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成,字孔思,鬱林人。
永樂年問,鄉試中舉,授任交趾鳳山典史。
尚書黃福知道他有賢能,任命他代理諒江府教授,交陸人受到教化。
考核期滿,遷任山東按察司檢校,因人推薦升任大理評辜。
正統年問,因劉中敷推薦,破格升任浙江愈事。
陶成有智慧謀略,遇事敢承擔責任。
倭寇侵犯桃渚,陶成在海沙中密集地佈滿釘板,倭寇到來,船靠岸跳上海灘,釘子穿透腳背。
倭寇害怕,遠遠離去。
任期屈滿,進任副使。
處州寇賊葉宗留、陳鑑胡、陶得二等侵犯蘭溪,陶成襲擊斬殺數百人。
進軍屯兵武義,設立木製城防守備。
引誘寇賊同夥作為內應,前後斬殺數百人,活捉一百多人。
又親自到寇賊據點,告諭勸降三千多人。
寇賊勢力逐漸衰弱,只有陶得二還在。
很久以後,勢力又強盛了,聚集眾人前來侵犯。
先派他的同黨十幾個人偽裝成躲避寇賊的鄉民,用破舊的衣服裹住木柴,混入城中。
等陶成出城作戰,寇賊拿木柴放火,燒燬木製城防。
官軍震驚潰敗,陶成和都指揮愈事崔源戰死。
當時是景泰元年五月。
事情被皇帝知道,追贈陶成左參政,錄用他的兒子陶魯為八品官。
陶魯,字自強,承襲先人功績被授予新會丞。
當時,廣西瑤民流竄搶劫高、廉、惠、肇各府,攻破城池殺害官吏每月不停。
香山、順德之間,寇賊蜂起,新會無賴之徒群集響應。
陶魯召集百姓告訴他們說:“寇賊氣勢囂張像要吞掉我們這座城,不早作準備將被攻陷,你們能率領子弟抵禦嗎?”都說:“可以。”就建築堡壘寨子,修理兵器,訓練技能,培養勇氣,以孤城抵擋寇賊的要衝,修建城郭挖掘濠溝,佈置鐵蒺藜刺竹於城外,城防守衛十分堅固。
寇賊來侵犯,就打垮他們。
天順七年,任職期滿,巡撫葉盛上奏他的功績,升任知縣。
不久因打敗寇賊的功勞,進升廣州同知,仍兼任知縣。
成化二年,跟從總督韓雍征討大藤峽。
韓雍在軍中威嚴鄭重,惟獨對於陶魯沒有不虛心的。
採納他的計策,就會有戰功。
韓雍請求升陶魯為餘事,專門管理新會、陽江、陽春、灑水、新興各縣的軍隊。
這年冬天,正逢參將王瑛在欽、化二州攻破大盜廖婆保等,大有俘獲,皇上命令嘉獎慰勞。
第二年,寇賊首領黃公漢等猖獗,和參將夏鑑等連續在思恩、潯州打敗他們。
不久,寇賊攻陷石康,抓走知縣羅紳。
又和夏鑑追擊到六菊山,打敗他們。
兩廣自韓雍離去後,寵置總督未再設定,大將觀望相互推諉,寇賊滋生蔓延。
陶魯上奏請求仍派重臣在梧州設府,於是成為定製。
任期屈滿,考核最優,進升副使。
兵部尚書餘子俊上奏他安撫輯和的功勞,獎賞銀幣。
陶魯治理軍務很久。
寇賊掠奪兩粵,大的集中圍剿,小的專門征討,大軍所向捷報頻傳。
寇賊恨之入骨,搶劫他在鬱林的故居,燒燬誥令,挖掘祖墳,戕害他的同鄉和族人。
陶魯聽了十分悲慟。
下詔將戶籍遷到廣東,補發誥書,加倍慰問,陶魯更加立志討伐寇賊。
二十年,因征伐荔浦瑤立功,增加俸祿一級。
又過了九年,考核最優,進升為塑墮按察使,管理兩廣軍務還像以前一樣。
鬱林、陸川寇賊黃公定、胡公明等作亂,和參將歐盤分五路進攻征討,大敗寇賊,搗毀賊窩一百三十處。
弘治四年,總督秦弦派陶魯平定德慶瑤,進升為湖廣右布政使。
陶魯說身居兩廣,雨官職以湖廣為名,對事務不便利,就改任湖廣左布政使兼任廣東按察副使,管理嶺西道事務。
人們稱他為“三廣公”。
十一年,總督鄧廷瓚請求授官給陶魯的兒子,讓他統領陶魯所招募的精兵準備征討。
於是授予他兒子陶劑民錦農百戶。
這年,陶魯去世。
陶劑民又陳述父親功績,就進升副千戶,世代承襲。
陶魯善於安撫士卒,足智多謀,計謀確定後再戰。
在官署後開鑿水池,在水池中建造亭子,不設橋樑。
夜裡就召集部下議事。
用木板渡過一人,說完,命令退回。
像這樣總共數人,選擇他們的長處而綜合使用,所以常常得勝而機密不洩露。
密報交替傳來,身著軍裝,整夜戒備,不動聲色。
審視寇賊有機可乘,秘密派兵出城,半夜包圍,早上就報捷。
寇賊善於偵察,始終不能得知他的要領。
任官四十五年,始終沒有脫離軍務。
大小數十戰,共斬殺二萬一千四百多人,奪回被劫掠的人和安撫恢復產業的人十三萬七千多,兩廣人倚仗他如像依靠長城。
然而陶魯率兵不專一崇尚武力,曾經說:“治理寇賊,教化他們第一,不得已才殺他們。”每次平定寇賊,率先設縣建學校來開啟教化。
陶魯剛任丞時,年齡才二十歲,知縣王重勉勵他學習。
王重是過去資深年長的儒者,陶魯就請行弟子禮節。
每天早晨,教授經史講解後才辦理公事。
後來王重死在任上,陶魯服喪如同對父親的禮節,並且資助他的兩個兒子。
又恭敬地事奉名儒陳獻章,陳獻章也器重他。
宋陸秀夫、張世傑在崖山為節操獻身,沒有宗廟祭祀,陶魯特地為他們建立祠堂,請求皇上賜題祠堂匾頟,賜名大忠。
嘉靖初年,陶魯去世三十年了,新會人懷念他的德行,向朝廷稱頌,賜建祠堂祭祀他。
陳敏,陝西華亭人。
宣德年間,任四川茂州知州。
遭遇喪事離職,所管各長官司和番民一百八十多人上朝上奏說:“茂州偏處於邊境萬山之中,和松潘、晷溪各番族相鄰,每年遭受他們的侵害。
自從陳敏來到茂州,安撫治理有方,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如今因服喪離職,軍民失去依靠。
請求憐憫顧念遠方,歸還這樣的好官。”皇帝立即回覆可以。
正統年間,九年屈滿,軍民又請求留任。
進升為成都府同知,管理茂州事務。
都司徐甫上言說,陳敏和指揮孫敬任職公正勤奮,各番族信任服從。
奏章下給都御史王翱等核實,進升陳敏為右參議,仍管理茂州事務。
以監司品位任知州,前所未有。
黑虎寨番入侵掠邊境,被官軍抓獲。
陳敏依從他們的風俗,和他盟誓後放了他。
不久又出來搶掠,被巡按御史陳員韜彈劾。
下詔寬恕他。
提督都御史寇深器重他的才能,上言說陳敏往來撫卹番人,代理軍政,請求另外除授知州,使陳敏專一治理軍務。
吏部認為陳敏在茂州時間久,另外任命恐怕不熟悉番族情況,倉猝難以馴服,應增設一位同知輔佐他。
皇帝回覆可以。
陳敏以參議管理州事之後,他的身份就和監司相比配,於是彈劾按察使陳泰無故用棒打死番人。
陳泰也揭發陳敏,皇帝不過問,而陳泰入獄定罪。
景泰元年,參議任滿九年,進升為右參政,管理州事同以前一樣。
到州二十多年,威信很高,番民都很高興。
職位逐漸升高,眾監司郡守反而位居他的下面,同事多有忌妒他的。
被技察使張淑彈劾,罷免離職。
工管,不知道是哪裡的人。
正統年間任御史。
當初,福建多有盜礦的人,命令御史柳華逮捕他們。
柳華命令村落都設定望樓,把百姓編為甲兵,選擇其中豪勇的為頭領,准許自己置辦兵器,督令百姓巡查。
沙縣佃戶鄧茂七一向無賴,成為甲長之後,更加依恃氣勢役使鄉民。
當地風俗,佃戶納租以外,照例要償贈田主。
鄧茂七號召他的同夥叫他們不要饞贈,而要田主自己去接受粟米。
田主訴訟到縣裡,縣裡逮捕鄧茂七。
鄧茂七不去投案。
下令巡檢追捕,鄧茂七殺死弓兵多人。
上司聽說,派軍隊三百人追捕他。
幾乎全被殺死殺傷,巡檢和知縣都遇害。
:鄧茂i於是大肆劫掠,偽稱為剷平王,設定官吏。
同黨敷萬人,攻陷二十多個縣。
都指揮範真、指揮彭璽等先後被殺害。
當時福建參政交趾人宋新,賄賂王振得以升任左布政使,侵奪貪婪,人民不能忍受,也相繼跟隨作亂,東南騷動。
十三年四月,鄧茂七圍攻延平。
刷卷御史張海登上城樓安撫曉諭。
寇賊申訴請求免死,免除三年徭役,就解散成為良民。
張海以此上報。
命令丁壇前去招降征討,讓都督劉聚、愈都御史張楷的大部隊緊隨其後。
丁壇到了以後,先令人拿著詔書去招撫。
鄧茂七不肯投降,丁壇急奔至沙縣對付。
寇賊首領林宗政等一萬多人攻打篷絲,想建立營寨。
丁瑝命令通判倪冕等率領眾人先佔據要地,而親自和都指揮雍堃等截斷他們的退路,斬殺寇賊二百多人,捕獲他們的首領陳阿巖。
第二年二月,丁壇引誘寇賊再次攻打延平,督令各軍分路衝擊。
寇賊大敗,逃跑。
指揮劉福追擊他們,於是斬殺鄧茂七,招降脅從的人恢復生產。
不久,又捕獲他的同黨林子得等。
尤溪寇賊首領鄭永祖率領四千人進攻延平。
丁管和雍婪等攔擊,擒獲了他,斬首五百多人,餘下的同黨潰敗逃散。
張楷督促大部隊討伐寇賊,到建寧就屯兵不前,每天置辦酒席賦詩作樂。
聽說丁埴擎破寇賊,就急奔到延平竊取功勞。
丁管被脅迫順著他寫了奏章。
劉福不平,告癸了他。
下詔責令丁壇報告情況。
張楷等都獲罪,丁瓊有功不問罪,功勞也不記錄。
鄧茂七雖然死了,他的侄子鄧伯孫等又興起。
朝廷另派陳懋等帶大部隊征討,丁埴於是返回朝廷。
景泰初年,出任廣東副使,去世。
當時,浙、閩寇盜到處劫掠成為人民的禍患。
將帥都消極抗敵,而文官激勵民兵抗拒寇賊,往往多有斬殺捕獲。
閩則有張瑛、王得仁等人。
浙江則有金華知府石瑁擒獲遂昌寇賊蘇才於蘭溪,處州知府張佑擊敗賊人眾多,擒獲斬殺一千多人。
於是皇帝下詔書,多次斥責眾將帥。
都指揮鄧安等於是把遇錯推給前任御史柳華。
當時王振正想殺朝臣威嚇眾人,命令逮捕柳華。
柳華已出任山東副使,聽到命令,服毒藥自盡。
下詔取消他家官籍,男的戍邊,婦女收入浣衣局。
而御史汪澄、柴文顯也因此獲罪。
當初,汪澄巡按福建,因鄧茂七作亂,徵召浙江、江西集中討伐。
不久因寇賊正商議投降,停止部隊不前進。
等知道寇賊沒有投降的意思,再催促進兵,而寇賊已經不能控制。
浙江巡按御史黃英恐怕獲罪,全部上奏汪澄停止部隊不進的情況,兵部於是彈劾汪澄失去戰機。
福建三司也上言,寇賊剛開始興起,按臣柴文顯隱藏不上奏,釀成今天的禍患。
於是都下獄。
審訊結束,下韶柴文顯分屍,沒收他的家產,汪澄死刑。
而宋新和按察使方冊等十人都定罪斬首。
遇到赦免,謫降為驛丞。
天順初年,恢復官位。
評論的人說柳華的處置沒有過錯,汪澄、柴文顯罪不當死。
武將不能夠消滅寇賊,反而歸罪於文官,柳華、柴文顯和叛賊同罪,量刑不當實際是由於王振的緣故。
柳華,昊縣人。
柴文顯,浙江建德人。
汪澄,仁和人。
壬得仁,名仁,以字行世,新建人。
本姓謝,父親躲避仇人到母親孃家,因而改姓王。
王得仁五歲喪母,悲哀號哭如同成人。
剛開始任衛吏,因有才被推薦授任汀州府經歷。
廉潔能幹勤奮聰敏,上上下下都喜歡他。
任職期滿應當升遙,軍民數幹人請求留任,下詔增加任期再任。
過了三年,推官缺乏,英宗聽從軍民的請求,命令升遷。
多次辯明冤案,推辭饞贈,抑制鎮守內臣的苛刻勒索,政績更加顯著。
沙縣寇賊陳政景,是過去鄧茂七的同黨,糾集清流寇賊藍得隆等進攻府城。
王得仁和守將及知府劉能擊敗他們,擒獲陳政景等八十四人,剩餘的寇賊驚慌潰散。
眾將領商議窮盡搜查,王得仁恐怕超過限度殃及百姓,下令招降安撫辨別釋放難民三百人。
都指揮馬雄得到串通寇賊的人的姓名,將要按名單實行殺戮,王得仁竭力請求燒掉名單。
寇賊又入侵寧化,率兵去援助,斬殺很多。
百姓多脫身歸來,寇賊勢力更加衰弱。
寇賊退兵駐紮在將樂,王得仁將要追擊殲滅他們,不久生病了。
眾人想載他回去看病,王得仁不允許,說:“我一動,寇賊一定長驅直入。”就起來坐在帳中,告諭將領官吏齊心協力平息寇賊,於是去世。
當時是正統十四年夏天。
軍民哀慟。
靈柩運回,在路上痛哭祭奠的人連續不斷,多繪製肖像祭祀他。
天順末年,官吏百姓請求建立祠堂。
有關官員為他請求,下詔按慶塞楊信民的舊制,春秋雨季祭祀。
兒子王一夔,天順四年考中進士第一。
授任修撰,進升為左諭德。
成化七年,彗星出現,接受韶命陳疏五件事,請求端正後宮,親近大臣,廣開言路,慎重辦案,防止浪費。
語氣極焉懇切真摯,受到皇帝嚴厲斥責。
多次遷升至工部尚書。
去世,追贈太子少保。
正德年間,贈謐號文莊。
禎,字夢吉,高要人。
鄉試中舉,除授潯州府同知。
補任於鳳翔,調任慶遠。
兩廣瑤賊蜂起,各郡都遭禍害,將領官吏都退縮觀望。
葉禎發誓不與寇賊共存,招募壯士每日訓練。
峒人首領韋父強多次打敗官軍,墓整活捉了他。
他的同黨忿恨,以全部人力攻打縣城,旗山守將統領著軍隊不去救援。
葉塑率壯士出城應戰,寇賊退走。
不久跟蹤葉禎,戰鬥相持不下,葉禎的兒子葉公榮戰死在那裡。
不久,寇賊包圍雞刺等村莊,菜禎率領三百人快速前去。
路上在人頭山下遭遇寇賊,一番激戰,墓禎身受敷槍,親手殺死寇賊一人,和侄兒葉官度及三百人都戰死。
當時是天順三年正月三十。
嶺南一向無雪,那天晚上雷電猛烈,雪深一尺多。
寇賊解除包圍離去,各村得以保全。
事情被皇帝知道,追贈朝列大夫、廣西參議,地方長官為他立宗廟祭祀。
伍驥,字德良,安福人。
景泰五年進士。
授任御史。
莊重而少言笑,見義勇為。
天順七年巡按福建。
在此之前,上杭寇賊興起,都指揮愈事丁泉,汶上人,善於捍衛防禦。
寇賊多次攻城,都被打退。
不久寇賊又興起。
伍驥聽說,立刻奔入汀州,徵調援兵會集各處。
伍驥一人騎馬進入寇賊營壘。
寇賊沒料到御史忽然到來,都穿上甲冑露出鋒刃。
伍驥從容地停住馬,以禍福開導他們。
寇賊見他十分誠摯,感動醒悟而流淚,歸順依附的有一千七百多戶。
給予牛和種子,讓他們恢復本業。
只有寇賊首領李宗政依恃險阻不歸服,於是和丁泉深入敵境打擊他。
丁泉奮力作戰,被寇賊殺害。
伍驥悼念死者撫卹傷員,以忠義激發眾人,又和寇賊開戰。
連續攻破十八個營寨,俘獲斬首八百多人,周邊都被平定。
而伍驥受瘴氣得病,軍隊回到上杭後去世。
軍民哀悼他如同父母,早晚之間去弔唁的有幾千入,都爭著出錢建立祠堂。
成化年間因知縣蕭宏請求,下詔和丁泉一起祭祀,賜祠堂名褒忠。
毛吉,字宗吉,餘姚人。
景泰五年進士。
除授刑部廣東司主事。
管轄錦衣衛。
衛卒窺伺百官的隱秘之事,有片紙隻字上奏立即獲罪,公卿大夫沒有人不驚恐不安。
公開進行請託,輕慢侮弄官員,就是因罪下到刑部的,也役人敢鞭打。
惟獨毛吉執法不屈,有違犯的必定重重懲罰。
錦衣衛長官門達依仗恩寵放縱肆虐。
百官路上遇見都下馬迴避,惟獨毛吉舉起鞭子拱手而過,門達很憤怒。
毛吉因病沒有上朝,關入錦衣獄。
門逵非常高興,選拔強健計程車卒,用巨大的棒子拷打。
皮肉潰爛現出骨頭,沒有死。
天順五年,升任廣東愈事,分管巡視惠、潮二府。
狠狠抑制富豪,百姓很高興。
到任朔滿應當替換,相繼籲請挽留他。
程鄉寇賊楊輝,是過去大盜羅劉空的同黨。
已經歸順又叛變,和他的同黨曾玉、謝瑩分別佔據寶龍、石坑各洞,攻陷江西塞蓮,劫掠於因、廣之間。
後來,想進攻程鄉。
毛吉在他沒有到來之前,招募壯士結合官軍共七百人,直抵寇賊巢穴。
先攻破石坑,斬殺曾玉,再擎破謝瑩,取其首級,又活捉楊輝。
各洞都被攻破,共俘獲斬首一千四百人。
捷報上達皇帝,憲宗進升毛吉為副使,下詔書嘉獎慰勞。
轉移巡梘高、雷、廉三府。
當時百姓遭寇賊蹂躪,數百里沒有人煙,眾將都閉城自守,有的人報告賊情,反而被鞭打。
有從寇賊中逃逸回來的,就誣陷勾通賊人,將他殺害。
毛吉不勝憤怒,以平定寇賊作為自己的責任。
巡視部屬到雷州。
海康知縣王麒,雲南太和人,經常用大義激勵百姓,寇賊到來就奮力打擊。
毛吉覺得他們的勇氣節操雄壯,獎勵他們。
正逢有人報告寇賊掠奪村落,毛吉和王騏各自率領軍隊擊敗他們。
推薦王驥,升任雷州通判。
沒有接到任命就戰死了。
追贈同知,他的兒子承襲父功為國子生。
成化元年二月,新會告急。
毛吉率領指揮間華、掌縣事同知陶魯,集合軍隊一萬人,到大磴擊敗寇賊,乘勝追到雲岫山,離賊營十多里。
當時已是二更時分,召集聚將分三部,黎明時進攻。
正碰上陰天,眾人誤了時間,等到進攻作戰,寇賊丟棄營寨逃跑上山。
毛吉命令潘百戶佔領他們的營寨,眾人競相奪取財物。
寇賊賓士而下,殺死百戶,間華的馬也被絆倒,被寇賊殺害,眾軍於是潰敗。
毛吉勒馬大呼制止軍隊。
屬吏勸毛吉躲避,毛吉說:“眾人多遭殺傷,我獨自生還可以嗎?“話役說完,寇賊持槍追向毛吉。
毛吉邊罵邊戰,揮劍殺傷一人,砍斷了他的手臂。
力量耗竭,於是被害。
這天,雷雨大作,山谷都震動了。
過了八日,才找到屍體,相貌如同活著一樣。
事情上報皇帝,追贈按察使,錄用他的兒子毛科進入國子監。
不久中進士,官至雲南副使。
當毛吉出兵時,拿出千金作為犒賞,委託驛丞余文管理開支,已經用去十分之三。
毛吉死後,余文憐憫他家貧困,把所剩餘的錢交給毛吉的僕人,讓他拿著回去辦理喪事。
當夜,僕人的妻子忽然坐在中堂像毛吉一樣說話,環顱左右說:“請夏憲長來。”全家大驚,跑去告訴按察使夏壎,夏壎到,僕人的妻子站起作揖說:“毛吉享受國家恩典,不幸死於賊手。
如今余文把所剩的公家的錢財給毛吉家,雖然沒有簿冊可查,毛吉在地下也揹負恥辱。
但願立即歸還官府,不要玷汙我。”說完,倒地,不久才甦醒。
於是把錢歸還給官府。
毛吉死時四十歲,後來賜謐號忠襄。
林錦,字彥章,連江人。
景泰初年,由鄉貢除授合浦訓導。
瑤賊眾多,內外沒有防備。
林錦分條上陳方略,都符合情理。
巡撫葉盛對此很驚異,發文徵召他代理靈山縣事務。
城池毀於寇賊,林錦因地制宜,作柵欄防守,廣泛設定作戰工具,寇賊不敢逼近。
任期滿離官去職,百姓說:“你離去,寇賊又來,誰來抵禦?”都逃入山中。
葉盛把情況告訴皇帝,下詔立即任林錦為知縣。
乘驛馬急速赴任,百姓又來歸服。
恰逢饑荒,瑤民各部更加劫掠不間斷。
林錦一人馳入瑤民營壘,以禍福開導他們。
瑤民感動醒悟,歸順的二十五部都聽從命令。
那些不歸服的就討伐他們。
天順六年在羅禾水擊破寇賊,再次在黃姜嶺擎破,在新莊又擊破。
先後斬殺俘獲一千多人,歸還所劫掠的人口,寇賊全被平定,就撤去柵欄,修築土城。
葉盛和監司多次推薦他的才能。
成化元年,正逢廉州被寇賊攻陷,就任命林錦焉試用知府。
年內又遭大饑荒,寇賊四處劫掠。
林錦曉諭遣散一千多人,誅殺頑固不化的人。
而安撫聚集流亡的百姓。
境內全部平定。
四年,上官相繼推薦,請求改授督察職務,讓他專門防備欽、廉群盜。
就任為按察使愈事,更加勤於政事。
十年,賜詔書表彰嘉獎。
很久以後,進升為副使。
林錦因所管轄地多次有寇賊警報,考慮長久之計,就在西面設定團河營,在南面設定新寮營,而另設洪崖營以堵塞眾寇賊出沒的道路。
改換靈山的土城,另築高大的城牆,方圓五百丈,最終成為險要的城邑。
十四年,兵部上奏他的安撫輯和的功勞,受到獎勵。
林錦在軍隊期間,以教化為緊要事務。
靈山崇尚鬼,就禁止過多的祠廟,修建學校,鼓勵農桑。
他治理廉、欽,都整頓學校,振興文教。
為人誠實,洞見肺腑,瑤人沒有不敬愛信服的。
他行軍,和士卒同甘共苦,有功勞就推給別人,因此士卒多捨命效力,到處建祠堂祭祀他。
郭緒,字繼業,太康人。
成化十七年進士。
出使楚府,推辭他們的娘贈。
除授戶部主事,監督軍餉二十萬到陝西供給軍隊。
主管的人報告有多餘的,都退還了。
多次遷任至雲南參議。
當初,設立孟密宣撫司,實際是從木邦宣慰司所分割出來的地方。
不久,孟密思揲又在邊界之外侵佔木邦土地二十七處。
多次說服他們歸還,不聽從。
就調集孟養宣撫思祿的兵力逼迫他。
思揲才歸還所侵佔的土地,然而殺了很多孟養計程車卒。
思祿仇恨他,發兵越過金沙江奪取木邦以前割給孟密的地方十三處。
兩位首領結怨不止。
巡撫陳金秉承詔令,派郭緒和副使曹玉前去說明朝廷用意。
十多天到達金齒。
參將盧和先行率軍到達距所佔之地雨站的地方駐紮下來,派官員乘驛馬疾行去說明來意,都扣留不回覆。
盧和害怕,撤軍至幹崖。
遇到郭緒,告訴他原因,告誡他不要前進。
郭緒不同意。
曹玉以病為由辭去。
郭緒就一人一馬帶著幾個人去,十天到南甸,險峻不能騎馬,就砍開荊棘步行牽繩攀登。
又十天到達一個大湖。
土人官史帶著象輿來迎,郭緒乘象輿前去。
行進在毒霧中,奔走在泥沙裡。
又十天到達孟賴,離金沙江只有兩站路。
親手寫了公文,派人拿著過江,告訴他們朝廷招撫的意旨。
蠻人你看我我看你十分驚訝地說:“中原使者竟然到了這裡嗎?”發兵率領象、馬敷萬夜間渡江,拿著長矛勁弩,把他們包圍了幾層。
隨從的人害怕了,請求不要前進。
郭緒拔出JJ喝叱說:“明天一定渡江,敢阻攔的斬首。”星祿得到公文以後,見譬喻說明禍福很充分,又聽說來的只有幾個人,就派酋長來聽受命令,並且贈送禮物。
郭緒推辭了磧贈,拿出詔書宣示。
思祿也隨後到來。
郭緒先敘述了他們的功勞,再辯白了他們的冤情,然後責備他們的叛亂。
眾酋長聽了,都俯身伏地高呼萬歲,請求歸還侵佔的地方。
郭緒追問先前所扣留的使者,就把他們全部放出歸還。
盧和和曹玉聽到訊息趕來,則已經歸還土地交納錢財了。
當時是弘治十四年五月。
過了三年,提升郭緒為四川督儲參政。
武宗即位,才因雲南的功績,增加俸祿一級。
第二年退休回家。
姜昂,字恆俯,太倉人,成化八年進士。
除授棗強知縣;授任御史。
和同官彈劾方士李孜省,被杖責於午門外。
因母親年老,,請求改任南方,不久出任河南知府。
小吏報告事情結束,就退堂閉門讀書,鞭子懸而不用。
藩王府的人有犯法的,立即處置遣送。
改任寧波知縣,升任福建參政。
請求盡孝回家,服喪完畢後去世。
姜昂作官時,每天買少量的肉給母親,而自己吃素菜。
子弟學習,不讓用官家的紙筆,家居房屋不能遮蔽風雨。
兒子姜龍,字夢賓,正德三年進士。
任禮部郎中。
武宗巡梘南方,率領同官進諫。
罰跪五天,受杖責打得幾乎死去。
出任建寧同知,不久遷任雲南副使,駐守軍隊於瀾滄、姚安。
滇地從來就是盜賊聚集的地方,姜龍責備土人酋長說:“你們世代為官,放縱盜賊難道不是有賄賂嗎?”酋長害怕了,安撫說服眾盜賊,都聽從命令。
大盜方定,歸降後很貧困,被妻妾辱罵,終不忍辜負姜龍,竟服毒而死。
南安大盜一干人,御史想出兵征討,姜龍發去文書三天就全部解散了。
四川鹽井刺馬仁、雲南曬江和歌仲仇殺數十年,姜龍安撫說服,就和解了。
大候州土官猛國依仗險阻肆虐粗暴,姜龍擒獲他。
在滇四年,番、漠都治理得很好。
鄧川州建立三位正直人的祠堂,祭祀袁州郭紳、莆田林俊和姜龍。
贊曰:陶成、陳敏等人,以監司守令身份有顯著的征剿功績,而陶成和毛吉、葉禎死於國事,功績壯烈顯著,也可以令將帥中畏懼懦弱退縮不前的人羞愧了。
林錦的威嚴可以監臨控制,才能足以安撫懷柔,邊疆都得到這樣的人,何愁不能治理。
郭緒一人一馬馳入險地,曉諭說服兩個酋長,假如在洪武、永樂年間又何至於還掩汝在平常的調動中。
太平時期主持國政的人,多抑制治理邊疆的功勞,說是恐怕滋生事端。
然而大帥倚靠內援,遷升又多超越等級,正足以助長武官消極抗敵的情緒,而無法獎賞勤勞臣子捨命效國的節操。
國家用賞罰來治理國事,怎麼可以不公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