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列傳·卷十

卷十原文

  郭子兴 韩林儿

  郭子兴,其先曹州人。父郭公,少以日者术游定远,言祸福辄中。邑富人有瞽女无所归,郭公乃娶之,家日益饶。生三子,子兴其仲出。始生,郭公卜之吉。及长,任侠,喜宾客。会元政乱,子兴散家资,椎牛酾酒,与壮士结纳。至正十二年春,集少年数千人,袭据濠州。太祖往从之。门者疑其谍,执以告子兴。子兴奇太祖状貌,解缚与语,收帐下。为十夫长,数从战有功。子兴喜,其次妻小张夫人亦指目太祖曰:“此异人也。”乃妻以所抚马公女,是为孝慈高皇后。

  始,子兴同起事者孙德崖等四人,与子兴而五,各称元帅不相下。四人者粗而戆,日剽掠,子兴意轻之。四人不悦,合谋倾子兴。子兴以是多家居不视事。太祖乘闲说曰:“彼日益合,我益离,久之必为所制。”子兴不能从也。

  元师破徐州,徐帅彭大、赵均用帅余众奔濠。德崖等以其故盗魁有名,乃共推奉之,使居己上。大有智数,子兴与相厚而薄均用。于是德崖等谮诸均用曰:“子兴知有彭将军耳,不知有将军也。”均用怒,乘间执子兴,幽诸德崖家。太祖自他部归,大惊,急帅子兴二子诉于大。大曰:“吾在,孰敢鱼肉而翁者!”与太祖偕诣德崖家,破械出子兴,挟之归。元师围濠州,乃释故憾,共城守五阅月。围解,大、均用皆自称王,而子兴及德崖等为元帅如故。未几,大死,子早住领其众。均用专狠益甚,挟子兴攻盱眙、泗州,将害之。太祖已取滁,乃遣人说均用曰:“大王穷迫时,郭公开门延纳,德至厚也。大王不能报,反听细人言图之,自剪羽翼,失豪杰心,窃为大王不取。且其部曲犹众,杀之得无悔乎?”均用闻太祖兵甚盛,心惮之,太祖又使人赂其左右,子兴用是得免,乃将其所部万余就太祖于滁。

  子兴为人枭悍善斗,而性悻直少容。方事急,辄从太祖谋议,亲信如左右手。事解,即信谗疏太祖。太祖左右任事者悉召之去,稍夺太祖兵柄。太祖事子兴愈谨。将士有所献,孝慈皇后辄以贻子兴妻。子兴至滁,欲据以自王。太祖曰:“滁四面皆山,舟楫商旅不通,非可旦夕安者也。”子兴乃已。及取和州,子兴命太祖统诸将守其地。德崖饥,就食和境,求驻军城中,太祖纳之。有谗于子兴者。子兴夜至和,太祖来谒,子兴怒甚,不与语。太祖曰:“德崖尝困公,宜为备。”子兴默然。德崖闻子兴至,谋引去。前营已发,德崖方留视后军,而其军与子兴军斗,多死者。子兴执德崖,太祖亦为德崖军所执。子兴闻之,大惊,立遣徐达往代太祖,纵德崖还。德崖军释太祖,达亦脱归。子兴憾德崖甚,将甘心焉,以太祖故强释之,邑邑不乐。未几,发病卒,归葬滁州。

  子兴三子。长子前战死,次天叙、天爵。子兴死,韩林儿檄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及太祖副之。天祐,子兴妇弟也。太祖渡江,天叙、天祐引兵攻集庆,陈野先叛,俱被杀。林儿复以天爵为中书右丞。已而太祖为平章政事。天爵失职怨望,久之谋不利于太祖,诛死,子兴后遂绝。有一女,小张夫人出者,事太祖为惠妃,生蜀、谷、代三王。

  洪武三年追封子兴为滁阳王,诏有司建庙,用中牢祀,复其邻宥氏,世世守王墓。十六年,太祖手书子兴事迹,命太常丞张来仪文其碑。滁人郭老舍者,宣德中以滁阳王亲,朝京师。弘治中,有郭琥自言四世祖老舍,滁阳王第四子,予冠带奉祀。已,为宥氏所讦。礼官言:“滁阳王祀典,太祖所定,曰无后,庙碑昭然,老舍非滁阳王子。”夺奉祀。

  韩林儿,栾城人,或言李氏子也。其先世以白莲会烧香惑众,谪徙永年。元末,林儿父山童鼓妖言,谓“天下当大乱,弥勒佛下生”。河南、江、淮间愚民多信之。颍州人刘福通与其党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等复言“山童,宋徽宗八世孙,当主中国”。乃杀白马黑牛,誓告天地,谋起兵,以红巾为号。至正十一年五月,事觉,福通等遽入颍州反,而山童为吏所捕诛。林儿与母杨氏逃武安山中。福通据朱皋,破罗山、上蔡、真阳、确山,犯叶、舞阳,陷汝宁、光、息,众至十余万,元兵不能御。时徐寿辉等起蕲、黄,布王三、孟海马等起湘、汉,芝麻李起丰、沛,而郭子兴亦据濠应之。时皆谓之“红军”,亦称“香军”。

  十五年二月,福通物色林儿,得诸砀山夹河;迎至亳,僣称皇帝,又号小明王,建国曰宋,建元龙凤。拆鹿邑太清宫材,治宫阙于亳。尊杨氏为皇太后,遵道、文郁为丞相,福通、文素平章政事,刘六知枢密院事。刘六者,福通弟也。遵道宠用事。福通嫉之,阴命甲士挝杀遵道,自为丞相,加太保,事权一归福通。既而元师大败福通于太康,进围亳,福通挟林儿走安丰。未几,兵复盛,遣其党分道略地。

  十七年,李武、崔德陷商州,遂破武关以图关中,而毛贵陷胶、莱、益都、滨州,山东郡邑多下。是年六月,福通帅众攻汴梁,且分军三道:关先生、破头潘、冯长舅、沙刘二、王士诚趋晋、冀;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趋关中;毛贵出山东北犯。势锐甚。田丰者,元镇守黄河义兵万户也,叛附福通,陷济宁,寻败走。其秋,福通兵陷大名,遂自曹、濮陷卫辉。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陷兴元,遂入凤翔,屡为察罕帖木儿、李思齐所破,走入蜀。

  十八年,田丰复陷东平、济宁、东昌、益都、广平、顺德。毛贵亦数败元兵,陷清、沧,据长芦镇,寻陷济南;益引兵北,杀宣慰使董搏霄于南皮,陷蓟州,犯漷州,略柳林以逼大都。顺帝征四方兵入卫,议欲迁都避其锋,大臣谏乃止。贵旋被元兵击败,还据济南。而福通出没河南北,五月攻下汴梁,守将竹贞遁去,遂迎林儿都焉。关先生、破头潘等又分其军为二,一出绛州,一出沁州。逾太行,破辽、潞,遂陷冀宁;攻保定不克,陷完州,掠大同、兴和塞外诸郡,至陷上都,毁诸宫殿,转掠辽阳,抵高丽。十九年陷辽阳,杀懿州路总管吕震。顺帝以上都宫阙尽废,自此不复北巡。李喜喜余党复陷宁夏,略灵武诸边地。

  是时承平久,川郡皆无守备。长吏闻贼来,辄弃城遁,以故所至无不摧破。然林儿本起盗贼,无大志,又听命福通,徒拥虚名。诸将在外者率不遵约束,所过焚劫,至啖老弱为粮,且皆福通故等夷,福通亦不能制。兵虽盛,威令不行。数攻下城邑,元兵亦数从其后复之,不能守。惟毛贵稍有智略。其破济南也,立宾兴院,选用元故官姬宗周等分守诸路。又于莱州立屯田三百六十所,每屯相距三十里,造挽运大车百辆,凡官民田十取其二。多所规画,故得据山东者三年。及察罕帖木儿数破贼,尽复关、陇,是年五月大发秦、晋之师会汴城下,屯杏花营,诸军环城而垒。林儿兵出战辄败,婴城守百余日,食将尽。福通计无所出,挟林儿从百骑开东门遁还安丰,后宫官属子女及符玺印章宝货尽没于察罕。时毛贵已为其党赵均用所杀,有续继祖者,又杀均用,所部自相攻击。独田丰据东平,势稍强。

  二十年,关先生等陷大宁,复犯上都。田丰陷保定,元遣使招之,被杀。王士诚又躏晋、冀。元将孛罗败之于台州,遂入东平与丰合。福通尝责李武、崔德逗挠,将罪之。二十一年夏,两人叛去,降于李思齐。时李喜喜、关先生等东西转战,已多走死,余党自高丽还寇上都,孛罗复击降之。而察罕既取汴梁,遂遣子扩廓讨东平,胁降田丰、王士诚,乘胜定山东。惟陈猱头者,独守益都不下,与福通遥为声援。

  二十二年六月,丰、士诚乘闲刺杀察罕,入益都。元以兵柄付扩廓,围城数重,猱头等告急。福通自安丰引兵赴援,遇元师于火星埠,大败走还。元兵急攻益都,穴地道以入,杀丰、士城,而械送猱头于京师,林儿势大窘。明年,张士诚将吕珍围安丰,林儿告急于太祖。太祖曰:“安丰破则士诚益强。”遂亲帅师往救,而珍已入城杀福通。太祖击走珍,以林儿归,居之滁州。明年,太祖为吴王。又二年,林儿卒。或曰太祖命廖永忠迎林儿归应天,至瓜步,覆舟沉于江云。

  初,太祖驻和阳,郭子兴卒,林儿牒子兴子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为右副元帅,太祖为左副元帅。时太祖以孤军保一城,而林儿称宋后,四方响应,遂用其年号以令军中。林儿殁,始以明年为吴元年。其年,遣大将军定中原,顺帝北走,距林儿亡仅岁余。林儿僣号凡十二年。

  赞曰:元之末季,群雄蜂起。子兴据有濠州,地偏势弱。然有明基业,实肇于滁阳一旅。子兴之封王祀庙,食报久长,良有以也。林儿横据中原,纵兵蹂躏,蔽遮江、淮十有余年。太祖得以从容缔造者,藉其力焉。帝王之兴,必有先驱者资之以成其业,夫岂偶然哉!

卷十譯文

  郭子興,祖先是曹州人。父親郭公在年青的時候以卜者的身分周遊定遠,為人預言禍福,總是被他言中。縣城某富人有一瞎女還未出嫁,郭公便娶她為妻,家境逐漸富裕起來。郭公夫婦生有三子,郭子興是次子。當初郭子興出生時,郭公卜得一吉卦。郭子興長大後,養成了俠義的性格,非常喜歡結交朋友。適逢元朝朝政腐敗,動盪不安,郭子興傾其家財,殺牛備酒,廣結壯士豪傑。至正十二年(1352)春,郭子興聚集了數千名年少體壯的青年,起兵攻佔了濠州。朱元璋前來投奔。門衛懷疑他是間諜,將他捆綁起來,並將此事報告郭子興。郭子興覺得朱元璋相貌不同尋常,便令人解開繩索,與他交談後,將他收在帳下,升為十夫長。朱元璋多次跟隨出戰,屢立戰功。郭子興很高興,他的第二個妻子小張夫人也指著朱元璋說道“:這是一個奇人啊!”於是,將他們所撫養的馬公之女許配給朱元璋為妻,這就是後來的孝慈高皇后。

  當初,與郭子興一同起兵的有孫德崖等四人,加上郭子興為五人,各稱元帥,互不相讓。孫德崖等四人剛烈而魯莽,經常打劫搶掠,郭子興有意要削弱他們。四人為此不悅,便合謀想推翻郭子興。郭子興因此便經常住在家裡不管事。朱元璋有一次乘無人在身邊時對郭子興說:“他們越來越與下層士卒合起來,而我們卻越來越背離,時間久了必然會被他們所控制。”郭子興對朱元璋的勸告聽不進去。

  元軍攻破徐州時,徐州守帥彭大、趙均用率餘部投奔濠州。孫德崖等因為他倆以前是有名的強盜首領,便一同推舉他倆,使他們的地位居於己上。彭大很有智謀,郭子興便厚待彭大而輕視趙均用。於是孫德崖等趁機挑撥趙均用說:“郭子興只知道有彭將軍,而不知道有你趙將軍啊。”趙均用大怒,乘機捉拿郭子興,將他幽禁在孫德崖家中。朱元璋從其他部隊回來後,大吃一驚,急忙帶領郭子興的兩個兒子將此事告訴彭大。彭大說“:只要有我在,看誰敢傷害你們的父親。”然後與朱元璋一起衝到孫德崖家,砸破械鎖救出郭子興,將他攙扶回家。直到元軍圍攻濠州時,雙方才排解以前的不滿,共同守城五個多月。城圍解除後,彭大、趙均用都自稱為王,而郭子興與孫德崖等卻仍然是元帥。不久,彭大死去,其子彭早住統領父親的部隊。趙均用一天比一天專橫,挾持郭子興進攻盱眙、泗州,並企圖加害郭子興。此時朱元璋已攻取滁陽,便派人對趙均用說:“從前大王窮迫之時,郭公開門接納你,恩德非淺。大王不但不報恩,反而聽信小人之言要殺他,這樣的話,大王將會自剪羽翼,失去豪傑之心,我私下認為大王不應該這樣做。而且郭子興的部隊仍然很多,殺了他,你不會後悔嗎?”趙均用聽說朱元璋的軍隊十分強大,內心懼怕;朱元璋又派人賄賂他的左右,郭子興這才得以倖免一死,於是率領他的部隊一萬多人靠近在滁陽的朱元璋。

  郭子興為人梟悍善鬥,性情耿直,但易怒多疑不容人。碰到事情緊急時,總是聽從朱元璋的計謀,就像對待自己左右手一樣信任他。但事情解決之後,便馬上又聽信讒言疏遠朱元璋。郭子興還將朱元璋左右辦事能幹者都召去,慢慢地剝奪他的兵權。因此朱元璋在替郭子興辦事時更加謹慎小心。將士有什麼進獻,馬皇后總是將它們送給郭子興的妻子。郭子興到滁陽後,想就地稱王。朱元璋勸阻說:“滁陽四面皆山,船隻商隊不能通行,不是一個令人朝夕可以安穩的地方。”郭子興這才作罷。待到攻取和州,郭子興命朱元璋率領將士駐守和州。孫德崖因遇饑荒,就食和州境內,請求在城中駐軍,朱元璋接納了他。有人為此向郭子興進讒言,誣告朱元璋。郭子興連夜趕至和州,朱元璋前來拜見,郭子興怒氣十足,不與朱元璋說話。朱元璋說:“孫德崖曾經監禁過你,我們應當防備他。”郭子興雖未說話,心裡卻認為他說得對。孫德崖聽說郭子興到了和州,企圖引兵離開。前營已經出發,孫德崖正留在後軍察看,這時他的軍隊與郭子興的軍隊展開了戰鬥,死了很多人。郭子興將孫德崖抓住,而朱元璋也被孫德崖軍所捉。郭子興知道後,大吃一驚,立即派徐達前去代替朱元璋,並將孫德崖釋放回去。孫德崖的部下釋放了朱元璋,徐達也逃脫回來。郭子興恨透了孫德崖,本想殺之而後快,只是因為朱元璋的緣故才勉強釋放了他,因而一直悶悶不樂。不久,就生病去世,歸葬於滁陽。

  郭子興有三個兒子。長子已經戰死,另外兩個兒子是郭天敘、郭天爵。郭子興死後,韓林兒頒佈檄文,命郭天敘為都元帥,張天..及朱元璋輔助他。張天..是郭子興內弟。朱元璋率軍渡江,郭天敘、張天..則引兵攻打集慶。陳野先率軍反叛,兩人都被殺害。韓林兒又以郭天爵為中書右丞。不久,朱元璋擔任平章政事。郭天爵因失去官職,心裡充滿怨恨,時間一久,便圖謀陷害朱元璋,被處死,郭子興於是斷絕了後代。郭子興有一個女兒,是小張夫人生的,後來侍奉太祖,成為惠妃,生有蜀、谷、代三王。

  洪武三年(1370),太祖追封郭子興為滁陽王,並下詔命有關部門為之建廟,用中牢祭祀,免除他的鄰居宥氏的賦稅徭役,讓宥氏世代為滁陽王守墓。十六年(1383),太祖親手寫出郭子興的事蹟,然後命太常丞張來儀將其刻在碑上。宣德年間,滁陽人郭老舍以滁陽王親戚的身份,到京城朝見。弘治年中,有一個名叫郭琥的人自稱是四世祖老舍,即滁陽王的第四個兒子,因而被授予冠帶奉祀滁陽王。不久,被宥氏揭發。禮官說:“滁陽王的祀典,是太祖所定,滁陽王沒有後代,廟碑上已經刻得很清楚了,因此老舍不是滁陽王的兒子。”老舍被剝奪奉祀的資格。

  韓林兒,欒城人,有人說他是李氏之子。他的祖先利用白蓮教燒香惑眾,被流放到永年。元朝末年,韓林兒的父親韓山童傳言,說:“天下正當大亂之時,彌勒佛將降臨於世。”黃河以南、江、淮之間的很多百姓都相信他的話。潁州人劉福通與其同夥杜遵道、羅文素、盛文鬱等也宣揚“:韓山童是宋徽宗的八世孫,應當掌管中原。”於是殺白馬黑牛,對天地發誓,圖謀起兵,並決定以紅巾為號。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事情洩露,劉福通等人急速進入潁州,起兵造反,而韓山童卻被元朝官吏拘捕處死。韓林兒與其母楊氏則逃至武安山中。劉福通佔據朱皋,攻克羅山、上蔡、真陽、確山,侵犯葉、舞陽,攻陷汝寧、光、息,部眾增至十多萬,元兵已不能抵擋。當時徐壽輝等在蘄、黃起兵,布王三、孟海馬等在湘、漢起兵,芝麻李在豐、沛起兵,而郭子興也佔據濠州響應。當時都稱他們為“紅軍”,也稱“香軍”。

  十五年二月,劉福通到處尋找韓林兒,最後在碭山夾河找到了他,並將他迎至亳州,韓林兒於是在亳州僭稱皇帝,又號小明王,建國號為宋,年號龍鳳。拆除鹿邑太清宮的木材,在亳州修建宮闕。尊奉楊氏為皇太后,任命杜遵道、盛文鬱為丞相,劉福通、羅文素為平章政事,劉六為樞密院事。劉六是劉福通的弟弟。杜遵道受皇帝恩寵掌握實權。劉福通很嫉妒他,暗地裡命令披甲計程車兵捕殺了杜遵道,然後自封丞相,加太保,從此劉福通掌握了大權。不久,元軍在太康大敗劉福通,進一步包圍亳州,劉福通挾持韓林兒逃往安豐。沒過多久,兵力又重新強盛起來,劉福通便派其黨羽分路奪取地盤。

  十七年,李武、崔德攻陷商州,然後攻克武關以圖關中,而毛貴則攻陷膠、萊、益都、濱州,這樣,山東的郡縣多數已被攻下。這年六月,劉福通率軍進攻汴梁,並且分兵三路:關先生、破頭潘、馮長舅、沙劉二、王士誠直趨晉、冀;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直趨關中;毛貴出山東向北進犯,勢頭很銳。元鎮守黃河的義兵萬戶叛附劉福通,攻陷濟寧,但隨即兵敗逃走。這年秋天,劉福通兵陷大名,然後從曹、濮出發攻陷衛輝。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攻陷興元,然後進入風翔,但屢次被察罕帖木兒、李思齊所敗,只得逃入蜀地。

  十八年,田豐重又攻陷東平、濟寧、東昌、益都、廣平、順德。毛貴也數敗元兵,攻陷清、滄,佔據長蘆鎮,隨即又攻陷濟南;進而引兵北上,在南皮殺宣慰使董搏霄,攻陷薊州,進犯淳阝州,奪取柳林以進逼大都。元順帝徵調四方兵力前來保衛都城,並商議要遷都以避敵鋒,經大臣勸阻才作罷。毛貴隨即被元兵擊敗,退駐濟南。而劉福通則出沒於黃河南北,五月攻下汴梁,汴梁守將竹貞逃走,於是劉福通迎來韓林兒,以汴梁為都。關先生、破頭潘等又將其軍一分為二,一路出絳州,一路出沁州。越過太行山,攻克遼、潞,然後攻陷冀寧;攻保定不克後,轉而攻陷完州,奪取大同、興和等塞外諸郡,直到攻陷上都,毀其宮殿,轉而又進攻遼陽,直抵高麗。十九年,攻陷遼陽,殺懿州路總管呂震。元順帝因為上都宮闕完全被毀,從此不再北巡。李喜喜餘黨再陷寧夏,奪取靈武等邊疆地區。

  當時太平已久,州郡都無防備。州郡守官們一聽說有賊來犯,總是棄城而逃,因此“紅軍”所到之處攻無不克。然而韓林兒本自盜賊起家,胸無大志,又聽命於劉福通,徒有虛名。在外諸將都不守約束,每到一處總是焚火打劫,甚至烹食老弱,況且這些人都是劉福通的平輩,因此劉福通也控制不了他們。這樣,兵力雖然強盛,軍令卻得不到執行。屢次攻下城鎮,卻不能久守,元軍屢次跟隨其後奪回這些城鎮。只有毛貴稍有智謀,他攻克濟南後,便立賓興院,選用曾任元朝官吏的姬宗周等分守各路,又在萊州屯田三百六十處,每屯相距三十里,製造挽運大車上百輛,規定凡官民有田的,十取其二。正因為毛貴進行了這麼多的謀劃,所以才能佔據山東達三年之久。元將察罕帖木兒屢次將義兵打敗,將關、隴全部恢復。這年五月,他大舉出兵,秦、晉之軍在汴梁城下會合,駐紮杏花營,各軍環城而壘,韓林兒守軍每次出戰都失敗,守城百餘日後,城中糧食將盡。劉福通想不出破敵之計,只得挾持韓林兒在百名騎兵護衛之下,開啟東門逃回安豐,後宮嬪妃、官吏家屬以及符璽印章、珍寶財物等全都落入察罕之手。當時毛貴已被其黨羽趙均用所殺,有一個名叫續繼祖的人又將趙均用殺掉,毛貴所部就這樣自相殘殺。只有田豐佔據東平,勢力稍強。

  二十年,關先生等攻陷大寧,再犯上都。田豐攻陷保定,元朝派使者前去招降,使者被殺。王士誠又踐踏晉、冀,被元將孛羅在臺州打敗,於是進入東平與田豐會合。劉福通曾經指責李武、崔德故意拖延時間,要懲罰他們。二十一年夏,他們倆叛逃,投降李思齊。當時李喜喜、關先生等轉戰東西,部隊逃的逃、死的死,損失很大,餘部從高麗返回進犯上都,又被孛羅擊敗投降。而察罕已經攻取汴梁,於是派遣其子擴廓征伐東平,脅降了田豐、王士誠,乘勝平定山東。只有陳猱頭獨守益都,未被攻下,與劉福通遙相聲援。

  二十二年六月,田豐、王士誠尋找機會刺殺了察罕,進入益都。元朝將兵權交給擴廓,擴廓率軍將益都重重包圍,陳猱頭等向劉福通告急。劉福通便從安豐引兵支援,在火星埠與元軍遭遇,被元軍大敗,逃回安豐。元軍急攻益都,挖地道進入益都,殺死田豐、王士誠,而將陳猱頭套上械鎖,押送京城,韓林兒勢力大窘。第二年,張士誠手下將領呂珍包圍安豐,韓林兒向朱元璋告急。朱元璋說:“如果安豐被攻破,張士誠的勢力就會更強大。”於是親自率軍前往支援,但這時呂珍已經進城,殺了劉福通。朱元璋趕走呂珍,擁韓林兒返回,讓他住在滁州。第二年,朱元璋自稱吳王。又過了兩年,韓林兒死去。有人說是朱元璋命廖永忠迎韓林兒回應天,船到瓜步時,韓林兒因船翻沉入江中而死。

  當初,朱元璋駐紮和陽時,郭子興去世,韓林兒任命郭子興之子郭天敘為都元帥,張天..為右副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當時朱元璋孤軍守城,而韓林兒因自稱宋朝之後,四方起而響應,於是朱元璋便用其年號以號令軍中。韓林兒死後第二年,朱元璋才將這一年定為吳元年。當年,朱元璋派大將軍平定中原,順帝逃至北方,此時距韓林兒死僅一年多時間。韓林兒僭號共十二年。

補充糾錯
大家都在看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