱生,募健儿日训练。峒酋韦父强数败官军,祯生絷之,其党忿,悉众攻城。旗山守将拥兵不救。祯率健儿出战,贼却去。旋蹑祯,战相当,祯子公荣歼焉。

  顷之,贼围鸡刺诸村,祯率三百人趋赴。道遇贼人头山下,鏖战,祯被数枪,手刃贼一人,与从子官庆及三百人皆死。时天顺三年正月晦也。岭南素无雪,是夜大雷电,雪深尺许。贼释围去,诸村获全。事闻,赠朝列大夫、广西参议,守臣为立庙祀之。

  伍骥,字德良,安福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庄重寡言笑,见义敢为。

  天顺七年巡按福建。先是,上杭贼起,都指挥佥事丁泉,汶上人,善捍御。贼屡攻城,皆为所却。已而贼转炽。骥闻,立驰入汀州,调援兵四集。骥单骑诣贼垒。贼不意御史猝至,皆擐甲露刃。骥从容立马,谕以祸福。贼见其至诚,感悟泣下,归附者千七百余户。给以牛种,俾复故业。

  惟贼首李宗政负固不服,遂与泉深入破之。泉力战,为贼所害。骥吊死恤伤,激以忠义,复与贼战。连破十八寨,俘斩八百余人,四境悉平。而骥冒瘴疠成疾,班师至上杭卒。军民哀之如父母,旦夕临者数千人,争出财立祠。成化中以知县萧宏请,诏与泉并祀,赐祠名“褒忠”。

  毛吉,字宗吉,余姚人。景泰五年进士。除刑部广东司主事。司辖锦衣卫。卫卒伺百官阴事,以片纸入奏即获罪,公卿大夫莫不惴恐。公行请属,狎侮官司,即以罪下刑部者,亦莫敢捶挞。吉独执法不挠,有犯必重惩之。其长门达怙宠肆虐,百官道遇率避马,吉独举鞭拱手过,达怒甚。吉以疾失朝,下锦衣狱。达大喜,简健卒,用巨梃搒之。肉溃见骨,不死。

  天顺五年擢广东佥事,分巡惠、潮二府。痛仰豪右,民大悦。及期当代,相率吁留之。

  程乡贼杨辉者,故剧贼罗刘宁党也。已抚复叛,与其党曾玉、谢莹分据宝龙、石坑诸洞,攻陷江西安远,剽闽、广间。已,欲攻程乡。吉先其未至,募壮士合官军得七百人。抵贼巢。先破石坑,斩玉;次击莹,馘之。复生擒辉。诸洞悉破,凡俘斩千四百人。捷闻,宪宗进吉副使,玺书嘉劳。移巡高、雷、廉三府。时民遭贼躏,数百里无人烟,诸将悉闭城自守,或以贼告,反被挞。有自贼中逸归者,辄诬以通贼,扑杀之。吉不胜愤,以平贼为己任。按部雷州。海康知县王骐,云南太和人也,日以义激其民,贼至辄奋击。吉壮其勇节,奖励之。适报贼掠乡聚,吉与骐各率所部击败之。荐骐,迁雷州通判。未闻命,战死。赠同知,荫其子为国子生。

  成化元年二月,新会告急。吉率指挥阎华、掌县事同知陶鲁,合军万人,至大磴破贼,乘胜追至云岫山,去贼营十余里。时已乙夜,召诸将分三哨,黎明进兵。会阴晦,众失期。及进战,贼弃营走上山。吉命潘百户者据其营,众竞取财物。贼驰下,杀百户。华亦马踬,为贼所杀。诸军遂溃。吉勒马大呼止军。吏劝吉避,吉曰:“众多杀伤,我独生可乎?”言未已,贼持枪趋吉。古且骂且战,手剑一人,断其臂。力绌,遂被害。是日,雷雨大作,山谷皆震动。又八日,始得尸,貌如生。事闻,赠按察使,录其子科入国子监。寻登进士,终云南副使。

  方吉出军时,赍千金犒,委驿丞余文司出入,已用十之三。吉既死,文悯其家贫,以所余金授吉仆,使持归治丧。是夜,仆妇忽坐中堂作吉语,顾左右曰:“请夏宪长来。”举家大惊,走告按察使夏埙。埙至。起揖曰:“吉受国恩,不幸死于贼。今余文以所遗官银付吉家,虽无文簿可考,吉负垢地下矣。愿亟还官,毋污我。”言毕,仆地,顷之始苏。于是归金于官。吉死时年四十,后赐谥忠襄。

  林锦,字彦章,连江人。景泰初,由乡贡授合浦训导。瑶寇充斥,内外无备。锦条具方略,悉中机宜。巡抚叶盛异之,檄署灵山县事。城毁于贼,锦因形便,为栅以守,广设战具,贼不敢逼。满秩去官,民曰:“公去,贼复至,谁御者?”悉逃入山。盛以状闻,诏即以锦为知县。驰驿之官,民复来归。

  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天顺六年破贼罗禾水,再破之黄姜岭,又大破之新庄。先后斩获千余级,还所掠人口,贼悉平,乃去栅,筑土城。

  盛及监司屡荐其才。成化改元,会廉州为贼所陷,乃以锦为试知府。岁复大饥,贼四出劫掠。锦谕散千余人,诛梗化者,而绥辑其流移。境内悉平。

  四年,上官交荐,请改授宪职,令专备钦、廉群盗。乃以为按察使佥事,益勤于政。十年赐敕旌异。久之,进副使。锦以所部屡有盗警,思为经久计,乃设团河营于西,设新寮营于南,而别设洪崖营以杜诸寇出没路。易灵山土城,更筑高墉,亘五百丈,卒为岩邑。十四年,兵部上其抚辑功,被赉。

  锦在兵间,以教化为务。灵山尚鬼,则禁淫祠,修学校,劝农桑。其治廉、钦,皆饬学宫,振起文教。为人诚实,洞见肺腑,瑶蛮莫不爱信。其行军,与士卒同甘苦,有功辄推以与人,以故士多效死,所在祠祀。

  郭绪,字继业,太康人。成化十七年进士。使楚府,却其馈。授户部主事,督饷二十万于陕西给军。主者以羡告,悉还之。历迁云南参议。

  初,孟密宣抚司之设也,实割木邦宣慰司地。既而孟密思揲复于界外侵木邦地二十七所。属谕之还。不听。乃调孟养宣抚思禄兵胁之。思揲始还所侵地,然多杀孟养兵。思禄仇之,发兵越金沙江夺木邦故割孟密地十有三所。两酋构怨不已。

  巡抚陈金承诏,遣绪与副使曹玉往谕之。旬余抵金齿。参将卢和先统军距所据地二程而舍,遣官驰驿往谕,皆留不报。和惧,还军至干崖遇绪,语故,戒勿进。绪不可。玉以疾辞。绪遂单骑从数人行,旬日至南甸,峻险不可骑,乃斩棘徒步引绳以登。又旬日至一大泽。土官以象舆来,绪乘之往。行毒雾中,泥沙踸踔。又旬日至孟赖,去金沙江仅二舍。手自为檄,使持过江,谕以朝廷招徕意。蛮人相顾惊曰:“中国使竟至此乎?”发兵率象马数万夜渡江,持长槊劲弩,环之数重。从行者惧,请勿进。绪拔刀叱曰:“明日必渡江,敢阻者斩!”思禄既得檄,见譬晓祸福甚备,又闻至者才数人,乃遣酋长来听令,且致馈。绪却之,出敕谕宣示。思禄亦继至。绪先叙其劳,次白其冤状,然后责其叛。诸酋闻,咸俯伏呼万岁,请归侵地。绪诘前所留使人,乃尽出而归之。和及玉闻报驰至,则已归地纳款矣。时弘治十四年五月也。

  越三年,擢绪四川督储参政。武宗即位,始以云南功,加俸一级。明年致仕归。

  姜昂,字恒頫,太仓人。成化八年进士。除枣强知县。授御史。偕同官劾方士李孜省,杖午门外。以母老乞改南,寻出为河南知府。吏白事毕,退阖门读书,鞭箠悬不用。藩府人有犯,立决遣之。改知宁波,擢福建参政。请终养归,服阕而卒。

  昂在官,日市少肉供母,而自食菜茹。子弟学书,不听用官纸笔,家居室不蔽风雨。

  子龙,字梦宾,正德三年进士。历礼部郎中。武宗南巡,率同官谏。罚跪五日,杖几死。出为建宁同知,寻迁云南副使,备兵澜沧、姚安。滇故盗薮,龙让土酋曰:“尔世官,纵盗宁非贿乎?”酋惧,抚谕群盗,悉听命。巨盗方定者,既降而贫,为妻妾所诟,卒不忍负龙,竟仰药死。南安大盗千人,御史欲征兵,龙檄三日散尽。四川盐井剌马仁、云南晒江和歌仲雠杀数十年,龙抚谕,遂解。大候州土官猛国恃险肆暴,龙擒之。在滇四年,番、汉大治。邓川州立三正人祠,祀袁州郭绅、莆田林俊及龙。

  赞曰:陶成、陈敏诸人,以监司守令著征剿功,而成及毛吉、叶祯身死王事,劳烈显著,亦可以愧戎帅之畏懦戚蹜者矣。林锦威能临制,材足绥怀,边疆皆得斯人,何忧不治?郭绪单骑入险,谕服两酋,令当洪、永间亦何至尚淹常调哉。平世秉国者,多抑边功,谓恐生事。然大帅倚内援,叙禄又多逾等,适足以长武夫玩寇之心,而无以奖劳臣致死之节。国家以赏罚驭世,曷可不公乎!

卷五十三譯文

  陶成,字孔思,鬱林人。

  永樂年問,鄉試中舉,授任交趾鳳山典史。

  尚書黃福知道他有賢能,任命他代理諒江府教授,交陸人受到教化。

  考核期滿,遷任山東按察司檢校,因人推薦升任大理評辜。

  正統年問,因劉中敷推薦,破格升任浙江愈事。

  陶成有智慧謀略,遇事敢承擔責任。

  倭寇侵犯桃渚,陶成在海沙中密集地佈滿釘板,倭寇到來,船靠岸跳上海灘,釘子穿透腳背。

  倭寇害怕,遠遠離去。

  任期屈滿,進任副使。

  處州寇賊葉宗留、陳鑑胡、陶得二等侵犯蘭溪,陶成襲擊斬殺數百人。

  進軍屯兵武義,設立木製城防守備。

  引誘寇賊同夥作為內應,前後斬殺數百人,活捉一百多人。

  又親自到寇賊據點,告諭勸降三千多人。

  寇賊勢力逐漸衰弱,只有陶得二還在。

  很久以後,勢力又強盛了,聚集眾人前來侵犯。

  先派他的同黨十幾個人偽裝成躲避寇賊的鄉民,用破舊的衣服裹住木柴,混入城中。

  等陶成出城作戰,寇賊拿木柴放火,燒燬木製城防。

  官軍震驚潰敗,陶成和都指揮愈事崔源戰死。

  當時是景泰元年五月。

  事情被皇帝知道,追贈陶成左參政,錄用他的兒子陶魯為八品官。

  陶魯,字自強,承襲先人功績被授予新會丞。

  當時,廣西瑤民流竄搶劫高、廉、惠、肇各府,攻破城池殺害官吏每月不停。

  香山、順德之間,寇賊蜂起,新會無賴之徒群集響應。

  陶魯召集百姓告訴他們說:“寇賊氣勢囂張像要吞掉我們這座城,不早作準備將被攻陷,你們能率領子弟抵禦嗎?”都說:“可以。”就建築堡壘寨子,修理兵器,訓練技能,培養勇氣,以孤城抵擋寇賊的要衝,修建城郭挖掘濠溝,佈置鐵蒺藜刺竹於城外,城防守衛十分堅固。

  寇賊來侵犯,就打垮他們。

  天順七年,任職期滿,巡撫葉盛上奏他的功績,升任知縣。

  不久因打敗寇賊的功勞,進升廣州同知,仍兼任知縣。

  成化二年,跟從總督韓雍征討大藤峽。

  韓雍在軍中威嚴鄭重,惟獨對於陶魯沒有不虛心的。

  採納他的計策,就會有戰功。

  韓雍請求升陶魯為餘事,專門管理新會、陽江、陽春、灑水、新興各縣的軍隊。

  這年冬天,正逢參將王瑛在欽、化二州攻破大盜廖婆保等,大有俘獲,皇上命令嘉獎慰勞。

  第二年,寇賊首領黃公漢等猖獗,和參將夏鑑等連續在思恩、潯州打敗他們。

  不久,寇賊攻陷石康,抓走知縣羅紳。

  又和夏鑑追擊到六菊山,打敗他們。

  兩廣自韓雍離去後,寵置總督未再設定,大將觀望相互推諉,寇賊滋生蔓延。

  陶魯上奏請求仍派重臣在梧州設府,於是成為定製。

  任期屈滿,考核最優,進升副使。

  兵部尚書餘子俊上奏他安撫輯和的功勞,獎賞銀幣。

  陶魯治理軍務很久。

  寇賊掠奪兩粵,大的集中圍剿,小的專門征討,大軍所向捷報頻傳。

  寇賊恨之入骨,搶劫他在鬱林的故居,燒燬誥令,挖掘祖墳,戕害他的同鄉和族人。

  陶魯聽了十分悲慟。

  下詔將戶籍遷到廣東,補發誥書,加倍慰問,陶魯更加立志討伐寇賊。

  二十年,因征伐荔浦瑤立功,增加俸祿一級。

  又過了九年,考核最優,進升為塑墮按察使,管理兩廣軍務還像以前一樣。

  鬱林、陸川寇賊黃公定、胡公明等作亂,和參將歐盤分五路進攻征討,大敗寇賊,搗毀賊窩一百三十處。

  弘治四年,總督秦弦派陶魯平定德慶瑤,進升為湖廣右布政使。

  陶魯說身居兩廣,雨官職以湖廣為名,對事務不便利,就改任湖廣左布政使兼任廣東按察副使,管理嶺西道事務。

  人們稱他為“三廣公”。

  十一年,總督鄧廷瓚請求授官給陶魯的兒子,讓他統領陶魯所招募的精兵準備征討。

  於是授予他兒子陶劑民錦農百戶。

  這年,陶魯去世。

  陶劑民又陳述父親功績,就進升副千戶,世代承襲。

  陶魯善於安撫士卒,足智多謀,計謀確定後再戰。

  在官署後開鑿水池,在水池中建造亭子,不設橋樑。

  夜裡就召集部下議事。

  用木板渡過一人,說完,命令退回。

  像這樣總共數人,選擇他們的長處而綜合使用,所以常常得勝而機密不洩露。

  密報交替傳來,身著軍裝,整夜戒備,不動聲色。

  審視寇賊有機可乘,秘密派兵出城,半夜包圍,早上就報捷。

  寇賊善於偵察,始終不能得知他的要領。

  任官四十五年,始終沒有脫離軍務。

  大小數十戰,共斬殺二萬一千四百多人,奪回被劫掠的人和安撫恢復產業的人十三萬七千多,兩廣人倚仗他如像依靠長城。

  然而陶魯率兵不專一崇尚武力,曾經說:“治理寇賊,教化他們第一,不得已才殺他們。”每次平定寇賊,率先設縣建學校來開啟教化。

  陶魯剛任丞時,年齡才二十歲,知縣王重勉勵他學習。

  王重是過去資深年長的儒者,陶魯就請行弟子禮節。

  每天早晨,教授經史講解後才辦理公事。

  後來王重死在任上,陶魯服喪如同對父親的禮節,並且資助他的兩個兒子。

  又恭敬地事奉名儒陳獻章,陳獻章也器重他。

  宋陸秀夫、張世傑在崖山為節操獻身,沒有宗廟祭祀,陶魯特地為他們建立祠堂,請求皇上賜題祠堂匾頟,賜名大忠。

  嘉靖初年,陶魯去世三十年了,新會人懷念他的德行,向朝廷稱頌,賜建祠堂祭祀他。

  陳敏,陝西華亭人。

  宣德年間,任四川茂州知州。

  遭遇喪事離職,所管各長官司和番民一百八十多人上朝上奏說:“茂州偏處於邊境萬山之中,和松潘、晷溪各番族相鄰,每年遭受他們的侵害。

  自從陳敏來到茂州,安撫治理有方,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如今因服喪離職,軍民失去依靠。

  請求憐憫顧念遠方,歸還這樣的好官。”皇帝立即回覆可以。

  正統年間,九年屈滿,軍民又請求留任。

  進升為成都府同知,管理茂州事務。

  都司徐甫上言說,陳敏和指揮孫敬任職公正勤奮,各番族信任服從。

  奏章下給都御史王翱等核實,進升陳敏為右參議,仍管理茂州事務。

  以監司品位任知州,前所未有。

  黑虎寨番入侵掠邊境,被官軍抓獲。

  陳敏依從他們的風俗,和他盟誓後放了他。

  不久又出來搶掠,被巡按御史陳員韜彈劾。

  下詔寬恕他。

  提督都御史寇深器重他的才能,上言說陳敏往來撫卹番人,代理軍政,請求另外除授知州,使陳敏專一治理軍務。

  吏部認為陳敏在茂州時間久,另外任命恐怕不熟悉番族情況,倉猝難以馴服,應增設一位同知輔佐他。

  皇帝回覆可以。

  陳敏以參議管理州事之後,他的身份就和監司相比配,於是彈劾按察使陳泰無故用棒打死番人。

  陳泰也揭發陳敏,皇帝不過問,而陳泰入獄定罪。

  景泰元年,參議任滿九年,進升為右參政,管理州事同以前一樣。

  到州二十多年,威信很高,番民都很高興。

  職位逐漸升高,眾監司郡守反而位居他的下面,同事多有忌妒他的。

  被技察使張淑彈劾,罷免離職。

  工管,不知道是哪裡的人。

  正統年間任御史。

  當初,福建多有盜礦的人,命令御史柳華逮捕他們。

  柳華命令村落都設定望樓,把百姓編為甲兵,選擇其中豪勇的為頭領,准許自己置辦兵器,督令百姓巡查。

  沙縣佃戶鄧茂七一向無賴,成為甲長之後,更加依恃氣勢役使鄉民。

  當地風俗,佃戶納租以外,照例要償贈田主。

  鄧茂七號召他的同夥叫他們不要饞贈,而要田主自己去接受粟米。

  田主訴訟到縣裡,縣裡逮捕鄧茂七。

  鄧茂七不去投案。

  下令巡檢追捕,鄧茂七殺死弓兵多人。

  上司聽說,派軍隊三百人追捕他。

  幾乎全被殺死殺傷,巡檢和知縣都遇害。

  :鄧茂i於是大肆劫掠,偽稱為剷平王,設定官吏。

  同黨敷萬人,攻陷二十多個縣。

  都指揮範真、指揮彭璽等先後被殺害。

  當時福建參政交趾人宋新,賄賂王振得以升任左布政使,侵奪貪婪,人民不能忍受,也相繼跟隨作亂,東南騷動。

  十三年四月,鄧茂七圍攻延平。

  刷卷御史張海登上城樓安撫曉諭。

  寇賊申訴請求免死,免除三年徭役,就解散成為良民。

  張海以此上報。

  命令丁壇前去招降征討,讓都督劉聚、愈都御史張楷的大部隊緊隨其後。

  丁壇到了以後,先令人拿著詔書去招撫。

  鄧茂七不肯投降,丁壇急奔至沙縣對付。

  寇賊首領林宗政等一萬多人攻打篷絲,想建立營寨。

  丁瑝命令通判倪冕等率領眾人先佔據要地,而親自和都指揮雍堃等截斷他們的退路,斬殺寇賊二百多人,捕獲他們的首領陳阿巖。

  第二年二月,丁壇引誘寇賊再次攻打延平,督令各軍分路衝擊。

  寇賊大敗,逃跑。

  指揮劉福追擊他們,於是斬殺鄧茂七,招降脅從的人恢復生產。

  不久,又捕獲他的同黨林子得等。

  尤溪寇賊首領鄭永祖率領四千人進攻延平。

  丁管和雍婪等攔擊,擒獲了他,斬首五百多人,餘下的同黨潰敗逃散。

  張楷督促大部隊討伐寇賊,到建寧就屯兵不前,每天置辦酒席賦作樂。

  聽說丁埴擎破寇賊,就急奔到延平竊取功勞。

  丁管被脅迫順著他寫了奏章。

  劉福不平,告癸了他。

  下詔責令丁壇報告情況。

  張楷等都獲罪,丁瓊有功不問罪,功勞也不記錄。

  鄧茂七雖然死了,他的侄子鄧伯孫等又興起。

  朝廷另派陳懋等帶大部隊征討,丁埴於是返回朝廷。

  景泰初年,出任廣東副使,去世。

  當時,浙、閩寇盜到處劫掠成為人民的禍患。

  將帥都消極抗敵,而文官激勵民兵抗拒寇賊,往往多有斬殺捕獲。

  閩則有張瑛、王得仁等人。

  浙江則有金華知府石瑁擒獲遂昌寇賊蘇才於蘭溪,處州知府張佑擊敗賊人眾多,擒獲斬殺一千多人。

  於是皇帝下詔書,多次斥責眾將帥。

  都指揮鄧安等於是把遇錯推給前任御史柳華。

  當時王振正想殺朝臣威嚇眾人,命令逮捕柳華。

  柳華已出任山東副使,聽到命令,服毒藥自盡。

  下詔取消他家官籍,男的戍邊,婦女收入浣衣局。

  而御史汪澄、柴文顯也因此獲罪。

  當初,汪澄巡按福建,因鄧茂七作亂,徵召浙江、江西集中討伐。

  不久因寇賊正商議投降,停止部隊不前進。

  等知道寇賊沒有投降的意思,再催促進兵,而寇賊已經不能控制。

  浙江巡按御史黃英恐怕獲罪,全部上奏汪澄停止部隊不進的情況,兵部於是彈劾汪澄失去戰機。

  福建三司也上言,寇賊剛開始興起,按臣柴文顯隱藏不上奏,釀成今天的禍患。

  於是都下獄。

  審訊結束,下韶柴文顯分屍,沒收他的家產,汪澄死刑。

  而宋新和按察使方冊等十人都定罪斬首。

  遇到赦免,謫降為驛丞。

  天順初年,恢復官位。

  評論的人說柳華的處置沒有過錯,汪澄、柴文顯罪不當死。

  武將不能夠消滅寇賊,反而歸罪於文官,柳華、柴文顯和叛賊同罪,量刑不當實際是由於王振的緣故。

  柳華,昊縣人。

  柴文顯,浙江建德人。

  汪澄,仁和人。

  壬得仁,名仁,以字行世,新建人。

  本姓謝,父親躲避仇人到母親孃家,因而改姓王。

  王得仁五歲喪母,悲哀號哭如同成人。

  剛開始任衛吏,因有才被推薦授任汀州府經歷。

  廉潔能幹勤奮聰敏,上上下下都喜歡他。

  任職期滿應當升遙,軍民數幹人請求留任,下詔增加任期再任。

  過了三年,推官缺乏,英宗聽從軍民的請求,命令升遷。

  多次辯明冤案,推辭饞贈,抑制鎮守內臣的苛刻勒索,政績更加顯著。

  沙縣寇賊陳政景,是過去鄧茂七的同黨,糾集清流寇賊藍得隆等進攻府城。

  王得仁和守將及知府劉能擊敗他們,擒獲陳政景等八十四人,剩餘的寇賊驚慌潰散。

  眾將領商議窮盡搜查,王得仁恐怕超過限度殃及百姓,下令招降安撫辨別釋放難民三百人。

  都指揮馬雄得到串通寇賊的人的姓名,將要按名單實行殺戮,王得仁竭力請求燒掉名單。

  寇賊又入侵寧化,率兵去援助,斬殺很多。

  百姓多脫身歸來,寇賊勢力更加衰弱。

  寇賊退兵駐紮在將樂,王得仁將要追擊殲滅他們,不久生病了。

  眾人想載他回去看病,王得仁不允許,說:“我一動,寇賊一定長驅直入。”就起來坐在帳中,告諭將領官吏齊心協力平息寇賊,於是去世。

  當時是正統十四年夏天。

  軍民哀慟。

  靈柩運回,在路上痛哭祭奠的人連續不斷,多繪製肖像祭祀他。

  天順末年,官吏百姓請求建立祠堂。

  有關官員為他請求,下詔按慶塞楊信民的舊制,春秋雨季祭祀。

  兒子王一夔,天順四年考中進士第一。

  授任修撰,進升為左諭德。

  成化七年,彗星出現,接受韶命陳疏五件事,請求端正後宮,親近大臣,廣開言路,慎重辦案,防止浪費。

  語氣極焉懇切真摯,受到皇帝嚴厲斥責。

  多次遷升至工部尚書。

  去世,追贈太子少保。

  正德年間,贈謐號文莊。

  禎,字夢吉,高要人。

  鄉試中舉,除授潯州府同知。

  補任於鳳翔,調任慶遠。

  兩廣瑤賊蜂起,各郡都遭禍害,將領官吏都退縮觀望。

  葉禎發誓不與寇賊共存,招募壯士每日訓練。

  峒人首領韋父強多次打敗官軍,墓整活捉了他。

  他的同黨忿恨,以全部人力攻打縣城,旗山守將統領著軍隊不去救援。

  葉塑率壯士出城應戰,寇賊退走。

  不久跟蹤葉禎,戰鬥相持不下,葉禎的兒子葉公榮戰死在那裡。

  不久,寇賊包圍雞刺等村莊,菜禎率領三百人快速前去。

  路上在人頭山下遭遇寇賊,一番激戰,墓禎身受敷槍,親手殺死寇賊一人,和侄兒葉官度及三百人都戰死。

  當時是天順三年正月三十。

  嶺南一向無雪,那天晚上雷電猛烈,雪深一尺多。

  寇賊解除包圍離去,各村得以保全。

  事情被皇帝知道,追贈朝列大夫、廣西參議,地方長官為他立宗廟祭祀。

  伍驥,字德良,安福人。

  景泰五年進士。

  授任御史。

  莊重而少言笑,見義勇為。

  天順七年巡按福建。

  在此之前,上杭寇賊興起,都指揮愈事丁泉,汶上人,善於捍衛防禦。

  寇賊多次攻城,都被打退。

  不久寇賊又興起。

  伍驥聽說,立刻奔入汀州,徵調援兵會集各處。

  伍驥一人騎馬進入寇賊營壘。

  寇賊沒料到御史忽然到來,都穿上甲冑露出鋒刃。

  伍驥從容地停住馬,以禍福開導他們。

  寇賊見他十分誠摯,感動醒悟而流淚,歸順依附的有一千七百多戶。

  給予牛和種子,讓他們恢復本業。

  只有寇賊首領李宗政依恃險阻不歸服,於是和丁泉深入敵境打擊他。

  丁泉奮力作戰,被寇賊殺害。

  伍驥悼念死者撫卹傷員,以忠義激發眾人,又和寇賊開戰。

  連續攻破十八個營寨,俘獲斬首八百多人,周邊都被平定。

  而伍驥受瘴氣得病,軍隊回到上杭後去世。

  軍民哀悼他如同父母,早晚之間去弔唁的有幾千入,都爭著出錢建立祠堂。

  成化年間因知縣蕭宏請求,下詔和丁泉一起祭祀,賜祠堂名褒忠。

  毛吉,字宗吉,餘姚人。

  景泰五年進士。

  除授刑部廣東司主事。

  管轄錦衣衛。

  衛卒窺伺百官的隱秘之事,有片紙隻字上奏立即獲罪,公卿大夫沒有人不驚恐不安。

  公開進行請託,輕慢侮弄官員,就是因罪下到刑部的,也役人敢鞭打。

  惟獨毛吉執法不屈,有違犯的必定重重懲罰。

  錦衣衛長官門達依仗恩寵放縱肆虐。

  百官路上遇見都下馬迴避,惟獨毛吉舉起鞭子拱手而過,門達很憤怒。

  毛吉因病沒有上朝,關入錦衣獄。

  門逵非常高興,選拔強健計程車卒,用巨大的棒子拷打。

  皮肉潰爛現出骨頭,沒有死。

  天順五年,升任廣東愈事,分管巡視惠、潮二府。

  狠狠抑制富豪,百姓很高興。

  到任朔滿應當替換,相繼籲請挽留他。

  程鄉寇賊楊輝,是過去大盜羅劉空的同黨。

  已經歸順又叛變,和他的同黨曾玉、謝瑩分別佔據寶龍、石坑各洞,攻陷江西塞蓮,劫掠於因、廣之間。

  後來,想進攻程鄉。

  毛吉在他沒有到來之前,招募壯士結合官軍共七百人,直抵寇賊巢穴。

  先攻破石坑,斬殺曾玉,再擎破謝瑩,取其首級,又活捉楊輝。

  各洞都被攻破,共俘獲斬首一千四百人。

  捷報上達皇帝,憲宗進升毛吉為副使,下詔書嘉獎慰勞。

  轉移巡梘高、雷、廉三府。

  當時百姓遭寇賊蹂躪,數百里沒有人煙,眾將都閉城自守,有的人報告賊情,反而被鞭打。

  有從寇賊中逃逸回來的,就誣陷勾通賊人,將他殺害。

  毛吉不勝憤怒,以平定寇賊作為自己的責任。

  巡視部屬到雷州。

  海康知縣王麒,雲南太和人,經常用大義激勵百姓,寇賊到來就奮力打擊。

  毛吉覺得他們的勇氣節操雄壯,獎勵他們。

  正逢有人報告寇賊掠奪村落,毛吉和王騏各自率領軍隊擊敗他們。

  推薦王驥,升任雷州通判。

  沒有接到任命就戰死了。

  追贈同知,他的兒子承襲父功為國子生。

  成化元年二月,新會告急。

  毛吉率領指揮間華、掌縣事同知陶魯,集合軍隊一萬人,到大磴擊敗寇賊,乘勝追到雲岫山,離賊營十多里。

  當時已是二更時分,召集聚將分三部,黎明時進攻。

  正碰上陰天,眾人誤了時間,等到進攻作戰,寇賊丟棄營寨逃跑上山。

  毛吉命令潘百戶佔領他們的營寨,眾人競相奪取財物。

  寇賊賓士而下,殺死百戶,間華的馬也被絆倒,被寇賊殺害,眾軍於是潰敗。

  毛吉勒馬大呼制止軍隊。

  屬吏勸毛吉躲避,毛吉說:“眾人多遭殺傷,我獨自生還可以嗎?“話役說完,寇賊持槍追向毛吉。

  毛吉邊罵邊戰,揮劍殺傷一人,砍斷了他的手臂。

  力量耗竭,於是被害。

  這天,雷雨大作,山谷都震動了。

  過了八日,才找到屍體,相貌如同活著一樣。

  事情上報皇帝,追贈按察使,錄用他的兒子毛科進入國子監。

  不久中進士,官至雲南副使。

  當毛吉出兵時,拿出千金作為犒賞,委託驛丞余文管理開支,已經用去十分之三。

  毛吉死後,余文憐憫他家貧困,把所剩餘的錢交給毛吉的僕人,讓他拿著回去辦理喪事。

  當夜,僕人的妻子忽然坐在中堂像毛吉一樣說話,環顱左右說:“請夏憲長來。”全家大驚,跑去告訴按察使夏壎,夏壎到,僕人的妻子站起作揖說:“毛吉享受國家恩典,不幸死於賊手。

  如今余文把所剩的公家的錢財給毛吉家,雖然沒有簿冊可查,毛吉在地下也揹負恥辱。

  但願立即歸還官府,不要玷汙我。”說完,倒地,不久才甦醒。

  於是把錢歸還給官府。

  毛吉死時四十歲,後來賜謐號忠襄。

  林錦,字彥章,連江人。

  景泰初年,由鄉貢除授合浦訓導。

  瑤賊眾多,內外沒有防備。

  林錦分條上陳方略,都符合情理。

  巡撫葉盛對此很驚異,發文徵召他代理靈山縣事務。

  城池毀於寇賊,林錦因地制宜,作柵欄防守,廣泛設定作戰工具,寇賊不敢逼近。

  任期滿離官去職,百姓說:“你離去,寇賊又來,誰來抵禦?”都逃入山中。

  葉盛把情況告訴皇帝,下詔立即任林錦為知縣。

  乘驛馬急速赴任,百姓又來歸服。

  恰逢饑荒,瑤民各部更加劫掠不間斷。

  林錦一人馳入瑤民營壘,以禍福開導他們。

  瑤民感動醒悟,歸順的二十五部都聽從命令。

  那些不歸服的就討伐他們。

  天順六年在羅禾水擊破寇賊,再次在黃姜嶺擎破,在新莊又擊破。

  先後斬殺俘獲一千多人,歸還所劫掠的人口,寇賊全被平定,就撤去柵欄,修築土城。

  葉盛和監司多次推薦他的才能。

  成化元年,正逢廉州被寇賊攻陷,就任命林錦焉試用知府。

  年內又遭大饑荒,寇賊四處劫掠。

  林錦曉諭遣散一千多人,誅殺頑固不化的人。

  而安撫聚集流亡的百姓。

  境內全部平定。

  四年,上官相繼推薦,請求改授督察職務,讓他專門防備欽、廉群盜。

  就任為按察使愈事,更加勤於政事。

  十年,賜詔書表彰嘉獎。

  很久以後,進升為副使。

  林錦因所管轄地多次有寇賊警報,考慮長久之計,就在西面設定團河營,在南面設定新寮營,而另設洪崖營以堵塞眾寇賊出沒的道路。

  改換靈山的土城,另築高大的城牆,方圓五百丈,最終成為險要的城邑。

  十四年,兵部上奏他的安撫輯和的功勞,受到獎勵。

  林錦在軍隊期間,以教化為緊要事務。

  靈山崇尚鬼,就禁止過多的祠廟,修建學校,鼓勵農桑。

  他治理廉、欽,都整頓學校,振興文教。

  為人誠實,洞見肺腑,瑤人沒有不敬愛信服的。

  他行軍,和士卒同甘共苦,有功勞就推給別人,因此士卒多捨命效力,到處建祠堂祭祀他。

  郭緒,字繼業,太康人。

  成化十七年進士。

  出使楚府,推辭他們的娘贈。

  除授戶部主事,監督軍餉二十萬到陝西供給軍隊。

  主管的人報告有多餘的,都退還了。

  多次遷任至雲南參議。

  當初,設立孟密宣撫司,實際是從木邦宣慰司所分割出來的地方。

  不久,孟密思揲又在邊界之外侵佔木邦土地二十七處。

  多次說服他們歸還,不聽從。

  就調集孟養宣撫思祿的兵力逼迫他。

  思揲才歸還所侵佔的土地,然而殺了很多孟養計程車卒。

  思祿仇恨他,發兵越過金沙江奪取木邦以前割給孟密的地方十三處。

  兩位首領結怨不止。

  巡撫陳金秉承詔令,派郭緒和副使曹玉前去說明朝廷用意。

  十多天到達金齒。

  參將盧和先行率軍到達距所佔之地雨站的地方駐紮下來,派官員乘驛馬疾行去說明來意,都扣留不回覆。

  盧和害怕,撤軍至幹崖。

  遇到郭緒,告訴他原因,告誡他不要前進。

  郭緒不同意。

  曹玉以病為由辭去。

  郭緒就一人一馬帶著幾個人去,十天到南甸,險峻不能騎馬,就砍開荊棘步行牽繩攀登。

  又十天到達一個大湖。

  土人官史帶著象輿來迎,郭緒乘象輿前去。

  行進在毒霧中,奔走在泥沙裡。

  又十天到達孟賴,離金沙江只有兩站路。

  親手寫了公文,派人拿著過江,告訴他們朝廷招撫的意旨。

  蠻人你看我我看你十分驚訝地說:“中原使者竟然到了這裡嗎?”發兵率領象、馬敷萬夜間渡江,拿著長矛勁弩,把他們包圍了幾層。

  隨從的人害怕了,請求不要前進。

  郭緒拔出JJ喝叱說:“明天一定渡江,敢阻攔的斬首。”星祿得到公文以後,見譬喻說明禍福很充分,又聽說來的只有幾個人,就派酋長來聽受命令,並且贈送禮物。

  郭緒推辭了磧贈,拿出詔書宣示。

  思祿也隨後到來。

  郭緒先敘述了他們的功勞,再辯白了他們的冤情,然後責備他們的叛亂。

  眾酋長聽了,都俯身伏地高呼萬歲,請求歸還侵佔的地方。

  郭緒追問先前所扣留的使者,就把他們全部放出歸還。

  盧和和曹玉聽到訊息趕來,則已經歸還土地交納錢財了。

  當時是弘治十四年五月。

  過了三年,提升郭緒為四川督儲參政。

  武宗即位,才因雲南的功績,增加俸祿一級。

  第二年退休回家。

  姜昂,字恆俯,太倉人,成化八年進士。

  除授棗強知縣;授任御史。

  和同官彈劾方士李孜省,被杖責於午門外。

  因母親年老,,請求改任南方,不久出任河南知府。

  小吏報告事情結束,就退堂閉門讀書,鞭子懸而不用。

  藩王府的人有犯法的,立即處置遣送。

  改任寧波知縣,升任福建參政。

  請求盡孝回家,服喪完畢後去世。

  姜昂作官時,每天買少量的肉給母親,而自己吃素菜。

  子弟學習,不讓用官家的紙筆,家居房屋不能遮蔽風雨。

  兒子姜龍,字夢賓,正德三年進士。

  任禮部郎中。

  武宗巡梘南方,率領同官進諫。

  罰跪五天,受杖責打得幾乎死去。

  出任建寧同知,不久遷任雲南副使,駐守軍隊於瀾滄、姚安。

  滇地從來就是盜賊聚集的地方,姜龍責備土人酋長說:“你們世代為官,放縱盜賊難道不是有賄賂嗎?”酋長害怕了,安撫說服眾盜賊,都聽從命令。

  大盜方定,歸降後很貧困,被妻妾辱罵,終不忍辜負姜龍,竟服毒而死。

  南安大盜一干人,御史想出兵征討,姜龍發去文書三天就全部解散了。

  四川鹽井刺馬仁、雲南曬江和歌仲仇殺數十年,姜龍安撫說服,就和解了。

  大候州土官猛國依仗險阻肆虐粗暴,姜龍擒獲他。

  在滇四年,番、漠都治理得很好。

  鄧川州建立三位正直人的祠堂,祭祀袁州郭紳、莆田林俊和姜龍。

  贊曰:陶成、陳敏等人,以監司守令身份有顯著的征剿功績,而陶成和毛吉、葉禎死於國事,功績壯烈顯著,也可以令將帥中畏懼懦弱退縮不前的人羞愧了。

  林錦的威嚴可以監臨控制,才能足以安撫懷柔,邊疆都得到這樣的人,何愁不能治理。

  郭緒一人一馬馳入險地,曉諭說服兩個酋長,假如在洪武、永樂年間又何至於還掩汝在平常的調動中。

  太平時期主持國政的人,多抑制治理邊疆的功勞,說是恐怕滋生事端。

  然而大帥倚靠內援,遷升又多超越等級,正足以助長武官消極抗敵的情緒,而無法獎賞勤勞臣子捨命效國的節操。

  國家用賞罰來治理國事,怎麼可以不公平呢!

補充糾錯
大家都在看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