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靼,即蒙古部,是元朝皇族的後裔。太祖洪武元年(1368),大將軍徐達率軍攻打元朝,元朝皇帝從北平逃到塞外,住在開平,屢次派他的將領也速等人騷擾北部邊境。第二年,常遇春帶兵擊敗了騷擾的元朝殘兵,把軍隊開進開平,俘虜了元朝的宗王慶孫、平章鼎住。
此時元朝皇帝逃奔到應昌,他的將領王保保佔據定西,成為明朝邊境的禍患。洪武三年(1470)春,明朝拜徐達為大將軍,讓他從西安出發直搗定西;拜李文忠為左副將軍,馮勝為右副將軍,讓他們從居庸關出發直搗應昌。李文忠到興和時,活捉了平章竹貞,又在駱駝山大破元兵,於是朝應昌進發,還末到應昌時,李文忠獲悉元朝皇帝已死,便包圍了應昌城,並把它攻克下來,俘虜了元朝皇帝的孫子買的裡八剌和他的妃嬪、大臣,繳獲了許多寶石和圖畫書籍。只有元朝皇帝的太子愛猷識理達臘帶了幾十個人騎馬逃脫。徐達也在沈兒峪口大破王保保,王保保率殘兵逃走。明太祖便封買的裡八剌為崇禮侯,稱已死的元朝皇帝為順帝。這樣一來,從前元朝的諸位將領江文清等人和元朝的王子失篤兒等人,先後歸順於明朝。只有王保保還擁戴元朝太子愛猷識理達臘住在和林。明太祖幾次以詔書告諭他們,他們始終不願歸順明朝。
洪武五年(1372)春,明朝派大將軍徐達、左副將軍李文忠、徵西將軍馮勝率領軍隊分三路征討愛猷識理達臘,大將軍徐達由中路出雁門關,征戰不利,轉守邊塞。馮勝率兵從西路駐紮蘭州。右副將軍傅友德帶兵先行,轉戰到埽林山,與馮勝等人的軍隊會合後,斬殺元朝的平章不花,降獲上都驢等人下屬的官吏和平民八千三百多戶,又從亦集乃路到瓜州、沙州,再連敗元兵。李文忠在東路從居庸到口溫,元朝兵將棄營而逃,李文忠就率輕騎從臚朐河急速前進,在土剌河打敗蠻子哈剌章,又追到阿魯渾河和稱海,俘獲元朝官員的子孫和士兵家屬共一千八百餘人,解送到京師。不久徐達等奉召還師。洪武六年(1373)春,派遣徐達、李文忠等守衛西北邊陲。元兵進犯武州和朔州,徐達派陳德、郭子興出擊,打敗元兵。不久,徐達等又在懷柔大敗王保保的軍隊。這時期元兵曾先後進犯過白登、保德、河曲等地,都被當地守衛的將領打敗,只有撫寧、瑞州兩地為元兵所破,明太祖便把該兩地的平民遷往內地。
洪武七年(1374)夏,都督藍玉攻克興和。李文忠亦派自己的副將捉拿斬殺元軍首長,自己用大部隊攻打高州的大石崖,攻克後,斬殺元朝宗王、大臣朵朵失裡等,到氈帽山又斬殺元朝的魯王,俘獲他的妃子蒙哥禿。秋天,明太祖考慮到元朝太子在沙漠中流轉離散,父子相互隔絕,沒有後代,便讓崇禮侯買的裡八剌回到北方老家,用書信諭告他。過了二年,他的部下九住等侵犯西部邊疆,失敗後逃走。
洪武十一年(1378)夏,元朝太子愛猷識理達臘死,明太祖自己寫祭文,派遣使者前往弔唁祭奠。愛猷識理達臘的兒子脫古思帖木兒繼承了其父的皇位。其丞相驢兒、蠻子哈剌章、國公脫火赤、平章完者不花和乃兒不花、樞密知院愛足等帶領一批人居住在應昌、和林,時常在塞下出沒。明太祖屢次用印有皇帝印信封記的文書詔諭他們,他們不願歸順。洪武十三年(1380)春天,西平侯沐英從靈川出兵,渡過黃河,經過賀蘭山和沙漠地,在和林生擒脫火赤和愛足等人,把他們的軍隊全帶了回來,同年冬天,完者不花也被擒。第二年春,徐達和他的副將軍湯和、傅友德一起征討乃兒不花,到了黃河以北地區,襲擊了灰山,消滅和俘虜了許多元兵。
此時王保保已經逝世,各位魁首也相繼按次序被平定,有的望風歸降,只有丞相納哈出率二十萬人佔據金山,幾次窺視遼州,伺機偷襲。洪武二十年(1387)春,明朝派宋國公馮勝為大將軍,率潁川侯傅友德、永昌侯藍玉等,帶兵二十萬征討納哈出,同時把原先俘虜的元朝將領乃剌吾放了回去。馮勝的軍隊駐紮在道州,派遣藍玉乘大雪襲擊慶州,並攻克慶州。同年夏天,明軍越過金山,臨江侯陳鏞追敵被圍戰死。乃剌吾回去後,把明朝廷撫卹恩典的事全告訴大家,這樣全國公觀童也來歸降。納哈出因聽了乃剌吾的話已感到害怕,再則又被明朝的大軍所壓迫,於是表面上派人至明朝大將軍營地投誠,暗地裡窺視明軍的兵勢。馮勝派遣藍玉去受降。元兵使者探明馮勝的兵勢後回去報告給納哈出,納哈出仰天嘆息道“:是上天不讓我擁有這麼多人啊!”於是帶數百隨從騎馬到藍玉那裡投降。投降後不久,納哈出又想脫離明軍而去,被鄭國公常茂打傷,因而不能離開。都督耿忠就帶領眾人去拜見馮勝,馮勝以厚重的禮節接待他,並與他一起吃一起睡。這樣一來先後降獲元朝士兵二十餘萬人,這些降服計程車兵聽說納哈出受傷後,受驚潰逃而去的有四萬人,繳獲軍用物資、牲畜馬匹橫貫達一百多里。馮勝帶領出徵的軍隊回去時,都督濮英帶三千騎兵殿後,被元朝潰散的軍隊所攔擊,濮英戰死。同年秋天,馮勝等人向皇帝上章奏,獻上納哈出的屬吏二百多人,將校三千一百多人,金印銀印銅印共一百顆,雕有虎形的符和牌面三百二十五事,馬二百九十多匹,稱頌祝賀明太祖封納哈出為海西侯,先後賞賜給他很多東西,同時授予乃剌吾千戶人家的賦稅。
納哈出已經投降,明朝皇帝認為元朝殘存的軍隊終究是邊境上的禍患,就在軍隊中拜藍玉為大將軍,封唐勝、郭英為副將軍,耿忠、孫恪為左、右參將,率十五萬軍隊去征討元朝殘兵。同年冬天,元朝將領脫脫向藍玉投降。第二年春,藍玉率領大軍從大寧到慶州,聽說脫古思帖木兒在捕魚兒海,便從偏僻小路急速前進,到百眼井時,沒發現敵軍,便想率軍回去。這時定遠侯王弼說“:我們奉神聖皇帝的恩威,帶領十多萬軍隊出征,深入到這個地方,如果沒有任何收穫,回去怎麼向皇帝交待?”藍玉便令軍隊挖地為灶燒火煮飯,一夜之間急速趕到捕魚兒海。黎明時分,距離敵人營地只有八十里遠。此時起大風,沙土飛揚,白天天色也很昏暗,軍隊前進沒人知道,敵人也沒防備。王弼為前鋒,直接攻入元軍營地,大敗元軍,斬殺太尉、蠻子數千人。脫古思帖木兒帶著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來、丞相失烈門等數十人逃走。俘獲了脫古思帖木兒的第二個兒子地保奴及其配偶五十多人。他手下的首領三千人、男女百姓七萬多人,同時繳獲馬匹、駱駝、牛羊等十萬頭,把收繳的鎧甲兵器全集中起來燒燬,接著又打破脫古思帖木兒的將領哈剌章的軍營,把他們全部降伏。這樣大漠北部的禍患便去除了。捷報傳到,明太祖非常高興,用紙幣賞賜給地保奴等人,並命令有關官吏陳設食具招待他們。不久,有人說藍玉私藏了地保奴的主妃,皇帝聽後發怒,主妃知道後既慚愧又害怕就自殺了。地保奴知道後口出怨言,皇帝便把他流放到琉球。
脫古思帖木兒已經逃脫,想到和林去依靠丞相咬住,行到土剌河時,被部下也速迭兒所襲擊,大家又都逃散,脫古思帖木兒只與捏怯來等十六人在一起。恰好咬住來迎接他們,想一起去投靠闊闊帖木兒,因為大雪而不能出發。也速迭兒的兵馬突然衝至,用繩勒死脫古思帖木兒,並殺死了天保奴。這樣,捏怯來、失烈門等人便投降明朝,明朝把他們安置在全寧衛所。不久,失烈門襲擊並殺死捏怯來,捏怯來的部下潰散。皇帝下詔書讓朵顏等衛所招撫他們,於是來歸降的人更多。洪武二十三年(1390)春,明朝命令潁國公傅友德等以北平的軍隊跟隨燕王,定遠侯王弼等以山西的軍隊跟隨晉王,一起征討咬住、乃兒不花和阿魯帖木兒等。燕王從古北口出發,偵察瞭解到乃兒不花在迤都紮營,於是冒著大雪急速進兵,離敵只有一磧遠,敵人並不知曉。燕王派遣指揮觀童先去敵營。觀童與乃兒不花有舊誼,兩人一見相互流淚。一會兒後,明軍包圍了乃兒不花的營地,乃兒不花大驚想逃,觀童制止了他,並把他引見給燕王,燕王賞飲料食物給乃兒不花並對他撫慰後又送他回去。乃兒不花大喜過望,於是偕同咬住等人一起來歸降。很久以後,乃兒不花等人因謀叛罪被殺,敵人更加衰弱。明太祖也分封燕王、晉王等為邊境的藩鎮,又每年派遣大將在邊境要塞巡行,監督各衛所計程車兵屯田,保持高度的警戒,外敵一入侵都被當地守軍擊敗。而敵方自脫古思帖木兒以後,各部首領互相爭鬥,內亂不已。等傳了五代到坤帖木兒時,全部被部下所殺,已經不再知曉元朝的皇帝稱號了。後來有一個名叫鬼力赤的人篡位自立,稱為可汗,廢去國號,於是稱為韃靼。
明成祖即皇帝位後,派遣使臣持皇帝的詔諭與他們通好,給鬼力赤可汗和他的知院阿魯臺、丞相馬兒哈咱等各賞銀幣。此時鬼力赤與瓦剌互相仇殺,屢次在邊境要塞地區往來,明成祖下令各邊關將領帶兵嚴密防範。
永樂三年(1405),韃靼的頭目埽胡兒、察罕達魯花等人先後來明朝歸附。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後,阿魯臺殺死鬼力赤,在別失八里這個地方迎接元朝皇帝的後裔本雅失裡,把他立為可汗。
永樂六年(1408)春,明成祖修詔書給本雅失裡說“:自從元朝的氣運終了以後,順帝的後代愛猷識理達臘到坤帖木兒傳了六代,就好像瞬息之間的事情一樣,沒有聽說他們中有一人是有好結果的。我的亡父太祖高皇帝對元朝人的子孫,總是有意撫慰體恤,凡是來歸順的,總是讓他們回到北方老家,例如把脫古思帖木兒送回去,他的子孫成為可汗,這些都是南北方人所共同知曉的。我的心與我亡父太祖高皇帝的心是一樣的。元朝皇族的世系像線一樣沒有斷絕,是去是來機會擺在面前,是禍是福就看你們選擇。你應該審慎地處理好這件事。”本雅失裡沒有聽從明成祖的勸告。
第二年(1409),明軍俘獲了本雅失裡計程車卒完者帖木兒等二十二人,明成祖因此再派給事中郭驥虔誠地修書前往對方處。郭驥被對方所殺,明成祖很憤怒。同年秋天,命令洪國公丘福為大將軍,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為副將軍,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為左右參將,帶精銳騎兵十萬征討北方,同時告誡他們不要丟失時機,也不要輕易進犯敵方,一次不能成功,可以等第二次。這時的本雅失裡已被瓦剌所敗,與阿魯臺一起遷徙到臚朐河居住。丘福率領一千騎兵先行,碰到本雅失裡的遊動散兵並擊敗他們。這時明軍還沒集中,丘福乘勝渡過河流追擊敵人,而敵人總假裝失敗故意引他們深入。明軍各位將領拿明成祖的告誡制止丘福深入,丘福不聽。大股敵人鋪天蓋地而來,包圍了他們,明朝五位將軍全部覆沒。明成祖聽到後更加憤怒。
又過了一年(1410),明成祖親自帶領五十萬軍隊出邊關。本雅失裡聽到訊息後感到害怕,想和阿魯臺一起往西逃,阿魯臺不願意,手下的人相繼逃散,他們君臣之間開始各自擁有軍隊。本雅失裡往西逃奔,阿魯臺往東逃奔。明成祖帶兵追到斡難河,本雅失裡拒絕出戰。明成祖指揮軍隊奮勇出擊,一聲吶喊之下就打敗了本雅失裡。本雅失裡拋棄了物資和牲畜,帶著七個人騎馬逃走。斡難河,是元太祖鐵木真開始發跡的地方。明成祖率領軍隊回到靜虜鎮,遇到阿魯臺,明成祖派人送文書給阿魯臺要他來投降。阿魯臺想來,他手下的人不同意,於是發生戰鬥。明成祖率領精銳騎兵大聲呼喊著衝擊敵人,箭矢像雨點般射向對方,阿魯臺從馬上掉了下來,被明軍大敗,明成祖率兵追了一百多里遠才回來。同年冬天,派使者嚮明朝廷貢獻馬匹,明成祖接納了。
過了二年,本雅失裡被瓦剌部的馬哈木等人所殺。阿魯臺已好幾次派人向朝廷獻貢物,明成祖都以厚禮還報他,並送還原來俘虜的阿魯臺的同母兄妹二人。至此,阿魯臺上奏書給明朝廷,說馬哈木等人殺了自己的君主,擅自扶立答裡巴,因此他願意誠心依附明朝,請求明朝廷允許他替原來的君主報仇。明成祖認為他很忠義,封他為和寧王。從此,阿魯臺每年送一次貢物,或一年送二次貢物,都是常事。
永樂十二年(1414),明成祖率軍征討瓦剌部落。阿魯臺派自己部落長以下的官吏來朝會明成祖。明成祖各按他們的等級,賞給他們五十石米、乾肉、酒糗、彩幣若干。永樂十四年(1416)阿魯臺打敗瓦剌,派使者來明朝獻俘虜。永樂十九年(1421),阿魯臺派使者獻貢物,到邊關時要搶劫行人,明成祖告誡來使應該戒絕收斂這種行為,因這個原因阿魯臺不再順從明朝,不再朝貢了。
阿魯臺之依附明朝,是因為他被瓦剌部落所困擾,走投無路才南投,想憑藉明朝的勢力在塞外休養生息。明成祖接納了他並封他為王,他的母親、妻子都成了王太夫人、王夫人,經過幾年的人口繁殖和物力聚積,其畜牧業一天比一天繁盛,於是就怠慢明朝使者,把使者拘留起來。他們派來朝貢的使者回去時,也多有搶劫掠奪的行為,他們的部落也時常到邊關地區來窺探動靜。永樂二十年(1422)春天,他們大舉侵入興和。於是明成祖下詔親自征討他們。阿魯臺聽到明朝大軍出發征討,感到害怕,他的母親和妻子也都責罵他“:大明的皇帝有什麼地方對不起你,你卻一定要背叛他!”這樣阿魯臺便把他的軍用物資、馬匹牲畜全部拋棄在闊灤海旁邊,只帶他的妻子兒女直往北遷徙。明成祖下令燒燬阿魯臺的軍用物資,收留他留下的馬匹牲畜,就帶軍隊回去了。
第二年秋天,邊關的將領說阿魯臺將要入侵明朝。明成祖說“:他意料我一定不會再出去親征了,我應當先將軍隊駐紮在邊關要地等他。”於是就做部署,派寧陽侯陳懋為先鋒,到宿嵬山時並沒有發現敵人,遇到王子也先土幹帶著妻子兒子和部下屬人來歸降。明成祖便封也先土幹為忠勇王,賞賜他一個姓名叫金忠。忠勇王到京都,屢次請求出擊敵人自願效勞,明成祖說:“暫時等一等吧。”
永樂二十二年(1424)春天,守衛開平的將領上奏說阿魯臺在邊關搶劫掠奪,各位大臣勸明成祖聽忠勇王的話。明成祖又親自出徵,軍隊駐紮在答蘭納木兒河時,抓獲一個探子,瞭解到阿魯臺已經遠遠地逃走了。明成祖對兵事也厭倦了,就下詔書公佈阿魯臺的罪惡,對於他的部下來歸降的,都寬宥他們,不能殺害。明成祖乘馬車回京城,當行到榆木川時,逝世。不久,阿魯臺派使者給明朝廷獻貢馬,仁宗已經登上皇帝位,下詔接納他們。從此,他們又像永樂年間一樣每年都來進貢物給朝廷。
這時期阿魯臺屢次被瓦剌部落所打敗,他手下的軍隊也逃離分散了。他手下的把的等人也先後來歸順明朝,朝廷都封官職給他們,賞賜給他們鈔票,讓有關官吏供給他們酒食。從此以後凡來歸順的人,待遇都跟前面一樣。阿魯臺更加走投無路,便帶領他的屬下人往東逃到兀良哈,在遼州的邊關地區放牧。各位將領請求出兵掩殺他,仁宗皇帝不聽。
宣德九年(1434)阿魯臺再次遭到脫脫不花的襲擊,他的妻子兒子被殺,牲畜幾乎喪失殆盡,只好與他的兒子失捏乾等人遷徙到母納山、察罕腦剌等地居住。不久,瓦剌部落的脫飀襲擊並殺死了阿魯臺和失捏幹,於是阿魯臺的兒子阿卜只俺和孫媳速木答思等無依無靠,來乞求依附於明朝,宣宗皇帝可憐並安撫了他們。阿魯臺已死,他以前所立的阿臺王子及其部屬朵兒只伯等人又遭脫脫不花的為難,便逃奔到亦集乃路居住。表面上他們投誠明朝,而暗地裡幾次入侵甘州、涼州。正統元年(1436),將軍陳懋在平川打敗朵兒只伯,追到蘇武山,殺死和俘虜不少敵人。正統二年(1437)冬天,明朝任命都督任禮為總兵官,蔣貴、趙安為副總兵官,尚書王驥為督師,率兵看情況相機行事。第二年夏天,又在石城打敗朵兒只伯等人。阿臺與朵兒只伯匯合後,又在兀魯乃地區被明軍打敗。明軍追擊到黑泉,又追擊他們到刀力溝,出沙漠有千里之遠,東西兩方夾擊,敵人幾乎全軍被殲,先後俘虜了他們的部落長官達一百五十人。這樣,阿臺、朵兒只伯等人只好來投降明朝。
不久,脫脫不花捉到了阿臺等人,並殺了他們。脫脫不花這個人,是以前元朝人的後裔,韃靼人的酋長。瓦剌脫飀已經襲擊並殺死了阿魯臺,全部收留了阿魯臺的部屬,兼併了賢義王、安樂王的人馬,想自己立為可汗。眾人認為這樣不行,脫飀才立脫脫不花為可汗,把阿魯臺的人馬歸屬給他,自己做丞相,表面上是推奉脫脫不花,實際上並不承接脫脫不花的號令。
脫飀死後,他的兒子也先繼承了父親的權位,更加桀驁自雄,各部都聽命於他,脫脫不花只有可汗的虛名而已。脫脫不花每年來朝貢時,明朝皇帝都以厚禮還報他,比其他外族更優待,文書上稱他為達達可汗,皇帝對他的賞賜恩及他的妃子。正統十四年(1449)秋天,也先謀劃大舉入侵明朝,脫脫不花制止他說:“我們的吃和穿,大多依賴大明朝,怎麼忍心做這種事。”也先不聽,說:“可汗不願做,我就自己做。”於是兩人分路行動,讓脫脫不花入侵遼東,自己率領大軍從大同入侵明朝。明英宗皇帝親自帶兵征討,在土木堡被也先俘虜。景泰皇帝便從原來的監國位置上登極做皇帝,尊奉英宗皇帝為太上皇。第二年秋,太上皇被也先釋放回來。這件事在本書《瓦剌傳》有記載。
自太上皇迴歸朝廷後,脫脫不花給明朝廷的獻貢比以前更勤。脫脫不花以前的妻子是也先的姊,生了個兒子,也先想立他,脫脫不花不願意。也先對脫脫不花與中國通好頗有疑忌,認為這會對自己不利,於是整肅兵馬攻打脫脫不花。也先殺了脫脫不花後,把他的妻子、兒女和牲畜收容起來分配給自己的部屬,自己封為可汗。這是景泰皇帝接位第二年的事。明朝廷稱也先為瓦剌可汗。
不久,也先被部下的阿剌知院殺死。韃靼部落酋長孛來又打敗阿剌,找到脫脫不花的兒子麻兒可兒,立為可汗,號稱小王子。阿剌死後,孛來和他的下屬毛裡孩等人在部落中勢力最大,這樣韃靼勢力又開始繁盛。
景泰六年(1455),韃靼派使者嚮明朝進貢。明英宗復辟,重登皇帝位,派遣都督馬政到韃靼給從前伯顏帖木兒的妻子送錢幣。孛來把馬政留下,派遣使者向英宗祝賀,表示要還皇帝的印璽。英宗皇帝給孛來的詔書說“:印璽已經不是真的了,即便是真的,也是不祥之物,還與不還隨你的便。只是你不要扣留我派的使者,否則會更快地降禍於你。”這時韃靼人已幾次入侵威遠等衛所。同年夏天,定遠伯石彪在磨兒山打敗了入侵的韃靼人。
天順二年(1458),孛來帶兵大規模地入侵陝西,安遠侯柳溥率兵抵抗總是被孛來打敗,而柳溥卻拿小小的勝利報告皇上以粉飾自己的失敗。第二年春,敵人入侵安邊營,石彪率兵破敵,都督周賢和指揮李鑑戰死。天順四年(1460)敵人又入侵榆林,彰武伯楊信率兵抵抗打退敵人。再次入侵,又再次在金雞峪被擊退。不久,敵人又大肆掠奪陝西的各邊關,朝廷的大臣們請求皇帝給這些邊關的守衛將領治罪,英宗皇帝都寬恕了他們。天順五年(1461)春天,敵人入侵平虜城,把指揮許..等人誘入伏擊圈內,殺死了許..。邊關地區的奏報一天比一天急,英宗皇帝命令侍郎白圭、都御史王閎去邊關視察軍隊。同年秋天,孛來請求投誠,英宗皇帝派詹升帶詔書去見孛來。孛來派使者隨詹升一起到朝廷獻貢,並請求。後獻貢不從大同這條舊路走,而要從陝西蘭縣進來,英宗皇帝答應了他們的請求。不久,孛來又糾集他手下的毛裡孩等人入侵河西。第二年春,白圭等人分別巡視西部邊關,白圭在固原川、王閎在紅崖子川與敵人遭遇,都打敗了敵人。英宗皇帝賞賜有皇帝印璽的詔書獎勵他們,並告訴孛來的使臣,今後入朝廷獻貢仍從大同這條路走。
此時期麻兒可兒又與孛來互相仇殺。麻兒可兒死後,眾人一起擁立馬古可兒吉思,也號稱小王子。從此以後,韃靼各部落長更加擅權自專。小王子很少與中國交通,所傳後代情況,大多無法考證。孛來等人每年都到朝廷來獻貢,也幾次入侵掠奪邊關,並以向西進攻瓦剌部落為託辭,幾次搶劫三個衛所。天順七年(1463)冬,孛來派來朝廷獻貢的使者到邊關,英宗皇帝拒絕他入關,大學士李賢進言勸阻,英宗皇帝才放行。天順八年(1464)春天,御史陳選進言:“韃靼各部落,屬孛來最強大。他又秘密招收三個衛所中的外族人,相互結集屯居。去年冬天來上朝,要求賞賜給他們宴席,實際上是窺探我們的虛實,其意欲侵犯我們邊關的情況已經顯露。而我們邊關地區的守衛大臣,因循守舊,守備怠慢,城堡不修,兵器不利,士兵也不操練,甚至富裕者每個月交點錢就可以過安逸閒散的生活,貧困者則因飢寒交迫而逃跑。邊防守備廢棄懈怠,一旦有輕重緩急之事時就無所倚恃了。因此懇求皇帝陛下給邊關的各位大臣下命令,要他們痛心疾首革除上述弊端。邊關地區的鎮守、備禦等官員,也應該按時廢黜或升降,這樣才能使有能力的人奮發,給懈怠的人以警告。至於重要的邊關和要害之處,要麼增加國家軍隊,要麼建設軍營堡壘,要麼築墩臺,都必須處置得當,每年還得派遣大臣去巡視,這樣邊關地區有了防備,外族想要入侵的氣氛才能收斂。”
成化元年(1465)春天,孛來誘騙兀良哈帶九萬騎兵侵入遼河,武安侯鄭宏率兵打退了他們。同年秋天,他們零零散散地搶掠了延綏等地。同年冬天,又大舉入侵明朝。明朝命令彰武伯楊信率領山西的軍隊,都御史項忠率領陝西的軍隊抵抗敵人,不多久敵人退卻。不久,韃靼人又渡過河曲,包圍了黃甫川堡,守軍官兵奮力戰鬥,才引退而去。
剛開始時,韃靼人入侵地點,要麼在遼東、宣府、大同,要麼在寧夏、莊浪、甘肅,來來去去沒有一定,作禍的時間也不長久。景泰初年,才開始進犯延慶,但這時他們的部落還少,不敢深入。天順年間,有個叫阿羅出的人,率領屬下人偷偷地進入河套地區居住,這樣就逼近了西部邊關。河套這個地方,是古代的朔方郡,唐朝張仁願在這裡築有三個受降城。河套地處黃河以南,從寧夏到偏頭關,寬廣有二千里,水草富饒,其外是東勝衛所。東勝衛所的外面,土地平坦,敵人來犯時,連一匹馬也藏不住。明朝初年曾派兵守衛這個地方,後因為該地太空曠就把守軍往內遷。於是,孛來和小王子、毛裡孩等人先後到達該地,擄搶中國人做嚮導,常常抄近路掠奪延綏地區,這樣邊關的事務就很棘手。
成化二年(1466)夏天,韃靼人大舉侵入延綏。憲宗皇帝任命楊信為總兵官,都督趙勝為副總兵官,率領京都的軍隊和各邊關計程車兵二萬人征討他們。由於楊信原先被任為議事,到自己的官府去上任了,因此沒及時趕到。敵人掠奪了平涼,又攻入靈州和固原,長驅直入侵入靜寧、隆德各地。同年冬天,又侵入延綏,參將湯允績率兵戰死。
不久,韃靼各部落內部爭奪,孛來殺死馬可古兒吉思,毛裡孩又殺孛來,立了其他人做可汗。斡羅出又與毛裡孩互相仇殺,毛裡孩便殺死斡羅出所立的可汗,趕走了斡羅出,派遣使臣到明朝獻貢。後來又尋機渡過黃河劫掠大同地區,成化三年(1467)春,憲宗皇帝命令撫寧侯朱永等帶兵征討。碰上毛裡孩再次徵求與明朝獻貢,而別的部落酋長孛魯乃也派人來朝見皇帝。憲宗皇帝便答應了毛裡孩的乞求,讓朱永等人把軍隊駐紮在邊關要塞。
成化四年(1468)秋天,給事中程萬里給憲宗皇帝上書說“:毛裡孩已長期沒有入朝獻貢物了,窺探我邊疆地區,其心情不可預測,然而我認為有三個因素,可打敗毛裡孩。京都離較近的邊關地區才二三天的路程,這樣他們是客,我們是主,這是他們第一個不利因素。毛裡孩兼併各部落,到處打仗,這樣他們既驕慢又疲勞,這是他們第二個不利因素,他們長期以來都隨水草的茂盛與否而遷徙,各部落四下分散,兵力不集中,這是他們第三個不利條件。我們應該選出精兵二萬人,把每三千人編成一軍,派英勇善戰的將領統領,對他們賞罰分明,再派人打探毛裡孩的居住地,然後悄悄地派兵搗毀它,這樣毛裡孩必敗無疑。”憲宗皇帝認為這個建議很大膽,但不能用。同年冬天,韃靼人又入侵延綏。第二年春天,再次入侵,被守衛的將領許寧等擊敗。該年冬天,他們又糾集三個衛所的外族人入侵邊關,大肆騷擾延綏、榆林等地。
成化六年(1470)春,大同巡撫王越派遊擊許寧打敗韃靼人;楊信等也在胡柴溝大敗他們。此時孛魯乃和斡羅出收集別的部落的加思蘭、孛魯忽等也來佔據河套,做長期居住的打算。由於延綏告急,憲宗皇帝任命朱永為將軍,任王越為參贊軍務,讓他抵禦敵人,朱永到那裡後,幾次聽到有捷報傳來,王越等人都得到提升和獎賞,按功勞封朱永世代為侯,但敵人佔據河套地區依然如故。
成化七年(1471)春,朱永上書皇帝談出戰和守衛的二種方略。朝廷商議的結果認為糧食匱乏馬匹缺損,要進剿敵人很困難,因此大臣們都請求皇帝給邊關將領下命令,要他們小心守衛以圖萬全。這樣吏部侍郎葉盛去巡視邊防,和延綏巡撫餘子俊及王越一起商量在邊關築牆,設立烽火臺和堡壘。同年冬天,敵人侵入邊關要塞,參將錢亮戰敗,王越等人無法救他。兵部尚書白奎請求挑選一名大將軍專門負責對敵作戰事宜,碰上葉盛回來,王越也赴京都辦事,於是便在朝廷上商議,請求發大軍到河套去搜尋敵人。憲宗皇帝任武靖侯趙輔為將軍,節制各路軍隊的行動,王越仍是督師。敵人大舉入侵延綏,趙輔沒有能力抵禦,便被召回去了,寧晉伯劉聚取代趙輔的位置。但劉聚沒有建功。等毛裡孩、孛魯乃、斡羅出勢力稍有衰弱,滿都魯便入據河套地區,自封可汗,扎加思蘭為太師。
成化九年(1473)秋天,滿都魯等與孛羅忽一起入侵韋州。王越偵察瞭解到敵人已全部出發,其老弱家屬全留在紅鹽池,便和徐寧及遊擊周玉一起率輕裝騎兵晝夜疾馳到紅鹽池,分別包圍了他們的營地,前後夾擊,大破敵人的老巢。之後,王越他們又在韋州邀擊了滿都魯。滿都魯等人失敗而回,牲畜帳篷全都喪失殆盡,妻子兒女也都喪亡了,只好相顧悲泣而去,從此以後,他們不再在河套居住,邊關地區的禍患稍有消除;間或也有在邊關搶劫的,但都不敢大肆入侵,還數次派使者向朝廷敬獻貢物。
當初,扎加思蘭把女兒嫁給滿都魯,把他立為可汗。後來他們殺了孛羅忽,兼併了他的部眾,更加倍專橫恣意。其部屬脫羅幹、亦思馬因此謀殺了滿都魯。由於滿都魯也死了,握有強權的各位酋長已相繼滅亡,邊疆地區的軍民才稍為得到一點安寧。
此時宦官汪直仗著皇帝的恩寵,想以邊關立功來抬高自己,王越、朱永便依附於他。成化十六年(1480)春,邊關將領上書說,有傳聞敵人將渡過黃河內侵,就任朱永為將軍,汪直和王越為督軍帶兵到邊關,未到規定期限,就在威寧海子襲擊並打敗敵人,之後又在大同再次獲勝。這樣朱永就晉升為公爵,且可以世襲,王越封為威寧伯,汪直的俸祿增到三百石。不久皇帝下詔書讓王越代替朱永掌管軍隊。亦思馬因等人更加糾集眾人在邊關地區掠奪,禍害延及遼州。該年秋天,敵人有三萬騎兵入侵大同,紮下帳篷有五十里,殺死掠奪的人口和牲畜達數萬。總兵許寧帶兵抵抗,戰敗,卻向朝廷報勝利。敵人得利之後,便長驅直入到順聖川,掠奪了渾源州、朔州等地。宣府巡撫秦..、總兵周玉奮力抗擊,才打退敵人。山西巡撫邊鏞、參將支玉等盡全力抗擊敵人,而敵人去了又來,一直到成化末年,每年都不得安寧。
亦思馬因死後,入侵者又稱自己為小王子,還有一個叫伯顏猛可王。弘治元年(1488)夏,小王子帶書信來明朝要求入貢,自稱為大元大可汗。朝廷正實施寬容政策,便答應了他們。從此,小王子和伯顏猛可王等人屢次到明朝獻貢,漸漸在河套地區往來並搶掠。弘治八年(1495),北方部落的亦卜剌因王等人進入河套地區放牧。至此小王子與脫羅乾的兒子火篩互相依靠日益強大,成為東西方諸邊疆地區的禍患。這一年,他們三次入侵遼東,殺人掠奪東西較多。第二年,宣州、大州和延綏各邊境地區都遭到他們的破壞。
弘治十一年(1498)秋天,王越負責各邊關事務,便帶輕兵在賀蘭山後面襲擊並打敗了敵人。第二年,敵人帶大隊的人馬侵入大同、寧夏境內,遊擊王果戰敗,參將秦恭、副總兵馬升逗留原地不進兵,都被處死。此時,平江伯陳銳為總兵,侍郎許進督軍,久而無功,被彈劾離去,保國公朱日軍、侍郎史琳代替了他們的位置,太監苗逵做監軍。
弘治十三年(1500)冬天,小王子又佔據河套。第二年春天,吏部侍郎王鏊上書皇帝談對敵防禦的八種策略:第一是確定朝廷的重大決策;第二是重視主將;第三是法令嚴明;第四是體恤邊關百姓;第五是廣泛招募軍隊;第六是對敵人用離間計;第七是分兵把守;第八是出奇制勝。孝宗皇帝命令有關官員必須瞭解這些內容。此時敵人以八千騎兵往東駐紮在遼州要塞之下,攻進長勝堡後殺戮搶劫一空。同年秋天,朱暉等帶五路兵馬在河套夜襲敵人,斬獲敵人的首級三個,趕了千餘頭牲畜回來,皇上給了他甚厚的獎賞。小王子又帶十萬騎兵從花馬池、鹽池進入邊關,在固原、寧夏境內搶劫殺戮無數。很悲慘殘酷,連京城附近都受到震動。
弘治十五年(1502)派戶部尚書秦..總管陝西事務。該年夏天,敵人從遼東的清河堡進入,到密雲,不久又往西搶劫偏頭關。秋天,敵人又以五千騎兵進犯遼東的長安堡,副總兵劉祥率兵抗擊,斬獲敵人首級五十一個,敵人才退去。第二年,稍為安靜一些。
弘治十七年(1504)春天,敵人上書給孝宗皇帝,請求允許他們來上貢,孝宗皇帝答應了他們,最後竟然不來;又侵入大同殺死當地守軍,並進犯宣府和莊浪,當地守軍將領衛勇、白玉等人帶兵打退了敵人。第二年春天,敵人以三萬騎兵包圍了靈川,又進入內地搶劫,指揮仇鉞、總兵李祥率軍打跑了敵人。敵人又大舉入侵宣府,總兵張俊抗擊入侵,被敵人戰敗,其副將張雄、穆榮陣亡。
武宗即皇帝位後,又命令朱暉、史琳帶兵防禦。弘治十八年(1505)冬天,敵人侵入鎮夷所,指揮劉經陣亡。敵人又從花馬池毀壞城垣而入侵,掠奪隆德、大會寧等地大肆騷擾關中,武宗皇帝便讓楊一清總管該地區事務,這是正德元年(1506)春天的事。
劉瑾掌權,全用宦官充當監軍,楊一清感到沒有職權,便掛職而去,這樣文貴、才寬二人相繼被委以該地區事務。正德二年(1507),敵人進入寧夏、莊浪和定遼後衛的境內搶掠,守衛這些地方的將領都被抓來問罪。
正德四年(1509),敵人數次入侵大同。該年冬天,才寬在花馬池抗擊敵人,結果中了敵人的埋伏而死。總兵馬昂在木瓜山與亦孛來率領的另一部敵人戰鬥,戰勝了敵人,斬獲首級三百六十五個,繳獲馬和牲畜六百多頭,還收繳軍器二千九百多件。
過了一年,北方部落的亦卜剌與小王子互相仇殺。亦卜剌逃竄到西海,與阿爾禿廝會合後,逼迫威脅洮州西部的外族人屢次入侵,巡撫張翼、總兵王勳沒能力制止,他們便漸漸深入,邊疆的百姓苦不堪言。正德八年(1513)夏天,亦卜剌帶領大隊人馬來到川州,派使者到巡撫府第拜訪張翼,乞求允許他們在邊疆地區駐紮下來放牧並給朝廷獻貢。張翼以金幣帛利誘他們往遠處遷徙,亦卜剌便往西掠奪並佔據了烏斯藏。從此,洮州、岷州、松潘州每年都不得安寧。
小王子數次入侵,殺人搶劫都很慘烈,現又以五萬騎兵進攻大同,直奔朔州,並掠奪馬邑。武宗皇帝命令咸寧侯仇鉞帶兵抗擊,雙方在萬全衛發生戰鬥,仇鉞等人斬了敵人三個首級,但損失的人則是該數字的十倍,卻以捷報上奏皇帝。第二年秋天,敵人在數十里地連著紮營,向宣州、大州的要地進攻,同時派另外一萬騎兵去劫掠懷安。總制叢蘭告急,武宗皇帝便命令太監張永監督宣州、大州、延綏的軍隊,拜都督白玉為大將,協助叢蘭守衛,京城的軍隊也戒嚴。佈置完畢,敵人便越過懷安奔向蔚州,到達平虜城南面。叢蘭等人預先在田間放置毒飯,將毒飯裝成農民的午飯一樣,自己帶兵設下埋伏等待敵人,敵人到了都中毒,伏兵突然出擊,殺死敵人很多,該年,小王子部落的酋長卜兒孩因為部落內的爭鬥又逃奔到西海,常入侵西北邊境地區。
正德十一年(1516)秋天,小王子帶七萬騎兵分道入侵,與總兵潘浩在賈家灣發生戰鬥。潘浩屢戰屢敗,副將朱春、王唐都戰死。張永在老營坡與小王子相遇,被小王子打傷逃到居庸。敵人於是進犯宣府,總共攻破城堡二十個,殺死和掠奪人口牲畜數萬,潘浩受到奪三官的處罰,其他各位將領按情況降級處分。
正德十二年(1517)冬天,小王子帶五萬騎兵從榆林入侵。在應州包圍了總兵王勳人等。武宗皇帝親自到陽和部署,監督諸位將領前往援救,經過殊死戰鬥,敵人才稍為退卻一點。第二天敵人又來進攻,自辰時到酋時,會戰一百多個回合後,敵人才往西引退,明軍追到平虜、朔州,碰到天颳大風,黑霧瀰漫,白天看不見人,武宗皇帝才率兵回師,命令在朝廷上宣佈捷報。此後,敵人每年仍進犯邊關,但都不敢太深入。
嘉靖四年(1525)春天,敵人騎兵一萬侵犯甘肅。總兵姜..在苦水墩帶兵抗擊,斬殺敵人的魁首。第二年敵人又侵犯大同和宣府,亦卜剌又在賀蘭山後駐紮放牧,數次騷擾邊關。過了一年,小王子兩次進犯宣府,參將王經、關山先後戰死。該年秋天,又有數萬敵騎侵犯寧夏要塞,尚書王憲派總兵鄭卿等打敗敵人,斬獲首級三百多個,又過了一年的春天,敵人在山西掠奪;夏天,進犯大同中路,參將李蓁將他們打退;冬天,又侵略大同,指揮趙源戰死。
嘉靖十一年(1532)春天,小王子乞求與明朝通好,沒有得到答覆,一怒之下帶十萬騎兵入侵,總制唐龍請求皇帝答允他,皇帝不聽。唐龍遂與小王子連續戰鬥,斬殺俘虜了不少敵人。
此時小王子部最為富強,掌握十餘萬弓箭,牲畜貨幣頗多,對戰爭已稍厭煩,便把營帳遷往東方,稱為土蠻,把許多部落分留在西北邊疆地區。他們中名叫吉囊和俺答的人,是小王子的侄子,佔據河套,既勇武又狡黠且喜歡戰鬥,成為各部落的部落長,相互率人蹂躪邊關地區。
嘉靖十二年(1533)春天,吉囊帶領眾人屯駐在河套內,將要進犯延綏,邊關地區的大臣有所防備,吉囊便突然以五萬騎兵渡過黃河往西,襲擊亦不剌、卜兒孩兩個部落,大敗他們。卜兒孩長久以來是莊浪、寧夏等邊疆地區的禍患,亦郎骨、土魯番等外族人也深受其害,過去隨帖木哥一起要求與明朝通貢物和貿易,朝廷沒有答應他。到此時唐龍認為卜兒孩已衰敗遠遷了,西海獲得了安寧,請求朝廷不要更改他們投誠的事。
吉囊等人又攻破西海,一會兒偷偷地進入宣府的永寧境內,大肆搶劫而去。同年冬天,吉囊等進犯鎮遠關,總兵王效、副總兵梁震在柳門打敗他們,並追到蜂窩山再次打敗他們,敵人溺水而死的很多。第二年春天,敵人進犯大同,秋天,又從花馬池入侵進來,被梁震和總兵劉文打退。
嘉靖十五年(1536)夏天,吉囊帶十萬人屯居在賀蘭山,分兵進犯涼州。副總兵王輔起兵抗擊,斬殺五十七個敵人。敵人又侵入莊浪境內,總兵姜..在分水嶺與敵遭遇,打了三仗全勝。不久敵人又侵入延綏和寧夏邊境。該年冬天,敵又進犯大同,進入宣府、大同要塞掠奪,總督尚書楊守禮和巡撫都御史楚書全力抵抗。
嘉靖十九年(1540)秋天,楚書派總兵白爵等在萬全右衛境內三次打敗敵人,斬獲敵人一百多個。劉天和派總兵周尚文在黑水苑大敗敵人,斬殺吉囊的兒子小十五。第二年春天,楊守禮派總兵李義在鎮朔堡抗擊敵人,派總兵楊信在甘肅抗擊敵人,都勝利了。
該年秋天,俺答和其屬下的阿不孩派使者石天爵到大同要塞投誠,巡撫史道把該事報告朝廷。嘉靖皇帝下詔書拒絕了,並派尚書樊繼祖督促宣府、大同的軍隊,懸賞購買俺答和阿不孩的首級。於是他們大舉向境內進犯,俺答攻下石嶺關,目標對準太原,吉囊從平虜衛進入平定、壽陽等地掠奪。總兵丁璋、遊擊周宇戰死,諸多將領都承擔了罪責,只有樊繼祖得到皇帝獎賞。
嘉靖二十一年(1542)夏天,敵人又派石天爵來通好,大同巡撫龍大有把他誘捕起來,上交給朝廷,詭稱是自己設計捉拿的。嘉靖皇帝很高興,提升龍大有為兵部侍郎,邊關地區有數十名大臣受到皇帝的獎賞。石天爵被拉到鬧市車裂分屍。敵人很憤怒,湧入邊關,掠奪朔州,到廣武,又從太原南下,沁州、汾州、襄垣、長子等地都被他們破壞,他們又從忻州、崞州、代州往北,屯居祁縣,參將張世忠奮力戰鬥,敵人把他圍成數重,自己時至申時,雙方傷亡相當。最後張世忠箭矢用完了被殺,百戶張宣、張臣都戰死,敵人才從雁門舊道回去。同年秋天,敵人又入侵朔州。吉囊死後,他的各個兒子狼臺吉等散處河西。勢力瓜分後,只有俺答最強盛,每年數次騷擾延綏等邊境。
嘉靖二十三年(1544)冬天,小王子自萬全右衛入侵,到達蔚州和完縣,京都戒嚴。
嘉靖二十四年(1545)秋天,俺答進犯延綏和大同,總兵張達打退了他。不久又進犯鵓鴿峪,參將張鳳、指揮劉欽、千戶李瓚、生員王邦直等都戰死。在陽和,俺答看到總督侍郎翁萬達、總兵周尚文嚴陣以待,才引退而去。第二年夏天,俺答又派使者到大同要塞,要求通好,邊關計程車兵殺了使者。同年秋天,又來請求,翁萬達再次上疏給皇帝,皇帝不答應。敵人便以十萬騎兵從西面攻入保安,掠奪了慶陽、環縣後往東,以一萬騎兵入侵錦州、義州。總督三邊侍郎曾銑帶領參將李珍等在馬梁山後直搗敵人老巢,斬殺敵人一百多人,敵人才開始退兵。
曾銑商議收復河套,大學士夏言亦有此主張。嘉靖皇帝正重用夏言,命令曾銑拿出具體的戰略部署,以便相機行事。又過了一年夏天,翁萬達又給皇帝上言:“敵人自去冬到今春屢次乞求通好,言詞恭敬,似乎應該答應他們。”皇帝不聽,反而責怪翁萬達無知輕慢。曾銑在邊關修繕要塞加強練兵,總是打敗敵人。後來皇帝的主意中途發生了變化,夏言和曾銑竟被加罪,在西市斬首。敵人便更加隱藏鋒芒以待時機,朝廷大臣都不敢提收復河套的事了。
嘉靖二十八年(1349)春天,敵人進犯宣府的滴水崖。把總指揮江翰、董..戰死,守軍全軍覆沒。敵人便入侵永寧、大同。總兵周尚文在曹家莊起兵抗擊,大敗敵人,斬殺了敵人的魁首;碰到自懷來趕來援救的翁萬達和聽到警報率一千騎兵追擊敵人的宣府總兵趙國忠後,又接連打敗了敵人。這一年,敵人五次進犯西邊的要塞。
嘉靖二十九年(1550)春,俺答轉移到威寧海子居住。同年夏天,進犯大同,總兵張達、林椿戰死。敵人引退離開時,傳箭令到各部落準備大舉進攻。該年秋天,敵人順著潮河川南下到古北口,都御史王汝孝率領薊鎮的軍隊抵抗。敵人表面上按兵不動,暗地裡派遣精銳騎兵從小路破牆而入,王汝孝的軍隊潰敗,敵人便在懷柔大肆搶劫,包圍順義,到通州時又分兵四出搶劫,把湖渠的馬房也燒掉。朝野為之震動。
敵人大隊人馬進犯京都,大同總兵咸寧侯仇鸞、巡撫保定都御史楊守謙等都帶兵趕來救援王朝。皇帝拜仇鸞為大將軍,使他指揮各路軍隊。仇鸞和楊守謙都膽小不敢出戰,兵部尚書丁汝夔既害怕又擔憂不知該怎麼辦,只好閉門守衛。敵人焚燒搶劫了三天三夜後才退去。嘉靖皇帝事後殺了丁汝夔和楊守謙。敵人將要出白羊口,仇鸞尾隨在敵後。敵人突然朝東返回,仇鸞沒有意料和防備,軍隊潰散,死傷一千多人,敵人便慢慢地從古北口出了要塞。各位將領把敵人留下的屍體收起來,把腦袋割下來,共八十多個,冒充勝利上報給皇帝。
當俺答帶兵逼近京都城時,讓被他們俘去的馬房內官楊增帶著書信到都城內要求通好。輔臣徐階等認為應當以計謀退敵,便讓皇帝下詔書讓俺答退兵到塞外,讓邊關上的大臣來替他們請求。俺答回去後,派遣兒子脫脫來談投誠事宜。此時正是仇鸞掌權,便商議與敵人開通馬市。兵部郎中楊繼盛給皇帝上疏認為這樣做不妥,沒有結果。過了一年的春天,皇帝派侍郎史道負責與敵人通市的事,史道給敵人送去白金十萬,開大同與敵人通貿易,後又開通延綏、寧夏與敵人互市。叛徒蕭芹、呂明鎮兩人,以前因犯罪逃入敵方,要挾白蓮教,與其黨徒趙全、丘富、周原、喬源等人一起助俺答為患。
俺答貿易完後,又進來搶掠,邊關大臣責問他,他就說是蕭芹帶他們來搶劫的。蕭芹自稱自己有異術,能夠讓城堡倒塌。敵人讓他試驗,不靈,便把蕭芹和呂明鎮捆綁起來,而趙全、丘富等人竟然躲藏起來不敢出來。俺答又請求拿牛馬換粟米和豆子,要皇帝分封他一個職務,背地裡又密約河西各部落嚮明朝進犯,毀損邊關的城牆。皇帝厭惡俺答的行為,下詔停止馬市,召史道回來。從此,敵人每天在西部邊境搶劫,當地百姓大受困擾。
嘉靖三十一年(1552)春天,敵人以二千騎兵進犯大同,指揮王恭在平川墩抗擊敵人,戰死。夏天,敵人往東進入遼陽要塞,在三道溝包圍了百戶常祿,指揮姚大謨、劉棟、劉啟基,四個人都陣亡,備禦指揮王相趕來救援,在寺兒山與敵大戰,雙方傷亡相當,敵人退卻。千戶葉廷瑞帶一百人為王相助戰。第二天,王相包紮好傷口又邀敵人在蠟黎山進行殊死戰鬥,箭矢用完了,便與他手下的將士三百人一起陣亡。葉廷瑞重傷昏死過去又甦醒過來,敵人也退走了。這年,敵人總共侵犯大同四次;侵犯遼陽三次;侵犯寧夏一次。第二年春天,敵人又進犯宣府和延綏。夏天,進犯甘肅和大同,守衛的將領抗擊時總被打敗。秋天,俺答又大舉入侵,攻下渾源、靈丘、廣昌,又急攻插箭、浮圖等山口。固原的遊擊陳鳳趕寧夏的遊擊朱玉率軍隊趕來援救,經過大戰打退敵人。敵人又分兵往東進犯蔚州,往西劫掠代州和繁..。之後,駐在鹿阝州、延綏二十日,延慶各城都被屠殺搶劫幾遍,再把營帳移到中部,想進犯涇州、原州兩地,碰上長期下雨才離去。此時小王子也乘機為寇,進犯宣府的赤城,不久,俺答又以一萬騎兵侵入大同,大肆搶劫到八角堡。巡撫趙時春起兵抵抗,在大蟲嶺與敵相遇,總兵李淶戰死,全軍覆沒,只有趙時春自己逃脫。
嘉靖三十三年(1554)春天,敵人侵入宣府的柴溝堡。夏天,又進犯寧夏,大同總兵嶽懋中埋伏而死。秋天,敵人攻佔薊鎮的防衛牆,百路大軍一起進發。警報一天數十次地傳到京城,京城的軍隊都戒嚴。總督楊博盡全力抗拒敵人,招募不怕死的勇士深夜砍到敵人的營帳裡去,敵人受驚擾後才逃走。第二年又數次進犯宣府、薊鎮,參將趙傾葵、李光啟、丁碧先後戰死,朝廷定下懸賞的價格,若買到俺答的首級,賞賜萬金,封為伯爵;抓獲丘富、周原,得三百賞金,授予三品武官。此時丘富等人在敵方招集亡命之徒,居住在豐州,築城自衛,構建宮殿,開墾水田,稱為板升。板升,中國話就是屋子。趙全教授敵人,使敵人更習慣於攻戰之事。俺答非常喜愛趙全,每次入侵時都一定要備酒到趙全的住所去請教。
嘉靖三十五年(1556)夏天,敵人三萬騎兵進犯宣府,遊擊張糹宏迎戰敵人,戰敗而死。冬天,敵人在大同邊境掠奪,繼而又掠奪陝西的環州、慶州等地,守將孫朝、袁正等打退了敵人,這年,土蠻又再次進犯遼東。
第二年,敵人以二萬騎兵分頭到大同邊境劫掠,殺死守備唐天祿、把總汪淵。俺答弟弟老把都又帶數萬人馬進入河流口,進犯永平和遷安,副總兵蔣承勳奮力抗戰而死。該年夏天,敵人突然進犯宣府的馬尾梁,參將祁勉戰死。該年秋天,又進入大同右衛境內,攻佔並毀壞七十多個城堡,殺死和擄走的百姓很多。同年冬天,俺答的兒子辛愛有個妾名叫桃松塞,與其部落的頭目收令哥有私情。她害怕被誅殺而投降明朝。總督楊順自吹自己建了奇功,把她帶到朝廷。辛愛來索人不得,便縱兵掠奪大同各墩堡,把右衛圍了數圈。楊順害怕了,便詭稱敵人願意拿趙全、丘富來換桃松塞。本兵許論認為這樣可以,便讓桃松塞夜裡逃出邊塞,騙她往西走,暗地裡派人告訴辛愛,辛愛抓到後殺了她。敵人從這件事知道楊順無能,便包圍了右衛更急,還分兵進犯宣府、薊鎮。整個西部邊境為之震動,右衛的烽火斷絕了整整六個月。大學士嚴嵩與許論高議,想放棄右衛。嘉靖皇帝不聽,下令各位大臣發兵籌集糧餉。同時以兵部侍郎江東替換楊順掌管軍務。此時老將尚錶帶著一些饋贈的糧餉進圍城之中,盡全力抗擊敵人,粟米吃完了吃牛馬,把房屋拆掉做柴薪,士兵沒有叛逃的。尚表時而還出兵突然襲擊敵人,抓獲俺答的孫子、女婿和部將各一人。碰上皇帝派遣的侍郎江東和巡撫楊選、總兵張承勳等人各帶兵進發,包圍圈才解開。敵人又掠奪永昌、涼州和宣府的赤城,包圍甘州達十四日後才退去。土蠻也數次進犯遼東。
嘉靖三十八年(1559)春天,老把都、辛愛謀劃大舉入侵,駐兵在會州,讓他們的間諜詭稱要往東進犯。總督王忄予不能察覺他們的陰謀,遂分兵往東,數次變更號令,敵人便乘機進入薊鎮的潘家口,王忄予因此獲罪。同年夏天,敵人進犯大同、又轉而掠奪宣府的東西二城,駐紮在內地達十日,碰上長期下雨才退走。
嘉靖三十九年(1560),敵人聚集在喜峰口外,窺視進犯薊鎮。大同總兵劉漢出兵在灰河搗毀敵人的營帳,敵人才稍微遠遷了一點。該年秋天,劉漢又與參將王孟夏等直搗豐州,擒獲斬殺敵人一百五十人,幾乎把板升全燒光。該年,敵人進犯大同、延綏、薊鎮、遼陽。第二年春天,敵人從河西踏冰進犯,守備王世臣、千戶李虎戰死。秋天,敵人進犯宣府和居庸。冬天,他們又掠奪了陝西、寧夏的要塞。之後,他們又分兵向東,攻陷蓋州。
嘉靖四十一年(1562)夏天,土蠻入侵撫順,被總兵黑春打敗。不久,敵人又攻打鳳凰城,黑春奮力戰鬥了兩日兩夜,陣亡。敵殺掠百姓很多。冬天,俺答屢次進犯山西、寧夏的邊關。延綏總兵趙岢分出精銳兵卒,命令副將李希靖等人東出神木堡,在半坡山搗毀敵人的營帳;又命令徐執中等人西出定邊營,在收艹麥湖襲擊敵騎兵,都取得了勝利,斬首級一百十九個。
嘉靖四十二年(1563)春天,敵人入侵宣府滴水崖,劉漢將他們打退。敵人於是往東,數次進犯遼陽邊關。秋天,總兵楊照戰敗而死。此時薊鎮、遼陽總督楊選囚禁了三衛長通罕,讓他的各個兒子輪流來做人質。通罕,是辛愛妻子的父親。楊選希望以此舉來牽制辛愛,三衛的人都有怨言。該年冬天,敵人大肆掠奪順義、三河。將領趙溱、孫臏戰死,京都戒嚴。大同總兵姜應熊在密雲打敗敵人,敵人退走。皇帝下詔殺楊選。第二年,土蠻入侵遼東,都御史劉燾上書皇帝為守衛的諸將請功,說海水暴漲,敵騎淹死很多,皇帝說:“海也顯靈了。”下詔讓有關官員對海祭祀禱告。劉燾等人都有獎賞。該年冬天,敵人進犯陝西,大肆掠奪板橋、向閘兒等地。
嘉靖四十四年(1565)春天,敵人進犯遼東寧前的小團山,參將線補袞、遊擊楊維藩戰死。夏天,敵人進犯肅州,總兵劉承業帶兵抗擊,兩戰都勝。秋天,俺答的兒子黃臺吉率輕裝騎兵,從宣府洗馬林突然入侵,散掠內地。把總姜汝棟以精兵二百人埋伏在暗莊堡,突然碰到黃臺吉,便與他們搏鬥。黃臺吉墮落馬下,被其部下救走。黃臺吉受了傷,過了一天才甦醒過來。第二年,俺答屢次進犯東西要塞。同年夏天,清河守備郎得功守衛在張能峪口,打敗了敵人。該年冬天,大同參將崔世榮率領兒子大朝、大賓在樊皮嶺抗擊敵人,父子三人全陣亡。此時丘富已死,趙全在敵營中更受重用。他尊俺答為皇帝,為俺答建宮殿。按預定日子上棟樑時,忽然颳起大風,棟樑墜下來砸傷了數人。俺答有點害怕,不敢再在宮殿中央住。兵部侍郎譚綸在薊鎮善於帶兵治軍,趙全便勸俺答不要輕易進犯薊鎮,認為大同人軍隊薄弱,可以去逞威風。
隆慶元年(1567),俺答數次進犯山西。該年秋天,俺答又率數萬人馬分三路入侵井坪、朔州、老營、偏頭關等地,邊關將領無法抵擋。他們便長驅直入進攻岢嵐和汾州,攻破石州,殺死知州王亮採,屠殺老百姓。又掠奪孝義、介休、平遙、文水、交城、太谷、隰州等地,男女被殺達數萬人。皇帝知道該事後,各按等差處罰了邊關的大臣。三衛勾結土蠻又同時入侵,薊鎮、昌黎、撫寧、樂亭、盧龍等都遭蹂躪,敵人的騎兵都游到灤河,京師大受震動。三天後敵人才引退。諸位將領追擊,敵人出義院口,碰上大霧,迷失了道路,人馬都墮落在棒槌崖中,死者頗多。追擊的明軍將領便上前割下敵人的首級。
隆慶二年(1568),敵人進犯柴溝,守備韓尚忠戰死。此時兵部侍郎王崇古鎮守西部邊關,總兵李成梁鎮守遼東,數次在邊關外邀擊敵人。敵人知道明軍已有防備,入侵稍微少些。
隆慶四年(1570)秋天,黃臺吉入侵錦州,總兵王治道、參將郎得功以十多騎深入敵營,戰死。該年冬天,俺答的孫子名叫把漢那吉,是俺答第三個兒子鐵背臺吉的兒子,幼年喪失父母,在俺答妻子的住所養大。長大後,娶比吉為妻,把漢又聘襖兒都司的女兒為妾。襖兒都司的女兒,是俺答的外孫女,相貌姣美,俺答從把漢手中將他奪過來佔為己有。把漢很憤恚,於是帶其屬下阿力哥等十人投降明朝。大同巡撫方逢時接納了他們,並告訴總督王崇古。王崇古給皇帝上疏時說“:把漢的歸降,與帶領部眾來依附的人不一樣,應該給他官爵,給他好吃好住,給他車馬,做給俺答看。如果俺答著急了,就讓他把板升的各位叛徒綁送來;如俺答不聽,就威脅要殺把漢使俺答牽掛沮喪;如果還不行,就安撫接納把漢,像漢朝建屬國居於烏桓的情形一樣,讓把漢招納他的舊部,遷到最近的邊關去。俺答老了且快要死了,如果黃臺吉即位,就讓把漢回去,讓他與黃臺吉互相抗衡,我們則按兵幫助把漢。”皇帝認為這個建議可以採納,便給把漢授予指揮使,給阿力哥授正千戶。
俺答正在西邊搶劫吐番,聽到這件事後急忙趕回來,約好各部落進犯明朝。王崇古傳書給各路將領,要他們嚴密防守。敵人的使者來請命,王崇古派譯者鮑崇德去,說朝廷對把漢很好,如果他們能把板升的各位叛徒趙全等人綁起來,早晨把叛徒送到明朝官員手裡,把漢傍晚就能回到家。俺答大喜,屏退眾人後說“:我是不想作亂的,全是趙全等人讓我這麼做的,如果天子能封我做王,做北方各部落的長官,誰敢在邊疆作患呢!即使我死了,我的孫子也可繼承我的王位,他衣食都是中國給的,怎麼忍心背叛中國呢?”便更加派使者與鮑崇德一起來乞求冊封,並請求讓他們以馬匹與中國人換鐵鍋、布帛。隨即俺答便把趙全、李自馨等數人綁來獻給明朝。王崇古便以皇帝的詔命讓把漢回去。把漢還感到戀戀不捨,感激涕零而去。俺答得回孫子大喜,給皇帝上表表示謝恩。
王崇古因此給皇帝說“:朝廷若答允俺答封王通貢物的要求,各邊關地區有數年的安寧,可利用這個時間來修繕戰備。如果敵人日後背棄盟約,我們可以數年蓄積起來的財力,出戰或守衛。這總比一年到頭疲於奔命,自救都來不及啊!”又陳述八件事請皇上批准:一、商議封號官爵。各部落的排行輩分,俺答為大,應該賜給他王的稱號,給他印信。他手下的大人物如老把都、黃臺吉和吉囊的長子吉能等,都應授予都督稱號。他的弟侄子孫如兀打兒漢等四十六人,可授予指揮。俺答的各位女婿十多人,可授千戶。二、確定貢額。每歲到朝廷入貢一次,俺答可帶馬十匹,使臣十人。老把都、吉能、黃臺吉帶馬八匹,使臣四人,各部落酋長各以部落大小為等差,大部落酋長可帶馬四匹,小部落酋長可帶馬二匹,使臣各為二人。通計每年入貢的馬不能超過五百匹,使臣不能超過一百五十人。馬匹分為三等,上等好馬三十匹,收進皇帝的馬房,其餘的按等級給價,老瘠之馬不要。他們的使臣,每年容許六十人進京都,其餘的全待在邊境上。使臣回去時,可任意拿馬交換繒布等東西。給他們的酬賞,賞額大小可與三衛和西蕃各國的相同。三、商量好貢期、貢道。以春月和萬壽聖節四方來會的日期為入貢日子。使臣的人、馬匹和上表的文書從大同左衛檢驗後入關,給他們犒賞。待在邊關的,分別送到各城巡撫鎮將那裡驗明後給獎賞。到京城的,要帶他們到居庸關才能進入。四、確立互相貿易。互相貿易的規矩就像弘治初年北方部落入貢時的一樣。外族人可以金、銀、牛馬、皮毛、馬尾等物與商販的緞軸、布匹、釜鍋等物交換。開市貿易的那天,來的人要以三百人駐在邊關外,我們派五百名士兵駐紮在市場內,開市日期為一個月。至於市場,陝西三個邊關原來立有場堡,大同應設在左衛北部威遠堡的邊關外,宣府應設在萬全右衛、張家口邊關外,山西應設在水泉營邊關外。五、商量好安撫和獎賞。守衛市場的兵卒,每人得布二匹,部落長得緞二匹、綢二匹。如果是友好的人到邊關貿易,按來者的大小,酌量加增犒賞。六、商量好歸降事宜。向朝廷通貢物後,歸降的人不分是有罪還是無罪,都免予收納。其中華人被擄搶去的,現在要回來,查明沒有偷盜行為的,可以回來。七、審經權。八、戒狡飾。
皇帝把王崇古的這個上疏,交給朝廷大臣議論。最後皇帝終於採納王崇古的意見,下詔書封俺答為順義王,賜給紅蟒衣一襲;昆都力哈、黃臺吉授為都督同知,各賜紅獅子衣服一襲;彩幣四表裡;賓兔臺吉等十人授予指揮同知;那木兒臺吉等十九人授予指揮僉事;打兒漢臺吉等十八人,授予正千戶;阿拜臺坦克等十二人授予副千戶;恰臺吉等二人授予百戶。昆都力哈,就是老把都。兵部採納王崇古的提議,確定市令。秋市成立後,凡得到馬五百多匹,就按等級差異給俺答等人賞賜彩幣。西部的吉能和他的侄子切盡等也來請求通市,皇帝下詔書將市場設在紅山墩暨清水營。市場成立後,亦封吉能為都督同知。不久俺答又請求要金字經和喇嘛僧,皇帝下詔書給他。王崇古又請求給他玉印,皇帝下詔給他鍍金的銀印。俺答老了迷信佛教,又請求在海南建寺,皇帝下詔給該寺取名仰華。俺答常遠處青山,二個兒子,一個叫賓兔,居住在蘭州正北部的松山,另一個叫丙兔,居住在河州正西面的西海,都要求互通貿易,且桀驁不馴。俺答說服他們後,也漸漸有所馴服。
從此,俺答管束的各部落沒有人再侵犯,他們每年都來入貢和貿易。西部邊關得到安寧。東部的土蠻幾次帶人進犯遼陽要塞,總兵李成梁在卓山打敗他們,斬獲首級五百八十餘個。守備曹..又在長勝堡打敗他們。神宗即皇帝位後,他們每年都有進犯。
萬曆六年(1578),李成梁率領遊擊秦得倚等在東昌堡襲擊敵人,斬殺敵人部長九人,其他兵士八百八十四人。總督梁夢龍將此訊息告訴皇帝。皇帝十分高興,到郊外的祖廟裡去祭祀禱告,親自到皇極門宣佈大捷。
萬曆七年(1579)冬天,土蠻四萬騎兵入侵錦州營。梁夢龍、李成梁和總兵戚繼光等人已經預先接受了大學士張居正的策略,合力防備抵抗,敵人才退去。從此,敵人數次入侵,李成梁等人數次打敗他們,並斬殺敵人的大首領。同時又經常在塞外襲擊敵人,多有收穫。敵人害怕了,很少再來殺戮,李成梁便因功封為寧遠伯。
俺答既然與朝廷通貢市後,對朝廷熱愛恭謹。他部下士兵如有搶掠邊疆百姓東西的,一定處罰治罪,並叩頭謝罪,朝廷對他也賞賜很厚。萬曆十年(1582)春天,俺答死,皇帝特賜祭壇七個、綵緞十二表裡、布一百匹,以示優恤。俺答的妻子哈屯帶領兒子黃臺吉等,上表獻馬給皇帝表示謝恩,皇帝又按等級各賞賜幣、布給他們。朝廷封黃臺吉為順義王,改名叫乞慶哈。黃臺吉當了三年王死了,朝廷所給的卹典與俺答死時一樣。
萬曆十五年(1587)春天,黃臺吉的兒子扌奢力克繼嗣王位。他的妻子叫三娘子,就是以前俺答所搶奪來為妾的那個外孫女。她匹配了三個王,主掌兵權,為中國守衛邊塞,別人既怕她又服她。朝廷便敕封她為忠順夫人,從宣大至甘肅一線二十年沒有發生過戰事。等到扌奢力克往西遠遷後,在河套的部落莊禿賴等人便佔據水塘,卜答兔、火落赤等人佔據莽剌、捏工兩川,數次進犯甘州、涼州、洮州、岷州、西寧等地。其他部落有數十個,在邊塞地區出沒,一會兒順服朝廷,一會兒又背逆朝廷,反覆無常。皇帝厭惡他們,萬曆十九年(1591)下詔停止給扌奢力克通市的賞賜。不久扌奢力克又到邊關來表示臣服,帶領部下眾人往東而歸。只有莊禿賴、卜失兔等人像以前一樣搶掠。這年冬天,別的部落明安、土昧分別進犯榆林邊境,總兵杜桐率兵抗擊,殺死明安,斬獲五百人。
萬曆二十年(1592),寧夏叛將口孛拜等人勾結卜失兔、莊禿賴等,大舉入侵,總兵李如松打敗了他們。萬曆二十二年(1594),延綏巡撫李春光上奏:“河套各部落投誠已久,自明安被殺,他們的仇恨已很深。西夏由於背逆,貢市已經斷絕,因此延鎮連年多事。現今東西邊各部落都乞求內附,只有卜失兔藏私心不可預測。邊境線長而軍隊少,要制服敵人保衛國家很難。因此應該觀察敵人情況,審度時勢。敵人進犯則要與他血戰,若是偶爾為之的小過失,則應放寬,讓小官處理。倘若敵人真心效忠順服朝廷,可相機安撫他們,但也不可忘記戰備啊!”皇帝命令兵部把這個意見傳達給各邊關。該年秋天,卜失兔入侵固原,遊擊史見戰死。延綏總兵麻貴起兵抗擊,一個月才退出去。此事令全陝西震動。這年,東部炒花進犯鎮武堡,總兵董一元與之交戰,大敗敵人。第二年春天,松山部落的宰僧等進犯陝西,總督葉熊督師打退敵人。該年秋天,海西部落的永邵卜進犯西寧,總督三邊李日攵傳檄給參將達雲、遊擊白譯暨馬其撒、卜爾加等所屬的外族人,設下埋伏邀擊敵人,大勝,斬獲敵人首級六百八十三個。捷報傳到朝廷,皇帝十分高興,又因為有所屬的外族人出力效命,追念到這是以前的總制鄭雒的功勞,因而獎賞中也有鄭雒的一份。
萬曆二十四年(1596)春天,總督李日攵以精兵分三路出邊關,襲擊卜失兔的營地,共斬殺敵人四百零九個,繳獲馬匹、牲畜和各種器械數千。火落赤部落又窺伺洮州,李日攵派參將周國柱等在莽剌川腦襲擊他們,斬獲敵人一百三十六人。該年秋天,著力兔、阿赤兔、火落赤等合謀進犯西部邊關,炒花也率眾人進犯廣寧,當地的守將都嚴陣以待打退了他們。萬曆二十五年(1579)秋,海西部落進犯甘鎮,明朝官軍把他們打跑。冬天,炒花糾集土蠻各部落進犯遼東,殺人掠奪財物無數。第二年夏天,他們又入侵遼東,總兵李如松帶兵出去搗敵人老巢,戰死。冬天,李日攵等人分道在松山襲擊火落赤,把他們打跑,收復了他們佔據的地盤。
萬曆二十七年(1599),皇帝下詔恢復扌奢力克的通市賞賜。此時李日攵等人在松山,各部落紛紛叛變,延綏、寧夏的守衛大臣共同出擊,殺死和俘虜敵人近三千人。第二年,著力兔、宰僧、莊禿賴等人乞求投誠,不被允許。邊關大臣王見賓等人再替他們向皇上請求,皇帝下詔恢復河套部落的入貢和通市貿易。
萬曆三十一年(1603),海西部落數次入侵陝西的要塞,兵備副使李自實,總兵蕭如薰、達雲等把敵人打跑。萬曆三十三年(1605)夏天,東邊部落宰賽誘殺慶雲堡守禦熊釒侖。皇帝下詔革除宰賽的通市賞賜。萬曆三十五年(160)夏天,總督徐三畏上言“:河套各部落與黃河東邊的各部落不同。東邊的各部落做事統一,遵守誓約,經歷三十年都不變。而河套部落有四十二個支系,各支互為雄長,卜失兔在這些部落中只有空名而已。西部以火落赤最狡猾,要挾東西最貪得無厭;中部擺言太因為父親明安為明軍所殺,因此每年都要侵犯;東部則是沙計爭當監市,與炒花互相逞勇顯威。西部邊境的搶掠和攘衛不是一天的事了。雖然他們號稱有十萬之眾,分為四十二個大支系,但多的不超過二三千騎兵,少的只有一二千騎兵而已。應該分解他們的勢力,接受他們的投誠,讓先歸順的受獎賞,後歸順的則拒絕或圍剿他們。因此仍然必須主持戰爭以張揚國威。”此時皇帝已經答應恢復宰賽和火落赤各部落的入貢和通市了。
不久,扌奢力克死,沒有後代即位,忠順夫人率領所部仍然為明朝效力。西部的銀定、歹青數次帶人進犯東西邊關。延綏部的錳克什力亦以要挾賞賜為由,常沿邊境線搶掠。卜失兔想與忠順夫人結親,被忠順夫人拒絕。他的部下素囊臺吉、五路臺吉等各不相讓,因此他們的封號長期沒有定下來。萬曆四十一年(1613),卜失兔與忠順夫人結婚,東、西邊關各部落的酋長都陳述自己的情況請求朝廷敕封。忠順夫人不久去世,皇帝下詔封卜失兔為順義王。因為把漢比吉一直很恭順,皇帝敕封她為忠義夫人。卜失兔是扌奢力克的旁系孫子,因襲受封順義王時,勢力已稍有衰弱,他所統治的只有山、大二個鎮外面十二個部落。他手下的部落酋長五路、素囊和兀慎臺吉等所擁有的兵力都與順義王相當。朝廷聽從了宣府、大同總督塗宗睿的話,各按以前慣例給以封賞。
這年,炒花糾集虎墩兔三次進犯遼東。虎墩兔,居住在插漢兒,自稱插漢兒王子,是元朝的後裔。他的祖父打來孫開始時在宣府邊關外放牧,當時正是俺答強盛之時。打來孫怕被俺答吞併,便把營帳遷到遼陽,收容了福餘等雜亂的部落,數次進入薊鎮西部掠奪。傳了四代到虎墩兔時,勢力就更加強大。第二年夏天,又糾合宰賽、暖兔以騎兵三萬入侵,到達平虜、大寧。之後,又請求安撫賞賜他們,朝廷答應了。
萬曆四十二年(1614),猛克什力入侵懷遠和保寧。延綏總兵官秉忠等人將他們打敗,斬獲首級二百二十一個。第二年,插漢兒數次進犯遼東。之後,又掠奪義州,攻陷大安堡,殺死士兵和百姓很多。
萬曆四十四年(1616),總兵杜文煥幾次在延綏邊關打敗河套部落中的猛克什力等人,火落赤、擺言太和吉能、切盡、歹青、沙計等東西邊關各部落都害怕,先後要求與朝廷入貢通市。
萬曆四十六年(1618),大清起兵,攻佔撫順和開原,插漢兒部乘機率眾人要挾請賞。西部邊關阿暈的妻子滿旦也帶一萬騎兵從石塘路入侵,搶掠薊鎮的白馬關和高家堡、馮家堡。遊擊朱萬良帶兵抗擊,被包圍。緊急情報一天來數十次,朝廷內外都戒嚴。不久,滿旦也乞求與明朝廷通貢。
萬曆四十七年(1619),大清軍隊滅掉宰賽和北關的金臺什、布羊古等部落。金臺什的孫女是虎墩兔的妻子,於是薊鎮、遼陽總督文球、巡撫周永春等以利益誘騙她,使她聯結炒花各部落,以抵擋大清軍隊,給她四千白金。第二年,是泰昌元年(1620),給她加賞到四萬。虎墩兔就到處說自己是幫助中國,實際邀索財物貪得無厭。
天啟元年(1621)秋天,吉能進犯延綏邊境,榆林總兵杜文煥將他打敗。第二年春天,吉能又在延安的黃花峪大肆掠奪,深入內地六百里,殺死掠奪了數萬居民。第三年春天,銀定糾集人馬再次掠奪西部邊境,明朝官軍打敗了他們。又過了一年的春天,他們謀劃侵入以前的老巢,進犯松山,為當地守衛大臣馮任等所打敗。同年夏天,他們又糾集海西和古六臺吉等人進犯甘肅,總兵董繼舒帶兵抗擊,斬殺敵人三百多人。這年,歹青因為領賞的事在邊關譁變,邊關的人殺死了他。歹青,是虎墩兔的近親。邊關大臣決定每年給他償命銀一萬三千兩還多,而虎墩兔還是怏怏不樂,更想快點離去,不久,大清軍隊襲擊並打敗了炒花,他的部下都逃散了,半數歸入到插漢兒那裡。此時卜失兔更加衰弱,手下各部落已不聽他的號令,部落酋長乾兒罵等人每年都進犯延綏諸邊關達數次。七慶臺吉和敖目比吉、毛乞炭比吉等人,亦各帶人在邊關地區往來,伺機劫掠。
崇禎元年(1628),虎墩兔攻打哈喇嗔和白言臺吉、卜失兔各部落,都取得了勝利,於是便乘勝進犯宣府、大同要塞。該年秋天,皇帝到平臺,召總督王象乾來,詢問該怎麼辦。王象乾答說:“防備插漢兒的方法,就是讓他們自相攻殺。現今卜失兔已往西逃到河套內去了,白言臺吉只有自己一人,而哈喇嗔手下的人大多被擄掠走了,這些人已不頂用了。現今永邵卜最強,約有三十萬人,會合卜失兔的部下,並聯絡朵顏三十六家和哈喇嗔的餘部,便可以抵擋插漢兒了。然而與其圖謀他們,還不如招撫和使用他們更好。”皇帝問“:要是插漢兒決意不接受招撫,怎麼辦?”王象乾答道:“應當慢慢籠絡他們。”皇帝又問“:如果他們不投誠又怎麼辦?”王象乾秘密地向皇帝談了些什麼,皇帝認為他的主意蠻好,命他去與督師袁崇煥共同商量。王象乾到邊關,與袁崇煥的意見相合。他們都說西部乾淨了東部自然就會安寧,如果虎墩兔不投誠,明朝邊關東西兩頭都很緊急。因此決定第二年給插漢兒金子八萬一千兩,以表示軟化統治。
大同巡撫張宗衡給皇帝上言“:插漢兒來到宣府、大同,駐紮在新城,離大同只有二百里,三個整月來不敢再靠前,其飢餓窮乏的狀況與我們是一樣的了。插漢兒依賴安撫金為命根子,兩年不給他們,他們的費用就枯竭,糧食吃光,戰馬睏乏,必然屍骨遍野。插漢兒盼望投誠,是盼望收入啊。而我們給他們金繒、牛羊、茶果、米穀無數,是我們正好投其所欲了。一旦讓插漢兒士兵和戰馬吃飲豐足,那他們的狂妄和侵凌逞威,可是無法說的!”王象乾說“:投誠的局面快要成了而又毀了它,對插漢兒示以不信任,這也不是為國考慮吧!”皇帝認為王象乾的建議是對的,叫張宗衡不要再談異議了。
第二年秋天,虎墩兔又帶人到延綏的紅水灘,在要求增加賞銀的目的沒有達到後,就在邊塞外大肆搶掠。總兵吳自勉起兵把他們擊退。不久他們向東依附於大清軍隊攻打龍門。不多久,他們被大清軍隊所襲擊。崇禎六年(1633)夏天,插漢兒聽到大清的軍隊到了,全部把他的部眾渡過黃河遠遠地逃走了。此時,韃靼各部落先後歸順依附大清。第二年,大清軍隊在兀蘇河南岡大會各部落,頒發軍隊律令。這時虎墩兔已死,於是大清軍隊追到上都城,全部俘獲插漢兒的妻子兒女和部眾。
後來,河套部落每年都入侵寧夏、甘州、涼州,巡撫陳奇瑜、總兵馬世龍、督師洪承疇等總是把他們打敗。河套部落的乾兒罵,也被總兵尤世祿斬殺。到明朝一代,邊疆沒有安寧,致使中原地區盜賊蜂起。掌權者貪圖與俺答互通貢市的便利,看見插漢兒在東部邊境恣意橫行,就認為每年捐金錢數十萬給他們,便可望得到旦夕苟安,並且還妄想把他們收為己用,最終也沒有達到目的。等到後來,明朝未滅亡,而插漢兒先死,各部落全被收進了大清軍隊。國家的生計越是困難,邊疆地區的事務便越是棘手,朝廷裡的議論也就越多。明朝從這一點上看,已經不能有所作為了。
韃靼人的地盤,東至兀良哈,西到瓦剌。在洪武、永樂、宣德年間,國家全盛,接受了許多外族人,就是這樣他們或背叛或降服也沒有準則。自正統皇帝以後,邊疆的防備廢弛,聲威不顯。外族各部落酋長大多以英雄豪傑的姿態出現,倚仗他們的暴力強勁,頻頻出來與中原漢族抗衡。邊境的禍患,便與明朝相始終了。